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娟[1](2021)在《河北临漳县韭菜栽培管理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临漳县大范围推广无公害韭菜种植,为提高韭菜质量,应适时转变传统栽培管理模式,促进临漳县韭菜基地规模化发展。该文介绍了临漳县韭菜产业发展现状,并详细介绍了韭菜的栽培与管理技术要点,以期提高当地的韭菜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经济更好发展。
刘轩[2](2021)在《韭农安全生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韭菜是我国农产品中检出农药残留超标频次最高,质量安全问题最严重、最突出的农产品,韭菜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韭菜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目前在韭菜生产环节中,还存在着农户盲目追求产量,为求利益最大化而违法违规使用化肥农药等行为,致使发生多起“毒韭菜”事件,不仅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影响,也对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危害。从田地到餐桌,韭菜经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韭农安全生产行为也受到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多重因素的影响。通过对韭农安全生产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有利于了解各因素对韭农安全生产行为产生的作用,从而便于有的放矢加以正确引导促使韭农安全生产,因此对韭菜安全生产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是对我国韭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韭菜产业具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较为丰富、分布范围遍布全国等特点,揭示韭菜生产中存在着违规滥用化肥农药、生产标准化程度低和种子市场混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三方面影响因素对韭农安全生产行为进行研究,第一,从生产环节,通过对潜在影响韭农安全生产行为的多种因素进行二元Logit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影响韭农安全生产行为的6个主要因素:受教育程度、种植面积、安全认证韭菜了解程度、韭菜安全关注度、品牌、加入产业组织;第二,从流通环节中的市场监管因素入手,论述当前韭菜市场监管的问题及措施,并通过对韭农和市场监管部门的博弈分析发现,双方达成合作符合两者共同利益,也体现市场监管这一因素对韭农安全生产行为的约束作用;第三,从消费环节中的消费者支付意愿因素入手,调查消费者对高质量韭菜支付意愿,揭示消费者支付意愿这一因素对韭农采用安全生产行为的激励作用,测算不同支付价格下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水平。通过分析不同环节的不同因素对韭农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倒逼韭农进行安全生产,从而促使整个韭菜产业健康发展。本文的创新点:第一,基于三方面影响因素研究韭农安全生产行为。以往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而本文研究视角不仅包含生产环节、也包含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中的因素,即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第二,从流通环节中的市场监管因素入手,通过博弈分析揭示市场监管与韭农安全生产行为达成一致的条件,论述市场监管因素对韭农安全生产行为的约束机制。第三,从消费环节中的消费者支付意愿因素入手,通过对消费者安全韭菜支付意愿测算与比较以及韭农安全生产行为的动态福利效应分析,详述消费者支付意愿因素对韭农安全生产行为的激励机制。
张研[3](2020)在《北京地区安全营养韭菜品质调控与生产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为向北京地区营养安全韭菜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本论文通过对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2家大型连锁超市、8家农贸市场、15家连锁菜店和295名居民进行市场调研,研究分析营养安全韭菜市场消费现状,并开展相关品质调控技术研究。主要结果如下:安全、优质的韭菜市场占有率低,流通渠道主要以超市为主,外观包装均经过人工处理;每公斤安全、优质韭菜年平均价格在43.48~69.87元不等,56.95%的消费者认为现在市场上销售的优质、安全韭菜价格偏贵;除有机韭菜外其他优质安全韭菜营养品质均与普通韭菜无显着差异,关注韭菜营养品质与安全性的消费者占到90.51%,喜欢营养安全韭菜的消费者占到61.02%,购买过优质、安全的韭菜消费者也占到75.10%;有61.00%的受访者对无土栽培蔬菜相对了解一些,完全了解无土栽培蔬菜的仅占11.20%,还有27.80%的受访者完全不了解无土栽培蔬菜。