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452例老年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临床分析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452例口腔颌面外科老年住院患者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魏小金,万国凤,许宜琴[1](2022)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口腔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口腔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抚州市妇幼保健院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1 618例,采用细菌鉴定仪对所有患者的口腔进行细菌鉴定,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1 618例患者术后口腔感染率以及口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口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1 618例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共122例患者出现口腔感染,感染率为7.5%,其中感染率较高的手术类型分别为口腔恶性肿瘤切除、囊肿切除、口腔良性肿瘤切除、涎腺手术,感染率依次为15.5%、14.3%、12.9%、12.3%。122例口腔感染患者中革兰阴性菌感染40例,革兰阳性菌感染72例,真菌感染10例,占比依次为32.8%、59.0%、8.2%。手术时间>3 h、手术性质为急诊手术、住院时间>14 d、患有糖尿病、围术期未预防用药、有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口腔感染率更高(P<0.05);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口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手术性质为急诊手术、住院时间>14 d、患有糖尿病、围术期未预防用药、有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3 h(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其他等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口腔感染常见病原菌;口腔恶性肿瘤切除、囊肿切除、口腔良性肿瘤切除、涎腺手术的口腔感染率较高;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口腔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手术性质为急诊手术、住院时间>14 d、患有糖尿病、围术期未预防用药、有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3 h,造成患者感染的因素比较多样化,因此,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临床中实施合理的干预手段,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口腔感染风险。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3](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认为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如斯坦木·依米提[4](2021)在《743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个病区的743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发病年龄,性别特点,民族分布,发病部位,病理类型及主要危险因素等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1月一2019年12月间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颌面创伤正颌外科、颌面肿瘤外科)住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将获取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归类、统计,回顾性分析其年龄、性别、族别,发病部位,病理类型及主要危险因素。结果:收集743病例,其中男性475例,女性268例,男女性之比为1.77:1,50~59岁是好发年龄段,总群体平均年龄为53.67±14.30。民族分布上以汉族为主,其次是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发病部位依次为舌224例(30.15%)、腮腺96例(12.92%)、唇75例(10.09%)、牙龈72例(9.69%)、颊部67例(9.02%)、颌骨59例(7.94%)、腭部51例(6.86%)、颈部37例(4.98%)、口底25例(3.36%)、面部皮肤23例(3.09%)、颌下腺9例(1.21%)、舌下腺5例(0.67%)。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上皮来源性恶性肿瘤中的鳞状细胞癌,占的比例为59.08%。鳞状细胞癌发病部位中例数最多的部位是舌部,152例,占的比例为34.62%。吸烟的男性鳞状细胞癌患者例数为189例,占男性鳞癌患者总数的比例58.85%,吸烟的男性腺样囊性癌为26例,占男性腺样囊性癌患者总数的比例为44.07%。结论:40~80岁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好发年龄区间,50~59岁是其高峰年龄段,患者当中男性多见于女性,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民族构成比中汉族占首位(52.62%),发病部位以舌部最常见,恶性肿瘤以上皮来源性肿瘤中的鳞状细胞为多见,SCC好发部位以舌最为常见,吸烟是导致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郑宏雨,李紫璇,牛志兴,苏蕾,赵军方,孙明磊,韩新光,孙强[5](2020)在《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多学科协作诊疗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策略及经验。方法纳入2011年7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36例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症状、感染来源、术前及术后评估指标、多学科协作诊疗策略及预后等。结果 36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51.6±17.6)岁(8~80岁),就诊前病程为(8.9±8.4)d(2~30 d)。患者均以颌面颈部肿胀、疼痛为主诉入院,其中牙源性感染占39%(14/36),咽喉口底肿胀疼痛者占25%(9/36),不明原因颌面肿胀者占36%(13/36)。2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8例患者因全身合并症多不能耐受手术;治愈26例(72%),死亡10例(28%)。经手术为主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患者术后各研究时间点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较入院时均显着降低(P<0.05),患者住院时长与入院时C反应蛋白(r=0.545,P<0.05)、降钙素原水平(r=0.504,P<0.05)均呈正相关关系。经手术为主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患者生存率(26/28)显着好于未行手术患者(0/8)(P<0.01)。