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下肢溃疡48例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下肢溃疡48例(论文文献综述)

阙华发,曹烨民[1](2022)在《下肢慢性溃疡中医诊治与疗效评价专家共识》文中认为下肢慢性溃疡(臁疮)为周围血管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多伴有下肢静脉曲张史,多发于小腿处,溃疡经久难愈,或愈后每因损伤而复发,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中医药的各类内服、外治疗法治疗本病的优势独特,疗效显着。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周围血管病领域专家,形成下肢慢性溃疡中医诊治与疗效评价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阙华发[2](2020)在《不同中医学术流派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特点探微》文中指出从中医学术流派着眼,通过比较总结全国不同学术流派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临证经验、特色技术及学术思想,探讨其病因病机、辨证思路与特色疗法。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起病之初以标实为主,湿热毒瘀是关键,后期多虚实夹杂,多出现脾胃虚弱,肾精不足。辨证当首辨阳证、阴证。以局部辨证为主,一般以疮面脓、腐、肌及疮周状态的变化等为主要依据。治疗当分期分型论治,内外合治。这些研究结果能进一步拓展临证思路及特色技术的应用,推动中医治疗慢性下肢溃疡学术理论的不断深化、完善与提升,有助于持续提高临床疗效。

王云飞,阙华发,王军,李斌,曹烨民,吕延伟,王小平,薛慈民,唐汉钧,徐杰男,向寰宇,张臻,邢捷,沈亮,单玮,刘安民[3](2020)在《祛腐化瘀补虚生肌外治法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祛腐化瘀补虚生肌外治法治疗慢性下肢溃疡,开展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科学客观地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全国七个分中心的200例慢性下肢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与西医组,分别采用祛腐化瘀补虚生肌外治法及西医常规(中性油纱布及贝复济)外治疗法,疗程为8周,以创面愈合率作为主要疗效指标,以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速度、中医症候量化指标作为次要疗效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汞、尿汞含量作为安全性指标,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该研究项目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进行中英文注册(注册号:CHICTR-TRC-11001365)。该项目由负责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伦理委员会批件文号:2011LCSY001)。结果 (1)疾病疗效,中、西医组均可促进慢性下肢溃疡愈合,两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3. 11±32. 98)%与(81. 98±33. 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中医组总有效率93. 10%,痊愈率67. 82%,创面愈合时间(29. 31±14. 38) d,创面愈合速度(0. 09±0. 16)cm2/d;西医组总有效率88. 30%,痊愈率69. 15%,创面愈合时间(27. 74±14. 59) d,创面愈合速度(0. 06±0. 09)cm2/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中医症候疗效方面,中医组总有效率96. 55%,西医组总有效率86. 02%,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 <0. 05);中医组在改善症候方面(下肢水肿、疼痛、创周肤温、皮肤创周活力、创面脓、创面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明显优于西医组(P <0. 05)。(3)安全性方面,祛腐化瘀补虚生肌外治法治疗慢性下肢溃疡是安全的。结论祛腐化瘀补虚生肌外治法与西医常规疗法均可有效治疗慢性下肢溃疡;在改善中医症候疗效及部分中医证候方面,祛腐化瘀补虚生肌外治法明显优于西医组,并且是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

钟敬进[4](2019)在《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临床疗效,为慢性下肢溃疡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外科收治的慢性下肢溃疡患者1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结合具体病情予以中医外治法(中药熏洗、溻渍、缠缚等)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同时间不同部位下肢周径变化以及Hach硬化-筋膜评分情况等。结果:(1)愈显率为90.48%,总愈合率为97.14%。(2)治疗后3个月疼痛、静脉曲张、静脉性水肿、色素沉着、炎症、硬结、溃疡数量、溃疡时间溃疡直径、压迫治疗等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表(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显着(P <0.05)。(3)治疗后1个月的髌上10 cm和髌下10 cm周径变化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髌上10 cm、髌下10 cm、踝上10 cm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前,差异显着(P <0.05)。结论:在慢性下肢溃疡的临床治疗中,中医外治疗法既能有效的提升其愈显率、总愈合率,又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下肢周径变化和VCSS评分,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永灵,廖明娟,李琰,蒉纲[5](2019)在《下肢慢性溃疡的中医外治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下肢慢性溃疡古称"筋瘤",是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慢性迁延,难以治愈,愈后又极易复发,少数尚有癌变可能,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中医学对下肢慢性皮肤溃疡的认识及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及良好的疗效。本文从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研究两方面进行了文献研究,希冀对下肢慢性溃疡的中医药治疗有所启示和促进1病因病机研究1.1虚、瘀、邪理论唐汉钧认为,溃疡基本病因为"腐、瘀、虚""久病必瘀,久病

