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降压宝治疗高血压病100例临床观察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降压宝治疗高血压病100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吕璐,封亚丽,葛梦雪,王瑞然,何红涛[1](2021)在《中医药治疗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高血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慢性病,是全球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青年高血压病定义为年龄在45岁以下(即18~44岁),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若既往高血压病史,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 mmHg, 仍可诊断为高血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的发病呈低龄化趋势。

钟鸣书[2](2021)在《刘中勇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经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导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以期丰富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理论体系,一定程度上提高高血压的中医诊治水平。方式:通过查阅相关古文献及期刊论文,对历代医家论述有关高血压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收集导师临床治疗高血压的经典临床案例,进行记录、分析、研究,结合导师团队发表的相关文献、着作,对导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临床经验进行研究。结果:1.病因病机方面:强调重视肝脾失调之内因;介绍了“浊”的基本概念,创新性地提出高血压的诊治用药重视“浊邪”作为主要病理因素;强调“络脉痹阻”为高血压的根本病机。并将三因素进行有机联系: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外源性浊邪等外因引动内因,肝脾脏腑失调这一内因对“浊邪”这一病理因素产生有重要影响。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络脉痹阻,是形成高血压的根本病机。2.在高血压的常用辨证特色上,既重视脏腑不利的因素,也重视病理物质壅塞于络脉中的因素。具体而言,对于脾虚痰湿,脂浊壅塞为特征者以健脾化浊调脂颗粒治疗,肝肾阴虚,瘀浊阻络特征者以调肝活血稳压颗粒治疗,肝郁脾虚,气滞痰湿特征者以疏肝健脾方治疗,肾阳虚弱,水浊内停特点者以补肾启枢方治疗,气虚血瘀,脉道阻滞特点者以益气活血通脉颗粒治疗。对导师治疗经验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气血并重,调肝为先。(2)补肾启枢,稳压为要。(3)益气活血,除痹通脉。3.总结了导师治疗高血压的用药经验。4.通过综合导师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理解及辨治经验,对导师治疗高血压的临证要领进行了初步概括,分别是:(1)瘀血生风,无瘀不眩。(2)浊气归心,流于脏腑。(3)双心同调,调畅气机。(4)善用补法,肝脾肾兼顾。结论:1.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多种内外因素共同导致的肝脾脏腑功能失常,进而产生多种病理因素,阻滞、损伤络脉,浊邪内生,络脉痹阻,形成高血压。2.高血压的治疗,可以浊、瘀、虚并治,重视肝脾,气血同调,最终达到复脉稳压的目的。

刘大胜[3](2020)在《真实世界下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诊治规律研究》文中指出高概念、大数据时代,创新意识与原创思维得到高度重视,海量医疗数据的产生对医学研究提供了巨大便利。中医药学以天人相应、形神一体的思维模式与真实世界研究注重临床实际情况的理念不谋而合。将真实世界研究方法有效地融入到中医药的诊治规律及精准化方药的探索中,使中医原创思维与形象思维、具象思维、逻辑思维相结合,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思路。顽固性高血压病(Resistanthypertension,RH)作为临床中常见、高发、难治性疾病,病情复杂、病程长,易引发心、脑、肾等多脏器的并发症,尤其容易引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目前中西医均未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案,使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认为RH多为虚实夹杂,主要体现在疾病日久,脏腑受损,阴阳气血失调,同时风、火、痰、瘀等相互兼夹,临床辨证困难。如何在真实世界下研究RH的诊治规律及其合并MACE的相关因素,克服辨证论治存在的客观证据欠缺与治疗方药缺乏精细的不足,逐步理清“病-症-证-药”之间的关系,实现由“症-药”的精准化用药思路以指导临床,提高诊治效果,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1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探索中医药诊治RH过程中“病-症-证-药”的精准化辨证思路及处方用药的形成方法,初步明确精准化方法的关键技术和适用范围,为中医辨证论治中由“症-药”的精准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2研究内容2.1研究真实世界下RH“病-证-药”的诊疗规律,比较RH无不良事件人群(RH人群)和RH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人群(RH+MACE人群)的中西医诊断和用药规律的差异,探索RH的核心病机及处方思路;2.2通过GBM和XGBoost算法筛选RH患者发生MACE的相关因素,针对关键相关因素挖掘其与用药及中医证素的关联,结合相关因素对MACE发生的影响率,挖掘“症-证”“症-药”的规律,探索由“症-药”的精准用药方法的形成过程。3研究方案3.1真实世界下中西医诊治顽固性高血压病“病-证-药”的规律研究3.1.1病例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HIS系统中2015年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的门诊和住院的RH患者。主要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诊断信息(西医病名、中医病名、中医证类)、西药信息、中药信息。3.1.2设计类型本研究属于真实世界研究下的横断面研究。3.1.3目标人群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高血压患者常伴发的不良事件对其分类,主要分为RH无不良事件人群(RH人群)和RH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人群(RH+MACE人群)。3.1.4研究方法(1)RH总人群诊治规律挖掘:对RH总人群进行基本信息描述,然后对西医诊断名、西药及其分类、中医证素、中药等进行频数统计及关联分析,挖掘中西医核心诊断及用药,结合中医理论,对挖掘结果进行诊疗规律分析;(2)两类人群诊治规律比较:对RH人群和RH+MACE人群分别采用关联规则的方法挖掘西医诊断、西药用药及分类、中医证素、中药、中医证素与中药之间的规律,分析两类人群核心诊断及用药规律的差异,总结两类人群的病理特点和用药思路,为下一步精准用药研究提供基础。3.1.5统计方法本研究使用R3.6.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包括一般统计方法、基线分析、关联分析等。3.2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及关键“症-药”的方法研究3.2.1病例来源此研究内容需用完整电子病历信息,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2015年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住院治疗的RH患者中RH无不良事件人群(RH人群)与RH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人群(RH+MACE人群)。主要信息包括HIS系统中的诊断、用药信息及EMR系统中的电子病历信息。3.2.2设计类型本研究采用真实世界中回顾性研究的设计,选取患者首次明确诊断为RH的病历记录进行研究。