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生物防治是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核心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生物防治是森林害虫综合防治的核心(论文文献综述)

左冰冰[1](2020)在《关于生态系统害虫防治的一种脉冲控制数学模型的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来,脉冲微分方程的理论和方法在前人不断研究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各位研究者将脉冲微分方程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害虫种群动力学、传染病动力学、药物动力学、生物防治论、生物统计、数量遗传、化学反应等。害虫的防治在农业生产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模拟有害生物种群的动态行为,微分方程数学模型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使用脉冲微分方程来描述有害生物种群。由于有害生物的繁殖、危害和人类的防治行为在自然界中几乎是周期阶段性的,因此动力学模型在反映各种变化规律时更加合理、更加准确。本文以害虫的综合治理(IPM)策略为背景,建立了一类具有脉冲效应(即在固定时刻释放天敌、添加化学药剂)的生物数学模型,并且利用相关的脉冲微分方程理论和方法研究此生态模型的动力学行为。我们证明了本文建立的系统具有害虫灭绝周期解并且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文中分析模型需要用到Floquet乘子理论和脉冲比较定理等理论,以此证明当模型中施加脉冲的周期T小于某个临界值Tmax时,系统存在一个害虫灭绝周期解,并且这个解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否则,系统将持续存在。最后为了使本文的分析结果更加可靠,我们借助计算机软件来数值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讨论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及混沌。文章的最后,我们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从数学角度给出在农业生产中,利用害虫综合治理策略来控制害虫种群的一个理论依据。

陈晓钦[2](2020)在《石狮市森林病虫害现况分析及主要病虫害空间分布预测》文中指出森林关系国家木材和生态安全,是林业的基础和核心。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不仅对现有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造成影响,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以石狮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查掌握石狮市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发生及分布情况,并利用Max Ent模型对影响石狮市森林的主要病虫害——台湾相思锈病(Poliotelium hyalospora(Saw.)Mains)、禾沫蝉(Poophilus costalis Walker)、茶袋蛾(Clania minuscula Butler)和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的潜在分布进行预测,探讨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以期为区域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石狮市共有87种病虫害,其中森林病害31种,以真菌病害为主,所占的比例为87.08%;森林害虫56种,以半翅目害虫、鳞翅目害虫为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4.62%和35.72%。(2)石狮市受病虫害为害较为严重的树种是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inn.)Presl.)、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Thunb.)D.Don)、高山榕(Ficus altissima)、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 Merr.)、苏铁(Cycas revoluta Thunb.)、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秋茄(Kandelia candel(Linn.)Druce)等,其中病虫害种类最多的是龙眼和马尾松,分别有12种、10种病虫害类型。夏季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发期,发生的病虫害种类最多,有21种;冬季最少,仅有5种。在各乡镇中,灵秀镇的病虫害种类最多,共计52种。(3)基于气候、温度和海拔等17个环境因子,采用Max Ent模型预测石狮市发生频率较高的台湾相思锈病、禾沫蝉、茶袋蛾和黑翅土白蚁的病虫害空间分布,结果表明4种病虫害的潜在高适生区集中在蚶江镇、祥芝镇、鸿山镇和永宁镇;且茶袋蛾的高适生区面积较广,台湾相思锈病次之。(4)海拔因子对台湾相思锈病的影响最大,夏季温度和降水是禾沫蝉、茶袋蛾和黑翅土白蚁潜在适生分布区的重要环境影响因子。建议在春夏季对台湾相思锈病、禾沫蝉、茶袋蛾和黑翅土白蚁采取相应的预警和防治措施。

颜军[3](2019)在《南昌市部分园林绿化植物主要病虫害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南昌城市化进程加快,有力地带动了园林绿化的发展。近些年,南昌市引进了多种园林绿化植物,迅速改变了以往的植物群落结构,导致市内生态小环境突然改变,病虫害发生率迅速上升。加上园林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缺位、气候变化大、栽培方式落后,病虫害问题愈加猖獗。为全面分析南昌园林绿化植物的病虫害问题,包括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植物危害程度等,进而提出有利于提高病虫害防治力度的策略,间接优化市内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生态效益,本文主要在实地普查基础上结合取样调查法、重点调查法探究了南昌市园林绿化植物的病虫害问题。