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游松新教授治疗乙肝肝硬化经验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尤松鑫教授 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张红陶,钟玉梅,浦琼华,廖华君[1](2021)在《基于病机“拐点”探讨乙肝后肝硬化的证治》文中认为中医认为,疾病病机进展一般包括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从阳入阴、从热转寒、由实转虚等不同的情况,然表里之隙、阴阳之间、寒热之隔、虚实之化的转折中必然存在病机之"拐点"。在乙肝后肝硬化的病程进展中,亦存在一个短暂时期的病机"拐点",在此"拐点"前,此病较为易治,肝硬化病程可逆;在此"拐点"后,此病较为难治,肝硬化不可逆。乙肝后肝硬化的病机拐点包括由热转寒和由气入血两类,前者可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合理中汤治疗;后者可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旋覆花汤治疗。

赵鑫,徐蕾,武庆娟,刘爽,李娟梅,吕文良[2](2021)在《“和法”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和法"是指通过既无太过、又无不及的治疗手段来调和身心矛盾,使其恢复到适度、协调、均势、健康状态的一种中医治法,在临床中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如拔刺雪污。人体受乙型肝炎疫毒所侵,一身之脏腑气血、三焦六经皆为其所乱,渐成正虚邪恋、寒热错杂、痰湿瘀结、气血失和之局,病情复杂,缠绵难愈,正宜和法。基于"和法"从揆度病机,扶正解毒;祛湿化瘀,调和寒热;燮和气血,而致和平论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陈琪,何祥玉,周曼佳,罗佳雯,廖广辉,程汝滨[3](2021)在《白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是着名的"浙八味"药材之一,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白芍中化学成分丰富,主要包含单萜及其苷类、三萜及其苷类、黄酮类、鞣质类等,具有镇痛、抗炎、抗抑郁、保肝、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在治疗内脏痛、癌性疼痛、慢性胃炎、慢性乙型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广泛。本文总结了白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梳理了白芍现代化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问题,以期为白芍的后续应用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胡晓,毛德文,牙程玉,吴聪,覃秀容[4](2021)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发病机制复杂,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针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尚无理想的防治药物,如何治愈CHB仍然是临床一大难点,进一步研究CHB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方案是攻克这一难题的关键。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刘沙[5](2020)在《方药中教授辨治慢性肝病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研究方法,收集整理方药中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医案,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结合方药中教授所着临床文献、书籍,以及笔者随其学术传承人马晓北教授学习其临证经验,对方药中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进行探讨、总结,使方药中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用药规律、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得到继承和发扬,为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指导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传承及创新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提供思路。方法: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和数据挖掘,通过整理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近况,对慢性肝病的中医治疗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1)软件,收集1988年1月至1992年12月期间方药中教授门诊治疗慢性肝病患者的医案,构建处方数据库,采用该系统的基本信息分析、处方分析、多维分析等模块,使用频数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从症状、证型、发病机制、治法、方剂、用药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对方药中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方药中教授辨治慢性肝病处方用药规律。结果:在纳入的196例慢性肝病医案中,诊次共计563次,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最多,占47.9%;临证中所见慢性肝病证型分类以肝肾阴虚、脾胃气虚最为常见,治法以疏肝、养肝、健脾和胃、滋肾最为常见。