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痛风散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3例临床分析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外用痛风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3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佳[1](2021)在《当归拈痛汤加减方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加减方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探讨痛风急性期启用西药降尿酸治疗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新的治疗方案与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治疗A组及治疗B组,每组20例。三组均予低嘌呤饮食等调整生活方式,常规组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治疗A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非布司他治疗,治疗B组在治疗A组基础上加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方治疗,疗程均为1周,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血尿酸、关节疼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安全性指标,对数据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三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疾病以及痛风发作部位的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疗效指标(1)炎症指标血沉(ESR)的比较:三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治疗后比较,常规组与治疗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与常规组、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比较:三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治疗后比较,常规组与治疗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与常规组、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尿酸指标比较:三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显示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B组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治疗后比较,常规组与治疗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治疗B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A组与治疗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关节疼痛评分比较:三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治疗后比较,常规组与治疗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与常规组、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三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治疗后比较,常规组与治疗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与常规组、治疗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总疗效三组治疗后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总有效率为85%,治疗A组的总有效率为85%,治疗B组的总有效率为95%。3.安全性指标三组治疗前后ALT、AST、Cr、WBC指标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当归拈痛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患者,能改善关节疼痛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炎症指标及血尿酸水平,总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安全性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2)痛风急性期启用西药降尿酸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尿酸效果优于传统西药治疗,不会增加患者的关节疼痛与炎症指标。

朱文科[2](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软件,对所选取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G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相关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1日内所有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严格筛选符合规范的文献,建立痛风性关节炎用药的标准化数据库。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软件,对数据库内中药处方中的药物进行频数、四气五味、类别及归经统计,再对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及要药对关联规则分析,最后对所挖掘出的结果进行统一的理论分析。结果:根据检索共纳入文献669篇,通过泛读标题,剔除动物实验、研究进展、护理相关文献,剩余分析文献共441篇。其中:1.共纳入内服中药文献326篇,共计处方335首,涉及药物227味,总频数3891次。药性以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主归肝、胃、脾三经。对前40味高频中药行聚类分析,可形成6个聚类方。设置支持度为30%、置信度为60%时,共有44对关联药对,其中前五对分别为:黄柏,苍术-薏苡仁、黄柏,苍术-川牛膝、土茯苓-薏苡仁、土茯苓-川牛膝、土茯苓-黄柏,根据配伍可得核心处方为四妙散、二妙散合宣痹汤类方。2.共纳入中药外用文献228篇,共计处方205首,涉及药物218种,总频数1891次。性味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主归肝脾胃三经。对前30味高频中药行聚类分析,可形成个4个聚类方。设置支持度为20%、置信度为60%时,共有10对关联药对,其中前五对分别为:大黄-白芷、大黄-黄柏、大黄-姜黄、大黄-苍术、白芷-大黄,根据其配伍可得核心处方为金黄散、五味消毒饮类方。结论:中药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多以清热解毒、通利关节及利尿通淋为主,外用中药主要是清热燥湿、凉血解毒及逐淤通经为主。其主要核心方剂为白虎桂枝汤、四妙散、二妙散合宣痹汤为主,临床需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辩证论治。