同时,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有效防治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的技术及其对策,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较系统地调查了南昌市部分园林绿化植物的病虫害类型,鉴定了病害30种、虫害56种,其中较严重的病害包括紫薇白粉病、碧桃流胶病、雪松针枯病、紫薇煤污病和大叶黄杨白粉病等5种;较严重的虫害有朝鲜球坚蚧、月季长管蚜、蛴螬、月季切叶蜂、紫薇绒蚧、红蜘蛛、栾多态毛蚜和光肩星天牛等8种。(2)对上述病虫害发生条件、主要规律、管理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南昌市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结构不合理、城市环境污染较重、病虫害防治工作管理粗放、不合理的引种导致外来病虫害入侵。(3)对南昌市园林绿化植物主要病虫害防治的养护方式、苗木引进、防治部门和信息系统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南昌市园林绿化植物养护队伍专业性不强、城市绿化工程苗木复检未引起重视、未能形成联防联治的机制、缺乏系统的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等问题。(4)提出了强化园林绿化植物的科学配置与养护管理,严控苗木引进时的检验检疫关,建立病虫害联防联治的机制,充分利用网络化管理,建立病虫害监测预测信息平台等相应对策。

崔巍[4](2019)在《晋城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信息采集工作越来越追求规范化与制度化,不断提高防治管理水平也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晋城市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信息填报模式工作效率较低,信息的上报时效性差,统计数据容易出错,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繁杂,也降低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监测防治资讯获取途径单一,不利于森防人员经验交流和技术提升。本论文从晋城市森防站需求出发,调研并分析了目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现状和问题,力图提高晋城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中信息获取、填报流程、资讯共享等方面信息化程度,设计实现了晋城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使用XAMPP作为开发环境,PHP作为系统开发语言,MySQL作为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实现了一个适用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开展的信息管理系统,使管理工作更加有序,让管理人员从繁琐的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监测信息管理集中化、平台化、清晰化,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有害生物监测信息管理水平。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发展成果面向系统管理人员、森防人员、专家、广大科技人员,做好系统化的服务工作,将有效提升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冯晨宇[5](2019)在《北京地区微红梢斑螟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防治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害虫,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该虫为蛀干害虫,活动隐蔽,极难被发现,对我国各类松林的危害都十分严重。植物在受到微红梢斑螟为害后,表现出枝叶枯黄,枝梢弯曲、枯死且树冠呈扫帚状等特点。微红梢斑螟的危害行为严重威胁了我国松林的生长和成材。为探究北京地区微红梢斑螟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并找出防治微红梢斑螟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在试验地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王各庄村实验苗圃的油松幼林中开展了一系列林间观察和试验,结合室内饲养,旨在得出北京地区微红梢斑螟更加详细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并比较信息素和色板对微红梢斑螟的诱杀效果。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生物学方面,通过林间观察及室内饲养,基本了解了试验地微红梢斑螟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等方面的生物学信息。(2)生态学方面,本研究利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方程检验法对试验地微红梢斑螟进行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发现试验地微红梢斑螟呈聚集分布。分析其聚集原因分析时发现,试验地微红梢斑螟的聚集原因是由于其自身的生物学习性与外部环境共同影响产生的。(3)防治研究方面,尝试利用信息素和色板对微红梢斑螟进行诱杀,以检验两种防治方式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信息素对试验地微红梢斑螟有明显的诱杀效果而色板对微红梢斑螟的诱杀效果并不明显。

