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新疆果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新疆果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峰,蒋志琴,陈小光,李世强,何天明[1](2021)在《库尔勒香梨产业发展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文中研究指明库尔勒香梨是库尔勒市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分析香梨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明香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旨在为促进香梨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依据。通过对广泛收集到的产业发展资料结合产业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影响香梨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水资源短缺、品种单一、果品质量不高、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成本增加等。提出了加快标准化生产、推进品牌发展、加强科技能力建设、建立组织化经营模式等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曲彦霖[2](2021)在《山东省水果业竞争力评价及布局优化》文中认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在2017年及2018年分别颁发了《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及《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其中明确提出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到2020年全省水果面积达到1200万亩果品产业,在优化果品产业布局中强调确定59个水果生产重点区域,并同时对果树的栽培技术进行提升,以此来提高水果品质。从水果总产量上综合来看,山东省位居全国第一,2019年山东省水果总产量为2840万吨,占比在全国水果总产量的10.4%,但其种植面积却远不及广东、广西、山西和新疆等省,而山东省的水果种植在农作物生产中具备优势。尤其近年来山东省政府对水果业的发展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理清山东省各地区水果业的竞争优势以及水果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对合理优化布局山东省水果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在搜集大量的数据及查阅相关文献后,首先对山东省水果业生产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现状进行定量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山东省水果业生产现状进行了整体性的整理认识;其次以比较优势理论和区位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水果生产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山东省17地级市水果生产的竞争优势进行测算,并对各县域范围内苹果、梨、葡萄和桃四类主要水果的生产竞争优势进行测算和可视化呈现;再次从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和劳动力因素四个方面选取6个指标实证分析了山东省近20年水果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其中果园灌溉面积占比、种植规模、城镇化率、技术水平、劳动力资源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并在研究现状以及本研究的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山东省水果优化布局的对策建议。

周晓雄[3](2021)在《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文中指出新疆作为全国重要的林果产业主产区,瓜果产量高、品质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2019年,新疆林果的种植面积达到2167.74万亩,占全国林果种植面积的13%,林果产量达1165.83万吨,产值约1000亿元,林果收入在新疆农民收入中的占比达到25%。阿克苏作为新疆名副其实的瓜果之乡,阿克苏地区苹果、梨、葡萄、桃、杏、红枣、石榴、核桃等主要林果产业的发展整体较为迅猛,林果业是仅次于粮食和棉花的第三大产业,林果经济效益发挥明显,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对阿克苏地区2008-2019年主要经济林果红枣、杏、梨、苹果、核桃、葡萄、石榴、桃在种植规模、产量、经济效益,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销售环节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虽然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在种植规模、产量、产值、农民林果收入、林果生产加工企业数量在逐年增长,但各产业发展趋势不同。比如阿克苏市和温宿县苹果产业,梨产业发展较好并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核桃产业正在缓步崛起,而杏产业和红枣产业逐步退化,石榴和桃产业在2015年被其他产业所替换,葡萄产业保持平稳发展。随着林果产业化的不断发展,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发展规模,产量,产值逐年攀升,但总体而言,林果业整体发展水平依然不高,追其根源,其产业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林果产业链薄弱,产业竞争力不强;标准化生产不规范;技术管理人才稀缺;林果企业果品深加工建设进度缓慢,果品冷链仓储难以实现需求;林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不规范,销售渠道不畅通,产品滞销问题严重等问题。当前阿克苏地区林果业发展进入了提质量增效益的关键时期,为确保阿克苏地区林果业长远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林果流通基础建设,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拓营销平台,加大林果业科技服务,扩大阿克苏果品品牌知名度,实现精准的转型升级,促进阿克苏地区林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崔笑雄[4](2021)在《新疆香梨园三种食心虫飞行能力及田间种群监测诱集与迷向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和香梨优斑螟(Euzophera pyriella Yang)是新疆果园主要的三种食心虫,严重危害梨、苹果、桃、杏、李、枣等果木,造成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其突出的钻蛀危害和抗逆性给有效治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对林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利用室内室外试验相结合,比较了三种果树食心虫的飞行能力,探讨了三种果树食心虫田间种群监测诱集与迷向技术。研究结果如下:1.梨小食心虫在香梨园一年发生5代,苹果蠹蛾和香梨优斑螟分别发生4代。梨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集中发生在4月中旬,第1代成虫集中发生在6月上中旬,第2代成虫集中发生在7月中旬,第3代成虫集中发生在8月中旬,第4代成虫集中发生在9月上旬。苹果蠹蛾越冬代成虫集中发生在4月下旬,第1代成虫集中发生在6月上中旬,第2代成虫集中发生在7月中旬,第3代成虫集中发生在8月中旬。香梨优斑螟越冬代成虫集中发生在4月下旬,第1代成虫集中发生在6月中旬,第2代成虫集中发生在7月下旬,第3代成虫集中发生在8月中下旬。2.三种主要果树食心虫的飞行能力均随日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苹果蠹蛾3日龄,香梨优斑螟4日龄,梨小食心虫5日龄,飞行能力最强。苹果蠹蛾雌雄成虫间飞行能力无明显差异,梨小食心虫雌虫飞行能力大于雄虫,香梨优斑螟雄虫飞行能力大于雌虫。苹果蠹蛾和香梨优斑螟未交配成虫飞行能力大于已交配成虫,梨小食心虫未交配雄虫飞行能力小于已交配个体,未交配雌虫飞行能力与已交配雌虫无明显差异。