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冷敷可以缓解疼痛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冷敷可以缓解疼痛(论文文献综述)

曾泽吟,肖智真,张丹丹[1](2021)在《一种新型冷敷装置的设计及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一种新型冷敷体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骨科首次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9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冰袋进行冷敷,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新型冷敷体进行冷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肿胀程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冻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时间点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术后第1 d及第4 d肿胀度均明显减轻,观察组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均明显提高,P均<0.05。观察组无冻伤病例。结论:该新型膝关节冷敷体可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疼痛、肿胀,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

王海凤[2](2021)在《不同冷敷时间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患者疼痛及瘀斑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低分子肝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其皮下注射给药方式常引起局部疼痛及皮肤瘀斑等副作用。本研究旨在确定局部冷敷方法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强度和疼痛持续时间、注射后48小时和72小时的瘀斑发生率及瘀斑面积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的冷敷时间,从而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1月至10月,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将在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泌尿外科和胃肠外科使用依诺肝素钠治疗并在手臂外侧进行皮下注射的20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五组,最终对照组纳入43例、干预组I纳入41例、干预组II纳入45例、干预组III纳入41例、干预组IV纳入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注射技术,干预组I、II、III、IV在常规注射技术的基础上,在注射部位分别冷敷2min、5min、10min、15min。在注射前收集患者个人一般资料信息,注射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量患者局部疼痛强度、秒表测量疼痛持续时间,并在注射后48小时和72小时分别收集患者注射部位的瘀斑发生率及瘀斑面积。本研究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并用c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对于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进行描述,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组间比较,若不满足正态分布则采用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P25,P75)描述,方差不齐或非正态分布资料的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并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教育程度、入院诊断等信息,五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结果无统计差异(P>0.05)。(2)五组研究对象注射时的疼痛强度和疼痛持续时间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c2=101.243,P<0.001;c2=76.890,P<0.001)。干预组II的疼痛强度明显低于其他组别,0级疼痛强度占比为51.1%;疼痛持续时间方面,仅干预组I、干预组II、干预组III三组间存在显着性,干预组II疼痛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五组中最低值(0.00)。(3)各干预组的瘀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五组差异存在显着性(c2=62.425,P<0.001);48小时和72小时的瘀斑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2=64.073,P<0.001;c2=63.726,P<0.001);72小时瘀斑面积与48小时相比,72小时瘀斑面积明显小于48小时瘀斑面积。对照组的48小时和72小时的瘀斑发生率、瘀斑面积均高于各干预组,干预组III和干预组IV均只有1例瘀斑发生,瘀斑发生率分别为2.4%和2.7%。结论:本研究不仅证实了冷敷方法能够降低低分子肝素手臂皮下注射患者的局部疼痛强度,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减少注射后48小时和72小时的瘀斑发生率,并缩小瘀斑面积,此外还得出缓解疼痛的最佳冷敷时间为5min。基于以证据为基础的临床实践干预结果,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增强治疗信心,并减少护理人员的护理时间,满足患者和护理工作者的双向需求。同时还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改进,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并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孙微阳,赵向阳,陈国富,缪玉清,王勤美,包芳军,沈晔[3](2020)在《冷敷疗法缓解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疼痛的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后眼罩冷敷缓解患者术后不适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之江院区行TPRK的患者87例(174眼),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冷敷组和对照组,2组均选取右眼进行观察。冷敷组在术后留观期间给予4 ℃冷藏硅胶眼罩冰敷袋,冷敷20 min,其余处理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用药不冷敷。分别于术后2 h、1 d、2 d、3 d、5 d每天相对固定时间填写眼部不适感评分量表,包括视物模糊、畏光、异物感、流泪、眼痛、眼痒、眼部分泌物等术后不适情况。并于术后5 d、12 d、1个月、3个月分别评估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裸眼视力(UCVA)、等效球镜度(SE)、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客观散射指数(OSI)等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2 h时,畏光、异物感、眼痛评分等指标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93,P<0.001;F=9.52,P=0.003;F=13.57,P<0.001)。2组间视物模糊、流泪、眼痒、眼部分泌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视物模糊指标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9,P=0.003),畏光、异物感、流泪、眼痛、眼痒、眼部分泌物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3、5 d所有不适症状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5 d、12 d、1个月、3个月,2组间角膜上皮愈合情况、UCVA、SE、Haze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2组间客观光学质量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PRK术后冷敷疗法能够改善术后早期疼痛、畏光、异物感等刺激症状,但对术后远期视力恢复没有明显作用,且对术后角膜上皮修复、视觉质量恢复等无负面影响。

