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推荐的亚麻施肥技术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胡麻推荐施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金荷,杨惠玲,任亮[1](2020)在《会宁县旱地胡麻氮磷钾优化施肥试验研究》文中提出为了摸清旱地胡麻的需肥规律和肥料利用率、土地贡献率、百千克籽粒养分吸收量等施肥参数,开展了旱地胡麻氮磷钾合理配施肥效"3414"试验,结果表明,现阶段会宁县旱地胡麻经济最佳施肥方案是:高肥力地块每亩施N 4.1 kg,P2O5 4.0 kg,K2O 1.9 kg,氮磷钾比为1∶1.03∶0.46;中肥力地块每亩施N 10.7 kg,P2O5 3.7 kg,K2O 2.8 kg,氮磷钾比为1∶0.35∶0.26;低肥力地块N 8.1 kg,P2O5 5.0 kg,K2O 3.6 kg,氮磷钾比为1∶0.63∶0.45。

郭娟娟,董宏伟,崔政军,剡斌,高玉红,高珍妮,吴兵[2](2020)在《氮肥运筹方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转运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胡麻干物质、氮素积累转运、胡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氮肥运筹方式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环境下,以不施氮(N0)为副对照.整个生育时期施肥总量为150 kg/hm2,全部基施(N1)为主对照,分析比较了4种氮肥运筹方式;N2(2/3基肥+1/3现蕾期追肥)、N3(1/2基肥+1/2现蕾期追肥)、N4(1/3基肥+2/3现蕾期追肥)、N5(1/3基肥+1/3分茎期追肥+1/3现蕾期追肥).【结果】采用适宜基追肥运筹氮肥能显着提高胡麻干物质与氮素积累和转运、产量和氮素利用率.追肥可以满足胡麻植株在盛花期吸收氮素高峰的需求,促进了植株对于同化物和氮素的积累能力.其中全生育期干物质和氮素总积累量均为N4、N5较高,且成熟期N5较N0、N1分别显着增加16.3%、5.0%和52.3%、21.5%.营养器官氮素转移量、氮素转移效率和氮肥贡献率均总体表现为随运筹增加而上升的趋势,N3、N5处理下最优,峰值分别为108 kg/hm2、60.5%和85.7%,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在N1、N5处理下较高,N5较N3、N4处理分别增加2.7、2.2 kg/kg和2.7 kg/kg、2.3 kg/kg,但氮肥生理利用率在运筹方式下无明显规律.籽粒产量N5处理下最高为1 958.3 kg/hm2,较不施肥处理(N0)及全部基施(N1)分别显着增产15.1%、5.7%,较其他处理增产5.2%~10.6%.【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基肥50~75 kg/hm2+现蕾期施肥50~100 kg/hm2范围内氮肥施量对于胡麻植株生长发育的阶段性统筹效应明显,N5处理(基肥50 kg/hm2+分茎期追肥50 kg/hm2+现蕾期追肥50 kg/hm2)可做为当地胡麻较为适宜的氮肥运筹参考方式.

