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膝关节炎的进展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原发性膝关节炎中西医治疗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黄龙[1](2021)在《蠲痹汤加味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此次研究主要分析蠲痹汤加味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 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对此中医方的安全性及疗效进行客观观察评估。并且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探讨,以期为中医药治疗KOA提供理论方面的依据和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择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科门诊2018年9月-2020年9月就诊的KOA且符合寒湿痹阻型患者98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实施西药双醋瑞因胶囊口服,治疗组提供蠲痹汤加味治疗,1周为一个疗程,共同治疗4个疗程。比较组间患者关节疼痛VAS评分、WOMAC评分等临床症状表现评分情况,血清中炎性因子疼痛介质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3(Human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中医总疗效及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全性。结果:两组间治疗前关节疼痛VAS评分、WOMA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VAS评分、WOMAC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两类评均显着降低(P<0.05)。治疗前俩组间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MMP-13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β、TNF-α、MMP-13含量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主症、次症症候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症候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主症、次症症候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治疗后组间安全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汤加味治疗寒湿痹阻型KOA的临床疗效显着,明显优于常规西药口服的治疗效果,可有效减轻寒湿痹阻型型KOA患者膝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能有效降低寒湿痹阻型KOA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MMP-13的表达水平,从而起到起到治疗寒湿痹阻型KOA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伍乃俭[2](2020)在《膝三针配合易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膝骨关节炎作为临床常见骨关节炎之一,是引起中老年患者行动不便的主要原因,而且导致身体残障的比例十分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具体的发病机制也不清楚,一旦发病,病情持续进展,不可逆转。目前尚没有特效药物能显着延缓膝骨关节炎的病情进展,临床上尚未发现根治该病的确切治疗方案。因此治疗本病,早期确诊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中医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更有大量的研究证实膝三针疗法及易罐疗法(在经筋理论指导下,融合拔罐、运动、推拿于一体的疗法)用于治疗膝骨关节炎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副作用少,因此极具有临床研究价值。目的:现今社会高速运转,患者追求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相当多一部份患者并不满足于单一疗法的疗效,因而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观察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有效性及时效性,是否优于单纯膝三针疗法或易罐疗法,从而对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种优化的治疗方案,并为今后临床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的所有受试对象均来源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香港旺角区精诚中医专科诊所门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本研究共纳入90例患者,通过STATA 11.0软件设置产生随机数字表,将9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进入随机数表中对应的组别,随机分为观察组(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膝三针组(膝三针疗法)、易罐组(易罐疗法),每组各30例。疗程为隔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总共治疗2个疗程,两疗程间休息3日。每天坚持功能锻炼,2个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随访。本次研究疗效评定的主要指标选用膝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评价,次要指标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量表(JOA)评分、抑郁短量表(CDS-15)评分。三组受试者在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治疗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分别进行四次评分,收集三组的临床资料数据,运用STATA 11.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评分差异及三组之间评分的差异,从而对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初步的研究和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本研究共纳入病例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膝三针组、易罐组,每组各30例。研究治疗过程中,无脱落剔除病例,最终90例完成治疗。三组完成情况基本一致。治疗前,三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膝关节X片经K-L分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量表(JOA)评分、抑郁短量表(CDS-15)评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线一致,组间具有可比性。(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膝三针组与易罐组VAS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VAS评分小于易罐组(P<0.05),与膝三针组无差异(P>0.05)。但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VAS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疗效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VAS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VAS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VAS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复发。(3)膝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①WOMAC疼痛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膝三针组与易罐组WOMAC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WOMAC疼痛评分小于易罐组(P<0.01),与膝三针组无差异(P>0.05)。但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WOMAC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WOMAC疼痛评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5及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疗效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WOMAC疼痛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WOMAC疼痛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WOMAC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关节疼痛症状的复发。