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脱毒马铃薯小土豆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脱毒马铃薯微型薯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段宏兵,徐涛,蔡兴奎,姚飞虎[1](2021)在《马铃薯微型薯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马铃薯脱毒技术日益成熟,马铃薯微型薯(简称"微型薯")的产量逐年增加,但生产成本的急剧上升严重制约了优质微型薯的推广和应用。本文对微型薯生产的农艺过程进行了总结,简述茎尖脱毒、试管培养、组培继代、介质培养、种薯大田扩繁的基本农艺过程;分析了微型薯每个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包括组培继代过程中所需的机器视觉系统以及组培苗的抓取和切割技术、介质栽培过程中所需的温室生长条件控制系统和智能化环境监控系统、微型薯播种过程中所需的微型薯播种技术等;对国内外微型薯生产相关机械化装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包括组培继代、介质培养、微型薯播种等过程中所需的机械化装备;提出了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研究、加速基础共性技术机制的研究、争取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加快我国种薯产业及机械化的发展等意见和建议,以推进微型薯生产技术与装备向自动化、智能化方面发展,从而提高优质微型薯的应用量,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谢从华,柳俊[2](2021)在《中国马铃薯科技发展与创新之回顾》文中认为科学技术是产业发展的支撑,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始终是马铃薯科研的宗旨。推翻清朝帝制后中国始有系统的马铃薯科学研究,迄今仅百余年历史,而每个阶段均有其突出的目标和彰显的成就。20世纪30年代起步的品种筛选和杂交育种奠定了50年代首次品种更新的基础,单产显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六五"到"九五"的全国马铃薯科研攻关,系统开展了育种、种植区划、种质资源评价和良种繁育研究,支撑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新世纪以来的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马铃薯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是处于学科前沿的马铃薯性状遗传调控研究,增强了技术创新和科技竞争的潜力,将进一步提升马铃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满足健康生活需求方面的战略地位。

张媛媛[3](2019)在《榆林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的茎尖脱毒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已知的马铃薯病毒大约有40多种,其中能够直接影响我国马铃薯产业的主要包括6种病毒(PVX,PVY,PVA,PVM,PVS,PLRV)和1种类病毒(PSTVd)。马铃薯病毒病发病严重时可导致减产高达60%,这严重影响了榆林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是,采用茎尖脱毒技术来脱除马铃薯体内对生产造成危害的病毒及类病毒,恢复马铃薯的优良种性,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大力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最终做到为生产服务,将对提高榆林马铃薯生产技术水平和产业开发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对榆林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克新1号、夏波蒂、费乌瑞它、冀张薯8号、青薯9号、陕北红洋芋)的脱毒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品种的马铃薯茎尖分化成苗的影响夏波蒂的茎尖培养成苗难度最大、周期较长、成苗率相对较低。在同一配方的培养基中,比其他品种生长缓慢,而且容易黄化死亡。在NAA、GA3浓度固定为0.1 mg.L-1的情况下调整6-BA的使用浓度,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提高茎尖的成活率和成苗率,陕北红洋芋的最适6-BA浓度为0.05 mg.L-1,夏波蒂的最适6-BA浓度为0.15 mg.L-1,克新1号和青薯9号的最适6-BA浓度为0.1 mg.L-1,当浓度达到0.2 mg.L-1的时候,对茎尖发育会产生抑制作用。费乌瑞它和冀张薯8号用D-泛酸钙代替培养基中的NAA,茎尖生长势明显,成苗率明显提高。(2)筛选出了6个本地区主栽品种的较适宜培养基配方克新1号、青薯9号——MS+0.1mg.L-1 NAA+0.1mg.L-1 GA3+0.1mg.L-1 6-BA+白糖3%+卡拉胶0.65%夏波蒂——MS+0.1mg.L-1 NAA+0.1mg.L-1 GA3+0.15mg.L-1 6-BA+白糖3%+卡拉胶0.65%费乌瑞它、冀张薯8号——MS+0.1mg.L-1 6-BA+0.1mg.L-1 GA3+0.2mg.L-1 D-泛酸钙+白糖3%+卡拉胶0.65%陕北红洋芋——MS+0.1mg.L-1 NAA+0.1mg.L-1 GA3+0.05mg.L-1 6-BA+白糖3%+卡拉胶0.65%(3)不同茎尖大小对马铃薯脱毒效果的影响马铃薯茎尖成活率和成苗率与茎尖大小呈正比,茎尖越大,茎尖越容易成活;反之,脱毒率与茎尖大小呈反比,茎尖越大,脱毒率越低。综合考虑,带2个叶原基的茎尖大小比较理想。(4)马铃薯芽长度和剥离时间对脱毒效果的影响马铃薯剥离芽的长度和剥离时间可以影响茎尖成苗率和脱毒成功率。在春季马铃薯刚刚结束休眠期的时候,一般是3月下旬,在室温条件下(大约14℃16℃),先暗光催芽7-10d,再经散射光照射5-7d后,马铃薯芽状态为短壮芽;在4月初开始剥离的茎尖成活率高。在合适的芽长度和剥离时间进行剥离,抓住茎尖生命力最旺盛、顶端病毒最稀薄的时间节点,不仅能使茎尖的成活率和成苗率达到最大,而且更易获得脱毒合格的试管苗。(5)不同栽培方式和基肥配比对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产的影响在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产中,使用苗床移栽方式优于传统地栽方式,不易积水,能有效的隔离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基肥配比b(15袋蛭石+1kg撒可富+0.2kg二胺)下移栽苗生长健壮,种薯数量和质量都比较高,更适合脱毒微型薯生产。

