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杰[1](2020)在《肺超声评价吸入氧浓度及个体化PEEP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肺不张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肺部超声(Lung Ultrasound,LU)评估术中不同吸入氧浓度及个体化PEEP对择期行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肺不张的影响,探讨术中给予最佳的吸入氧浓度以及PEEP值,以期为机械通气期间呼吸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择期行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120例,性别不限,年龄40~75岁,ASA分级Ⅰ-Ⅲ级,BMI<30kg/m2。排除术前合并明显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严重呼吸道、肺部感染等、心肺功能不全;术前呼吸空气情况下SpO2<90%或吸氧条件下SpO2<95%;患者无法配合进行肺超声检查;肺超声图像显影不清晰;术毕转入ICU;既往有胸部手术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0):80%吸入氧浓度组(A组)、40%吸入氧浓度组(B组)、80%吸入氧浓度+个体化PEEP(C组)、40%吸入氧浓度+个体化PEEP组(D组)。四组患者均给予100%氧气进行预充氧,给药后均行面罩正压通气。气管插管后四组通气模式均采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Pressure Control Volume Guarantee Ventilation,PCV-VG模式),潮气量(VT)6-8ml/kg,吸呼比(I:E)1:2,呼吸频率10-16次/min,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 expiratory Part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ETCO2)35-45mm Hg,术中A组和C组吸入氧浓度为80%,B组和D组吸入氧浓度为40%,四组气腹后均行肺复张(气道压设置为30cm H2O,持续时间为30s),A组和B组PEEP为0cm H2O,C组和D组通过PEEP滴定方法设定个体化PEEP值,术中血压维持在患者基础血压上下波动20%以内。术前记录四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分别在气管插管后10min(T1)、气腹后(T2)、放气后(T3)记录气道峰压(Airway Peak Pressure,Ppeak)、肺动态顺应性(Pulmonary dynamic compliance,Cdy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 of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 CO2)、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以及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等。各组患者分别于T1、T2、T3、T4各时间点采集桡动脉血样1ml监测动脉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ressure,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四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拔管后30min(T4)、术后24h(T5)均进行肺超声检查并记录评分以及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ulse Oximetry,SpO2)。记录各组术后1d、7d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结果:本实验共纳入106名患者,纳入患者均平稳完成手术,A组25例,B组27例,C组28例,D组26例。与T0比较,四组患者T4、T5时肺超声评分均增高(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和D组T4-5时肺超声评分降低;与B组比较,C组和D组T4-5时肺超声评分降低(P<0.05)。C组和D组T0、T4、T5各时间点肺超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T1-4时PaO2/FiO2升高,C组T2-4时PaO2、PaO2/FiO2升高、T2时MAP降低、T2-3时Ppeak和Cdyn升高,D组T1-4时PaO2/FiO2升高、T2-3时Ppeak和Cdyn升高;与B组比较,C组T1时PaO2/FiO2降低、T2时MAP降低、T2-4时PaO2/FiO2、Ppeak和Cdyn升高,D组T2-4时PaO2/FiO2、PaO2升高、T2-3时Ppeak和Cdyn升高;与C组比较,D组T1时PaO2/FiO2升高,T2时MAP增加,T2-3时Ppeak降低;C组个体化PEPP(12.89±1.47cm H2O),D组个体化PEEP(7.04±1.43cm H2O),两组PEE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B、D组比较,C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B、C组比较,D组术后1d、7d CPIS评均降低(P<0.05)。