杨洁[6](2019)在《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中医临床路径疗效评价》文中提出目的:1.回顾性分析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lower extremities atherosclerosis disease,LEAD)与可能的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的相关性,以筛选出老年LEAD的主要危险因素。2.回顾性分析老年LEAD中医临床路径的疗效,评价其优点与不足,为路径的优化和完善提供依据,以促进临床的推广和应用。方法:1.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4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病房的老年LEAD患者107例(病例组)及同期住院的老年非LEAD患者101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老年LEAD可能的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HUA、CRP升高、FIB升高、HHCY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通过采集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住院且第一诊断为老年LEAD患者的病史资料,对比未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的老年LEAD患者100例(常规组)和已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的老年LEAD患者100例(路径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三个月内再入院率、两年预后情况。结果:1.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HHCY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而HUA、CRP升高、FIB升高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HHCY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上述危险因素仍被选入(P<0.05),提示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HHCY是老年LEAD的危险因素。2.常规组与路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比较,路径组住院总费用、检查费、西药费、其他费用的平均值较常规组分别降低4472.23元、1098.45元、2554.63元、573.9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常规组中药费较路径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单项积分比较,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除胸闷的中医证候单项积分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均能改善老年LEAD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单项积分,除胸闷外,路径组均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常规组的总有效率达85.0%,路径组达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路径组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三个月内再入院率比较,常规组是21.0%,路径组是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两年预后情况比较,发生心血管复合事件及脑血管复合事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生下肢溃疡或坏疽、全因死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全因死亡的最主要死因为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结论:1.在纳入研究的危险因素中,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2.在保证中医临床疗效的前提下,实施中医临床路径不仅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总费用、检查费、西药费等各项费用,而且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的特色,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两年预后情况。