洪梦颖[3](2021)在《穴位贴敷热痹散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热痹散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治疗前对2组患者进行痛风健康教育,治疗上对照组仅予西药口服,治疗组予西药口服+热痹散穴位贴敷(阴陵泉双、曲池双、太白双、阿是穴),通常留置3-4小时,治疗过程中皮肤出现过敏现象则停用,若对症处理后可恢复状态则继续完成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0天。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关节症状积分、中医症候积分评价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穴位贴敷热痹散治疗该病的疗效。结果50例入选患者均完成本次课题研究。(1)治疗前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观察指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观察资料有可比性。(2)关节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该指标均较前显着降低(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该指标均较前显着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该指标均较前显着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对照组为68%,经秩和检验,Z=-2.620,P=0.00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安全性评价:对照组出现3例胃肠道不适,其中1例可自行缓解,余2例经对症处理后继续完成后续治疗,治疗组出现1例贴敷部位轻微过敏现象,自行缓解后继续完成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12%,治疗组为4%,经秩和检验,Z=-1.011,P=0.312>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方式安全可靠。结论本研究中治疗组的方案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关节疼痛,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还能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体征,且该法经济安全、疗效显着。

马舒楠[4](2021)在《中药外敷熏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探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收集归纳整理了(1991年1月-2020年12月)知网、万方、维普、读秀等中文网站所包含中药外敷熏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相关论述的期刊,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及因子分析。揭示中药外敷熏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资料与方法:制定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建立“中药外敷熏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剂数据库”。将序号及中药等信息逐条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6,采用IBM SPSS 18.0软件对Excel表格中数据,依次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之后在将所收集数据分析处理。结果:1.频数分析: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得出符合条件的方剂有245首,共有238味药物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频次大于15次的中药为高频中药,累计频率大于60%,总计37种。频次较高前10味药物分别是:黄柏、大黄、苍术、冰片、栀子、黄连、没药、白芷、乳香、红花。2.性味归经分析:统计全部238种中药进行药性、药味、归经分析,结果显示:药性以寒、温、平为主占93.34%;药味中苦味最多,频率为42.45%、辛味30.66%、甘味18.24%。药物归经前3位分别是肝、脾、胃,占总比例的50.39%。3.关联规则分析:针对药物频数大于15次的药物,分别进行二阶、三阶、四阶关联规则分析,二阶关联规则中支持度最高的是大黄及黄柏,支持度为63.673%;三阶关联规则中支持度最高的是大黄+乳香+没药,支持度为19.593%;四阶关联规则中支持度最高的是栀子+黄连+大黄+黄柏,支持度为14.694%。因子分析:将37种频次大于15的高频中药进行因子分析,提取成13个成份。4.聚类分析:对频率≥15次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4种聚类组合。类1:没药、乳香、制草乌、制川乌、细辛、当归、桂枝、土茯苓、海桐皮、红花、桃仁、川芎、威灵仙、透骨草;类2:天花粉、厚朴、胆南星、白芷、姜黄、甘草、川牛膝、薏苡仁、泽泻、苍术、忍冬藤、赤芍、延胡索;类3:黄柏、大黄、黄连、黄芩、栀子、冰片、虎杖;类4:薄荷、石膏、泽兰。结论:1.通过对中药频次、性味、归经研究可得,“外敷熏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多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药为主,较少使用扶正补虚药物,其中湿热蕴结型、湿热瘀阻型是最常见的证型。2.关联规则分析可知,大黄、黄柏、栀子、苍术四者之间组合较稳固,乳香、没药之间连接较强,功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活血止痛,说明诸药配伍治疗湿热蕴结证型较常用。3.通过聚类分析,得出2首基础方剂和2组加减药组,共4种聚类组合。其中类3药物组成为栀黄止痛散基础方;类2是四妙散基础方加减,类1是逐瘀散为基础方,功以活血祛瘀止痛,应结合临床症状在运用基础方上适度加减。

吕静[5](2020)在《二青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通过对中药外治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RCT进行Meta分析,从循证医学角度评价中药外治法治疗痛风的疗效与安全性,为研究二的临床研究提供循证支持。2.比较二青散联合依托考昔与单用依托考昔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一: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Pub Med数据库中符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设定为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12月11日。检索词为:“痛风”、“痛风性关节炎”、“中医”、“中药”、“gout”、“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以及相关词汇。研究二: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及住院部且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证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依托考昔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二青散外敷,且两组均予以饮食、作息等指导,疗程1周。观察两组患者每日疼痛评分情况、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ESR、CRP、UA等检查,治疗结束后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研究一:纳入17篇文献,共127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642例,对照组631例。所有研究治疗组为中药外治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为常规西医治疗,且各研究干预措施均有控制饮食等生活指导。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主要结局指标结果如下:(1)临床总有效率:OR=3.30,Z=6.69(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2)关节疼痛评分:合并发现存在高度异质性,未进行合并。8个研究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个研究报告两组无明显差异。