结论:肺部超声凭借简便、安全等优点可以诊断肺不张;单纯降低吸入氧浓度并不能够有效改善术后肺不张以及术后氧合;机械通气中,采用PEEP滴定的方法确定最佳PEEP值可以增加腹腔镜胃肠手术患者肺的动态顺应性、改善术后肺不张以及术后氧合,具有肺保护效应;80%吸入氧浓度联合个体化PEEP(12.89±1.47cm H2O)也可以对此类患者起到肺保护的效应,但过高的PEEP值往往导致患者术中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需谨慎使用;40%吸入氧浓度联合个体化PEEP(7.04±1.43cm H2O)不仅对此类患者具有肺保护效应,减少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甚微。
汪潜云[2](2018)在《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纵隔径路食管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近年来,食管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使用率逐步提升,CO2充气技术在微创手术尤其是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但在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旨在探讨纵隔CO2充气技术在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首先在体外模拟纵隔CO2充气环境,利用细胞功能学实验手段,研究不同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接着,应用猪构建纵隔CO2气肿的实验动物模型,通过对相关生理参数的检测,研究不同充气压力对猪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最后,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中随机选择10例,进行纵隔CO2充气辅助经纵隔径路食管癌切除术,分别于CO2充气前,充气后30、60、90 min及放气后30 min监测HR、MAP、CVP,采集动脉血测PaCO2、血乳酸浓度、PaO2/FiO2、SaO2、pH值,利用食道超声测心输出量(CO)。结果细胞功能学实验结果显示,5-10mm Hg CO2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无明显影响;而15mm Hg CO2充气压力可以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并能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凋亡。动物实验结果显示,5-10mm Hg CO2充气压力下,猪的循环功能指标(CVP、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心率、心输出量)及呼吸功能指标(PaCO2、血乳酸浓度、PaO2、SaO2、Ph值)与充气前无明显差异;而15mm Hg CO2充气压力下,猪的CVP升高,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心输出量减少,PaCO2、血乳酸浓度升高,PaO2、SaO2、pH值下降。此外,10例接受纵隔CO2充气辅助纵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中,10mm Hg的CO2充气压力除使患者的心率轻度加快,对其他循环及呼吸功能指标并无明显影响。结论5mm Hg及10mm Hg的纵隔CO2充气压力对食管癌的增殖转移及机体循环、呼吸系统功能无明显影响,而15mm Hg的纵隔CO2充气压力可以促进食管癌的增殖转移并损害机体的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人体可以耐受10mm Hg纵隔CO2压力,但循环系统会受一定影响,手术中应注意维持平均循环充盈压(MCFP)与中心静脉压(CVP)之间的压力梯度。
文雯[3](2017)在《老年人经腹腔或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期间呼吸循环参数及动脉血气的变化》文中认为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在全身麻醉腹腔或后腹腔镜辅助下行泌尿外科手术,术中各预设时间点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探讨哪种手术方式对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2)的吸收、气道压力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大,为老年患者腔镜手术中全身麻醉的安全实施及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所有病例均为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纳入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e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I-II级的老年患者48例,分腹腔镜组(transperitoneal laparoscopic,TPL)和后腹腔镜组(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RPL),每组各24例。