刘晓永[3](2018)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化肥消费量大、有机肥资源丰富,但有机肥养分资源数量和还田量以及农田养分的输入、输出时空分布特征尚不明确,各地区农业生产中养分需求和供给不清楚,严重制约养分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和国家层面上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和平衡以及农业生产对养分的需求,把握不同区域养分资源与利用特点,可为养分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分配提供战略性对策和依据。本研究采用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等,研究了19802016年中国秸秆、粪尿等有机肥养分的数量、区域分布和还田量,分析了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平衡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估算了2016年全面平衡施肥场景下我国农业生产的养分需求以及化肥需求和供给差。主要结果如下:1)依据作物产量、草谷比、秸秆还田率和秸秆养分含量,计算不同年代各省秸秆和氮磷钾养分量及其还田利用。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秸秆及其NPK量(N+P+K)分别增长85.77%和104.00%,2010s年均分别为90585.89×104和2502.11×104 t,西北诸省、西藏和黑龙江省增幅明显,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以及黑龙江省秸秆及其养分资源占全国2/3以上。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秸秆NPK还田量增长2倍多,2010s年均为1783.23×104t,还田率为71.27%,其中N 579.14×104 t,P 106.27×104 t和K 1097.87×104 t,还田率分别为60.70%、77.34%和77.83%。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黑龙江省的秸秆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70%。2)基于畜禽年末存栏数、年内出栏数、饲养周期、排泄系数和粪、尿养分含量,计算不同年代各省畜禽粪尿量、粪尿养分及其还田利用。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畜禽粪尿量及其NPK量(N+P+K)分别增长53.35%和62.28%,2010s年均分别为423529.66×104(鲜基)和4095.76×104 t,东北地区增幅最大。畜禽粪尿NPK还田量从1980s年均1132.71×104增加到2010s年均1713.33×104 t,河南、四川、内蒙古、山东、河北、湖南、新疆、广西、云南和安徽的畜禽粪尿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55.02%59.66%。2010s畜禽粪尿N、P和K年均还田量分别为617.99×104、297.81×104和797.53×104 t,还田率分别为30.58%、70.75%和48.22%。3)我国有机肥NPK(N+P+K)资源量持续增加,2010s年均达到7797.41×104 t,比1980s增加67.11%,东北地区增幅最大,河南、山东、四川、河北、湖南、内蒙古、湖北、云南、江苏和安徽有机肥NPK资源量约占全国的55.21%57.33%。2010s有机肥N、P和K年均还田量分别为1332.69×104、437.97×104和1929.30×104 t,还田率分别为35.00%、61.91%和58.78%。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内蒙古、湖南、安徽、江苏、湖北和广东的有机肥NPK还田量约占全国的55.72%60.82%。4)基于作物产量,单位经济产量吸收养分量和秸秆还田养分量,估算了不同年代各省作物生产中养分移走量。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农田氮磷钾养分移走量(N+P2O5+K2O)增长75.33%,其中N、P2O5和K2O分别增长67.03%、82.59%和84.81%,西北地区增幅最大,2010s年均移走量为3086.90×104 t,其中N 1497.07×104 t,P2O5 621.23×104 t,K2O 968.60×104t,河南、黑龙江、河北、江苏、四川、吉林、安徽、湖北、湖南和广东的农田养分移走量约占全国的55.66%59.75%。5)通过计算养分的投入(化肥、有机肥)和产出(作物移走量),得出不同年代各省养分表观平衡和偏平衡(PNB,养分移走量/投入量)。结果表明,与1980s相比,2010s全国氮磷钾养分盈余量(N+P2O5+K2O)增长208.23%,东北地区增幅最大,河南、山东、四川、湖北、河北、广西、广东、安徽、湖南、江苏和云南的盈余量占全国的56.23%64.33%。2010s盈余5284.42×104 t,其中N、P2O5和K2O分别盈余2220.36×104 t、2002.27×104 t和1061.79×104t。1980s到2010s PNB逐渐下降,2010s PNB-N介于0.130.87,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多数省份高于0.37;PNB-P2O5介于0.060.41,东北高于0.26,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多数省份介于0.190.29,其他省份低于0.20;PNB-K2O介于0.020.85,东北和华北大多数省份高于0.53,其他多数省份介于0.30.6。6)按2016年农作物、林地、草地、水产养殖面积和平衡施肥量,全面平衡施肥场景下全国氮磷钾养分(N+P2O5+K2O)的需求量为8441.80×104 t,其中N 3758.13×104 t、P2O5 2035.96×104t和K2O 2647.71×104 t。粮食作物养分需求量约占全国的41.53%,其次蔬菜/瓜果占21.09%。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的养分需求较大,河南、四川、山东、湖南、广西、河北、云南、湖北、内蒙古和江苏的养分需求量占全国的52.96%。全国化肥消费与需求差为744.52×104 t,其中N亏缺120.61×104 t,P2O5过量474.78×104 t,K2O过量390.35×104 t,华北地区过量最多,特别是河南、山东、河北过量较多,而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多数省份化肥投入不足。

赵永伟[4](2017)在《不同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旱地胡麻产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为了探讨氮肥和密度对胡麻产量的互作效应,以确定胡麻氮肥与密度的最佳组合,选用“陇亚杂1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处理下胡麻的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主要农艺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在胡麻苗期、现蕾期,不同处理单株叶面积之间无显着差异;随着胡麻生育进程的推进,后期各处理之间单株叶面积差异显着,且N3D2处理单株叶面积最大,达242.33 cm2,其次是N2D1处理。从同一施肥水平不同种植密度来看,在N1水平下,胡麻单株叶面积在苗期、现蕾期、初花期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终花期、青果期均呈下降的趋势;在N2、N3水平下,,不同生育时期胡麻单株叶面积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从同一种植密度不同施肥水平来看,在D1密度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在现蕾期、初花期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终花期、青果期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单株叶面积呈增加的趋势,表明在密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胡麻在终花期、青果期贪青晚熟,不利胡麻的籽粒产量的形成,在D2密度N3施肥量下,初花期单株叶面积最大,在终花期、青果期单株叶面积直线下降,有利于胡麻籽粒的形成。(2)胡麻各个生育时期叶绿素a的含量均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在现蕾期N2D3绿素a的含量最高,其次是N2D2、N2D1、N3D3、N3D1、N3D2,现蕾期,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趋势与叶绿素a变化趋势相似。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3)苗期、现蕾期胡麻茎秆、叶片的干物质积累量无显着差异,花期,不同处理下胡麻茎秆干物质量差异显着,在N1、N3水平下,随着密度的增加,茎秆、叶片干物质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N3D2处理下茎秆干物质量最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着,。在同一密度下,茎秆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胡麻成熟期,果皮的干物质降低,籽粒的干物质增加,在N1、N2水平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果皮、籽粒的干物质均降低,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着;N1水平下,籽粒、果壳、叶片的干物质分配比率随着密度增加逐渐增加,但茎秆的干物质分配率降低。N2水平下,籽粒、果壳、干物质的分配比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N3水平下,随着密度的增加,籽粒的干物质的分配比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各处理差异较小;果壳干物质的分配比率逐渐降低,茎秆、叶片干物质分配比率先降低后增加。(4)同一施肥量下,随着密度的增加,胡麻株高降低,在同一密度下胡麻植株高度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植株高度最高的是N3D2;在同一密度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蒴果数增加;在N1、N2水平下,蒴果籽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在N3水平下,蒴果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N1D3处理下蒴果籽粒数最多。在N1、N3水平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无效蒴果数升高后降低,而在N2水平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无效蒴果数降低后升高,在同一密度下,无效蒴果数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升高。(5)在同一施肥量下,生物产量随着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籽粒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而收获指数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D1密度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生物产量、籽粒产量降低,而收获指数增加;在D2密度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生物产量降低,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先升高后降低;在D3密度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生物产量先降低后升高,籽粒产量降低;而收获指数先升高后降低。

