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护理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陈广林,李莉,倪洪岗,陈永华[1](2021)在《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概括糖尿病足常用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的现状,总结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优势,提出目前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护理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发展热点方向,以期为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护理提供参考。

于锡安[2](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70例糖尿病足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2018-2020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管疮疡外科病房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查阅2018年9月1日-2020年9月1日,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管疮疡外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的病例,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符合中医“脱疽”血脉瘀阻证或湿热毒盛证的诊断标准,符合西医“糖尿病足”的评定标准。通过所收集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情况、DUSS、S(AD)SAD评分、创面评分及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研究整理,并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根据所得研究结果,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糖尿病足患者共70例,治愈10例,显效及有效共59例,有效率为98.6%。无截肢病例。治疗后疼痛改善率为97.1%,麻木改善率为95.8%,肿胀改善率为98.5%,溃疡改善率为98.6%,跛行改善率93.3%。无死亡患者。DUSS评分均值治疗前为1.63±0.726,治疗后为0.86±0.519,治疗前后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00<0.05)。S(AD)SAD评分均值治疗前为9.61±1.54,治疗后为6.00±1.10,治疗前后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00<0.05)。创面评分治疗前7.27±1.393,治疗后为3.34±1.443,治疗前后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00<0.05)。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降低DUSS及S(AD)SAD评分,有效改善疼痛、肿胀、麻木、溃疡、跛行等临床症状。2.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改善创面条件,促进鲜活肉芽生长及创面愈合。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吴佳佳[3](2020)在《糖网明视方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气阴两虚兼瘀血阻络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糖网明视方干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nonproliferative retinopathy,NPDR)患者,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结果进行评价。方法1.满足纳入标准的62例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两组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常规西药降糖治疗,对照组患者予羟苯磺酸钙胶囊口服(0.5g/次,3次/日),观察组患者予羟苯磺酸钙胶囊(0.5g/次,3次/日)及糖网明视方口服(该方统一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中药房制备,颗粒剂型,1格/次,2次/日,饭后半小时温开水冲泡送服);疗程12周。3.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中医证候评分、血液流变学、血脂、空腹血糖等指标的变化,并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视力水平及眼底病变疗效,应用统计学相关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经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1);2.视力及眼底病变疗效比较:视力: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1);眼底病变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3.血液流变学: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4.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前后控制平稳;5.服药后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1.在改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视力、眼底病变、血液流变等方面,糖网明视方组疗效优于单纯羟苯磺酸钙胶囊组;2.在延缓、控制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方面,糖网明视方组疗效优于单纯羟苯磺酸钙胶囊组;3.糖网明视方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肯定,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朱文莉[4](2020)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文献计量分析和系统评价再评价》文中认为目的了解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研究现状,釆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本领域的中(英)文文献的载文量、发文机构、期刊及基金来源、样本量、结局指标等进行归纳、分析、统计。同时对本研究领域的中(英)文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研究一:选择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Pub Med、Cochrane library central、EMBASE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和SPSS26.0软件,从基本信息、干预情况、结局指标等方面,对本领域自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总结目前本领域的研究特征和现状。研究二:选择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central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系统评价或(和)Meta分析文献,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AMSTAR 2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GRADE量表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研究一: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324篇,时间跨度为19982019年,年发文量总体呈波浪式增长,96.91%的文献以中文为载体发展。除中国外,瑞典、以色列也开展了本领域的研究。发表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医院和西医院的中医科;仅有19.44%的研究获得了基金资助;本领域文献多发表于中医类杂志和糖尿病专科期刊,其中《中医临床研究》发文量最大(11,3.40%)。324项研究共涉及20672例研究对象,且样本量在不同的研究中差距较大,最大样本量为257例,最小仅1例。最常被应用的护理措施为中药熏洗(68/259,26.25%)、湿敷(49/259,18.92%)、中药熏洗+穴位按摩(15/259,5.79%);近年来,中药蜡疗、中药离子导入等新技术也开始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护理。59.88%的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仅有27项研究报道了中医证型;气虚血瘀证是最常见的证型;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最常用的结局指标为总有效率(152,52.60%)和治愈率(26,9.00%)。研究二:本研究共纳入8篇系统评价,包括16个结局指标,仅有2项研究在临床总有效率、愈合率方面呈中级证据,其余均呈低或极低级证据,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中药足浴、穴位按摩、湿敷法等)干预糖尿病足,对比常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总有效率、愈合率和伤口愈合时间,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学质量AMSTAR2量表评价中,7篇纳入研究处于中高级质量。结论1.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文献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总体质量不高,影响力不够。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且具有潜力的是中药熏洗、穴位按摩、中药湿敷。中药蜡疗、中药离子导入等新技术有待在更多的地区推广应用以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未能充分依照其中医证型体现辨证施术。随机对照试验是本领域的主要研究类型,但其质量总体偏低。2.中医护理适宜技术防治糖尿病足是未来主导,但是纳入研究的证据等级偏低,且报告质量及方法学质量同样有待提高,建议临床研究者使用证据时应慎重,此外,应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

