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矿泉浴联合光疗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观察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矿泉浴结合光疗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田书晗[1](2021)在《寻常型银屑病瘀热互结证两种外治法疗效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以内服复方双苓饮、外用保湿润肤剂凡士林作为基础药物和疗法,治疗组联合解毒化瘀洗剂药浴,对照组联合NB-UVB光疗,通过观察患者皮损改善情况,比较两种外治疗法对寻常型银屑病瘀热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为银屑病外治疗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收集符合要求的寻常型银屑病瘀热互结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口服基础治疗药物复方双苓饮(一日两次)、外用基础保湿剂凡士林(一日两次),治疗组配合使用解毒化瘀洗剂药浴(隔日一次),对照组配合NB-UVB光疗(每周三次)。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各记录一次患者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相同时期的皮损单项评分(红斑、浸润、鳞屑评分)、皮损总面积评分以及PASI评分,详细记录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判断疗效。并观察部分病人治疗前后皮肤镜下靶皮损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实际完成60例,其中对照组30例,愈显率为36.67%,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30例,愈显率为83.33%,总有效率为90.00%。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4、6、8周后,两组患者的皮损单项评分(红斑、浸润、鳞屑评分)、皮损总面积评分、PASI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皮肤镜下靶皮损改善情况,与病情变化相符合。结论:基础治疗联合解毒化瘀洗剂药浴与基础治疗联合NB-UVB光疗对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瘀热互结证均有显着疗效,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轻微,说明两种外治疗法短期使用副作用均较小、疗效高、安全性好。但中药药浴在改善患者红斑、鳞屑、浸润情况,减少皮损总面积、降低PASI评分等方面更为显着,起效更快,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更安全。

廖龙鑫[2](2021)在《海棠疏风汤联合卡泊三醇搽剂治疗头皮银屑病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海棠疏风汤联合卡泊三醇搽剂治疗头皮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观察病例99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包括试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每组各33例。试验组口服海棠疏风汤联合卡泊三醇搽剂外擦;对照组1口服海棠疏风汤;对照组2外擦卡泊三醇搽剂,疗程4周。观察对比3组治疗前后PS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运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得出结果并讨论。结果:1.99例患者中,共脱落6例,最终有效病例为93例。治疗前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PS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经治疗后3组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1的83.87%,及对照组2的74.19%;试验组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组PS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的PSSI积分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3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比较,试验组、对照组1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经治疗后,3组糠秕孢子菌检出率均降低,但组内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2例;对照组1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1例;对照组2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为4例。7.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试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的复发率分别为:8.70%、31.25%、50.00%。试验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海棠疏风汤联合卡泊三醇搽剂治疗头皮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可靠,优于单纯口服中药及单纯外擦卡泊三醇搽剂。2.海棠疏风汤联合卡泊三醇搽剂治疗头皮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较单纯口服中药及单纯外擦卡泊三醇搽剂,复发率较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黄强[3](2021)在《中药淋洗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凝胶序贯治疗轻、中度头皮银屑病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观察中药淋洗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凝胶序贯治疗轻、中度头皮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该方案对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指数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轻、中度头皮银屑病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按照本课题制定的中西医诊断标准选取60例轻、中度头皮银屑病患者,以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予中药淋洗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凝胶序贯治疗;对照组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凝胶联合卡泊三醇搽剂序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2月。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末、治疗4周末及治疗8周末的皮损情况、症状积分、Scalpdex评分、总费用和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的水平指数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通过统计学分析处理相关数据,证实中药淋洗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凝胶序贯治疗轻、中度头皮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并于疗程结束后对除临床疗效判定为无效以外的所有患者进行3月随访,分析比较实验两组复发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综合评估比较年龄、性别、病程、PASI评分、Scalpdex评分、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含量及CD4+/CD8+值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可进行比较。2.两组第2、4、8周PASI评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案均能使患者头皮部皮损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试验组组内PASI评分:第4周与第2周相比较,P<0.05;第8周与第4周相比较,P<0.05。