术中实时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气管插管后3分钟(minute,min)(T0)、摆体位后5min(T1)、气腹后5min(T2)、气腹后30 min(T3)、气腹后1小时(hour,h)(T4)、关气腹后30min(T5)6个时间点的呼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etCO2)、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潮气量(tidal volume,VT)、分钟通气量(minute ventination,MV)、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和脉搏氧饱和度(the saturation of pulse oxygen,SpO2)及动脉血血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比较组间组内各项指标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TPL组PetCO2,PaCO2,Pa-etCO2在气腹后前30分钟内随着时间显着增加,并于接下来的气腹过程中处于平台期。RPL组PetCO2,PaCO2,Pa-etCO2在整个气腹过程中逐渐增加。组间比较RPL组PaCO2,PetCO2在气腹后30、60分钟显着高于TPL组(P<0.05),但是Pa-etCO2气腹后60分钟时RPL组才明显高于TPL组(P<0.05)。放气后,TPL组PetCO2,PaCO2,Pa-etCO2恢复到T0的基础水平,而RPL组PaCO2,Pa-etCO2仍然较T0基础水平高(P<0.05)。RPL组共有7例患者在建立气腹后60min PaCO2超过60mm Hg,而TPL组无1例(P<0.05)。从建立CO2气腹后5分钟开始并贯穿整个气腹过程中,TPL组Ppeak较RPL组改变得更显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2气腹过程中Ppeak均较T0时刻有明显升高(P<0.001),且在放气后30分钟均恢复到T0的基础水平(P>0.05)。从气腹后5分钟开始整个CO2气腹过程中TPL组的MAP高于RPL组(P<0.05),RPL组MAP在气腹后30分钟、1小时显着高于T0基础水平(P<0.001),TPL组MAP从气腹后5分钟开始整个CO2气腹过程中均显着高于T0基础水平(P<0.05)。两组CO2气腹过程中PH、碱剩余(base excess,BE)均较T0时刻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建立CO2气腹后30分钟开始到气腹结束后30分钟,RPL组的PH小于同时刻TPL组的PH,放气后30分钟TPL组的PH恢复到T0的基础水平(P>0.05),而RPL组PH仍然较T0基础水平低(P<0.05)。两组患者整个手术期间HR、Pa O2、Sp O2保持稳定。RPL组发生皮下气肿4例而TPL组无1例发生(P>0.05)。结论:CO2气腹对老年人与一般人群的影响是基本一致的。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CO2气腹过程中MAP、Ppeak的波动较后腹腔镜组大,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CO2气腹过程中呼吸参数(PetCO2、PaCO2、Pa-etCO2)的变化较腹腔镜组更大。
王文杰,王喜艳,王磊,白磊,薛瑜峰,冯艳丽,朱炳光[4](2011)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9月月至2008年9月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的患者共178例,其中LC 139例,OC 39例。LC按手术时间长短分为3组:A组手术时间≤30 min,26例;B组3060 min,76例,C组>60 min,37例。检测患者手术前后内皮素(E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观察比较手术方式以及LC手术时间长短对应激指标的影响。结果①LC组术后1 d ET明显下降(P<0.05),术后3 d恢复至术前水平;OC组手术前后ET无显着变化;②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SOD活力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LC组术后2 d恢复至术前水平,OC组术后3 d恢复至术前水平;③不同LC手术时间组对术后各应激指标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C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小于OC。