(3)SUA:MD=-48.09,Z=6.25(P<0.01),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4)ESR:按照疗程分亚组,结果疗程14天、10天及7天时,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CRP:按疗程分亚组,治疗14天后,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0天、7天后,两组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反应方面,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皮疹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二:治疗组脱落1例,未纳入统计分析。各研究结果如下:(1)疾病疗效:试验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12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临床痊愈0例,显效7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两组疾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疼痛NRS评分:治疗第2~7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在治疗第2~4天分别与前一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5~7天分别与前一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第2~7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第1~7天分别与前一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第1~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6天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两组疼痛NR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肿胀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疼痛、关节压痛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伸不利及皮温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组内比较,在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屈伸不利及皮温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组内比较,在关节疼痛、压痛、屈伸不利及皮温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肿胀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室指标:SUA方面,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方面,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RP方面,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两组各出现1例出现白细胞升高,试验组出现1例肾功能异常、1例皮疹。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c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一:本次研究初步证实中药外治法联合西药在急性痛风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临床有效率、SUA及安全性方面优于单纯西药组。研究二:二青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联合西药起到了增效作用,尤其在关节肿胀、压痛方面方面优势明显,在改善患者CRP及SUA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疗效。

殷玉兰[6](2020)在《清热祛痛散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清热祛痛散外敷对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影响,客观评价清热祛痛散治疗痛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以美洛昔康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热祛痛散外敷,2组均用药1周,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WBC、Hs-CRP、ESR、BUA、关节炎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缓解时间,得到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治疗后两组的WBC、Hs-CRP、ESR、BUA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Hs-CRP、ESR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WBC、BUA两组无显着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患处皮温、关节功能、关节炎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和关节炎积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处皮温、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加用清热祛痛散外敷在改善痛风患者Hs-CRP、ESR、局部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西药。

何祖卉[7](2020)在《清热止痛方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清热止痛方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用药前后的关节症状和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疗效性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清热止痛方合中药外敷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清热止痛方口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7天,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关节症状和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关节症状和体征积分(包括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红肿及关节活动障碍)对比:两组关节症状和体征各项积分在治疗后分别进行组内对比,均有统计学显着差异(P<0.01);治疗后进行组间对比,两组关节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关节疼痛、关节压痛积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红肿、活动障碍积分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证候积分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后进行组内对比,有统计学显着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4)实验室指标(UA、ESR、CRP)对比:两组ESR、CRP在治疗后进行组内对比,均有统计学显着差异(P<0.01),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UA治疗后进行组内对比,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有统计学显着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5)安全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均大致正常;不良反应事件方面,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轻度胃胀,1例轻度食欲不振,均未予特殊治疗。