孟彩萍[5](2019)在《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在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瘙痒症状、舒适度、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期间上海市两所三甲中医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住院患者共187例,采用分层随机分组的方法,按照年龄因素分为3个年龄层,每个年龄层内随机分为3个干预组。最终纳入中药熏蒸组共60例、耳穴贴压组共64例、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组共63例。中药熏蒸组给予常规护理+中药熏蒸,耳穴贴压组给予常规护理+耳穴贴压,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组给予常规护理+中药熏蒸+耳穴贴压,共干预7天。评价三组患者干预后Duo氏瘙痒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舒适度、中医护理操作依从性、满意度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变化。脱落病例采用意向性分析,主要结局指标选择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分析,Duo氏瘙痒评分(Modified Duo’s VAG Scale,Duo’s VAG),次要结局指标选择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PPS)分析,包括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中医护理操作依从性和满意度评价及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NSNS)。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Wilcoxon双侧检验),组间比较应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和SNK法。结果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均衡性检验,三组患者在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年龄、身高、体重、BMI、既往病史、过敏史、皮肤瘙痒部位、发病季节、糖尿病病程、皮肤瘙痒病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aemoglobin A1C,Hb A1c)、手指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h PG)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主要结局指标:干预后三组患者组间比较,在各年龄层三组患者在Duo’s VAG总分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对不同年龄段糖尿病瘙痒患者瘙痒症状均有改善作用;不同干预组中三个年龄层患者的瘙痒总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和年龄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组效果优于中药熏蒸组和耳穴贴压组,中药熏蒸组优于耳穴贴压组。在改善瘙痒对睡眠的干扰方面,71~80岁年龄段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效果更佳。3.次要结局指标(1)DLQI:比较各年龄层三组患者DLQI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中药熏蒸和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在提高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均优于耳穴贴压。(2)GCQ:分别在50~60岁、71~80岁两个年龄段三组患者干预后舒适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在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的舒适度方面效果均优于中药熏蒸和耳穴贴压。(3)中医护理操作依从性、满意度:比较三组之间依从性、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三组患者依从率:中药熏蒸与耳穴贴压均高于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三组患者满意率: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高于中药熏蒸与耳穴贴压。(4)NSNS:各年龄层三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服务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项护理操作联合进行对整体护理服务满意度无影响。结论1.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护理技术可以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的瘙痒症状,在改善瘙痒程度、部位、频率及对睡眠的影响方面均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好的舒适度;2.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干预期间未出现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6](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研究表明