三种果树食心虫不同日龄、性别、交配状态的成虫飞行能力存在差异,其飞行能力大小依次为香梨优斑螟、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3.香梨优斑螟活动节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越冬代成虫每日活动时间为18:00-4:00,主要集中在20:00-0:00;第1、2代成虫每日活动时间为20:00-8:00,主要集中在22:00-0:00;第3代成虫每日活动时间为20:00-6:00,主要集中在22:00-0:00。不同气象因子对香梨优斑螟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存在差异,综合影响各世代成虫种群发生规律。温度和日照时长是影响香梨优斑螟越冬代和第3代成虫发生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温度、湿度和日照时长是影响第1、2代成虫发生量的主要气象因子。4.几种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都有一定的诱集效果,其中船型平板粘胶诱捕器诱集效果最好,其次为水盆诱捕器,但差异不显着;绿色和蓝色水盆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诱集效果差异不明显;当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5 m时,诱集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效果最好,但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5 m、2.0 m时,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效果差异不显着,但显着优于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0 m;西、北方位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效果显着优于东、南方位,其中北方诱集梨小食心虫数量最多,效果最好,西方诱集苹果蠹蛾数量最多,效果最好;诱芯个数越多,诱集效果越好,但诱捕器安放诱芯剂量为1个、2个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效果差异不显着。在香梨园,正确合理使用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集技术,可有效防治两种蛀果性害虫。5.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迷向剂胶条600、900、1200个/hm2处理的迷向率均在94%以上,复合迷向干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蛀果率调查结果显示,7月10日和8月10日性迷向剂胶条600、900、1200个/hm2处理的蛀果率分别为0.50%、0.25%、0.13%和0.38%、0.25%、0.13%,均显着低于对照,随时间延续防效更为明显。采用性迷向剂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进行复合干扰迷向防治有良好的效果,且具有环境友好的优势,综合考虑成本,建议田间使用性迷向剂胶条900个/hm2为宜。研究结果可为香梨园三种果树食心虫的预测预报与绿色防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卫彩红[5](2021)在《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对其(食用菌、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阿拉尔垦区林果业生产面积大,而单价相对往年较低。从增加单位面积增收人为出发点,发展林下经济,为职工增收致富拓展新路径。本试验以新疆阿拉尔垦区的三种果树下种植两种食用菌为题材,分析比较食用菌的发育和产量,果品的质量和产量以及种植食用菌后果树下的土壤物理性状和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鸡腿菇在三种果树下种植,从覆土到现菌丝时间,枣树、梨树、核桃树分别为10d、12d、12d,其菌丝生长速度,由快至慢顺序为:枣树>核桃树>梨树;从覆土至现蕾时间,枣树、梨树、核桃树分别为48d、40d、44d,故其现蕾时间由早至晚顺序为,梨树>核桃树>枣树;鸡腿菇的生物转化率,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分别为208%,41.04%,68.18%,其单菇重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分别为23.09g,14.62g,28.16g,产量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种植分别为6kg/m2,21.3kg/m2,3kg/m2,鸡腿菇在三种果树下种植的产量按多至少顺序依次为:枣树>核桃树>梨树。(2)大球盖菇在三种果树下种植,从覆土至现菌丝时间,枣树、梨树、核桃树分别为24d,16d,17d,故其菌丝生长速度,由快至慢顺序为:梨树>核桃树>枣树;从覆土至现蕾时间,枣树、梨树、核桃树分别为56d,65d,68d,故其现蕾时间由早至晚为,枣树>梨树>核桃树;大球盖菇的生物转化率,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分别为13.33%,9.40%,5.55%,其单菇重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分别为146.4g,212.3g,130.4g,产量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分别为1.20kg/m2,0.85kg/m2,0.5kg/m2,故大球盖菇在三种果树下种植的产量按多至少顺序依次为:枣树>梨树>核桃树。(3)果园种植鸡腿菇后,对果树的生长量均有促进作用。枣树下种植鸡腿菇后其枣树的一年生枝长降低,一年生枝粗、主枝粗、干周、干粗均由增加趋势,分别为五个指标74.28cm(降低3.10%)、1.58cm(增加96.69%)、4.84cm(增加95.00%)、27.67cm(增加25.77%)、8.06cm(增加22.87%);梨树下种植鸡腿菇后,梨树的果枝的五个生长指标均呈增加趋势,分别为76.92cm、0.77cm、10.75cm、74cm、21.00cm,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22.74%、23.57%、43.33%、12.12%、10.53%;核桃树下种植鸡腿菇后,核桃树的生长量指标有增加,有减少,各个指标分别为31.80cm(增加18.44%)、0.82cm(减少17.97%)、7.09cm(减少0.14%)、78.00cm(增加34.48%)、23.00cm(增加12.20%)故种植鸡腿菇后的三种果树生长量从大到小次序为:梨树>枣树>核桃树;(4)种植大球盖菇后,对果树的生长有部分抑制作用。枣树下种植大球盖菇后枣树的一年生枝长增加趋势,其余指标一年生枝粗,主枝粗,干周,干粗均呈降低趋势。五个指标的生长量和增幅分别为65.81cm(0.94%),0.8908cm(12.71%),3.44cm(20.84%),23.67cm(6.9%),7.12cm(9.00%);梨树下种植大球盖菇后,干周长、干粗要高于对照外,其余都比对照小,55.78cm(18.37%),0.5922cm(6.49%),6.49cm(13.53%),71.93cm(24.02%),22.17cm(18.063%);核桃树的枝粗和干周增加,其余指标都降低,20.08cm(25.21%),0.6825cm(31.87%),8.2cm(15.79%),62cm(6.90%),19.7cm(3.90%)。种植大球盖菇后,三种果树生长量对比顺序为:梨树>枣树>核桃树。(5)在三种果树下种植鸡腿菇和大球盖菇对果树产量的影响:种植鸡腿菇后的三种果树产量有变化,与对照相比,枣树亩产868.09kg,减产0.75%,梨树亩产3210.55kg,增产5.25%,核桃树亩产311.38kg,减产4.68%。三种果树下种植鸡腿菇对梨树有增产作用,但对枣树和核桃树产量有所降低。(6)种植大球盖菇后的三种果树产量均降低,与对照相比,枣树亩产833.11kg,减产4.75%,梨树亩产3208.86kg,与对照相比,减产3.36%,核桃树下产量303.21kg,减产7.18%。总体种植大球盖菇后三种果树的产量均出现降低现象。(7)在果树下种植鸡腿菇对果实品质存在影响:a.使红枣树果实的含糖量下降,121.89mg/100g(10.94%),果实的含水量增加,54.25%(2.05%),果实的可食率增加,94.62%(0.79%),果实的纵横径之比增加,1.48(5.71%),制干率降低,45.75%(2.33%);b.使梨树果实的单果重增加,92.13g(5.71%),果实的纵横径之比增加,1.06(3.77%),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增加,11.5%(15.91%),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增加,44.47mg/100g(7.62%),果实的硬度降低,156.95g/cm2(8.46%),可改善梨的品质。