孔令臻[7](2019)在《补益气血中药对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慢性皮肤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病程长,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中医治疗皮肤溃疡的传统方法是祛腐生肌法,面对腐祛肌不生的临床难题,唐汉钧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祛瘀生肌和补虚生肌治疗大法,临床疗效显着。补益气血法是补虚生肌的重要方法。气能生血,血能养气,气血外达肌肤对其进行濡养和温煦。创面愈合与人身气血关系密切。西医认为创面愈合是一个连续、复杂、协调的过程,肉芽组织的形成是创面修复愈合的关键。肉芽组织主要由大量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构成。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以及成纤维分泌的生长因子EGF、TGF-β、VEGF是创面修复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前期动物实验发现补益气血中药可上调大鼠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合成和分泌,加速创面微毛细血管新生,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从而促进大鼠创面愈合。根据中医“气血”理论和前期动物实验研究基础,本实验研究补益气血中药对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合成分泌生长因子EGF、TGF-β、VEGF的影响。进一步探索中医药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充实中医药促进创面愈合的基础研究内容,并为慢性皮肤溃疡内治药物研究奠定基础。研究目的:本实验拟在中医“气血”理论和前期动物实验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观察补益气血中药(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的影响,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生长因子EGF、TGF-β、VEGF的影响,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EGF mRNA、TGF-βmRNA、VEGF 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方法: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复苏、传代、培养。选用第4~6代细胞在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培养环境下,在不同时间点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测定补益气血中药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补益气血中药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分析法(Wb)检测补益气血中药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EGF、TGF-β1、VEGFA的影响;采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锁反应法(RT-PCR)测定补益气血中药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EGF mRNA、TGF-βmRNA、VEGF mRNA的影响。结果:1.四君子汤(10ug/L~1g/L)干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24h,与对照组相比较,四君子汤(10mg/L、100mg/L)能促进细胞增殖,细胞生长数量有差异(P<0.05),且四君子汤(100mg/L)促进细胞增殖更明显(P<0.01)。四君子汤(10ug/L~1g/L)干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48h,与对照组相比较,细胞生长数量差异不明显(P>0.05)。四物汤(10ug/L~1g/L)干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24h,与对照组相比较,四物汤(10ug/L~1g/L)能促进细胞增殖,细胞生长数量有差异(P<0.05),且四物汤(1mg/L~100mg/L)促进细胞增殖更明显(P<0.01)。四物汤(10ug/L~1g/L)干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48h,与对照组相比较,四物汤(1g/L)能促进细胞增殖,细胞生长数量有差异(P<0.05),四物汤(10ug/L~100mg/L)促细胞生长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八珍汤(10ug/L~1g/L)干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24h,与对照组相比较,八珍汤(10ug/L~1g/L)能促进细胞增殖,细胞生长数量有差异(P<0.05),且八珍汤(1mg/L~1g/L)促进细胞增殖更明显(P<0.01)。八珍汤(10ug/L~1g/L)干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48h,与对照组相比较,细胞生长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较,四君子汤组、四物汤组、八珍汤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G0/G1期比例降低,细胞增殖指数PI增高,差异明显(P<0.01);四君子汤组、四物汤组、八珍汤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S期比例升高,差异明显(P<0.01)。与四君子汤组相比较,四物汤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G0/G1期比例降低,细胞增殖指数PI增高,差异明显(P<0.05),人皮肤成纤维细胞S期比例降低差异不明显(P>0.05),八珍汤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G0/G1期比例降低明显(P<0.01),人皮肤成纤维细胞S期比例降低明显(P<0.01)。与四物汤组相比较,八珍汤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G0/G1期比例降低,细胞增殖指数PI增高,差异明显(P<0.01),同时八珍汤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S期比例明显升高(P<0.01)。3.与对照组相比较,四君子汤组、四物汤组、八珍汤组EGF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四君子汤组相比较,四物汤组EGF的表达降低(P<0.05),八珍汤组EGF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四物汤组相比较,八珍汤组EGF的表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四君子汤组、四物汤组、八珍汤组TGF-β1的表达明显増高(P<0.01)。与四君子汤组相比较,四物汤组TGF-β1的表达差异不明显(P>0.05),八珍汤组TGF-β1的表达增高(P<0.05)。与四物汤组相比较,八珍汤组TGF-β1的表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四君子汤组、八珍汤组VEGFA的表达增高(P<0.05),四物汤组VEGF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四君子汤组相比较,四物汤组、八珍汤组VEGFA的表达差异不明显(P>0.05)。与四物汤组相比较,八珍汤组VEGFA的表达差异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八珍汤(100mg/L)组EGF的表达增高(P<0.05),八珍汤(10mg/L)组EGF表达增高并不明显(P>0.05),八珍汤(1g/L)组EGF表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八珍汤(100mg/L)组TGF-β1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八珍汤(10mg/L)组TGF-β1的表达增高并不明显(P>0.05),八珍汤(1g/L)组TGF-β1表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八珍汤(10mg/L)组VEGFA的表达增高(P<0.05),八珍汤(100mg/L)组VEGF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八珍汤(1g/L)组VEGFA的表达降低,但降低并不明显(P>0.05)。4.与对照组相比较,四君子汤组、四物汤组EGF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八珍汤组EGF mRNA表达量增高(P<0.05)。与四君子汤组相比较,四物汤组、八珍汤组EGF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四物汤组相比较,八珍汤组EGF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四君子汤组、四物汤组、八珍汤组TGF-β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四君子汤组相比较,四物汤组TGF-βmRNA表达量增高不明显(P>0.05),八珍汤组TGF-β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四物汤组相比较,八珍汤组TGF-β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四君子汤组、四物汤组、八珍汤组VEGF 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四君子汤相比较,四物汤组VEGF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八珍汤组VEGF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四物汤组相比较,八珍汤组VEGF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1.补益气血中药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能加速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有丝分裂,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各组在浓度为100mg/L时,促进细胞增殖效果较明显且药物干预24h促细胞增殖效果明显。2.补益气血中药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通过上调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EGF mRNA、TGF-βmRNA、VEGF mRNA的表达促进EGF、TGF-β1、VEGFA的分泌。3.补益气血中药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可能通过加速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上调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EGF mRNA、TGF-βmRNA、VEGF mRNA的表达促进EGF、TGF-β1、VEGFA的分泌,加速血管再生,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及创面上皮化,最终促进创面愈合。4.补益气血中药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促进EGF、TGF-β1、VEGFA的分泌表达存在差异,提示促进肉芽组织合成生长的靶点存在差异,与中医“气血”理论相吻合。5.中浓度八珍汤能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EGF、TGF-β1、VEGFA,低浓度八珍汤促进EGF、TGF-β1表达效果并不明显,高浓度八珍汤对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EGF、TGF-β出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补益气血中药在临床运用中需使用合理浓度。