对照组组内PASI评分:第4周与第2周相比较,P<0.05;第8周与第4周相比较,P>0.05。两组组间PASI评分:第2周相比较,P<0.05;第4周相比较,P>0.05;第8周相比较,P>0.05。说明对照组方案在治疗开始的前2周生效更为迅捷,其疗效的发挥主要集中于前4周,第4到8周阶段患者皮损症状较前4周相比改善不明显;而试验组方案疗效发挥较为平稳,在整个治疗周期内患者皮损症状均能得到持续改善。3.实验前后两组组内Scalpdex评分相比较,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第2、4周两组组间评分相比较,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第8周两组组间评分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第4到8周阶段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更高。4.两组实验前后组内外周血中CD4+、CD8+、CD4+/CD8+值相比较,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案均能使患者外周血中CD4+、CD8+、CD4+/CD8+水平得到改善。两组第4周末组间外周血中CD4+、CD8+、CD4+/CD8+值相比较,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第8周末组间外周血中CD4+、CD8+、CD4+/CD8+值相比较,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方案在第4到8周阶段改善患者外周血中CD4+、CD8+、CD4+/CD8+水平程度优于对照组。5.整个疗程,实验两组总平均费用相比较,P=0.026<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所选治疗方案较对照组更为经济。6.实验两组总的激素使用量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所选治疗方案激素使用量明显更少。7.治疗周期结束后,实验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93.33%,经秩和检验,差异在统计学上不显着(P>0.05),说明两种方案总的临床疗效相当。8.治疗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3%,经统计学计算,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更高。9.疗程结束后对除临床疗效判定为无效以外的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记录并处理相关数据,实验两组复发率分别为3.57%、25.0%,经统计学计算,二者差异显着(P<0.05),说明试验组治疗方案的疗效持久性更佳。结论:1.中药淋洗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凝胶序贯治疗方案应用于轻、中度头皮银屑病的治疗与临床上西医常用治疗方案相比,在疗效不逊于对方的同时还可以极大的降低费用,减少激素的使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且安全性更佳,疗效更为持久,值得推广。2.中药淋洗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凝胶序贯疗法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通过调节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以重整机体免疫功能有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

李洋洋[4](2021)在《火针联合中药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内服中药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基础上,予以火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复发率三个方面的差异,证实火针联合中药治疗斑块型银屑病具有显着疗效,为火针联合中药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有力证据。方法将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血瘀证组48例、血虚证组48例,其中两组银屑病患者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口服桃红四物汤或当归饮子)及治疗组(内服桃红四物汤或当归饮子煎液的基础上外用火针)。对照组:血瘀证组口服桃红四物汤煎液300ml/次,2次/日,血虚证口服当归饮子煎液300ml/次,2次/日;治疗组分别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火针治疗1次/周,嘱两组患者每周复诊一次,共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第8周时评定患者的PASI积分情况,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评定情况以及疗程结束3个月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血瘀证:(1)PASI评分对比情况: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均下降,分析两组之间治疗后PASI评分的差异性,t=-3.227,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火针联合桃红四物汤相比单纯口服桃红四物汤而言,在改善患者皮损面积、鳞屑、浸润、红斑方面疗效更佳。(2)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性,t=-2.045,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23例,随访复发2例,复发率为8.69%,对照组24例,复发6例,复发率为25.00%,采用x2检验分析两组疗程结束3个月后复发情况的差异性,x2=3.952,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虚风燥证(下文中均简称为血虚证):(1)PASI评分对比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均下降,分析两组之间治疗后PASI评分的差异性,t=-2.992,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火针联合当归饮子相比单纯口服当归饮子而言,在改善患者皮损面积、鳞屑、浸润、红斑方面火针联合中药效果更佳。(2)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性,t=-2.257,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情况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22例,随访复发3例,复发率为13.6%,对照组24例,复发7例,复发率为29.16%,采用x2检验分析两组治疗结束3个月后复发情况的差异性,x2=4.84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火针联合中药辨证论治斑块型银屑病(血瘀证、血虚证)较单纯使用中药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显着,且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显着改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复发率低,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CommitteeonPsoriasis,ChineseSocietyofDermatology[5](2019)在《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文中研究表明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银屑病的病因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以T淋巴细胞介导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反应引起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或关节滑膜细胞与软骨细胞发生炎症。中医认为多属血分热毒炽盛,营血亏耗,瘀血阻滞,化燥生风,肌肤失养。银屑病是不可治愈性疾病,目前可使用的治疗药物及方法甚多,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对控制病情,维持长期疗效十分重要。指南的目的就是为了逐渐规范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能,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银屑病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症状确定,轻度以外用治疗为主,中重度可使用系统治疗,对传统系统性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适当选择靶向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治疗目的以控制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银屑病药物及治疗方法不断发展,新的成果不断涌现,更新指南的目的是及时将国际国内研究的新的成果及时介绍给国内医师,与全球进展保持同步发展。