赵忠添,钟强,吕敏,卢智发,司徒玲,黄富存,张益峰[1](2012)在《广西黄喉水龟养殖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促进广西黄喉水龟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为广西龟鳖产业的跨越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就当前广西黄喉水龟养殖现状、产业发展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产业化发展对策。【结果】广西黄喉水龟养殖是以仿生态养殖为主,并以南宁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区各地;但其产业发展存在养殖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繁育体系滞后,良种供应不足;病害防治薄弱,品牌意识差等劣势。【建议】抓好产业布局,开展健康养殖;加大科技投入,优化良种繁育体系;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产业化程度;加强品牌建设,做好销售服务;挖掘黄喉水龟文化内涵,丰富广西特色文化;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以城乡居民增收为目标,以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方能做大做强广西黄喉水龟养殖产业。
李登明,赵忠添[2](2011)在《广西拟水龟龟苗越冬养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长0.5 m、宽0.4 m、高0.3 m的泡沫箱中开展广西拟水龟稚龟控温越冬养殖试验,2个面积共0.4 m2的泡沫箱放养平均体重15g/只的稚龟78只,平均195只/m2,控制温度(30±1)℃,投喂小鱼虾、动物肝脏、瘦肉等,随着个体的生长,平均体重50 g/只以上时按规格大小分到3个泡沫箱养殖,平均130只/m2,经过越冬养殖,成活78只,成活率100%,平均体重173 g,平均日增重0.8 g/只,养殖效果显着。试验表明:泡沫箱进行广西拟水龟龟苗越冬养殖,设施简易,控温效果好,操作方便,经济实用,安全可靠,龟苗生长快,发育正常,成活率高。
潘凤莲,吴遵霖,吴凡[3](2011)在《三线闭壳龟、黄喉拟水龟、黄缘盒龟及其地方品系外部形态特征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首次对中国珍稀龟类三线闭壳龟(Cuora Trifasciata)、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黄缘盒龟(Cistoclemmys flavomarginatas)及其地方品系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为制定相应的龟类种质标准,保护和合理利用龟类资源提供技术资料。
邓厚群[4](2004)在《黄喉拟水龟的养殖技术》文中认为 黄喉拟水龟又称黄喉水龟、香龟等。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及南方部分省、区的溪河、池塘等淡水水域。因其性情温顺且无异味,肉质鲜美,甲壳可入药治病,故有较高的食药兼用价值。黄喉拟水龟属中小型龟类,是培育正宗绿毛龟的最佳龟种。其体形成扁椭网,成年龟甲长150毫米左右。其养殖技术是: (一)龟池建没 饲养黄喉拟水龟应选择开阔向
林家义,林乐峰,芳芳[5](2001)在《黄喉水龟及其养殖技术》文中指出 黄喉水龟是培育绿毛龟的优良龟种。其抗逆性强,习性好,无异味,且耐寒,在零下8℃仍安然无恙,于它半年或饿其一年也不死,又不怕挤压,适于长途装运,倍受外商和国内广大养殖者的喜爱和欢迎。饲养黄喉水龟也是广大农牧渔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为此,现将龙头阁动物养殖场将张林总结的黄喉水龟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涵养设备黄喉水龟既抗寒也耐热,对饲养条件和环境要求都不高,只要有水和食物就能正常生长发育。用水缸、盆、水池等都可进行饲养。专业户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0 引言 |
| 1 广西黄喉水龟养殖现状 |
| 1.1 以仿生态养殖为主 |
| 1.2 以南宁为中心, 辐射带动全区各地 |
| 2 广西黄喉水龟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
| 2.1 广西黄喉水龟产业发展的优势 |
| 2.2 广西黄喉水龟产业发展的劣势 |
| 2.2.1 养殖规模小, 产业化程度低 |
| 2.2.2 繁育体系滞后, 良种供应不足 |
| 2.2.3 病害防治薄弱, 品牌意识差 |
| 3 发展对策 |
| 3.1 抓好产业布局, 开展健康养殖 |
| 3.2 加大科技投入, 优化良种繁育体系 |
| 3.3 拓宽融资渠道, 提高产业化程度 |
| 3.4 加强品牌建设, 做好销售服务 |
| 3.5 挖掘黄喉水龟文化内涵, 丰富广西特色文化 |
| 4 结束语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越冬养殖设施 |
| 1.1.1 越冬池建造。 |
| 1.1.2 保温设施配备。 |
| 1.2 龟苗放养 |
| 1.2.1 稚龟暂养。 |
| 1.2.2 泡沫养殖箱安置和注水。 |
| 1.2.3 稚龟放养。 |
| 1.2.4 放养密度。 |
| 1.3 温度控制 |
| 1.4 投喂 |
| 1.4.1 饲料种类。 |
| 1.4.2 投喂方法。 |
| 1.5 水质管理 |
| 1.6 日常管理 |
| 1.6.1 观察。 |
| 1.6.2 生长测量。 |
| 1.6.3 温度调控。 |
| 1.6.4 饲养日志。 |
| 1.7 疾病预防 |
| 1.7.1 温度控制。 |
| 1.7.2 水深、水质调节。 |
| 1.7.3 营养调节。 |
| 1.7.4 定期消毒。 |
| 1.7.5 规范操作。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成活率 |
| 2.2 生长情况 |
| 2.3 效益分析 |
| 3 讨论 |
| 3.1 关于养殖池 |
| 3.2 关于保温设施 |
| 3.3 关于加温养殖 |
| 3.4 关于饲料 |
| 3.5 关于放养密度 |
| 3.6 关于分级养殖 |
| 3.7 关于成活率 |
| 3.8 关于养殖模式 |
| 0 引言 |
| 1 龟类外部形态有关术语和定义 |
| 2 三龟类及其地方品系的分布、分类地位 |
| (一) 三线闭壳龟 (Cuora Trifasciata) |
| (二) 黄喉拟水龟 (Mauremys mutica) |
| (三) 黄缘盒龟 (Cistoclemmys flavomarginatas) |
| 3 三类龟及其地方品系外部形态特征差异比较 |
| (一) 三类龟外部形态特征比较[7-13] |
| (1) 三线闭壳龟、黄喉拟水龟及黄缘盒龟三类龟的外部形态特征比较表 (表1) 。 |
| (2) 三类龟外部形态鉴别 |
| (二) 三龟类地方品系外部形态特征差异比较 |
| (1) 三线闭壳龟两地方品系外部形态特征差异比较 |
| (2) 3种拟水龟外部形态差异比较 |
| (3) 黄缘盒龟地方品系 (种群) 外部形态典型特征比较。 |
| 4 三龟类外部形态可量可数性状研究 |
| (一) 主要可量性状比较 |
| (二) 主要可数性状比较 |
| 5 三龟类雌雄外部形态共同差异研究 |
| 6 结果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