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研究进展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前列腺增生症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凯[1](2021)在《公英利癃汤加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阻型精癃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公英利癃汤加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阻型精癃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收集符合标准66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33例。治疗组为公英利癃汤加味联合基础用药(坦索罗辛胶囊);对照组在基础用药上联合舒泌通胶囊。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分别记录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及中医证候评分判定相关数值,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与病程及中医证候评分、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生活质量评分(QOL)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对象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治疗后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在IPSS方面更具优势。3.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QOL)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QOL)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比对照组在QOL方面更具优势。4.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较治疗前均改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在改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方面更具优势。5.两组治疗后,虽然残余尿量都较前有所改善,对比两组残余尿量治疗后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在残余尿量方面更具优势。6.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改善,对比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在中医证候方面更具优势。7.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公英利癃汤加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阻型精癃,在改善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减少患者残余尿量及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方面,均优于舒泌通胶囊联合探索罗辛的对照组,能够明显地改善精癃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可供临床参考及治疗推广。

周欢[2](2021)在《基于COX-2/PGE2及相关通路探究益肾通癃胶囊治疗BPH的作用和机理》文中提出第一部分:雌/雄激素协同诱导制备大鼠良性前列腺增生模型目的:采用雌/雄激素协同造模方法,复制BPH大鼠模型,研究不同造模方法对BPH大鼠的前列腺组织形态,前列腺体重、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b FGF及TGF-β1的表达影响,以分析其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分别是空白组、假手术组、非去势T组、非去势T+E组、去势T组、去势T+E组,每组均为5只。其中空白组、非去势T组及T+E组均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游离但不摘除双侧睾丸,去势T组及T+E组均进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一周给予药物行背腰部皮下注射,其中空白组、假手术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5 mg·kg-1),非去势T组及去势T组予丙酸睾丸酮注射液(5 mg·kg-1),非去势T+E组及去势T+E组予丙酸睾丸酮溶液(5mg·kg-1)联合β-雌二醇溶液(0.05mg·kg-1),连续给药4周。完成上述操作后,通过颈椎脱臼法处死全部大鼠,取大鼠前列腺组织,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体积、湿重及前列腺指数的变化,以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观察前列腺增生组织的病理变化及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b FGF、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的大鼠前列腺体积、湿重、前列腺指数、b FGF及TGF-β1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4组大鼠的前列腺体积、湿重、前列腺指数及b FGF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即去势T+E组>去势T组>非去势T组=非去势T+E组>假手术组=空白组,以去势T+E组升高最显着;TGF-β1的表达显着降低(P<0.05),即去势T+E组<去势T组<非去势T组=非去势T+E组<假手术组=空白组,以去势T+E组降低最显着。结论:去势和非去势造模方法均可诱导大鼠成功复制BPH动物模型,尤以去势T+E组大鼠最符合BPH大鼠的病理特征,且在此过程中伴随前列腺组织血管异常新生及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据此可推测b FGF和TGF-β1调控失衡是引起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机制之一。第二部分:益肾通癃胶囊对BPH大鼠COX-2/PGE2及相关通路的影响目的:以去势T+E协同造模法,构建良性前列腺增生大鼠模型,观察益肾通癃胶囊对BPH大鼠的体重、前列腺体积、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及前列腺组织形态,前列腺组织表面CD3、CD20、VEGF、MVD、细胞增殖(Ki67)、环氧合酶-2(COX-2)及前列腺素E2(PGE2)受体的表达,以探究益肾通癃胶囊干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2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模型组、癃闭舒组、塞来昔布组、益肾通癃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游离但不摘除双侧睾丸,其余各组采用双侧睾丸切除术联合经背腰部皮下注射丙酸睾酮及β-雌二醇复制BPH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ml/Kg/d灌胃,癃闭舒组予癃闭舒溶液0.24g/Kg/d灌胃,塞来昔布组予塞来昔布溶液0.02g/Kg/d灌胃,益肾通癃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益肾通癃溶液0.24、0.48、0.96g/Kg/d灌胃。各组大鼠连续给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前列腺体积、湿重及前列腺指数的变化,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观察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变化及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表面CD3、CD20及VEGF、Ki67的表达情况,Weindner法计算前列腺组织石蜡切片中微血管密度(MVD),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前列腺组织COX-2及PGE2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前列腺组织中COX-2及PGE2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肾通癃低、中、高剂量组、癃闭舒组、塞来昔布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前列腺体积、湿重及前列腺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可显着改善BPH大鼠前列腺组织的病理性增生。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大鼠前列腺组织表面CD3、CD20、VEGF、MVD、Ki67、COX-2、PGE2mRNA及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表面CD3、CD20、VEGF、MVD、Ki67、COX-2、PGE2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治疗组大鼠前列腺组织表面CD3、CD20、COX-2、PGE2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尤以塞来昔布组及益肾通癃中剂量组降低最显着(P<0.05),疗效最优;各药物治疗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内VEGF、MVD、Ki67均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尤以癃闭舒组及益肾通癃中剂量组降低最显着(P<0.05),疗效最优。结论:1.前列腺增生症大鼠动物模型复制成功。2.益肾通癃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癃闭舒组、塞来昔布组均可降低BPH大鼠的前列腺体积、湿重、前列腺指数,改善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形态,其疗效排序为中药中剂量组=塞来昔布组>中药高剂量组=癃闭舒组>中药低剂量组,以益肾通癃中剂量组及塞来昔布组疗效最优。3.益肾通癃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癃闭舒组、塞来昔布组均可降低BPH大鼠前列腺组织表面CD3、CD2O、COX-2和PGE2的mRNA及蛋白表达,其疗效排序为中药中剂量组=塞来昔布组>中药高剂量组=癃闭舒组>中药低剂量组,以益肾通癃中剂量组及塞来昔布组疗效最优,表明益肾通癃胶囊及塞来昔布胶囊均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治疗BPH的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炎症细胞及COX-2和PGE2的表达。4.益肾通癃胶囊低、中、高剂量组、癃闭舒组均可降低BPH大鼠前列腺组织内MVD、VEGF、Ki76的表达,塞来昔布对此暂无明显改善作用,其疗效排序为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癃闭舒组>中药低剂量组>塞来昔布组,以中药中剂量组疗效最佳,表明益肾通癃胶囊及癃闭舒胶囊均有较好的抑制血管新生及组织增殖的作用。