本指南在前两版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修订,以进一步规范中国银屑病诊断与治疗,提高诊疗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李文婕[6](2019)在《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火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火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复发情况。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法,将93名符合纳入标准的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31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火针治疗,对照A组给予单纯口服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对照B组给予单纯火针治疗。中药口服每日1剂,1天2次,早晚饭后温服。火针治疗1周1次。以上治疗2周为1疗程,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对三组患者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三大指标进行评定,并评定治疗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完成治疗3个月后,对三组患者进行随访,以了解复发情况。收集所得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银屑病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DLQI评分比较结果:(1)三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以及治疗2周后与治疗4周后进行组内比较,银屑病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DLQI评分均较前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2周后三组患者银屑病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DLQI评分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银屑病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DLQI评分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38.70%)、对照A组(35.48%)和对照B组(32.26%),三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0.32%)高于对照A组(70.97%)和对照B组(67.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不良反应情况: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治疗过程中三组患者出现较少的不良反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随访结果:治疗结束3个月后对三组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情况低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火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可有效降低PA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DLQI评分,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和单纯火针治疗,突显了中医药内外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优势。因此,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火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具有效果显着,安全性高,复发低的优点。

张仲昭[7](2018)在《中药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银屑病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银屑病因其高患病率,高复发率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而得到世界关注,银屑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药作为治疗银屑病的方法之一已应用多年,但治疗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中药PSORI-CM01颗粒是否有助于提高温泉联合煤焦油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为自然疗法综合方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提供新的治疗依据;并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自然疗法综合方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从643例患者中筛选,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患者服用中药PSORI-CM01颗粒,对照组患者服用颗粒安慰剂;两组患者均采用湖北咸宁解放军一九五医院温泉泡浴30分钟/日,外涂煤焦油3次/日;疗程4周。主要结局指标:患者治疗期间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PASI-50达到率及治疗期间复发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患者PASI评分PASI-75达到率、PASI-90达到率、治疗期间反弹率及体表皮损面积(BSA),医生总体评估(PGA),目视模拟标尺(VAS),患者自评银屑病严重程度与体表面积积分(SAPASI),SKINDEX-16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治疗前后改善。试验前后采集患者血清,随机抽取两组各10例患者疗前疗后血清,并以健康人群血清样本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IL-17,IFN-γ,TNF-α,IL-10,IL-6,IL-4及IL-2。统计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t’检验,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配对t检验,配对秩和检验,Pearsonχ2test或Fisher’s exact test,秩和检验及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组基线均衡可比,中医主证以血瘀型占绝大多数,共计72例,占比90.0%,有53例患者有不同类型的兼证情况,其中兼证为挟湿的患者最多,共计37例,占比46.3%。治疗期间,两组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合并用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治疗结束后,主要结局指标:1.PASI-50达到率,治疗第2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银屑病的疗效优于安慰剂联合温泉及煤焦油,中药PSORI-CM01颗粒可提高温泉联合煤焦油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2.治疗期间复发率,治疗第4周时,仅试验组有1例患者复发,对照组无复发,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用药后疗效稳定,复发率极低。次要结局指标:1.PASI-75达到率,治疗第4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银屑病的疗效优于安慰剂联合温泉及煤焦油,中药PSORI-CM01颗粒可提高温泉联合煤焦油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2.PASI-90达到率,治疗第4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达到PASI-90,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期间反弹率,治疗第4周时,无患者出现反弹情况,说明两组患者用药后疗效稳定,反弹出现的可能性极低。