(8)在果树下种植大球盖菇对果实品质存在影响:a.使红枣树果实的含糖量下降,121.89mg/100g(10.94%),使果实的含水量降低57.03%(7.28%),果实的可食率增加,92.30%(2.26),果实的纵横径之比增加,1.43(2.14%);b.使梨树果实的单果重降低,90.37g(4.65%),果实的纵横径之比降低,0.97(97.98%),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降低,10.44%(9.22%),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增加,41.81mg/100g(0.29%),果实的硬度降低,158.02g/cm2(2.93%)。(9)在核桃树下种植鸡腿菇和大球盖菇后,使核桃树果实的出仁率和干果重降低分别为64%(1.54%),10.32g(4.71%),果实的壳厚降低,2.29mm(11.92%),果实的青果重增加,58.92g(0.36%),果实的粗脂肪的含量降低,64.14%(4.88%)。(10)在果树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呈增加的趋势,放线菌和细菌的数量都有所增加。果园种植鸡腿菇后,枣园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增加,细菌数量降低,数量分别为48.67cfu/g(增加17.98%)、7.25cfu/g(减少64.20%)有效促进土壤微环境;梨园土壤中放线菌减少,细菌的数量增加,数量分别为27cfu/g(减少33.74%),31.33cfu/g(增加172.48%),有效改善土壤微环境;核桃园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数量均降低,数量分别为30.59cfu/g(减少79.19%)、6.92cfu/g(减少50.57%)。(11)果园种植大球盖菇,枣园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数量均呈增多趋势,数量分别为45.09cfu/g(增加9.3%)、25.67cfu/g(增加26.74%);梨园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增多,细菌数量减少,数量分别为38.17cfu/g(增加445.28%)、69.08cfu/g(减少53.01%);核桃园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均增多,数量分别为14.08cfu/g(增加53.01%)、14.08cfu/g(增加0.61%)。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三种果树中,梨树下种植大球盖菇比较合适,枣树下种植鸡腿菇比较合适。鸡腿菇更适合在枣树、梨树、核桃树下中种植,鸡腿菇的产量要高于大球盖菇的产量。

史中胜[6](2020)在《新乡市果树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果树产业作为河南省新乡市具有优势的特色传统农业形式,近年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产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本文针对该区域主要果树进行产业问题调研,在考察果树产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基础上,基本厘清了制约果树产业发展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为产业调整、升级与转型提供参考依据。取得研究结果如下:1.弄清了果树产业的集中分布区域、主栽树种种类、经营主体变化、种植历史演变过程与结构现状等问题。在收集整理的2007-2018年间新乡市果树产业中的基础数据后,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结果发现新乡市果树产业主要集中在沿太行山区的辉县市、卫辉市,地处黄河滩区的原阳县、封丘县以及处于黄河故道区的延津县;以桃、核桃、苹果、柿子、梨为主栽果树树种;果树产业经历了从单一商品种植阶段到延伸为加工旅游融合发展阶段,再到目前的三产融合协调、有机有序的多层次发展阶段;经营主体从以家庭经营为主发展为家庭、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并存的新形式。近十余年的发展变化反映了新乡市果树产业结构趋于“大集中、小分散”,果树种类更加丰富;桃、梨等大宗果品产业发展稳步推进,猕猴桃、樱桃、树莓等新兴果树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发展由生产导向型逐步向市场导向型、质量效益型转变。新乡市果树产业整体效益不高,优质果品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的传统优势果树种类在果树产业中仍占有较大比重。果树产业在新乡市各县区发展不均衡。2.调研了桃产业关键问题。对桃产业发展模式、销售情况、经营者群体素质、管理与技术水平、经营成本、组织化程度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制约桃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是销售模式被动、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品种同质化严重、栽培模式落后、机械化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低等因素。3.提出了应对策略。针对产业调研发现关键问题,提出新乡市果树产业应采取提高营销水平、推广适度规模的标准化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果树品牌、重视政策支持、加强协会建设等措施,推动产业节本增效和转型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益,实现整个果树产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刘江[7](2020)在《南疆红枣主产区机械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新疆南疆红枣种植已逐步成为该区域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实地走访调研了红枣种植密度大、具有一定品种优势的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巴州地区若羌县,喀什地区麦盖提县;涵盖12个连队、9个村镇459户枣农,从红枣种植的耕整、修剪、施肥、灌溉、植保、采摘六个主要环节,开展采样点农机具及装备作业现状的调研,深入了解和分析枣园机具配备、机械化作业程度现状以及存在的瓶颈问题;以4个典型地州市枣园为例,建立南疆枣园机械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分析各影响因素指标对南疆枣园机械化发展的关联性;最后提出可行性建设意见与措施。具体研究及主要结论如下:(1)调研结果表明,采样数据点多以612年的枣树为主,兵团和地方种植模式不一致,兵团以1.5×3m的株行距为主,但其种植模式不规范,较为混乱,地方以1.5×4m株行距为主;在种植环节上,兵团得益于劳动力充裕,但受限于种植模式不规范、管理水平不完善导致果品口碑不佳;地方虽然有着规范化的种植模式,但劳动力短缺、上缴费用过多、土地碎片化严重是制约机械化推广的关键因素。(2)土地耕整机具拥有率分别为兵团(73.67%)、地方(65.73%),修剪机械拥有率分别为兵团(47.69%)、地方(52.25%),作业模式基本一致;开沟施肥环节,若羌县与麦盖提县得益于农艺的标准化,通过人工撒肥结合绿肥旋耕施肥,相比较于阿拉尔市和昆玉市省去了人工开沟、培土;植保环节,风送式喷雾机在若羌县推广率较高,其余三个区域还是以喷枪施药方式为主;灌溉环节,昆玉市224团机械滴灌覆盖率为100%,其余区域以人工漫灌为主;采收环节,各区域以人工采收为主要方式,气吸式红枣收获机在若羌县持续推广,但试用效果无法达到预期。(3)结合国内农业部实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NY/T 1408-2007),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南疆枣园机械化发展情况,通过体系建立及测算得出,2018年南疆4个红枣主产区总体作业水平分别为阿拉尔市(33.40%)、和田昆玉市(27.77%)、喀什麦盖提县(40.95%)、巴州若羌县(40.95%)。其中耕整地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而开沟施肥机械化程度都未达到20%,收获机械化程度都未达到40%,植保机械化程度虽达到了30%以上,巴州也仅为48.47%。反映出南疆耕整、植保、收获作业水平发展不平衡且滞后,机收作业程度整体水平较低,阻碍枣园机械化作业水平。(4)综上所述,稳步有升的提高南疆红枣产区机械化发展步伐,必须紧密结合地区实际,规范种植模式与机械化技术更好的结合;“智慧农业”的应用,来实现枣园农机装备的自动控制,实现枣园生产的精准和无人作业;建立和完善红枣种植区相配套的农机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减少土地税收;提升红枣示范区建设水平,重视长远持久的发展方向。