朱雪梅,卿娟,胡洋[4](2020)在《冷敷及配合普林格尔或手法按摩治疗产后早期乳房肿胀的对比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分析冷敷及配合普林格尔或手法按摩治疗产后早期乳房肿胀的对比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2月~2019年11月收治的早期乳房肿胀患者120例,按照干预手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冷敷组、冷敷+普林格尔组、冷敷+手法组,每组40例。结果:干预后疼痛度比较冷敷+普林格尔组疼痛缓解优于冷敷组和冷敷+手法按摩组(P<0.05)。结论:对产后早期乳房肿胀产妇采用冷敷或者冷敷+普林格尔乳房按摩,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程度,缩短产妇的乳房胀痛消退时间。

桂珊珊[5](2020)在《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通过比较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以期在冷疗方式的选择上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研究方法: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比较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治疗效果的文献结果进行合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其中关键词为:膝骨性关节炎、关节成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冷疗、冷敷、间歇、持续、Knee Osteoarthritis、knee replacement、Knee Arthroplasty、total knee replacement、total knee arthroplasty、Cryotherap*、cold compress、cold pack、interval、continuous等,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用NoteExpress软件对文献进行管理,用Cochrane手册针对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上述所有步骤均由两名评价员独立完成,若有分歧,需共同讨论解决,必要时请第三方进行探讨后决定,以达成最终结论,最后用RevMan5.3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最终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质量等级均为B级。研究结果如下:1.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12小时疼痛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为[WMD(95%CI)=-0.43(-0.61-0.25),P<0.05],提示在膝关节置换12小时时,持续冷疗较间歇冷疗对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更好。2.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24小时疼痛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为[SMD(95%CI)=-0.36(-0.72-0.01),P=0.04],提示在膝关节置换24小时时,持续冷疗较间歇冷疗对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更好。3.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48小时疼痛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为[SMD(95%CI)=-0.31(-0.60-0.01),P=0.04],提示在膝关节置换48小时时,持续冷疗较间歇冷疗对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更好。4.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72小时疼痛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为[SMD(95%CI)=-1.43(-3.240.37),P=0.12],提示在膝关节置换72小时时,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相当。5.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7天疼痛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为[SMD(95%CI)=0.25(-0.170.66),P=0.25],提示在膝关节置换术后7天时,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相当。6.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失血量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为[SMD(95%CI)=-1.02(-1.68-0.36),P=0.003],提示持续冷疗较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减少失血量效果更好。7.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肿胀程度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为[WMD(95%CI)=-0.73(-0.86-0.61),P<0.05],提示持续冷疗较间歇冷疗对缓解膝关节置换患者肿胀程度效果更好。8.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为[SMD(95%CI)=-0.03(-1.841.91),P=0.97],提示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减少膝关节置患者住院时间效果无差异。9.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额外使用止痛药量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为[WMD(95%CI)=-0.94(-1.28-0.60),P<0.05],提示持续冷疗较间歇冷疗对减少膝关节置换患者额外使用止痛药量效果更好。10.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影响Meta分析结果为[WMD(95%CI)=6.14(2.609.68),P<0.05],提示持续冷疗较间歇冷疗对改善膝关节置换患者关节活动度效果更好。研究结论:1.对于膝关节置换患者,与间歇冷疗相比,在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时,采取持续冷疗镇痛效果更好;2.对于膝关节置换患者,在术后72小时及术后7天时,采取持续冷疗或间歇冷疗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别;3.对于膝关节置换患者,与间歇冷疗相比,在减少术后失血量、缓解肿胀程度、减少额外止痛药使用量及提高关节活动度方面,采取持续冷疗效果更好;4.对于膝关节置换患者,在缩短住院时间方面,采取持续冷疗或间歇冷疗效果无明显差别。