4.BSA,中药PSORI-CM01颗粒对BSA的降低效果与时间相关,BSA随时间呈现显着下降趋势。试验组和对照组BSA下降的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SA下降速度更快。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整体BSA均值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BSA这一指标来看,暂不能认为中药PSORI-CM01颗粒在4周时有明显增效效果,但从BSA的变化趋势来看,随着试验时间延长,中药PSORI-CM01颗粒的疗效可能会进一步显现。5.PGA,中药PSORI-CM01颗粒对PGA的降低效果与时间相关,PGA随时间呈现显着下降趋势。试验组和对照组PGA下降的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GA下降速度更快。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整体PGA均值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GA评分低于对照组,显示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银屑病的疗效优于安慰剂联合温泉及煤焦油,中药PSORI-CM01颗粒可提高温泉联合煤焦油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且从PGA这一指标变化趋势来看,随着试验时间延长,中药PSORI-CM01颗粒的疗效可能会进一步增强。6.VAS,中药PSORI-CM01颗粒对VAS的降低效果与时间无交互作用,可以认为试验组和对照组VAS下降的速度差相同。VAS随时间呈现显着下降趋势。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整体VAS均值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VAS为结局指标,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并不优于安慰剂联合温泉及煤焦油。但从VAS这一指标变化趋势来看,随着试验时间延长,患者的主观感受更加明显,中药PSORI-CM01颗粒的疗效可能会进一步显现。7.SAPASI,中药PSORI-CM01颗粒对SAPASI的降低效果与时间无交互作用,可以认为试验组和对照组SAPASI下降的速度相同。SAPASI随时间呈现显着下降趋势。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整体SAPASI均值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时,对照组SAPASI高于试验组的幅度增大,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试验组SA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显示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银屑病的疗效优于安慰剂联合温泉及煤焦油,中药PSORI-CM01颗粒可提高温泉联合煤焦油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且从SAPASI这一指标变化趋势来看,随着试验时间延长,中药PSORI-CM01颗粒的疗效可能会进一步增强。8.SKINDEX-16,治疗后患者SKINDEX-16得分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但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第4周时SKINDEX-16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治疗后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降低,但是暂不能把这一影响归结为中药PSORI-CM01颗粒的作用。9.DLQI,治疗后患者DLQI得分下降,试验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下降幅度持平,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第4周时DLQ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治疗后银屑病对患者影响降低,但是暂不能把这一影响归结为中药PSORI-CM01颗粒的作用。虽然治疗4周后两组整体PASI均值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对PASI的降低效果与时间相关,PASI随时间呈现显着下降趋势,试验组和对照组PASI下降的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ASI下降速度更快。从PASI得分这一指标来看,可以认为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在第2周时即表现出对银屑病有统计学意义的效果,第4周时,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油疗效更加明显,因此可以认为中药PSORI-CM01颗粒对于治疗银屑病疗效有临床意义。第4周治疗结束,安全性检测均衡可比,提示中药PSORI-CM01颗粒治疗银屑病安全。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认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中药PSORI-CM01颗粒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实验研究显示经过4周的治疗,试验组治疗后血清IL-17水平显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显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点有可能是在Th17通道,皮肤局部的T淋巴细胞,特别是Th17淋巴细胞经治疗后迁移至外周血循环中,引起外周血循环的IL-17细胞因子升高,升高水平趋向于健康对照组水平。温泉联合煤焦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点有可能是在Th1通道,皮肤局部的T淋巴细胞,特别是Th1淋巴细胞经治疗后迁移至外周血循环中,引起外周血循环的IFN-γ细胞因子升高,升高水平趋向于健康对照组水平。结论:临床试验显示: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油组疗效优于颗粒安慰剂联合温泉及煤焦油组;中药PSORI-CM01颗粒可提高温泉联合煤焦油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银屑病是一种有效,安全性较好的自然疗法综合方案,为自然疗法治疗银屑病综合方案的选择提供新依据。实验研究显示,中药PSORI-CM01颗粒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点有可能是在Th17通道;温泉联合煤焦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点有可能是在Th1通道。

陈昆[8](2016)在《昆明山海棠在凉血复方中配伍对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凉血复方基础上昆明山海棠的配伍与否,对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对照试验,把62例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配为甲组和乙组。甲组32例,乙组30例。试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前4周)甲组口服昆明山海棠凉血复方,乙组口服凉血复方;经洗脱期(1周)后,第二阶段(后4周)甲组改为口服凉血复方,乙组改为口服昆明山海棠凉血复方。两组在治疗期及洗脱期,均配合黄金万红膏外擦。治疗过程中每周复诊1次,填写观察表。第一、二阶段结束时,分别进行疗效判断。结果:1.第一阶段结束后,甲组(口服昆明山海棠凉血复方)总有效率为93.75%,乙组(口服凉血复方)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优于乙组。第二阶段结束后,甲组(口服凉血复方)总有效率为62.50%,乙组(口服昆明山海棠凉血复方)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优于甲组。2.第一阶段结束后,甲组PASI评分均数为10.92±4.83,乙组PASI评分均数为14.05±6.23,两组PAS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优于乙组。第二阶段结束后,甲组PASI评分均数为6.51±2.91,乙组PASI评分均数为4.36±1.89,两组PAS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优于甲组。3.两阶段治疗结束后,甲、乙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昆明山海棠凉血复方与凉血复方总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配伍昆明山海棠后的疗效明显提高。结论:昆明山海棠在凉血复方中配伍对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有明显提高,未发现不良反应。