刘毅[3](2021)在《基于提壶揭盖法应用宣通方治疗肺气郁闭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宣通方治疗肺气郁闭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研究对象设定为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外科门诊及全院住院的且符合纳入标准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治疗组给予宣通方治疗,对照组1给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对照组2给予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片治疗。疗效观察的治疗周期为2个月。结果本研究一共入组85例,研究周期为2个月。治疗组入组35例采用宣通方治疗,对照组1入组25例采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对照组2入组25例采用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片治疗。治疗前,三组病例在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数据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应用宣通方治疗在改善患者IPSS评分上优于对照组1盐酸坦索罗辛组(P<0.05),其疗效与对照组2应用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片相近(P>0.05);在改善患者QOL评分上,治疗组应用宣通方治疗优于对照组1盐酸坦索罗辛组(P<0.05),其疗效与对照组2应用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片相近(P>0.05);在改善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病情评分参考表分值方面,治疗组应用宣通方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1盐酸坦索罗辛组以及对照组2盐酸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片组(P<0.05);但在改善彩超下前列腺体积大小方面,尚未发现治疗组应用宣通方治疗2个月后,体积大小有明显变化(P>0.05)。在安全性评估方面,治疗组应用宣通方治疗安全性更高,其治疗有效率可达88.6%(P<0.05)。结论宣通方治疗肺气郁闭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在改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生活质量评分表、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以及病情评分参考表分值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王淼[4](2021)在《“金钩钓鱼”针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使用“金钩钓鱼”针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使用“金钩钓鱼”针法治疗本病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使用“金钩钓鱼”针法治疗,连续治疗1周,休息1天,一共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0.2mg/次,一日1次,连续服用4周。治疗前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NIH-CPSI)、前列腺液常规(EPS)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比较,以观察“金钩钓鱼”针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NIH-CPSI各项积分相较于本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EPS中卵磷脂小体(SPL)数量在10×40倍显微镜下相较于本组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行临床治疗之后,治疗组患者的NIH-CPSI中疼痛不适积分、排尿症状积分、NI H-CPSI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EPS中S PL数量在10×40倍显微镜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0.0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金钩钓鱼”针法和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对ⅢB型前列腺炎均有良好的临床治疗作用,但“金钩钓鱼”针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