李书田,刘晓永,何萍[5](2017)在《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需求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估算当前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需求和化肥需求,对如何实现2020年化肥零增长以及零增长下如何进行养分资源的合理分配、科学管理和施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方法】本研究依据国家统计最新数据、研究结果和文献资料,以省级为单元,系统估算了农作物、林地、草地、水产养殖全面实现平衡施肥条件下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量。在考虑有机肥养分有效还田基础上,分析当前化肥消费量与化肥需求量的差异。【结果】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需要氮磷钾养分共8410万t,其中N 3746万t、P2O5 2024万t、K2O2640万t,粮食作物、蔬菜/瓜果、果树和茶叶、油料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饲草/草地、水产养殖的养分需求分别占总需求的41.8%、20.8%、13.1%、5.1%、2.3%、2.1%、10.6%和2.2%。华北、长江中下游、西北、西南、东南、东北地区的养分需求分别占20.3%、23.2%、18.8%、16.8%、11.1%和9.8%,其中山东、河南和四川对养分的需求高于其他省份。当前全国化肥消费量为6023万t,其中N、P2O5、K2O分别为3001万t、1943万t和1079万t,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东南、西南、西北地区的化肥消费量分别占全国化肥消费量的10.6%、27.7%、24.4%、11.5%、11.4%、14.2%。我国当前有机肥养分资源潜力为N 3200万t、P2O5 1440万t和K2O 3400万t,但还田的有效养分约为N 484万t、P2O5 411万t和K2O 1273万t。有机肥还田主要在河北、河南、山东、四川和湖南省,其次是广东、广西、云南,而西北、东北及东南沿海地区各省有机肥还田的有效养分量相对较少。化肥消费与需求差表明,全国氮肥和钾肥供应不足,分别亏缺约N 261万t和K2O 288万t,而磷肥投入过量约P2O5 330万t。但不同省份和区域间化肥供需具有较大差异,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或东南地区的一些省份如吉林、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广东省氮磷钾肥均过量,而西北和西南地区多数省份的化肥投入不足。【结论】粮食作物是养分需求的主体,其次是蔬菜和果树。在全面实现平衡施肥的情况下,氮、钾肥投入不足,磷肥投入过量。养分需求地区间差异明显,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需适当减少肥料消费,而西北和西南地区需要依据需求适量增加肥料的投入。

郭秀娟,冯学金,杨建春,吴瑞香,王利琴[6](2017)在《不同种植密度和肥料配施对胡麻植株性状和经济产量的效应》文中认为通过两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设计,探讨不同种植密度(550、650、750和850万株/hm2)与不同肥料配施(单施无机复合肥和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互作对胡麻植株性状和经济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山西当地胡麻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和肥料配施对胡麻植株性状和经济产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在本研究条件下,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播种密度750万株/hm2时较为经济,胡麻子粒最高产量为1 593.0kg/hm2。

崔红艳,许维成,孙毓民,牛俊义,方子森[7](2014)在《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水分、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通过田间试验,以不施肥(T1)和施用化肥(T2)为对照,比较农家肥(T3)、胡麻油渣(T4)、"清调补"生物肥(T5)和"窝里横"生物肥(T6)等有机肥对土壤水分、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4处理明显增加青果期和成熟期0-100cm的土壤贮水量。T3处理比T1显着增产36.82%45.40%;T4处理比T1、T2显着增产52.25%62.83%,9.58%11.79%。T5、T6比T1处理显着增产9.49%18.10%,11.65%21.01%,比T2处理显着减产19.60%20.52%,18.01%18.57%。T4处理明显的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比T1、T2显着增加49.64%52.76%,11.59%12.13%;T3处理比T1显着增加36.30%36.45%;T5、T6处理比T2显着降低13.96%17.16%,10.10%15.04%。施用有机肥后胡麻的品质有明显的变化,T4处理显着提高亚油酸的含量,比T1、T2显着提高0.98%1.48%,0.57%0.73%,而T6处理对胡麻籽粒粗脂肪和油酸含量的增加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胡麻油渣对增加土壤贮水量、提高胡麻产量和改善胡麻品质有较好的效果,生产上应推广胡麻油渣施用技术,促进胡麻生产实现高产优质。