结论:(1)清热止痛方合中药外敷的治疗方案在缓解关节症状、改善中医湿热蕴结证证候、降低尿酸水平方面优于西药组,在降低炎性指标方面两组疗效相当。(2)清热止痛方合中药外敷的治疗方案有效率优于西药组,且不良反应少,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王鹤亭[8](2020)在《水晶丹外敷对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抗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此次实验选择正常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Coderre造模方法,根据文献资料配制一定浓度的MSU溶液,选择大鼠右后踝关节并向其中注射MS U溶液来诱导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模拟痛风急性发作的过程,并外敷水晶丹进行治疗,比较各组间大鼠踝关节周径、皮温、关节滑膜病理变化,检测踝关节滑液及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探讨中药制剂水晶丹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各组均以普通饲料喂养,自适应喂养2周后开始造模。实验组和模型组予以右侧踝关节注射MSU溶液,造模成功后予以每日水晶丹外敷8小时,空白对照组予以右侧踝关节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观察各组0h、12h、24h、48h、72h大鼠一般情况,测量右踝周径、皮温,检测24h、48h、72h时右踝关节滑液及血清TNF-α,IL-1β水平及观察72h大鼠关节滑膜的炎症变化。结果: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水晶丹能改善SD痛风模型大鼠关节肿胀度和皮温,有效的改善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降低血清TNF-α,IL-1β水平,改善SD大鼠滑关节滑膜病理变化。结论:水晶丹可能通过抑制TNF-α,IL-1β炎症因子,改善MSU诱导的SD大鼠的症状。

温鲜花[9](2019)在《喻氏痛风外敷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喻氏痛风外敷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Gouty joint)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依据本次研究纳入、排除标准,共选择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予喻氏痛风外敷颗粒加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双氯芬酸钠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中医量化评分指标、中医疗效评分、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程度、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尿酸(Blood Uric Acid,UA)、全血粘度,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中医临床疗效评分:治疗组痊愈率10.0%,显效率53.3%,有效率30.0%,无效率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痊愈率3.33%,显效率46.67%,有效率40.0%,无效率10.0%,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中医症状积分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P<0.01,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较前改善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组间中医症状积分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组间P=0.048<0.05,说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关节肿胀程度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关节肿胀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缓解关节疼痛,减轻关节肿胀方面,效果更佳。4.比较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数据指标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组内比较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降低WBC、NEUT、CRP、ESR;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降低炎症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5.关节周径: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周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其中治疗后第三天,治疗组较对照组关节周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第七天两组患者关节周径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6.比较血尿酸(Blood Uric Acid,UA)指标: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无明显变化。7.血液流变学:组内比较:(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还原粘度200(1/S)(Whole Blood Reductive Viscosity 200,RT200)、全血还原粘度50(1/S)(Whole Blood Reductive Viscosity 50,RT50)、全血还原粘度30(1/S)(Whole Blood Reductive Viscosity30,RT30)、全血还原粘度5(1/S)(Whole Blood Reductive Viscosity 5,HII)、全血还原粘度1(1/S)(Whole Blood Reductive Viscosity 1,RT1)、血浆粘度(Plasma Viscosity,XIND)、全血还原粘度:高切(Whole Blood Reductive Viscosity:High Shea,HGQ)、卡松粘度(Carson Viscosity,KS)、全血还原粘度:低切(Whole Blood Reductive Viscosity:Low Shea,HDQ)、红细胞刚性指数(TK)(Red Cell Rigidity Index,HGX)、血沉方程K值(ESR Equation K Value,XCK)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全血高切相对指数(Whole Blood High Shear Relative Index,GQXD)、全血低切相对指数(Whole Blood Low Shear Relative Index,DQXD)较治疗前降低,经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RT200、RT50、RT30、HGQ、KS、HGX、XCK较治疗前降低,HCT较治疗前升高,经配对样本t检验,均得出P<0.01,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RT1、XIND、HDQ、GQXD、DQXD较治疗前降低,经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聚集系数(VA)(Erythrocyte Aggregation Coefficient,HIIXS)较治疗前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TK)(Red Cell Deformation Index,HBX)较治疗前升高,经配对样本t检验,均得出P>0.05,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HII、HIIXS较治疗前降低,HBX较治疗前升高,经配对样本t检验,均得出P>0.05;差异不明显。