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1](2021)在《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中的几个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云浮市山区山塘水库在除险加固设计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对一些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设计工作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处理方法。
周素文[2](2020)在《灵川县尧山田水库险情处置纪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库安全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对水库大坝的险情进行详细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全面掌握水库大坝的健康安全状况。文章先是对灵川县尧山田水库的工程概况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灵川县尧山田水库险情进行了分析。
陈方[3](2019)在《共青城市肖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共青城市肖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设计与研究是基于实际问题进行的分析计算和评价研究。研究对象肖家水库为小(2)型水库,由于建设早期资金、技术制约,设计标准低,加上几十年的运行没有很好的进行管理和维护,存在安全呢隐患,影响水库效益良性正常发挥,甚至威胁大坝下游安全,急需进行除险加固。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收集、整理了水库存在的基本问题,分析了水库除险加固的必要性。大坝普遍存在坝身单薄、边坡较陡、稳定性差,坝基、坝体渗漏严重,泄水建筑物破损严重等。2.针对水库的病情险况,保持水库现有的规模不变为基准,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除险加固设计方案:(1)大坝加固:截水槽结合大坝粘土斜墙进行防渗处理,迎水面砼预制块护坡、下游草皮护坡、坝脚增设贴坡排水体。(2)溢洪道加固:改建溢洪道,上部增设交通桥。(3)输水建筑物加固:坝下涵管拆除重建为φ300mmPVC管外包钢筋砼,增设钢筋砼结构消力箱,进口重建斜卧管。3.跟踪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情况进行了后评价。通过研究肖家水库的除险加固设计方案,以工程改建为主要措施针对性的解决水库安全隐患,消除水库下游居民受水库溃坝等洪水威胁,改善水库的灌溉能力,发挥其兴利除害综合效益。从工程建设运行情况看,达到了这一目标。
卢一驹[4](2019)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水利工程是国家重要的民生工程,自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发布以来,水利行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作为2011年之后水利工程的一个重点方向,数量庞大。通过这几年的建设情况来看,各种问题不断暴露出来。站在行业监管的角度,工期延误、工程质量差、投资超概是最受关注的几个问题。为应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面临的困境,本文重点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本文依据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现代工程项目管理最新理念,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各阶段的风险进行了研究。前2章主要介绍风险管理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并根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的特点选取了合适的风险分析方法;第3章紧紧围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出目前存在的重点问题;第4-6章重点解决该类工程加固过程中存在的项目风险管理问题;第7章总结了结论以及展望。本文为同类型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按照重要性排序,有条理地开展项目风险管理策略。本文通过整理风险管理相关的知识,针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的特点初步建立其风险分析评价的体系,希望可以给同类型的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一定借鉴的意义。
张开胜[5](2019)在《黑杆子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浅析》文中研究表明黑杆子水库位于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水库由大坝、放水涵洞、溢洪道组成。水库建成时间较久,为当地群众自行填筑的均质土坝,施工质量无法保证。水库建设初期受客观条件限制,工程建设不配套。目前,水库已无法正常运行。通过对工程现状及病险问题进行分析,对水库大坝、放水涵洞、溢洪道等组成部分进行除险加固设计,保证水库正常运行,发挥灌溉、防洪等工程作用,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谷艳昌,庞琼,吴云星[6](2018)在《土石坝穿坝涵管险情分析及加固技术综述》文中提出文章从断面形状、管身材料和运行条件等方面介绍了土石坝穿坝涵管的结构型式,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近年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穿坝涵管病害险情种类,分析了各险情成因。着重阐述了贴补和灌浆加固、坝体开挖原址重建涵管、封堵原管另建新管、套管加固4种涵管加固技术。分析表明,选用穿坝涵管加固技术应考虑涵管断面尺寸、埋设深度、地质条件等因素。
林崇池[7](2018)在《红坑水库大坝局部塌陷应急修复探讨》文中指出红坑水库在除险加固建设竣工后的运行中大坝出现局部小范围塌陷险情。本文分析了塌陷的原因,探讨了应急抢险修复措施,并对小型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后的运行维护管理进行总结。
