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库尔勒地区香梨冻害调查及防治措施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库尔勒市香梨冻害情况调查与预防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位杰,蒋媛,王刚,马建江,林彩霞,张琦[1](2017)在《库尔勒香梨抗寒性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u)是新疆特色的优良梨品种,栽培地域性极强,在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低温冻害是库尔勒香梨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国内许多学者对低温条件下香梨生理生化应答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库尔勒香梨的冻害成因、冻害症状、抗寒生理生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综述,并概述了库尔勒香梨的防寒措施,提出了库尔勒香梨未来抗寒研究工作的展望。

黄娟[2](2017)在《库尔勒香梨气候品质评价指标及模型的研究》文中提出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主要针对初级农产品或粗加工产品,为避免农产品在生产、贮藏、加工、流通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气象部门作为“第三方”通过公开的认证程序为农产品市场销售提供信用支撑,有助于减少消费者购买成本,打造新型农产品品牌,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速度,提高农业产出值,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国内梨果实气候品质认证种类少、门槛高、发展不完善,使大多企业及农户望而却步,市场迫切需要门槛低、针对性强、评价系统完善的认证体系出现。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不同颜色系数对香梨外观品质的影响,建立了香梨果实外观品质评价体系;并通过分析不同气象因子与香梨果实内在品质的关系,建立了香梨果实内在品质评价体系。结果表明:(1)库尔勒香梨果实外观品质与颜色系数的关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的果实颜色评价因子是a、Hue (色调值)、Brightness (色光值)、a/b (从黄色逐渐加深至趋近于红色的程度)。将果实颜色评价标准统一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特优、优、良和一般,则2015年库尔勒香梨的果实颜色等级认证结果为:特优13.75%,优57.5%,良18.75%,一般10%。经过验证,平均分级一致度为94.75%,能够满足水果按颜色分级的要求。(2)库尔勒香梨果实内在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单果重的主要影响因子是5月气温日较差和5月相对湿度。果形指数的主要影响因子是5月日平均气温和9月相对湿度。果实硬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是67月月平均气温和8月气温日较差。可溶性固形物的主要影响因子是7月气温日较差和相对湿度,8月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9月日平均最低气温。(3) 2015年库尔勒市各园艺场香梨气候品质评价结果为哈拉苏园艺场良好,上户镇园艺场良好,沙依东园艺场优。经验证,2015年库尔勒市遭遇冰雹、高温热害、大风天气等气象灾害,对库尔勒香梨气候品质认证结果有严重影响,即最终认证结果与往年相比等级偏低,符合实际情况。

李燕枝,李新建,黄健,李战超,范金霞,吴新国[3](2016)在《冬季彩条布覆盖棚香梨树体气温特征分析》文中提出为揭示冬季香梨园彩条布覆盖棚内外树体温度的变化特征,在2014—2015年库尔勒市上户镇原种场果园进行气温观测试验,对2015年1月7日—3月8日不同天气类型下彩条布覆盖棚内外树体气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彩条布覆盖棚内平均气温、逐时气温高于棚外,棚内外气温总体变化趋势一致,不同天气类型下棚内外白天气温变化速度总体表现为:晴天>多云>阴天,夜间各天气类型气温变化均较平稳。(2)棚内树体阳面气温高于阴面,阳面与阴面平均气温差为0.062.59℃,夜间树体阳面与阴面的逐时气温几乎相似,不同天气类型下棚内树体阳面逐时气温较阴面变化幅度大。(3)不同天气类型下棚外树体阳面最低气温均出现在9:00,阴面滞后1 h,晴天树体阳面最高气温出现在16:00,多云、阴天滞后1 h,阴面滞后2 h。