组间比较:(1)治疗后两组患者RT200、RT50、RT30、HII、RT1、HIND、HCT、HGQ、KS、HDQ、HGX、XCK,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2)治疗后两组患者HIIXS、HBX、GQXD、DQXD,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喻氏痛风外敷颗粒外敷加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组。2.喻氏痛风外敷颗粒外敷加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中医症状积分、中医疗效评分均高于单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提示中药外敷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3.喻氏痛风外敷颗粒外敷加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缓解疼痛、肿胀疗效比单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效果显着。4.喻氏痛风外敷颗粒外敷加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在减小关节周径方面疗较单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起效快。5.喻氏痛风外敷颗粒降低血尿酸作用不明显。6.喻氏痛风外敷颗粒外敷加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在改善全血粘度方面优于单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

郭玉琴[10](2019)在《加味宣痹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TLR4/MyD88/IRAK4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评估测量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大鼠左踝关节的炎症指数、功能障碍指数、皮温、足肿胀度等关节炎性症状指标,测定血清UA和IL-1β、TNF-α、CRP等炎症指标水平,观察踝关节滑膜组织形态学情况,检测分析关节滑液中TLR4、MyD88、IRAK4指标的mRNA表达情况,并以TLR4/MyD88/IRAK4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讨加味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及加味宣痹汤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各10只,每日供普通饲料、蒸馏水喂养。制备高尿酸血症(HUA)合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先用腺嘌呤和乙胺丁醇配比溶液以10ml/kg的剂量,灌胃21天,1次/d,建立HUA模型,正常组灌胃等量蒸馏水。高尿酸血症第15天灌胃造模后,评估各组大鼠左踝关节炎性症状四项指标,再予每只大鼠左踝关节腔内注射0.2ml的尿酸钠混悬液,合并制备AGA模型,正常组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并在造模后4h再次评估大鼠踝关节炎性症状情况,并于每日药物干预前同法评估,关节炎性症状评估共计8次。评估模型成功后,分组灌胃秋水仙碱和不同剂量加味宣痹汤,每日1次,连续7日。最后一天药物灌胃3h后,采集所有大鼠血液、左踝关节滑液和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清中UA和IL-1β、TNF-α、CRP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关节滑液中TLR4、MyD88、IRAK4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1.踝关节炎性症状评估结果:自造模后24小时开始(药物灌胃1次),加味宣痹汤低剂量组的皮温和加味宣痹汤中、高剂量组大鼠的炎症指数、功能障碍指数、皮温、足肿胀度低于模型组(P<0.05)。从造模后48小时(药物灌胃2次)开始,加味宣痹汤低剂量大鼠的炎症指数、功能障碍指数、足肿胀度低于模型组(P<0.05)。2.血清UA浓度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加味宣痹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UA水平明显较低(P<0.05),且加味宣痹汤高剂量的UA水平最接近正常组。3.血清IL-1β、TNF-α及CRP含量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秋水仙碱和加味宣痹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及CRP水平明显较低(P<0.05);其中,加味宣痹汤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及CRP水平均低于秋水仙碱组(P<0.05)。4.踝关节滑膜组织HE染色病理形态结果:模型组的滑膜组织表层受损,滑膜细胞增生,炎性细胞紧密簇集、排列紊乱,间质可见水肿,血管内充血、管腔变形增大。秋水仙碱组和加味宣痹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炎性细胞排列间距较为疏松,相同倍数视野中,炎性细胞较少,血管充血现象明显较少,其中以加味宣痹汤高剂量组滑膜组织病理形态与正常组最接近。5.RT-qPCR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加味宣痹汤各剂量组大鼠关节液TLR4、MyD88及IRAK4的mRNA表达水平呈不同程度下调(P<0.05)。且加味宣痹汤中、高剂量组下调TLR4、MyD88及IRAK4的mRNA表达的作用优于秋水仙碱组。结论:1.加味宣痹汤可以有效改善HUA联合AGA大鼠模型的一般情况、踝关节急性炎性症状(炎症指数、功能障碍指数、皮温、足肿胀度)、血清高尿酸水平及滑膜组织炎性病变,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止痛、解热、消肿、降尿酸作用,其中抗炎作用与血清CRP水平显着降低相呼应。2.加味宣痹汤可明显降低AGA大鼠踝关节滑液中的TLR4、MyD88、IRAK4mRNA表达水平。3.加味宣痹汤通过抑制TLR4、MyD88、IRAK4的活化,阻碍其所介导的信号通路进行信号传导,导致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减少释放,发挥治疗AGA的作用,这可能是加味宣痹汤抗AGA的作用机制之一。

二、外用痛风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3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用痛风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当归拈痛汤加减方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痛风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研究
        1.2 发病机制
        1.2.1 尿酸代谢异常
        1.2.2 炎性细胞因子
        1.2.3 免疫相关性机制
        1.2.4 遗传因素
        1.3 诱发因素
        1.3.1 饮食
        1.3.2 疾病
        1.3.3 药物
        1.4 治疗
        1.4.1 基础治疗
        1.4.2 急性期治疗
        1.4.2.1 秋水仙碱
        1.4.2.2 非甾体抗炎药
        1.4.2.3 糖皮质激素
        1.4.2.4 炎症细胞因子拮抗剂
        1.4.2.5 降尿酸药物
        1.4.3 缓解期治疗
        1.4.3.1 促进尿酸排泄药物
        1.4.3.2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
        1.4.4 手术治疗
    2 祖国医学对痛风的认识
        2.1 病名沿革
        2.2 病因病机
        2.2.1 外因为标
        2.2.2 内因为本
        2.2.3 湿热、痰瘀、浊毒为致病关键
        2.3 分期论治
        2.4 辨证施治
        2.5 中医治疗
        2.5.1 中药内治