李明亮[5](2011)在《CO2气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兔肠粘膜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标:探讨CO2气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兔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为腹腔镜在SAP治疗中的安全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36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4组:⑴假手术组(n=6):仅开腹轻柔翻动十二指肠和胰腺,30分钟后关腹;⑵SAP组(n=10):采用5%牛磺胆酸钠胰管逆行注射方法制备SAP新西兰兔模型后关腹,不充CO2;⑶SAP+CO2气腹60min组(n=10):SAP新西兰兔建模关腹6小时后,腹部穿刺置入自制气腹针,以腹腔镜气腹机向新西兰兔腹腔内注入纯CO2,压力12mmHg,维持60分钟;⑷SAP+CO2气腹120min组(n=10):SAP新西兰兔建模关腹6小时后,腹部穿刺置入自制气腹针,以腹腔镜气腹机向新西兰兔腹腔内注入纯CO2,压力12mmHg,维持120分钟。各组于术后8小时,严格无菌条件下原切口进腹取标本。取腔静脉血检测血淀粉酶及血钙、观察胰腺形态并取部分胰腺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用以评估SAP模型。各组取门静脉血检测内毒素水平;取门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部分肝、胰、脾组织作细菌培养;取回肠组织作组织病理评估、E-cad表达检测、玻片刮取回肠粘液检测SIgA水平、玻片刮取肠粘膜检测NO水平。分析各组数据。结果:⑴各SAP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淀粉酶及血清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织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模型建造成功。⑵各SAP组血浆内毒素及肠粘膜NO水平高于假手术组,肠粘液SIgA水平低于假手术组(P<0.05);SAP+CO2120min组肠粘膜NO水平高于SAP组、两个气腹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均高于SAP组(P<0.05);血浆内毒素水平SAP+CO2120min组高于SAP+CO260min组(P<0.05)。⑶假手术组血培养无一例培养阳性,仅1个MLN组织培养阳性,移位率为2.78%。SAP组细菌移位率为21.6%、SAP组+ CO260min组及120min组分别为35%、41.7%,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两气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3);CO260min组与SA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CO2120min组与SAP组相比P=0.01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⑷各SAP组小肠绒毛高度、粘膜厚度低于假手术组(P<0.05);SAP组小肠绒毛高度、粘膜厚度与各气腹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⑸各SAP组肠粘膜E-cad异常表达率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SAP组与各气腹组之间肠粘膜E-cad差异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237)。结论:⑴CO2气腹可加重SAP兔内毒素血症、升高细菌移位率、升高肠粘膜NO水平。⑵CO2气腹对SAP兔肠粘膜E-cad表达水平改变、肠粘膜病理形态学改变、肠粘液SIgA水平改变影响不明显。⑶CO2气腹可加重SAP兔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但对肠粘膜结构及免疫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
张建涛[6](2010)在《腹腔镜手术技术在犬泌尿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微创外科是21世纪外科发展方向之一,腹腔镜外科是微创外科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微创、视野清晰、出血少、疼痛反应轻、术后机体恢复快和组织粘连少等优点,使腹腔镜外科技术在人的泌尿外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腹腔镜外科手术技术在小动物泌尿外科领域的应用尚少,目前仅见于犬腹腔镜辅助膀胱固定术、犬腹腔镜辅助膀胱镜膀胱息肉切除、犬腹腔镜膀胱结石的取出以及肾上腺切除术。因此,本课题拟设计并完成犬腹腔镜膀胱造口术、犬腹腔镜辅助输尿管切开术、犬腹腔镜肾脏切除术,改进犬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并从手术对犬生理机能的影响来全面、客观评价手术效果,同时进一步深入研究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犬氧化应激和免疫系统的影响。本实验选用30条健康杂种犬为实验动物,随机平均分为5组,进行实验。通过气腹、手术通路建立、腹腔镜下器官分离、血管封闭、缝合固定、腹腔冲洗和标本取出以及闭合腹腔等操作步骤进行犬腹腔镜膀胱造口术、犬腹腔镜辅助输尿管切开术、犬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和犬腹腔镜肾脏切除术四种泌尿外科手术。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监测犬的临床体征、心率、体温、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犬的恢复情况。并于术前、术后抽取前肢静脉血检测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尿素氮、尿酸及肌酐。