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1](2021)在《氢氧化钙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析氢氧化钙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方法:将66例我院收治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分成两组,组别为对照组(n=32)与试验组(n=34)。两组患者均接受根管治疗,对照组患者选用樟脑酚作为根管内封药,试验组患者选用氢氧化钙糊剂作为根管内封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牙细菌检出率、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患牙细菌检出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疼痛评分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氢氧化钙糊剂在慢性根尖周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确切,能够有效灭杀患牙内细菌,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文雅[2](2021)在《儿童口腔门诊初诊需求分析及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回顾性分析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初诊儿童的病历资料,了解就诊儿童的口腔疾病发病情况,为儿童口腔疾病预防措施的制定和临床工作提供数据参考。2.结合五例不同类型的病例,探讨常见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及操作要点。方法:1.选取2019年5-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3216名儿童的病历资料,对患儿的年龄、性别、主诉、诊断、患病牙位、程度等信息进行Excel录入整理和SPSS软件统计分析。2.结合第一章的研究结果,选取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牙外伤、错畸形这几种最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的典型病例进行展示,结合临床操作指南及相关研究进展,对治疗计划的制定、治疗方法的选择、操作要点和治疗效果的评价进行深入探讨。结果:1.2019年5-12月共收集初诊病例3216例,其中男1707例,女1509例,年龄为1-15岁,中位数为6岁,平均年龄为(6.58±2.25)岁。主要就诊需求分布情况:龋病1414例(44.00%),牙齿发育异常621例(19.31%),预防检查538例(16.73%),牙髓根尖周病437例(13.59%),牙外伤111例(3.45%),错畸形69例(2.15%),其他26例(0.81%)。在3-5岁年龄段,因龋病和牙髓根尖周病就诊的患者占该年龄段就诊总人数的76.60%(802/1047)。乳牙龋病和牙髓根尖周病从就诊年龄分布上来看高峰期均位于4-6岁。2.通过短期随访,五例病例患儿均预后良好。结论:1.龋病是儿童口腔门诊工作的主要内容,且整体呈现低龄化的特征,需进一步加强低龄儿童龋的防治工作。2.儿童口腔科是按年龄划分的综合性科室,儿童口腔疾病复杂多样,涉及到口内、口外、修复、正畸各个领域以及乳牙列、混合牙列、恒牙列各个时期,儿童口腔医生应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结合临床指南规范化诊治。
葛春慧[3](2021)在《iRoot BP Plus根尖屏障术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通过iRoot BP Plus在成人根尖孔未闭合患牙形成根尖屏障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根尖孔未闭合患牙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的46例成人根尖孔未闭合患牙为观察对象。经过根管预备和根管消毒,待确认患牙感染控制后,用垂直加压器将iRoot BP Plus输送至根尖区,并轻轻加压,使其形成>3mm的根尖屏障,拍摄X线片确认屏障形成质量,置无菌湿棉球于根管中上段,暂时充填。2天后复诊,无菌高速球钻去除暂封物,在显微镜下确认根尖区屏障充分固化后,再进行根管中上段的充填和冠方修复。治疗结束后分别于3、6、12个月随访观察,依据患者自觉症状、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评估临床疗效,并分析iRoot BP Plus充填情况和患牙根端不同形态对疗效的影响。结果:(1)治疗后3、6、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0.4%、87.0%、93.5%;(2)iRoot BP Plus超充填和恰充填两者间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喇叭口状、平行状和内聚状三种不同根端形态对治疗有效率无显着影响(P>0.05)。结论:iRoot BP Plus根尖屏障术治疗成人根尖孔未闭合患牙,临床疗效良好,少量超出根尖孔不会影响根尖周组织愈合。
高静静[4](2020)在《牙髓血运重建术在年轻恒牙慢性根尖周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年轻恒牙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9年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口腔科、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且已完成牙髓血运重建治疗的病例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详细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治疗过程、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数据导入Excel表格中,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例患者,共计43颗患牙,平均复诊时间17.72(12~32)个月,42颗患牙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其中28颗治疗成功,14颗治疗有效,1颗治疗失败,改行根尖诱导成形术。至最后一次复查为止,成功率达到65.1%,有效率为97.7%,失败率为2.3%。按病因不同,本研究可分为牙外伤组和畸形中央尖折断组。牙外伤组共纳入13颗患牙,平均复诊时间15.62(12~24)个月,12颗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其中5颗治疗成功,7颗治疗有效,成功率为38.5%,有效率为92.3%,失败率为7.7%。牙根愈合类型以I型(5例)和III型(5例)愈合为主。3颗患牙出现根管内钙化。畸形中央尖折断组共纳入30颗患牙,平均复诊时间18.63(12~32)个月,30颗患牙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其中23颗治疗成功,7颗治疗有效,成功率为76.7%,有效率为100%。牙根愈合类型以I型(22例)愈合为主。11颗患牙出现根管内钙化。从术后牙根继续发育的角度来讲,病因是术后牙根发育的潜在影响因素,畸形中央尖折断组相较于牙外伤组更有利于患牙牙根发育,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牙齿发育分期、有无瘘管、牙齿有无松动及复诊时间对牙根继续发育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就术后牙根钙化影响因素而言,病因、牙齿发育分期、有无瘘管、牙齿有无松动及复诊时间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年轻恒牙慢性根尖周炎患者行牙髓血运重建术短期内有效且成功率高。2、不同病因是术后牙根继续发育的潜在影响因素,畸形中央尖折断组牙根发育明显优于牙外伤组,临床效果更好。3、根管内钙化是本研究观察到的主要并发症,其相关影响因素尚不明确。