②WOMAC僵硬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三组间WOMAC僵硬评分无差异(P>0.05),但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WOMAC僵硬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WOMAC僵硬评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僵硬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而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僵硬症状的疗效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WOMAC僵硬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关节僵硬症状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WOMAC僵硬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WOMAC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关节僵硬症状的复发。③WOMAC功能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WOMAC功能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WOMAC功能评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5及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而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疗效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WOMAC功能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WOMAC功能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WOMAC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复发。④WOMAC总分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WOMAC总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WOMAC总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功能)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而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功能)的疗效差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WOMAC总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功能)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WOMAC总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WOMAC总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功能)的复发。(4)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量表(JOA)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JOA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JOA评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肿胀)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而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肿胀)的疗效差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JOA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升高(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肿胀)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JOA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JOA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包括疼痛、僵硬、肿胀)的复发。(5)抑郁短量表(CDS-15)评分:组间比较:治疗1个疗程后,三组CDS-15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治疗2个疗程后及治疗结束后1月,膝三针组与易罐组CDS-15评分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CDS-15评分均小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P<0.01)。说明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膝三针或易罐疗法;而膝三针或易罐疗法在改善患者抑郁情绪的疗效差相当。组内比较:三组患者CDS-15评分随着治疗进行,均明显降低(P<0.01),说明三种治疗方案分别在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月对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均有明显的疗效。三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月CDS-15评分均与治疗2疗程后CDS-15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以上三种治疗方案均能延缓患者抑郁情绪的复发。(6)临床疗效评定:完成2个疗程后,膝三针组总有效率为83%,分别为无效5例,占17%,有效17例,占57%,显效6例,占20%,痊愈2例,占6%;易罐组总有效率为83%,分别为无效5例,占17%,有效21例,占70%,显效3例,占10%,痊愈1例,占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分别为无效1例,占3%,有效5例,占17%,显效19例,占63%,痊愈5例,占17%。各组间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膝三针组及易罐组间疗效无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膝三针组及易罐组。(7)安全性评定:研究过程中只有4人,分别是膝三针组1人,易罐组1人,观察组2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恶心、血肿或局部皮肤疼痛的情况,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很快缓解,未出现病情加重。三组均未出现其他严重意外及不良反应,提示三种治疗方式均比较安全。结论:(1)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较单纯膝三针疗法或易罐疗法更加显着,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减轻膝关节僵硬及肿胀、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以及降低患者抑郁指数,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心理健康发展。(2)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长期维持效果较单纯膝三针疗法或易罐疗法更加显着,能更有效的降低该病的复发。(3)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安全性高,三组均无出现病情加重及明显不良反应,可见三种疗法均安全有效。

尚珂宇[3](2020)在《补血荣筋汤加减联合股四头肌锻炼治疗肝肾亏虚型KOA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补血荣筋汤加减联合股四头肌锻炼与塞来昔布胶囊联合股四头肌锻炼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病例为2019年02月至2019年12月广西骨伤医院骨科门诊就诊患者,根据症状、体征、X线检查及中医辨证确诊为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补血荣筋汤加减联合股四头肌锻炼治疗,对照组予以塞来昔布胶囊联合股四头肌锻炼,治疗疗程为2周。最终纳入69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5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后的VAS评分、WOMAC评分中的疼痛、僵硬、日常生活难度评分及治疗2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收集的试验数据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X线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中疼痛、僵硬、日常生活难度方面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两组在治疗1周、2周后与同组治疗前对比,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组间对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WOMAC评分:两组在治疗1周、2周后与同组治疗前对比,WOMAC评分中疼痛、僵硬、日常生活难度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组间疼痛评分对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组间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僵硬及日常生活难度方面,治疗1周后,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组间对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评分: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组内对比,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组间对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临床疗效:治疗2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1.