胡志明[5](2020)在《“益肾疏肝 理气疏机”法针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现代文献报道针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疗效和探索基于“益肾疏肝理气疏机”法针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方法研究一部分,我们通过对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文献数据库进行文献的全文检索,主要收集2004年至2018年有关针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现代文献,并对全文进行检索分析。我们纳入研究的文献具有较为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案,并应用Cochrane的偏倚风险测量工具对每一篇文献进行风险质量分析。之后我们采用网站提供的Review Manager(Version5.3)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和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研究二部分,我们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要求进行筛选病人,样本量按非劣性阳性对照,因无试验方法完全一致的文献报道进行参考,故样本量按最简单的探索性临床对照试验进行收集。选择2016年09月~2019年2月在北京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理疗科门诊和长辛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的67例患者分为试验组33例,对照组34例。试验组给予针刺中极、太冲、太溪、三阴交穴联合西药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为1月。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三个时间节点记录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夜尿次数、尿线现状、小腹症状、最大尿流量、残余尿量、残余尿量积分、超声下前列腺体积等指标。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一部分,我们共获得16篇(涉及患者共1620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针刺联合常规治疗本病的优势体现在针刺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情况、减少患者膀胱的残余尿量、降低患者的前列腺的体积、增大患者尿流量等等指标(P<0.05),这都是针刺配合常规治疗方案的优势所在;但通过荟萃分析发现,生活质量QOL评分、排尿等待时间(s)等指标针刺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研究二部分,总体疗效方面:试验组的针刺联合西药对改善患者症状体征的总体疗效(86.67%)要优于对照组(74%)(P<0.05)。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的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改善明显,各组的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期间的比较,具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试验组治疗后和随访期间的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QOL)得分的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得分改善明显,各组的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期间的比较,具有明显改善(P<0.01)。其中试验组治疗后和随访期间的得分改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1)。夜尿次数得分的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夜尿次数得分改善明显,各组的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期间的比较,具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治疗后和随访期间的夜尿频次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尿线得分的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线得分改善明显,各组的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期间的比较,具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治疗后和随访期间的改善程度虽好于对照组,但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腹症状得分的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小腹症状得分改善明显,各组的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期间的比较,具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随访期间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但治疗后两组间的小腹部得分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最大尿流率得分的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得分改善明显,各组的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期间的比较,具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治疗后和随访期间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残余尿量(ml)的改善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改善明显,各组的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期间的比较,具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治疗后和随访期间的改善结果提示优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得分的变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得分改善明显,各组的治疗前后以及随访期间的比较,具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治疗后的结果与对照组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试验组随访期间结果优于对照组(P<0.01)。前列腺体积(V)的改善方面:治疗后和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虽有改善无统计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和随访期间的结果显示,前列腺体积缩小略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脱落与处理:原入选病例共67例,脱落7例,其中试验组3例,对照组4例,本部分只说60例是剔除实验期间脱落的7例患者后纳入分析的病例数。这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不纳入研究分析,主要是因为患者只有治疗前的病情记录,没有治疗后以及随访的任何资料和数据,故课题组讨论后以关键数据缺失为由,不将脱落病例纳入分析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文献疗效的系统评价,初步探索针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现状。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具有较为稳定的疗效,但目前文献仍主要以个体、小样本,低质量为主,仍缺乏临床多中心、大样本、以及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这是今后仍需努力的方向。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的针刺中极、太冲、太溪、三阴交穴联合西药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在提高总体疗效,改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夜尿次数、尿线现状、小腹症状、最大尿流量、残余尿量、残余尿量积分等指标的评价有明显的差异,突出了“益肾疏肝理气疏机”法针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优势。