3.2.3目标人群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高血压患者常伴发的不良事件分为RH人群和RH+MACE人群。3.2.4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以提升树算法中的GBM、XGBoost两种算法筛选相关因素,并用关联规则分析主要相关因素与中西药、中医证素的关联,初步明确针对主要相关因素使用的中药,以期达到由“症-药”的精准用药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1)构建RH人群与RH+MACE人群相关因素变量的筛选方法。①建立RH个体发生MACE概率的目标函数:引入对数似然比,构建RH个体发生MACE概率的对数函数g(X),X表示影响RH个体发生MACE的因素。②构建MACE目标函数的多个单棵回归树模型:采用自适应算法,自动将RH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合并疾病等多个维度的相关因素作为协变量不断引入MACE的目标函数g(X),构建多个单棵回归树模型,直至模型中含有交互阶数K个相关因素。(2)确定RH个体发生MACE的相关因素。估算MACE目标函数g(X)的初始值,通过Boosting算法,对多个单棵回归树模型进行线性相加,通过不断调整模型残差,确定RH个体发生MACE相关因素。(3)建立RH+MACE主要相关因素由“症-药”的形成方法。针对RH+MACE的主要相关因素,如头晕、胸闷等,利用关联规则的方法挖掘与其关联的核心证素与药对,分析其治疗相关因素的理论基础,得到针对相关因素的由“症-药”的精准用药。(4)建立RH与RH+MACE个体的分类模型。估算MACE目标函数g(X)的初始值,通过Boosting算法的不断迭代,将多个单棵回归树模型进行线性组合,估算RH个体分类到RH+MACE人群的概率。(5)结合关键“症-药”的结果识别相关因素对RH分类模型的影响。假设方药对相关因素有效,去掉对应的相关因素,再次对RH个体进行概率估算,根据概率变化识别这一相关因素对RH引发MACE结局的重要性,指导临床用药的精准性。3.2.5统计方法本研究以R3.6.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使用提升树算法中的GBM、XGBoost算法筛选相关变量,其他统计方法包括基线分析、一般统计分析等。4研究结果4.1真实世界下中西医诊治顽固性高血压病“病-证-药”的规律研究4.1.1研究人群根据RH的筛选流程,共筛选2015年1月2日-2019年11月5日的RH门诊及住院患者总人群4753例,其中RH人群807例,RH+MACE人群3319例。4.1.2年龄与性别RH总人群中,60岁以下RH患者男性多于女性,60岁及以上患者女性发病率逐渐上升,出现女性高于男性的趋势(P<0.001)。两类人群中,RH人群半数以上集中在60岁以下(53.4%),RH+MACE人群大多数集中在60岁及以上(74.8%)(P<0.001)。两类人群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4.1.3西医诊断名及相关疾病分析RH总人群中,共出现西医诊断名3306个。根据提升度>1,关联分析发现血脂代谢异常与高血压的关联性较强(385例,置信度96.98%),高血压3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心脏病、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联性较强(关联节点多)。两类人群中,RH人群关联疾病以高脂血症、糖尿病、关节痛等为主(关联节点多);RH+MACE人群关联疾病以高血压3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主(关联节点多)。4.1.4中医诊断名及中医证类分析RH总人群中,中医诊断名以胸痹、失眠、心衰病、胸痹心痛病等为主,中医证类以气虚血瘀、肝阳上亢、痰瘀互结、气阴两虚为主。4.1.5中医证素名及证素相关分析RH总人群中,中医病位以肝、脾、肾为主,“肺-心-经络”提升度较高(13.6154)。“气虚、血瘀、痰”为核心证素,“气虚-血瘀(支持度27.33%,置信度67.69%)”“痰-血瘀(支持度22.95%,置信度72.78%)”的支持度与置信度较高,说明“气虚血瘀”“痰瘀互结”是RH两个主要证类。两类人群中,RH+MACE人群病位在“心-肺-经络”之间关联度较RH高(提升度10.1916)。RH人群病素核心关联为气虚、血瘀、气滞、阴虚、阳亢;RH+MACE人群气虚、血瘀、痰、精亏、热等关联较高。4.1.6西药分类及药物相关分析RH总人群中,CC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使用频率最高(总人群占比>60%),利尿剂、CCB、β受体阻滞剂三类药与其他降压药关联度最高(关联节点多)。两类人群中,RH+MACE人群使用呋塞米、螺内酯比RH人群高(关联节点多),酒石酸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也比RH人群高(关联节点多)。利尿剂、CCB、β受体阻滞剂为两类人群共同的常用药,RH+MACE人群调血脂药与其他药的关联高于RH人群(关联节点多)。4.1.7中药名及组方分析RH总人群中,以茯苓、竹茹、陈皮、半夏、甘草等利湿化痰药,黄芪、党参等补气药,丹参、赤芍、川芎、当归等活血药的频次及关联度高(支持度>5%,关联节点多)。两类人群中,茯苓、陈皮、半夏、白术等健脾祛痰药为两类人群共同核心处方。RH人群以天麻钩藤饮的思路明显,RH+MACE人群中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加丹参、川芎的思路明显(支持度>10%,关联节点多)。4.1.8中医证素与中药的相关分析两类人群中,RH人群以气虚、血瘀、阳亢为主,处方中阳亢与天麻钩藤饮,气虚与黄芪、白术、茯苓,血瘀与当归、川芎、赤芍等关联度高(支持度>3%,关联节点多)。RH+MACE人群中,痰证与半夏、陈皮、茯苓、甘草,血瘀与丹参、川芎、当归,气虚与党参、白术的关联度高(支持度>5%,关联节点多)。4.2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及关键“症-药”的方法研究4.2.1研究人群共纳入2015年4月27日-2019年10月25日电子病历信息完整的住院RH患者总人群2367例。其中RH无不良事件人群(RH人群)152例,RH+MACE人群1286例,共1438例患者。4.2.2一般信息(1)年龄特征:RH人群年龄均数及中位数均小于RH+MACE人群(P<0.001)。(2)性别、民族、婚姻、职业特征:两类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男性在RH+MACE人群高于RH人群。民族、婚姻无统计学差异(P>0.05)。(3)发病节气:雷达图显示,RH人群以霜降、寒露、处暑等节气较多,RH+MACE人群以寒露、处暑、立冬等节气较多。(4)一般体格检查:RH+MACE人群呼吸快于RH人群,RH人群收缩压和舒张压高于RH+MACE人群。身高、体重、BMI值、体温、心率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4.2.3两种提升树算法相关因素筛选结果(1)GBM算法:前15位相关因素为舒张压、既往高血压、既往脑梗死、收缩压、胸闷、年龄60岁及以上、年龄60岁以下、个人吸烟时间、心率、两目乏神、大便秘结、体温、憋喘、颈动脉硬化、性别。分类模型正确率89.25%,精度92.05%,灵敏度96.43%,ROC曲线的AUC值为0.851。(2)XGBoost算法:前15位相关因素为舒张压、年龄60岁以下、心率、收缩压、胸闷、性别、年龄60岁及以上、下肢水肿、老舌、大便秘结、既往高血压、高血压3级、既往脑梗死、两目乏神、憋喘。分类模型正确率93.4%,精度94.2%,灵敏度98.9%,ROC曲线的AUC值为0.897。(3)两种算法综合结果:舒张压、收缩压、年龄60岁及以上、年龄60岁以下、性别、既往高血压、既往脑梗死、心率、胸闷、两目乏神、大便秘结、憋喘等12个相关因素共同出现,结合临床特点,以胸闷、两目乏神、憋喘为主要症状进行“症-证”“症-药”的用药挖掘。4.2.4以症为主的相关因素“症-药”规律挖掘与分析(1)西药结果:“胸闷”与呋塞米、螺内酯等利尿剂,美托洛尔、富马酸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等关联较高(关联节点多)。“两目乏神”与呋塞米、螺内酯等利尿剂,酒石酸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关联较高(关联节点多),“憋喘”关联不明显。(2)中药结果:“胸闷”与半夏、陈皮、茯苓等利湿化痰药,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等补气健脾药,川芎、当归、赤芍等活血药关联较高(支持度>13%,关联节点多);“两目乏神”与黄芪、党参、甘草等补气健脾药,茯苓、陈皮等利湿化痰药,赤芍、当归、川芎等活血药关联较高(支持度>13%,关联节点多);“憋喘”关联不明显。组方配伍中发现半夏泻心汤、温胆汤、当归补血汤、四君子汤、芎芍胶囊等方剂配伍思想。(3)症状与证素结果:“胸闷、弦、腻、两目乏神、下肢水肿”与“血瘀”关联度高(支持度>13%,置信度>60%),“胸闷、下肢水肿、睡眠欠佳”与“气虚”关联度高(支持度>13%,置信度>55%),“胸闷、腻、弦”与“痰”关联度高(支持度>13%,置信度>55%);“两目乏神、面色少华、精神欠佳”与气虚关联度高(支持度>13%,置信度>47%),“两目乏神、精神欠佳、腻”与痰关联度高(支持度>14%,置信度>50%),“两目乏神、精神欠佳”与血瘀关联度高(支持度=13.22%,置信度=57.05%)。