张梦羽[8](2019)在《加味芩矾汤联合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重度臁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加味芩矾汤溻渍联合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吸引技术(简称VSD)治疗重度臁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评价经验方加味芩矾汤对治疗重度臁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普外肛肠科的重度臁疮患者70例。所有研究对象年龄均在4080岁,均符合臁疮的中医诊断标准和重度臁疮的纳入标准,且未在排除标准范围内。在给予外科常规清创后,治疗组予外用经验方加味芩矾汤溻渍+VSD治疗,对照组病例予碘伏换药+VSD治疗。两组静脉注射治疗方案均采取益气活血与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观察记录临床治疗效果。对两组总体的疗效、肢体疮面愈合时间、愈合程度、新生肉芽开始生长时间、有无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损害、外用皮肤刺激情况、复发率等进行统计,前后比对。若溻渍过程中出现皮肤过敏或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并及时对症处理,将不能继续试验者剔除,对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式进行完整记录,对以上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临床疗效。结果除去脱落不计入统计的病例,最终治疗组33例,对照组31例纳入统计结果。1疮面愈合疗效比较: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总有效率74.2%;治疗组治愈8例占24.2%,显效11例占33.3%,有效12例占36.4%,无效2例占6.1%;对照组治愈0例占0%,显效5例占16.1%,有效18例占58.1%,无效8例占25.8%,P<0.05,有统计学意义。2疮面愈合时间比较:治疗组最短61天,最长137天,中位数为97天;对照组最短100天,最长150天,中位数为123天,P<0.05,有统计学意义。3疮面愈合程度比较:治疗组一级疮面8例占24.2%,二级疮面17例占51.5%,三级疮面8例占24.2%,四级疮面0例占0%;对照组一级疮面0例占0%,二级疮面9例占29.0%,三级疮面22例占71.0%,四级疮面0例占0%,P<0.05,有统计学意义。4新生肉芽组织开始生长时间比较:治疗组最短2天,最长5天,中位数为2天;对照组最短7天,最长10天,中位数为7天,P<0.05,有统计学意义。5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指标:两组治疗前后经统计分析,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对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无损害。6皮肤刺激情况:治疗组12h总积分0,24h总积分0,48h总积分0,7d总积分0,平均积分0;对照组12h总积分0,24h总积分0,48h总积分0,7d总积分0,平均积分0,两组药物对疮口及周围皮肤均无明显刺激性。7整体临床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结论1一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为74.2%,加味芩矾汤溻渍联合VSD在治疗重度臁疮方面较碘伏效果明显。2在临床试验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加味芩矾汤对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无影响。图0幅;表15个;参122篇。