共提取出方剂84首,其中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加味黄精汤、金铃子散、消胀散、减味三石汤、升麻甘草汤、虫草浙贝粉、加味枳术丸、苍牛防己汤为最常用的十首方剂。共使用中药174味,药物使用频次从高到低排列,选取频数≥100中药共27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分别为当归、北柴胡、薄荷、姜黄、郁金、丹参、鸡血藤。结论:通过对方药中教授治疗慢性肝病处方用药规律研究,总结出方药中教授诊疗慢性肝病以疏肝养肝为主,兼顾脾肺肾,注重五脏相关,充分考虑五脏生克制化关系,尤其重视肝之所胜者脾与所不胜者肺之间的关系,通过治疗未病脏腑协调治疗已病脏腑,利用辨证论治五步法辨治慢性肝病,体现了其整体恒动观的学术特点。慢性肝病,定位在肝,多波及脾肺肾三脏,性质多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总的病性归纳为湿热毒瘀郁虚,以湿热、毒、瘀血、郁之邪为标,以肝脾肾三脏亏虚为本,旨在调整肝、肺、脾、肾之间的正常的生理关系。方药中教授临证善用疏肝之药,以疏肝之法贯穿治疗慢性肝病的始终,治法以疏肝、健脾、养肝滋肾以治其本,辅以清热利湿、解毒、利水、活血化瘀以治其标。重在恢复肝的生理功能,疏肝用,养肝体,使得气机通畅,气血调和,三焦运行通畅。

杨兰[6](2020)在《抗病毒三九膏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上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接受不同治疗方法的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研究抗病毒三九膏方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疗效,综合评价抗病毒三九膏方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上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资料,观察单个患者的治疗处方,分别记录每个患者开始疗程到观察结束时各项指标数据,并记录该患者对应疗程长短,按治疗组(抗病毒三九膏方+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组)、对照组(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组)分类,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病人,其中治疗组46例,对照组纳入42例。评估各组在接受不同治疗前后HBV-DNA载量、e抗原、e抗体、ALT与AST、临床症状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肝功能指标:两组病例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比较,未见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病例AL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3月,两组ALT指标比较,治疗组疗效更好(P<0.05)。治疗6月和9月,两组病例ALT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病例AS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AST组间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TBIL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3月,两组患者TBIL比较,治疗组疗效更好(p<0.05)。(2)HBV-DNA:两组患者治疗HBV-DNA有效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HBV-DNA阴转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3)中医症候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6月、9月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组疗效更好(P<0.05)。(4)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治疗后两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抗病毒三九膏方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肝功能的恢复,有效抑制HBV-DNA复制,且药物安全性高,服用方便,经济成本低廉,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於仁俊[7](2020)在《尤松鑫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临证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以尤松鑫教授门诊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医案为切入点,通过研读病案与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尤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临证经验与诊疗思路,进而总结尤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尤松鑫教授自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门诊经治的部分慢性乙型肝炎医案,将筛选整理后的115例医案中1258诊次资料按照制定的数据规范标准建立数据库。并从临床实际出发,借助多种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库内医案的症状、苔脉、病机、治法、中药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挖掘。最后结合导师指导与个人领悟体会,客观系统地总结尤松鑫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共选取115例医案,合计1258诊次;男性患者80例,合计879诊次;女性患者35例,合计379诊次。