王燕[5](2020)在《多西环素联合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内封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多西环素联合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内封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方法选择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作两组,各组44例。其中,甲组患者采用甲醛甲酚溶液实施封管治疗,乙组患者采用多西环素联合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内封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封药次数、根尖周骨密度增长值以及疼痛改善情况。结果乙组患者经过1年后治疗成功43例,治疗成功率为97.73%,甲组患者经过1年后治疗成功34例,治疗成功率为77.27%,乙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甲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封药大于2次的患者有1例,占比为2.27%,甲组封药2次以上的患者有5例,占比为11.36%,乙组仅封药1次的患者高达40例,1次封药比率为90.91%,甲组仅封药1次的患者有28例,1次封药比率为63.64%,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VAS)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后,乙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较甲组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以及治疗1年后根尖周骨密度平均增长值明显高于甲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采取多西环素联合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内封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封药次数,并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还能减轻患者疼痛症状。
徐家敏[6](2020)在《牙髓血运重建术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及动物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回顾总结于我院行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病例,评价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根尖发育不成熟年轻恒牙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与术后牙根发育及根管钙化相关的影响因素。2建立去髓犬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模型,使用血凝块和血凝块+PRF作为支架,利用组织学方法检测两组根管内组织形成类型特征。3两者结合进一步探究牙髓血运重建的组织学基础、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方法1依据病例纳入标准,选择2016-2019年于我院就诊的诊断为根尖周炎或牙髓坏死伴根尖孔未闭合患牙行血运重建术的病例25份。详细记录患者各项信息,包括术前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病因、牙根发育程度、根尖孔大小、根尖周病变有无);术中治疗情况(冲洗液、根管内封药类型、引血程度、有无使用PRF)及术后治疗结果(牙根有无发育、根管壁有无增厚、根尖孔有无闭合、牙根发育类型)。将数据录入Excel表,进行归纳及统计学分析,总结疗效及与牙根发育、根管钙化相关的临床因素。2选择5月龄杂交犬1只,拍摄术前X线,选取犬根尖孔未闭合的单根管上下切牙共计12颗,抽取犬自身静脉血制取PRF。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和2组实验组,A组:血凝块组(6颗,左侧上下颌切牙);B组:血凝块+PRF组(6颗,右侧上下颌切牙)。各实验牙常规开髓后,拔髓针拔髓,A组根管内引导出血,B组根管内引血后加入PRF,iROOT BP PLUS 2mm覆盖根管口,玻璃离子垫底,树脂严密封闭开髓孔。术后3个月行组织学分析两组根管内新生组织类型。结果1本研究纳入25名患者,共28颗患牙(29例根管),平均复查时间15.44(12-30)个月;牙根继续发育21例,根管壁厚度增加20例,根管钙化4例;由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牙髓血运重建术成功16例,好转13例,失败0例,有效率为100%;牙根继续发育率为72.4%;根管钙化发生率为13.8%。牙根发育类型分为5类:A、牙根增长,根尖聚拢(变小或闭合);B、牙根未增长,根尖封闭;C、根管腔钙化封闭;D、根管内出现钙化屏障;E、治疗前后牙根无变化。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及引血程度与牙根发育相关,根尖孔大小、根尖周病有无、牙根发育分期、根管内封药与牙根发育无明显相关性,由于使用PRF的病例仅5例,尚未发现PRF与牙根发育具有相关性;根管钙化的相关临床影响因素仍不明确。2术后三个月,共有3颗牙齿拔出时牙根碎裂,余9颗牙齿牙根完整。两组根管内均有不同程度的牙髓-牙本质复合体样组织形成,根尖孔闭合,根管壁增厚,根管内组织形成类型与牙髓切断术后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的组织形成类型相似。其中血凝块组中1例患牙根管内可见较多骨样牙本质岛的形成,根管内再生牙髓样组织量少;血凝块+PRF组中,PRF均已降解,其中1例根尖孔的闭合由牙骨质样组织沉积,但根管内新生组织类型主要为牙髓-牙本质样组织。本研究由于观察样本量少,未能发现血凝块与血凝块+PRF两组间在促进组织再生方面的差异。结论1临床研究表明牙髓血运重建术可有效促进牙根继续发育(72.4%),牙根发育可能与年龄及引血程度相关,而根管钙化的临床影响因素尚不明确。2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在去髓牙根尖区域存留一定量活髓组织的条件下,行牙髓血运重建术,可再生部分或全部受损的牙髓-牙本质复合体。3本研究中由于样本量少,未能发现血凝块与血凝块+PRF两组在促进牙根继续发育及引导组织再生方面的差异。4本研究中由于样本量少,观察时间短,可能对统计结果造成一定偏倚。因此还需扩大样本量,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评估影响牙根发育及根管钙化的独立因素。