        2.5.2 中药外治
        2.5.3 针灸治疗
        2.5.4 其他治疗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2.1 基础治疗
        2.2.2 药物治疗
        2.2.3 用药来源
        2.3 治疗周期、观察时间点
        2.4 观察指标
        2.4.1 一般资料
        2.4.2 疗效观察指标
        2.4.3 安全性指标
        2.5 安全性评价
        2.6 疗效判定标准
        2.7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病例入组及完成情况
    2 一般资料比较
        2.1 性别比较
        2.2 年龄比较
        2.3 病程比较
        2.4 发作部位
        2.5 合并疾病
    3 疗效观察指标比较
        3.1 关节疼痛评分(VAS)比较
        3.2 炎症指标ESR比较
        3.3 炎症指标hs-CRP比较
        3.4 血尿酸指标比较
        3.5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6 总疗效比较
    4 安全性指标比较
讨论
    1 立题背景及依据
    2 当归拈痛汤加减方的组方分析
    3 现代药理研究
    4 结果探讨
        4.1 一般资料探讨
        4.2 疗效性指标探讨
        4.2.1 实验室指标
        4.2.2 关节疼痛评分
        4.2.3 中医证候积分
        4.2.4 总疗效
        4.3 安全性指标探讨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辨证论治痛风的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2)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 传统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中医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1.3 中医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2.1 病因
        2.2 诊断及鉴别诊断
        2.3 现代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中药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数据规范
        2.5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类别分析
        3.2 频数分析
        3.3 性味归经及频数、频率分析
        3.4 药物关联度分析
        3.5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4 讨论
        4.1 中药基本属性分析
        4.2 核心药团分析
        4.3 关联分析
        4.4 中药聚类分析
第三部分 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数据规范
        2.5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类别分析
        3.2 频数分析
        3.3 性味归经及药效分析
        3.4 关联度分析
        3.5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4 讨论
        4.1 基本属性分析
        4.2 核心药团分析
        4.3 关联分析
        4.4 聚类分析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穴位贴敷热痹散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中医对GA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2.现代医学对GA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特点
        2.2 病因和发病机制
        2.3 临床表现
        2.4 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1.8 安全性评定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
        3.1 临床一般资料
        3.2 安全性指标
        3.3 关节症状积分
        3.4 中医症候积分(见附录)
        3.5 实验室指标
    4.疗效评价标准
    5.安全性评价
    6.统计学处理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1.研究结果
        1.1 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前后关节症状积分比较
        1.3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1.4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1.5 疗效比较
        1.6 两组安全性比较
讨论
    1.导师对湿热蕴结型GA的认识
    2.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依据
    3.热痹散分析
        3.1 组方分析
        3.2 单味药药性及现代药理研究
        3.3 热痹散制备
    4.选穴分析
    5.西药选择分析
    6.实验室指标选择分析
    7.结果分析
    8.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点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4)中药外敷熏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二青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中药外治法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的Meta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
        1.5 质量评价
        1.6 数据提取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特征
        2.3 质量评价结果
        2.4 疗效评价
        2.5 发表偏倚
    3 小结
研究二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试验设计
        1.3 诊断标准
        1.4 不良事件观察与记录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用药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入组情况
        3.2 基线比较
        3.3 结果比较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 中药外治法
    2 针灸治疗
    3 其他疗法
    4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清热祛痛散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痛风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痛风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3. 现代医学对痛风的治疗
    4.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5. 中医对痛风的治疗
    6. 中药外敷与痛风
    7. 导师对痛风的认识
    8. 清热祛痛散治疗痛风的研究