彭睿[8](2020)在《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及实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旨在通过试定义经济林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变化和存在的问题,从产业层面系统研究,提炼区域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与驱动机制中的内在规律及其理论建立模型,寻找到适宜的发展路径,结合研究特色与数据可得性等现实条件,重点对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驱动力进行实证分析,最终为新疆经济林果业转型升级基本路径的实现提供决策依据与措施。本研究为新疆经济林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对促进农民增收、打赢新疆地区脱贫攻坚战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研究选择新疆全域,特别是新疆南疆四地州作为研究区域,以新疆种植的经济林果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近30年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的数据,遵循经济林培育和利用学、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贸易经济学等原理,建立理论分析框架,研究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运用LMDI分解法,分析新疆主栽的6种经济林果增产格局主要变化特征、贡献和驱动因素。通过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探索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明确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借鉴“钻石模型”,采用归纳演绎法,探寻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阿克苏地区为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方面:(1)新疆经济林果比较优势和增产格局特征:(1)红枣、葡萄、香梨、苹果比较优势测算结果显示,规模比较优势指数2.34、3.04、1.09、0.58,效率比较优势指数3.32、1.11、1.22、1.05,综合比较优势指数2.79、1.84、1.15、0.79,新疆苹果生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新疆主栽经济林果增产格局与贡献因素:现阶段新疆苹果、红枣和核桃产业呈现规模效率增长模式,葡萄和梨产业向技术效率转变,杏产业在技术层面存在较多问题。主栽经济林果主产区在南疆,其中,主要由规模驱动的是巴州地区的梨(0.59)、喀什地区的枣(0.91)、阿克苏地区的枣(0.68);主要由效率驱动的是阿克苏地区的苹果(0.53)和核桃(0.90)、吐鲁番地区的葡萄(0.52)。(3)新疆主栽经济林果面积变化特征:发展整体向好,在全国主产省中面积占比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苹果和梨种植业竞争力主要在于地域优势;葡萄和杏作为新疆本土种植产业,面积萎缩,市场竞争力下降;红枣和核桃种植面积迅速扩张,特征呈现板块化、生产区域化。(2)构建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主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贡献5个方面选取了17个指标,通过熵值法得出结果:2000-2017年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水平指数从0.45提升到0.75。(1)创新发展方面,从0.085增长到0.20,目前新疆林果业创新发展经营上呈现规模化优势;(2)协调发展方面,从0.11呈倒“U”增长到0.16;(3)绿色发展方面,从0.08呈倒“U”增长到0.09,绿色增长效果不明显;(4)开放发展方面,从0.09波动式下降到0.08,开放水平不高;(5)共享发展方面,由0.071增长到0.21,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的惠民程度在时间维度上不断提升。(3)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实证分析结果:(1)相关分析得出,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与林果播种面积、灌溉面积、劳动力、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投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林果销售规模、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现代服务业产值、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的相关水平较高,除了灌溉面积(0.524)和新增固定资产投资(0.746),其他变量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说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与各变量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验证了理论假说。(2)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劳动要素投入、灌溉面积和现代服务业产值对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科技投入、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对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着的负向作用,打破了理论预期假说,也从侧面反映出相关驱动力的正向效果发挥不足。(4)通过引入彼特“钻石模型”,进一步表明科技引领、主体增强、特色发展、产业融合、绿色循环、品牌营造等是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本研究梳理了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比较优势、增产格局,探索经济林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明晰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驱动力,探索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结果表明:新疆林果业由量的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核心驱动力在于科技创新,林果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应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推动新疆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依靠内生动力和外部共同支持。过去30年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的驱动力主要依靠面积扩大、劳动要素投入等增长,科技投入、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对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作用不明显。故需尽快连通新疆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科技引领、主体增强、特色发展、产业融合、绿色循环、品牌营造等是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刘政[9](2020)在《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具备种植红枣的独特自然环境与地理位置优势,被评为“红枣适生区”。经过当地政府、合作社、种植大户以及枣农等主体努力,榆林市红枣种植面积在全国红枣种植面积中的占比逐年提升。因地制宜地引入新品种,积极优化现有红枣品种,不断地丰富红枣品种资源以及提升红枣品质。