孙芳霞[8](2014)在《氮磷配施对胡麻碳代谢产物及其生物量累积分配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胡麻具有适应性强、生长期短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其他作物不可替代的地位,是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也是我国五大油料作物之一。本研究在不同水平的氮磷配施条件下,以陇亚杂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胡麻碳代谢产物、干物质积累分配、籽粒灌浆规律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胡麻茎、叶中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随生育时期均呈“单峰”变化,在盛花期达最大,叶中叶绿素含量约为茎中的3倍。茎中叶绿素的含量随氮磷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苗期—子实期高氮(150kg·hm-2)高磷(150kg·hm-2)配施均最大,分别为0.69mg·g-1,0.72mg·g-1,0.87mg·g-1,39.80mg·g-1;叶中叶绿素的含量在苗期—盛花期随施氮提高,随施磷先升高后降低,子实期叶中叶绿素含量高氮处理最大,分别为2.52mg·g-1,3.07mg·g-1,3.09mg·g-1,1.30mg·g-1,各处理比不施肥处理均显着提高。苗期—子实期各处理叶面积分别为37.5044.43cm2·株-1,94.84126.66cm2·株-1,133.96180.98cm2·株-1,68.84113.04cm2·株-1,现蕾期高氮高磷配施最大,苗期、盛花期和子实期单施高氮最大,施氮比施磷有利于叶面积的提高。2、氮磷配施下,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均呈正相关,氮磷配施下叶中叶绿素含量与单个蒴果重的相关性最好,苗期—盛花期相关系数分别为0.8650**,0.9373**,0.9533**,叶中叶绿素含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性在盛花期最好;茎中叶绿素含量在盛花期与有效果数、单果籽粒数、单果重、单株产量和千粒重均显着相关,相关系数达0.6849*0.8469**,在现蕾期与有效蒴果数和单果籽粒数也显着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08*,0.7058*;叶面积与有效蒴果数、单株产量、千粒重和产量的相关性在现蕾期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151**,0.7986**,0.7224*,0.9770**,与单果重的相关性在盛花期最好,相关系数为0.8210**。3、高氮高磷配施有利于茎和现蕾期—子实期叶中蔗糖的积累,单施低氮利于苗期和成熟期叶中蔗糖的积累,蔗糖含量分别达12.0950.13mg·g-1和13.8618.96mg·g-1,均比不施肥显着提高。茎中蔗糖含量与单果籽粒数在现蕾期—子实期均显着相关性,在盛花期与所有产量构成因子均显着相关;叶中蔗糖的含量在现蕾期—成熟期与单株产量、千粒重和产量显着相关,在成熟期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均显着相关。4、氮磷单施或配施均提高了开花期叶片、茎和花蕾及成熟期茎和籽粒NSC的积累量,且随施氮量的增加显着提高。花前NSC的转移效率(TE)为25.02%47.98%,花前和花后NSC对产量的贡献率(CAVG和AAS)分别为12.40%31.42%和59.44%69.06%,均随着施氮提高,施磷TE和CAVG先升高后降低,对AAS影响不大;氮磷配施有利于TE、AAS和CAVG的提高。分配给单个籽粒的NSC的数量随施氮和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开花前后NSC的积累量与产量呈正相关,但仅与单个蒴果重相关显着,相关系数分别为0.7418*和0.7213*。5、单施低氮、高磷胡麻植株干物质日均增加量分别达38.41mg·d-1和36.88mg·d-1,较不施肥分别提高22.92%和18.03%;高氮高磷配施时胡麻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达到42.32mg·d-1,单株达3.83g,比不施肥分别提高35.45%,35.25%。单施低氮时胡麻根最终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率最大,为0.29g和8.89%,高氮高磷配施时茎和籽粒的最大,分别为1.90g和49.55%,1.12g和29.32%,施高氮低磷叶最大,为0.50g和13.70%,施低氮高磷非籽粒最大,为0.26g和7.47%;高氮高磷配施胡叶中干物质对籽粒的转移率最大,为12.06%,单施高氮贡献率最大,为6.56%,均比不施肥显着提高。6、氮磷配施下,胡麻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呈“S”型曲线,用Logistic模型进行模拟,相关系数达0.99以上,灌浆1123d籽粒干物质积累速度最大。氮、磷配施下胡麻籽粒质量主要受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期的影响,平均灌浆速率处理间差异明显,其中高氮高磷配施的平均灌浆速率最高,达0.2100g·d-1。高氮高磷配施时胡麻产量及其形成因子均最大,最大产量达2066.00kg·hm-2,较不施肥提高32.18%,较其他处理提高3.85%22.77%。