    9. 临床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7)清热止痛方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标准
        3.4 脱落标准
    4 分组方法
    5 治疗方法
    6 观察方法
        6.1 观察指标
        6.2 疗效评定标准
        6.3 安全性评价标准
    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2 关节症状和体征积分对比
    3 实验室指标对比
        3.1 两组治疗前后UA对比
        3.2 两组治疗前后ESR对比
        3.3 两组治疗前后CRP对比
    4 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5 两组疗效对比
    6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西医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2 中医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3 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
    4 清热止痛方联合中药外敷内外合治的治法分析
    5 清热止痛方和加味双柏散组方分析
        5.1 清热止痛方的组方分析
        5.2 加味双柏散的组方分析
    6 清热止痛方和加味双柏散的现代药理研究
    7 美洛昔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
    8 清热止痛方合中药外敷疗效分析
        8.1 两组疗效分析
        8.2 两组关节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分析
        8.3 两组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分析
        8.4 两组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分析
    9 清热止痛方合中药外敷安全性分析
    10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名单
个人简历

(8)水晶丹外敷对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抗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词汇缩略表
引言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饲料
        1.3 实验环境
        1.4 实验药品
        1.5 实验仪器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标记及造模方法
        2.1.1 分组
        2.1.2 标记
        2.1.3 造模
        2.2 给药方法
        2.3 标本采集及处理
        2.3.1 周径及皮温测定
        2.3.2 关节滑液及血清采集
        2.3.3 大鼠关节组织采集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步骤
        2.4.1 一般情况
        2.4.2 ELISA法检测大鼠模型TNF-α、IL-1β血清水平和关节滑液水平
        2.4.3 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2.5 统计分析方法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大鼠一般情况
        3.2 大鼠右后踝皮温
        3.3 大鼠右踝周径比较
        3.4 大鼠血清、滑液IL-1β水平(分别比较24、48、72h)
        3.5 大鼠血清、滑液TNF-α水平(分别比较24、48、72h)
        3.6 大鼠踝关节滑膜HE染色观察(分别比较3组大鼠72h)
    4 小结
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痛风的认识
        1、痛风病名
        2、祖国医学对痛风的病因病机认识
        2.1 痛风的病因认识
        2.2 痛风的病机认识
        3、祖国医学关于痛风辩证论治
    二、现代医学对痛风相关研究
        1、痛风流行病学
        2、痛风发作的危险因素
        3、痛风临床症状
        4、痛风的发病机制
        4.1 Toll样受体及其信号通路
        4.2 NALP3炎性体通路
        4.3 白细胞介素类细胞因子
        4.4 脂联素
        4.5 ATP-P2X7R信号通路
        5、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缓解机制
        5.1 炎症进程影响因素
        5.2 中性粒细胞向胞外释出核内物质形成胞外诱捕网(NETs)
        5.3 TGF-β1产生和凋亡白细胞的清除
        5.4 其它因素
        6、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相关研究
        6.1 高尿酸血症最新遗传学研究
        6.2 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
        6.3 高尿酸症与痛风发作联系
    三、中药外治治疗GA现状
    四、GA模型选择
        1、GA动物模型研究
        2、GA模型的机理
        3、本次实验模型选择依据
    五、水晶丹方义及作用机制探讨
        1、水晶丹组成药物研究及方义
        2、水晶丹作用机制探讨
    六、水晶丹外敷对AGA模型大鼠抗炎机制探讨
        1、水晶丹大鼠一般情况、精神、关节功能影响
        2、水晶丹外敷对大鼠右踝周径影响
        3、水晶丹外敷对大鼠右踝皮温影响
        4、水晶丹外敷对大鼠右踝关节血清、滑液TNF-α水平影响
        5、水晶丹外敷对大鼠右踝关节血清、滑液IL-1β水平影响
        6、水晶丹具有清热解毒、化瘀除湿之功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生成,改善机体炎症病理状态,进而减轻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
结论
参考文献
问题与展望
致谢
综述 近年中西医治疗痛风药物的概述
    一、现代医学治疗痛风药物
        1、治疗高尿酸血症药物
        2、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
    二、传统中药提取物
    三、中药治疗
        1、中药内服
        2、中药外敷
    四、中西医结合疗法
    五、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9)喻氏痛风外敷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2.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3.中医病因病机
    4.治疗方法
        4.1 中药内服
        4.2 中药外治
    5.痛风临床表现
    6.西医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6.1 基础治疗
        6.2 药物治疗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设计方案与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基础指标
    2.4 观察指标与方法
3.统计方法
基础资料分析
    1.一般资料
    2.治疗前统计结果
        2.1 治疗前各组VAS评分
        2.2 治疗前各组中医症状积分
        2.3 治疗前各组关节疼痛、肿胀综合指数积分
        2.4 治疗前两组患者发病部位比较
        2.5 治疗前关节周径比较
        2.6 治疗组前两组WBC、NEUP、ESR、CRP、血尿酸比较
        2.7 治疗组前两组全血粘度比较
结果
    1.治疗后统计结果
        1.1 治疗前后VAS评分
        1.2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