在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安全、优质的韭菜流通渠道单一,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优质、安全的韭菜在销售价格上与消费者需求形成了价格矛盾,消费者价格接受程度较低;优质、安全的韭菜经过国家安全认证,形成了一定品牌化,但营养品质差异不明显,没有商品特色;消费者对无土栽培蔬菜并不是很了解,对其安全性也存在质疑。采用营养液栽培韭菜提高其营养品质,研究显示在营养液中添加硒浓度≤0.3mg·L-1时,能显着提高韭菜生长、产量及品质,降低硝酸盐含量,硒浓度≥3mg·L-1时,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对水培韭菜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结果表明叶面共喷施3次亚硒酸钠,且每次浓度≤20mg·L-1时,可以显着提高韭菜生长和产量、品质,降低硝酸盐含量;叶面共喷施3次亚硒酸钠,且每次浓度>25mg·L-1时,植株生长受到抑制。针对韭菜调研和水培韭菜探究,提出北京地区安全营养韭菜产业的建议:一是采用营养液栽培生产富硒水培韭菜,保证韭菜的营养品质和产量。二是加强富硒韭菜营养液栽培技术的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三是政府政策支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认证管理监管能力。四是与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加强韭菜无土栽培产业发展。
柴国森[4](2020)在《探究无公害韭菜栽培关键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展韭菜无公害化生产需要将农业技术与无公害防治措施放在首要位置,能够科学地对抗性品种进行选择,利用较为科学的手段,切实做好施肥、浇水等工作,以确保可以为韭菜生长营造一个相对健康的环境。基于此,本文对无公害韭菜栽培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李英峰[5](2020)在《无公害韭菜高产栽培要点》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韭菜栽培地选择、品种选择与处理、播种与苗床管理、定植和病虫害防治等无公害高产栽培要点。
巢阳[6](2019)在《基于安全生产的韭菜集约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试验以韭菜品种“棚宝”种子为试验材料,遵循韭菜安全生产技术要求,从韭菜安全生产(包括无公害韭菜和A级绿色食品韭菜生产、有机韭菜生产)方面研究有关韭菜集约化育苗关键技术。在无公害韭菜育苗部分,研究了用不同配方营养液、复合肥与有机肥不同用量、有机肥配合浇灌营养液等四方面对韭菜幼苗期生长的影响。针对有机韭菜安全生产,分别从播种密度和基质配比两方面进行研究。在播种密度试验部分研究了采用32孔穴盘育苗时,设置了不同播种密度(16粒/穴、22粒/穴、28粒/穴、34粒/穴、40粒/穴、46粒/穴)和采用不同育苗穴盘(32孔、50孔、72孔、128孔)每穴相同播种粒数下韭菜幼苗期生长情况;在基质配比试验部分研究了采用4种常用栽培基质按照不同比例相互混合下对韭菜幼苗期生长情况的影响,筛选适合集约化韭菜育苗的播种密度和基质配比。试验结果如下,营养液配方CY5对韭菜幼苗生长最优;其单株重为0.4794g,株高30.2867cm,根系活力为0.8543:有机肥使用量在40kg/m3时可以充分发挥有机肥肥性,其株高为26.9267,叶鞘粗为1.26,根鲜重为0.1614;复合肥中FH6对韭菜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在施加有机肥同时浇灌营养液,能促进韭菜幼苗生长,且试验表明当施加50kg/m3时,配合喷施筛选的最适营养液CY5对韭菜幼苗有显着影响,株高为31.524cm,单株重为0.4067g;在32孔育苗盘育苗时,每穴适宜播种28-34粒,其壮苗指数为0.1901,株高为31.24cm,单株重为0.7583g;在不同孔数穴盘试验中发现,使用72孔穴盘进行播种后显示各生长指标较优,且穴盘规格接近生产需要;基质配比中使用草炭、蛭石、珍珠岩按照3:1:1配比混合时幼苗生长最优,其中株高为30.8cm,地上部鲜重0.7858g,全株干重0.1143g。综合以上表明,科学合理的施肥,并控制种植密度与韭菜幼苗生长环境不仅对韭菜幼苗期生长有促进作用,而且苗期的生长决定了后期的产量,因此试验为日后生产实践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孔琳,陈明,孔令荣[7](2018)在《大拱棚无公害韭菜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效果探析》文中指出韭菜是我国传统蔬菜品种之一,一年四季皆可食用。近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韭菜中毒事件在国内时有发生,有时候甚至人们谈韭色变。