崔红艳,许维成,孙毓民,牛俊义,方子森,郭丽琢[9](2014)在《有机肥对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不施肥(T1)和施用化肥(T2)为对照,比较了农家肥(T3)、胡麻油渣(T4)、肉蛋白生物有机肥(T5)、绿能瑞奇精制有机肥(T6)、金阜丰土壤调理剂(T7)、优质豆粕生物有机肥(T8)、黑珍珠生物有机肥(T9)、爸爱我生物有机肥(T10)、HA有机肥(T11)和益撒803生物有机菌肥(T12)等不同有机肥对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可明显加快胡麻前期的生长速度;有机肥促进胡麻植株中后期的生长发育,现蕾期以后干物质日积累量明显增加,盛花-青果期达到高峰值,日积累量达333.51 mg·株-1·d-1,比T1显着增加20.80%。施用有机肥处理的产量均显着高于T1处理,T4、T8比T2处理分别显着增产9.92%、10.38%。胡麻产量与有效分茎数和单株有效果数呈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和0.82。施用有机肥处理的胡麻籽粒粗脂肪含量显着高于T1处理,T8处理的亚麻酸含量比T2处理的显着增加了3.78%。

杨波[10](2018)在《油用亚麻生长及产量形成对氮素供给的响应》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世界油用亚麻主产国,年均种植面积及年均总产量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二位;但单产较低,仅为美国和加拿大的78.65%和78.77%。单产较低的原因之一是需肥规律研究相对较少,使得生产上的肥料运筹未得到优化。氮是必须营养元素中限制植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首要因素,合理运筹氮肥无疑是提高亚麻产量的关键措施。本文针对油用亚麻施肥研究肤浅导致产量潜力未能充分发挥的现实,以陇亚杂1号油用亚麻为试验材料,通过砂培和土壤模拟培养的方式,研究了阶段性缺氮、氮肥施用水平及施肥时期对亚麻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阶段性缺素对油用亚麻生育进程的影响因缺素时期而异,播种—枞形、枞形—现蕾缺氮时,亚麻生育期分别较全生育期供氮缩短了11及28天,生殖生长时期缺氮不影响亚麻的生育进程。现蕾之前,播种—枞形、枞形—现蕾缺氮的两个处理均有缺氮的症状,但以枞形—现蕾缺氮者更为严重,除叶片发黄外,株高显着增加,叶片稀疏。现蕾之后,枞形—现蕾、现蕾—盛花、盛花—成熟及现蕾—成熟阶段阶段性缺氮的4个处理,均有严重的叶片发黄、脱落现象,但仍以枞形—现蕾缺素为重。2.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化学氮肥总量为0.1及0.2g/kg土时,成熟期整株氮素积累量增加了29.07%、64.38%,磷素积累量增加了25.37%、75.84%,钾素积累量增加了23.81%、48.08%,说明化学氮肥总量为0.2g/kg土对植株氮磷钾积累的促进作用大于0.1g/kg土。在化学氮肥总量为0.2g N/kg土的情况下,1/6基肥+2/6枞形追肥+3/6现蕾追肥的施肥方式,与100%基肥、2/3基肥+1/3现蕾追肥、1/2基肥+1/2现蕾追肥、1/6基肥+5/6枞形追肥四种施肥方式相比相比,油用亚麻整株氮积累增加了15.76%38.71%,磷素积累增加了9.54%23.67%,钾素增加了9.79%31.18%,为利于氮磷钾养分吸收的施肥时期组合。3.在化学氮肥总量为0.2g N/kg土的情况下,氮肥以1/6基肥+2/6枞形追肥+3/6现蕾追肥的方式施入土壤,较其它施肥时期组合方式显着提高了青果期叶片氮代谢产物含量,降低了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减缓了无机氮向有机氮的转化;降低了青果期叶片还原糖、蔗糖、淀粉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利于现蕾期后叶片中的碳代谢产物由叶片向籽粒转移,籽粒对碳代谢产物的转化、利用能力高于其他处理。4.和全生育期供氮相比,播种—枞形、枞形—现蕾、现蕾—盛花、盛花—成熟及现蕾—成熟阶段阶段性缺氮,亚麻籽粒产量分别降低了18%、27%、35%、39%和48%,生殖生长期缺氮时产量的降低幅度显着高于营养生长时期。土壤肥力低时,施氮肥的增产效果显着,和不施肥相比,0.1及0.2g N/kg土的施氮量条件下,亚麻籽粒产量分别增加30.00%%和8.33%33.33%%。0.2g N/kg土的氮肥施用量,100%基肥、2/3基肥+1/3现蕾追肥、1/2基肥+1/2现蕾追肥、1/6基肥+5/6枞形追肥、1/6基肥+2/6枞形追肥+3/6现蕾追肥五种施肥方式种,三次施肥方式的增产效果最佳,比其它四种方式的籽粒产量提高了6.67%33.33%%。