郭开发[4](2016)在《新疆林木腐烂病菌种类鉴定及其主要种Valsa mali遗传分化和初侵染源快速检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为了明确新疆防护林和经济林上腐烂病菌的种类,并了解主要种Valsa mali的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情况,以确定该菌能否在不同林木寄主上相互侵染和传播,同时采用分子检测技术确定腐烂病菌在新疆苹果园和香梨园的初次侵染来源。最终为新疆林木腐烂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从17种新疆常见的农田防护林和果树上采集林木腐烂病病样,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样品进行分离,通过接种离体枝条试验测定各分离株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与ITS、β-Tubulin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林木腐烂病菌种类进行鉴定;采用离体枝条接种法和ISSR方法对新疆林木腐烂病主要种Valsa mali的致病性分化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针对4种已报道的林木腐烂病菌的β-Tubulin基因设计种特异性引物,对苹果园与香梨园中林木腐烂病菌的存在状况进行快速检测。结果:1、从新疆17种林木寄主植物分离得到281个腐烂病菌株,分离菌株全为无性型。通过形态学特征、ITS序列、β-Tubulin基因序列将这些分离株鉴定为5个种,分别为:Valsa mali(无性型:Cytospora mali)、Valsa sordida(无性型:Cytospora chrysosperma)、Valsa macolica(无性型:Cytospora schulzeri)、Leucostoma niveum(无性型:Cytospora nivea)和Cryptosphaeria pullmanensis(无性型:Cytosporina pullmanensis)。其中Valsa mali、Valsa sordida两种腐烂病菌分别是危害新疆经济林和防护林的主要种。2、对新疆经济林木腐烂病主要种V.mali致病性分化进行研究,V.mali主要菌落颜色有三种:白色、乳白色和淡黄色,白色菌株的生长速率快于乳白色和淡黄色,淡黄色菌株的生长速率最慢,腐烂病菌V.mali的最适pH值为56,最适温度在2030℃。乳白色和淡黄色菌株的致病力强于白色菌株。在致病力分化测定中,新疆腐烂病菌V.mali主要以中等致病力和弱致病力为主,没有发现强致病力菌株。新疆苹果树腐烂病菌V.mali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3、通过对新疆不同地理区域苹果树腐烂病V.mali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分析表明,不同地理区域种群的Nei’s(1973)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均达到了H>0.2,I>0.4,表明新疆苹果树腐烂病菌V.mali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不同地理区域种群遗传结构的分析表明,各自然种群内的不同分离株之间的遗传变异是腐烂病菌最主要的变异来源。通过UPGMA方法构建了新疆苹果树腐烂病菌V.mali不同自然种群遗传关系的聚类分析,聚类分成南疆和北疆2个大的类群,聚类分析发现同一地理区域种群的不同自然种群可分布于不同的聚类群中,说明V.mali遗传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4、建立了一种新疆林木腐烂病菌的PCR快速检测方法,设计的4对种特异性引物分别可对4种腐烂病菌V.mali,V.sordida,L.niveum,V.malicola检测到144 bp、180 bp、240 bp和324 bp的条带,检测灵敏度可达到为10 pg/mL。5、对39份腐烂病发生严重的库尔勒香梨园样品进行检测,其的7份样品中检测到了V.mali,占所检测样品的17.95%;对33份腐烂病发生严重的阿克苏苹果园样品进行检测,在其中的19份样品中检测到了V.mali,占所检测样品的57.58%。而V.sordida,L.niveum,V.malicola在香梨园和苹果园均未检测到。检测结果表面修剪枝条、果树树体、果园土壤、园外寄主林木等均可能是新疆苹果和香梨腐烂病菌的越冬场所和初侵染源。结论:引起新疆林木腐烂病的病原菌有5个种,其中V.mali是引起经济林腐烂病的主要种,V.sordida是危害新疆防护林的主要种。经济林主要种V.mali以中等致病力和弱致病力为主,无强致病力菌株,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且主要以种群内变异为主。建立了4种林木腐烂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表明修剪枝条、果树树体、果园土壤、园外寄主林木等均可能是新疆苹果和香梨腐烂病菌的越冬场所和初侵染源。