(4)“症-药”的精准用药:若“胸闷”合并“苔腻、脉滑”,可使用“半夏、陈皮、茯苓”;若“胸闷”合并“两目乏神、下肢水肿”,可使用“黄芪、丹参、白术、甘草”;若“胸闷”合并“脉弦、睡眠欠佳”,可使用“川芎、当归、赤芍”。若“两目乏神”合并“苔腻、脉滑”,可使用“茯苓、陈皮”;若“两目乏神”合并“脉弦、胸闷”,可使用“赤芍、当归、川芎”;若“两目乏神”合并“面色少华、精神欠佳”,可使用黄芪、党参、甘草。4.2.5以症为主的相关因素对RH+MACE的概率估算及重要性识别用20个相关因素的重要性绘制瀑布图发现最初对RH个体分类为RH+MACE人群的可能性为98.57%,在改善“胸闷”“两目乏神”两个主要相关因素后,可能性下降至94.78%。5结论5.1 RH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理性质以“风、火、痰、瘀、虚”为主。RH无不良事件时多为阴虚阳亢,风阳变动,兼有气血亏虚,痰瘀阻络;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后,痰瘀互结,蕴毒化火,阻遏气机,煎液伤津,“风、火、痰、瘀、虚”互为因果,病性更加复杂多变。5.2 RH治疗当虚实兼顾。RH无不良事件时应平肝、补气、祛痰,以天麻钩藤饮、当归补血汤、温胆汤等为主,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后,应补气活血、痰瘀同治,以当归补血汤、黄连温胆汤、冠心Ⅱ方、芎芍胶囊等为主。5.3本研究首先通过描述性与推断性统计及关联规则的方法,探索了“病-证”、“证-药”的规律,然后通过GBM、XGBoost等提升树算法筛选相关因素,寻求“症-证”、“症-药”的内在关联,最终得出关键“症-药”的精准用药挖掘方法切实可行。6创新点6.1本研究较早基于真实世界临床证据,挖掘临床常见病、难治病的RH的中西医用药规律,初步解决了从“病-证”、“证-药”及“症-证”、“症-药”的用药过程,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6.2本研究以RH为范例,较早将真实世界研究思路与提升树算法等技术相结合,探索中医辨证论治中由“症-药”的精准用药形成的关键技术,为下一步精准方药方案的挖掘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王美琪[4](2020)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中医临床辨证为肝火亢盛型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观察患者服药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心率变化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以及安全性指标,为临床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提供有效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筛选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专家门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0例,西医诊断符合高血压病2、3级,中医诊断符合“肝火亢盛证”,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方法:对照组:予盐酸贝尼地平片2片/日(每片2mg)口服,盐酸索他洛尔片1片/日(每片80mg)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龙胆泻肝汤加减汤剂:龙胆草(酒炒)15g,黄芩(炒)15g,栀子10g,夏枯草10g,车前子10g,决明子10g,当归(酒炒)6g,生地黄(酒炒)10g,柴胡10g,炙甘草6g。日一剂,早、中、晚饭后半小时各口服100ml。两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疗效观察指标:对比治疗前(0周,代表治疗前时间点)与治疗后(4周,代表治疗结束时间点)两组患者24h平均血压值、白天及夜间平均血压值、24h平均血压变异系数、白天及夜间血压变异系数、24h平均心率、白天及夜间平均心率、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中医单项证候积分情况。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1.67%,对照组为80.56%,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9)。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情况:试验组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为20.28±3.36,治疗后降至7.44±3.29;对照组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为20.03±2.90,治疗后降至10.08±4.77,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8)。中医单项证候积分情况:主症改善状况:两组病例治疗后眩晕、头痛、急躁易怒均有改善,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头痛改善情况显着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35),两组其余主症积分改善情况相当,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次症改善状况:试验组病例治疗后各次症均有明显改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均P<0.01),对照组病例治疗后除面赤无明显改善外,无统计学差异(P=0.064),其余次症均有所改善,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溲赤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41),两组其余次症积分改善情况相当,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二十四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两组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均较前降低,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两组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3.血压变异系数(CV):两组治疗后24h SBP-cv、24h DBP-cv、d SBP-cv、d DBP-cv、n SBP-cv、n DBP-cv等均较前降低,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均P=0.000)。治疗后两组24h SBP-cv、24h DBP-cv、n SBP-cv、n DBP-cv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 SBP-cv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57)、d DBP-cv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19)。4.心率:两组治疗后二十四小时平均心率、白天平均心率及夜间平均心率均较前降低,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均P=0.000)。治疗后两组二十四小时平均心率、夜间平均心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天平均心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16)。结论:1.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基础治疗能有效降低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常规基础治疗。2.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基础治疗可使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患者的头痛眩晕、急躁易怒、溲赤等症状得到进一步缓解。3.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基础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全天及夜间血压和血压变异系数,从而减小了患者的血压波动。