宋爽[9](2019)在《三黄祛瘀汤内服外洗治疗气虚血瘀证臁疮30例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应用三黄祛瘀汤内服外洗治疗气虚血瘀证臁疮30例,观察三黄祛瘀汤的临床疗效及探究其作用机理,为日后中医中药治疗臁疮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及借鉴。方法:本研究总共观察符合纳入标准30例患者,病人来源均为2018.1-2019.1至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治疗上均予以三黄祛瘀汤口服,每日三次,每次150ml,及加用三黄祛瘀汤外洗局部皮损处后使用三黄祛瘀汤浸透纱布湿敷于疮面,最后纱布包扎换药治疗,每日1次。治疗疗程共30天,每10天观察1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0天后、治疗20天后、治疗30天后(治疗结束)观察并记录溃疡面治疗前后的疗效,包括皮损面积、色泽、分泌物、局部感觉、新生肉芽组织、中医证候及不良反应情况等;治疗结束1月后对治疗结果判定为临床痊愈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是否有复发情况发生,最终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疾病评判:临床痊愈9例,显效6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无效率13.33%,可见三黄祛瘀汤内服外洗治疗气虚血瘀证臁疮对于皮损的愈合总体疗效较好。中医证候评判:有效率100%,中医证候改善疗效显着。(2)在肉芽组织、色泽上治疗前后对比在统计学上均有显着差异,其中肉芽组织在治疗10天时与治疗前无差异,从治疗20天开始有显着差异,色泽及中医证候改善均在10天时就有显着差异。结论:三黄祛瘀汤内服外洗治疗气虚血瘀证臁疮可见较好疗效,对于肉芽组织的生长及色泽的改善有良好作用,中医证候亦可见显着改善,而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复发,故三黄祛瘀汤应用于气虚血瘀证臁疮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张筱杉,刘明[10](2017)在《中药外用制剂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研究概况》文中认为从膏剂、凝胶剂、洗剂、涂剂、散剂、酊剂、海绵剂、涂膜剂、气雾剂等方面对国内中药外用制剂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下肢慢性溃疡的临床辨证施治和新型外用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参考文献34篇。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下肢溃疡4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下肢溃疡48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下肢慢性溃疡中医诊治与疗效评价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诊断
    2.1 诊断要点[3-7]
        2.1.1 临床表现
        2.1.2 辅助检查
    2.2 鉴别诊断
3 中医辨证[3-10]
    3.1 湿热毒蕴证
    3.2 湿热瘀阻证
    3.3 气虚血瘀证
    3.4 脾虚湿盛证
4 治疗
    4.1 治疗原则
    4.2 中药辨证论治
        4.2.1 湿热毒蕴证
        4.2.2 湿热瘀阻证
        4.2.3气虚血瘀证
        4.2.4 脾虚湿盛证
    4.3 中成药治疗
    4.4 中医外治法
        4.4.1 蚕食清创术
        4.4.2 中药贴敷疗法
        4.4.2. 1 祛腐类中药外敷
        4.4.2. 2 生肌类中药外敷
        4.4.3 缠缚疗法
        4.4.4 中药熏洗疗法
        4.4.5 中药溻渍疗法
        4.4.6 艾灸疗法
        4.4.7 砭镰法
5 疗效评价[7,27-28]
    5.1 主要指标
    5.2 次要指标
        5.2.1 创面愈合时间
        5.2.2 创面愈合速度
        5.2.3 中医证候积分
    5.3 疗效评价标准
        5.3.1 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5.3.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6 预防与调护[3-7,62]

(2)不同中医学术流派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特点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中医学慢性下肢溃疡病因病机的认识
顾氏外科流派诊治特色
赵氏皮科流派诊治特色
外科名家诊治特色
小结与体会

(3)祛腐化瘀补虚生肌外治法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病例来源
        1.1.2 诊断标准
        1.1.2. 1 西医诊断标准[14]
        1.1.2. 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8]
        1.1.5 样本量核算
    1.2 研究方法
        1.2.1 随机方法
        1.2.2 对照
        1.2.3 盲法设计与实施
        1.2.4 治疗方案
        1.2.4. 1 祛腐化瘀补虚生肌外治疗法
        1.2.4. 2 西医常规外治疗法
        1.2.5 疗程
        1.2.6 观察指标
        1.2.6. 1 一般项目
        1.2.6. 2 疗效指标[8]
        1.2.6. 3 安全性指标
        1.2.6. 4 观察与随访时点
        1.2.7 疗效评价
        1.2.7. 1 疾病疗效评价标准[8]
        1.2.7. 2 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1.2.7. 3 安全性的评定
        1.2.8 统计学方法
        1.2.9 伦理学原则
2 结果
    2.1 完成情况
    2.2 一般情况
    2.3 各项指标结果
        2.3.1 创面愈合率
        2.3.2 创面愈合时间
        2.3.3 创面愈合速度
        2.3.4 疾病疗效评价
        2.3.5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2.3.6 中医证候积分
        2.3.7 血汞、尿汞
    2.4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4)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
        1.2.2 中医外疗法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1.3.2 下肢溃疡评分
        1.3.3 VCS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创面愈合情况
    2.2 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的VCSS评分比较
    2.3 不同时间不同部位下肢周径变化比较
3讨论

(5)下肢慢性溃疡的中医外治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研究
    1.1 虚、瘀、邪理论
    1.2 湿、热、毒理论
2 与脏腑的关系
    2.1 与脾的关系
    2.2与肾的关系
    2.3 与肺的关系
3 中医外治研究
    3.1 外治理论
        3.1.1 提脓祛腐
        3.1.2 煨脓长肉
        3.1.3 祛腐生肌
        3.1.4 祛瘀生肌
    3.2 局部辨证
    3.3 外治方法
        3.3.1中药丹剂、散剂
        3.3.2 敷贴法
        3.3.3 熏洗疗法
        3.3.4 艾灸疗法
        3.3.5 刺血疗法
        3.3.6 缠缚疗法
        3.3.7 湿敷疗法
4 结 语