结论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的病情危重,多学科协作诊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的监测可以有效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张娟,杨楠,赵晟伯,赵晓妍,林静,裴娜[6](2020)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前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385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SAS、社会支持量表(SSR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分别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焦虑状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385份,回收有效问卷361份。本研究125例(34.63%)患者存在焦虑症状,其中轻度焦虑者105例(29.09%)、中度焦虑者18例(4.99%)、重度焦虑者2例(0.55%)。多重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积极应对方式、诊断、社会支持、职业、住院费用支付方式、性别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前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共同解释了变异量的43.26%(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前焦虑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对于社会支持少、应对方式相对消极、诊断为恶性肿瘤的女性患者,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以协助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张鑫炎[7](2020)在《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与健康素养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现状,探讨一般资料对患者就医延迟、健康素养和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明确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健康素养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应对方式在健康素养和就医延迟间的中介效应,从而改善口腔癌患者的健康素养,减少就医延迟现象,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吉林省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住院共170名口腔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分为一般资料调查表、就医情况问卷、医学应对方式量表、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四部分。采用软件Epidata3.1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来分析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口腔癌患者应对方式及健康素养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患者就医延迟、应对方式和健康素养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应用Amos 24.0软件分析数据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结果:1.本研究共发放170份问卷,现场回收167份,回收率98.24%。有效问卷共158份,有效回收率92.94%。2.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时间最短为2天,最长达四年余,中位时间为36.5天。发生就医延迟的患者为100例,未发生就医延迟的患者为58例,即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发生率为63.3%。3.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月平均收入、工作状况、吸烟状况、医疗付费情况、自觉疾病严重程度、常住地、居住状况、定期体检和发现口腔问题方式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吸烟状况(P=0.001)、自觉疾病严重程度、定期体检情况是口腔癌患者发生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4.口腔癌患者应对方式得分为(42.20±4.21)分,面对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常模,回避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服应对方式得分与常模比较无显着差异。5.口腔癌患者健康素养得分为(64.70±7.85)分,得分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常住地、定期体检情况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就医延迟与健康素养及其各维度、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健康素养与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7.健康素养对就医延迟时间的直接效应为-0.292,应对方式在健康素养和就医延迟时间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407,总效应为-0.699。结论:1.口腔癌患者的就医延迟现象较为普遍,需要进一步改善。年龄、吸烟状况、自觉疾病严重程度、定期体检情况是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2.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对得分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常住地、定期体检情况。3.患者采取的应对方式依次为面对、回避、屈服,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月平均收入、居住状况为其影响因素。4.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与健康素养和应对方式呈负性相关。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越高,越容易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发生就医延迟的可能性越小。5.应对方式在就医延迟时间和健康素养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口腔癌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越高,患者越容易采取正向的应对方式,积极配合家人、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患者的就医延迟发生率越低。为了减少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的现象,可通过加强社会大众的口腔癌相关知识、提高社会支持水平以及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等措施进行开展,争取尽早发现和尽早治疗。