李燕枝[5](2016)在《冬季香梨树彩条布覆盖防冻的小气候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享有盛誉的库尔勒香梨是库尔勒市具有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香梨树频发的越冬冻害给香梨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探讨冬季彩条布覆盖香梨树防御冻害的效果,在库尔勒哈拉苏农场香梨园,利用HOBO温湿度记录仪、树体温度仪等对冬季彩条布覆盖香梨树的棚内外的气温、相对湿度、树体温度及地温要素进行了连续的对比试验观测,分析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的结果:1.温度效应结果表明:冬季对香梨树覆盖彩条布,使棚内不同高度间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均高于棚外,且棚内日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的增温幅度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增大,棚内日最低气温的增温幅度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减小。棚内≤-20℃出现天数、累计持续时长、最大持续时长明显小于棚外,且0.4 m高度减少得最多,说明彩条布覆盖梨树起到了保温增温作用,减轻或避免冻害的发生。棚内外温度日平均变化呈“单峰”型,但棚内白天不同高度间温度差异比棚外较大,而夜晚不同高度间温度差异比棚外较小。棚内晴天、多云及阴天三种天空状况下,阴天棚内不同高度处的极端最低温度增温幅度比棚外明显偏大,彩条布覆盖使阴天的保温效果最好。棚内日最高、日最低气温和棚外的日最高、日最低气温存在着极显着的相关关系,通过棚外气象观测站数据可预测棚内的温度状况。2.相对湿度结果表明:棚内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日最高相对湿度、平均日最低相对湿度低于棚外,棚内、棚外随高度的增加相对湿度变化不一。棚内外相对湿度日变化呈“单波谷”型,棚内白天不同高度间湿度差异比棚外较大。晴天、阴天与多云天棚内不同高度间相对湿度日变幅均高于棚外;晴天棚内相对湿度日最大值比棚外提前0.5 h,日最小值出现时间基本同时;阴天棚内相对湿度日最大值出现时间比棚外滞后1 h,最小值比棚外滞后0.5 h。3.树体温度结果表明:棚内树干、树枝阳面与阴面的平均温度均高于棚外,棚内树干阳面平均树体温度比棚外阳面偏高1.1℃,棚内树干阴面平均温度比棚外阴面偏高1.0℃。棚内树枝阳面的平均树体温度比棚外阳面偏高1.8℃,棚内树枝阴面的平均温度比棚外阴面偏高1.6℃,说明彩条布覆盖梨树也提高树体温度,起到了保温增温作用,减轻或避免冻害的发生。棚内外树枝不同方位温度日平均变化均呈“单峰”型,棚内外树枝阳面温度高于阴面,白天阳面与阴面温度差较小,夜间温度几乎相等。4.通过对2013-2014年度棚内、外土壤温度分析可知,棚内5 cm平均地温、极端最高地温均低于棚外,而棚内10 cm平均地温和极端最低地温比棚外偏高,极端最低地温棚内与棚外几乎相等且棚内10cm地温日变幅明显小于棚外。

艾沙江·买买提,张校立,梅闯,闫鹏,王继勋[6](2016)在《保水剂、绿藻粉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抗冻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合理的水肥管理条件下,研究摘叶、喷施绿藻粉和保水剂等措施对库尔勒香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一年生枝抗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5年生库尔勒香梨树为试材,设CK(对照)、摘叶、喷施保水剂、喷施绿藻粉等4个处理,人工低温胁迫条件下,测定与抗寒相关生理指标,研究各处理对库尔勒香梨一年生枝抗冻能力的影响。【结果】人工低温胁迫条件下,CK和摘叶处理枝条受严重冻害,保护酶系统(SOD、POD)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致使膜脂过氧化物MDA大量积累。与对照相比,绿藻粉和保水剂处理SOD、POD活性明显提高,MDA积累少。CK和摘叶处理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明显低于绿藻粉和保水剂处理,电解质渗出率显着高于喷施绿藻粉和保水剂处理。【结论】绿藻粉和保水剂处理明显提高香梨一年生枝透调节物质含量,减轻库尔勒香梨一年生枝的受冻害程度,对库尔勒香梨一年生枝起到一定的机械保护作用。

李战超,赵聪敏,李新建,顾军明,范金霞,吴新国[7](2015)在《塑料大棚覆盖对库尔勒香梨低温冻害防御的研究》文中提出利用2013年12月15日至2014年2月13日在库尔勒市西南上户镇香梨树大棚内外离地40,80 cm高度温度、相对湿度气象资料,对比分析大棚内外不同部位微气候差异。结果表明,40 cm高度晴天和阴天平均温度棚内比棚外分别高出1.7,1.3℃;40 cm高度晴天均湿差为10.4%,相对湿度棚内大于棚外,阴天均湿差为11.7%,相对湿度棚内小于棚外;晴天80 cm高度均湿差为10.2%,阴天为12.0%,高出晴天1.8%;棚内外40,80 cm高度日均温差都为0.8℃,日均湿差分别为9.0%和9.2%;棚内外4080 cm高度最低温差均值都为0.2℃,最低湿差分别为0.6%和0.8%;40,80 cm高度棚内最低温度分别比棚外高出0.4,0.2℃,最低相对湿度分别高出3.0%和2.6%。