周晨植[8](2017)在《光伏储能式虹吸管在山塘治理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结合山塘水库分析了光伏储能式虹吸管在山塘治理中的应用。首先探讨了现有虹吸式放水涵管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了光伏储能式虹吸管的工作原理,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在山塘除险加固中的应用。
石维力[9](2014)在《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关键部位处理》文中研究指明浙江的小型水库多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至今运行多数已超过50年。当时受经济条件及技术设备限制,工程质量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坝等建筑物出现了很多隐患。根据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均为均质土坝或者粘土心墙坝)关键部位处理中常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在尽量节约投资、减少破坏原坝体结构的前提下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为后续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提供意见和建议,进而改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效果和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宋智静[10](2012)在《论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通过对南宁市那强水库的病害进行详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加固设计方案。那强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顺利实施,对其他病险水库的加固处理工程具有借鉴作用,为病险水库处理技术研究积累了经验。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概 述 |
| 2 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
| 2.1 防洪标准的确定 |
| 2.2 设计洪水的计算 |
| 2.3 来水量的计算 |
| 1)引调洪水: |
| 2)引调泉水: |
| 2.4 调洪演算 |
| 2.5 消能设施的布置 |
| 2.6 更换放水涵管 |
| 2.7 施工用电和防汛道路 |
| 3 结论与建议 |
| 1 工程概况 |
| 2 工程险情 |
| 3 险情分析 |
| 4 险情处置 |
| 4.1 对“隧洞出水浑浊带泥沙”问题,专家组进一步分析认为 |
| 4.2 对“在反虑棱体原放水涵管出口部位听到有水声,且在棱体外约10米处有浑水流出”问题,专家组进一步分析认为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1章 绪论 |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 1.3.1 研究内容 |
| 1.3.2 研究方法 |
| 第2章 肖家水库基本情况及水文地质 |
| 2.1 水库基本情况 |
| 2.1.1 水库概况 |
| 2.1.2 工程建设过程及存在的险情 |
| 2.1.3 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
| 2.2 水文 |
| 2.2.1 工程流域概况及水文气象要素 |
| 2.2.2 水库流域特征参数 |
| 2.3 设计暴雨 |
| 2.3.1 查《手册》法计算 |
| 2.3.2 根据实测资料推求计算 |
| 2.3.3 设计暴雨计算结果比较 |
| 2.4 设计洪水 |
| 2.4.1 原设计洪水情况 |
| 2.4.2 洪水标准 |
| 2.4.3 洪水推求方法 |
| 2.4.4 查手册法推算洪水 |
| 2.4.5 设计洪水过程线 |
| 2.4.6 洪水计算成果合理性分析 |
| 2.5 工程地质 |
| 2.5.1 地形地貌 |
| 2.5.2 地层岩性 |
| 2.5.3 地质构造 |
| 2.5.4 水文地质 |
| 第3章 肖家水库主要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分析及运行评价 |
| 3.1 现状分析目的 |
| 3.2 主要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及运行评价 |
| 3.2.1 大坝 |
| 3.2.2 溢洪道 |
| 3.2.3 坝下涵管及斜管 |
| 3.3 结论与建议 |
| 第4章 肖家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分析 |
| 4.1 工程规模和防洪安全 |
| 4.1.1 工程规模 |
| 4.1.2 洪水调度原则 |
| 4.1.3 调洪计算 |
| 4.2 主要加固项目 |
| 4.2.1 安全评估发现的主要问题及结论 |
| 4.2.2 工程安全复核结论 |
| 4.2.3 工程主要加固内容 |
| 4.3 大坝除险加固设计 |
| 4.3.1 坝顶高程复核 |
| 4.3.2 大坝加固设计方案 |
| 4.3.3 工程布置、结构型式及断面尺寸设计 |
| 4.3.4 大坝加固后渗流及坝坡稳定分析 |
| 4.3.5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设计 |
| 4.4 输水建筑物除险加固设计 |
| 4.4.1 工程现状 |
| 4.4.2 涵管除险加固方案 |
| 4.4.3 新建坝下涵管设计 |
| 4.5 溢洪道除险加固设计 |
| 4.5.1 工程现状 |
| 4.5.2 工程布置方案 |
| 4.5.3 泄流能力计算 |
| 4.5.4 溢洪道结构设计 |
| 4.6 工程总体布置 |
| 第5章 工程建设情况及后评价 |
| 5.1 肖家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 |
| 5.2 工程实施过程 |
| 5.2.1 招投标过程 |
| 5.2.2 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过程 |
| 5.2.3 主要建设内容和工程量 |
| 5.3 工程验收 |
| 5.4 加固后运行情况及后评价 |
| 第6章 结论 |
| 6.1 结论 |
| 6.2 展望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附图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 |