江桦[6](2020)在《气闭方针刺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肾气亏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非那雄胺片治疗肾气亏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自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针灸科及泌尿外科门诊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研究对象采用简易随机数字表按1:1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分为试验组31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采:用口服非那雄胺片(批准文号:H20110485,默沙东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被称为默克)研发、生产)配合气闭方(气海、三阴交、大敦、关元、照海、太冲)针刺治疗,对照组单用非那雄胺片(批准文号:H20110485,默沙东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被称为默克)研发、生产)治疗6周为1疗程,观察2疗程。记录治疗前中后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postvoid residual volume PR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PV)及记录课题开展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运用SPSS21.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所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实验共纳入62例,60例完成临床实验观察,2例脱落病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1例。(1)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12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00%,其中显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其中显效率为0%,两组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Z=2.197,P=0.028<0.05)。(2)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改善IPSS评分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330,P=0.025<0.05),治疗后不同时段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200,P=0.00<0.05),表现为治疗后12周最好,6周次之。(3)前列腺体积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改善前列腺体积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28,P=0.182>0.05),治疗后不同时段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471,P=0.000<0.05),表现为治疗后12周最好,6周次之。(4)膀胱残余尿量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改善膀胱残余尿量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17,P=0.040<0.05),治疗后不同时段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12,P=0.000<0.05),表现为治疗后12周最好,6周次之。(5)安全性比较:课题观察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指标均在生理范围内,治疗后组间各安全性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气闭方针刺联合非那雄胺片可明显改善BPH引起的临床症状,是一个安全、有效的BPH诊疗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赵华[7](2020)在《温通针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肾阳亏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通过观察温通针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比较西药组、平补平泻组及温通针法对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差异,为温通针法治疗前列腺增生肾阳亏虚型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纳入符合标准的前列腺增生症肾阳亏虚型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来自保定市第一中医院针灸科和男科门诊。并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治疗组)32例、西药组(对照1组)31例、平补平泻组(对照2组)32例。治疗组接受温通针法的治疗,隔日一次,一周三次;对照1组接受非那雄胺片5mg(1片)1/日治疗,晨起,温水口服;对照2组选取与治疗组相同的穴位接受平补平泻手法的治疗。三组治疗周期为12周。三组治疗前后通过肾阳亏虚型中医主要症状、国际前列腺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前列腺体积(PV)、残余尿量(RU)进行评估并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在治疗过程中,应观察患者的针刺后反应,及时对症处理。结果1三组疗效评价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1组总有效率63.33%;对照2组总有效率76.67%,经Kruskal-Walls H检验三组比较F=12.636,P=0.002(P<0.05),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2三组的肾阳亏虚型中医主要症状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三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两两比较,治疗组与对照1组P=0.000(P<0.05),治疗组与对照2组P=0.017(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进行比较P=0.165(P>0.05),表明温通针法治疗效果要优于西药组和平补平泻组治疗,西药组与平补平泻组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3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方面,三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三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种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组间两两比较,治疗组和对照1组以及治疗组和对照2组比较均P<0.05,对照1组和对照2组进行比较P=0.180(P>0.05),表明温通针法治疗效果要优于西药组和平补平泻组,西药组与平补平泻组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4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治疗后三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表明三种方法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组间两两比较,治疗组和对照1组、治疗组和对照2组进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1组和对照2组进行对比,P=0.258(P>0.05),结果表明温通针法效果优于两个对照组,西药组与平补平泻组治疗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5前列腺体积前后治疗对比(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三种方法均能使前列腺的体积减小。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进行两两对比(P>0.05),三组无显着差异。说明三组治疗方法对改善前列腺的体积没有差别。6三组残余尿量治疗前后对比(P<0.05),表明三种不同治疗方法能有效减少残余尿量。两两比较,治疗组和对照1组进行对比,P=0.001(P<0.05),治疗组和对照2组进行比较P=0.049(P<0.05),对照1组和对照2组进行对比,P=0.174(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温通针法治疗效果较两个对照组满意,西药组与平补平泻组治疗差异不明显。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温通针法能显着改善肾阳亏虚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中医症状评分、IPSS评分,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和残余尿量,治疗效果优于西药非那雄安和平补平泻针法,值得临床推广。图5幅;表9个;参82篇。

梁娟娟[8](2020)在《刘维忠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刘维忠教授对前列腺增生症诊治领域的经验,丰富其临床治疗方法,传承学术经验。方法:通过长期门诊跟师学习,抄方、整理并归纳导师刘维忠教授日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内容,将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中医理论,治疗大法与用药规律从理论上进行阐释,并举出典型相关案例。系统论述并总结导师对前列腺增生症辨治及用药特点。此外经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 2.5”的数据挖掘模块对刘维忠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处方进行挖掘,总结刘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组方特色、用药特征。结果:1.刘维忠教授把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病机总结为“本虚标实,即肾虚为本,脏腑功能的紊乱造成的病理产物为标”。2.刘维忠教授对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治经验可总结为“补肾助阳、化气行水、条畅气血”。3.通过对刘维忠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常用药物分析结果显示,与其对前列腺增生症“本虚标实,肾虚为本,病理产物为标”的病机观点相吻合。结论:1.刘维忠教授在诊治前列腺增生症方面采用中西医并重,有着鲜明学术见解,丰富的临床经验,缜密的辨证思维,临床疗效显着。2.通过数据挖掘平台的分析,证明刘维忠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组方用药规律,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