王超超[6](2019)在《山核桃主要害虫多途径检索系统的构建》文中指出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是我国特有的名优干果,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经营,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山核桃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文献查阅、种类鉴定等工作,整理了30种山核桃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为害特点、防治措施等信息数据,并拍摄相应害虫及为害状的高清照片1320张。采用LUCID多途径诊断系统,构建Fact Sheet Fusion基础信息数据库,并针对多途径检索方式提取害虫“为害方式”、“为害部位”、“为害高峰期”、“形态特征”等4个1级特征组,以及10个2级特征和19个3级特征,共组成56个特征状态,设计出Web版山核桃主要害虫的多途径诊断系统,并设计出基于微信APP的《浙江省珍稀干果病虫害防治》的公众号,为林农和森防一线工作者对山核桃害虫快速的识别和防治提供便捷服务,从而促进山核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赵菊花[7](2019)在《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治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区内群众开展生产活动日益频繁,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意识不强,加上营林措施不当和抚育管理差等因素,导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增多。从现有记录的种类和统计资料来看,并未能全面、系统地反应区域内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分布和危害现状,区域内发生危害情况得不到有效控制。为科学、系统地完善林业有害生物资料数据库,有效开展监测、预防和治理。本研究采用查询资料、实地调查、调查材料分析和组织研讨等研究方法,对近七年来岑王老山保护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区域、危害规律、发生原因与防治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可为保护区、林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岑王老山保护区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共21种:林木害虫11种,林木病害7种,有害植物3种。研究区域没有发现广西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现两种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和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a Spreng.)。2.根据调查数据结果,分析区域内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分布区域、危害规律、防治措施。2011-2017年林业有害生物累计发生面积4287hm2,平均每年发生面积为612hm2,最低为272 hm2,最高为980 hm2,发生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采取的防治措施以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防治效果不佳。八角炭疽病和八角叶甲(Oides leucomeluena Weise)危害面积分布最广,发生程度达重度,防治效果不理想,属于历史性害虫,发生面积呈总体上升、多点爆发、局部成灾的态势。3.分析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及防治存在的问题:一是防治意识不强;二是缺乏高效防灾技术;三是防治经费不足;四是防治基础设施差;五是森防队伍建设不齐。4.为了促进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需要对林业有害生物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防范,根据结果分析提出综合防治对策:一是开展全民防治教育宣传;二是做好营林和抚育管理;三是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综合防治;四是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五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监测工作;六是加强对森林病虫害各方面投入力度。

吕云彤,张琪慧,苑冉,曹传旺[8](2018)在《中国森林害虫化学防治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呈频发重发态势,严重危害林业生态安全。化学防治是目前森林害虫综合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措施之一。本文基于我国森林害虫发生特点,详实阐述森林害虫化学防治中烟雾防治、注干防治、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和行为化学防治的作用、应用技术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化学防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森林害虫化学防治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森林害虫化学防治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林魏巍[9](2018)在《克拉玛依市林木病虫害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文中研究说明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部,以戈壁荒漠区为主,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天然植被主要有胡杨、梭梭等,生态环境恶劣。为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开展绿化造林。随着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林木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为摸清该市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分布和危害情况,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于2017年3月—9月期间对该市林木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主要虫害药剂试验。本研究在林木病虫害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森防站历史数据,对该市主要病虫的发生趋势、年际动态、危险性评估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市不同林分类型中病虫害的防治原则,以及针对该市林业管理现状的林木病虫害综合防治建议。取得了以下结果:1.通过对克拉玛依市林木病虫为害症状、分布、危害程度及发生面积等进行调查,发现林木害虫共计226种,天敌昆虫50种。