为提高榆林红枣的市场竞争力,当地政府积极地推动“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红枣产业链模式,争取实现规模化生产、产生规模效益。但随着榆林红枣种植面积与产量扩大,逐步暴露出制约榆林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栽植规模小,加工质量差,精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条短;二是产业技术和管理落后;三是营销理念淡薄,营销组织有待提升,“互联网+”模式普及推广效果较差,产品包装差,物流成本较高,产品附加值小;四是品牌影响力小,红枣及其加工知名度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五是产业规划布局不平衡,产业规模效应欠佳,产业集群效应偏弱。因此,针对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升榆林红枣产业竞争力,是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发展现状-关键问题-解决对策”的研究思路,从三方面展开研究:一是系统分析榆林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二是采用SWOT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分析确定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总结和借鉴国内其他红枣种植区域的产业发展经验;三是提出促进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主要研究结论:一是榆林市红枣栽培发展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适宜红枣的规模生产,随着国家政策与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榆林市红枣产业的发展优势更加明显;二是榆林市红枣品牌建设意识淡薄、精深加工技术薄弱及物流成本较高,加之其他省份红枣产区不断涌入市场,成为强力竞争者,榆林市红枣产业遭遇发展困境及风险;三是在借鉴国内红枣其他产区的产业发展经验及SWOT分析建模成果基础上,总结促进榆林市红枣产业总体发展思路,从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科技、产业市场、产业政策方面,促进红枣产业发展。根据上述结论,本文从促进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角度提出两方面建议:宏观层面包括:一是构建红枣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二是出台更多惠及枣农的支持政策;三是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四是加快产业与金融的无缝对接融合;五是加速电商营销平台建设;六是紧扣脱贫攻坚、实现产业扶贫扶志致富。微观层面包括:一是完善和改进栽植与加工技术;二是创新红枣生产技术,提升生产管理水平,为推出高产量、高品质的红枣保驾护航;三是注重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同步开拓;四是从规模效应与区域发展、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以及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等三个方面着手;五是注重全产业链绿色开发;六是协调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关系。

袁思齐[10](2020)在《重庆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武隆猪腰枣是武隆特有的鲜食枣品种,经过多年的人工栽培,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鲜食品种,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成了武隆区羊角等沿乌江两岸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根据武隆区现有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栽植猪腰枣,且与其他水果和农作物相比,猪腰枣的单价更高经济效益更为可观。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武隆区猪腰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世界范围内枣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本文分析了猪腰枣的产业现状。通过对武隆区猪腰枣产区羊角地区的调研及查询武隆农林部门历年对猪腰枣的统计资料表明,武隆猪腰枣生产规模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正在逐渐扩大。科技化的特征也充分体现在猪腰枣生产基地中的各种基础设施上。猪腰枣的产值和产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因为猪腰枣属于特色农产品,所以市场需求较大。武隆猪腰枣产业大多采用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模式,该模式的带动作用在猪腰枣产业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发展形势良好。(2)本文通过SWOT分析探讨了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在优势方面,武隆猪腰枣品种优良、种植业发展良好、消费者需求大、农户种植意愿高、旅游发展也带动了猪腰枣的产量;在劣势方面,缺乏优良品种,优树种源底细不清,产业发展机制未形成、产业链短,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政策支持,科技研究落后,种植水平低下等;在机遇方面,市场竞争力强,老年人口增多,保健市场发展迅速,对枣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大;在威胁方面,外来品种对本地市场的冲击,未形成产业链,产业附加值低,市场混乱,假货横行,枣疯病横生,枣锈病严重。(3)本文通过SWOT矩阵分析了适用于武隆区猪腰枣未来的发展战略,多元型战略(ST)和扭转型战略(WO)是武隆区猪腰枣产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战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并提出了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战略。(4)本文针对武隆区猪腰枣的发展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应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生产水平;加强枣疯病防治,不断完善防控体系;探索枣产业建设模式,将枣产业引上规模化、标准化轨道;加强品牌建设,助推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确保猪腰枣优良性状的体现;以猪腰枣产业为中心,发展周边乡村旅游;加强领导力度,建立建全工作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宽松发展环境。本文对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不仅能为武隆猪腰枣产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有利于该区域农业发展,还能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新疆果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果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库尔勒香梨产业发展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香梨产业发展现状
    1.1 香梨基地建设已成规模
    1.2 贮藏保鲜业发展迅速
    1.3 香梨产业的发展显着提高农牧民收入
    1.4 品牌效益不断提升
2 影响香梨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2.1 水土资源短缺
    2.2 品种结构单一
    2.3 果品质量不高
    2.4 生产成本不断增加
    2.5 自然灾害频发
    2.6 市场风险不断增大
    2.7 种植积极性减弱
    2.8 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3 促进库尔勒市香梨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全面实施产业提质增效