因此韭菜的安全生产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大问题。按照食品安全规则,执行无公害食品标准同时,加大无公害韭菜技术规程研发,制定生产开发。为此,实施该课题,对提高韭菜生产的产业化水平以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曹蒙[8](2018)在《河北省肃宁县王佐村韭菜无公害种植技术需求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蔬菜安全关系百姓切身利益,而无公害种植技术是保障蔬菜安全及提高蔬菜品质的重要途径。肃宁县作为河北省韭菜种植大县,曾先后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河北省“菜篮子工程示范县”。韭菜种植是全县蔬菜特色之一,纵观全县内无论从种植规模及相关配套设施与种植年限,王佐村都是其典型代表。韭菜种植产业不仅使种植户走上致富之路,同时对全县经济发展起到较大助推作用。韭菜无公害种植技术的推广不仅从根本上解决韭菜食用安全等社会关注问题,而且对推动区域产业化有积极的作用。本文研究基于韭菜种植户的视角,对王佐村150户韭菜种植户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对村内科技示范户以访谈的形式得出相关数据。利用调查数据对其进行整理,对韭菜种植户无公害技术需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调查发现,影响韭菜种植户无公害种植技术与需求因素有很多。通过总结分类可分为共计四方面,一是种植户基本个人信息特征与种植家庭信息特征,其中主要包括种植户文化程度、年龄、韭菜种植规模、性别、是否担任村干部、种植人口数及韭菜种植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等。经分析发现上述因素对是否采用无公害技术影响较明显,其中年龄、文化程度、种植规模及韭菜种植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二是韭菜目前种植与销售情况,主要包括种植面积、产量、韭菜品种、交易形式、宣传形式以及销售渠道。其中产量、销售渠道是都畅通对采用无公害技术有积极影响,而种植面积有消极影响。三是韭菜无公害种植技术需求情况,其中主要包括种植成本、外部环境因素两部分。种植成本分为人力成本与投资成本,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市场环境两部分。根据调查结果发现种植成本对种植户采用无公害技术有直接影响,外部环境对是否采用无公害技术有间接作用,从而引导种植户的选择意愿。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王佐村种植户对无公害种植技术好处有一定认知,村党委引进物理杀虫技术值得肯定,但是后续维护较差,而且种植户对无公害相关标准及农药使用量缺乏相关认识。韭菜种植户参与韭菜种植相关培训技术培训程度较低。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组织相关专家或机构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使种植户意识到无公害种植技术带来的好处,促使种植户对无公害相关标准有更深认知,从而积极采用无公害技术形成河北省肃宁县区域产业化规模。
崔涛[9](2017)在《无公害韭菜高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韭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蔬菜之一,其营养丰富,又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然而当前我国无公害韭菜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从无公害种植的基本要求出发,探讨了当前应该如何从栽培技术方面实现无公害韭菜的高产。
杨敏,任人,汪李平,杨静[10](2017)在《长江流域塑料大棚韭菜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韭菜是百合科葱属多年生宿根蔬菜,原产我国,在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在长江流域,传统露地的栽培韭菜可以从411月不断采收供应,夏季有间歇生长缓慢或抽薹,冬季一般生长缓慢或生长停止。近年来,塑料大棚在蔬菜生产上使用广泛,棚栽蔬菜的种类也十分丰富,韭菜大棚栽培基本可以做到均衡上市、周年供应。一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一、临漳县韭菜产业发展现状 |
| 二、临漳县韭菜栽培技术要点 |
| 1、前期准备 |
| 2、播种时间与方法 |
| 三、临漳县韭菜管理技术要点 |
| 1、环境管理 |
| 2、病虫害管理 |
| 四、结语 |
| 摘要 |
| Abstract |
| 1 引言 |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 1.1.1 研究背景 |
| 1.1.2 研究意义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 1.2.1 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 |