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治疗组从“补益肝肾”为出发点辨证论治,采用补血荣筋汤加减联合股四头肌锻炼与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联合股四头肌锻炼均能有效缓解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对照组在缓解疼痛方面起效较快,在治疗结束时,两组缓解疼痛疗效相当。2.补血荣筋汤加减联合股四头肌锻炼在改善膝关节僵硬、日常生活难度及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塞来昔布胶囊联合股四头肌锻炼。3.补血荣筋汤加减联合股四头肌锻炼能够有效改善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李苏茜[4](2020)在《子午流注理论应用于中药蜡疗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子午流注”理论运用于中药蜡疗对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症状、临床疗效等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试验组实施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即根据子午流注理论中脏腑经络气血主令时辰盛衰规律,于酉时(17:00-19:00)、戊时(19:00-21:00)择时中药蜡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时间中药蜡疗;两组均为中药蜡疗每日一次,7次为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测评干预前、干预后两组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得分,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得分;并将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老年与中青年两个年龄段,分别比较两组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干预前后WOMAC评估量表得分及VAS评分;测评干预前、干预后《KOA临床症状补充指标评分表》得分;干预后采用《中药新药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两组疗效,并使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评分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1.干预前两组WOMAC总分及膝关节疼痛、僵硬程度、日常活动能力三个维度得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WOMAC总分及膝关节疼痛、僵硬程度、日常活动能力三个方面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第4周WOMAC总评分、膝关节疼痛、僵硬程度、日常活动能力三个方面得分均低于自身基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层比较显示,干预后试验组老年患者(n=12)WOMAC总分及膝关节疼痛、日常活动能力两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老年患者(n=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VAS评分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显示,两组干预后VAS评分均低于自身基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层比较显示,干预后试验组老年患者VAS评分得分低于对照组老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两组《KOA临床症状补充指标评分表》总得分及膝关节骨摩擦音、膝关节肿胀、膝关节畏寒三个条目得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膝关节畏寒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KOA临床症状补充指标评分表》总得分及膝关节骨摩擦音、膝关节肿胀、膝关节畏寒三个条目得分均低于自身基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患者WOMAC得分评价临床疗效,干预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为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表》总分及治疗舒适度、整体感觉两个条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安排条目得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时间中药蜡疗进行比较,为期4周的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能更有效地缓解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僵硬程度、日常活动能力,以及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整体症状,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在减轻疼痛、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及整体症状上效果明显;对于膝关节畏寒症状,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的改善效果优于常规时间中药蜡疗,而且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的有效率与患者满意度更高。

李圆[5](2020)在《透刺疗法联合电针治疗瘀血阻滞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透刺疗法联合电针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瘀血阻滞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寻求瘀血阻滞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更优方案,为针灸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针灸科,并确诊为瘀血阻滞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予透刺疗法联合电针,每天1次,每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1天,连续治疗5周。对照组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每周1次,连续治疗5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量表、VAS疼痛量表、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及髌上囊积液量的改善度和差异,以分析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所有数据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量表、VAS疼痛量表、WOMAC骨关节炎指数量表及髌上囊积液量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均具有可比性。2.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VAS疼痛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VAS疼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VAS疼痛量表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疼痛积分、僵硬积分、活动功能积分及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疼痛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僵硬、活动功能积分及总积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髌上囊积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髌上囊积液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髌上囊积液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临床疗效评价: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8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透刺疗法联合电针及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均可以有效降低中医症状积分量表评分、VAS疼痛量表评分、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量表评分及减少髌上囊积液量。2.透刺疗法联合电针治疗瘀血阻滞型膝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