完成犬腹腔镜和开腹肾脏切除术,于术前、术后抽取前肢静脉血检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本课题成功的完成了犬腹腔镜膀胱造口术、犬腹腔镜辅助输尿管切开术、犬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和犬腹腔镜肾脏切除术四种泌尿系统腹腔镜手术,所有犬全部存活,术中和术后没有发生较大的并发症。术中有一条犬穿刺气腹针时损伤到脾脏、2条犬发生皮下气肿和1条犬套管穿刺损伤腹壁血管。术后犬疼痛反应轻,饮食欲在1~2d基本恢复,术后7天拆线,只有一条犬套管口感染,其余均取得一期愈合。说明仅从腹腔镜手术技术方面来说,腹腔镜外科手术技术能够应用于犬的泌尿外科手术。犬腹腔镜膀胱造口术、犬腹腔镜辅助输尿管切开术、犬腹腔镜肾脏切除术和犬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四种泌尿系统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临床体征、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手术过程中,个别犬出现眼睑反射消失,但角膜反射始终存在。个别手术操作中疼痛反射明显或迟钝,大部分手术操作中疼痛反射消失。心率、体温、血压、呼吸频率下降,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其中特别是对体温影响较大,在术后即刻下降了3℃多,术后4h还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术后1d才恢复到术前水平。四种犬泌尿系统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炎性应激和肾功能影响不大,很快恢复。但是对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变化较为明显,在术后3d还与术前相比差异显着,但是在术后5d时就基本恢复。说明腹腔镜手术对动物机体的生理功能影响轻微,所有犬都能正常耐受,并且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腹腔镜和开腹肾脏切除术都使丙二醛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降低,但是腹腔镜组影响较为迅速,在术后4h与术前差异极显着(P<0.01),在术后1d就恢复到术前水平。开腹组在术后1d才与术前差异显着(0.01<P<0.05),术后2d也未能恢复到术前水平。说明腹腔镜和开腹肾脏切除术术后都能造成犬氧化应激反应,与开腹肾脏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肾脏切除术迅速引起犬的氧化应激反应,但是恢复的时间也比开腹肾脏切除术迅速,从而证明了腹腔镜手术术后机体恢复快。腹腔镜组肾脏切除术CD4+淋巴细胞亚群在术后1d较术前下降显着(0.01<P<0.05),虽然CD8+淋巴细胞亚群和CD4+/CD8+也下降,但是在各个时间点与术前差异均不显着(P>0.05)。但是开腹组肾脏切除术却不同,开腹组CD4+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在术后1d较术前下降极显着(P<0.01)。两组之间在术后1d差异显着(0.01<P<0.05)。说明腹腔镜和开腹肾脏手术术后都会使CD4+/CD8+降低,这种降低可很快恢复,并且与开腹肾脏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肾脏手术使CD4+/CD8+降低更少,持续时间更短。
林树英[7](2010)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合理通气方法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相对合理的通气方法。方法:设置患者的分钟通气量为100ml?kg-1?min-1,将择期妇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三组通气方式: A组潮气量6ml?kg-1?min-1、通气频率16次?min-1,B组潮气量8ml?kg-1?min-1、通气频率12次?min-1,C组潮气量10 ml?kg-1?min-1、通气频率10次?min-1;分别于气腹前、气腹后30、60min、气腹停止后5min,抽取动脉血检测PaCO2、Ph值,同时间点记录呼吸末CO2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及肺-胸顺应性(Compl)。结果:气道压C组>B组>A组;肺-胸顺应性气腹前C组>B组>A组、气腹后及气腹停止后C组、B组>A组;PETCO2及PaCO2气腹前三组无明显差异,气腹后及气腹停止后A组>B组、C组;Pa- ETCO2 B组<A组、C组。动脉血气pH值在气腹开始后逐渐下降,气腹停止后很快上升,A组pH明显低于B、C组。结论:B组(8 ml?kg-1min-1、12次?min-1)的通气模式,既能够保护气道,也有利于CO2排出,是妇科腹腔镜手术三种通气方法中较好的一种。