郑景文[9](2013)在《消银洗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客观评价消银洗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并进一步观察其对皮损单项症状(红斑、鳞屑、浸润、面积)及瘙痒的作用;2.观察消银洗剂在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角化过程的影响,验证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初步探讨其机制。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对鼠尾鳞片表皮与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因子检测,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研究方法:1.采用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的评价方法,单盲法操作,客观评价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2.通过小鼠尾鳞片表皮模型,观察消银洗剂组、阳性对照药物组、安慰剂组、空白组用于银屑病小鼠鼠尾鳞片表皮动物模型。在光镜下观察鼠尾背皮肤的鳞片组织病理学改变,计数有颗粒层的鳞片数。3.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yclin D1、urvivin、 Ki67在消银洗剂组,维A酸乳膏组及空白组鼠尾鳞片表皮的表达。研究结果:临床试验共入组患者7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完成试验者66例,消银洗剂组34例,对照组32例。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基线水平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后两组的PASI评分进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消银洗剂较对照组在改善PASI评分方面有显着性差异,消银洗剂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为20.59%,100%,治疗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为9.38%,84.38%,两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比较,P>0.05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单项症状评分比较,统计分析显示,治疗组及对照组红斑、鳞屑、浸润症状治疗前后比较,P值均<0.05,说明两组治疗对于皮疹单项症状均有显着改善作用;在改善鳞屑及皮损面积方面,消银洗剂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红斑,浸润,及面积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瘙痒评分P=0.340,无显着性差异,治疗后P<0.05,有显着性差异,提示消银洗剂组瘙痒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八周结束后治疗组满意率(91.18%)高于对照组(75%),两组满意率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说明两组患者满意率都较高。小鼠模型的组织HE染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消银洗剂组及维A酸组有颗粒层鳞片数较其它组明显较多,统计学分析消银洗剂组优于消银洗剂对照组及空白组(P<0.05)。消银洗剂组优于消银洗剂稀释组(P<0.05),说明消银洗剂组浓度较高时效果较好。小鼠鼠尾模型免疫组化:Cyclin D1在维A酸乳膏组及消银洗剂组中呈高表达,在空白对照组中呈低表达。生存素Survivin在消银洗剂组中表达较高,维A酸其次,空白组最低。结论:消银洗剂能够降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PASI评分,改善其瘙痒症状。疗效确切,使用安全。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消银洗剂可促成鼠尾鳞片表皮的颗粒层的形成。至于形成颗粒层的原因则值得进一步研究。

张浚[10](2013)在《银屑病治疗药物YXD09的非临床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银屑病是一种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斑块鳞屑性慢性炎症性皮肤,以表皮增生过度及角化不全为主要特征,症状的严重程度不等,从较小的局部斑块至累及全身。它具有反复性,难以根治。它影响到2%-3%的总人口,是全球最为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之一。它影响着全世界所有地区,在北美和欧洲,银屑病是成年人中最普遍的免疫介导性皮肤病,影响着大约2500万人。而在中国,银屑病的患病率为0.123%,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北方多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在非洲国家的发病率则比较低。银屑病的发病不但存在显着的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在地理和季节上差异也很显着。高寒地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温暖地区,而冬春季病情可能加重夏季则自然减轻。现代的研究认为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的T细胞异常的自身免疫疾病,有关角质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神经细胞等在银屑病中的作用以及各种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探索和争论不断的揭示着其发病机理,推动着医学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人们寻找更有效的抗银屑病药物,为人类的健康发展提供支持。银屑病的药物治疗按严重程度分别选用局部用药物、光疗法、传统口服药物和新型生物制剂。若患者的银屑病对局部用药物和光疗法治疗都无适当响应或疾病累及皮肤已十分广泛,则需及时改用全身用药物。传统口服用银屑病治疗药物主要有类维生素A类物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环孢素(ciclosporin)和阿西曲汀(acitretine)等,它们治疗银屑病有效并具有使用简便和价格低廉的优势,但对肝、肾和骨髓的毒性较大并存在致畸性,实际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生物制剂与传统全身用药物相比,能够特异性地靶向免疫系统因而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所以适于用作更长期的银屑病治疗药物。欧美至今已批准了6种银屑病治疗用生物制剂。其中一类靶向与银屑病发病机制相关的T细胞,但由于疗效差,目前临床应用已大为减少;另一类TNF抑制剂为治疗中至重度银屑病一线药物。生物制剂对普通患者来说,价格昂贵,安全性仍然有限。中医治疗方法颇多,相应地出现了很多的治疗方药,青黛胶囊、雷公藤片、丹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大力推广,并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其它一些复方中药制剂和单味中药提取物如银杏叶内脂、氧化苦参碱、喜树果涂膜剂、去氢骆驼蓬碱软膏等治疗本病亦显示出一定的效果和发展势头。由于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可延长复发时间,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其治疗上的优势不容忽视。但是由于中药复方有效成分不明确,并且目前中国药典中药复方质量控制大多采用单一指标成分定量的方法,该方法不能全面客观的反应中药内在质量,而且不符合中药整体性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药制品质量和安全性评价方法还不够完善,不能实现中药质量稳定可控的要求,因此中药复方至今未得到国际主流药物市场的承认。由于银屑病的顽固性特点及中西药在治疗上的独特缺陷,中医中药治疗银屑病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在基础研究方面,应进一步深化研究中医药内外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建立中医辨证分型的实验动物模型,统一实验分型标准和实验室观察指标,更深层次阐明内外用中药制剂的药理学作用机制。由此,通过完善而系统的实验研究,以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为基础,以实验室指标为依据,开发出疗效确切的中药单体或复方,探索有效的作用靶点,进而阐明其作用机制,是今后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实验研究的主要方向。