郭珍妮(Jeny Devina)[6](2020)在《近十年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文献挖掘及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通过整理近十年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文献,分析并归纳推拿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取穴规律,评述推拿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运用推拿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提供可靠的依据。研究方法:运用计算机自动检索结合手工检索查阅的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的全文数据库包括Pubmed、CNKI、VIP、CBM等国内外多个大型数据库,检索有关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近十年的文献。将检索年限设定为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高级检索,检索词关键词限定为“退行性膝骨关节炎”、“骨痹”并含“推拿”或“推拿治疗”等。首先将文献信息输入Microsoft Excel 2010文档,建立数据库,数据库内容输入包括推拿手法、腧穴、经络、部位、证型、性别、年龄。将整理好的数据输入SPSS23.0后,分析推拿手法、腧穴、经络等。之后再采用SPSS Clementine 12.0进行进一步的数据挖掘与分析。采用Apriori算法对推拿手法、腧穴、经络等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归纳总结文献记载中的临床常用治疗手法与腧穴等相关的配伍关系,总结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取穴规律。研究结果:通过检索得到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相关文献共342篇,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13篇,女性患者有2820例(60.95%),而男性患者有1807例(39.05%)。研究结果如下:(1)推拿手法分析:常规推拿手法共19种,总运用频次达520次。最常用常规推拿手法为揉法92次(17.69%)、?法88次(16.92%)、一指禅推法77次(14.81%)。常规推拿手法配伍使用频次最高的是揉法配伍擦法(59.80%)、?法配伍揉法(57.02%)、一指禅推法配伍提法(48.77%);复合推拿手法共27种手法,总运用频次达432次。常用的复合推拿手法为弹拨法75次(17.36%)、点按法69次(15.97%)、按压法39次(9.03%)。复合推拿手法配伍最常用的有弹拨法配伍分筋法(80.00%)、点按法配伍掌按揉(78.23%)、按压法配伍牵引法(60.16%)。(2)腧穴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得到使用的腧穴共49个,总运用频次达1030次。最常用腧穴为犊鼻103次(10.00%)、内膝眼101次(9.81%)、血海92次(8.74%)。腧穴配伍中常用的有犊鼻配伍血海(80.11%)、内膝眼配伍梁丘(69.19%)、血海配伍委中(63.61%)。(3)经络分析:在归经情况分析中,频次排前3的经脉依次为足阳明胃经285次(34.09%)、足太阴脾经188次(22.49%)、足太阳膀胱经17次(20.93%)。(4)部位关系分析:应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膝部区242次(31.57%)、小腿区239次(31.17%)、股部区175次(23.35%)。部位配伍最常见的是膝部区配伍股部区(82.47%)、小腿区配伍腕后区(78.35%)、股部区配伍肩胛区(76.29%)。(5)证型关系分析: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证型分排前3为肝肾亏虚型45次(39.82%)、风寒湿痹型31次(27.43%)、脾胃虚弱型20次(17.70%)。结论: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能有效改善关节的僵硬程度、消除局部症状。通过整理近十年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文献,得到常选用的推拿手法、腧穴、经络、部位、证型总结如下:(1)最常用的常规推拿手法为揉法、?法、一指禅推法。复合手法中以弹拨法、点按法、按压法为使用频次最高。(2)数据分析显示最常用腧穴为犊鼻、内膝眼、血海。(3)数据分析显示最常用的经络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4)部位最多的是膝部区、小腿区、股部区。(5)数据显示证型多为肝肾亏虚型、风寒湿痹型、脾胃虚弱型。

蔡霞[7](2020)在《消痛方超声药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不足型患者的疗效评价》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应用消痛方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肝肾不足型患者,通过观察其对患者膝关节疼痛、僵硬、日常活动程度、日常活动难度影响,评价实际疗效和安全性,以期对临床试验有建设性指导。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消痛方水溶液,对照组给予云南白药气雾剂。两组治疗时均取药液约3ml,分别均匀喷在2个电极片表面,患者取仰卧位,将两电极片分别置于患侧膝关节内外侧部位做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每次治疗30分钟,每周5次,4周后结束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僵硬、日常活动程度、日常活动难度膝关节炎指数评分量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问卷评分,并对安全性作出监测。结果:两组患者超声药透治疗4周后,膝关节疼痛、僵硬、日常活动程度、日常活动难度WOMAC问卷评分及两组WOMAC问卷总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经t检验,均有所降低,P<0.01;说明消痛方、云南白药气雾剂超声药透对KOA患者的症状均有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疼痛、日常活动程度、日常活动难度WOMAC评分及两组WOMAC总评分组间比较,经t检验,P<0.01,统计学有显着差异;两组在僵硬WOMAC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经t检验,P>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说明消痛方超声药透治疗在改善疼痛、日常活动程度、日常活动难度方面优于云南白药气雾剂超声药透治疗;在僵硬症状改善方面两组效果相当。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83.3%,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总体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消痛方超声药物透入对KOA肝肾不足型患者的疼痛、僵硬、日常活动程度、日常活动难度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在疼痛、日常活动程度、日常活动难度改善方面消痛方比云南白药气雾剂超声药透更具有优势,且无不良反应,药物用量少,可减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王欣[8](2020)在《“足膝同治”法治疗单侧早中期KOA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分析KOA损伤程度与足底压力分布之间的关系,为判断KOA患者病情变化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观察“足膝同治”法治疗单侧早中期KOA的临床疗效。方法:第一部分,收集符合单侧KOA足底压力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要求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与放射学Kellgren-Lawrence分级结合,分为KOA早期组(29例)、中期组(32例)、晚期组(27例),采集相关足底压力数据,进行单侧KOA足底压力变化的相关性研究;第二部分,收集符合“足膝同治”法治疗单侧早中期KOA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观察组(28例),均给予两组患者患侧膝关节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足部功能锻炼及足部中药熏洗,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及优良率、JOA评分及足底压力变化。结果:(1)单侧KOA足底压力变化的相关性研究中,患者足底静态压力分布随着KOA病程发展健侧压力占比及骨盆旋转量逐渐增大。