二、胡麻推荐施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胡麻推荐施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会宁县旱地胡麻氮磷钾优化施肥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条件
    1.2 供试材料
    1.3 试验设计与处理
        1.3.1“3414”肥效试验设计
        1.3.2 施肥方案校正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处理对胡麻产量的影响
    2.2 不同施肥处理对胡麻经济性状的影响
    2.3 施肥模型拟合
        2.3.1 最高产量施肥量确定
        2.3.2 经济最佳施肥量确定
3 结论

(2)氮肥运筹方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转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项目测定
        1.3.1 样品采集与处理
        1.3.2 植株干物质测定
        1.3.3 植株氮素测定
        1.3.4 考种及测产
        1.3.5 计算方法[23-24]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氮肥运筹对胡麻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2.2 氮肥运筹对胡麻各生育时期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2.3 氮肥运筹对胡麻氮素转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2.4 氮肥运筹对胡麻产量因子及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氮肥运筹对胡麻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3.2 氮肥运筹方式对胡麻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
    3.3 氮肥运筹对胡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4 结论

(3)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农田养分平衡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农田养分平衡研究方法与参数选择
        1.3.1 研究方法
        1.3.2 参数选择
    1.4 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需求
    1.5 研究契机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秸秆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估算方法
        2.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秸秆及其养分资源时空分布
        2.2.2 秸秆还田
    2.3 讨论
        2.3.1 秸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时空分布
        2.3.2 估算方法和结果与其他研究比较
        2.3.3 秸秆养分的有效性
        2.3.4 对策和建议
    2.4 小结
第三章 畜禽粪尿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估算方法
        3.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资源量
        3.2.2 畜禽粪尿资源量时空分布
        3.2.3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养分资源量
        3.2.4 畜禽粪尿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3.2.5 1980 —2016年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
        3.2.6 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时空分布
    3.3 讨论
        3.3.1 畜禽粪尿及其养分量
        3.3.2 畜禽粪尿养分还田量
        3.3.3 问题及建议
    3.4 小结
第四章 人粪尿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估算方法
        4.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1980 —2016年人粪尿及其养分资源量
        4.2.2 人粪尿资源量时空分布
        4.2.3 人粪尿养分量时空分布
        4.2.4 1980 —2016年人粪尿养分还田量
        4.2.5 人粪尿养分还田量时空分布
    4.3 讨论
        4.3.1 中国人粪尿、粪尿养分及其还田量时空变化
        4.3.2 问题及建议
    4.4 小结
第五章 有机肥养分资源及其还田利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估算方法
        5.1.2 数据来源
        5.1.3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1980 —2016年有机肥养分资源量
        5.2.2 有机肥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5.2.3 1980 —2016年有机肥还田量
        5.2.4 有机肥养分资源量时空分布
    5.3 小结
第六章 化肥消费量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估算方法
        6.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6.1.3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1980 —2016年化肥消费量
        6.2.2 化肥消费量时空分布
    6.3 讨论
        6.3.1 化肥消费量中复合肥的氮、磷、钾估算方法
        6.3.2 1980 —2016年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养分偏生产力
        6.3.3 2016 年不同省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养分偏生产力
    6.4 小结
第七章 农田养分移走量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估算方法
        7.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7.1.3 数据处理
    7.2 结果与分析
        7.2.1 1980 —2016年农田养分移走量
        7.2.2 农田养分移走量时空分布
    7.3 讨论
        7.3.1 农作物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时空分布
        7.3.2 对策建议
    7.4 小结
第八章 中国农田养分平衡
    8.1 材料与方法
        8.1.1 估算方法
        8.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8.1.3 数据处理
    8.2 结果与分析
        8.2.1 1980 —2016年农田养分表观平衡及偏平衡
        8.2.2 农田养分平衡时空分布
        8.2.3 养分偏平衡时空分布
    8.3 讨论
        8.3.1 中国农田养分平衡时空分布
        8.3.2 2016 年农田养分平衡
        8.3.3 对策建议
    8.4 小结
第九章 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需求
    9.1 材料与方法
        9.1.1 估算方法
        9.1.2 数据来源和参数确定
        9.1.3 数据处理
    9.2 结果与分析
        9.2.1 养分需求
        9.2.2 化肥消费及分布状况
        9.2.3 有机肥养分还田量
        9.2.4 化肥消费与需求差异分析
    9.3 讨论
        9.3.1 养分需求量估算
        9.3.2 有机肥在化肥零增长中的地位
    9.4 小结
第十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不同地区各种作物的草谷比
    附录2 不同作物秸秆氮磷钾养分含量
    附录3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4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5 200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6 201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
    附录7 198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8 199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9 200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10 2010S各省份主要作物秸秆燃烧还田率
    附录11 主要作物秸秆养分当季释放率
    附录12 不同畜禽的粪、尿日排泄系数及其粪、尿养分含量(鲜基)
    附录13 199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附录14 200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附录15 2010S各省份畜禽粪尿还田率
    附录16 人粪、尿日排泄量及其氮磷钾养分含量(鲜基)
    附录17 各种作物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吸收氮、磷、钾养分的数量
    附录18 各种作物的养分推荐施用量
    附录19 经济林、草地和水产养殖的养分推荐施用量
    附录20 畜禽粪肥养分的当季释放率
致谢
作者简历