鉴于银屑病的特征及其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更多地开发治疗银屑病的相关中药制剂,在完善中药研究资料、充分发挥中药毒副作用小的优势的同时,尽可能提高其质控水平、避免中药的质量评价与其作用整体性相违背的劣势,对银屑病治疗药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对银屑病的特征、发病机制及银屑病药物治疗现状的认识,通过对《中药大辞典》相关组方的特性进行研究,综合国内同类制剂的疗效考察,我们进行了银屑病治疗药物的研究。本论文通过研究银屑病治疗药物YXD09的组方,质量控制标准,生产工艺优化,运用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模型、尾部皮肤鳞片模型和离体透皮试验,丰富本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完善其非临床研究内容,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1)银屑病治疗药物YXD09的组方研究通过对银屑病治疗状况的认识,针对银屑病的特征及发病机制,又根据《中药大辞典》中各药味的功能特性及应用情况,建立银屑病治疗药物YXD09的组方。(2)制备工艺优化研究本试验选择回流时间(A)、回流次数(B)、乙醇浓度(C)、乙醇用量(D)为考察因素,以大黄素含量为评价指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试验。按十分之一处方量秤取药材,共9份,按正交试验方案进行提取并浓缩至总体积的50%得YXD09,将浓缩液滤过,精密吸取滤过液20mL,以HPLC法测定YXD09中大黄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影响最佳工艺的因素顺序为:乙醇浓度>回流时间>回流次数>乙醇用量,且最佳工艺参数为:C3A2B2D2。方差分析表明,4种工艺因素对大黄素的含量均没有显着差异(P>0.05)。因而在实际生产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将回流时间定为2小时,而不用4小时。因此,最后选择的YXD09醇提优化条件为A1B2C3D2,即回流2小时,回流2次,乙醇浓度为80%,乙醇用量为8倍。选用大黄、羊蹄和虎杖3味中药材及其余药味考察合并醇提与分开醇提对大黄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合并醇提液和分开醇提液中的大黄素含量分别为162.78ug/ml和161.22ug/ml.采用EXCEL软件对其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发现P>0.05,说明两种醇提液中大黄素的含量没有显着差异。(3)质量控制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YXD09中大黄素和当归进行了定性分析。依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和阴性对照品溶液3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将硅胶G薄层板置于365nm紫外光灯下检视,对大黄和当归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显示,使用薄层色谱法鉴别YXD09中的大黄和当归,操作简单,重现性好,效果明显,可以做为YXD09的薄层鉴别标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YXD09中大黄素的含量。色谱条件是色谱柱:ZORBAX Extend-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6min时,甲醇:水(40:60);6-20min时,甲醇:水:0.1%磷酸(75:10:15),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个批次的YXD09中大黄素含量分别为166.83、172.52、160.43μg/ml,RSD值分别为1.7%、1.3%、1.1%。首次采用了薄层色谱法,对YXD09中大黄和当归进行了定性分析,通过方法学考察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简便有效地测定YXD09中所含大黄素的总量,定性与定量相辅相成,检验方法既全面可靠又具有一定的专属性,为YXD09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尤其是对大黄素的检测及含量测定,可以作为YXD09的质量控制标准。同时又对大黄素及蛇床子素的同时定量方法进行了研究。(4)药效学研究利用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模型探讨YXD09对雌激素周期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选取造模成功的健康昆明种雌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小鼠,分别为: YXD09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另随机取没有造模的健康昆明种小鼠10只,作为空白试验组。正式试验期为7d。第7d开始给药:YXD09组采用自制阴道灌流器,每次灌注5分钟;空白组、模型组采用同样方法灌流生理盐水10mL/kg;阳性对照组于小鼠阴道壁均匀涂抹一层0.02%的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最后一次给药1h后,各组小鼠于腹腔注射秋水仙碱15mg/kg,使有丝分裂终止在细胞分裂中期,取阴道标本,置于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计数。结果表明,YXD09可抑制雌激素周期小鼠阴道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效果与丙酸氯倍他索软膏相似(P>0.05)。利用鼠尾鳞片表皮模型探讨银屑净对小鼠尾部鳞片表皮颗粒层形成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YXD09组,阳性对照组,空白组,每组10只小鼠,公母各半。正式试验期为7d。分别在YXD09组小鼠尾部均匀涂抹一层相应的药物,阳性对照组小鼠尾部涂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空白组小鼠尾部则涂抹生理盐水。在第7天处死小鼠,取小鼠尾部距离尾根约2cm处背面皮肤一长条,置于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于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对每个标本逐个观察鳞片,看鳞片表皮是否有颗粒层形成。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和YXD09组小鼠尾部含颗粒层鳞片所占比例均极显着提高(P<0.01),分别提高70.1%、116.1%。YXD09的效果明显优于丙酸氯倍他索软膏(P<0.05)。这些结果提示,YXD09可能通过抑制表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和促进表皮细胞角质化来达到抗银屑病的目的,并在抗银屑病的临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5)药代动力学研究运用SD大鼠腹部皮肤作为皮肤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YXD09中大黄素的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和皮肤滞留量,探讨了YXD09的体外药代动力学。采用水平式Franz扩散池,扩散池体积为3.5ml,有效扩散面积为1.13cm2,恒温水浴加热,温度控制在32℃左右,转速为250rpm,接受介质为30%PEG-生理盐水,排除接受池中的气泡,向扩散池中加入3.5ml的YXD09药液。分别于1,2,4,6,8,10,12,24h时取样1ml,经0.22gm滤膜过滤,取续滤液,测定大黄素的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和皮肤滞留量。结果显示,YXD09中大黄素的体外透皮释放方程为Q=0.338t-1.411(R=0.9972),24h的累积渗透量为6.76μg/cm2,皮肤滞留量为19.10gg/cm2。表明YXD09中大黄素以零级动力学经皮肤渗透。

二、矿泉浴结合光疗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矿泉浴结合光疗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寻常型银屑病瘀热互结证两种外治法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方法
    一、实验方案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选择标准
        (三)治疗方案
        (四)疗效判定标准
        (五)辅助观察项目
    二、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一、纳入病例
    二、治疗前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三、整体疗效评价结果
        (一)皮损单项评分比较
        (二)皮损总面积评分
        (三)PASI评分
        (四)临床疗效评价
        (五)安全性评价
        (六)皮肤镜观察结果
讨论