薛根生,王小兵,张萍,陈连芳[8](2015)在《库尔勒香梨树腐烂病及防治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香梨树腐烂病是库尔勒香梨产区的重要病害,据1995年以来的研究资料,严重时期腐烂病害发病株率高达100%。本文从该病的生理表现、侵染特点、发生规律以及防治等方面,对国内资料进行整理,对病害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病害的防治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

阿斯姑力·托合提[9](2015)在《库尔勒香梨树干日灼冻害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库尔勒香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新疆着名的特色果树,经济效应很高。香梨的收入早已成为巴音郭楞当地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这些年来,育种条件和气候变化给库尔勒香梨带来了冬季逆境危害,在冬季香梨遭受各种恶劣的气候条件导致大面积树体的冻害和日灼现象,严重地影响到香梨树体的安全越冬,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该地区的气象情况,冻害、日灼带来的各种伤害损失,提高广大果农的收入,开展库尔勒香梨树干日灼冻害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非常重要。通过相关研究,可有效提高库尔勒香梨越冬栽培管理水平,为香梨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和香梨生产技术的提高,提供科技支撑。本文以新疆的主要特色果树香梨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自然越低温条件下树干形成层的温度变化、不同高度的树干形成层温度变化和太阳辐射对树干形成层组织带来的影响,测定相关保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而研究库尔勒香梨树干形成层的冻害和日灼伤害的原因。另外,为了减轻树干冻害和日灼双重作用引起的伤害,采取保温和遮荫等各种保护措施,并进行对比分析保护措施对香梨安全越冬所起到的效果,为香梨冻害与日灼现象的预报及减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在冬季白天与黑夜,光照与黑暗的交替及其强光长时间直射到阳面,树干阳面形成层组织破坏,导致阳面形成层的日灼伤害,香梨树干阳面组织受到日灼和冻害的双重作用的可能性大于树干阴面。(2)树干形成层不同高度处的温度差异导致树干形成组织破坏的程度,离地面越近的树干形成层温度变化受到气温变化剧烈。因此,离地面近的树体或树干进行覆盖和保护措施,树干周围地面也要进行覆盖保护措施。(3)在各种气象因子中,太阳辐射是导致树干形成层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气温可以作为衡量形成层温度高低的表征量。(4)在越冬期阴面形成层与枝条、花芽的POD、SOD、CAT的活性都存在显着性差异,在越冬期间香梨花芽和枝条是冻害相对较敏感之处,受日灼和冻害共同影响最为敏感之处是树干阳面形成层,反而相对不敏感部位是树干阴面形成层。(5)几种保温防冻措施效果顺序为:对照<麻绳<反光膜<绒毡片<稻草。其说明采取稻草覆盖的保温防冻措施比绒毡片、反光幕和麻绳都好。不同遮荫措施效果大小顺序为:涂黑<刮树皮<对照<涂红<涂白。其说明采用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小香梨树干形成层温度变化幅度。涂白遮荫效果最好,日较差最小,可作为香梨越冬期间的遮荫措施。