白强民[9](2020)在《前列通窍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前列通窍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8例符合入选病例标准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4例。治疗组予前列通窍胶囊+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对照组予前列舒丸+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8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综合疗效、症状改善程度、IPSS、NIH-CPSI、膀胱残余尿、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前列腺液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等。统计数据,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结果:治疗组入选34例,对照组入选34例,治疗组治疗中途剔除4例,对照组治疗中途剔除4例,最终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病例各30例。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效者9例,有效者18例,无效者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其中显效者有4例,有效者有18例,无效者有8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中患者症状改善率为83.33%,明显改善者有9例,轻度改善者16例,无改善者5例;对照组中患者症状改善率为73.33%,其中有明显改善者7例,轻度改善者15例,无改善者8例。从症状改善程度比较两组相当,无显着差异(P>0.05)。3.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总中医证候积分、中医主症积分、中医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总中医证候积分、中医主症积分、中医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状(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次症积分方面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主症积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IPSS评分、NIH-CPSI评分、膀胱残余尿积分、最大尿流率积分、前列腺液积分等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前列腺体积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显着性(P>0.05);对照组IPSS评分、NIH-CPSI评分、膀胱残余尿积分、最大尿流率积分、前列腺液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前列腺体积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但无显着差异(P>0.05)。6.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NIH-CPSI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NIH-CP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尿流率积分方面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PSS评分、膀胱残余尿积分、前列腺液积分、前列腺体积积分低于对照组IPSS评分、膀胱残余尿积分、前列腺液积分、前列腺体积积分,但均无显着差异(P>0.05)。7.治疗中共有5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相当(P>0.05)。结论:前列通窍胶囊对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肾虚血瘀证)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在综合疗效、NIH-CPSI总评分、最大尿流率、中医证候积分等几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徐桂兴,罗廖君,银子涵,陈姣,梁繁荣[10](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近10年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用穴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思路、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探讨近年来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处方选穴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近10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文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WF)、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ongqing VIP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 Database,VIP)针灸治疗BPH的所有相关文献,筛选出针灸治疗BPH的临床研究,采用Excel提取数据并导入R软件,对临床针灸治疗BPH的选穴进行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所有步骤均有两名研究员同时进行,交叉核对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共入102篇文献,共计59穴,单穴使用频率前五的依次为关元(66次)、中极(65次)、三阴交(43次)、肾俞(33次)和气海(30次)。聚类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前列腺疾病的穴位分为4类较好。关联规则(支持度5、支持度80%)显示:2穴关联中气海、关元穴组以25.49%的支持度排第一,水道、中极穴组以19.61%支持度排第二,所有两穴关联的置信度均在80%以上;在3穴关联规则中,三阴交-阴陵泉-关元和三阴交-水道-中极以12.75%的支持度排第一、气海-中极-关元11.76%的支持度排第二;4穴关联规则中,关元-三阴交-水道-中极支持度8.82%排第一;5穴关联规则所有支持度均为5.88%。所有关联规则中提升度前三的是次髎-中髎-下髎(17.0)、关元-曲骨-中极-横骨(12.7)、下髎-中髎(11.3)和次髎-下髎-中髎(11.3)。结论采用针灸治疗BPH时,以三阴交、关元、肾俞、中极、气海、水道和秩边关联使用为最常用穴,但仍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以辩经络为主、辨证为辅的原则选取穴位。