冯梅[8](2009)在《机械通气模式对老年人腹腔镜术后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观察分别采用三种机械通气模式,对有或无肺部疾病的老年人,施行腹腔镜手术术后肺氧合功能恢复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04例,65~80岁,按机械通气模式不同和有无肺部疾病,分为术前无肺部疾病66例,有肺部疾病38例。把术前无肺部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n:A=20,B=20,C=26);把有肺部疾病的随机分为D、E、F三组(n:D=10,E=13,F=15)。A组和D组术中使用IPPV,术后使用SIMV;B组和E组术中使用PEEP,术后SIMV;C组和F组术中IPPV,术后SIMV+CPAP。观察麻醉前、注气后180min、注气后240min、术毕拔管后45min、术后第1、2、3天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吸入氧浓度(FiO2)和血气分析,观察和记录术后7天内肺部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麻醉前相比,术中各组的PaO2、PaO2/FiO2、A-aDO2均增高,拔管后各组的PaO2、PaO2/FiO2降低、A-aDO2均增高(P<0.05或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C组各项氧合指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并且与A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第2天B组和A组恢复正常,D组、E组和F组各项氧合指标与A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第3天F组恢复正常,但D组和E组仍低于麻醉前,并与A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A组、B组、D组和E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7.7%)低于A组(35%),F组(13.3%)低于D组(60%)(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用CPAP模式通气,能改善老年人的肺氧合功能,加速肺功能恢复,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尤其适用于伴有肺部疾病的老年患者。
包延丽,王卫星,黄顺荣[9](2008)在《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
赵松[10](2008)在《肝脏撞击伤后CO2气腹对腹腔内器官局部血流量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肝脏撞击伤在平时较为常见,是机动车辆撞击、高处坠落、暴力打击最容易受损的器官之一,在各种腹部伤中肝损伤的发生率约占15%~20%,仅次于脾损伤,占第二位。目前在肝外伤的救治中,对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致力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减少阴性探查,并尽量采取“微创”的方法治疗是肝外伤救治的重要进展。腹腔镜技术作为微创外科的代表已成为21世纪外科发展的方向之一。传统的剖腹探查是对于腹部伤诊断、治疗的手段之一,然而其阴性剖腹率为5%~20%,甚至高达40%。腹腔镜以其清晰直观的视野、微小的创伤及诊断治疗并举的优势在腹部创伤的诊断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腹部创伤中,多脏器的合并损伤往往超过了单一的肝损伤,甚至伴有多系统器官和组织的损伤,这也是肝脏撞击伤的一个主要特点。因此,腹腔镜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腹部创伤患者,同时该过程中腹腔镜对腹腔内脏器的影响以及许多潜在的腹腔镜手术风险尚需通过较深入的实验研究进一步明确。为此,本研究通过建立实验性肝脏撞击伤动物模型,采用彩色微球(color-labeled microspheres, CLM)技术检测气腹前、气腹后各时相点腹腔内各器官(如肝脏、肾脏、脾脏、胰腺、胃、小肠、大肠等)的局部血流量变化,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气腹前后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浓度的改变,并于实验后取肝、胃、小肠等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研究在不同的CO2气腹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 IAP)状态以及机体不同程度失血的条件下腹腔内脏器(intraabdomial organs, IAO)的血流量(regional blood flow,RBF)变化、相应的器官功能和(或)组织病理学变化,以期为临床提高腹腔镜在腹部创伤中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建立的肝脏撞击伤模型具有如下特点:⑴自行研制的BIM-Ⅳ型生物撞击机有操作简便、物理参数容易控制、撞击部位准确及可重复性好等优点;⑵实验动物肝脏损伤的病理、类型、伤情与临床较为接近,按AAST-OIS分级标准来判定,肝损伤伤情集中在Ⅰ级~Ⅱ级范围内,AIS评分为2分;⑶肝脏损伤的同时可合并有肺的损伤;⑷可利用致伤模型进行力学因素分析及多项实验指标的检测。2、在国内率先采用彩色微球(color-labeled microspheres, CLM)技术检测腹腔内各器官的局部血流量变化。目前测量血流量的方法还有彩色多普勒或电磁血流仪直接测量、黏膜张力测量法以及吲哚花青绿间接测量法。与其它检测方法,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在同一时刻内可检测多个组织器官的血流量,也能分别在多个时相点进行检测,受外界干扰因素少,检测数据客观准确,不构成对组织器官的损伤等优点。