| 1.2.2 关于农户生产行为研究 |
| 1.2.3 研究述评 |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 1.3.1 研究内容 |
| 1.3.2 研究方法 |
| 1.3.3 技术路线 |
| 1.4 相关概念 |
| 1.4.1 农户 |
| 1.4.2 韭农 |
| 1.4.3 安全生产行为 |
| 1.4.4 安全韭菜 |
| 1.4.5 消费者支付意愿 |
| 1.5 相关理论基础 |
| 1.5.1 农户行为理论 |
| 1.5.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 1.5.3 消费者购买理论 |
| 1.6 创新点 |
| 2 韭菜产业发展与质量安全现状 |
| 2.1 韭菜产业发展现状 |
| 2.1.1 韭菜产业供给现状 |
| 2.1.2 韭菜产业需求现状 |
| 2.2 韭菜质量安全现状 |
| 2.2.1 韭菜种子质量安全现状 |
| 2.2.2 韭菜生产质量安全现状 |
| 2.2.3 韭菜质量安全问题事件 |
| 2.3 韭菜安全生产措施 |
| 2.3.1 物理生产措施 |
| 2.3.2 园艺生产措施 |
| 2.3.3 生物生产措施 |
| 2.3.4 各种措施防治比较 |
| 3 生产特征对韭农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 |
| 3.1 韭农生产特征调研分析 |
| 3.1.1 数据来源与调查内容 |
| 3.1.2 样本特征描述性分析 |
| 3.2 韭农安全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 3.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 3.2.2 Logit回归模型构建 |
| 3.2.3 模型结果与分析 |
| 3.3 本章小结 |
| 4 市场监管对韭农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 |
| 4.1 市场对韭菜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
| 4.1.1 市场监管主体 |
| 4.1.2 市场监管法律制度 |
| 4.1.3 市场监管有效方法 |
| 4.1.4 市场监管主要存在问题 |
| 4.2 市场监管与韭农安全生产的博弈分析 |
| 4.2.1 利益相关者诉求及影响分析 |
| 4.2.2 基本假设 |
| 4.2.3 市场监管部门与韭农的博弈分析 |
| 4.3 市场监管对韭农安全生产行为约束机制 |
| 4.4 本章小结 |
| 5 消费者支付意愿对韭农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 |
| 5.1 消费者对韭菜的支付意愿调查分析 |
| 5.1.1 问卷设计 |
| 5.1.2 调研内容 |
| 5.1.3 消费者对韭菜的需求 |
| 5.1.4 消费者对韭菜支付意愿 |
| 5.2 安全生产成本与消费者支付意愿比较 |
| 5.2.1 不同生产方式韭菜生产成本测算 |
| 5.2.2 安全生产成本与消费者支付意愿比较 |
| 5.2.3 韭农安全生产行为的福利效应变动分析 |
| 5.3 消费者支付意愿对韭农安全生产行为激励机制 |
| 5.4 本章小结 |
|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 6.1 研究结论 |
| 6.1.1 物理、园艺与生物的综合防控有利于韭农安全生产 |
| 6.1.2 加入产业组织对韭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
| 6.1.3 市场监管在产中和产后环节约束韭农安全生产 |
| 6.1.4 消费者支付意愿对韭农进行安全生产具有激励作用 |
| 6.2 对策建议 |
| 6.2.1 促进标准化生产,保障韭菜质量 |
| 6.2.2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现韭菜产业化发展 |
| 6.2.3 建立安全追溯体系,提高韭菜质量保障 |
| 6.2.4 加强执法监管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
| 6.2.5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消费者美誉度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作者简介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1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 1.1.1 研究背景 |
| 1.1.2 研究意义 |
| 1.2 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
| 1.2.1 概念的界定 |
| 1.2.2 理论基础 |
| 1.3 我国韭菜流通、销售、生产现状 |
| 1.4 北京地区韭菜生产现状 |
| 1.5 营养液栽培研究综述 |
| 1.5.1 营养液栽培国外研究现状 |
| 1.5.2 营养液栽培国内研究现状 |
| 1.5.3 营养液栽培的优点 |
| 1.6 北京地区韭菜营养液栽培现状 |
| 1.7 硒元素在蔬菜生长、产量和品质中的作用 |
| 1.8 研究内容和方法 |