张妍,赵靓[7](2019)在《慢性根尖周炎患儿行多西环素联合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内封药的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多西环素与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内封药联用于慢性根尖周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口腔科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于根管内放入甲醛甲酚药捻,试验组采用多西环素、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内封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封药次数及根尖周骨密度增长值。结果试验组治疗后6个月成功率为98.48%,治疗后12个月成功率为95.45%,均高于对照组的85.94%和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4,P<0.05;χ2=8.585,P<0.05);试验组封药1次率为95.45%,封药2次率为3.03%,与对照组的75.00%、18.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94,P<0.05;χ2=8.355,P<0.05);治疗后1周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0,P<0.05);试验组治疗后6个月与12个月的根尖周骨密度增长值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73,P<0.05;t=8.247,P<0.05)。结论慢性根尖周炎患儿联合采用多西环素及氢氧化钙糊剂治疗效果确切,既能减少封药次数、加速牙周组织再生,又可缓解疼痛、提高治疗成功率。
王敬[8](2019)在《Vitapex糊剂和氢氧化钙糊剂对牙髓炎患者复诊次数的影响对比》文中指出目的观察Vitapex糊剂和氢氧化钙糊剂对牙髓炎患者复诊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牙髓炎患者124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根管预备后,观察组用Vitapex糊剂行根管内封药,对照组用氢氧化钙糊剂行根管内封药。记录两组患者封药后复诊治疗有效例数及复诊次数。结果观察组根管封药后第1次复诊的消毒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根管封药后的复诊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pex糊剂能够有效加强牙髓炎的根管消毒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就诊次数和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翁智振[9](2019)在《病例报告儿童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文中指出目的:运用牙髓切断术和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儿童常见的牙髓病和根尖周病,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儿童牙科就诊的患者,进行临床检查,作出临床诊断,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选取4个典型病例进行展示。病例一乳磨牙深龋行牙髓切断术,术后一周行金属预成冠修复。病例二年轻恒牙复杂冠折行部分冠髓切断术,术后即刻行断冠再接。病例三、病例四年轻恒牙慢性根尖周炎行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临床疗效。结果:病例一保留了具有正常活性的根髓,有利于患牙保存和正常替牙,治疗后恢复了患牙正常的咀嚼功能,术后未见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等症状。病例二恢复了患牙良好的美学功能和部分咀嚼功能,术后未见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发现牙根继续发育,根尖孔缩小。病例三、四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发现根尖周低密度影像消失,根管壁增厚,牙根长度增加,根尖孔逐渐闭合。4个病例均成功完成治疗,病例追踪随访,短期疗效满意。结论:牙髓切断术和牙髓血运重建术能够有效治疗儿童常见的牙髓病和根尖周病,达到保存活髓或保存患牙的目的。
古卫红[10](2019)在《多西环素联合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内封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多西环素联合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内封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4例。给予对照组甲醛甲酚溶液进行封管治疗,给予观察组多西环素联合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内封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成功率、根尖周骨密度平均增长值、封药次数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6个月及治疗后1年治疗成功率较对照组高,根尖周骨密度平均增长值均较对照组高,封药≥2次的牙数较对照组少,治疗后1d及治疗后1周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环素联合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内封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可提升治疗成功率,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减少封药次数,减轻疼痛。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处理 |
| 2 结果 |
| 2.1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
| 2.2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患牙细菌检出率 |
| 2.3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 |
| 3 讨论 |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第一章 儿童口腔门诊初诊需求分析 |
