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下肢骨折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早期康复治疗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下肢骨折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其早期康复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毕菲,蔡振媛[1](2022)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机训练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在下肢骨折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机训练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在下肢骨折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下肢骨折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康复组(40例,综合康复治疗)、联合组(40例,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关节CPM机),3周为1个疗程,两组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节活动度、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关节活动度大于治疗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VAS评分低于康复组,关节活动度大于康复组,Lysholm评分高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下肢骨折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综合康复治疗结合关节CPM机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

罗雅丽,陈劲松,陈莎莎,刘双,熊林波,李峰,白洁,何林[2](2020)在《骨创伤治疗仪并早期康复训练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骨创伤治疗仪合并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接受的下肢骨折患者75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骨创伤治疗仪,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程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骨创伤治疗仪并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中效果显着,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张娟[3](2020)在《整体康复联合积极心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护理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整体康复联合心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76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X组和Y组,每组38例。X组给予常规护理,Y组在X组基础上进行整体康复联合积极心理干预。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膝关节评分法(KSS)、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心理健康状况及膝关节功能。结果干预后,Y组MBI评分显着高于X组(P<0.05);Y组KSS评分和HSS评分显着高于X组(P<0.05),Y组心理状态显着优于X组(P<0.05)。结论整体康复联合积极心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尹智颖[4](2020)在《丹桃消肿饮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临床观察丹桃消肿饮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人工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疗效,旨在为丹桃消肿饮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应用推广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此次研究病例来自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一科住院病房,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膝骨性关节炎TKA术后患者60例,其中对照组30例予TKA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TKA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以服用“丹桃消肿饮”治疗,疗程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肿胀度测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功能评价,对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P<0.05设定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结果1.研究共入组60例患者,其中有60例病人完成了临床观察。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手术部位)经检验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患侧肢体髌骨中点下10cm处周径肿胀值、VAS评分、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HSS评分在治疗前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间患侧肢体肿胀程度在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第14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在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HSS功能评分在术后第7天及术后第14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丹桃消肿饮联合TKA术后常规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TKA术后患肢肿胀疗效明显,改善TKA术后患者的早期肿胀、疼痛症状,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功能训练。

杨凯[5](2020)在《等速训练对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初探》文中提出目的:初步探索等速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患者的健康恢复影响,为重建术后康复医疗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19年01月至12月期间在我科及康复中心进行8周等速肌力训练的前交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筛选出训练4周后及训练8周后均行等速肌力测试、位置觉测定及功能评分的患者共3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患者训练前后各时间点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膝关节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PainRating Scale,NPRS)、屈伸肌总功(TotalWork,TW)、腘绳肌和股四头肌肌力峰力矩值(Peak Torque,PT.)、Lysholm膝关节评分、位置觉的情况,并采用数学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关节活动度变化值ROM增大(17.4±2.3°,P<0.05);膝关节疼痛NPRS表明疼痛的减轻(3.2±1.1,P<0.05);屈伸肌总功(TW)能力增强(伸肌训练前256.47J±86.59J,训练后 593.67±75.45J,P<0.05;屈肌训练前 115.23±50.16J,训练后406.59±56.27J,P<0.05);腘绳肌和股四头肌峰力矩值变化值反应膝关节力量的增强(角速度 60°/s 时治疗前后差值:伸肌 PT 12.3±8.6 N*m,屈肌 PT 13.6±7.8 N*m,P<0.05;角速度180°/s时治疗前后差值:伸肌PT9.2±8.6 N*m,屈肌PT 1.6±8.3 N*m,P<0.05);峰力矩比值(H/Q 比值)正常例数的提升(训练前3,训练后13);Lysholm评分明显提升(训练前41.26±15.23,P<0.05;训练后75.12±11.26,P<0.05);位置觉角度训练前后无明显变化(训练前2.58±0.17°,训练后2.32±0.18°,P<0.05)。结论:ACL重建术后采用等速训练,能够有效地帮助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等速训练在康复中表现出安全性高、可重复性高的特点。但对本体感觉的恢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叶间欢[6](2020)在《下肢骨折术后CPM机联合中药外敷康复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持续被动训练机(CPM机)联合中药外敷康复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行下肢骨折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对照组应用术后CPM机康复干预,观察组应用术后CPM机联合中药外敷康复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康复疗效、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以及膝关节僵直发生情况进行评分与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膝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膝关节僵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下肢骨折术后康复应用CPM机联合中药外敷干预效果显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减少关节僵直,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孟玉杰,蒙娜[7](2019)在《早期规范性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早期规范性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行下肢手术的患者80例,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这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术后采用早期规范性康复训练。比较2组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优良率分别为87.50%、95.00%、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65.00%、67.00%;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规范性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良好。

谢桂民[8](2019)在《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并研究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式,从该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中择取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确定其完备后,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采取HSS量表来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干预有效率。结果从两组患者的HSS量表评分上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的干预总有效率上比较,观察组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显着,能够对膝关节功能进行有效改善,促进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马越群[9](2019)在《冰敷结合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僵直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究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僵直采取冰敷结合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CM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4月收治的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僵直患者7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冰敷结合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HSS)与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SS指数各领域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与屈伸弧度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敷结合CMP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僵直可有效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