肖坤[10](2014)在《Ca2+对提高库尔勒香梨抗寒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5、15、25年库尔勒香梨树为试验材料,研究Ca2+对不同树龄库尔勒香梨树提高抗寒性的影响。采用叶面喷施及主干注射不同浓度和种类的Ca2+的方法,测定不同处理叶片中的Ca、P、K含量及生理指标;对不同处理的试验树在休眠期采样,进行枝条低温胁迫试验,测定抗寒指标。从而得出Ca2+与库尔勒香梨矿质营养变化及抗寒能力的关系。本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5年生树喷施20mmol/L CaCl2,15年生的喷施10mmol/L Ca(NO3)2,25年生的喷施20mmol/L CaCl2更有利于叶片对Ca2+的吸收;在5-7月份生长期内,5年、15年、25年生库尔勒香梨叶片中的P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叶片中的K含量变化不大。2.5年生库尔勒香梨试验树枝条Ca含量积累不明显,Ca(NO3)2处理的P、K含量的积累较好;15年生香梨枝条CaCl2处理Ca含量积累优于Ca(NO3)2处理,P、K含量均值低于CK;25年生试验树枝条中Ca含量积累Ca(NO3)2处理优于CaCl2处理,CaCl2处理的P含量积累较好,K含量低于CK。3.在5-7月份,16年生库尔勒香梨试验树叶片中的Ca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叶片中的P含量的积累总体上呈下降-缓慢上升趋势;K含量总体趋势是先略下降后上升。4.主干注射Ca2+处理研究表明,在6-7月,整体上,各处理叶片中对Ca、P、K的吸收是呈缓慢上升趋势。5.叶面喷施5mmol/L Ca(NO3)2、15mmol/L CaCl2处理对MDA、可溶性糖、SOD酶、CAT酶活性4个指标的影响较大。6.主干注射20mmol/L CaCl2处理对可溶性糖、POD酶、ATP酶3个指标的影响较大。7.16年生库尔勒香梨试验树叶面喷施Ca2+处理的抗寒效果:通过各处理的抗寒指标与低温胁迫的关系的分析及平均隶属函数值的比较,可以初步判断15mmol/LCaCl2叶面喷施处理有效的提高枝条中的脯氨酸含量,降低淀粉含量,使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从而提高树体的抗寒性。8.16年生库尔勒香梨试验树主干注射Ca2+处理的抗寒效果:50mmol/L CaCl2处理的枝条的抗寒性较强,为3级中抗。9.叶面喷Ca2+处理的抗寒效果优于主干注射Ca2+处理,其中,15mmol/LCaCl2叶面处理的抗寒效果最好,为1级高抗,5mmol/L CaCl2、15mmol/LCa(NO3)2叶面处理较好,为2级抗。

二、库尔勒市香梨冻害情况调查与预防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库尔勒市香梨冻害情况调查与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库尔勒香梨抗寒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冻害成因及冻害症状
    1.1 冻害成因
        1.1.1 低温及低温持续时间
        1.1.2 降雪及积雪时间
        1.1.3 立地条件与管理水平
    1.2 冻害症状
2 库尔勒香梨抗寒生理生化
    2.1 细胞膜通透性与香梨抗寒性
    2.2 渗透调节物质与香梨抗寒性
    2.3 保护酶系统与香梨抗寒性
3 冻害预防与补救措施
    3.1 冻害预测和预报
    3.2 抗寒品种的选育
    3.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3.4 栽培技术措施的应用
        3.4.1 采用实生干技术, 提高嫁接部位
        3.4.2 土肥水管理
        3.4.3 其他防寒技术措施的应用
    3.5 冻害的补救措施
4 问题与展望

(2)库尔勒香梨气候品质评价指标及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1.3.1 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的研究
        1.3.2 农产品外观品质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
        1.3.3 农产品内在品质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
    1.4 研究内容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光照
        2.1.2 温度
        2.1.3 昼夜温差
        2.1.4 降水与蒸发
    2.2 数据来源
    2.3 研究方法
        2.3.1 原始数据处理
        2.3.2 主成分分析
        2.3.3 其他处理方法
        2.3.4 相关性分析
        2.3.5 线性回归分析
第三章 库尔勒香梨果实外观色泽评价模型
    3.1 香梨外观色泽主要影响因子筛选
    3.2 香梨外观颜色评价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库尔勒香梨气候品质评价模型构建
    4.1 气象因子对果实单果重的影响
    4.2 气象因子对香梨果形指数的影响
    4.3 气象因子对果实硬度的影响
    4.4 气象因子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4.5 果实各品质要素评价方程
    4.6 农业气象灾害及人工管理
        4.6.1 农业气象灾害评价等级
        4.6.2 人工管理措施评价等级
    4.7 评价指标的拟定及评价体系的构建
        4.7.1 各项指标制定依据
        4.7.2 2015年库尔勒香梨气候品质评价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特色与创新
    5.3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冬季彩条布覆盖棚香梨树体气温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彩条布覆盖棚内外的气温
        2.1.1彩条布覆盖棚内外日平均气温变化特征
        2.1.2彩条布覆盖棚内外逐时气温日变化特征
        2.1.3不同天气类型彩条布覆盖棚内外气温日变化特征
    2.2 彩条布覆盖棚内树体不同方位气温变化特征
        2.2.1彩条布覆盖棚内树体不同方位日平均气温变化特征
        2.2.2彩条布覆盖棚内树体不同方位逐时气温变化特征
        2.2.3不同天气类型彩条布覆盖棚内树体不同方位气温日变化特征
    2.3 彩条布覆盖棚外树体不同方位气温变化特征
        2.3.1彩条布覆盖棚外树体不同方位平均气温变化特征
        2.3.2彩条布覆盖棚外树体不同方位逐时气温变化特征
        2.3.3不同天气类型彩条布覆盖棚外树体不同方位逐时气温变化特征
3 结论
4 讨论