王晓晶[4](2019)在《LED绿光对蔬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在全密闭的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中进行,运用光强和光质可调节的白绿LED光源为植物提供不同的光环境。分别以叶菜类、果菜类和根茎类蔬菜中栽培量较大的生菜、番茄和马铃薯为试验材料,探究绿光对生菜、番茄、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完善绿光与作物生长代谢互作的理论研究,同时为生菜高产优质栽培、番茄工厂化育苗以及马铃薯种薯快繁的人工光环境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进一步明确绿光在蔬菜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以强度为200μmol·m-2·s-1的背景白光为对照,并以不同强度的绿光(50、100、150μmol·m-2·s-1)等量取代白光照射生菜。结果表明,50μmol·m-2·s-1的绿光取代光处理下,生菜地上部干重、叶绿素、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均较对照显着增加(P<0.05),同时硝酸盐含量显着降低,是本试验范围的推荐供光处理。(2)以强度为200μmol·m-2·s-1的背景白光为对照,并分别以不同强度的绿光(50、100、150、200μmol·m-2·s-1)补充或等量取代白光照射番茄植株。结果表明,在50μmol·m-2·s-1的绿光补充光处理下,番茄植株的干鲜重均最大;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在150μmol·m-2·s-1的绿光补充光和200μmol·m-2·s-1的绿光取代光处理下达到最大;50μmol·m-2·s-1的绿光补充光处理及所有的绿光取代光处理均提高了番茄植株粗纤维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两种供光模式下植株全氮含量均在150μmol·m-2·s-1的绿光强度下最大;所有的绿光补充光处理均提高了番茄叶片中CAT的活性,同时在100μmol·m-2·s-1的绿光补充光处理下,番茄叶片中SOD活性最大。(3)以强度为200μmol·m-2·s-1的背景白光为对照,并以不同强度的绿光(50、100、150、200μmol·m-2·s-1)等量取代白光照射马铃薯植株。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的绿光取代光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马铃薯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并且在150μmol·m-2·s-1的绿光取代光处理下达到最高;在50μmol·m-2·s-1的绿光取代光处理下,马铃薯的单株结薯数、单株有效薯数以及微型薯中干物质、淀粉、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均高于对照,同时还原糖含量显着低于对照(P<0.05)。

贺晓霞[5](2019)在《雾培马铃薯不同品种生长及微型薯产量比较》文中提出雾培法生产马铃薯脱毒微型薯是一项新型的无土栽培技术。甘肃省马铃薯微型薯雾培法生产中存在品种数量较少、多样性程度较低的问题,阻碍当地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为筛选出适宜雾培法生产微型薯的马铃薯新品种,促进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选用4个马铃薯品种,以当地雾培主栽品种‘庄薯3号’为对照,采用马铃薯微型薯雾培法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不同马铃薯品种的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及微型薯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株高、茎粗、根长、叶面积、叶绿素SPAD值、匍匐茎数量和微型薯产量方面存在差异。从单株结薯数来看,‘庄薯3号’(CK)微型薯产量最高,‘庄薯4号’和‘天薯11号’次之,‘陇薯10号’和‘冀张薯8号’产量最低。通过比较研究,‘庄薯4号’和‘天薯11号’品种生长性状好、微型薯产量高,适合雾培繁育微型薯。