    3.2 加快标准化生产
    3.3 加强科技能力建设
    3.4 推进品牌发展战略
    3.5 加快建设组织化经营模式
    3.6 加快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机制体系

(2)山东省水果业竞争力评价及布局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国外农业产业竞争力相关研究
        二 国内的相关研究
        三 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案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数据来源
        四 技术路线图
        五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 竞争力
        二 水果业
        三 种植业区域布局优化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 比较优势理论
        二 产业竞争力理论
        三 区域规划理论
第三章 山东省水果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发展历程
        一 恢复发展阶段
        二 快速发展阶段
        三 结构调整阶段
        四 良性平衡发展阶段
    第二节 山东省水果业布局现状
        一 山东省水果业品种结构
        二 山东省水果业地域分布
        三 山东省水果业市场占有率
    第三节 山东省水果生产集聚程度
        一 行业集中度
        二 生产集中度指数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东省水果业竞争力分析及评价
    第一节 基于钻石模型的山东省水果业竞争力分析
        一 生产要素
        二 需求条件
        三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四 经营主体与竞争对手
        五 政府与机遇因素
    第二节 山东省水果业竞争优势分析
        一 分析方法与数据来源
        二 结果分析
    第三节 山东省水果业竞争力的评价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东省水果生产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山东省水果生产布局的理论分析
        一 资源条件
        二 经济社会因素
        三 技术因素
        四 劳动力因素
    第二节 影响因素的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一 变量选取
        二 数据来源
    第三节 模型的选择与构建
        一 数据检验
        二 模型的选择
        三 模型的构建
    第四节 山东省水果生产布局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布局优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一 山东省水果业基本现状总结
        二 山东省水果业竞争力分析总结
        三 山东省水果业实证分析结论
    第二节 山东省水果业布局优化建议
        一 因地制宜,优化品种选育和区域布局
        二 研判水果业发展新形势,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三 发挥水果优势区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规模化生产
        四 注重果园科技投入,推广机械化种植技术
        五 积极培训新型农民,提高果园劳动力质量
参考文献

(3)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第3章 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挂果面积现状分析
        3.1.1 阿克苏地区各县市林果挂果面积总体情况
        3.1.2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红枣种植面积变化
        3.1.3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杏种植面积变化
        3.1.4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梨种植面积变化
        3.1.5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苹果种植面积变化
        3.1.6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核桃种植面积变化
        3.1.7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葡萄、石榴、桃种植面积变化
    3.2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林果产量变化
        3.2.1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林果产量变化
        3.2.2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红枣产量变化
        3.2.3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杏产量变化
        3.2.4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梨产量变化
        3.2.5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苹果产量变化
        3.2.6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核桃产量变化
        3.2.7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葡萄、石榴、桃产量变化
    3.3 阿克苏地区林果产值变化
        3.3.1 阿克苏地区林果产值变化
        3.3.2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红枣产值变化
        3.3.3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杏产值变化
        3.3.4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梨产值变化
        3.3.5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苹果产值变化
        3.3.6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核桃产值变化
        3.3.7 阿克苏地区 2008-2019 年葡萄、石榴、桃产值变化
    3.4 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3.5 阿克苏地区林果业生产流通情况分析
        3.5.1 林果品牌效应建设发展情况
        3.5.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
        3.5.3 林果企业生产仓储及流通建设情况
        3.5.4 林果产品销售发展情况
        3.5.5 林果生产技术水平发展情况
    3.6 阿克苏地区林果业发展机遇分析
        3.6.1 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战略机遇
        3.6.2 规模效益机遇
        3.6.3 区域资源优势机遇
        3.6.4“特色林果业+旅游”助力经济增长
        3.6.5 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机遇
第4章 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发展现状
    4.2 红枣产业发展情况
        4.2.1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
        4.2.2 红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2.3 红枣产业发展对策