其中食叶害虫151种,顶芽及枝梢害虫21种,蛀干害虫28种,地下害虫19种,种实害虫4种,以及3种蜱螨目节肢动物;林木病害56种,其中种子及苗木病害3种,叶部病害34种,果实病害1种,枝干病害13种,根部病害4种,寄生性种子植物1种。2.小板网蝽、杨圆蚧、白杨透翅蛾、杨十斑吉丁、榆树煤污病等均有发生,属克拉玛依市广布种,危害严重;春尺蠖、杨圆蚧、杨树腐烂病等病虫害属克拉玛依市危险性病虫害,需加强防治力度;3.在不同的林分类型中,整体上在用材林中病虫害发生的种类最多,危害最重,;其次为防护林,以食叶及刺吸类害虫危害最重;绿化林带最轻。蛀干类害虫在用材林发生最重。在同种林分类型中,各主要病虫害在混交林中比在纯林中危害程度轻。4.使用杀玲脲、苦参碱和阿维菌素混合液、高效氯氰菊酯3种药剂分别对春尺蠖不同龄期幼虫进行防治,防治退减率依次可达96%、92%和99%;用高效氯氰菊酯对沙枣木虱和杨梦尼夜蛾进行防治,防治退减率均可达90%;吡虫啉不适用于沙枣木虱的防治,防治退减率较低,并出现防治后虫口密度增大的现象;杀扑磷对草履蚧防治效果较好,杨树纯林绿化带内,防治退减率可达83%以上。5.针对克拉玛依市不同林分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原则和防治建议,并针对该市病虫害发生情况,编写了《克拉玛依市主要病虫害防治历》。

殷世忠[10](2017)在《广东省罗定市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及风险评估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更好地了解罗定市森林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更准确地预测病虫害的发生时间以及发生程度,我们对罗定市进行了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对新发现的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进行了风险评估分析。通过调查总结分析了罗定市有害生物发生的主要种类,为正确的预测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以及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共调查鉴定林业有害生物和天敌共计71科169种,其中林业有害昆虫57科139种,病害6科6种,杂草4科4种,天敌昆虫4科20种。其中4种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扶桑棉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 Waterhouse、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5种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其中害虫3种: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Fisher La Salle。有害植物2种: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 Linnaeus、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Linnaeus。发现其他林业有害生物140种,其中害虫共计133种、病害共计6种、有害植物1种;发现天敌昆虫20种。对四种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结果发现扶桑棉粉蚧的风险指数R值为2.14、双钩异翅长蠹的风险指数R值为2.11、红火蚁的风险指数R值为2.15、薇甘菊的风险指数R值为2.04,此四种检疫性有害生物均为高度危险种类。对罗定市林业有害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建立和完善了罗定市的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并为今后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平衡以及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生物防治是森林害虫综合防治的核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物防治是森林害虫综合防治的核心(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生态系统害虫防治的一种脉冲控制数学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国内农业害虫危害现状
        1.1.2 国内农业害虫防治研究及进展
        1.1.2.1 化学防治概述
        1.1.2.2 生物防治概述
        1.1.3 用模型模拟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现实意义
    1.2 种群动力学及害虫防治数学模型
        1.2.1 种群动力学国内外研究进展
        1.2.2 生物数学模型概述
        1.2.3 害虫防治数学模型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理论基础概述
    2.1 脉冲控制微分方程的意义与发展及现状
        2.1.1 脉冲微分方程简介
        2.1.2 脉冲微分方程的发展
    2.2 脉冲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唯一性和延拓性
    2.3 脉冲微分方程的比较定理及稳定性
    2.4 脉冲微分方程FLOQUET乘子理论
    2.5 数学建模简介
        2.5.1 数学建模基本步骤
        2.5.2 数学建模的主要模型与算法
        2.5.3 数学建模注意事项
3 生态系统害虫防治的脉冲控制数学模型
    3.1 预备知识和引理
    3.2 系统灭绝周期解的存在性和全局渐近稳定性
    3.3 系统全局吸引性
    3.4 数值模拟及混沌
4 结论与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生态系统害虫防治模型的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2)石狮市森林病虫害现况分析及主要病虫害空间分布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森林病虫害种类
        1.2.2 森林病虫害防治与监测研究
        1.2.3 病虫害发生预测研究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内容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内容
        2.2.1 调查分析森林病虫害的现况