3、研究发现,在5mmHg气腹压力条件下,实质性脏器在气腹30分钟血流量就会出现显着下降,而空腔脏器等则多在气腹2小时才会出现血流量显着下降。如果要使空腔脏器的血流量在气腹30分钟就出现显着下降,则需提高气腹压力至10mmHg,甚至至15mmHg。造成腹腔内各器官局部血流量降低的主要因素有:⑴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及失血量;⑵CO2气腹压力大小:5mmHg的气腹压力对器官血流量的影响,特别是对空腔脏器的影响,要比10mmHg以及15mmHg气腹压力小;⑶CO2气腹持续的时间:气腹持续30分钟与气腹持续2小时相比,前者对血流量的影响更小。结果表明,失血量较少、气腹压力较低、气腹时间较短,腹腔内器官局部血流量下降幅度就越小;失血量较多、气腹压力较高、气腹持续时间较长时,对腹腔内器官血流量的影响就越大。4、研究发现,CO2气腹使腹腔内器官血流量显着下降,是继发引起肝、肾、胃、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甚至可能导致胰腺缺血而诱发急性胰腺炎、胃肠道黏膜缺血性损伤导致菌群移位进而可能诱发SIRS或MODS的危险因素。因此,腹部创伤患者采取腹腔镜诊治时,要尽量缩短气腹时间、减小气腹压力以避免或加重组织和器官的继发性损害。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对各重要脏器的功能检测,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而对于失血量≥40%者,积极的抗休克、液体复苏、补充全身有效血容量应优先于腹腔镜诊治。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一)前言 |
| (二)资料与方法 |
| (三)结果 |
| (四)讨论 |
| (五)结论 |
| (六)参考文献 |
| 综述 机械通气期间吸入氧浓度与临床预后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缩略词表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 致谢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第一部分 :体外模拟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 一、材料和方法 |
| 二、结果 |
| 三、讨论 |
| 参考文献 |
| 第二部分 :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猪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影响 |
| 一、材料和方法 |
| 二、结果 |
| 三、讨论 |
| 参考文献 |
| 第三部分 :纵隔CO_2充气技术对经纵隔径路食管癌手术患者循环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
| 一、资料和方法 |
| 二、结果 |
| 三、讨论 |
| 参考文献 |
| 全文小结 |
| 综述一:食管癌的微创手术治疗 |
| 参考文献 |
| 综述二:充气技术在微创手术中的安全性分析 |
| 参考文献 |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论着 |
| 致谢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前言 |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 致谢 |
| CO_2气腹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预防处理措施(综述) |
| 参考文献 |
| 1 资料和方法 |
| 1.1 病例资料 |
| 1.2 麻醉选择 |
| 1.3 手术情况 |
| 1.4 检测指标 |
| 1.5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ET变化情况 |
| 2.2 两组SOD变化情况 |
| 2.3 两组应激指标变化 |
| 3 讨论 |
| 3.1 ET |
| 3.2 SOD |
| 3.3 应激指标 |
| 主要中英文缩略语索引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引言 |
| 材料与方法 |
| 材料 |
| 实验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 致谢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1 引言 |
| 1.1 腹腔镜外科发展概况 |
| 1.2 动物腹腔镜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 |
| 1.2.1 动物腹腔镜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
| 1.2.2 动物腹腔镜技术在国内的应用 |
| 1.3 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
| 1.3.1 麻醉并发症 |
| 1.3.2 气腹并发症 |
| 1.3.3 术中并发症 |
| 1.3.4 术后并发症 |
| 1.4 目的和意义 |
| 2 材料和方法 |
| 2.1 材料 |
| 2.1.1 实验动物 |
| 2.1.2 实验器材 |
| 2.1.3 实验试剂及药品 |
| 2.2 方法 |
| 2.2.1 犬腹腔镜膀胱造口术 |
| 2.2.2 犬腹腔镜辅助输尿管切开术 |