    4.3 杏产业发展情况
        4.3.1 杏产业发展现状
        4.3.2 杏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4.3.3 杏产业发展对策
    4.4 梨产业发展情况
        4.4.1 梨产业发展现状
        4.4.2 梨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4.4.3 梨产业发展对策
    4.5 苹果产业发展情况
        4.5.1 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4.5.2 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5.3 苹果产业发展对策
    4.6 核桃产业发展情况
        4.6.1 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4.6.2 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6.3 核桃产业发展对策
    4.7 葡萄、石榴、桃产业发展情况
        4.7.1 葡萄、石榴、桃产业发展现状
        4.7.2 葡萄、石榴、桃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4.7.3 葡萄、石榴、桃产业发展对策
    4.8 阿克苏地区林果业生产流通环节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8.1 阿克苏地区林果业生产流通环节发展存在的问题
        4.8.2 阿克苏地区林果业生产流通环节发展对策
第5章 结论与发展建议
    5.1 结论
    5.2 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新疆香梨园三种食心虫飞行能力及田间种群监测诱集与迷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苹果蠹蛾研究现状
        1.2.2 梨小食心虫的研究现状
        1.2.3 香梨优斑螟的研究现状
        1.2.4 果树食心虫的人工饲养研究进展
        1.2.5 昆虫的飞行能力研究进展
        1.2.6 果树食心虫成虫监测诱集与迷向技术研究进展
        1.2.7 果树食心虫的综合防治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路线示意图
第2章 新疆香梨园三种食心虫的发生动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情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梨小食心虫田间种群发生动态
        2.2.2 苹果蠹蛾田间种群发生动态
        2.2.3 香梨优斑螟田间种群发生动态
    2.3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新疆三种果树食心虫飞行能力的测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虫源及饲养
        3.1.2 飞行能力的测定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日龄三种果树食心虫成虫的飞行能力比较
        3.2.2 不同性别三种果树食心虫成虫的飞行能力比较
        3.2.3 不同交配状态三种果树食心虫成虫的飞行能力比较
    3.3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香梨优斑螟成虫昼夜活动节律及影响种群发生规律的气象因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情况
        4.1.2 试验材料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香梨优斑螟成虫昼夜活动节律
        4.2.2 影响香梨优斑螟种群发生动态规律的气象因子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香梨园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集技术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情况
        5.1.2 材料
        5.1.3 试验方法
        5.1.4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诱捕器对香梨园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诱集效果
        5.2.2 不同颜色水盆诱捕器对香梨园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诱集效果
        5.2.3 诱捕器设置不同高度对香梨园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诱集效果
        5.2.4 诱捕器设置不同方位对香梨园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诱集效果
        5.2.5 不同诱芯数量对香梨园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诱集效果
    5.3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迷向剂复合干扰在香梨园的应用效果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地情况
        6.1.2 试验材料
        6.1.3 试验处理与方法
        6.1.4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剂量迷向剂处理监测诱集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数量比较
        6.2.2 不同剂量迷向剂处理蛀果率及防治效果比较
        6.2.3 不同剂量迷向剂处理成本分析
    6.3 小结与讨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对其(食用菌、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我国食用菌生产的基本概况
        1.2.2 我国食用菌生产的栽培模式
        1.2.3 国外食用菌生产的基本概况
    1.3 林下食用菌研究现状
        1.3.1 林下食用菌菌种及栽培模式的选择
        1.3.2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的物理性状、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研究
        1.3.3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果树生长量、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1.3.4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食用菌的研究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3 研究内容
    2.4 试验仪器、药品和配方
        2.4.1 仪器
        2.4.2 药品
        2.4.3 试剂和配方
    2.5 试验指标的测定
        2.5.1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食用菌生量及产量的影响
        2.5.2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果树的生长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5.3 食用菌的土壤的测定
    2.6 数据处理与计算方法
    2.7 技术路线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果树对食用菌生长量及产量的影响
        3.1.1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土壤温度差异分析
        3.1.2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子实体生长时间及产量分析
    3.2 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食用菌对果树的生长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2.1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果树生长量的比较