(4)不同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旱地胡麻产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1 前言
    1.1 胡麻生产现状
    1.2 施肥量、播种密度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1.2.1 施肥量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1.2.2 播种密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1.2.3 施肥量与播种密度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1.3 施肥量、播种密度对农作物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1.4 施肥量、播种密度对农作物生理生化指标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1.5 施肥量、播种密度对农作物品质的影响
    1.6 本研究切入点及研究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基本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施肥量和播种密度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单株叶面积的影响
    3.2 不同施肥量和播种密度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1 不同处理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叶绿素a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叶绿素b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3.3 不同施肥量和播种密度对旱地胡麻各生育时期干物质量的影响
        3.3.1 不同施肥量和播种密度对旱地胡麻不同生育期根系干物质量的影响
        3.3.2 不同施肥量和播种密度对旱地胡麻不同生育期茎秆干物质量的影响
        3.3.3 不同施肥量和播种密度对旱地胡麻不同生育期叶片干物质量的影响
        3.3.4 不同施肥量和播种密度对旱地胡麻不同生育期角果干物质量的影响
        3.3.5 不同施肥量和播种密度对旱地胡麻成熟期干物质在不同器官中分配的影响
    3.4 不同施肥量和播种密度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3.4.1 不同处理对0~2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4.2 不同处理对2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4.3 不同处理对40~6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5 不同施肥量、播种密度对旱地胡麻氮磷积累的影响
        3.5.1 不同生育期不同处理对旱地胡麻根系氮磷积累
        3.5.2 不同生育期不同处理对旱地胡麻茎秆氮磷积累
        3.5.3 不同生育期不同处理对旱地胡麻叶片氮磷积累
        3.5.4 不同生育期不同处理对旱地胡麻角果氮磷积累
    3.6 不同施肥量、播种密度对旱地胡麻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
        3.6.1 不同施肥量、播种密度对旱地胡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3.6.2 不同施肥量、播种密度对旱地胡麻产量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1.1 不同施肥量和播种密度对旱地胡麻光合能力的影响
        4.1.2 不同施肥量和播种密度对旱地胡麻干物质量的影响
        4.1.3 不同施肥量和播种密度对旱地胡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6)不同种植密度和肥料配施对胡麻植株性状和经济产量的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与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密度及肥料配施对胡麻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2.2 种植密度及肥料配施对胡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7)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水分、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1 土壤水分测定
        1.3.2 产量测定
        1.3.3 籽粒品质测定
    1.4 数据处理及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用有机肥对胡麻不同生育时期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的影响
    2.2 施用有机肥对胡麻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2.3 施用有机肥对胡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4 施用有机肥对胡麻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8)氮磷配施对胡麻碳代谢产物及其生物量累积分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胡麻的施肥研究
        1.2.2 氮磷肥与碳代谢产物的关系
        1.2.2.1 叶绿素
        1.2.2.2 可溶性糖
        1.2.2.3 淀粉
        1.2.3 氮磷肥与叶面积的关系
        1.2.4 氮磷肥与胡麻干物质积累分配的关系
        1.2.5 氮磷肥与籽粒灌浆的关系
        1.2.6 氮磷肥与产量及其形成的关系
第2章 研究内容、设计及方法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技术路线
        2.3.2 材料与方法
        2.3.2.1 试验地概况
        2.3.2.2 试验材料
        2.3.2.3 试验设计与方法
        2.3.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2.5 数据分析
第3章 氮磷配施对胡麻光合面积和碳代谢产物的影响
    3.1 胡麻光合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3.1.1 氮磷配施下胡麻茎、叶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3.1.2 氮磷配施下单株叶面积的变化
        3.1.3 氮磷配施下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2 氮磷配施下茎、叶中蔗糖含量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3.2.1 氮磷配施下茎、叶中蔗糖含量的变化
        3.2.2 氮磷配施下茎、叶中蔗糖含量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3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生产、转移分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3.3.1 氮磷配施下植株不同部位NSC积累量的变化
        3.3.2 氮磷配施下植株NSC的转移和分配
        3.3.3 植株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关系
    3.4 小结
第4章 氮磷配施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分配规律的影响