4.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基础治疗能进一步降低患者二十四小时平均心率及夜间平均心率。5.龙胆泻肝汤加减无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马笑凡,崔伟锋,范军铭,王守富,王世冉,耿露源[5](2019)在《真实世界中降压宝系列中成药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进展情况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降压宝系列中成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进展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利用系统抽样法,选取5000例在河南省中医院研究院附属医院就诊且服用过降压宝系列中成药的患者,以服用中药累计时间42个月确定为最优节点分为强暴露和弱暴露组,以现场调查和电话调查两种方式为主,通过SAS 9. 0软件编程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COX回归等多元统计方法,以倾向性评分法来纠正控制混杂偏倚问题,探讨降压宝系列中成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进展的影响及意义。结果:不同统计方法对其评价结论一致,现场调查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2和P=0),电话调查统计学意义不大(P=0. 957> 0. 05),服用降压宝系列中成药后血压未进展比率明显大于进展比率。结论:基于目前研究结果,降压宝系列中成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进展具有一定积极影响,但要取得更高可信度,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于泓[6](2019)在《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对降压中成药进行用药规律分析,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2.对降压中成药进行全面系统的定性评估,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为客观评价降压中成药的疗效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进一步对平肝潜阳的降压中成药进行系统评价,为中成药临床使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数据挖掘以“高血压”或“血压”为关键字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搜索明确标有高血压功能与主治或适应症的中成药,建立Excel数据集以及软件数据挖掘模型,以SPSS Clementine12.0中的Apriori算法对所纳入中成药配伍进行频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分析高频药物及组合,总结其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2.Meta分析以“高血压”或“血压”为关键字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搜索明确标有高血压功能与主治或适应症的中成药,并以“高血压”和“中成药药名”为关键词在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NGC及CNKI、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交叉检索,对检索到的降压中成药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s),应用RevMan 5.3软件对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并将能够定量合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分别以森林图、漏斗图对结局指标及发表偏倚进行呈现。研究结果:1.数据挖掘结果筛选出降压中成药共计73个,共涉及组成中药230味,中药总使用频次为624次,其中使用频数≥次的中药有21味,共出现222次,占总频数的35.58%。通过关联分析得到符合条件的药物关联规则15条,产生规则的3味药组合数量最多,共11条,其次为2味药组合的规则,共4条。所有获得规则中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为黄芩,关联规则有13条,而这些药对与药组主要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安神药的不同组合。2.Meta分析结果如下:2.1降压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干预效应meta分析:(1)松龄血脉康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49项RCTs,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1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松龄血脉康胶囊在降压有效率,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35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在降压有效率,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天麻钩藤颗粒: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6项RCTs,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2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天麻钩藤颗粒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天麻钩藤颗粒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4项,其中2项研究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天麻钩藤颗粒的降压有效率与单纯降压西药治疗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项研究对治疗前后血压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天麻钩藤颗粒在降低S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牛黄降压片(丸、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3项RCTs。单独使用牛黄降压片(丸、胶囊)的4项研究报告了降压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4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牛黄降压片(丸、胶囊)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RCT研究共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项研究对治疗前后血压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牛黄降压片(丸、胶囊)在降低S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安宫降压丸: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9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9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宫降压丸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24hSBP、24h DBP的研究有5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安宫降压丸在降低24hSBP、24h 