曹静芸[6](2020)在《针对VDT作业者视疲劳综合症的护眼产品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视疲劳综合症作为一种新型的职业疾病,从19世纪中叶就已获得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从各个学科、角度出发做了很多相关研究,然而其中以设计角度出发去缓解视疲劳的研究鲜有涉足。因此本文以设计一款有效缓解视疲劳综合症且符合用户体验的护眼产品为研究目标,通过对VDT作业者视疲劳综合症的起源、成因、评定方法以及治疗办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对比分析现有护眼产品,将其分为眼部敷贴、眼部按摩、补充人工泪液、视功能训练以及减少光刺激五大类别;并从技术原理、功能、结构三方面着重研究眼部敷贴与眼部按摩类产品,其中敷贴包括冷敷、热敷和冷热交替敷,眼部按摩包括气压按摩、触点按摩以及震动按摩。而后要求10名目标用户体验三款代表性产品,测试体验前后闪光融合频率变化值,以此衡量各护理方式对于视疲劳缓解的有效程度;体验后对用户进行访谈,对现有护眼产品存在的痛点与VDT作业者对护眼产品的期望进行整理分析。发现:(1)在护眼方式有效性上,眼部按摩、敷贴两组中中气压按摩、热敷的眼部疲劳缓解效果是最好的。其中敷贴组中各护理方式的缓解效果相差不大,且用户对敷贴方式的偏好受天气影响。(2)而在产品体验上,现有护眼产品存在不便携、使用场景单一、噪声大,无法满足VDT作业者随时随地护眼的需求等不足。基于用户研究结论,本文提出针对患有视疲劳综合症的VDT作业者的护眼产品应遵循的设计策略:(1)安全化,指使用产品不会对用户眼部造成某些不可逆伤害;(2)有效化,即通过使用产品可有效缓解VDT作业者的眼部疲劳症状;(3)通用化,产品应适用于不同的人、场景;(4)体验化,产品应符合VDT作业者的操作习和使用习惯;(5)时尚化,产品外观应符合VDT作业者的审美。并以此设计策略实施设计实践——以头戴式护眼产品为设计基础,结合气压按摩与敷贴的护理方式,优化精简产品内部元件以减轻产品重量、降低产品噪声,采用三次折叠的方式缩小产品体积,增加语音识别、手势操控等交互方式提高用户体验,从而实现产品有效缓解视疲劳且使用场景的多样化,将护眼产品从待命式工具转变为陪伴式护眼工具,提高VDT作业者的生活质量。