        2.2.2 确定主要病虫害的潜在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2.2.3 提出病虫害防治对策及应对方案
    2.3 研究技术路线
3 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
    3.1 调查前期工作
        3.1.1 资料收集
        3.1.2 调查工具
    3.2 调查范围
    3.3 调查方法
        3.3.1 病害调查方法
        3.3.2 害虫调查方法
        3.3.3 空间预测数据收集
    3.4 病虫害分布预测模型
        3.4.1 Max Ent模型预测
        3.4.2 模型精度评估
        3.4.3 影响因素的确定
4 石狮市森林病虫害现况分析
    4.1 森林病害发生情况
        4.1.1 病害种类
        4.1.2 病害类别
        4.1.3 常见病害
    4.2 森林害虫发生情况
        4.2.1 害虫种类
        4.2.2 害虫类别
        4.2.3 常见害虫
    4.3 病虫害发生分布的因素分析
        4.3.1 病虫害种类与树种的关系
        4.3.2 病虫害与季节的关系
        4.3.3 病虫害的分布区域
    4.4 小结
5 主要病虫害发生的空间分布预测
    5.1 病虫害发生预测的基础数据
        5.1.1 生态环境数据提取
        5.1.2 模型的分析与验证
    5.2 主要病虫害发生的空间分布预测分析
        5.2.1 主要病虫害潜在分布的确定
        5.2.2 主要病虫害潜在适生区域的确定
        5.2.3 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分析
    5.3 主要病虫害发生环境因素影响分析
    5.4 小结
6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
    6.1 病虫害防治决策
        6.1.1 强化政府职能
        6.1.2 加强检疫执法
    6.2 病虫害防治方法
        6.2.1 重点区域防控
        6.2.2 强化营林技术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南昌市部分园林绿化植物主要病虫害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园林绿化植物及其病虫害
        1.1.2 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1.2 国内外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达国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研究
        1.2.2 国内先进省份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研究
        1.2.3 江西省及南昌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调查方法
        2.2.1 调查时间
        2.2.2 调查地点
        2.2.3 调查内容
        2.2.4 病害调查方法
        2.2.5 虫害调查方法
        2.2.6 标本采集与实验室鉴定
    2.3 病虫害危害程度评估标准
3 研究结果
    3.1 南昌市主要园林绿化植物分布
    3.2 南昌市主要园林绿化植物的重要病虫害
        3.2.1 病害种类调查
        3.2.2 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原因分析
    3.3 虫害种类及危害程度
        3.3.1 虫害种类调查
        3.3.2 主要虫害发生规律及原因分析
    3.4 南昌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原因总体分析
        3.4.1 园林植物种植结构不合理
        3.4.2 城市环境的复杂多变和污染加重
        3.4.3 管理粗放及防治工作滞后
        3.4.4 不合理的引种导致外来病虫害入侵
    3.5 本章小结
4 南昌市园林绿化植物主要病虫害防治问题及其对策
    4.1 南昌市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4.1.1 养护方式
        4.1.2 苗木引进
        4.1.3 防治部门
        4.1.4 信息系统
    4.2 南昌市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防治的问题
        4.2.1 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护效果不佳
        4.2.2 城市绿化工程苗木复检未引起重视
        4.2.3 未能形成联防联治的机制
        4.2.4 缺乏系统的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
    4.3 南昌市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防治问题的原因
        4.3.1 养护方式不够科学
        4.3.2 苗木检疫流程不健全
        4.3.3 联防联治机制未形成
        4.3.4 网络技术应用不足
    4.4 南昌市园林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对策
        4.4.1 强化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与养护管理
        4.4.2 严控苗木引进时的检疫检验关
        4.4.3 建立病虫害联防联治机制
        4.4.4 充分利用网络化管理,建立病虫害监测、预测信息平台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4)晋城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1.3.2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1.3.3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和灾害标准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论文结构
2 相关技术与概念
    2.1 XAMPP环境搭建技术
    2.2 数据库存储技术
    2.3 Ajax技术
    2.4 JQuery技术
3 系统分析与设计
    3.1 系统分析