    一、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一)病名及文献记载
        (二)病因病机
        (三)分型
    二、西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三、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四、方药分析
        (一)复方双苓饮组成及方药分析
        (二)解毒化瘀洗剂方组成及方药分析
        (三)保湿剂:凡士林
    五、UVB光疗
        (一)光疗作用机制
        (二)光疗的选择
        (三)NB-UVB生物学效应
        (四)NB-UVB治疗方案
        (五)NB-UVB治疗的禁忌症
    六、结果分析
        (一)单项症状比较
        (二)PASI评分比较
        (三)疗效指数比较
        (四)皮肤镜观察结果及分析
        (五)安全性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寻常型银屑病中西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2)海棠疏风汤联合卡泊三醇搽剂治疗头皮银屑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病例选择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选择病例标准
    3.分组
    4.试验方案
        4.1 试验用药
        4.2 试验方法
        4.3 疗程
        4.4 随访
    5.观察指标及记录方法
        5.1 疗效性观测
        5.2 中医临床证候评分
    6.实验室指标
    7.安全性观测
    8.疗效判定
    9.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性别比较
        1.2 年龄比较
        1.3 病程比较
        1.4 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比较(PSSI评分)
        1.5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1.6 治疗前糠秕孢子菌检出率比较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疗效比较
        2.2 治疗后病情严重程度比较(PSSI评分)
        2.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4 糠秕孢子菌检出率比较
        2.5 不良反应观察比较
        2.6 复发率比较
讨论
    1 凉血祛风法论治头皮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理论依据
        1.1 风邪与头皮银屑病
        1.2 血热与头皮银屑病
    2 海棠疏风汤立方依据及药物分析
        2.1 立方依据
        2.2 方义分析
        2.3 药理探讨分析
    3 糠秕孢子菌与头皮银屑病发病关系探讨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疗效分析
        4.2 PSSI评分比较分析
        4.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析
        4.4 糠秕孢子菌检出率比较分析
        4.5 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分析
        4.6 复发率比较分析
    5 创新点
    6 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头皮银屑病治疗难点及用药分析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银屑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海棠疏风汤联合卡泊三醇搽剂治疗头皮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表
    附表2.不良事件观察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3)中药淋洗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凝胶序贯治疗轻、中度头皮银屑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分组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受试者生活须知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临床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判标准
    2.4 总费用及激素使用量的统计
    2.5 安全性分析评估
    2.6 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的评估
    2.7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3.2 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分析
    3.3 两组患者疗程总费用比较
    3.4 不同时期两组患者激素使用量比较
    3.5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3.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7 两组复发率比较
讨论
    1.立法依据
    2 组方及药物分析
        2.1 药物组成
        2.2 凉润祛疕方配伍分析
        2.3 单味药物分析
    3 淋洗疗法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制探析
        3.1 传统中医对淋洗疗法的探析
        3.2 现代医学对淋洗疗法的探析
    4 卡泊三醇倍他米松凝胶作用机制探析
    5 淋洗治疗过程中头皮部按摩的作用探析
    6 中药淋洗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凝胶序贯方案疗效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4)火针联合中药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一般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病例脱落
    3 治疗方法
    4 观察指标
    5 疗效评定标准
    6 安全性评估
    7 统计学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
    3.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4.临床疗效评价
    5.随访情况
    6.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火针捻转补泻手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血瘀证、血虚证的宏观机制
    2 火针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机理
        2.1 火针可抗炎止痒、调节免疫
        2.2 火针可调节细胞凋亡
        2.3 火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皮肤修复
    3 辩证论治血虚证、血瘀证斑块型银屑病的原理分析
    4 临床疗效分析
    5 讨论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研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6)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火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1.1 银屑病病名的认识
        1.2 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银屑病发病机制的认识
        2.3 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医学伦理及患者知情同意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安全性评价标准
        2.6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PASI评分变化分析
        3.3 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分析
        3.4 DLQI评分变化分析
        3.5 临床疗效分析
        3.6 安全性评价
        3.7 复发情况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