(4)新疆林木腐烂病菌种类鉴定及其主要种Valsa mali遗传分化和初侵染源快速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林木主要病虫害及其影响
        1.1.1 新疆林业发展现状
        1.1.2 林木病虫害种类及其影响
        1.1.3 林木腐烂病的发生和危害
        1.1.4 林果腐烂病发生规律
        1.1.5 林木腐烂病的防治
    1.2 林木腐烂病菌分类
        1.2.1 形态学分类
        1.2.2 分子生物学分类
    1.3 腐烂病菌致病力差异研究
    1.4 腐烂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1.4.1 遗传多样性研究意义
        1.4.2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和技术
    1.5 腐烂病菌初侵染源检测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1 研究意义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新疆主要林木腐烂病菌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新疆不同林木寄主种类及分离病菌数量统计
        2.2.2 防护林腐烂病病原菌分离培养结果
        2.2.3 经济林腐烂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
        2.2.4 致病性测定结果
        2.2.5 腐烂病菌不同种形态学特征
        2.2.6 代表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2.3 讨论与结论
        2.3.1 讨论
        2.3.2 结论
第三章 新疆林木腐烂病菌主要种V.mali致病力分化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来源V.mali培养性状观察
        3.2.2 最适pH测定
        3.2.3 最适温度测定
        3.2.4 不同寄主来源V.mali在苹果、香梨致病性测定
        3.2.5 同一寄主来源腐烂病菌V.mali在不同林木寄主上致病性测定
    3.3 讨论与结论
        3.3.1 讨论
        3.3.2 结论
第四章 新疆林木腐烂病主要种V.maliISSR遗传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2.1 试验菌株菌丝体获得
        4.1.2.2 DNA提取
        4.1.2.3 试验引物
        4.1.2.4 ISSR-PCR反应体系及程序
        4.1.2.5 数据统计和分析
    4.2 结果与结论
        4.2.1 不同来源苹果树腐烂病V.maliISSRPCR结果
        4.2.2 V.mali的不同地理区域种群的群体遗传分析
        4.2.3 V.mali不同地理区域种群的群体遗传结构与分化
        4.2.4 苹果腐烂病V.mali的聚类分析
    4.3 讨论与结论
        4.3.1 讨论
        4.3.2 结论
第五章 林木腐烂病菌快速分子检测方法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供试菌株
        5.1.2 DNA提取及PCR扩增
        5.1.3 特异性引物设计
        5.1.4 特异性引物的特异性检测
        5.1.5 特异性引物灵敏度检测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特异性引物的设计
        5.2.2 特异性引物的检测
        5.2.3 特异性引物灵敏度检测
    5.3 讨论与结论
        5.3.1 讨论
        5.3.2 结论
第六章 新疆苹果园及香梨园腐烂病菌初侵染源检测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林果植物材料和土壤样品DNA提取
        6.2.2 库尔勒香梨园腐烂病初侵染源检测
        6.2.3 阿克苏苹果园腐烂病初侵染源检测
    6.3 讨论与结论
        6.3.1 讨论
        6.3.2 结论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结论
        7.1.1 新疆主要林木腐烂病病原菌种类鉴定
        7.1.2 新疆林果腐烂病菌主要种V.mali致病性分化研究
        7.1.3 新疆林木腐烂病菌主要种V.maliISSR遗传分化
        7.1.4 林木腐烂病菌快速分子检测方法建立
        7.1.5 新疆林木腐烂病初侵染源检测
    7.2 特色和创新
        7.2.1 研究特色
        7.2.2 研究创新
    7.3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附图1 新疆林果腐烂病的危害症状