卜海力齐古丽·麦麦提图尔荪[8](2020)在《新疆地区2492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新疆地区2492例口腔颌面部创伤病人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并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新疆地区2012年1月一2016年12月间在新疆18家医院住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创伤病人五年间的病例资料,对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创伤原因、创伤类型、骨折部位、全身合并损伤及神经损伤等内容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收集2492病例,其中男性1981例,女性511例,男女比为3.88:1,21-30岁是好发年龄。职业分布上以农民最多,占44.3%;交通事故是主要的创伤原因,占41.8%;。创伤类型中多处骨折伤最多见,共932例,占37.4%。单纯软组织损伤患者826例,占33.2%,826例患者总共有4365处软组织损伤,其中颊部532处(12.2%),占的比例最多,其次是眶周软组织514处(11.8%)及口腔黏膜487处(11.2%)。骨折部位以下颌骨骨折最为常见(31.97%),其次颧部骨折(25.3%)。全身合并伤中最常见的是四肢伤(27.5%),其次是颅脑(24.5%)和眼(21.4%).合并神经损伤病人124例,其中面神经损伤为78例,占62.9%。合并面部畸形的病人2460例,占总数的98.7%。合并咬合错乱的病人900例(36.1%)。结论:口腔颌面部创伤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创伤原因等多种因素有关;青壮年男性是好发人群(P<0.05);颌面部创伤往往合并四肢、颅脑和眼睛损伤;交通事故是致颌面部损伤的主要原因(P<0.05),居于首位。分析口腔颌面部创伤的危险因素得出一下结果,各创伤原因是颌面部软组织伤和颌骨骨折的共同危险因素,而且各创伤原因的危险程度有明显的差异(OR>1,P<0.05)。

张啊会[9](2020)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分析总结》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应用的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总结。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行125I粒子植入手术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预后进行评价,及对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旨在总结分析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从而为临床恶性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纳入标准:选取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2011年10月-2019年10月时间段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2、诊断标准:所有的患者均有CT、多普勒超声或者MRI等影像学诊断,病理科出示的术后常规病理明确诊断为癌性病变,且符合颌面部恶性肿瘤诊断的标准。3、病史采集:记录患者术前现病史、既往史及专科检查,记录患者术后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出现的症状及症状出现后给予相应措施后症状的转归情况、患者出院后随访情况等。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件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例数或者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或者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向前法),全面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42例恶性肿瘤患者均顺利的完成经超声引导下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平均植入粒子57.52颗(最少植入为29颗,最多植入81颗)。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25?78岁,平均年龄(54.52±12.29)岁。平均住院时间3.5天。按病理结果所包含的颌面部恶性肿瘤主要是腺癌37例(腺样囊性癌例30例(71.43%)、中分化腺癌1例(2.38%)、低度恶性筛状囊腺癌1例(2.38%)、导管癌1例(2.38%)、黏液表皮样癌2例(4.76%)、腺泡细胞癌1例(2.38%)、肌上皮癌1例(2.38%));鳞状细胞癌5例(11.90%)。按病变部位位于腮腺32例(76.19%)、舌部3例(7.14%)、颌下腺3例(7.14%)、口咽部1例(2.38%)、牙龈2例(4.76%)、颊部1例(2.38%)。2、125I粒子植入的42位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3.952±4.64个月,随访时间最长为89个月,最短为3个月;其中位生存时间为73.00个月(95%CI:61.08~84.92),三年生存率为87.7%,五年生存率为65.8%。本研究含有腺癌患者37例,平均生存期69.51个月,(95%CI:60.40~78.62),中位生存期73个月;鳞癌5例,平均生存期57.25个月,(95%CI:42.32~72.18),中位生存期61个月。3、年龄≤60岁及无合并基础性疾病的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均高于年龄>60岁及有合并基础性疾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颌面部肿瘤分型、性别、植入粒子数及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上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R=8.646,95%CI:2.208~33.858)和合并基础性疾病(HR=4.965,95%CI:1.065~23.150)是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5、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粒子植入术后出现发热症状患者3例,穿刺部位疼痛者6例,粒子移位2例,神经损伤2例,张口受限1例,口干症状1例,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11例(其中I度8例、II度共3例);而颌面部腺癌和鳞癌患者在粒子植入后发热、穿刺部位疼痛、粒子移位、神经损伤、张口受限、口干症状和放射性皮肤损伤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颌面部恶性肿瘤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存率,其临床效果显着。2.年龄≤60岁及无合并基础性疾病的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均高于年龄>60岁及有合并基础性疾病者,而在颌面部肿瘤分型、性别、植入粒子数及有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上生存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年龄>60岁与伴有基础性疾病是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4.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平均住院时间短,副作用及术后并发症较轻,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毛元元[10](2019)在《康复训练对软腭癌患者术后口腔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评估软腭癌患者术后的吞咽、咀嚼、语音和张口功能,并探讨影响其功能的相关因素。评估术后康复训练对软腭癌患者口腔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于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软腭癌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人。