(6)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中医临床路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一 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1.1 老年LEAD诊断标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3 研究因素的诊断标准
        3.1 年龄
        3.2 吸烟
        3.3 高血压
        3.4 高尿酸血症
        3.5 CRP升高
        3.6 FIB升高
        3.7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4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
        1 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老年LEAD的流行病学
        2 老年LEAD的发病机制
        3 结果分析
        3.1 性别与老年LEAD的相关分析
        3.2 年龄与老年LEAD的相关分析
        3.3 吸烟与老年LEAD的相关分析
        3.4 高血压与老年LEAD的相关分析
        3.5 高尿酸血症与老年LEAD的相关分析
        3.6 CRP升高与老年LEAD的相关分析
        3.7 FIB升高与老年LEAD的相关分析
        3.8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LEAD的相关分析
临床研究二 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临床路径疗效评价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临床分期标准
        3.3 中医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7 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方案
        8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
        1.1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的比较
        1.2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的比较
        1.3 两组患者临床分期的比较
        1.4 两组患者病程的比较
        2 住院天数
        3 住院费用
        4 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
        4.1 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比较
        4.2 中医证候单项积分的比较
        4.3 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5 三个月内再入院率
        6 两年预后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临床路径的研究概况
        1.1 临床路径的起源
        1.2 临床路径在国内外的应用
        1.3 中医临床路径的发展与意义
        2 老年LEAD的中医临床路径研究
        2.1 祖国医学对老年LEAD的认识
        2.2 老年LEAD中医临床路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3 老年LEAD中医临床路径的综合方案
        2.4 益气活血化痰方的方药研究
        2.5 老年LEAD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一般临床资料
        3.2 住院天数
        3.3 住院费用
        3.4 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
        3.5 三个月内再入院率
        3.6 两年预后情况
        4 疗效评价
        4.1 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的优点
        4.2 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的不足
        5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附录2 综述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7)补益气血中药对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实验材料
    1.1 细胞株
    1.2 主要试剂
    1.3 实验药物
    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1.5 主要试剂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补益气血中药(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冻干粉制备
    2.2 实验分组
    2.3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复苏、培养及传代
    2.4 CCK8法测定补益气血中药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2.5 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周期
    2.6 免疫印迹分析法(Wb)检测补益气血中药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EGF、TGF-β1、VEGFA的影响
    2.7 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补益气血中药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EGF mRNA、TGF-βmRNA、VEGF mRNA表达量的影响
    2.8 统计分析
3.实验结果
    3.1 补益气血中药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3.2 补益气血中药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
    3.3 补益气血中药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EGF、TGF-β1、VEGFA的影响
    3.4 补益气血中药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合成EGF mRNA、TGF-βmRNA、VEGF mRNA的影响
4.讨论
    4.1 中医基于“气血”理论对慢性皮肤溃疡的认识
    4.2 西医对慢性皮肤溃疡的认识
    4.3 补益气血中药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的探讨
    4.4 补益气血中药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周期的影响的探讨
    4.5 补益气血中药对人皮肤成纤维合成分泌EGF、TGF-β1、VEGFA及合成EGF mRNA、TGF-βmRNA、VEGF mRNA影响的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基于中医“气血”理论论治下肢慢性溃疡近况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8)加味芩矾汤联合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重度臁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临床资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诊疗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剔除、终止或脱落标准
        1.1.6 观察指标
        1.1.7 疗效评价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材料
        1.2.2 治疗方案
        1.2.3 药物组成
        1.2.4 统计学方法
    1.3 统计结果
        1.3.1 一般资料的统计分析
        1.3.2 中医临床疗效比较
        1.3.3 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及C-反应蛋白指标前后对比
        1.3.4 皮肤刺激统计
        1.3.5 随访
    1.4 讨论
        1.4.1 立题依据
        1.4.2 理论依据
        1.4.3 对研究结果的分析
        1.4.4 组方分析
        1.4.5 问题与展望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2.1 古代中医对臁疮的认识和研究
        2.1.1 病名
        2.1.2 病因病机
        2.1.3 治疗方法
    2.2 近现代医家对重度臁疮的认识
        2.2.1 病因病机
        2.2.2 治疗方法
    2.3 现代医学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认识和研究
        2.3.1 流行病学
        2.3.2 病因
        2.3.3 病理生理
        2.3.4 治疗
        2.3.5 预防
    2.4 药物的药理研究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病例观察表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9)三黄祛瘀汤内服外洗治疗气虚血瘀证臁疮3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中医诊断标准
        2.2.2 西医诊断标准
        2.2.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脱落及剔除标准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
    1 研究总体设计
    2 技术路线图
    3 治疗方法
        3.1 三黄祛瘀汤组方成分
        3.2 中医内治法:口服三黄祛瘀汤
        3.3 中医外治法:外洗三黄祛瘀汤
        3.3.1 外洗法
        3.3.2 外洗中药三黄祛瘀汤成分剂量及用法
        3.4 药物来源
    4 治疗注意事项及医嘱
        4.1 注意事项
        4.2 医嘱
    5 观察指标
        5.1 一般资料
        5.2 病程病史
        5.3 治疗疗程观察时间及随访时间
        5.4 疗效观察指标
        5.4.1 皮损各项观察指标评分
        5.4.2 中医证候评分
    6 疗效评定标准
    7 安全性观察
        7.1 不良反应事件记录
        7.2 不良反应分级评分
    8 随访
    9 统计学处理
第三部分 结果分析
    1 病例完成情况
    2 一般情况
        2.1 病人性别分布情况
        2.2 病人年龄分布情况
        2.3 病人病程情况
        2.4 病人病史情况
    3 治疗疗效分析
        3.1 治疗前后总体疗效情况
        3.2 治疗前后皮损面积对比
        3.3 治疗前后皮损各项观察指标评分对比
        3.4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对比
        3.5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情况
        3.6 随访情况
        3.7 研究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臁疮的病因、病机认识
        1.1 病名溯源
        1.2 古代中医对臁疮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现代中医对臁疮病因、病机的认识
        1.4 臁疮的辩证论治
        1.5 臁疮的治疗
        1.5.1 中医外治法
        1.5.2 中西医结合治疗
    2 西医对臁疮的发病机制的认识
        2.1 发病机制
        2.2 分类
        2.3 西医治疗
        2.3.1 非手术治疗
        2.3.2 手术治疗
    3 本研究选病选方依据
        3.1 三黄祛瘀汤来源及选用依据
        3.2 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3.3 选用外洗法依据
        3.3.1 外洗法定义
        3.3.2 传统医学对外洗法作用机理的认识
        3.3.3 现代医学对中药外洗机理的认识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2
附件1