患者平均年龄为42.68岁,平均就诊诊次为10.94次。(2)症状分布:共涉及症状名称224种,出现频次≥6次的症状有102种,分布于内、妇、肛肠、皮肤、耳鼻喉与眼科6个科别;按症状频次降序排列的前10种症状名称依次为不寐、小便黄、右胁疼痛、疲乏、食欲不振、大便溏、牙龈出血、痞满、大便频数及胃脘不适,即本课题研究统计得出的慢性乙型肝炎主要症状。(3)舌苔脉象分布:共涉及舌苔分布22项,频率>10%的舌苔为苔薄白、苔薄腻、苔薄黄;涉及脉象种类10种,脉细与脉弦出现频次最多。(4)病机分布:共涉及病机表述75种,出现频次≥20次的病机描述有20种;按病机频次降序排列的前20种病机名称依次为肝肾阴虚、胆胃不和、胆胃蕴热、肝脾不调、肝血不足、肝经郁热、肝胃郁热、肝胆湿热、肾虚肝旺、肝郁脾虚、湿热困脾、湿热内蕴、心肾不足、肝胃不和、脾虚肝旺、肝络失养、肝家怫郁、脾虚湿阻、气阴两亏、肾虚湿热。(5)治法分布:共涉及治法表述91种,出现频次≥35次的治法描述有20种;按治法频次降序排列的前20种治法名称依次为调肝、清和、清肝、清热、养血、培脾、益肾、利湿、和胃、滋肾、补肝、解郁、健脾、化湿、运脾、养肝、泄热、和络、清胆、疏肝。(6)常用药物分布:共涉及中药280味,出现频次>90次的中药有40味,使用频率达71.00%,将其归纳为常用药物。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2味中药依次是甘草、茯苓、陈皮、黄芩、法半夏、麦芽、枳壳、白芍、茵陈、竹茹、青蒿、夏枯草,出现频次均在400次以上,将其总结为核心药物。(7)关联规则分布:分别统计与不寐、小便黄、右胁疼痛、疲乏、食欲不振、大便溏6种症状,肝肾阴虚、胆胃不和、胆胃蕴热、肝脾不调、肝血不足、肝郁脾虚、脾虚肝旺7种病机,以及调肝、清和、清肝、清热、养血、培脾、益肾7种治法关联程度最高的前12味中药。并对所有处方涉及的280味中药与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进行统计,得出药物组合26组,药物配伍组方16组。(8)药物因子分布:采取因子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公因子,对医案所涉及280味中药内出现频次>60次的60味中药进行分析,提取出9个中药组方配伍。(9)药物系统R型聚类:借助SPSS 26.0分析系统,对本课题研究所涉及的所有中药进行系统R型聚类,对比参照后取出现频次>60次的60味中药进行分析,得出核心药对20组,核心药物组合7类。研究结论:(1)尤松鑫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常见症状和苔脉分别为:不寐、小便黄、右胁疼痛、疲乏、食欲不振、大便溏、牙龈出血、痞满、大便频数及胃脘不适;苔薄白、薄腻及薄黄;脉细、弦及细弦。(2)尤松鑫教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致病外因在于湿热疫毒,致病内因在于正气不充;病变以肝、脾、肾三脏虚损为主;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兼杂之证;病理因素多以湿热、气滞、血虚、阴亏为要,痰浊、瘀血为标;常见的病机改变有肝肾阴虚、胆胃不和、胆胃蕴热、肝脾不调、肝血不足及湿热内蕴等;其中肝肾亏虚,湿热未尽是疾病持续进展的关键病机。(3)尤松鑫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常用的治法为:清热利湿,益肾养肝,理气培脾,化痰除瘀等。其中清热药常选用黄芩,青蒿,夏枯草,青黛,牡丹皮,生地黄,栀子等;利水渗湿药常选用茯苓,茵陈,滑石,薏苡仁,泽泻,茯神,地肤子,黑大豆,海金沙等;补虚药常选用白芍,当归,白术,山药,党参,楮实子等;理气药常选用陈皮,枳壳,青皮等;化痰药常选用法半夏,竹茹等;活血化瘀药常选用郁金,怀牛膝,泽兰等。(4)尤松鑫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常用方剂为:蒿芩清胆汤、兰豆枫楮汤、左归丸、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清脾汤、六味地黄丸、逍遥散、枇杷清肺饮、四物汤、滋水清肝饮、二陈平胃散、痛泻要方、地黄饮子等,临证时尤教授随证灵活组方化裁,真正做到师其方而不泥其药。(5)尤松鑫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学术思想有:调肝必兼利胆,治肝莫忘实脾,胆病需顾理胃,涵木滋水共进的治疗原则。以及清利湿热,祛邪先行;燮理气血,培本为要;除瘀消痰,推陈致新的诊疗思路。

封树亮[8](2018)在《尤松鑫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以尤松鑫教授临床病案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与研读病案的方法,探讨尤松鑫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临证经验和辨治规律,系统总结尤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从2006年12月至2018年2月尤松鑫教授门诊病案中筛选原发性肝癌病案,严格按照诊断与排除标准,将符合要求的86例病案纳入研究范围并建立数据库,借助数据统计分析软件着重对病案的病机、治法、处方用药、处方配伍等进行分析,采用频数统计、因子分析、复杂网络核心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以及人机结合、病案研读,客观总结尤松鑫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共选取86例病案,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6.41±12.19)岁。(2)症候分布:共涉及109种症状,频次大于5次的依次为:纳差(41)、大便频(38)、尿黄(23)、寐差(19)、胁痛(18)、便溏(17)、腹胀(17)、下肢肿(15)、咳逆(14)、便结(12)、疲乏(12)、消瘦(11)、黄疸(9)、腹水(8)、口干(7)、痰白(7)、脘不适(7)、腹泻(6)、身痒(6)、牙衄(6)、发热(5)、腹痛(5)、行走欠利(5)、口唇火疮(5)、夜尿多(5)、欲吐(5)。涉及舌、脉象共29种,频数大于10次的依次为:细(104),弦(70),苔薄白(55),苔薄黄(22),苔薄少(19),苔薄腻(16),苔腻(14)。