    4.1 氮、磷配施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4.1.1 不同施氮水平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4.1.2 不同施磷水平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4.1.3 氮、磷配施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4.2 氮、磷配施对胡麻干物质分配规律的影响
        4.2.1 成熟期干物质分配比率
        4.2.2 叶物质对籽粒转移率和贡献率
    4.3 小结
第5章 氮磷配施对胡麻籽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
    5.1 氮、磷配施对胡麻灌浆的影响
        5.1.1 氮、磷配施下胡麻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
        5.1.2 氮、磷配施下胡麻的灌浆速率
        5.1.3 氮、磷配施下胡麻的灌浆特性
    5.2 氮、磷配施对胡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1.1 胡麻光和面积变化和碳代谢产物积累动态
        6.1.2 胡麻干物质积累动态
        6.1.3 胡麻灌浆和产量形成动态
    6.2 讨论
        6.2.1 胡麻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NSC积累动态
        6.2.2 胡麻干物质积累动态
        6.2.3 胡麻灌浆和产量形成动态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9)有机肥对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1. 2 试验设计
    1. 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 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施用有机肥对胡麻株高的影响
    2. 2 施用有机肥对胡麻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2. 3 施用有机肥对胡麻产量的影响
    2. 4 施用有机肥对胡麻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10)油用亚麻生长及产量形成对氮素供给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亚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调控
        1.2.2 氮对亚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调控
        1.2.3 亚麻需肥规律的研究进展
        1.2.4 油用亚麻施肥技术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1.1 研究内容
        2.1.2 技术路线
    2.2 实验材料
        2.2.1 供试作物
        2.2.2 供试土壤
    2.3 试验设计
        2.3.1 氮素阶段性缺乏对油用亚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2.3.2 氮素的供给水平对油用亚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2.3.3 氮肥的施用时期对油用亚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5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氮素供给对油用亚麻生长发育的影响
        3.1.1 氮素阶段性缺乏对油用亚麻外观性状的影响
        3.1.2 氮素对油用亚麻生育时期的影响
        3.1.3 氮肥的施用时期对油用亚麻株高的影响
    3.2 氮素供给对油用亚麻养分吸收及积累的影响
        3.2.1 氮素的供给水平对油用亚麻养分吸收及积累的影响
        3.2.2 氮肥的施用时期对油用亚麻养分吸收的影响
    3.3 氮素供给对油用亚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3.1 氮素阶段性缺乏对油用亚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3.2 氮素供给水平对油用亚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3.3 氮肥施用时期对油用亚麻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3.4 氮肥施用时期对油用亚麻碳代谢的影响
        3.4.1 氮肥施用时期对油用亚麻碳代谢产物的影响
        3.4.2 施氮时期对油用亚麻碳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3.5 氮肥施用时期对油用亚麻氮代谢的影响
        3.5.1 氮肥施用时期对油用亚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5.2 氮肥施用时期对油用亚麻氮代谢产物的影响
        3.5.3 氮素供给对油用亚麻叶片GS活性的影响
    3.6 氮素供给对油用亚麻产量形成的影响
        3.6.1 氮素阶段性缺乏对油用亚麻产量形成的影响
        3.6.2 氮肥供给水平对油用亚麻产量形成的影响
        3.6.3 氮肥施用时期对油用亚麻产量形成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氮素的阶段性缺乏对油用亚麻生长发育的影响
    4.2 氮素供给对油用亚麻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
    4.3 施氮时期对油用亚麻代谢的影响
    4.4 氮素供给对油用亚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四、胡麻推荐施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会宁县旱地胡麻氮磷钾优化施肥试验研究[J]. 李金荷,杨惠玲,任亮. 农业科技通讯, 2020(08)
  • [2]氮肥运筹方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转运的影响[J]. 郭娟娟,董宏伟,崔政军,剡斌,高玉红,高珍妮,吴兵.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0(04)
  • [3]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D]. 刘晓永.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12)
  • [4]不同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旱地胡麻产量的影响研究[D]. 赵永伟. 甘肃农业大学, 2017(01)
  • [5]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需求分析[J]. 李书田,刘晓永,何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6)
  • [6]不同种植密度和肥料配施对胡麻植株性状和经济产量的效应[J]. 郭秀娟,冯学金,杨建春,吴瑞香,王利琴. 作物杂志, 2017(02)
  • [7]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水分、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崔红艳,许维成,孙毓民,牛俊义,方子森. 水土保持学报, 2014(03)
  • [8]氮磷配施对胡麻碳代谢产物及其生物量累积分配的影响[D]. 孙芳霞. 甘肃农业大学, 2014(05)
  • [9]有机肥对胡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崔红艳,许维成,孙毓民,牛俊义,方子森,郭丽琢. 核农学报, 2014(03)
  • [10]油用亚麻生长及产量形成对氮素供给的响应[D]. 杨波. 甘肃农业大学, 2018


秸秆论文 亚麻纤维论文 农业论文 三农论文 农资论文

上一篇:高校政务辅导员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
下一篇:高校网络与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