(7)中药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银屑病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银屑病患病率及复发
    1.2 温泉疗法
        1.2.1 温泉分类
        1.2.2 温泉沿革
        1.2.3 温泉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研究
    1.3 煤焦油疗法
        1.3.1 国内煤焦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研究
        1.3.2 国外煤焦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研究
    1.4 PSORI-CM01颗粒
        1.4.1 前期基础研究
        1.4.2 前期临床研究
    1.5 细胞因子
        1.5.1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1.5.2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1.5.3 干扰素(Interferon,IFN)
    1.6 结语
第二章 临床试验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设计
        2.1.2 研究场所及对象
        2.1.3 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病例剔除标准
        2.1.7 临床信息采集
        2.1.8 干预措施
        2.1.9 临床试验技术路线图
        2.1.10 样本量估算
        2.1.11 随机与盲法
        2.1.12 退出、脱落及终止试验
        2.1.13 依从性
        2.1.14 研究相关伦理学
        2.1.15 疗效指标
        2.1.16 安全性观察与评价
        2.1.17 随访
        2.1.18 数据录入
        2.1.19 统计分析方法
        2.1.20 质量控制
    2.2 临床试验基线情况
        2.2.1 试验整体情况
        2.2.2 一般人口学特征
        2.2.3 过敏史、家族史、其他病史
        2.2.4 治疗史
        2.2.5 本次银屑病特点
        2.2.6 基线病情数据
        2.2.7 治疗前实验室检测指标
        2.2.8 中医证候
        2.2.9 寻常型银屑病专科表现
    2.3 试验完成情况
        2.3.1 脱落情况
        2.3.2 服药情况
        2.3.3 合并用药情况
    2.4 疗效评价
        2.4.1 病情结局指标
        2.4.2 生活质量结局指标
        2.4.3 第4周实验室检测指标
        2.4.4 第4周中医主证兼证
        2.4.5 第4周寻常型银屑病专科表现
        2.4.6 不良事件
    2.5 随访
第三章 实验研究
    3.1 研究对象
        3.1.1 一般资料
        3.1.2 标本采集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所需试剂
        3.2.2 实验操作步骤
    3.3 实验结果
        3.3.1 绘制标准曲线
        3.3.2 数据及表达量示意
        3.3.3 数据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8)昆明山海棠在凉血复方中配伍对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说明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病例选择标准
    三、治疗方案
    四、观察指标及记录方法
    五、疗效判断
    六、统计学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银屑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昆明山海棠的药理作用及在皮肤科的运用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消银洗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银屑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外治银屑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篇 临床研究:消银洗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3. 临床试验结果
    4.安全性评价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实验研究:消银洗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实验研究
    1、研究目的
    2、材料和方法
    3.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10)银屑病治疗药物YXD09的非临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 银屑病的概况
    2 治疗银屑病的主要药物及局限性
    3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主要研究方向
    4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
第2章 组方研究
    1 本课题各组方特性
    2 方解
第3章 制备工艺优化实验
    1 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3 小结
第4章 质量控制研究实验
    1 定性分析与大黄素定量分析实验
    2 大黄素与蛇床子素的同时定量分析实验
    3 小结
第5章 药效学研究
    1 实验部分
    2 讨论
    3 小论
第6章 药代动力学研究
    1 实验部分
    2 讨论
    3 小结
第7章 总结
    1 本课题内容小结
    2 创新点
    3 不足及提出问题
第8章 综述
    1 银屑病的特征
    2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3 银屑病的治疗
    4 银屑病研究的未来突破和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四、矿泉浴结合光疗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寻常型银屑病瘀热互结证两种外治法疗效对比研究[D]. 田书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海棠疏风汤联合卡泊三醇搽剂治疗头皮银屑病临床研究[D]. 廖龙鑫.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中药淋洗联合卡泊三醇倍他米松凝胶序贯治疗轻、中度头皮银屑病的疗效观察[D]. 黄强.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火针联合中药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观察[D]. 李洋洋.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J]. CommitteeonPsoriasis,ChineseSocietyofDermatology.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9(10)
  • [6]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火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文婕.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中药联合温泉及煤焦油治疗银屑病疗效及机制研究[D]. 张仲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8]昆明山海棠在凉血复方中配伍对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的影响[D]. 陈昆. 云南中医学院, 2016(08)
  • [9]消银洗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D]. 郑景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10)
  • [10]银屑病治疗药物YXD09的非临床实验研究[D]. 张浚. 南方医科大学, 2013(03)


银屑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煤焦油论文 寻常型银屑病论文 健康论文

上一篇:肖邦时代的华沙音乐文化
下一篇:一场没有赢家的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