| 1.2 国内外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 1.2.1 国外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 1.2.2 国内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 1.2.3 国内外水利工程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 1.3.1 主要研究方法 |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 1.3.3 技术路线图 |
| 1.4 创新点 |
| 1.5 本章小结 |
| 第二章 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
| 2.1 风险(Risk)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 2.1.1 风险的特征 |
| 2.2 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 2.2.1 项目风险基本概念 |
| 2.2.2 项目风险管理基本概念 |
| 2.2.3 风险管理原则 |
| 2.3 项目风险管理方法和流程 |
| 2.3.1 项目风险管理方法 |
| 2.3.2 项目管理流程 |
| 2.4 风险管理基本内容 |
| 2.4.1 风险识别 |
| 2.4.2 风险分析 |
| 2.4.3 风险评价 |
| 2.4.4 风险应对 |
| 2.4.5 风险监控 |
| 2.5 层次分析法简介 |
| 2.5.1 基本概念 |
| 2.5.2 层次分析法优点 |
| 2.5.3 层次分析法基本计算步骤 |
| 2.6 风险概率——影响矩阵法简介 |
| 2.6.1 风险函数概念 |
| 2.6.2 风险影响的准则 |
| 2.6.3 风险概率——影响矩阵法 |
| 2.7 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概况及存在问题 |
| 3.1 病险水库(Reserviors with Problems)基本概念和特点 |
| 3.1.1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项目特点 |
| 3.1.2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风险范围 |
| 3.2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必要性 |
| 3.3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建设程序及流程 |
| 3.4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
| 3.5 本章小结 |
| 第四章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
| 4.1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各方关系网络图 |
| 4.2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
| 4.2.1 技术风险 |
| 4.2.2 政治风险 |
| 4.2.3 经济风险 |
| 4.2.4 管理风险 |
| 4.2.5 安全风险 |
| 4.2.6 环境风险 |
| 4.3 本章小结 |
| 第五章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
| 5.1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风险指标体系 |
| 5.1.1 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 5.1.2 风险指标阶段划分 |
| 5.1.3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风险指标精选 |
| 5.1.3.1 专家赋分 |
| 5.1.3.2 风险分类权重计算 |
| 5.1.3.3 风险指标精选 |
| 5.2 本章小结 |
| 第六章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风险应对及监控 |
| 6.1 基本风险应对方法 |
| 6.1.1 风险规避 |
| 6.1.2 风险控制 |
| 6.1.3 风险转移 |
| 6.1.4 风险自留 |
| 6.1.5 风险预防 |
| 6.2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风险应对 |
| 6.3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风险监控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 7.1 研究结论 |
| 7.2 展望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A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风险因素专家打分表 |
| 附录 B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风险因素相关性专家分表 |
| 致谢 |
| 1 概况 |
| 2 工程现状及存在的病险问题 |
| 2.1 工程现状 |
| 2.1.1 大坝 |
| 2.1.2 放水涵管 |
| 2.2 病险问题 |
| 3 工程除险加固设计 |
| 3.1 大坝除险加固设计 |
| 3.1.1 坝轴线 |
| 3.1.2 坝体轮廓设计 |
| 3.1.3 下游排水设计 |
| 3.1.4 填筑材料设计 |
| 3.1.5 坝体、坝基防渗 |
| 3.1.6 观测设施设计 |
| 3.2 放水涵洞设计 |
| 3.3 溢洪道设计 |
| 4 结论 |
| 1 穿坝涵管结构型式 |
| 1.1 按涵管断面形状分类 |
| 1.2 按管身材料分类 |
| 1.3 其他分类 |
| 2 穿坝涵管险情分析 |
| 2.1 病险种类 |
| 2.2 险情成因 |
| 3 穿坝涵管加固技术 |
| 3.1 贴补和灌浆加固 |
| 3.2 坝体开挖原址重建涵管 |
| 3.3 封堵原管另建新管 |
| 3.4 套管加固 |
| 4 结语 |
| 1 工程概况 |
| 2 大坝塌陷情况及原因分析 |
| 2.1 大坝塌陷情况 |
| 2.2 塌陷原因分析 |
| 2.2.1 大坝工程维修养护情况 |
| 2.2.2 塌陷原因分析 |
| 3 塌陷修复具体措施 |
| 3.1 塌陷及上游涵管处理 |
| 3.2 下游涵管逆向灌浆封堵 |
| 3.3 塌陷周边坝体充填灌浆 |
| 3.4 坝体增设防渗截水墙 |
| 4 修复效果评价 |
| 5 结语 |
| 1 前言 |
| 2 虹吸式放水涵管介绍 |
| 2.1 工作原理 |
| 2.2 优点分析 |
| 2.3 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
| 3 光伏储能式虹吸管介绍 |
| 3.1 工作原理 |
| 3.2 优点分析 |
| 4 工程实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