霸甜甜[7](2020)在《冰浴对高原短跑运动员训练后恢复的功效研究 ——以云南省体工队男子短跑组为例》文中提出短跑作为传统田径运动项目,其中训练与恢复一直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十分关注的问题。传统的疲劳恢复手段主要有牵拉、慢跑、按摩、热疗等,随着训练条件及恢复方法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现如今很多国际高水平运动员已将冷疗法作为运动训练恢复期的主要恢复手段。通过冷疗法,使血管收缩,减少氧气的运输,缩小炎症的范围,可有效解除人体局部肌肉的痉挛,缓解因训练肌肉充血导致的肿胀,缩短局部肌肉恢复的过程和时间。其中冰浴作为国内外热点的疲劳恢复手段引起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注意,很多不同项目的运动员都将冰浴法作为恢复期的主要恢复手段。冰浴对高原短跑运动员训练后恢复的功效研究可为丰富我省短跑项目训练后运动性疲劳恢复手段和方式提供选择参考,为运动员训练提供科学化的保障。研究目的:探索冰浴恢复方法对高原短跑运动员训练后恢复的功效。研究对象:云南省体工队男子短跑组8名专业运动员。测试方法:选取教练员相同内容的两次训练课为实验内容。运动员第一阶段在强度课训练后采用常规恢复手段,第二阶段训练后采用冰浴恢复手段,且第一阶段恢复后至第二阶段训练前间隔一周。常规恢复手段采用慢走、相互牵拉、按摩等方式进行恢复。冰浴恢复手段将8名运动员分为两组进入温度为0—5℃冰桶浸泡,每名运动员冰浴恢复时间每次为20s,组间间歇30s,重复4组。测试指标:实验过程中分别对每个运动员心率(指压颈动脉测量)、血乳酸(采指血)、血清酶以及血液有形成分(肘静脉血)的测定,次日运动员的晨脉采集。统计方法:使用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SPSS20.0进行分析和处理,显示结果时,以均数±标准差(x±SD),使用配对的样本T,并进行检测和分析,(P<0.05差异显着,P<0.01差异非常显着)。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冰浴恢复手段相对于常规恢复手段来说,可更快速的使运动员心率得以恢复,在恢复后即刻、恢复后10分钟和恢复18小时后运动员的心率比常规恢复方法恢复更快,达到了恢复的效果。同时也看到常规恢复方法在恢复后10分钟末也恢复到起始水平。(2)冰浴恢复手段比常规恢复手段短时间内能够更快速地降低运动员训练后的血乳酸值,证明强度训练后冰浴恢复手段更有效。(3)训练后两个不同阶段的三种血清酶,采用冰浴恢复手段后显示三种血清酶活性指标低于常规恢复手段指标,说明冰浴恢复手段比常规恢复手段更有利于运动员恢复。(4)冰浴恢复手段可以快速降低运动员的疲劳指标和炎症指标,有效地减缓运动员大强度训练或比赛后机体炎症反应,快速消除疲劳,使运动员的体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可以更有效的缓解炎症指标以及损伤。(5)常规恢复手段在短跑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也具有一定的恢复功效,因为其简单易行,对环境、器械的要求较低,也适用于基层短跑训练的恢复。

魏腾飞[8](2020)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镜成形术后早期肿痛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对于半月板成形术后患者早期肿痛改善、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内服活血行气利水中药对半月板成形术后肿痛消除、早期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为中西医联用治疗半月板损伤患者成形术后康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60例从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肢关节科住院确诊为半月板损伤行成形术患者,符合本试验中西医诊断及纳入标准,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予以患膝外用低温冲击镇痛仪冷疗、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根据伤口渗液情况及时换药、功能锻炼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同时内服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1周,治疗期间分别在术后第1、3、5、7天观察并记录观察组、对照组VAS疼痛评分、膝关节周径、Lysholm功能评分,并与术前患膝周径比较计算出肿胀值,同时评估治疗的安全及有效性。结果用SPSS20.0软件对临床收集数据统计分析,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入组患者有2人因提前出院并失去随访,不能有效采集数据信息,中止试验。另有1例患者未按告知要求随意漏服中药,退出试验。对照组剩余29例,观察组剩余28例,实际完成57例。(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侧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两组病例组内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疼痛VAS评分、患膝肿胀值均下降,Lysholm评分较前上升。(4)两组病例组间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3天,两组的VAS疼痛评分、患膝肿胀值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5、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患者Lysholm评分在术后第1、3、5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5)治疗期间,两组病例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低温冲击镇痛仪冷疗等术后基础治疗措施对于半月板成形术后气滞血瘀证膝部肿痛患者效果较佳,利于早期患膝肿胀消退、更好地降低局部疼痛,促进患肢功能的早期恢复,较基础治疗组更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试验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事件,药物安全性较好,适合临床推广。