赵恢[6](2018)在《马铃薯种子实生苗培育体系建立及茎尖脱毒培养条件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秋琛[7](2018)在《水肥供应及光照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马铃薯主要为无性繁殖,生育期间容易被病毒侵染引起种性退化、产量下降,使用脱毒种薯可以从根本上抑制病毒病的发生和蔓延。微型薯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因此提高微型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是至关重要的。本试验以马铃薯“费乌瑞它(Favorita)”脱毒苗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灌溉制度、不同氮磷钾水平、光周期与光配方对微型薯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探明在这几种因素下,微型薯植株生长、耗水量、光合指标、产量及品质等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如下:1.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微型薯生长指标、耗水量、产量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分布在530 g的微型薯产量、结薯数及水分利用效率均以W3处理(灌水量为550 mL)最高。W3处理的微型薯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且还原糖含量较低。因此,W3处理有利于微型薯植株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提高及水分的高效利用。2.在不同灌溉频率条件下,灌溉频率对微型薯植株生长影响较小,F3处理(灌溉频率为1次/3d)的微型薯产量、结薯数及水分利用效率均为最高。微型薯淀粉含量随着灌溉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增加灌溉频率有利于淀粉的积累。综合考虑可得,F3处理微型薯生长发育良好、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较高。3.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微型薯生长指标、产量、结薯数及淀粉含量均随着氮水平的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变化,其中N3处理(氮水平为210 mg/L)优于其它处理,且N3处理的块茎氮素累积量及总氮素累积量较高。因此,N3处理有利于微型薯植株的生长、品质和产量的提高。4.在不同钾水平条件下,钾水平对微型薯植株生长指标影响较小,K3处理(钾水平为450 mg/L)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优于其它处理,且K3处理的微型薯产量、淀粉含量均为最高。因此,K3处理有利于微型薯植株的生长、光合作用的进行、品质和产量的提高。5.在不同磷水平条件下,P4处理(磷水平为80mg/L)的生长指标、净光合速率优于其它处理,P3处理(磷水平为40 mg/L)的气孔导度最大,P2(磷水平为20 mg/L)、P3、P4处理的微型薯产量和结薯数均较大。综合考虑,磷水平在2080 mg/L时,有利于微型薯植株的生长、光合作用的进行、品质和产量的提高。6.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短光周期会导致微型薯植株徒长,长光周期处理的植株生长较好。C2处理(光照12 h黑暗12 h)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指标均为所有处理最高。C3处理(光照16h黑暗8h)的产量最高,但是易产生大薯,导致平均单薯重也最大,C2处理的块茎干物质含量及淀粉含量最高且还原糖含量最低。综合考虑可得,光周期在1216h时微型薯能获得高产且品质较好。7.在不同光配方条件下,R处理(红光)的植株徒长严重;红蓝光配比的微型薯茎粗显着高于W处理(白光);RIB1处理(红蓝光1:1)的微型薯叶面积最大。RIB1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均为最高,且R1B1处理的微型薯产量、结薯数、淀粉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还原糖含量最低。因此光配方为RIB1时能获得长势良好、产量较高及品质较好的微型薯。

郭景山,徐利敏,李志平,宁怀宝[8](2017)在《内蒙古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发展概况》文中指出概述了内蒙古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重点论述了促进内蒙古脱毒微型种薯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指出了当地脱毒微型种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内蒙古马铃薯实际生产情况,对内蒙古脱毒微型种薯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

谢开云,李文娟,秦军红,白艳菊,柳俊,何卫[9](2015)在《中国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和种薯技术的演变》文中研究表明马铃薯自400多年前传人中国以来,人们就通过利用上一季留下的块茎进行再生产,也就是利用自留种体系(非正规种薯体系)维持着马铃薯生产的延续。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农民自发地或不经意地采用了一些类似"正选择"的方法来提高自留种薯质量,使得马铃薯生产能够长期保持一定的生产水平。这种自留种薯体系目前仍在中国的主产区(北方一季作区和西南混作区)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原二季作区或南方冬作区也试图就近建立适合当地条件的种薯繁供体系,但进展缓慢,目前,这些地区所使用的种薯仍是以外地调入

薛艳,黄重,陈浩,张星[10](2014)在《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繁殖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食及蔬菜作物,其种薯的质量是制约马铃薯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马铃薯微型薯高产繁殖技术研究现状,探讨了制约马铃薯微型薯高产繁殖的关键因素,并提出马铃薯微型薯高产繁殖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二、脱毒马铃薯微型薯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脱毒马铃薯微型薯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马铃薯微型薯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微型薯的种植农艺过程
2 微型薯的机械化生产技术
    2.1 组培继代所需的机械化生产技术
    2.2 介质培养所需的机械化生产技术
    2.3 微型薯播种所需的机械化生产技术
        1)农机农艺融合技术。
        2)组培苗识别技术。
        3)组培苗抓取技术。
        4)组培苗无接触切割技术。
3 微型薯的机械化装备研究现状
    3.1 组培继代机械化研究现状
    3.2 介质培养机械化研究现状
    3.3 微型薯播种机械化研究现状
4 微型薯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发展建议
    4.1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研究
    4.2 加速基础共性技术机制的研究
    4.3 争取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加快我国种薯产业及机械化的发展