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5)清肝降压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0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肝降压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肝降压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6)强力定眩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7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强力定眩片(胶囊)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强力定眩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7)心可舒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9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合心可舒(胶囊)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9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合心可舒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8)清脑降压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7项RCTs,有4项研究报道了降压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表明清脑降压片(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7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脑降压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研究有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脑降压片(胶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9)安脑丸: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7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5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安脑丸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7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安脑丸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0)脉君安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3项RCTs,其中1项研究对目标人群进行了分层研究;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2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脉君安片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1)珍菊降压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25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2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珍菊降压片在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1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珍菊降压片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珍菊降压片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10项,5项研究报告了降压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显示珍菊降压片联合西药治疗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0项研究均对治疗前后血压进行了报告,珍菊降压片联合西药治疗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2)心脉通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9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脉通片(胶囊)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脉通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3)山绿茶降压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4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用山绿茶降压片(胶囊)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4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用山绿茶降压片(胶囊)在降低S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DBP方面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4)复方罗布麻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10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8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复方罗布麻片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7项,meta分析结果降压西药联用复方罗布麻片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5)心血宁片(胶囊):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3项RCTs,报告降压有效率的研究有3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血宁片(胶囊)的降压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2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心血宁片(胶囊)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16)天舒胶囊(片):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4项RCTs,天舒胶囊(片)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2项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天舒胶囊(片)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天舒胶囊(片)联合降压西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2项(N=160例),均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压西药联用天舒胶囊(片)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2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干预效应meta分析:(1)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单独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15项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19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西药联合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RCT研究共有40项对降压有效率进行了报告,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西药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压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报告SBP、DBP的研究有37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西药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在降低SBP、DBP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通过对降压中成药的组方及配伍规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治则依次为平肝潜阳、活血化瘀、补肾平肝、通脉活络,其中平肝潜阳为主要治则;用药以清热药、平肝熄风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2.依据现有文献发现降压中成药具有一定的降压疗效,而其中降压西药联合使用平肝潜阳降压中成药可以进一步降低血压。但因研究的整体评分偏低、异质性较高,尚不能得出肯定结论。