刘欣[7](2018)在《通经活络洗剂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通经活络洗剂治疗糖尿病足病的疗效,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足病患者寻求有效的中医治疗措施,促进糖尿病足病的康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糖尿病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全部8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非中医治疗的方法,并进行控制血糖、调脂抗凝、改善循环等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本院自拟的中药足浴方剂(通经活络洗剂)进行相关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通过进行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和临床治疗的有效性,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的处理与分析。结果:1.本次研究纳入研究患者80例,其中每组分别40例患者,在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DF病史时间、BMI值、Wagner分级以及合并症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可发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2.通过观察患者血糖治疗前后的情况,可以看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收集整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水平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两组间差异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对其血脂相关指标无明显的影响。3.症状分级评价,畏寒肢冷: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为3.13±0.34分,治疗后为治疗后为1.61±0.18分,而治疗组治疗前评分为3.06±0.33分,治疗后为0.77±0.09分,腰膝酸软: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为2.96±0.32分,治疗后为1.55±0.17分,而观察组治疗前评分为2.93±0.33分,治疗后为0.64±0.08分,肢体麻木: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为3.09±0.32分,治疗后为1.63±0.18分,而观察组治疗前评分为3.05±0.32分,治疗后为0.75±0.09分,肢体疼痛:对照组治疗前评分为3.04±0.32分,治疗后为1.60±0.19分,而观察组治疗前评分为3.01±0.33分,治疗后为0.72±0.08分,两组脾肾阳虚、经脉不通证症状指标评分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后脾肾阳虚、经脉不通证症状指标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患者治疗前其踝肱指数ABI比较可以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ABI分别为0.76±0.09和0.78±0.08,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患者的ABI均明显升高,其中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分别为0.90±0.11和1.12±0.12,可见观察组患者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通过对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其血清中的COX-2和MCP-1水平可以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中COX-2和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COX-2和MCP-1水平显着减少(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清中COX-2和MCP-1水平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数值,可见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62.5%,而观察组治愈6例,好转14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5.0%,即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40.0±4.7天,治疗创面愈合时间为35.1±4.0天;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安全性分析:对照组肝功能异常有2例(5.0%),血尿常规异常有4例(10.0%),其他情况有2例(5.0%),而观察组肝功能异常有1例(2.5%),血尿常规异常有3例(7.5%),其他情况有3例(7.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经活络洗剂熏洗联合常规西医措施治疗糖尿病足既可以实现全身整体的用药,也可以实现局部病灶的用药,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改善患者症状;通经活络洗剂治疗DF脾肾阳虚、经脉不通证疗效明显,且下调患者体内的COX-2和MCP-1水平的作用更显着。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DF中医护理
    1.1 DF中医护理技术运用
    1.2 DF中医护理技术运用中的问题
2 DF西医护理
    2.1 DF西医护理技术运用
    2.2 DF西医护理技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3 DF中西医结合护理
    3.1 减少病人经济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3.2 中西医结合提高护理宣教质量,积极有效预防DF发生
    3.3 中西医结合护理提高DF治愈效果,降低截肢率
    3.4 伤口敷料的中西联合使用,提高治疗功效
4 小结与展望