(2)中国马铃薯科技发展与创新之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马铃薯科学技术研究的历史回顾
2 马铃薯科学研究的重要创新
    2.1 科学划分了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整理编目了国家马铃薯种质资源,为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打下了基础
    2.3 育成不同类型的优良品种,支撑了产业发展
    2.4 创造种间抗青枯病、抗霜冻等重要种质,创新了远缘资源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2.5 创新种薯繁育技术,建立了适于国情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
    2.6 结合产业需求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了马铃薯遗传改良的理论和技术

(3)榆林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的茎尖脱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马铃薯概述
        1.1.2 我国马铃薯生产概况
        1.1.3 榆林马铃薯产业概况
        1.1.4 榆林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巨大优势
        1.1.5 存在的问题
    1.2 马铃薯病毒病
        1.2.1 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现及危害
        1.2.2 马铃薯病毒病的种类、症状和传播方式
        1.2.3 国内外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概况
        1.2.4 榆林市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概况
    1.3 马铃薯脱毒技术
        1.3.1 马铃薯脱毒技术种类
        1.3.2 马铃薯脱毒效果的检测技术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和设备
        2.1.1 马铃薯品种来源
        2.1.2 马铃薯品种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2 培养基的制备
        2.2.3 茎尖剥离脱毒方法
        2.2.4 病毒检测
        2.2.5 脱毒苗防虫网棚移栽试种
    2.3 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品种茎尖成活率及成苗率的比较
    3.2 不同培养基中茎尖成活率及成苗率的比较
        3.2.1 克新1 号茎尖接种培养生长状况分析
        3.2.2 夏波蒂茎尖接种培养生长状况分析
        3.2.3 费乌瑞它茎尖接种培养生长状况分析
        3.2.4 冀张薯8 号茎尖接种培养生长状况分析
        3.2.5 青薯9 号茎尖接种培养生长状况分析
        3.2.6 陕北红洋芋茎尖接种培养生长状况分析
        3.2.7 较适宜培养基配方筛选
    3.3 不同茎尖大小对茎尖成活率及成苗率的比较
    3.4 马铃薯芽长度和剥离时间对脱毒效果的比较
    3.5 不同栽培方式和基肥配比对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产的比较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1.1 不同品种的茎尖成活率及成苗率
        4.1.2 生长调节剂与马铃薯茎尖分化成苗
        4.1.3 不同茎尖大小对马铃薯脱毒效果的影响
        4.1.4 马铃薯芽长度和剥离时间对脱毒效果的影响
        4.1.5 不同栽培方式和基肥配比对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产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LED绿光对蔬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引言
    1.1 光与植物的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1.2 绿光作用于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1.3 植物工厂及LED光源的发展现状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1.4.1 目的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LED绿光对生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2.1.3 取样与指标测定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LED绿光对生菜生物量的影响
        2.2.2 LED绿光对生菜叶片光合色素组分及含量的影响
        2.2.3 LED绿光对生菜粗纤维、可溶性糖、淀粉、维生素C、硝酸盐的影响
    2.3 小结
3 LED绿光供光模式对番茄植株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3.1.2 取样与指标测定
        3.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LED绿光处理对番茄植株生长动态及生物量的影响
        3.2.2 LED绿光对番茄植株光合色素组分及含量的影响
        3.2.3 LED绿光对番茄植株碳氮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3.2.4 LED绿光对番茄植株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3 小结
4 LED绿光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及微型薯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4.1.2 取样与指标测定
        4.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LED绿光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4.2.2 LED绿光对马铃薯植株叶片光合色素组分及含量的影响
        4.2.3 LED绿光对马铃薯植株结薯数及微型薯产量的影响
        4.2.4 LED绿光对马铃薯微型薯淀粉、可溶性总糖及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4.3 小结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LED绿光对生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5.1.2 LED绿光供光模式对番茄植株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5.1.3 LED绿光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及微型薯品质的影响
    5.2 结论
        5.2.1 LED绿光对生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5.2.2 LED绿光供光模式对番茄植株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5.2.3 LED绿光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及微型薯品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5)雾培马铃薯不同品种生长及微型薯产量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测定指标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雾培马铃薯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形态指标比较
        2.1.1 雾培马铃薯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株高变化
        2.1.2 雾培马铃薯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茎粗变化
        2.1.3 雾培马铃薯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根长变化
        2.1.4 雾培马铃薯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叶面积变化
    2.2 雾培马铃薯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生理指标比较
    2.3 雾培马铃薯不同品种产量指标比较
        2.3.1 雾培马铃薯不同品种不同生长时期匍匐茎数量变化
        2.3.2 雾培马铃薯不同品种结薯性能比较
3 讨论