| 2.2.3 犬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
| 2.2.4 犬腹腔镜肾脏切除术 |
| 2.2.5 四种腹腔镜手术的监测 |
| 2.2.6 犬腹腔镜和开腹肾脏切除术对氧化应激和免疫系统的研究 |
| 2.2.7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 3 结果 |
| 3.1 犬腹腔镜膀胱造口术结果 |
| 3.1.1 手术效果 |
| 3.1.2 临床体征的监测结果 |
| 3.1.3 循环系统的监测结果 |
| 3.1.4 呼吸系统的监测结果 |
| 3.1.5 炎性应激的检测结果 |
| 3.1.6 肝功能的检测结果 |
| 3.1.7 肾功能的检测结果 |
| 3.2 犬腹腔镜辅助输尿管切开术结果 |
| 3.2.1 手术效果 |
| 3.2.2 临床体征的监测结果 |
| 3.2.3 循环系统的监测结果 |
| 3.2.4 呼吸系统的监测结果 |
| 3.2.5 炎性应激的检测结果 |
| 3.2.6 肝功能的检测结果 |
| 3.2.7 肾功能的检测结果 |
| 3.3 犬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结果 |
| 3.3.1 手术效果 |
| 3.3.2 临床体征的监测结果 |
| 3.3.3 循环系统的监测结果 |
| 3.3.4 呼吸系统的监测结果 |
| 3.3.5 炎性应激的检测结果 |
| 3.3.6 肝功能的检测结果 |
| 3.3.7 肾功能的检测结果 |
| 3.4 犬腹腔镜肾脏切除术结果 |
| 3.4.1 手术效果 |
| 3.4.2 临床体征的监测结果 |
| 3.4.3 循环系统的监测结果 |
| 3.4.4 呼吸系统的监测结果 |
| 3.4.5 炎性应激的检测结果 |
| 3.4.6 肝功能的检测结果 |
| 3.4.7 肾功能的检测结果 |
| 3.5 犬腹腔镜和开腹肾脏切除术对氧化应激和免疫系统影响的结果 |
| 3.5.1 氧化应激检测的结果 |
| 3.5.2 免疫系统检测的结果 |
| 4 讨论 |
| 4.1 犬腹腔镜膀胱造口术 |
| 4.1.1 套管定位 |
| 4.1.2 膀胱造瘘管的选择 |
| 4.1.3 膀胱造瘘管的安置 |
| 4.1.4 并发症 |
| 4.2 犬腹腔镜辅助输尿管切开术 |
| 4.2.1 手术方法的选择 |
| 4.2.2 套管定位 |
| 4.2.3 输尿管手术 |
| 4.3 犬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
| 4.3.1 套管定位 |
| 4.3.2 肾上腺的分离 |
| 4.4 犬腹腔镜肾脏切除术 |
| 4.4.1 套管定位 |
| 4.4.2 肾蒂的处理方法 |
| 4.5 泌尿系统腹腔镜手术通路的选择 |
| 4.6 腹腔镜手术电外科设备的使用 |
| 4.7 穿刺并发症 |
| 4.8 犬泌尿系统腹腔镜手术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
| 4.9 犬腹腔镜和开腹肾脏切除术对氧化应激和免疫系统影响 |
| 4.9.1 氧化应激的影响 |
| 4.9.2 免疫系统的影响 |
| 5 结论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引言 |
| 材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综述 |
| 一、论文 |
| 1. 英文缩略词 |
| 2. 中文摘要 |
| 3. 英文摘要 |
| 4. 前言 |
| 5. 资料与方法 |
| 6. 结果 |
| 7. 讨论 |
| 8. 结论 |
| 9. 参考文献 |
| 二、 综述 |
| 1. 正文 |
| 2. 参考文献 |
| 三、致谢 |
| 四、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 1 CO2气腹对呼吸生理的影响 |
| 1.1 对呼吸动力功能的影响 |
| 1.2 对肺通气方面的影响 |
| 1.3 对肺换气方面的影响 |
| 1.4 对肺血流的影响 |
| 1.5 通气策略变化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
| 2 CO2气腹与肺损伤 |
| 2.1 肺功能正常者的炎症与损伤变化 |
| 2.2 肺功能异常者的炎症与损伤变化 |
| 英文缩写一览表 |
| Abstract |
| 摘要 |
| 论文正文 肝脏撞击伤后 CO_2气腹对腹腔内器官局部血流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
| 前言 |
| 第一部分 实验性肝脏撞击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
| 材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第二部分 肝脏撞击伤后C02气腹对腹腔内器官血流量影响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实验研究 |
| 材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全文总结 |
| 致谢 |
| 照片 |
| 参考文献 |
| 文献综述一 腹腔镜在腹部伤诊治中气腹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
| 参考文献 |
| 文献综述二 彩色微球技术在组织器官局部血流量检测中的应用 |
| 参考文献 |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加全国、全军学术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