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绍良,肖关丽,桂宝菊,赵路生,邓金华,李娟[1](2019)在《江川区梨果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梨作为江川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为江川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曾经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认真分析玉溪市江川梨果生产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提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梨果发展对策,为梨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并在生产中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汪宜秀[2](2019)在《毕传虎梨园低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针对老梨园出现树体老化、规划不到位、产量不稳及品质下降等情况,采取加强栽培管理和高接换种等技术措施,可有效提高梨园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对毕传虎梨园低改技术加以总结,以期对今后梨园的改造提供有益参考。
沈冰[3](2017)在《泸西梨树早衰原因及更新复壮关键技术措施》文中指出通过对全县梨树树势深入调查,分析造成梨树早衰的原因,总结防早衰和更新复壮的关键技术措施。以期为果农在梨树生产管理中提供技术指导。
付威宾[4](2016)在《洪江市梨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果树是洪江市农业生产的支柱之一,梨,特别是金秋梨在洪江市选育成功之后,已成为洪江市继冰糖橙之后又一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水果种类、品种结构需求的改变和果品市场销售形势的变化,梨在洪江市果树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洪江是属于武陵山连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在“十三五”各级政府实施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果树增产增效和农民脱贫致富的目标,是洪江市委市政府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为此,洪江市委市政府委托本人与湖南农业大学、怀化职院有关专家及在洪江市相关职能部门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湖南农业大学、怀化职院有关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研究编制了本规划。洪江市是一个以果树为农业支柱产业的县市,近20年来,洪江市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粮—果—林”为主的种植业三元结构。江市的山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人们习惯种植林果,气候条件优越,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明显,如何进一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展壮大洪江市果树产业,丰富产品种类,提高经济效益,打造除柑橘外的第二大优势果树,并作为今后农业和农村地区,特别是雪峰山区的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以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是关系到能否实现党中央在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本规划在实地认真调研洪江市自然社会条件及水果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收集和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同时结合湖南农业大学、怀化职院有关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从梨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供需现状入手,系统分析了梨产品的市场发展前景,提出了洪江市梨产业发展的目标、建设任务及技术路线,规划了到2020年每个阶段的具体发展思路和发展任务。并进一步指出了以建立核心示范区的独特方式来带动高标准示范园和果品基地的建设,在果园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重点推广示范生物肥、有机肥以及生物农药,并采用果实套袋等绿色果品生产技术。同时,本规划还制定了多项保障配套措施,以确保洪江市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早日达到党中央提出的脱贫攻坚的目标。