二、前列腺增生症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列腺增生症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公英利癃汤加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阻型精癃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湿热瘀阻型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与脱落标准
        2.6 观察指标评价及标准
        2.6.1 疗效性指标
        2.6.2 安全性观察指标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数
        3.2 病例分组
        3.3 治疗方法
    4 临床试验步骤
        4.1 研究前
        4.2 研究后
    5.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6 研究结果
        6.1 本次研究过程中病例完成数、剔除数与脱落数情况
        6.2 可比性分析
        6.3 一般情况比较
        6.3.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6.3.2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6.4 治疗结果比较
        6.4.1 国际前列腺评分(IPSS)比较(见表5和图3)
        6.4.2 生活质量评分(QOL)比较(见表6和图4)
        6.4.3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较(见表7和图5)
        6.4.4 残余尿量比较(见表8和图6)
        6.4.5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9和图7)
    7.讨论
        7.1 前列腺增生症治疗手段及研究进展
        7.2 导师对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思路
        7.3 公英利癃汤加味联合坦索罗辛的理论基础
        7.4 BPH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关系的中西认识
        7.5 公英利癃汤加味组方分析
        7.6 两组数据比较结果分析
    8.结论
    9.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基于COX-2/PGE2及相关通路探究益肾通癃胶囊治疗BPH的作用和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雌/雄激素协同诱导制备大鼠良性前列腺增生模型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材料
        1.3 实验分组及造模方法
        1.4 标本采集
        1.5 指标观测
        1.6 统计学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2.2 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2.3 各组大鼠前列腺体积、湿重及前列腺指数
        2.4 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内bFGF表达
        2.5 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内TGF-β1表达
    3.讨论
第二部分 益肾通癃胶囊对BPH大鼠COX-2/PGE_2及相关通路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模型建立及分组给药
        2.2 标本采集
        2.3 指标观测
        2.4 统计学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各组大鼠的表观学改变
        3.2 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3.3 各组大鼠的体重、前列腺体积、湿重及前列腺指数比较
        3.4 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表面CD3、CD20 表达
        3.5 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MVD及VEGF值
        3.6 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细胞增殖Ki67表达
        3.7 各组RT-PCR测定COX2-mRNA、PEG_2mRNA基因表达
        3.8 各组Western blot测定COX-2、PFG_2的蛋白表达
    4.讨论
        4.1 炎症是BPH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4.2 血管新生及细胞增殖是BPH的主要病理表现
        4.3 COX-2/PGE_2及相关通路在BPH发病中的作用
综合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研究
    参考文献

(3)基于提壶揭盖法应用宣通方治疗肺气郁闭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历代古籍文献对提壶揭盖法及癃闭(BPH)的认识和源流总结及当代中医研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4)“金钩钓鱼”针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案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疗效观察
        2.4 安全性指标
        2.5 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病例纳入情况
        3.2 一般资料比较
        3.3 治疗结果
        3.4 安全性分析
    4 讨论
        4.1 中医学对ⅢB型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认识
        4.2 现代医学对ⅢB型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认识
        4.3 针刺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机理探讨
        4.4 郑氏“金钩钓鱼”针法
        4.5 结果分析
        4.6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结语
    1.结论
    2.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研究
    ⅢB型前列腺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