张金龙[7](2019)在《降压调脂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降压调脂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诊断的60例门诊患者采用随机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西药组)各30例。对照组:(1)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次,1次/日;(2)厄贝沙坦片0.15g/次,1次/日,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次,1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降压调脂汤。方药如下:姜半夏12g、天麻20g、茯苓15g、白术15g、甘草10g、山楂30g、木香10g、砂仁15g、陈皮15g、厚朴10g、广藿香12g。4周为一个疗程,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中医证候改善方面、血脂变化情况,判断降压调脂汤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的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在治疗前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降压疗效及水平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疗效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方面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4.两组治疗方案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降压调脂汤联合西药基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患者,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降低中医证积分候及降低血压,且疗效优于西药基础治疗。在调节血脂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降压调脂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的临床疗效显着,且其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邓冬,李雪丽,王伟,李韶菁,陈建新,王娟,弓铭,王佩佩,赵慧辉[8](2018)在《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高血压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而致残、致死事件,对病人生活质量产生巨大负面影响,而西药无法解决全部问题。因此,我国医药卫生工作者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过程中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总结和开发出不少具有一定效果的单味中药和复方等,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张金龙,盛儒丹,廖衡,杨德钱,刘本华,赵凤林[9](2018)在《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过高为主要特征的心血管综合疾病,而长期的血压升高可造成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最终导致靶器官的功能衰竭。高脂血症是体内代谢紊乱导致血脂的量和质升高的一种疾病,常常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血管粥样硬化。目前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是全球公认的加重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根据我国《中国心血管报告2013概要》显示,我国居民心血管疾病

程欢欢[10](2016)在《基于倾向评分的中医药治疗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风险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评价中医药治疗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风险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01-2005年在我院全国中医高血压病治疗中心初诊并服用降压宝系列药物的病案数据库,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最终筛选患者2500例作为样本人群,所有病人均符合相关标准。采用查阅病历和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式填写调查表,主要调查中药降压宝暴露程度即服用中药降压宝的时间、终点事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另外,调查影响高血压心脑血管风险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个人资料、生活习惯、疾病情况、服药情况、血压总体控制情况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伴发临床疾患等。调查完成后形成分析数据库。其次,以暴露水平(中医累计治疗时间)分组,以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等为主要评价指标,采取倾向评分法处理混杂因素,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评价中药某一暴露水平的疗效,从而提取中医药治疗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风险的有效率。结果:1.原始数据集:在PS匹配法调整前,A组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为82.68%,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为17.31%,B组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为90.12%,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为9.87%;在PS匹配法调整后,A组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为86.84%,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13.15%,B组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为90.57%,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9.42%,两组前后有效率差异小。2.组间比较结果:通过倾向评分法对数据进行调整后,整体均衡性得到改善,使得匹配后数据两组间更具可比性。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概率调整前后差异不大,说明原始资料均衡性较好。运用CMH检验对调整前后两组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概率进行比较,调整前组间差别比较P=0.000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后组间差别比较P=0.0952,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从本课题研究结果出发并不能证明降压宝系列中药对降低心脑血管风险的有效性,需要增加样本含量进一步统计分析研究调查;2、采用倾向评分法处理混杂因素的结果分析能够提高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可靠性。