赖有尧[5](2014)在《杂劣梨树高接换种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杂劣梨树的高接换种技术,指通过在原有杂劣梨树的枝干上嫁接优良梨树品种的枝穗,缩短梨树品种换代的周期,改进目前梨鲜果的品质,促进梨树种植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杂劣梨树高接换种经验的积累与查阅的相关资料,介绍了梨树高接换种技术措施,为今后的杂劣梨树的高接换种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屈雅莉[6](2014)在《链霉菌TOR3209对梨树可培养内生细菌和根际细菌群体结构与密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梨是河北省的主产水果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近年来,老果园普遍发生病树、死树现象,给果农造成了巨大损失,对果区的持续发展产生了威胁。研究表明,这与土壤退化,老龄梨树发生根腐、线虫危害和不发根等有关。采用根际有益微生物修复老果园土壤退化问题是有效方法之一。链霉菌TOR3209是一株多功能根际益生菌,有显着的促生、抗病、抗虫、耐盐、解除根系毒素危害等作用,以该菌株为核心开发的生物肥料已在赵县、晋州等老梨区应用,收到了快速激发新根、恢复树势、产量和品质显着改善的效果,深受果农欢迎,但该菌发挥作用的生态学机制尚不清楚,亟待深入研究。本文以链霉菌TOR3209为试验材料,重点研究了该菌对不同生长时期梨树可培养内生和根际细菌群体结构和密度的影响,同时对“响应细菌”进行了功能鉴定。本实验采用可培养方法,以树龄30年以上的黄冠为试验对象,以TOR3209生物肥为试验材料,在老果园构建根际土壤模型,分别在开花期、坐果初期、成熟期和落叶期,从梨树的毛细根、主根、枝条和根际土壤中分离内生和根际细菌;采用16S rDNA分析方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研究分析细菌群体结构及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采用培养基平板检测方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拮抗病原真菌、解有机磷、溶无机磷、固氮、产嗜铁素和产IAA等生物功能的检测;对优势菌株进行了生物测定。通过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在不同生长时期,从梨树的不同组织内共分离获得421株细菌,分属38个属,80个种,其中芽孢杆菌属有21种;短芽孢杆菌属4种;类芽孢杆菌属3种;假单胞菌属7种;短小杆菌属3种;微杆菌属4种;普罗威登斯菌属2种;土壤杆菌属2种,其他菌株34种。其中,菌株Q223和Q479的16S rDNA序列与相近细菌的相似度都为97%,可能是两株细菌新资源。2. TOR3209介入梨树根系后,对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和根际细菌的群体结构多样性、密度和功能菌的数量都产生了显着影响。(1)内生菌总量都大幅度提高,其中以落叶期的提高幅度最大,毛细根、主根和侧枝内生细菌及根际细菌总量分别提高了650.80%、122.22%、122.93%和611.54%,与其他时期比较达极显着水平(p<0.01)。(2)内生菌种群多样性显着增强。在落叶期,TOR3209处理的主根、毛细根内生细菌和根际细菌的种类分别提高了40%、100%和28.57%。其他时期的增幅不显着。(3)不同组织内的腐生葡萄球菌、萎蔫短小杆菌等人畜和植物条件致病菌数量显着减少。(4)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功能有益细菌的数量显着增加,主根中拮抗菌、解有机磷、固氮、产IAA和产铁载体的功能内生细菌数量分别提高了36.59%、57.14%、38.46%、21.95%和60.61%;毛细根中的拮抗菌及产铁载体细菌分别提高了40.74%和31.71%;侧枝的拮抗菌提高了28.57%。有益细菌数量的增加,对减轻根系、枝叶和果实上的病害,快速恢复树势都十分有利。3.以冬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幼苗促生试验。发现了具有明显促生功能的菌种6株,其中5株来自于TOR3209处理的梨树组织。这5株细菌包括:巨大芽孢杆菌Q207、巨大芽孢杆菌Q210、巨大芽孢杆菌Q408、枯草芽孢杆菌Q410和蕈状芽孢杆菌Q452。这些菌株可使小麦种子提早发芽4h以上;使整株鲜重、整株干重、根系鲜重和根系干重分别提高26.35%、33.81%、20.83%和31.26%以上。