(2)单侧KOA足底压力变化的相关性研究中,患者患侧足底动态“特征脚步”足底压力分布整体逐渐向外侧分布,T1,T2-5压力占比降低;其中M5、MF、LH压力分布随着KOA的发展而增加,且M5、LH可作为KOA临床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T1、T25与KOA损伤程度呈负相关,T2-5可作为KOA临床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3)单侧KOA足底压力变化的相关性研究中,患者健侧动态“特征脚步”足底压力分布前足压力趋向于外侧分布;M2、M3、M4压力分布逐步增大,其中M3相关性较显着且可作为KOA临床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4)“足膝同治”法治疗单侧早中期KOA的临床疗效观察中,57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方面第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4、6、8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足膝同治”法治疗单侧早中期KOA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在治疗第8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改善优良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足膝同治”法治疗单侧早中期KOA的临床疗效观察中,两组患者治疗第2、4周JOA膝性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6、8周JOA膝性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足膝同治”法治疗单侧早中期KOA的临床疗效观察中,两组患者治疗第8周后静态足底压力分布情况及骨盆旋转度比较,经t检验,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足膝同治”法治疗单侧早中期KOA的临床疗效观察中,两组患者治疗第8周后动态“特征脚步”足底压力分布中患侧T2-5、MF压力占比经t检验,p值均大于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M5、LH压力占比经t检验,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足膝同治”法治疗单侧早中期KOA的临床疗效观察中,两组患者治疗第8周后动态“特征脚步”足底压力分布中健侧M4压力占比经t检验,p=0.830(p>0.05),表明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M2、M3压力占比经t检验,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单侧早中期KOA患者,两种方式均取得了一定疗效,但“足膝同治”法治疗KOA,在缓解疼痛、改善肿胀、关节活动度、足底压力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胡林龙[9](2020)在《针刀结合内、外膝眼穴及鹤顶穴隔三七饼灸治疗寒凝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针刀结合内、外膝眼穴及鹤顶穴隔三七饼灸治疗寒凝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本课题选取符合标准的60例寒凝血瘀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刀结合隔三七饼灸治疗,针刀治疗每周1次,隔三七饼灸每日1次,针刀治疗当天除外,每周6天,连续治疗3周。对照组予以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mg,每天一粒,饭后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一次2粒,一天三次,进餐时服用,连服三周。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WOMAC评分,观察其临床效果。研究结果:1.两组在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发病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距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比较,VAS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下降(P<0.01),表明两组均能缓解患者膝关节症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3.治疗前两组比较,WOMAC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WOMAC疼痛、僵硬程度、日常活动评分各类评分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疼痛、日常活动评分下降明显(P<0.01),僵硬程度评分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僵硬程度评分显着下降(P<0.01),日常活动评分亦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两组均能缓解患者膝关节症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组治疗寒凝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都有显着或较好的临床疗效,针刀结合内、外膝眼穴及鹤顶穴隔三七饼灸治疗寒凝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西药组,在改善疼痛、关节僵硬、日常活动等方面优于口服西药。

孙炜桓[10](2020)在《自拟活血益痹汤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豚鼠TLR4、NF-κB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自拟活血益痹汤在临床上治疗骨性关节炎有着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缺乏相关的现代医学的作用机制研究。本次设计实验,通过检查豚鼠膝关节组织与血液中信号通路的激活状态,探讨自拟活血益痹汤在治疗过程中对该通路的调控作用。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该制剂的后续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材料与方法:选择健康的1月龄40只雌性豚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组是: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对照组。正常组直接进行取材和记录,剩余3组都饲养至5月龄,建立OA自发豚鼠模型。对照组豚鼠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溶液进行灌胃饲养,模型复制成功后,模型组均采用生理盐水处理,日一次灌胃。中药组采用自拟活血益痹汤治疗,所有组别均饲养30天。治疗结束后,用20%的乌拉坦溶液麻醉豚鼠,剖腹后腹主动脉取血,低温离心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LR4、NF-κB的含量。取豚鼠的膝关节滑膜软组织,一部分生理盐水浸润后,置于-80℃超低温冰箱保存,一部分用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骨组织中TLR4、NF-κB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自拟活血益痹汤明显改善了骨关节炎豚鼠的一般活动状态,治疗的豚鼠的体重增加和其他组治疗组别相比出现明显的差异(P<0.05)。2.和正常豚鼠,模型组豚鼠血清TLR4、NF-κB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信号通路的因子水平明显提高,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炎症反应。经过治疗后,血清TLR4、NF-κB的水平出现下降(P<0.05)。3.与正常豚鼠相比较,骨关节炎豚鼠滑膜组织的TLR4、NF-κB蛋白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经过治疗之后,TLR4、NF-κB蛋白的含量出现下调(P<0.05)。4.和对照组相比,自拟活血益痹汤治疗的豚鼠滑膜中TLR4、NF-κB关键蛋白含量下调水平最高,炎性抑制水平最高,和其他组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自拟活血益痹汤可以通过干预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表达,控制炎性因子的水平,达到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2.自拟活血益痹汤的疗效和对照药物对比,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更加明显,呈现明显的优越性。

二、原发性膝关节炎中西医治疗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膝关节炎中西医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蠲痹汤加味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膝骨关节炎研究进展
        1.1.1 中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1.1.2 西医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1.2 膝骨关节炎治疗
        1.2.1 西医治疗
        1.2.2 中医治疗
    1.3 KOA研究现状
        1.3.1 流行病学
        1.3.2 病因
        1.3.3 发病机理研究
第二部分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病例中止退出标准
        2.1.6 病例脱落的标准及处理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分组
        2.2.2 试验材料
        2.2.3 试验方法
        2.2.4 观察指标
        2.2.5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两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WOMAC评分
    3.3 两组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MMP-13 的表达水平
    3.4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3.5 两组临床总疗效情况
    3.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全性
第四部分 讨论
    4.1 中医对KOA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4.2 中医对寒湿痹阻型KOA病因病机认识
    4.3 中医对KOA的治疗及其作用机制的探究
        4.3.1 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4.3.2 对软骨细胞的影响
        4.3.3 对局部微循环、纤溶系统及骨内高压的影响
        4.3.4 对氧化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4.3.5 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影响
        4.3.6 其它