        3.1.1 用户分析
        3.1.2 业务流程分析
        3.1.3 功能需求分析
        3.1.4 性能需求分析
        3.1.5 数据流程图
    3.2 系统总体设计
        3.2.1 软硬件环境设计
        3.2.2 系统架构设计
        3.2.3 功能模块设计
    3.3 系统详细设计
        3.3.1 数据库设计
        3.3.2 输入输出设计
        3.3.3 人机交互设计
4 系统实施及关键技术问题
    4.1 系统功能实现
        4.1.1 发生管理
        4.1.2 防治管理
        4.1.3 药剂药械管理
        4.1.4 森林基础知识库管理
    4.2 平台管理
        4.2.1 用户信息管理
        4.2.2 权限管理
        4.2.3 系统信息管理
    4.3 系统测试
        4.3.1 测试方法
        4.3.2 测试环境
        4.3.3 系统测试流程
        4.3.4 系统性能测试
        4.3.5 测试结果分析
    4.4 关键技术问题
        4.4.1 数据库存储检索问题
        4.4.2 外部服务接入问题
        4.4.3 外部数据导入问题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第一导师简介
第二导师简介
致谢

(5)北京地区微红梢斑螟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防治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微红梢斑螟的研究进展
        1.1.1 微红梢斑螟生物学研究进展
        1.1.2 微红梢斑螟生态学研究进展
        1.1.2.1 空间分布研究
        1.1.2.2 虫害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1.3 微红梢斑螟的防治研究
        1.1.3.1 化学防治
        1.1.3.2 物理防治
        1.1.3.3 生物防治
        1.1.3.4 信息素防治
        1.1.3.5 色板防治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本研究主要内容
        1.3.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2 室内饲养微红梢斑螟
    2.3 北京地区微红梢斑螟年生活史调查
    2.4 微红梢斑螟生活习性及羽化节律的调查
    2.5 微红梢斑螟蛀孔空间分布调查
        2.5.1 空间分布型的测定
        2.5.2 蛀孔空间分布的调查方法
        2.5.2.1 聚集度指标法
        2.5.3 聚集原因分析
        2.5.4 最大抽样理论数的确定
    2.6 信息素及不同色板对微红梢斑螟防治效果的试验
        2.6.1 利用信息素防治微红梢斑螟的试验
        2.6.2 不同色板防治微红梢斑螟的试验
3 结果分析
    3.1 微红梢斑螟各虫态形态特征
        3.1.1 微红梢斑螟成虫形态特征
        3.1.2 微红梢斑螟卵的形态特征
        3.1.3 微红梢斑螟幼虫的形态特征
        3.1.4 微红梢斑螟蛹的形态特征
    3.2 微红梢斑螟年生活史
    3.3 微红梢斑螟的生活习性
    3.4 微红梢斑螟羽化节律
    3.5 微红梢斑螟蛀孔空间分布
        3.5.1 微红梢斑螟蛀孔在油松不同方向上分布的研究
        3.5.2 微红梢斑螟蛀孔在油松不层次上分布的研究
        3.5.3 微红梢斑螟蛀孔在油松上空间分布的聚集度指标分析
        3.5.4 回归模型法测定微红梢斑螟蛀孔聚集度指标回归模型
        3.5.4.1 利用Iwao回归模型进行的检验
        3.5.4.2 利用Taylor回归模型进行的检验
        3.5.4.3 利用兰星平La-m回归模型进行的检验
        3.5.5 聚集原因分析
        3.5.6 理论抽样数的确定
    3.6 信息素及不同色板的诱杀效果
        3.6.1 信息素对微红梢斑螟的防治效果
        3.6.2 不同色板对微红梢斑螟的防治效果
        3.6.3 两种防治方法的比较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北京地区微红梢斑螟的年生活史
        4.1.2 北京地区微红梢斑螟的生活习性及羽化节律
        4.1.3 北京地区微红梢斑螟蛀孔在油松林中的空间分布
        4.1.4 北京地区微红梢斑螟在油松林不同层次不同方向上的分布差异
        4.1.5 北京地区微红梢斑螟在油松林中的聚集原因
        4.1.6 不同色板及信息素对微红梢斑螟的诱捕效果
    4.2 讨论
        4.2.1 影响微红梢斑螟年生活史的因素
        4.2.2 色板对微红梢斑螟低诱杀率的原因分析
        4.2.3 微红梢斑螟空间分布的研究方法的选择
        4.2.3.1 频次分布拟合卡方检验法
        4.2.3.2 聚集度指标法
        4.2.3.3 回归模型分析法
        4.2.4 微红梢斑螟综合防治建议
        4.2.4.1 微红梢斑螟卵期的防治建议
        4.2.4.2 微红梢斑螟幼虫期的防治建议
        4.2.4.3 微红梢斑螟成虫期的防治建议
        4.2.4.4 优化营林措施辅助防治微红梢斑螟
        4.2.4.5 利用遥感技术大规模监测微红梢斑螟虫害
5 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校内导师简介
校外导师简介
致谢

(6)山核桃主要害虫多途径检索系统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山核桃的研究现状
        1.1.1 山核桃属的种类与分布
        1.1.2 山核桃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1.1.3 山核桃的应用价值
    1.2 山核桃主要虫害调查概况
        1.2.1 食叶害虫
        1.2.2 枝干害虫
        1.2.3 花蕾害虫
        1.2.4 根部害虫
    1.3 研究背景
2 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2.1 山核桃害虫图文信息的收集
        2.1.1 山核桃害虫标本采集
        2.1.2 山核桃害虫图文信息的收集
        2.1.3 山核桃害虫种类的鉴定与核实
    2.2 构建山核桃主要害虫FSF数据库
        2.2.1 确定山核桃主要害虫主题