曲晓艳[7](2014)在《浅谈隆化县梨树高接换种核心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梨树高接换种技术是充分利用现有梨树树体骨架,更新换代升级品种,迅速调整果树品种结构和树型结构,改良品质,提高果园综合效益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多年受到了隆化县广大果农普遍欢迎。
张放,李治飞[8](2012)在《昨日“黄花”明日能否依旧艳?——永川黄瓜山梨产业发展采访调查》文中研究表明永川区是重庆市传统的梨产区,也是目前重庆市梨种植成片规模最大的产区;而永川区梨又集中种植在黄瓜山沿线,形成了着名的"百里水果长廊"。黄瓜山梨规模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栽培品种以中熟品种黄花梨为主,并全面实施"乔砧、矮化、密植、早结、丰产"栽培技术,前期效益十分显着,黄瓜山梨也因此成为当时永川农业的一大名片。但是,随着南方优质早熟梨产业的兴起,以黄
张洁,程新文[9](2010)在《老梨树高接换种与接后管理技术》文中认为介绍了老梨树高接换种的具体技术措施和嫁接后各项管理技术。
李复全[10](2010)在《梨树高接换种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梨树高接换种技术是充分利用现有梨树树体骨架,更新换代升级品种,迅速调整果树品种结构和树型结构,改良品质,提高果园综合效益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在试验示范和充分认证的基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梨园低改前概况 |
| 1.1 园地情况 |
| 1.2 树体情况 |
| 2 低改技术 |
| 2.1 加强梨园土、肥、水管理, 增强树势 |
| 2.1.1 土壤改良。 |
| 2.1.2施肥。 |
| 2.1.3 水分管理。 |
| 2.2 修剪 |
| 2.2.1 树形修剪, 枝组培育。 |
| 2.2.2 疏果。 |
| 2.3 病虫害防治 |
| 2.4 高接换种 |
| 2.4.1 换种布局。 |
| 2.4.2 高接换种时期。 |
| 2.4.3 接穗采取。 |
| 2.4.4 嫁接部位。 |
| 2.4.5 嫁接方法。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1章 洪江市自然、社会条件及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
| 1.1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分析 |
| 1.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 |
| 1.1.2 气候及生态条件 |
| 1.1.3 土壤条件 |
| 1.1.4 植被情况 |
| 1.1.5 水资源条件 |
| 1.2 社会经济基础分析 |
| 1.2.1 人口状况 |
| 1.2.2 土地利用现状 |
| 1.2.3 农业发展状况及水果业的地位 |
| 1.2.4 交通状况等基础设施条件 |
| 1.3 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
| 1.4 科技队伍与技术推广 |
| 1.5 水果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
| 1.5.1 优势 |
| 1.5.2 主要问题 |
| 第2章 梨产品发展市场前景分析 |
| 2.1 产品国内外市场供需现状 |
| 2.1.1 本项目主导产品 |
| 2.1.2 国内现状 |
| 2.1.3 国外现状 |
| 2.2 国内外市场供需预测 |
| 2.2.1 国际市场 |
| 2.2.2 国内市场 |
| 2.2.3 省内市场 |
| 2.3 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
| 2.3.1 主要竞争对手 |
| 2.3.2 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 |
| 2.3.3 产品目标市场占有份额 |
| 2.4 洪江市梨产业的开发方案与市场定位 |
| 2.4.1 开发思路 |
| 2.4.2 市场定位 |
| 第3章 洪江市梨产业发展的目标、建设任务及技术路线 |
| 3.1 梨洪江市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
| 3.1.1 指导思想 |
| 3.1.2 基本原则 |
| 3.1.3 目标和任务 |
| 3.1.4 品种布局 |
| 3.2 洪江市梨产业的建设规模与技术路线 |
| 3.2.1 无病毒良种繁育圃建设 |
| 3.2.2 新建高标准示范园和果品基地 |
| 3.2.3 培管及改造原果园 |
| 3.2.4 果实商品化处理 |
| 3.2.5 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
| 第4章 环境评价与保障措施 |
| 4.1 环境评价 |
| 4.1.1 场址环境条件 |
| 4.1.2 项目对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 4.1.3 环境影响评价 |
| 4.2 保障措施 |