| 1.8.1 研究内容 |
| 1.8.2 研究方法 |
| 1.9 技术路线 |
| 第2章 北京地区韭菜市场消费现状调查及分析 |
| 2.1 样本调查 |
| 2.1.1 调查时间和地点 |
| 2.1.2 调查内容 |
| 2.1.3 调查对象 |
| 2.2 结果与分析 |
| 2.2.1 北京地区韭菜市场销售现状调查及分析 |
| 2.2.2 北京地区韭菜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 |
| 2.3 本章小结 |
| 第3章 营养液栽培下富硒韭菜的生长、品质和产量评价 |
| 3.1 评价方法和试验 |
| 3.1.1 品种选用 |
| 3.1.2 试验方法 |
| 3.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 3.2 评价结果 |
| 3.2.1 不同浓度的硒对韭菜生长指标的作用 |
| 3.2.2 不同浓度的硒对韭菜根系结构的作用 |
| 3.2.3 不同浓度的硒对韭菜光合色素的作用 |
| 3.2.4 不同浓度的硒对韭菜品质指标的作用 |
| 3.2.5 不同浓度的硒对韭菜产量的作用 |
| 3.3 讨论 |
| 3.3.1 不同硒浓度对韭菜的生长、根系、产量的作用 |
| 3.3.2 不同硒浓度对韭菜叶绿素含量的作用 |
| 3.3.3 不同硒浓度对韭菜营养品质的作用 |
| 3.4 结论 |
| 第4章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韭菜营养品质、产量的评价 |
| 4.1 评价方法与试验 |
| 4.1.1 品种选用和试验方法 |
| 4.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
| 4.2 评价结果 |
| 4.2.1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水培韭菜生长的作用 |
| 4.2.2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水培韭菜根系结构的作用 |
| 4.2.3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水培韭菜光合色素的作用 |
| 4.2.4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水培韭菜品质的作用 |
| 4.3 讨论 |
| 4.3.1 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对水培韭菜生长、产量的作用 |
| 4.3.2 叶面喷施不同亚硒酸钠浓度对水培韭菜叶绿素含量作用 |
| 4.3.3 叶面喷施不同亚硒酸钠浓度对水培韭菜品质作用 |
| 4.4 结论 |
| 第5章 北京地区韭菜产业发展与建议 |
| 5.1 采用营养液栽培生产富硒水培韭菜,保证韭菜的营养品质和产量 |
| 5.2 加强富硒韭菜营养液栽培技术的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 |
| 5.3 政府政策支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认证管理监管能力 |
| 5.4 与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加强韭菜无土栽培产业发展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作者简介 |
| 附录 |
| 1 韭菜栽培基地的选择 |
| 2 科学地对韭菜品种进行选择 |
| 3 无公害韭菜栽培技术 |
| 3.1 播期 |
| 3.2 选地整地 |
| 3.3 播种方法 |
| 4 苗期管理技术 |
| 5 韭菜病虫害的具体防治 |
| 6 收获韭菜 |
| 7 结语 |
| 1 栽培地选择 |
| 2 品种选择与处理 |
| 2.1 品种选择 |
| 2.2 种子处理 |
| 2.3 整地施肥 |
| 3 播种与苗床管理 |
| 3.1 播种 |
| 3.2 水肥管理 |
| 4 定植 |
| 4.1 施肥 |
| 4.2 定植时间 |
| 4.3 定植方法 |
| 4.4 水肥管理 |
| 5 病虫害防控 |
| 5.1 农业防治 |
| 5.2 物理防治 |
| 5.3 化学防治 |
| 5.3.1 韭菜疫病 |
| 5.3.2 灰霉病 |
| 5.3.3 韭蛆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引言 |
| 1.1 韭菜概述 |
| 1.2 韭菜育苗研究进展 |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研究内容 |
| 第二章 无公害韭菜和A级绿色食品韭菜育苗关键技术的研究 |
| 2.1 韭菜育苗营养液配方筛选研究 |
| 2.1.1 材料与方法 |
| 2.1.2 结果与分析 |
| 2.1.3 小结 |
| 2.2 韭菜育苗施肥方式的研究 |
| 2.2.1 材料与方法 |
| 2.2.2 结果与分析 |
| 2.2.3 小结 |
| 第三章 有机韭菜育苗技术 |
| 3.1 不同播种密度对韭菜育苗的影响 |
| 3.1.1 材料与方法 |
| 3.1.2 结果与分析 |
| 3.1.3 小结 |
| 3.2 不同基质对韭菜育苗的影响 |
| 3.2.1 材料与方法 |
| 3.2.2 结果与分析 |
| 3.2.3 小结 |
| 第四章 讨论 |
| 4.1 不同营养液对韭菜幼苗的差异分析 |