附图2 腐烂病菌V.mali致病性分化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冬季香梨树彩条布覆盖防冻的小气候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库尔勒香梨冻害的研究
        1.2.2 覆盖农业设施发展现状
        1.2.3 小气候的发展现状
        1.2.4 库尔勒香梨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支撑项目来源
    1.5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资料来源
        2.2.1 库尔勒市天空云量资料
        2.2.2 香梨果树彩条布覆盖棚内外小气候数据
    2.3 研究方法
        2.3.1 观测时间
        2.3.2 观测地点
        2.3.3 观测试验方式与材料
    2.4 小气候数据处理方法
        2.4.1 小气候数据的处理
        2.4.2 小气候要素特征值计算方法
        2.4.3 棚内、外小气候要素相关分析方法
3 香梨树彩条布覆盖棚内、棚外气温对比分析
    3.1 棚内、棚外平均气温的对比分析
    3.2 棚内、棚外极端气温的对比分析
    3.3 棚内外低温持续时间的对比分析
    3.4 棚内、棚外气温日较差的对比分析
    3.5 棚内、棚外温度平均日平均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3.6 不同天空状况下棚内、棚外气温对比分析
    3.7 不同天空状况下棚内、棚外温度平均日变化特征分析
    3.8 棚内与棚外温度的相关分析
    3.9 本章小结
4 棚内、棚外相对湿度的对比分析
    4.1 棚内、棚外日平均相对湿度对比分析
    4.2 棚内、棚外极端相对湿度对比分析
    4.3 棚内、棚外相对湿度平均日平均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4.4 不同天空状况下棚内、棚外相对湿度对比分析
    4.5 不同天空状况下棚内、棚外相对湿度平均日变化特征
    4.6 本章小结
5 彩条布覆盖棚内、棚外树体温度对比分析
    5.1 棚内、棚外树干阴阳面树体温度对比分析
    5.2 棚内、棚外树干阴阳面温度日较差对比分析
    5.3 棚内、棚外树枝阴阳面树体温度对比分析
        5.3.1 棚内、棚外树枝不同方位树体温度对比
        5.3.2 棚内、棚外树枝阴阳面温度日较差对比分析
        5.3.3 棚内、棚外树枝阴阳面树体温度平均日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彩条布覆盖棚内、棚外土壤温度特征分析
    6.1 棚内、棚外不同土壤温度对比分析
    6.2 棚内、棚外 5 cm地温平均日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
    6.3 棚内、棚外 10 cm地温平均日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香梨彩条布覆盖棚内、棚外气温对比特征分析
        7.1.2 棚内、棚外相对湿度的对比分析
        7.1.3 彩条布覆盖棚内与棚外树体温度对比分析
        7.1.4 彩条布覆盖棚内、棚外土壤温度特征分析
    7.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6)保水剂、绿藻粉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抗冻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2 方法
        1. 2. 1 试验设计
        1. 2. 1. 1 摘叶对香梨树体抗冻能力的影响
        1. 2. 1. 2 喷保水剂
        1. 2. 1. 3 绿藻粉处理
        1. 2. 2 测定指标
    1. 3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 1不同处理对香梨一年生枝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2. 2 不同处理对香梨一年生枝伤害率的影响
    2. 3 不同处理对香梨一年生枝SOD活性的影响
    2. 4 不同处理对香梨一年生枝POD活性的影响
    2. 5 不同处理对香梨一年生枝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 6 不同处理对香梨一年生枝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2. 7 不同处理下香梨一年生枝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2. 8 不同处理对香梨一年生枝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 9 不同处理枝条恢复生长的差异
3 讨论
4 结论