| 4.2.1 组织与管理 |
| 4.2.2 配套政策与措施 |
| 4.2.3 科技保障措施 |
| 全文总结 |
| 创新点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作者简历 |
| 1、我国梨树种植现状 |
| 2、高接换种技术措施 |
| 2.1 高接换种前进行补水 |
| 2.2 接穗品种的选择 |
| 2.3 接穗的选择 |
| 2.4 嫁接时期选择 |
| 2.5 高接换头的嫁接技术 |
| 3、杂劣梨树高接换种管理措施 |
| 3.1 及时补接 |
| 3.2 及时除掉萌芽 |
| 3.3 高接成活后松绑及接穗抽生枝的管理 |
| 3.4 梨树授粉 |
| 3.5 合理间作与加强肥水的供给 |
| 4、杂劣梨树的高接换种工作建议 |
| 4.1 加大对杂劣梨树的高接换种的资金支持 |
| 4.2 加快杂劣梨树高接换种技术普及 |
| 5、结语 |
| 摘要 |
| Abstract |
| 目录 |
| 引言 |
| 1 文献综述 |
| 1.1 梨的生产现状 |
| 1.1.1 基本情况 |
| 1.1.2 河北省梨产区存在的问题及防控措施 |
| 1.2 退化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
| 1.2.1 土壤生态与土壤退化现状 |
| 1.2.2 退化土壤修复技术 |
| 1.2.3 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 |
| 1.3 植物内生细菌研究进展 |
| 1.3.1 植物内生细菌的概念 |
| 1.3.2 植物内生细菌的来源及其定殖过程 |
| 1.3.3 植物内生细菌的特性 |
| 1.3.4 植物内生细菌的功能 |
| 1.3.5 内生细菌对植物产生的负面影响 |
| 1.3.6 内生细菌研究方法 |
| 1.3.7 内生细菌研究存在的问题 |
| 1.3.8 根际益生菌-链霉菌 TOR3209 的研究与应用 |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 2 TOR3209 对梨树可培养内生细菌和根际细菌群体结构的影响 |
| 2.1 材料与方法 |
| 2.1.1 实验材料 |
| 2.1.2 根际修复模型的构建 |
| 2.1.3 实验方法 |
| 2.1.4 内生和根际细菌 16SrDNA 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
| 2.2 结果与分析 |
| 2.2.1 TOR3209 生物肥对梨长势的影响 |
| 2.2.2 可培养内生及根际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
| 2.2.3 16SrDNA 全序列测定结果及分析 |
| 2.2.4 梨树可培养内生和根际细菌总量的动态变化 |
| 2.2.5 梨树可培养内生和根际细菌群体结构多样性分析 |
| 2.3 小结 |
| 3 梨树可培养内生细菌生物功能检测及分析 |
| 3.1 材料与方法 |
| 3.1.1 实验材料 |
| 3.1.2 内生菌对土传病病原真菌的拮抗功能的检测 |
| 3.1.3 内生菌解有机磷功能检测 |
| 3.1.4 内生菌溶无机磷功能检测 |
| 3.1.5 内生菌固氮能力检测 |
| 3.1.6 内生菌产铁载体能力的定性检测 |
| 3.1.7 内生菌产吲哚乙酸能力的定性检测 |
| 3.1.8 优势菌株促生长功能的生物测定 |
| 3.2 结果与分析 |
| 3.2.1 生物功能检测 |
| 3.2.2 梨树内生细菌的功能分析 |
| 3.2.3 优势菌株促生长功能的生物测定 |
| 3.3 小结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后记(含致谢)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 1 梨树高接换种前的准备 |
| 1.1 优良品种的选择 |
| 1.2 接穗的采集与贮藏 |
| 2 高接树骨架去留方法与嫁接头数 |
| 2.1 高接前为疏散分层形的梨树 |
| 2.2 高接前为纺锤形的梨树 |
| 3 嫁接时间 |
| 4 嫁接方法 |
| 4.1 劈接 |
| 4.2 腹接 |
| 5 嫁接后管理 |
| 5.1 除萌蘖 |
| 5.2 解袋松绑 |
| 5.3 补接 |
| 5.4 新梢摘心 |
| 5.5 整形修剪 |
| 5.6 花果管理 |
| 5.7 土、肥、水管理 |
| 5.8 及时防治病虫害 |
| 一、高换原则 |
| 1. 选择幼树壮树高换 |
| 2. 成片改良 |
| 3. 合理布局品种 |
| 4. 技术措施规范化管理 |
| 二、主要技术措施 |
| 1. 品种选择 |
| 2. 把握嫁接时机, 采取相应嫁接方法 |
| 3. 选择合适的树形 |
| 4. 接芽量 |
| 5. 嫁接关键技术 |
| 6. 科学配置授粉品种 |
| 三、嫁接后精心管理, 尽快恢复树冠和产量 |
| 1. 检查成活与除砧芽 |
| 2. 枝芽管理 |
| 3. 整形修剪 |
| 4. 肥水管理 |
| 5. 加强病虫害防治 |
| 四、梨树高换应注意的问题 |
| 1. 注意改接良种与改造树体结构相结合 |
| 2. 改接后不宜过度采剪接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