付宏[10](2019)在《基于“动静结合”理论指导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动静结合”指导下的功能锻炼对恢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住院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收集术后采用“动静结合”功能锻炼方案患者和术后采用常规功能锻炼方案的患者共62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术后采用“动静结合”功能锻炼方案患者24例,用A组表示;术后采用常规功能锻炼方案的患者26例,用B组表示。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患膝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膝关节肿胀度等数据,并采用spss2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探究“动静结合”的功能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VAS评分:术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关节活动度:术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HSS评分:术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膝关节肿胀度:术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动静结合”指导下的功能锻炼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促进了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的恢复,且患肢疼痛、肿胀的缓解更快。2.“动静结合”理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锻炼具有指导意义。

二、下肢骨折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其早期康复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下肢骨折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其早期康复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机训练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在下肢骨折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情况
        1.3.2 膝关节功能
        1.3.3 临床疗效
        1.3.4 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关节活动度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2)骨创伤治疗仪并早期康复训练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康复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对比
    2.3 两组患者25m行痛比较
3 讨论

(3)整体康复联合积极心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心理干预:
        1.2.2 康复训练:
        1.2.3 中药熏蒸及冷敷:
        1.2.4 中医推拿治疗: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MBI评分对比
    2.2 两组干预前后KSS评分和HSS评分对比
    2.3 两组干预后心理状态对比
3 讨论

(4)丹桃消肿饮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病例来源
    3 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剔除与脱落
    7 具体研究方法
    8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3 疗效性分析
        3.1 两组患者术前1 天髌骨中点下10cm处肢体周径对比
        3.2 两组患者术后第3 天髌骨中点下10cm处肢体周径对比
        3.3 两组患者术后第5 天髌骨中点下10cm处肢体周径对比
        3.4 两组患者术后第7 天髌骨中点下10cm处肢体周径对比
        3.5 两组患者术后第14 天髌骨中点下10cm处肢体周径对比
        3.6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比较
        3.7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3.8 治疗前后HSS评分比较
    4 安全性检测
分析与讨论
    1 TKA术后肢体肿胀的中医认识
    2 TKA术后肢体肿胀的中医治疗现状
    3 TKA术后肢体肿胀的现代医学认识
    4 TKA术后肢体肿胀的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5 TKA术后肢体肿胀的辨证论治依据
    6 “丹桃消肿饮”组方原则
    7 “丹桃消肿饮”组成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8 研究结果分析
    9 不足之处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等速训练对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前交叉韧带重建与功能
    2 康复方法与功能恢复
    3 等速训练意义与方法
    4 等速训练与本体感觉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康复器械
    3 研究方方法
    4 康复治疗效果指标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受试者信息统计
    2 受试者关节活动范围(ROM)
    3 受试者膝关节疼痛数字评分表(NPRS评分)
    4 受试者屈伸肌总功(TW值)变化
    5 腘绳肌及股四头肌肌力峰力矩值(PT)
    6 计算受试者的峰力矩值比值(腘绳肌\股四头肌,H/Q)
    7 膝关节的本体感觉
    8 计算受试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Lysholm评分)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与等速运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Lysholm评分表)
    附录二 (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
致谢

(6)下肢骨折术后CPM机联合中药外敷康复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2.3 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直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7)早期规范性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判定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2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ROM的比较
    2.3 2组VAS评分的比较
    2.4 2组Barthel评分的比较
    2.5 2组随访结果的比较
3 讨论

(8)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冰敷结合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僵直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临床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
    2.2 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3 讨论

(10)基于“动静结合”理论指导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表语
引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资料来源
    2 一般资料
    3 病例筛选标准
    4 分组
    5 治疗过程
    6 术后常规功能锻炼方案[17]
    7 “动静结合”指导下的功能锻炼方案
    8 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9 统计学处理方法
    10 病例资料筛选流程图
结果
    1 基线资料
    2 膝关节静息状态下VAS评分
    3 膝关节主动活动度
    4 膝关节HSS评分
    5 膝关节肿胀(大腿周径值)比较
讨论
    1 中医推拿治疗在TKA术后的应用
    2 中医推拿治疗的作用机制
    3 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
    5 “动静结合”理论对于TKA术后康复的指导意义
    6 结果与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附表
    附表1
    附表2
附件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下肢骨折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其早期康复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关节持续被动活动机训练联合综合康复治疗在下肢骨折后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毕菲,蔡振媛. 中国医药导报, 2022(03)
  • [2]骨创伤治疗仪并早期康复训练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研究[J]. 罗雅丽,陈劲松,陈莎莎,刘双,熊林波,李峰,白洁,何林.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24)
  • [3]整体康复联合积极心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护理中的应用[J]. 张娟. 心理月刊, 2020(19)
  • [4]丹桃消肿饮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观察[D]. 尹智颖.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等速训练对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初探[D]. 杨凯. 苏州大学, 2020(02)
  • [6]下肢骨折术后CPM机联合中药外敷康复疗效观察[J]. 叶间欢. 中国处方药, 2020(04)
  • [7]早期规范性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J]. 孟玉杰,蒙娜.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6)
  • [8]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探究[J]. 谢桂民. 双足与保健, 2019(16)
  • [9]冰敷结合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僵直的应用效果分析[J]. 马越群.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12)
  • [10]基于“动静结合”理论指导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观察[D]. 付宏.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骨折恢复论文 骨折论文 膝关节论文 健康论文

上一篇:Li Xiansheng was elected mayor of Wuhan
下一篇:单个基因突变可导致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