(3)病机分布:86例病案中涉及病机描述84种,其中较为常见的为:肝肾亏损(24),湿热内蕴(20),肝络失和(10),肝脾失调(10),肾亏肝旺(10)等;经过对病机证素进行分析,在26种病机证素中前6位依次为:肝(87)、肾(49)、湿(46)、热(38)、脾(35)、阴虚(31)。(4)治法分布:86例原发性肝癌医案总计涉及57种不同表述,频次大于15次的依次为:益肾(48),利湿(45),养肝(39),清热(38),滋阴(31),健脾(24),清肝(24),和络(17)。(5)常用药物分布:共涉及药物272种,频率最高的前10位依次为:黑料豆(70)、白花蛇舌草(66)、茵陈(64)、怀牛膝(62)、炙甘草(62)、楮实子(59)、泽泻(57)、路路通(55)、泽兰(55)、麦芽(52)。(6)药物因子分析:其反映了药物之间的不同组合,如因子1的药物组成为:怀牛膝、黑料豆、路路通、泽兰、泽泻、楮实子;因子5的药物组成:白花蛇舌草、海金沙、鸡内金。(7)复杂网络核心分析:根据结果显示常用方剂为兰豆枫楮汤、复元活血汤、参苓白术散、龙胆泻肝汤、化肝煎、五皮饮、蒿芩清胆汤、平胃散、逍遥散、犀角地黄汤等。(8)关联规则结果: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常见症状、证型与药物之间的关系,如纳差和鸡内金、大枣、炒白术,肝络失和之炒川栋子、制延胡索、青蒿。研究结论:(1)尤松鑫教授治疗原发性肝癌时以“湿热内蕴、肝络失和、肝肾亏虚”为基本病机,临证时围绕基本病机,因机立法,复法组方,治疗时祛邪先于扶正。(2)尤松鑫教授认为原发性肝癌的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虚实相杂;病理因素以湿、热为主,痰、瘀、水饮等为辅,常兼夹或复合为患;病位主要在肝,与脾肾关系密切,同时涉及肺、胃、心等,常为多脏腑同病。(3)尤松鑫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常用治法为滋阴清热,健脾利湿,益肾养肝,清肝和络。其中滋阴药常选麦冬,南沙参,生地黄等;清热药常选白花蛇舌草,虎杖,黄芩等;健脾药常选炒白术,茯苓,麦芽等;利湿药常选海金沙,泽泻,路路通等;益肾药常选黑料豆,楮实子,熟地黄等;养肝药常选川牛膝,楮实子,生地黄等;和络药常选生地黄、炒丹皮,炒川楝子等。(4)尤松鑫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常用方剂为兰豆枫楮汤、复元活血汤、参苓白术散、龙胆泻肝汤、化肝煎、五皮饮、蒿芩清胆汤,治疗时以常用方为主,随病机加减(16种)或随症状加减(5种)。(5)此外,研究还发现尤松鑫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其他经验:①活用抗肿瘤药物;②鲜用虫类药;③善用小方;④喜用岭南中草药。

王玲,吴辉坤,何堂清[9](2017)在《现代名老中医关于肝炎肝硬化证治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是临床常见而难治的内科疾病,易向肝癌演化,为便于慢性肝炎与肝硬化证治规律的研究,现将当代名老中医辨治肝炎肝硬化证治规律的学术观点及经验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1.1湿热瘀毒周仲瑛[1]认为,肝硬化的基本病机特点是"湿热瘀毒郁结",对于不同的患者或疾病的不同时期,或湿重、或热重、或湿热并重,或在气、或在血。汪履秋[2]认为,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的基本病机为湿热邪毒,内蕴肝脾。李寿山[3]认为,

程德美[10](2017)在《肝乐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1目的通过对肝乐颗粒联合恩替卡韦在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临床治疗中作用研究,观察肝乐颗粒对慢乙肝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评价肝乐颗粒的安全性及疗效,探讨肝乐颗粒在慢乙肝治疗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乙肝提供新的治疗策略,为今后中医临床优化治疗慢乙肝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科学依据。2方法选取60名慢性HBV感染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予恩替卡韦联合肝乐颗粒治疗,对照组仅予恩替卡韦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w、治疗48w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肝功能(ALT、AST、GGT、AKP、TBIL、ALB)、HBsAg、HBV DNA、肝纤四项(HA、LN、PⅢNP、CⅣ)及相关安全性指标。评估肝乐颗粒治疗慢乙肝的即时疗效。3结果3.1两组治疗后均可明显改善患者总体中医证候,且治疗48w后明显优于治疗24w后(P<0.01);两组对比,治疗组对总体中医证候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2治疗组治疗24w及48w后在所有症状改善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24w后与治疗48w后比较,治疗48w后在胸胁胀痛、纳差、胃脘胀满、口淡、便溏、嗳气、乳房胀痛改善优于治疗24w后(P<0.05),在善太息、乏力、舌脉方面无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对照组治疗24w后,除乳房胀痛外(P>0.05),其他症状改善优于未治疗前(P<0.05);治疗48w后所有症状改善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24w后与治疗48w后比较,治疗48w后除舌脉外(P>0.05),其他症状改善优于治疗24w后(P<0.05)。3.4两组治疗24w后比较,治疗组在善太息、胃脘胀满、乏力、口淡、便溏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胸胁胀痛、纳差、嗳气、乳房胀痛、舌脉方面无可比性(P>0.05);治疗48w后比较,治疗组在善太息、胃脘胀满、乏力、口淡、便溏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胸胁胀满、纳差、嗳气、乳房胀痛、舌脉方面无可比性(P>0.05)。