        2.2.2 确定山核桃主要害虫对象
    2.3 确定山核桃主要害虫数据库构建的方法
    2.4 山核桃主要害虫数据库的展示
    2.5 山核桃主要害虫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
3 研究结果
    3.1 山核桃主要害虫检索策略的确立
    3.2 山核桃害虫多途径检索系统的使用简介
    3.3 山核桃病虫害智能诊断系统网络平台及微信公众号展示
        3.3.1 网络平台展示
        3.3.2 微信公众号展示
4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山核桃主要害虫文字信息
    二、山核桃已记录害虫图片
    三、以山核桃为寄主新发现的害虫图片
    四、山核桃上新发现的栖息昆虫图片
个人简介
致谢

(7)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
    1.3 研究预期的成果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
    2.2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开展情况
    2.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理论与技术的进展情况
第三章 研究区域概况
    3.1 研究区域历史沿革
    3.2 地理位置
    3.3 自然资源
    3.4 材料与方法
    3.5 调查方法
    3.6 标本采集及鉴定
    3.7 调查结果记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岑王老山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分析
    4.2 历年来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4.3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分布区域、危害规律、防治措施
    4.4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及影响分析
    4.5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防治对策
    5.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
    5.2 综合防治对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8)中国森林害虫化学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防治在森林害虫综合治理中的现状
2 我国森林害虫化学防治技术
    2.1 烟雾防治
    2.2 注干防治
    2.3 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
    2.4 行为化学防治
3 展望和对策

(9)克拉玛依市林木病虫害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新疆常见林木病虫害
        1.2.1 新疆常见林木害虫
        1.2.2 新疆常见林木病害
    1.3 新疆林木病虫害防治现状
        1.3.1 食叶害虫防治现状
        1.3.2 刺吸类害虫防治现状
        1.3.3 蛀干害虫防治现状
        1.3.4 叶部病害防治现状
        1.3.5 枝干病害防治现状
        1.3.6 存在的问题
2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内容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条件
        2.1.3 植被情况
        2.1.4 土壤情况
        2.1.5 林木病虫害调查区域
        2.1.6 药剂防治试验地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3 克拉玛依市林木病虫害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方法
    3.1 病虫害调查方案
        3.1.1 调查范围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时间
        3.1.4 调查内容
        3.1.5 调查方法
    3.2 药剂防治对象及试验地点
        3.2.1 药剂选取
        3.2.2 供试药剂
        3.2.3 试验方法
4 克拉玛依市林木病虫害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4.1 林木病虫害调查结果
        4.1.1 病虫害种类
        4.1.2 主要病虫害分布情况
        4.1.3 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危险性评估
        4.1.4 不同林分类型林木病虫害危害程度分析
    4.2 农业开发区主要病虫害防治结果
        4.2.1 施药防治效果分析
5 防治原则及建议
    5.1 不同林分类型中病虫害的防治原则
        5.1.1 农田防护林病虫害防治原则
        5.1.2 果园病虫害防治原则
        5.1.3 苗圃病虫害防治原则
        5.1.4 绿化林带病虫害防治原则
        5.1.5 用材林病虫害防治原则
    5.2 防治建议
    5.3 综合防治体系建立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附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校外导师简介
致谢

(10)广东省罗定市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及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林业有害生物定义
        1.1.2 林业有害生物危害
        1.1.3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研究工作的意义
    1.2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
    1.3 罗定市林业有害生物的现状
        1.3.1 罗定市林业基本情况
        1.3.2 罗定市林业有害生物现状分析
    1.4 本调查的目的及内容
        1.4.1 本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1.4.2 本调查的内容