| 4.2 增施不同有机肥量对韭菜幼苗的差异分析 |
| 4.3 增施不同复合肥量对韭菜幼苗的差异分析 |
| 4.4 不同播种密度对韭菜幼苗的差异分析 |
| 4.5 不同基质对韭菜幼苗的差异分析 |
| 第五章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1 试验选用品种及生产方式 |
| 2 无公害韭菜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技术 |
| 2.1 选用良种是无公害韭菜生产的内因 |
| 2.2 选择肥沃土地, 施足基肥是无公害韭菜生产的基础 |
| 2.3 适期播种是保证无公害韭菜当年获高产的重要环节 |
| 3 试验效益分析 |
| 4 结语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 |
| 1.2 研究意义 |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 1.3.1 关于韭菜无公害种植技术的研究 |
| 1.3.2 关于种植户无公害技术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
| 1.3.3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研究 |
| 1.3.4 研究评述 |
| 1.4 研究目的 |
| 1.5 研究内容 |
| 1.6 研究方法 |
| 1.7 技术路线 |
| 第二章 王佐村韭菜种植概况及无公害技术效益分析与认知推广 |
| 2.1 概念界定 |
| 2.2 韭菜无公害种植技术相关标准 |
| 2.3 王佐村韭菜种植与销售概况 |
| 2.4 无公害种植效益分析 |
| 2.4.1 环境效益分析 |
| 2.4.2 经济效益分析 |
| 2.4.3 社会效益分析 |
| 2.5 无公害种植技术认知度与推广 |
| 2.5.1 无公害种植技术的认知程度 |
| 2.5.2 无公害种植技术的推广 |
| 2.6 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种植户对韭菜无公害种植技术需求意愿描述性分析 |
| 3.1 调查问卷设计 |
| 3.2 调研对象个人特征描述 |
| 3.2.1 性别特征 |
| 3.2.2 年龄特征 |
| 3.2.3 文化程度特征 |
| 3.2.4 是否担任村干部特征 |
| 3.2.5 种植户不同个人特征对无公害技术的需求意愿 |
| 3.3 调研对象主要家庭特征描述 |
| 3.3.1 韭菜种植规模特征 |
| 3.3.2 韭菜种植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特征 |
| 3.3.3 种植户不同家庭特征对无公害技术的需求意愿 |
| 3.4 种植户对无公害韭菜种植技术环节的需求意愿 |
| 3.5 本章小结 |
| 第四章 韭菜无公害种植技术需求与影响因素交叉分析 |
| 4.1 种植户不同年龄特征对无公害技术需求 |
| 4.2 种植户不同文化程度特征对无公害技术需求 |
| 4.3 种植户不同种植规模特征对无公害技术需求 |
| 4.4 种植户不同韭菜种植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对无公害技术需求 |
| 4.5 本章小结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 5.1 结论 |
| 5.1.1 韭菜种植户老龄化对无公害技术选择有较大影响 |
| 5.1.2 韭菜种植户文化程度对无公害技术选择有较大影响 |
| 5.1.3 不同种植规模对无公害技术环节需求不同 |
| 5.1.4 不同韭菜收入占比的种植户对土壤改良技术认识不够 |
| 5.2 建议 |
| 5.2.1 政府应制定政策引导种植户年龄结构合理化 |
| 5.2.2 加强种植户职业化教育提高种植户素质与能力 |
| 5.2.3 农业推广机构优化无公害技术培训内容精细化培训 |
| 5.2.4 加快土壤改良技术普及并制定相关改良方法 |
| 5.3 不足之处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附录 |
| 1 选择合适的种植基地 |
| 2 选种和种子处理工作 |
| 3 整地施肥, 做好播种工作 |
| 3.1 整地施肥, 提供优良土壤条件 |
| 3.2 按照要求科学播种 |
| 4 做好苗期管理工作 |
| 4.1 除草 |
| 4.2 水肥管理工作 |
| 5 科学管理, 适时收割 |
| 5.1 科学收割 |
| 5.2 做好割后管理工作 |
| 6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
| 1 地块选择 |
| 2 大棚建造 |
| 3 品种选择 |
| 4 播种育苗 |
| 4.1 苗床整理 |
| 4.2 种子准备 |
| 4.3 种子处理 |
| 4.4 播种时间 |
| 4.5 播种方法 |
| 4.6 苗期管理 |
| 5 定植 |
| 5.1 适时定植 |
| 5.2 定植密度 |
| 5.3 喷洒除草剂 |
| 6 定植后的管理 |
| 6.1 水肥管理 |
| 6.2 化学除草 |
| 6.3 大棚管理 |
| 6.4 开春后的后续管理 |
| 7 病虫害防治 |
| 7.1 灰霉病 |
| 7.2 疫病 |
| 7.3 韭蛆 |
| 8 及时收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