二、降压宝治疗高血压病100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降压宝治疗高血压病10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治疗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命名
2 病因病机
3 中医内治法
    3.1 专方专用
    3.2 辨证论治
4 中医外治法
5 中西医结合治疗
6 结 语

(2)刘中勇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历史回顾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高血压的中医病名研究概况
    2 高血压病的历史源流研究
    3 现代医家对高血压病的研究
        3.1 对高血压的病因病机研究
        3.2 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
        3.2.1 辨证分型
        3.2.2 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流行病学研究
        3.3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
        3.3.1 辨证论治
        3.3.2 中成药治疗
        3.3.3 其他治疗
1 病因病机的认识
    1.1 重视肝脾失调之内因
    1.2 强调“浊邪”为主要的病理因素
    1.3 络脉痹阻为根本病机
    1.4 三因素之关联
2 辨治特色
    2.1 辨证特色
    2.2 治疗特色
3 用药心得
4 临证要领
    4.1 瘀血生风,无瘀不眩
    4.2 浊气归心,流于脏腑
    4.3 双心同调,调畅气机
    4.4 善用补法,肝脾肾兼顾
5 病案举隅
结论
参考文献

(3)真实世界下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诊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真实世界研究在中医药临床科研中的应用
        1 真实世界研究的发展渊源
        2 真实世界研究的常见类型
        3 真实世界研究的特点与优势
        4 真实世界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5 真实世界研究在中医药领域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方法
        6 真实世界研究的问题及展望
    综述二 顽固性高血压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1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定义及其致病风险
        2 西医学对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1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病因及病理机制研究
        2.2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西医治疗方案
        3 中医学对顽固性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3.1 中医对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认识
        3.2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
        3.3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辨证研究
        3.4 顽固性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
        4 顽固性高血压病研究的述评及展望
第二部分 真实世界下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诊治规律研究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
        3 技术路线图
    研究内容一 真实世界下中西医诊治顽固性高血压病“病-证-药”的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研究设计方案
        2 研究结果
        2.1 顽固性高血压病总人群研究结果
        2.2 顽固性高血压病人群与顽固性高血压病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类人群比较分析
        3 讨论
        3.1 年龄、性别是影响顽固性高血压病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
        3.2 顽固性高血压病属高血压3级时易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
        3.3 顽固性高血压病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人群的西药以保护靶器官、降低恶化风险为主
        3.4 顽固性高血压病核心病位以“肝、脾、肾”,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3.5 顽固性高血压病治疗应虚实兼顾
    研究内容二 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及关键“症-药”的方法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研究设计方案
        2 研究结果
        2.1 研究人群
        2.2 一般信息
        2.3 两类人群临床信息比较
        2.4 两种提升树算法相关因素筛选结果
        2.5 以症为主的相关因素“症-药”规律挖掘与分析
        2.6 以症为主的相关因素对RH+MACE的概率估算及重要性识别
        3 讨论
        3.1 真实世界研究与大数据处理方法为中医药精准方药的挖掘提供了依据
        3.2 GBM和XGBoost等提升树算法为非线性复杂关系的挖掘提供了方法学思路
        3.3 筛选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对疾病预后有参考价值
        3.4 针对相关因素的精准用药方法切实可行
        3.5 顽固性高血压病合并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因素与精准用药的研究方法为下一步预测和治疗提供思路
结论
创新点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4)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试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真实世界中降压宝系列中成药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进展情况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治疗
    2.1 中医治疗
    2.2 西医治疗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现场调查基线均衡性分析
    4.2 各年份服用降压宝系列中成药情况
    4.3 各年份血压进展情况
    4.4 血压进展统计分析
    4.5 电话调查基线均衡性分析
    4.6 各年份服用降压宝系列中成药情况
    4.7 各年份血压进展情况
    4.8 血压进展分析
5 讨论

(6)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认识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血压病中成药组方配伍规律的研究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不足与展望