    4.4 西医对KOA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4.5 炎性因子与KOA关系分析
    4.6 蠲痹汤加味的立方分析
    4.7 蠲痹汤加味的药理分析
        4.7.1 蠲痹汤加味整体药理分析
        4.7.2 蠲痹汤加味单味药的药理分析
    4.8 双醋瑞因胶囊的药理作用
    4.9 研究结果分析
        4.9.1 VAS评分
        4.9.2 WOMAC功能评分
        4.9.3 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MMP-13 的表达水平
        4.9.4 中医证候积分情况
        4.9.5 临床总疗效情况
        4.9.6 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全性
    4.10 结论
    4.11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膝骨关节炎的中西医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科研成果

(2)膝三针配合易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1.1.1 膝骨关节炎的定义与流行病学分析
        1.1.2 膝关节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
        1.1.3 膝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1.1.4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1.1.5 小结
    1.2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1.2.1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命名
        1.2.2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1.2.3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辨证论治
        1.2.4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1.2.5 小结
    1.3 靳三针的文献研究
        1.3.1 靳三针的起源
        1.3.2 靳三针的组穴原理
        1.3.3 靳三针的组穴特点
        1.3.4 靳三针的针法特色
        1.3.5 靳氏膝三针的穴位组成
        1.3.6 靳氏膝三针的临床治疗进展
    1.4 易罐的文献研究
        1.4.1 易罐的简介
        1.4.2 易罐的适应症
        1.4.3 易罐治疗的生物力学效应
        1.4.4 易罐的治疗特点
        1.4.5 易罐疗法的临床治疗进展
    1.5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2.1 病例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剔除标准
        2.2.6 中止标准
        2.2.7 研究流程图
        2.2.8 随机方法
        2.2.9 盲法
        2.2.10 治疗方法
        2.2.11 观察指标
        2.2.12 随访方式
        2.2.13 知情同意书
        2.2.14 疗效评价指标
        2.2.15 疗效评价标准
        2.2.16 安全性评价标准
        2.2.17 研究中相关问题的处理及解决方法
        2.2.18 统计分析
    2.3 基线资料情况
    2.4 评价指标结果
        2.4.1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2.4.2 膝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分
        2.4.3 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量表(JOA)评分
        2.4.4 抑郁短量表(CDS-15)评分
        2.4.5 临床疗效比较
        2.4.6 安全性评价
第三章 讨论
    3.1 研究结果分析
        3.1.1 基线资料分析
        3.1.2 观察指标分析
        3.1.3 临床疗效分析
        3.1.4 安全性分析
        3.1.5 综合分析
    3.2 膝三针配合易罐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优势
    3.3 膝三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理论探讨
    3.4 易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理论探讨
    3.5 膝三针配合易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分析
    3.6 创新性
    3.7 不足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3)补血荣筋汤加减联合股四头肌锻炼治疗肝肾亏虚型KOA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试验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 分组方法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2 对照组
    3 观察指标
        3.1 VAS评分法
        3.2 WOMAC评分表
        3.3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4 安全性检测
    5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第三部分 结果分析
    1 剔除、脱落的病例
    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2.1 性别
        2.2 年龄
        2.3 病程
        2.4 X线分级对比
        2.5 患膝对比
    3 结果比较
        3.1 VAS评分比较
        3.2 WOMAC评分比较
        3.3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3.4 临床有效率比较
    4 安全性指标观察
    5 结果分析
        5.1 一般资料分析
        5.2 VAS评分分析
        5.3 WOMAC评分分析
        5.4 中医证候评分分析
        5.5 临床疗效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1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2.1 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
        2.2 膝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2.3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
    3 补血荣筋汤用药分析
        3.1 补血荣筋汤的选方依据
        3.2 单味药药性及药理分析
    4 塞来昔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5 股四头肌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5.1 等张收缩训练
        5.2 等长收缩训练
        5.3 等速运动训练
    6 问题与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膝骨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子午流注理论应用于中药蜡疗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 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1 膝骨关节炎概述
        1.2 KOA流行病学特点
        1.3 KOA的危险因素
        1.4 KOA的危害
        1.5 KOA病因病机
        1.6 KOA中医辨证分型
        1.7 KOA的治疗
        1.8 阳虚寒凝型KOA的中医治疗方法
        1.9 KOA疗效评价方法
    2. 子午流注的研究进展
        2.1 定义
        2.2 理论基础
        2.3 子午流注择时治疗KOA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第2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概念界定
        2.1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rchritis,KOA)
        2.2 子午流注理论
        2.3 蜡疗法
        2.4 中药蜡疗
    3. 研究目的
第3章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样本量计算
    3. 研究方法
        3.1 试验组
        3.2 对照组
    4. 评价指标
        4.1 膝关节功能
        4.2 膝关节周围痛点疼痛程度
        4.3 KOA临床症状补充指标评分
        4.4 治疗有效率
        4.5 患者满意度
    5. 资料收集方法
    6. 统计学方法
    7 技术路线
    8. 质量控制
    9. 伦理学审查
第4章 结果
    1. 患者人口学资料
    2.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WOMAC及VAS基线值比较
    3. 两组WOMAC评分比较
        3.1 两组WOMAC总评分比较