3.5治疗24w及48w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6治疗组治疗24w及48w后在各个实验室指标方面改善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24w与治疗48w后比较,治疗48w后ALB、HBsAg、肝纤四项方面改善优于治疗24w后(P<0.05)。3.7对照组治疗24w及48w后在各个实验室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24w与治疗48w后比较,治疗48w后HBsAg、肝纤四项改善优于治疗24w后(P<0.05)。3.8两组治疗24w后比较,治疗组在肝纤四项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w后比较,治疗组在肝纤四项及TBIL方面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3.9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均在医学参考值范围内波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4结论4.1在西医抗病毒的基础上联合肝乐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肝乐颗粒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4.2肝乐颗粒可降低患者TBIL及肝纤四项指标,但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4.3肝乐颗粒临床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二、尤松鑫教授 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尤松鑫教授 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病机“拐点”探讨乙肝后肝硬化的证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病机“拐点”概述
2 病机“拐点”基本证治
3 病机“拐点”分类证治
    3.1 由热转寒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合理中汤
    3.2 由气入血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旋复花汤
4 验案举隅

(2)“和法”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和法”的内涵
2 和法在CHB治疗中的应用
    2.1 揆度病机,扶正解毒
    2.2 祛湿化瘀,调和寒热
    2.3 燮和气血,而致和平
3 病案举例
4 小结

(3)白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1.1 单萜及其苷类
    1.2 三萜及其苷类
    1.3 黄酮类
    1.4 鞣质类
2 药理作用
    2.1 镇痛作用
    2.2 抗炎作用
    2.3 抗抑郁作用
    2.4 保肝作用
    2.5 调节免疫作用
3 临床应用
    3.1 治疗内脏痛
    3.2 治疗癌性疼痛
    3.3 治疗慢性胃炎
    3.4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3.5 治疗RA
4 总结和展望

(4)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机制
    1.1 抑制先天免疫
    1.2 减弱特异性免疫应答
2 病因病机
    2.1 从杂气而论
    2.2 从湿热而论
    2.3 从正气不足而论
3 西医治疗现状
    3.1 抗病毒治疗
    3.2 免疫治疗
    3.3 抗炎、保护肝细胞
4 中医治疗现状
    4.1 辨证施治
    4.2 中西医结合治疗
5 小结

(5)方药中教授辨治慢性肝病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近况及展望
        1.1 慢性肝病的病因病机
        1.2 慢性肝病的辨证治疗
        1.2.1 扶正法
        1.2.2 祛邪法
        1.2.3 调和法
        1.3 单药治疗慢性肝病的机理研究
        1.3.1 在抗病毒方面机理研究
        1.3.2 在逆转纤维化、保肝降酶方面机理研究
        1.4 中医辅助疗法改善慢性肝病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观察
        1.5 慢性肝病调摄护理
        1.6 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展望
    2. 医案数据挖掘的研究概况及古今医案云平台简介
        2.1 医案数据挖掘的研究概况
        2.2 古今医案云平台简介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
    1. 研究对象
        1.1 医案来源与筛选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药数据规范
        1.6 医案数据规范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分析软件
        2.2 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基本情况分析
        3.2 诊断分析
        3.3 四诊分析
        3.4 用药分析
        3.5 中医证候与方剂分析
    4. 研究结论
第三部分 方药中教授辨治慢性肝病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总结
    1. 方药中教授治疗慢性肝病临证经验
        1.1 对慢性肝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1.1 湿热、瘀血、郁、毒之邪侵袭是慢性肝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1.1.2 正气亏虚是慢性肝病发生的内在依据
        1.2 对慢性肝病的五步法辨治特点
        1.2.1 五步流程图