干预组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吞咽功能、咀嚼功能、语音功能和张口功能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采用自制的基本资料记录表,收集术后10日影响口腔功能的相关因素,并收集术后10日、2月和4月吞咽功能、咀嚼功能、语音功能和张口度的信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采用χ2检验;语音功能和咀嚼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t检验;张口度和吞咽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Kruskal-Wallis(K-W)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后10日,吞咽功能的影响因素包括皮瓣修复方式(P=0.027)及软腭切除范围(P<0.001);咀嚼功能的影响因素有软腭切除范围(P=0.0001);语音功能的影响因素有软腭的切除范围(P<0.0001);张口功能与各影响因素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月干预组和对照组口腔功能比较显示:吞咽功能有统计学差异(P=0.0012),张口度有统计学差异(P=0.0065),语音功能有统计学差异(P=0.0328),咀嚼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1572)。(3)术后4月干预组和对照组口腔功能比较显示:吞咽功能有统计学差异(P=0.0015),张口度有统计学差异(P=0.0001),语音功能有统计学差异(P=0.0094),咀嚼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2214)。结论:(1)游离皮瓣修复的软腭癌患者术后的吞咽功能较带蒂皮瓣修复的好;软腭癌患者软腭切除范围越大,吞咽功能、咀嚼功能和语音功能越差。(2)软腭癌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张口度和语音功能。

二、452例口腔颌面外科老年住院患者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52例口腔颌面外科老年住院患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口腔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1 618例患者术后口腔感染率分析
    2.2 122例口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分析
    2.3 1 618例患者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口腔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2.4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口腔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4)743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内容与方法
    5 质量控制
    6 统计方法
    7 研究流程图
结果
    1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一般资料
    2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部位分布情况
    3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分布
    4 吸烟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分布
讨论
    1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年龄与性别分布分析
    2 口面部腔颌恶性肿瘤民族分布分析
    3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发病部位分布分析
    4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分布特点
    5 鳞癌、涎腺肿瘤的发病特点
    6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危险因素分析
小结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调查表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口腔鳞状细胞癌流行病学及诊治新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7)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与健康素养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
        1.1.1 口腔癌
        1.1.2 就医延迟(Patient Delay)
        1.1.3 健康素养(Health Literacy)
        1.1.4 应对方式(Coping Style)
    1.2 研究背景
        1.2.1 口腔癌流行病现状
        1.2.2 就医延迟研究现状
        1.2.3 健康素养研究现状
        1.2.4 口腔癌患者应对方式研究现状
    1.3 立题依据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研究目的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2.1.2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工具
        2.2.2 调查方法
    2.3 质量控制
        2.3.1 调查阶段
        2.3.2 问卷整理和数据分析
    2.4 可行性分析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3.2 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现状
    3.3 口腔癌患者健康素养现状
    3.4 口腔癌患者应对方式现状
    3.5 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
        3.5.1 一般资料对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的影响
        3.5.2 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6 口腔癌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3.6.1 一般资料对口腔癌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
        3.6.2 口腔癌患者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3.7 口腔癌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
        3.7.1 口腔癌患者面对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
        3.7.2 口腔癌患者回避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
        3.7.3 口腔癌患者屈服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
    3.8 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健康素养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3.9 应对方式在就医延迟时间与健康素养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现状
    4.2 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
        4.2.1 年龄对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的影响
        4.2.2 吸烟状况对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的影响
        4.2.3 自觉疾病严重程度对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的影响
        4.2.4 定期体检情况对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的影响
    4.3 口腔癌患者健康素养现状
    4.4 口腔癌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4.4.1 年龄对口腔癌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