        3.2 两组WOMAC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3.3 两组WOMAC僵硬程度评分比较
        3.4 两组WOMAC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4. 两组VAS评分比较
        4.1 两组VAS评分比较
        4.2 两组不同年龄段KOA患者VAS评分比较
    5. 两组KOA临床症状补充指标评分比较
        5.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KOA临床症状补充指标评分表》总分比较
        5.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KOA临床症状的补充指标评分表》各条目得分比较
    6.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7.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第5章 讨论
    1. 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可改善阳虚寒凝型KOA患者膝关节的功能状态
        1.1 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可缓解阳虚寒凝型KOA患者疼痛症状
        1.2 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可改善阳虚寒凝型KOA患者膝关节僵硬程度
        1.3 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可改善阳虚寒凝型KOA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2. 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可改善阳虚寒凝型KOA患者膝关节畏寒症状
    3. 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可提高阳虚寒凝型KOA患者临床疗效
    4. 子午流注择时中药蜡疗患者满意度高
第6章 结语
    1. 结论
    2. 研究局限性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个人基本情况问卷
    附录2 KOA诊断标准
    附录3 中药蜡疗操作方法
    附录4 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评估量表)
    附录5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附录6 KOA临床症状补充指标评分表
    附录7 患者满意度评分表
    附录8 知情同意书(Informed consent form,ICF)
    附录9 伦理审查表
    附录10 穴位定位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透刺疗法联合电针治疗瘀血阻滞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样本量估计
    3 分组方法
    4 治疗方法
        4.1 观察组
        4.2 对照组
    5 观察指标
        5.1 各量表观察指标
        5.2 客观观察指标
    6 疗程观测时间
    7 疗效判定标准
    8 数据统计与分析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对比
    3 各量表观察指标对比
        3.1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2 VAS疼痛量表对比
        3.3 WOMAC骨关节炎指数各因子比较
        3.4 WOMAC骨关节炎指数总积分比较
    4 客观观察指标对比
        4.1 髌上囊积液比较
    5 疗效评估
    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讨论与分析
    1 现代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1.1 概况
        1.2 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因
        1.3 发病机制
        1.4 治疗方法
    2 祖国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治疗
    3 证型选择依据
    4 透刺疗法选择依据
    5 穴位选择依据
    6 透穴穴位及方向选择依据
    7 电针波形选择依据
    8 对照组玻璃酸钠选择依据
    9 评价指标选择依据
        9.1 中医证候积分
        9.2 VAS疼痛量表
        9.3 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量表
        9.4 髌上囊彩超的选择依据
    10 结果分析
        10.1 一般资料分析
        10.2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析
        10.3 VAS疼痛量表比较分析
        10.4 WOMAC骨关节炎指数积分比较分析
        10.5 客观观察指标比较分析
        10.6 临床疗效分析
    11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近十年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文献挖掘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引言
1.研究内容
    1.1 研究资料来源
    1.2 资料筛选
        1.2.1 文献检索方法、范围与策略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统计学方法
    2.2 数据挖掘
    2.3 频率和众数统计法
    2.4 关联规则
    2.5 技术路线图
3.研究结果分析
    3.1 常规推拿手法运用规律分析
        3.1.1 常规推拿手法使用频次分析
        3.1.2 常规推拿手法的配伍关系分析
    3.2 复合推拿手法运用规律分析
        3.2.1 复合推拿手法使用频次分析
        3.2.2 复合推拿手法的配伍关系分析
    3.3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常用腧穴
        3.3.1 腧穴使用频次分析
        3.3.2 腧穴配伍关系分析
    3.4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所涉及的经脉情况
        3.4.1 所涉及的经脉关系分析
        3.4.2 经络配伍关系分析
    3.5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腧穴在人体各部位分布情况
        3.5.1 腧穴在人体各部位关系分析
        3.5.2 腧穴在人体各部位配伍关系分析
    3.6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证型关系分析
    3.7 推拿结合其它方法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情况
    3.8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性别及年龄概况
        3.8.1 性别
        3.8.2 年龄分析
4.结论分析
    4.1 中医学对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4.1.1 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概念
        4.1.2 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4.1.3 诊断与证型
        4.1.4 传统中医治疗现状
    4.2 现代医学对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4.2.1 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概念
        4.2.2 退行性膝骨关节炎发病原因及机制
        4.2.3 现代医学对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
    4.3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4.3.1 推拿手法应用于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治疗及作用机制
        4.3.2 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
        4.3.3 推拿配合艾灸
        4.3.4 推拿配合中药
        4.3.5 推拿配合肌力训练
    4.4 彭德忠教授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典型病案
5.讨论分析
    5.1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运用手法讨论分析
    5.2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所选腧穴讨论分析
    5.3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所选经络讨论分析
    5.4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分布部位讨论分析
    5.5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的证型讨论分析
6.结论
7.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消痛方超声药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不足型患者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西医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 物理疗法