| 1 资料与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4 总结 |
| 参考文献 |
| 第二章 儿童口腔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 |
| 第一部分 乳牙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治疗 |
| 病例一 严重低龄儿童龋序列治疗一例 |
| 讨论 |
| 体会 |
| 参考文献 |
| 第二部分 年轻恒牙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治疗 |
| 病例二 左下后牙深龋行部分活髓切断术+超瓷嵌体修复一例 |
| 讨论 |
| 体会 |
| 参考文献 |
| 病例三 右下后牙慢性根尖周炎行牙髓血运重建术一例 |
| 讨论 |
| 体会 |
| 参考文献 |
| 第三部分 牙外伤的临床治疗 |
| 病例 四左上前牙简单冠折合并右上前牙复杂冠折一例 |
| 讨论 |
| 体会 |
| 参考文献 |
| 第四部分 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治疗 |
| 病例五 活动矫治器矫正乳牙列期前牙反(牙合)一例 |
| 讨论 |
| 体会 |
| 参考文献 |
| 附件 |
| 综述 激光在儿童口腔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1.引言 |
| 2.材料与方法 |
| 3.结果 |
| 4.典型病例 |
| 5.讨论 |
| 6.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个人简历 |
| 致谢 |
| 综述 根尖屏障材料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 引言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病例纳入标准 |
| 1.3 主要材料和设备 |
| 1.4 治疗方法 |
| 1.5 疗效评价标准 |
| 1.6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纳入病例资料患者一般情况及治疗结果 |
| 2.2 牙髓血运重建术后牙根继续发育影响因素分析 |
| 2.3 牙髓血运重建术后牙根钙化影响因素分析 |
| 2.4 LOGISTIC回归分析 |
| 3 讨论 |
| 4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病例报告 |
| 典型病例1 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年轻恒牙牙外伤成功一例 |
| 典型病例2 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年轻恒牙牙外伤有效一例 |
| 参考文献 |
| 典型病例3 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年轻恒牙畸形中央尖折断成功一例 |
| 典型病例4 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年轻恒牙畸形中央尖折断有效一例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根尖孔未闭合年轻恒牙慢性根尖周炎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 致谢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3 指标观察及疗效判定标准 |
| 1.4 统计学处理 |
| 2 结 果 |
|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
|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封药次数 |
| 2.3 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情况 |
| 2.4 比较两组患者根尖周骨密度平均增长情况 |
| 3 讨 论 |
| 摘要 |
| abstract |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 前言 |
| 1 干细胞移植技术 |
| 2 细胞归巢 |
| 3 牙髓血运重建术 |
| 4 提出假设 |
| 5 实验目的 |
| 第一章: 牙髓血运重建术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 |
| 1 实验方法 |
| 1.1 病例选择 |
| 1.2 治疗方法 |
| 1.3 疗效评估 |
| 1.4 统计学分析 |
| 2 实验结果 |
| 2.1 一般情况 |
| 2.2 术中治疗情况 |
| 2.3 术后结果 |
| 2.4 临床疗效 |
| 2.5 牙根继续发育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
| 2.6 根管钙化影像因素统计分析 |
| 3 结果归纳 |
| 4 讨论 |
| 4.1 根管感染控制 |
| 4.2 与牙根继续发育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 4.3 与根管钙化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 4.4 小结 |
| 第二章: 去髓犬牙行牙髓血运重建术的实验研究 |
| 1 实验材料 |
| 1.1 实验动物纳入标准 |
| 1.2 主要设备仪器 |
| 1.3 主要试剂 |
| 2 实验方法 |
| 2.1 犬自体PRF凝胶的制备 |
| 2.2 犬去髓牙牙髓血运重建术 |
| 2.3 组织学检测 |
| 3 实验结果 |
| 3.1 杂交犬实验期间临床状态观察 |
| 3.2 组织学染色结果 |
| 4 讨论 |
| 4.1 实验动物的选择 |
| 4.2 根管内新生组织的形成机制 |
| 4.3 PRF与组织再生 |
| 4.4 小结 |
| 全文总结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 致谢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3 临床评价 |
| 1.4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 |
|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 |
| 2.3 两组封药次数比较 |
| 2.4 两组根尖周骨密度增长值比较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前言 |
| 病例报告 |
| 病例一 右上第一乳磨牙深龋行牙髓切断术一例 |
| 参考文献 |
| 病例二 左上中切牙复杂冠折行部分冠髓切断术一例 |
| 参考文献 |
| 病例三 左下后牙慢性根尖周炎行牙髓血运重建术一例 |
| 病例四 右下后牙慢性根尖周炎行牙髓血运重建术一例 |
| 参考文献 |
| 附件 |
| 牙髓切断术知情同意书 |
| 牙髓血运重建术知情同意书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入选标准: |
| 1.3 治疗方法: |
| 1.4观察指标: |
| 1.5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治疗成功率: |
| 2.2 根尖周骨密度平均增长值: |
| 2.3 封药次数: |
| 2.4 疼痛情况: |
| 3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