        1.3 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组间关节疼痛、肿胀综合指数积分
        1.4 两组治疗前后关节周径比较
        1.5 治疗后两组中医疗效比较
        1.6 两组治疗后WBC、NEUT、ESR、CRP、血尿酸比较
        1.7 治疗前后全血粘度比较
    2.安全性结果比较
        2.1 安全性指标观察
        2.2 特殊病例说明
    3.研究结论
分析与讨论
    1.西医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1.1 定义及发作机制
        1.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机制
        1.3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与血液流变学关系
    2.中医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2.1 中医瘀血理论
        2.2 痛风与瘀血
        2.3 中药外敷与痛风
    3.喻氏痛风外敷颗粒组方原则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3.1 喻氏痛风外敷颗粒组成
        3.2 方义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3.3 综合分析
    4.结语
        4.1 研究意义
        4.2 结论
        4.3 发现问题
        4.4 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痛风西医诊断标准
    附录2:中医症状体征量化表
    附录3: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历

(10)加味宣痹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TLR4/MyD88/IRAK4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1.2 高尿酸血症演变为痛风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1.3 痛风急性炎症发作机理的研究进展
        1.4 痛风急性发作的终止
    2 中国传统医学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2.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相关中医学概念的演变
        2.2 古代医家对湿、热所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机认识
        2.3 古代中医学家对湿热类证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论治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品及其制备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1.5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模型制备、分组及干预方法
        2.2 一般情况观察及记录
        2.3 踝关节炎性症状情况观察、测量及记录
        2.4 实验动物取材
        2.5 血清尿酸水平检测
        2.6 血清IL-1β、TNF-α及 CRP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2.7 踝关节滑膜组织HE染色病理学检验及观察
        2.8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关节液TLR4、My D88及IRAK4的m RNA表达水平
        2.9 统计、分析实验结果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踝关节炎性症状评估结果比较
        3.3 血清尿酸水平比较
        3.4 血清IL-1β、TNF-α及 CRP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3.5 滑膜组织HE染色病理形态结果比较分析
        3.6 关节液TLR4、My D88及IRAK4的m RNA表达水平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理论依据
        1.1 高尿酸血症合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
        1.2 信号通路选择
        1.3 其他指标选择
    2 加味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理论依据及临床研究进展
        2.1 组方分析
        2.2 单味药物药理学作用机制
        2.3 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3 加味宣痹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探讨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外用痛风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3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当归拈痛汤加减方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的临床观察[D]. 陈佳.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研究[D]. 朱文科.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穴位贴敷热痹散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的临床研究[D]. 洪梦颖.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中药外敷熏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探究[D]. 马舒楠.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二青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 吕静.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
  • [6]清热祛痛散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 殷玉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清热止痛方合中药外敷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 何祖卉.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8]水晶丹外敷对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抗炎机制研究[D]. 王鹤亭.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喻氏痛风外敷颗粒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研究[D]. 温鲜花.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加味宣痹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TLR4/MyD88/IRAK4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郭玉琴.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1)


痛风性关节炎论文 痛风论文 中医论文 对照组论文 骨关节疾病论文

上一篇:基金机会和风险
下一篇:《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2年第13卷标题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