        4.4.2 文化程度对口腔癌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
        4.4.3 工作状况对口腔癌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
        4.4.4 常住地对口腔癌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
    4.5 口腔癌患者应对方式现状
    4.6 口腔癌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
        4.6.1 年龄对口腔癌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4.6.2 文化程度对口腔癌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4.6.3 月平均收入对口腔癌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4.6.4 居住状况对口腔癌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4.7 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与应对方式及健康素养的相关性分析
        4.7.1 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4.7.2 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与健康素养的相关性
        4.7.3 口腔癌患者应对方式与健康素养的相关性
    4.8 应对方式在就医延迟时间和健康素养间的中介效应
    4.9 建议
        4.9.1 加强口腔癌相关知识
        4.9.2 提高社会支持水平
        4.9.3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5.2.1 本研究的创新
        5.2.2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新疆地区2492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内容与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5.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新疆地区颌面部创伤患者调查表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9)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分析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仪器设备与方法
    3.观察指标与变量纳入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10)康复训练对软腭癌患者术后口腔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2.1 研究样本
        2.2.2 样本量计算
    2.3 研究方法
        2.3.1 分组方法
        2.3.2 干预方法与内容
        2.3.3 研究指标与工具
        2.3.4 资料收集方法
        2.3.5 资料分析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伦理原则
    2.6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患者基本资料
    3.2 不同影响因素与吞咽功能的关系
    3.3 不同影响因素与张口度分布比较
    3.4 不同影响因素与咀嚼功能的关系
    3.5 语音功能得分比较
    3.6 干预组与对照组基本资料比较
    3.7 术后2月、4月口腔功能评估
        3.7.1 术后2月、4月吞咽功能评估
        3.7.2 术后2月、4月张口度评估
        3.7.3 术后2月、4月咀嚼功能评估
        3.7.4 术后2月、4月语音功能评估
4 讨论
    4.1 吞咽功能影响因素
        4.1.1 皮瓣修复对吞咽功能的影响
        4.1.2 年龄和性别对吞咽功能的影响
        4.1.3 原发灶切除范围对吞咽功能的影响
    4.2 张口度影响因素
    4.3 咀嚼功能影响因素
        4.3.1 年龄和性别对咀嚼功能的影响
        4.3.2 原发灶切除对咀嚼功能的影响
    4.4 语音功能影响因素
        4.4.1 皮瓣修复对语音功能的影响
        4.4.2 年龄和性别对语音功能的影响
        4.4.3 原发灶切除对语音功能的影响
    4.5 术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吞咽功能的比较
    4.6 术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张口度的比较
    4.7 术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咀嚼功能的比较
    4.8 术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语音功能的比较
    4.9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4.10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影响软腭癌患者术后口腔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1 基本资料记录表
附录2 语音测试表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四、452例口腔颌面外科老年住院患者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口腔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J]. 魏小金,万国凤,许宜琴. 中国医学创新, 2022(01)
  •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 [4]743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D]. 如斯坦木·依米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5]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多学科协作诊疗的回顾性分析[J]. 郑宏雨,李紫璇,牛志兴,苏蕾,赵军方,孙明磊,韩新光,孙强.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12)
  • [6]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前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张娟,杨楠,赵晟伯,赵晓妍,林静,裴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22)
  • [7]口腔癌患者就医延迟与健康素养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D]. 张鑫炎. 吉林大学, 2020(08)
  • [8]新疆地区2492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D]. 卜海力齐古丽·麦麦提图尔荪.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9]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分析总结[D]. 张啊会.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10]康复训练对软腭癌患者术后口腔功能的影响[D]. 毛元元.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口腔癌论文 健康素养论文 口腔健康论文 口腔颌面外科论文 健康论文

上一篇:重庆农化集团铬渣干燥系统工艺流程及干燥计算
下一篇:素质教育实施中如何对待“考试”“率”“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