(7)塑料大棚覆盖对库尔勒香梨低温冻害防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1.2数据采集及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天气相同高度棚内外温度日变化
    2.2不同天气相同高度棚内外相对湿度日变化
    2.3相同高度大棚内外温湿度日均变化
    2.4不同高度棚内外温湿日均变化
    2.5相同高度棚内外最低温湿度变化
3结论与讨论

(8)库尔勒香梨树腐烂病及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腐烂病及致病机理
    1.1 腐烂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1.2 香梨树腐烂病病原生物学特性
        1.2.1 香梨树腐烂病病原生物学性状
        1.2.2 香梨树腐烂病病原菌的侵染
        1.2.3 香梨腐烂病病原菌致病机理
2 香梨树腐烂病病害表现及成因
    2.1 香梨树腐烂病病害症状
    2.2 香梨树腐烂病病害发生原因及分布
        2.2.1 香梨树腐烂病发病原因
        2.2.2 腐烂病害在香梨树体上的分布
3 果树不同组织器官的抗寒性表现
4 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4.1 香梨树冻害的预防措施
    4.2 物理、机械防治技术的研究
    4.3 农业防治技术的研究
    4.4 药物防治技术的研究
    4.5 梨树抗寒性生理基础的研究
5 小结

(9)库尔勒香梨树干日灼冻害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树干形成层温度监测的设计
    2.2 不同高度树干形成层温度监测的设计
    2.3 树干形成层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2.4 日灼冻害预防措施实验设计
    2.5 数据处理方法
第3章 库尔勒香梨树干形成层温度变化规律分析
    3.1 阳阴面形成层平均温度变化趋势分析
    3.2 树干阳阴面形成层日最低和最高温度变化对比
    3.3 阳阴面形成层温度日较差变化对比
    3.4 越冬期间气温和树干阳阴面形成层温度日变化特征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库尔勒香梨不同高度树干形成层温度变化
    4.1 不同高度的阳阴面形成层温度变化趋势
    4.2 不同高度的阳阴面形成层温度24小时变化特征分析
    4.3 不同越冬期不同高度树干形成层温度日变化
    4.4 太阳辐射与形成层温度关系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库尔勒香梨越冬期间树干形成层生理指标
    5.1 冬季自然低温条件下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5.2 冬季自然低温条件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5.3 小结
第6章 库尔勒香梨日灼冻害综合症防御措施对比分析
    6.1 几种树体包裹措施下树干形成层温度变化规律分析
    6.2 几种涂色措施下树干形成层温度变化规律分析
    6.3 不同覆盖处理下库尔勒香梨果园地面温度日变化规律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Ca2+对提高库尔勒香梨抗寒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果树抗寒生理研究进展
    1.2 防寒措施的研究进展
    1.3 CA~(2+)在在低温下的作用机制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2章 不同 CA~(2+)处理对库尔勒香梨叶片、枝条中 CA、P、K 积累变化规律
    2.1 CA~(2+)处理试验的材料和方法
    2.2 CA、P、K 含量测定的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分析
    2.4 讨论
第3章 CA~(2+)处理对库尔勒香梨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及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CA~(2+)处理对低温胁迫下库尔勒香梨抗寒性的影响及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分析
    4.3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库尔勒市香梨冻害情况调查与预防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库尔勒香梨抗寒性研究进展[J]. 位杰,蒋媛,王刚,马建江,林彩霞,张琦. 植物生理学报, 2017(06)
  • [2]库尔勒香梨气候品质评价指标及模型的研究[D]. 黄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7(03)
  • [3]冬季彩条布覆盖棚香梨树体气温特征分析[J]. 李燕枝,李新建,黄健,李战超,范金霞,吴新国. 中国农学通报, 2016(17)
  • [4]新疆林木腐烂病菌种类鉴定及其主要种Valsa mali遗传分化和初侵染源快速检测研究[D]. 郭开发. 石河子大学, 2016(12)
  • [5]冬季香梨树彩条布覆盖防冻的小气候效应研究[D]. 李燕枝. 新疆师范大学, 2016(11)
  • [6]保水剂、绿藻粉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抗冻能力的影响[J]. 艾沙江·买买提,张校立,梅闯,闫鹏,王继勋. 新疆农业科学, 2016(03)
  • [7]塑料大棚覆盖对库尔勒香梨低温冻害防御的研究[J]. 李战超,赵聪敏,李新建,顾军明,范金霞,吴新国. 山西农业科学, 2015(11)
  • [8]库尔勒香梨树腐烂病及防治研究进展[J]. 薛根生,王小兵,张萍,陈连芳. 新疆农垦科技, 2015(09)
  • [9]库尔勒香梨树干日灼冻害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D]. 阿斯姑力·托合提. 新疆农业大学, 2015(06)
  • [10]Ca2+对提高库尔勒香梨抗寒性的影响[D]. 肖坤. 新疆农业大学, 2014(05)


库尔勒香梨论文 新疆库尔勒市论文 农业论文 三农论文

上一篇:探索提高干部工作“两个机制”
下一篇:建立有效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