(5)“益肾疏肝 理气疏机”法针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西医微创治疗进展
        1. 前列腺剜除术
        2. 前列腺的激光腔内切除术
        3. 前列腺电切术
        4. 前列腺的汽化电切术
        5. 前列腺的双极等离子汽化电切术
        6. 前列腺的针刺消融术
        7. 前列腺增生的微波治疗术
        8. 前列腺的开放性手术治疗
        9.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现状
        1. 中医病因病机方面
        2. 辨证分型
        3. 针灸治疗方面
        4. 中药治疗
        5. 动物实验
        6. 讨论
        7.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一 针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益肾疏肝理气疏机”法针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4 分组和治疗方法
    5 观察指标
    6 疗效判定指标及标准
    7 随访
    8 不良事件及处理
    9 脱落及处理
    10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12 结果
    13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6)气闭方针刺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肾气亏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BPH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方法
    2 西医对BPH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BPH的发病机理
        2.3 西医治疗方法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和脱落标准
        1.6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的估算
        2.2 研究对象与课题分组
        2.3 实验设计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安全指标
        3.2 疗效指标
        3.3 疗效判定标准
        3.4 不良事件的观察及处理
        3.5 疗效评定时间
    4 统计方法
    5 质量控制
    6 伦理学原则
    7 结果
        7.1 基本资料统计分析
        7.2 疗效结果分析
        7.3 12周后组间总体疗效的对比
        7.4 安全性比较
讨论
    1 课题设计思路
        1.1 选题思路
        1.2 中医治疗思路
        1.3 气闭方源流及方义
        1.4 对照组及疗程设置思路
        1.5 观察指标选择思路
    2 研究结果和分析
        2.1 一般资料的分析
        2.2 气闭方针刺结合非那雄胺片治疗 BPH 临床疗效分析
    3 课题存在的问题
        3.1 课题样本量方面
        3.2 课题实验时间问题
        3.3 课题对照组设置问题
        3.4 课题观察指标问题
        3.5 针刺组可能出现问题
    4 展望
        4.1 对本疾病的展望
        4.2 对本课题的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BPH西医诊断标准
    附录 B 肾气亏虚型癃闭中医诊断标准
    附录 C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表
    附录 D 知情同意书
    附录 E 不良反应、脱落、终止记录表
    附录 F 随机数字表
    附录 G 安全指标记录表
    附录 H 疗效观察指标记录表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温通针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肾阳亏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方案
        1.1.1 研究目标
        1.1.2 研究内容
        1.1.3 研究方法
        1.1.4 试验方案
        1.1.5 观察指标
        1.1.6 安全性评价
        1.1.7 分析数据资料
        1.1.8 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2 结果
        1.2.1 结果分析
        1.2.2 不良反应
    1.3 讨论
        1.3.1 中医对前列腺增生证型的认识及治疗
        1.3.2 现代医学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及治疗
        1.3.3 针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理论依据
        1.3.4 针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机理
        1.3.5 温通针法
        1.3.6 课题针刺选穴依据
        1.3.7 疗效评定
        1.3.8 安全性分析
    1.4 课题关键点和创新点
        1.4.1 关键点
        1.4.2 创新点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进展
    2.1 前列腺增生症的定义
    2.2 中医对前列腺增生症的认识
        2.2.1 病名的认识
        2.2.2 病因病机的认识
        2.2.3 证型的认识
        2.2.4 中医治疗方法的认识
    2.3 西医对前列腺增生的认识
        2.3.1 发病机制
        2.3.2 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2.3.3 治疗
    2.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8)刘维忠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历代医家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认识
    1 中医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刘维忠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经验
    1 对前列腺增生症的认识
    2 对前列腺增生症中西医结合诊治经验
        2.1 对前列腺增生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对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经验
        2.2.1 常规化的治疗
        2.2.2 分期、分型辨证治疗
        2.2.3 常用药对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刘维忠教授治疗BPH的用药规律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分析软件
        1.6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验案举隅
第五部分 结语
第六部分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
    2 中医学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成果

(9)前列通窍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说明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法及疗程
    2.3 观察内容
    2.4 疗效评定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4 讨论
    4.1 肾虚血瘀为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根本发病因素
    4.2 西医学对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4.3 应用前列通窍胶囊的中医理论基础
    4.4 组方分析
    4.5 结果分析
    4.6 特色与优势
5 结论
6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2
附录
    附件1.国际前列腺症状与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
    附件2.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标准NIH-CPSI
    附件3.尿流率检查
    附件4.B超检查
    附件5.前列腺液(EPS)常规检验结果
    附件6.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
    附件7.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分级计分标准
    附件8.治疗效果登记表
    附件9.不良事件观察表
    附件10.知情同意书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课题情况
致谢

(10)基于数据挖掘近10年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用穴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及检索方式
    1.2 文献纳入标准
    1.3 文献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5 数据的规范及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基本情况
    2.2 针刺治疗BPH用穴情况
    2.3 针灸治疗BPH穴位聚类分析
    2.4 针灸治疗BPH穴位关联规则分析
3讨论

四、前列腺增生症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公英利癃汤加味联合坦索罗辛治疗湿热瘀阻型精癃临床研究[D]. 王明凯.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基于COX-2/PGE2及相关通路探究益肾通癃胶囊治疗BPH的作用和机理[D]. 周欢.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基于提壶揭盖法应用宣通方治疗肺气郁闭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毅.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4]“金钩钓鱼”针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对照研究[D]. 王淼.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益肾疏肝 理气疏机”法针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D]. 胡志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气闭方针刺联合非那雄胺治疗肾气亏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D]. 江桦.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温通针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肾阳亏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赵华.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8]刘维忠教授诊治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经验总结[D]. 梁娟娟.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9]前列通窍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D]. 白强民.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基于数据挖掘近10年针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用穴规律研究[J]. 徐桂兴,罗廖君,银子涵,陈姣,梁繁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4)


前列腺增生症论文 前列腺论文 对照组论文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论文 中医论文

上一篇:Galectin-3 mRNA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
下一篇:加强母鸭夜间管理促进产蛋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