王顺华[9](2020)在《七厘散合五苓散治疗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肿痛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七厘散合五苓散对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肿痛的临床观察,为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肿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例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肿痛患者,所有患者均来自于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骨一、骨五科病房(均做相同手术操作处理)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9.5岁,病程:1-7年,平均5.63年,膝关节手术30例,其中左膝18例,右膝12例,膝骨性关节x线分级:II度17例、III度13例,采用中药+常规治疗。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60.2岁,病程:1-7年,平均5.28年,膝关节手术30例,其中左膝17例,右膝13例,膝骨性关节x线分级:II度16例、III度14例,采用常规+七叶皂苷钠静滴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早上9:00的膝关节肿胀值、VAS评分,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设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前患膝关节肿胀值等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膝关节肿胀值分别是:(45.287±0.495)mm、(10.410±1.225)mm,VAS评分分别是:(7.267±0.583)分、(0.700±0.534)分,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对缓解膝关节肿胀及疼痛有效。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膝关节肿胀值分别是:(45.417±0.678)mm、(26.133±1.265)mm,VAS评分分别是:(7.066±0.691)分、(0.700±0.534)分,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对照组对缓解膝关节肿胀及疼痛有效。且试验组对缓解膝关节肿胀及疼痛优于对照组。结论:七厘散合五苓散对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肿胀及疼痛缓解有疗效,且优于静滴七叶皂苷钠。

陈吉[10](2020)在《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及术后疼痛控制情况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内窥镜鼻窦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术后疼痛等不适是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tis,CRS)患者填塞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围手术期不同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以筛选较优的护理方案,并对接受优选护理方案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和疼痛控制情况分析,为CRS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提供证据支持和改进建议。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1)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ine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base,WF)、相关网站,并追踪参考文献获取ESS围手术期护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RCTs质量,使用Stata 13.0软件进行不同护理方案效果的调整间接比较,比较患者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2)内窥镜鼻窦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满意度调查: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使用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ouston Pain Outcome Instrument,HPOI)调查CRS患者的术后疼痛控制情况及满意度,并使用SPSS26.0对患者疼痛经历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效果比较:纳入61个CRS围手术期护理相关RCTs,整体质量不高。13个RCTs报告患者疼痛评分,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冷敷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MD=-2.28,95%CI:-3.65-0.92,p<0.05)、术前行为训练(MD=-1.15,95%CI:-2.04-0.26,p<0.05)、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MD=-2.36,95%CI:-3.46-1.26,p<0.05)及心理护理+冷敷(MD=-1.52,95%CI:-2.32-0.71,p<0.0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个RCTs报告了患者焦虑评分,常规护理联合术前行为训练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MD=-16.57,95%CI:-20.08-13.05,p<0.05)、冷敷(MD=-20.70,95%CI:-23.90-17.49,p<0.05)、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MD=-20.80,95%CI:-24.05-17.54,p<0.05)、心理护理+冷敷(MD=-20.90,95%CI:-24.10-17.69,p<0.05)、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冷敷(MD=-13.55,95%CI:-21.67-5.42,p<0.05)及心理护理+冷敷+吸氧(MD=-20.28,95%CI:-23.49-17.08,p<0.0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个RCTs报告了患者抑郁评分,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患者抑郁评分低于冷敷(MD=-3.46,95%CI:-6.15-0.76,p<0.05)、心理护理+冷敷(MD=-3.44,95%CI:-6.14-0.73,p<0.05)及心理护理+冷敷+吸氧(MD=-3.29,95%CI:-5.98-0.59,p<0.0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个RCTs报告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心理护理+冷敷、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冷敷、心理护理+冷敷+吸氧、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冷敷+吸氧+雾化、心理护理+预防性镇痛、心理护理+冷敷+预防性镇痛及心理护理+冷敷+雾化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内窥镜鼻窦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满意度调查:患者目前疼痛评分、过去24小时最强程度疼痛评分和一般程度疼痛评分分别为3.14±0.98、5.41±1.58、4.24±1.28,疼痛对患者情绪、身体及日常生活的影响为中等水平,除患者对止痛药副作用的教育评分平均分低于5分,其他疼痛控制及疼痛教育满意度平均分均高于5分,患者整体满意度评分为6.19±1.06;是否使用自控镇痛泵及不同材料填塞鼻腔患者疼痛经历3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镇痛泵与纳吸棉与患者疼痛经历呈负相关。结论(1)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冷敷应作为CRS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吸氧、预防性镇痛、填塞期雾化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2)现有措施仍需进一步改进以提高疼痛控制效果;患者对目前采用的医护措施的疼痛控制和疼痛教育的满意度较高,应加强止痛药副作用的教育;不同材料填塞鼻腔患者疼痛程度有差异,护士可进行分层管理;自控镇痛泵疼痛控制效果良好,建议术后第一天使用药物镇痛。