(7)水肥供应及光照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马铃薯微型薯栽培研究进展
        1.2.2 灌溉制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研究进展
        1.2.3 氮磷钾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研究进展
        1.2.4 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灌溉制度对微型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及品种特性
        2.1.2 基础材料的繁殖与培养
        2.1.3 试验设计
        2.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2.1.5 数据处理
    2.2 不同灌水量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2.1 不同灌水量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的影响
        2.2.2 不同灌水量对马铃薯微型薯耗水特征的影响
        2.2.3 不同灌水量对马铃薯微型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3 不同灌溉频率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3.1 不同灌溉频率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的影响
        2.3.2 不同灌溉频率对马铃薯微型薯耗水特征的影响
        2.3.3 不同灌溉频率对马铃薯微型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氮磷钾水平对微型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及品种特性
        3.1.2 基础材料的繁殖与培养
        3.1.3 试验设计
        3.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3.1.5 数据处理
    3.2 不同氮水平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3.2.1 不同氮水平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的影响
        3.2.2 不同氮水平对马铃薯微型薯氮素累积量的影响
        3.2.3 不同氮水平对马铃薯微型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3 不同钾水平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3.3.1 不同钾水平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的影响
        3.3.2 不同钾水平对马铃薯微型薯光合指标日变化的影响
        3.3.3 不同钾水平对马铃薯微型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4 不同磷水平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3.4.1 不同磷水平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的影响
        3.4.2 不同磷水平对马铃薯微型薯光合指标日变化的影响
        3.4.3 不同磷水平对马铃薯微型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光周期与光配方对微型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及品种特性
        4.1.2 基础材料的繁殖与培养
        4.1.3 试验设计
        4.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4.1.5 数据处理
    4.2 不同光周期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4.2.1 不同光周期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的影响
        4.2.2 不同光周期对马铃薯微型薯光合指标的影响
        4.2.3 不同光周期对马铃薯微型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4.3 不同光配方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4.3.1 不同光配方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的影响
        4.3.2 不同光配方对马铃薯微型薯光合指标的影响
        4.3.3 不同光配方对马铃薯微型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不同灌溉制度对微型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5.1.2 不同氮磷钾水平对微型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5.1.3 光周期与光配方对微型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5.1.4 试验时期与营养液浓度对产量及结薯数的影响
    5.2 结论
        5.2.1 马铃薯微型薯适宜的灌溉制度
        5.2.2 马铃薯微型薯适宜的氮磷钾浓度
        5.2.3 马铃薯微型薯适宜的光周期与光配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繁殖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微型薯发展现状
2 制约马铃薯微型薯高产繁殖的关键因素
    2.1 营养元素
    2.2 基质
    2.3 激素
    2.4 密度
    2.5 畸形薯
3 存在问题与展望

四、脱毒马铃薯微型薯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马铃薯微型薯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J]. 段宏兵,徐涛,蔡兴奎,姚飞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1(04)
  • [2]中国马铃薯科技发展与创新之回顾[J]. 谢从华,柳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1(04)
  • [3]榆林地区马铃薯主栽品种的茎尖脱毒研究[D]. 张媛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2)
  • [4]LED绿光对蔬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D]. 王晓晶.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5]雾培马铃薯不同品种生长及微型薯产量比较[J]. 贺晓霞. 中国马铃薯, 2019(01)
  • [6]马铃薯种子实生苗培育体系建立及茎尖脱毒培养条件优化[D]. 赵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8
  • [7]水肥供应及光照对马铃薯微型薯生长发育的影响[D]. 李秋琛. 宁夏大学, 2018(01)
  • [8]内蒙古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发展概况[A]. 郭景山,徐利敏,李志平,宁怀宝. 马铃薯产业与精准扶贫2017, 2017
  • [9]中国马铃薯种薯生产体系和种薯技术的演变[A]. 谢开云,李文娟,秦军红,白艳菊,柳俊,何卫. 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可持续农业(2015), 2015
  • [10]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繁殖问题探讨[J]. 薛艳,黄重,陈浩,张星. 陕西农业科学, 2014(04)


灌溉农业论文 马铃薯论文 光合速率论文 农业论文 光周期论文

上一篇:P08 不完整的分解步骤和局部特写
下一篇:集中供热系统水力计算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