(2)中西医结合治疗70例糖尿病足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防治进展
    主要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糖网明视方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气阴两虚兼瘀血阻络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4)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文献计量分析和系统评价再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相关概念定义
研究背景
    1 糖尿病足的研究现状
        1.1 西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护理策略
        1.2 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的重要性
        1.3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证据评价的重要性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意义
    5 研究方法
    6 技术路线图
研究一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文献计量学研究
    1 文献检索
        1.1 检索数据库
        1.2 中英文检索词
        1.3 检索策略
        1.4 检索时间
    2 纳入标准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目的
        2.4 干预组
        2.5 对照组
        2.6 结局指标
        2.7 发表语种
    3 排除标准
    4 文献筛选
    5 资料提取
    6 资料分析
    7 结果
        7.1 检索流程及结果
        7.2 研究基本特征
        7.2.1 语言组成
        7.2.2 发表形式分布
        7.2.3 发表年份分布
        7.2.4 作者分布
        7.2.5 发表机构分布
        7.2.6 基金资助情况
        7.2.7 地区分布
        7.2.8 发表期刊分布
        7.3 纳入研究设计类型
        7.4 研究对象特征
        7.5 干预措施描述
        7.6 结局指标情况
    8 讨论
        8.1 糖尿病足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研究现状
        8.1.1 文献数量增加较快,但质量有待提高
        8.1.2 缺乏基金支持及机构合作意识
        8.1.3 本领域研究的核心群体尚未形成
        8.2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9 结论
研究二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再评价
    1 研究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5 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1.6 GRADE证据等级评价
        1.7 质量评价者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和结果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3 方法学质量评价
        2.4 GRADE证据等级评价
    3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再评价结果
        3.1 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率
        3.2 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时间
        3.3 糖尿病足创面总有效率
    4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糖尿病足中医护理的研究进展
    1 研究现状
        1.1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护理策略
        1.2 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现状
        1.3 中医护理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中医护理干预现状
    2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证据动态分析
    3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1 相关概念定义
    2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流行病学
    3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发病机制
    4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影响因素
    5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特点
    6 中药熏蒸护理技术在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研究现状
    7 耳穴贴压护理技术在糖尿病瘙痒症的研究现状
    8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护理技术在糖尿病瘙痒症的研究现状
    9 小结
第二部分 研究概述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3 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基于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医护理干预方案构建
    1 基于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医护理干预方案的初步构建
    2 基于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医护理干预方案的专家论证
第四部分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护理干预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入组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样本量计算
        2.3 分组方法
        2.4 护理干预方法
        2.5 评价指标
        2.6 数据管理与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科研伦理
        2.9 不良事件的观察和处理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关于脱落的说明
        3.2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性比较
        3.3 三组患者干预前Duo氏瘙痒评分及各项目评分均衡性比较
        3.4 三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指数均衡性比较
        3.5 护理效果比较
    4 讨论
        4.1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可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状
        4.2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对不同年龄层患者瘙痒症状均有改善
        4.3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可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瘙痒程度、部位、频率
        4.4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可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睡眠
        4.5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可提高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生活质量
        4.6 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可提高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舒适度
        4.7 中医护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
        4.8 中医护理技术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启示
第五部分 总结
    1 研究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性
    3 本研究的局限性
    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护理人员使用中医护理技术通知
    附录2 耳穴部位示意图
    附录3 护理常规内容
    附录4 中药熏蒸技术操作流程
    附录5 耳穴贴压技术操作流程
    附录6 中药熏蒸与耳穴贴压护理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
    附录7 Duo氏瘙痒评分表(Dou’VAG)
    附录8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
    附录9 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
    附录10 中医护理操作依从性和满意度评价表
    附录11 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
    附录12 不良事件记录表
    附录13 中药熏蒸+耳穴贴压护理记录单
    附录14 伦理审查批件
    附录15 知情同意书
    附录16 综述(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全文)
        参考文献
    附录17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发表论文、获得奖励情况

(7)通经活络洗剂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1 诊断标准
        1.1.1 糖尿病诊断标准
        1.1.2 糖尿病足 DF 诊断标准
        1.2 脾肾阳虚、经脉不通证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3.观察指标
        3.1 安全性观察
        3.2 疗效观察
    4.评价标准
    5.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比较
    3.两组脾肾阳虚、经脉不通证症状评分比较
    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肱指数ABI比较
    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其血清中COX-2和MCP-1 水平比较分析
    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7.两组患者治疗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8.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进展[J]. 陈广林,李莉,倪洪岗,陈永华.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1(02)
  • [2]中西医结合治疗70例糖尿病足的回顾性分析[D]. 于锡安.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糖网明视方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气阴两虚兼瘀血阻络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吴佳佳.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4]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糖尿病足的文献计量分析和系统评价再评价[D]. 朱文莉.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中药熏蒸联合耳穴贴压改善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D]. 孟彩萍.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7]通经活络洗剂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D]. 刘欣. 青岛大学, 2018(02)


糖尿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医适宜技术论文 中药熏蒸论文 中医论文

上一篇:黄土湿陷度室内试验测定方法探讨
下一篇:2例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