二、冷敷可以缓解疼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冷敷可以缓解疼痛(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新型冷敷装置的设计及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新型膝关节冷敷装置的设计
    1.3 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2 d、3 d时局部肿胀程度比较
    2.3 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比较
    2.4 两组冻伤情况比较
3 讨论

(2)不同冷敷时间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患者疼痛及瘀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计算
        2.2.2 抽样方法
        2.2.3 分组方法
        2.2.4 干预措施
        2.2.5 研究工具
    2.3 质量控制
        2.3.1 研究设计阶段
        2.3.2 干预实施阶段
        2.3.3 数据录入阶段
    2.4 统计分析
    2.5 技术路线图
    2.6 伦理许可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流失情况
    3.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3.3 五组患者疼痛及瘀斑的比较
        3.3.1 疼痛强度和疼痛持续时间
        3.3.2 瘀斑发生率和瘀斑面积
    3.4 组间两两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不同冷敷时间对LMWH皮下注射时注射部位疼痛强度及疼痛持续时间的影响
    4.2 不同冷敷时间对LMWH皮下注射后48小时和72小时的瘀斑发生率及瘀斑面积的影响
    4.3 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4.3.1 研究的创新性
        4.3.2 研究的局限性
    4.4 对实践和研究的启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冷敷及配合普林格尔或手法按摩治疗产后早期乳房肿胀的对比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乳房胀痛消退时间比较
    2.2 乳房疼痛缓解占比率比较
3 讨论

(5)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膝关节置换术的必要性
    1.2 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严重疼痛
    1.3 膝关节置换术后常用镇痛方式
        1.3.1 药物镇痛
        1.3.2 非药物镇痛
    1.4 膝关节置换患者冷疗的研究现状
        1.4.1 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冷疗效果研究现状
        1.4.2 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冷疗形式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检索途径
    2.2 检索词
    2.3 检索时间与语言
    2.4 检索策略
    2.5 文献纳入标准
    2.6 文献排除标准
    2.7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2.8 文献的质量评价
    2.9 统计学方法
        2.9.1 敏感性分析
        2.9.2 亚组分析
        2.9.3 发表偏倚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的结果
    3.2 文献的基本情况
    3.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3.1 随机分组方法
        3.3.2 分配方案隐藏
        3.3.3 盲法实施
        3.3.4 结局指标数据的完整性
        3.3.5 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
        3.3.6 其他偏倚来源
    3.4 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12小时疼痛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
        3.4.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3.4.2 Meta分析结果
    3.5 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24小时疼痛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
        3.5.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3.5.2 Meta分析结果
    3.6 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48小时疼痛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
        3.6.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3.6.2 Meta分析结果
    3.7 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72小时疼痛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
        3.7.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3.7.2 Meta分析结果
    3.8 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7天疼痛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
        3.8.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3.8.2 Meta分析结果
    3.9 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失血量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
        3.9.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3.9.2 Meta分析结果
    3.10 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肿胀程度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
        3.10.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3.10.2 Meta分析结果
    3.11 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住院时间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
        3.11.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3.11.2 Meta分析结果
    3.12 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额外使用止痛药量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
        3.12.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3.12.2 Meta分析结果
    3.13 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关节活动度影响的meta分析结果
        3.13.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3.13.2 Meta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疼痛的影响
    4.2 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失血量的影响
    4.3 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肿胀程度的影响
    4.4 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
    4.5 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额外止痛药使用量的影响
    4.6 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4.7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4.8 护理启示
5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针对VDT作业者视疲劳综合症的护眼产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VDT作业者视疲劳综合症研究现状
        1.2.2 护眼产品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VDT作业者视疲劳综合症理论研究
    2.1 VDT作业者视疲劳综合症定义及内容
    2.2 VDT作业者视疲劳生理机能的变化
        2.2.1 调节与集合失衡
        2.2.2 眨眼率降低
        2.2.3 闪光融合频率降低
    2.3 VDT作业者视疲劳的影响因素
        2.3.1 个人视觉能力
        2.3.2 视屏显示因素
        2.3.3 工作环境
        2.3.4 其他
    2.4 VDT作业者视疲劳的评定方法
        2.4.1 主观评定法
        2.4.2 客观评定法
    2.5 VDT作业者视疲劳的治疗措施
        2.5.1 生活习惯干预
        2.5.2 补充人工泪液
        2.5.3 眼周穴位按摩
        2.5.4 敷贴
第三章 视疲劳护眼产品研究
    3.1 护眼产品总述
    3.2 护眼产品技术分析
        3.2.1 眼周穴位按摩
        3.2.2 眼部敷贴
    3.3 护眼产品功能分析
    3.4 护眼产品结构分析
        3.4.1 基础结构分析
        3.4.2 部件结构关系示意图
第四章 针对缓解视疲劳护眼产品的用户研究
    4.1 研究方法
    4.2 目标用户
    4.3 视疲劳测试装置
    4.4 具体实施
    4.5 研究结果分析
        4.5.1 护理方式有效性分析
        4.5.2 用户行为与需求分析
第五章 护眼产品设计研究
    5.1 护眼产品设计策略
        5.1.1 护眼安全化
        5.1.2 护眼有效化
        5.1.3 护眼通用化
        5.1.4 护眼体验化
        5.1.5 护眼时尚化
    5.2 护眼产品设计实践
        5.2.1 护眼产品定位
        5.2.3 护眼产品设计分析
        5.2.4 设计效果展示
总结与展望
    研究结论
    局限性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视疲劳测试问卷
    过程记录表与访谈问题