        2. 运动治疗
        3. 药物治疗
        4. 关节腔注射
        5. 手术疗法
        6.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 祖国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认识
        2. 治法
        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消痛方超声药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不足型患者的疗效评价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退出标准
        1.5 终止试验的条件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试验分组
        2.3 治疗方法
        2.4 疗效评价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相关临床资料基线水平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0MAC评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后WOMAC评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事件
    4. 讨论与分析
        4.1 研究结果与安全性分析
        4.2 关于治法
        4.3 关于消痛方
        4.4 关于云南白药气雾剂
        4.5 关于超声药透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存在问题不足
        5.3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足膝同治”法治疗单侧早中期KOA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单侧KOA足底压力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及分组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数据采集
    3 临床观察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与分析
        5.1 基线资料比较
        5.2 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5.3 有序多元logstic回归分析
    6 讨论
        6.1 静态压力数据
        6.2 患侧动态压力数据
        6.3 健侧动态压力数据
    7 结论
    8 不足与展望
第二部分 “足膝同治”法治疗单侧早中期KOA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及分组
        1.3 病例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病例退出(脱落)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治疗
        2.2 足膝同治
    3 临床指标观察
        3.1 数据收集
        3.2 VAS疼痛评分
        3.3 JOA膝性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评分
        3.4 足底压力数据观察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与分析
        5.1 基线资料比较
        5.2 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6 讨论
        6.1 中西医对从足论治KOA的认识
        6.2 导师郭英教授对从足论治KOA的认识
        6.3 课题研究统计结果的分析
    7 结论
    8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浅析“足膝同治”法治疗KOA的必要性
    1 现代医学对KOA的认识与研究
        1.1 KOA的定义、分类和流行病学研究
        1.2 KOA的病因学研究
        1.3 西医对KOA的治疗
    2 祖国医学对KOA的认识与研究
        2.1 中医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治则及代表方剂
        2.4 中医治疗
    3 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从足论治KOA的必要性
    4 从祖国医学角度探讨从足论治KOA的必要性
    5 从解剖列车的角度探讨从足论治KOA的必要性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1 技术路线图
    附表1 病例观察表
    附表2 VAS疼痛评分表
    附表3 JOA膝性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附表4 知情同意书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课题情况
致谢

(9)针刀结合内、外膝眼穴及鹤顶穴隔三七饼灸治疗寒凝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试验病例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指标
        3.3 不良事件观察及处理
        3.4 统计学处理
    4 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4.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4.2 疗效指标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KOA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KOA病机的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KOA病因的认识
        1.3 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KOA的研究进展
        2.1 现代医学对KOA的病因和影响因素的认识
        2.2 膝骨性关节炎的西医治疗
    3 针刀医学治疗KOA认识
        3.1 针刀医学治疗KOA的中医理论认识
        3.2 针刀医学治疗KOA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
        3.3 针刀医学治疗KOA现状
    4 隔物灸治疗KOA的认识
    5 内、外膝眼穴及鹤顶穴治疗KOA认识
    6 针刀结合内、外膝眼穴及鹤顶穴隔三七饼灸治疗寒凝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结论
存在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附表

(10)自拟活血益痹汤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豚鼠TLR4、NF-κB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原发性膝关节炎中西医治疗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蠲痹汤加味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黄龙.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膝三针配合易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伍乃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补血荣筋汤加减联合股四头肌锻炼治疗肝肾亏虚型KOA的临床观察[D]. 尚珂宇.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子午流注理论应用于中药蜡疗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效果评价[D]. 李苏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透刺疗法联合电针治疗瘀血阻滞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圆.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近十年推拿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文献挖掘及分析[D]. 郭珍妮(Jeny Devina).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消痛方超声药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不足型患者的疗效评价[D]. 蔡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足膝同治”法治疗单侧早中期KOA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欣.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针刀结合内、外膝眼穴及鹤顶穴隔三七饼灸治疗寒凝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D]. 胡林龙.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自拟活血益痹汤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豚鼠TLR4、NF-κB的影响[D]. 孙炜桓.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子午流注论文 膝关节炎论文 中医论文

上一篇:涡轮增压器漏油对发动机的危害
下一篇:条件访问系统中基于分级访问控制的密钥分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