        1.2.2 脏腑经络定位和阴阳、表里、虚实、气血、风热(火)湿燥寒毒定性
        1.2.3 必先五胜与治病求本,明确原发与继发的关系,确定治疗的重点
        1.2.4 治其所胜与所不胜
        1.3 自拟方辨证治疗
        1.3.1 正虚的主方
        1.3.2 邪盛时的变方
        1.3.3 辅助方
        1.3.4 调理方
        1.4 用药特色
        1.4.1 顺应肝的生理特点用药
        1.4.2 善用药对,刚柔相济,注重顾护脾胃
    2. 方药中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学术思想总结
        2.1 源古出新,拟肝方
        2.2 标本兼顾,平阴阳
        2.3 发于机先,治其所胜与所不胜(先期治未病)
        2.4 以整体恒动观为指导,以人体自身的自稳调节能力为立足点和出发点
    3. 方药中辨证论治五步法在慢性肝病的运用经验举隅(附医案)
        3.1 医案一
        3.2 医案二
第四部分 研究成果与展望
    1. 研究成果
    2. 研究创新点
    3. 研究过程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6)抗病毒三九膏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方案
    1.技术路线图
    2.病例来源
    3.病例选择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辨证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4.研究方法
        4.1 资料收集
        4.2 观察期限
        4.3 治疗方法
        4.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4.5 统计分析方法
    5.研究结果
        5.1 治疗前各项资料比较
        5.2 各组观察期间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疗效比较
    6.讨论
        6.1 慢乙肝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及辨证论治
        6.2 抗病毒三九膏方的用药特点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6.3 抗病毒三九膏方的疗效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一: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7)尤松鑫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临证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慢性乙型肝炎理论研究综述
    1. 中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1.1 病名溯源及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探究
        1.3 辨证施治探讨
        1.4 中医药临床治疗
    2. 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2.1 概述及流行病学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诊断方法
        2.4 诊疗进展
第二章 尤松鑫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医案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医案来源
        1.2 医案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医案收集与整理
        2.2 数据预处理
        2.3 录入信息和数据库建立
        2.4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基本资料统计结果
        3.2 频数分析统计结果
        3.3 关联规则统计结果
        3.4 基于因子分析的组方配伍结果
        3.5 基于药物系统R型聚类的组方配伍结果
第三章 医案研究结果归纳与分析
    1. 一般情况分布
    2. 症状分布
        2.1 不寐
        2.2 小便黄
        2.3 右胁疼痛
        2.4 疲乏
        2.5 食欲不振、痞满、胃脘不适、牙龈出血
        2.6 大便溏、大便频数
    3. 舌苔脉象分布
        3.1 舌苔
        3.2 脉象
    4. 病机分布
    5. 治法分布
    6. 药物分布
        6.1 补虚药
        6.2 利水渗湿药
        6.3 清热药
        6.4 理气药
        6.5 化痰药
        6.6 消食药
    7. 关联规则结果
        7.1 症状-中药
        7.2 病机-中药
        7.3 治法-中药
        7.4 中药-中药
    8. 药物因子分析
    9. 药物系统R型聚类
        9.1 核心药对结果
        9.2 核心药物组合结果
    10. 学术思想总结及典型医案举隅
第四章 研究成果及问题展望
    1. 研究成果
    2. 研究过程中的不足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尤松鑫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1.1 病名历史沿革
        1.2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进展
    2. 西医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病因
        2.3 诊断标准
        2.4 治疗方法