(7)冰浴对高原短跑运动员训练后恢复的功效研究 ——以云南省体工队男子短跑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
        2.1.1 传统恢复手段
        2.1.2 探索性恢复手段
    2.2 冰浴的概念
    2.3 影响冰浴效果的因素
        2.3.1 温度控制
        2.3.2 作用时间
        2.3.3 作用部位
        2.3.4 作用时机
    2.4 冰浴的应用范围
        2.4.1 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
        2.4.2 应用于体育运功
    2.5 冰浴法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2.5.1 对肌肉的影响
        2.5.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5.3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2.5.4 对代谢的影响
        2.5.5 对本体感觉的影响
        2.5.6 对体温的影响
        2.5.7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2.5.8 对植物性神经的影响
        2.5.9 对其他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2.6 短跑项目特点及疲劳性原因
        2.6.1 短跑项目的特点
        2.6.2 短跑项目产生疲劳的原因
    2.7 关于高原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研究
    2.8 文献小结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3 实验设计
        3.3.1 实验对象
        3.3.2 实验时间
        3.3.3 实验地点
        3.3.4 实验控制
        3.3.5 实验主要仪器和器材
        3.3.6 训练内容安排
        3.3.7 训练后恢复手段的选择
        3.3.8 实验中各生理生化指标抽取流程
        3.3.9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实验各阶段运动员心率变化
    4.2 实验各阶段运动员血乳酸变化
    4.3 实验各阶段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CK)变化
    4.4 实验各阶段运动员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变化
    4.5 实验各阶段运动员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变化
    4.6 实验各阶段运动员血液有形成分的变化
        4.6.1 实验各阶段运动员白细胞数量(WBC)的变化
        4.6.2 实验各阶段运动员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
        4.6.3 实验各阶段运动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变化
第5章 分析与讨论
    5.1 短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分析
    5.2 冰浴恢复手段对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功效分析
        5.2.1 冰浴对疲劳指标的恢复功效分析
        5.2.2 冰浴对炎症指标的恢复功效分析
    5.3 本研究不足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8)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镜成形术后早期肿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手术方法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中止或退出临床试验标准
        1.7 术后基础治疗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试验方案
    3 观察指标及方法
        3.1 基本情况
        3.2 安全性观测
        3.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4.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临床病例数据实际完成情况
    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两组患者治疗后数据比较
    4.安全性评估
第三部分 讨论
    1.中医对半月板损伤术后肿痛的认识及治疗
    2.现代医学对半月板损伤及术后肿痛的认识及治疗
    3.活血行气利水法组方分析
    4.加味桃红四物汤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5.冷疗及低温冲击镇痛仪在临床中的应用
    6.本试验的特色及创新点
    7.结果评价
    8.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附录 B 临床疗效观察表
综述 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术后早期关节肿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9)七厘散合五苓散治疗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肿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KOA的西医诊断标准
        2.2 KOA的X线分级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病例脱落和剔除标准
    6 脱落处理
    7 研究终止原则
试验设计与方法
    1 试验分组方法
    2 试验方法设计
        2.1 手术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疗效评估
        3.2 安全性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基线均衡分析
        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1.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1.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1.4 两组患者X线分级比较