(10)中药外用制剂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膏剂
    1.1 软膏剂
    1.2 硬膏剂
2 凝胶剂
3 洗剂
4 涂剂
5 散剂
6 酊剂
7 海绵剂
8 涂膜剂
9 气雾剂
1 0 其他
1 1 讨论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下肢溃疡4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下肢慢性溃疡中医诊治与疗效评价专家共识[J]. 阙华发,曹烨民.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2
  • [2]不同中医学术流派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特点探微[J]. 阙华发.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12)
  • [3]祛腐化瘀补虚生肌外治法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临床研究[J]. 王云飞,阙华发,王军,李斌,曹烨民,吕延伟,王小平,薛慈民,唐汉钧,徐杰男,向寰宇,张臻,邢捷,沈亮,单玮,刘安民.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1)
  • [4]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J]. 钟敬进. 中医临床研究, 2019(26)
  • [5]下肢慢性溃疡的中医外治研究概况[J]. 王永灵,廖明娟,李琰,蒉纲. 中医外治杂志, 2019(04)
  • [6]老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中医临床路径疗效评价[D]. 杨洁.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补益气血中药对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D]. 孔令臻.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加味芩矾汤联合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重度臁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梦羽.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9]三黄祛瘀汤内服外洗治疗气虚血瘀证臁疮30例临床观察[D]. 宋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中药外用制剂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研究概况[J]. 张筱杉,刘明. 山东中医杂志, 2017(05)


中医论文 四物汤论文 八珍汤论文 四君子汤论文 皮肤溃疡论文

上一篇:女人,应该撑起自己的伞
下一篇:对厦门市网络安全状况、成因及对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