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7)降压调脂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病例诊断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病例脱落或剔除标准
    3 病例分组及治疗方法
        3.1 病例分组
        3.2 治疗方法
    4 观察指标
        4.1 疗效性指标
        4.2 安全性指标
    5 疗效判定
        5.1 血压疗效判定标准
        5.2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6 不良反应程度分级与处理
    7 统计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本资料之间相互比较
        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1.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1.3 两组患者病程时间比较
    2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2.1 两组经治疗后血压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2.3 两组经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疗效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1.1 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
        1.2 高脂血症的流行病学
        1.3 高血压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机制研究
    2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2.1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2.2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2.3 中医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认识
    3 降压调脂汤方药组成及解析
    4 创新与其优势
    5 现代药理研究
    6 降压调脂汤的疗效总结
    7 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综述
    参考文献

(8)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味中药防治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1.1 治疗高血压的单味中药种类
    1.2 常见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高血压病的治疗
    1.3 单味中药提取物对高血压病的治疗
2 中药复方对高血压病的治疗
    2.1 论治要点
    2.2 分型治疗
        2.2.1 肝火亢盛证
        2.2.2 阴虚阳亢证
        2.2.3 痰湿壅盛证
        2.2.4 阴阳两虚证
3 中成药对高血压病的治疗

(9)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名
    1.1 高血压病
    1.2 高脂血症
2 病因病机
    2.1 高血压病
    2.2 高脂血症
    2.3 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
3 治疗方法
    3.1 高血压病
        3.1.1 辨证论治
        3.1.2 中成药治疗
        3.1.3 单味药及其提取物
        3.1.4 中医外治
    3.2 高脂血症
        3.2.1 单味中药治疗
        3.2.2 中药复方疗法
        3.2.3 中医手法治疗
    3.3 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
4 小结与展望

(10)基于倾向评分的中医药治疗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风险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词语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2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
    3 中医药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
    4 现代医学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
    5 倾向评分法
    6 导师学术思想探讨
    7 降压宝系列中药的研究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基于倾向评分的中医药治疗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风险的回顾性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讨论
致谢
附录
    附录1 电话随访调查表
    附录2 电话调查SOP
    附录3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四、降压宝治疗高血压病100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治疗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吕璐,封亚丽,葛梦雪,王瑞然,何红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17)
  • [2]刘中勇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经验研究[D]. 钟鸣书.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真实世界下顽固性高血压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诊治规律研究[D]. 刘大胜.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
  • [4]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美琪.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真实世界中降压宝系列中成药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进展情况的影响[J]. 马笑凡,崔伟锋,范军铭,王守富,王世冉,耿露源. 辽宁中医杂志, 2019(10)
  • [6]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中成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评价研究[D]. 于泓.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12)
  • [7]降压调脂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痰浊内阻证的临床观察[D]. 张金龙.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 邓冬,李雪丽,王伟,李韶菁,陈建新,王娟,弓铭,王佩佩,赵慧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21)
  • [9]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J]. 张金龙,盛儒丹,廖衡,杨德钱,刘本华,赵凤林. 湖南中医杂志, 2018(10)
  • [10]基于倾向评分的中医药治疗高血压降低心脑血管风险的回顾性研究[D]. 程欢欢.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6(04)


高血压论文 对照组论文 高血压性心脏病论文 糖尿病和高血压论文 高血压并发症论文

上一篇:《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目录第19卷(2001)
下一篇:我国精细石化产业发展战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