        1.4.3 本调查的基本思路
2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范围和对象
    2.2 调查基本方法
        2.2.1 野外调查
        2.2.2 辅助调查
        2.2.3 其他调查
        2.2.3.1 木材有害生物调查
        2.2.3.2 种实、果品和花卉有害生物调查
        2.2.3.3 苗圃(花圃)有害生物调查
        2.2.4 标本采集
        2.2.5 影像拍摄
        2.2.6 室内整理
        2.2.6.1 标本鉴定
        2.2.6.2 标本和影像整理
        2.2.6.3 数据整理
        2.2.6.4 风险评估
    2.3 调查工具
3 结果与分析
    3.1 罗定市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完成情况
    3.2 罗定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
        3.2.1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
        3.2.1.1 扶桑棉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图 1)
        3.2.1.2 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 Buren(图 2)
        3.2.1.3 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 Waterhouse(图 3)
        3.2.1.4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图 4)
        3.2.2 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
        3.2.2.1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图 5)
        3.2.2.2 桑天牛Apriona germari Hope(图 6)
        3.2.2.3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 La Salle(图 7)
        3.2.2.4 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 Linnaeus(图 8)
        3.2.2.5 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Linnaeus(图 9)
        3.2.3 其他林业有害生物
    3.3 罗定市重要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
        3.3.1 扶桑棉粉蚧的风险评估
        3.3.2 红火蚁的风险评估
        3.3.3 双钩异翅长蠹的风险评估
        3.3.4 薇甘菊的风险评估
    3.4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原因
        3.4.1 自然原因
        3.4.2 人为原因
    3.5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
        3.5.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认识
        3.5.2 遵循自然规律,培育健康森林
        3.5.3 加强检疫,控制林业有害生物入侵
        3.5.4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提高预测预报能力
        3.5.5 加强技术培训,加大科技支撑力度
        3.5.6 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3.5.7 以生物防治为重点,降低农药的使用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生物防治是森林害虫综合防治的核心(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生态系统害虫防治的一种脉冲控制数学模型的研究[D]. 左冰冰.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2)
  • [2]石狮市森林病虫害现况分析及主要病虫害空间分布预测[D]. 陈晓钦.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3]南昌市部分园林绿化植物主要病虫害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D]. 颜军.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7)
  • [4]晋城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D]. 崔巍.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5]北京地区微红梢斑螟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防治的初步研究[D]. 冯晨宇.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6]山核桃主要害虫多途径检索系统的构建[D]. 王超超.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7]广西岑王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与防治对策研究[D]. 赵菊花. 广西大学, 2019(12)
  • [8]中国森林害虫化学防治研究进展[J]. 吕云彤,张琪慧,苑冉,曹传旺. 环境昆虫学报, 2018(03)
  • [9]克拉玛依市林木病虫害调查及药剂防治试验[D]. 林魏巍. 北京林业大学, 2018(04)
  • [10]广东省罗定市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及风险评估研究[D]. 殷世忠.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林业论文 病虫害论文 害虫论文 生物防治论文 农业论文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探讨
下一篇:情绪匹配策略在教学调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