        1.5 两组患者治疗前肿胀值比较
        1.6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
    2 组内对比
        2.1 试验组治疗前与治疗7天后VAS评分比较
        2.2 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7天后VAS评分比较
        2.3 试验组治疗前与治疗7天后肿胀值比较
        2.4 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7天后肿胀值比较
    3 组间对比
        3.1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7天后VAS评分比较
        3.2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7天后肿胀值比较
讨论
    1 膝关节镜治疗KOA的发展
    2 膝关节镜术后肿痛的病因
    3 KOA关节镜术后肿痛的治疗方法
    4 中药对KOA关节镜术后肿痛的分析
    5 七厘散合五苓散的作用机制
结论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肿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0)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及术后疼痛控制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慢性鼻窦炎流行病学
    1.2 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填塞期疼痛
    1.3 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1.4 研究方法
        1.4.1 调整间接比较
        1.4.2 横断面调查
    1.5 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
    2.1 研究背景
    2.2 资料与方法
        2.2.1 资料来源
        2.2.2 检索词
        2.2.3 检索实施
        2.2.4 纳入排除标准
        2.2.5 文献筛选
        2.2.6 质量评价
        2.2.7 数据提取
        2.2.8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文献检索结果
        2.3.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3.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结果
        2.3.4 护理措施效果分析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内窥镜鼻窦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满意度调查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样本量
        3.2.3 抽样方法
        3.2.4 研究工具
        3.2.5 质量控制
        3.2.6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患者一般资料
        3.3.2 患者疼痛控制情况及满意度调查结果
        3.3.3 疼痛经历影响因素分析
    3.4 讨论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结论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展望
综述 内窥镜鼻窦术后不同材料填塞鼻腔患者疼痛比较
    参考文献
附件I 检索策略
附件II 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件III 休斯顿疼痛控制情况调查表
附件IV 检索策略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冷敷可以缓解疼痛(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新型冷敷装置的设计及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 曾泽吟,肖智真,张丹丹.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1(06)
  • [2]不同冷敷时间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患者疼痛及瘀斑的影响[D]. 王海凤. 吉林大学, 2021(01)
  • [3]冷敷疗法缓解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疼痛的效果[J]. 孙微阳,赵向阳,陈国富,缪玉清,王勤美,包芳军,沈晔.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0(09)
  • [4]冷敷及配合普林格尔或手法按摩治疗产后早期乳房肿胀的对比应用研究[J]. 朱雪梅,卿娟,胡洋.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5)
  • [5]持续冷疗与间歇冷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D]. 桂珊珊. 湖州师范学院, 2020(12)
  • [6]针对VDT作业者视疲劳综合症的护眼产品设计研究[D]. 曹静芸.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7]冰浴对高原短跑运动员训练后恢复的功效研究 ——以云南省体工队男子短跑组为例[D]. 霸甜甜.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6)
  • [8]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半月板损伤膝关节镜成形术后早期肿痛的临床观察[D]. 魏腾飞.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七厘散合五苓散治疗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肿痛的临床观察[D]. 王顺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及术后疼痛控制情况调查[D]. 陈吉. 兰州大学, 2020(01)


冷敷论文 健康论文 膝关节论文

上一篇:西部农业发展与金融支持体系建设
下一篇:重庆农化集团铬渣干燥系统工艺流程及干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