    3. 原发性肝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4.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病案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尤松鑫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
    1. 研究目的与对象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症候分布结果与分析
        3.2 病机分布结果与分析
        3.3 治法分布结果与分析
        3.4 药物分布结果与分析
        3.5 治法与药物关联规则与网络分析
        3.6 病机—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3.7 症候—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4. 研究结论
第三部分 尤松鑫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总结
    1. 尤松鑫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临床经验
        1.1 原发性肝癌病因病机探析
        1.2 原发性肝癌辨证要点
        1.3 尤松鑫教授对原发性肝癌治则治法
        1.4 原发性肝癌常用方药及用药特色
    2. 尤松鑫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学术思想
        2.1 重视基本病机,辨证为主,辨病为辅
        2.2 标实急于本虚,祛邪先于扶正
        2.3 整体与局部,相互统一
        2.4 复法组方与用药轻灵,相互结合
        2.5 标本从权,对症施治
        2.6 “守变”结合
        2.7 重视脾胃,顾护后天
    3. 临床验案佐证
第四部分 研究成果与问题展望
    1. 研究成果
    2. 研究过程创新点
    3. 研究过程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现代名老中医关于肝炎肝硬化证治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1.1 湿热瘀毒
    1.2 正虚邪伏
    1.3肝失条达
    1.4 肝郁脾虚
    1.5 肝肾阴虚
    1.6 脾肾阳虚
    1.7 痰瘀作祟
2 治疗大法
    2.1 清热利湿、解毒化浊法
    2.2 扶正祛邪、化瘀解毒法
    2.3 调理气血、益气活血法
    2.4 疏肝健脾、活血益气法
    2.5 滋补肝肾、清化解毒
    2.6 补脾益肾解毒
    2.7 活血化瘀、化痰解毒
3 小结

(10)肝乐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2 传统医学对慢乙肝的认识
    3 现代中医对慢乙肝的认识
    4 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的现状
    5 肝与脾的生理、病理关系
    6 肝郁脾虚在慢乙肝治疗中的研究
    7 肝乐颗粒的方解与现代药理研究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尤松鑫教授 乙型肝炎肝硬化治疗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病机“拐点”探讨乙肝后肝硬化的证治[J]. 张红陶,钟玉梅,浦琼华,廖华君. 中医学报, 2021(12)
  • [2]“和法”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J]. 赵鑫,徐蕾,武庆娟,刘爽,李娟梅,吕文良. 北京中医药, 2021
  • [3]白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陈琪,何祥玉,周曼佳,罗佳雯,廖广辉,程汝滨.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11)
  • [4]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 胡晓,毛德文,牙程玉,吴聪,覃秀容.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04)
  • [5]方药中教授辨治慢性肝病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的研究[D]. 刘沙.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6]抗病毒三九膏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D]. 杨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尤松鑫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临证经验研究[D]. 於仁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尤松鑫教授辨治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D]. 封树亮.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1)
  • [9]现代名老中医关于肝炎肝硬化证治规律的研究[J]. 王玲,吴辉坤,何堂清.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7(04)
  • [10]肝乐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临床疗效观察[D]. 程德美.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03)


肝硬化论文 中医论文 原发性肝癌论文 慢性肝病论文 肝病论文

上一篇:清初王士珍领导诗团的时间界定
下一篇:盘点2003年助力理念创新——一次难忘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