        3.2.2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果树产量的比较
        3.2.3 枣树下种植食用菌后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3.3 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中的物理性状、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3.1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的物理性状的差异分析
        3.3.2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差异分析
        3.3.3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差异分析
第4章 讨论和结论
    4.1 讨论
        4.1.1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果树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研究
        4.1.2 林下种植食用菌对果树的生长量、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4.1.3 林下种植食用菌后对土壤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新乡市果树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果树产业研究综述
        1.3.1 国外果树产业发展经验研究
        1.3.2 国内果树产业发展研究
        1.3.3 河南省果树产业发展研究
第二章 新乡市果树产业发展与现状分析
    2.1 研究方法
    2.2 结果分析
        2.2.1 新乡市果树产业发展历程
        2.2.2 近十余年新乡市果树产业发展变化
        2.2.3 产业构成现状
    2.3 小结
第三章 新乡市果树产业关键问题调研——以桃产业为例
    3.1 调查区域与内容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3.2.2 销售情况分析
        3.2.3 经营者群体分析
        3.2.4 管理与技术分析
        3.2.5 经营成本分析
        3.2.6 组织化程度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新乡市果树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1 加强市场环境建设,提高营销水平
    4.2 提高经营者素质,推行标准化生产
    4.3 坚持市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
    4.4 打造果树品牌,提高果品知名度
    4.5 重视政策支持,增加发展动能
    4.6 加强协会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新乡果树产业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南疆红枣主产区机械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果园机械发展现状
        1.2.1 国外果园机械发展现状
        1.2.2 国内果园机械发展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南疆枣园机械化调研统计数据分析
    2.1 调研样本区选择
    2.2 调研问卷分布图
    2.3 样本区枣园种植管理基本情况
        2.3.1 样本区枣园生产管理与现状分析
        2.3.2 样本区枣园种植成本与销售概况
    2.4 枣园适配机械现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南疆样本区枣园机械化作业现状分析
    3.1 阿拉尔市枣园机械化作业各环节发展现状
        3.1.1 阿拉尔市枣园种植特点
        3.1.2 阿拉尔市枣园机械装备发展现状
    3.2 和田地区昆玉市224 团枣园机械化作业各环节发展现状
        3.2.1 昆玉市224 团枣园种植特点
        3.2.2 昆玉市224 团枣园机械装备发展现状
    3.3 巴州若羌县与喀什麦盖提县枣园机械化作业各环节发展现状
        3.3.1 两产区枣园种植特点
        3.3.2 两产区枣园机械装备发展现状
    3.4 样本区枣园作业模式比较分析
        3.4.1 样本枣园种植作业流程
        3.4.2 拟建立枣园全程机械化作业流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南疆枣园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建立南疆枣园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4.2 评价体系指标体系建立
        4.2.1 体系构建
        4.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3 指标标准值设定
    4.3 评价指标计算
        4.3.1 二级指标计算方法
        4.3.2 一级指标计算方法
    4.4 南疆红枣主产区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测算与分析
        4.4.1 南疆枣园机械化作业水平测算与分析
        4.4.2 南疆枣园机械化发展水平测算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南疆枣园机械化发展对策
    5.1 主要存在的问题
        5.1.1 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
        5.1.2 现有的枣园农具无法适配枣农的实际需求
        5.1.3 农机服务机构和相关农机政策不完善且执行不到位
        5.1.4 上缴费用过多与土地碎片化严重
        5.1.5 红枣示范村推广滞后且落实不到位
    5.2 发展对策
        5.2.1 规范种植模式与机械化技术更好的结合
        5.2.2 “智慧农业”进枣园
        5.2.3 建立和完善红枣种植区技术服务体系
        5.2.4 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导向作用减少土地税收
        5.2.5 提升红枣示范区建设水平,重视长远持久的发展方向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附录 调研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及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疆林果业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1.1.2 新疆发展林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优势和潜力
        1.1.3 林果业已成为新疆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1.1.4 新疆政府高度重视特色林果业发展
        1.1.5 为内陆欠发达区域经济林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4.1 新疆经济林果比较优势和增产格局贡献因素分析
        1.4.2 新疆经济林果发展水平评估
        1.4.3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实证分析
        1.4.4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综述法
        1.5.2 比较优势衡量方法
        1.5.3 LMDI分解法
        1.5.4 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
        1.5.5 探索性分析
        1.5.6 多元回归分析
        1.5.7 归纳演绎法
    1.6 基本概念
        1.6.1 产业
        1.6.2 经济林与经济林果
        1.6.3 林果业相关概念
        1.6.4 林果业高质量发展
        1.6.5 驱动力
        1.6.6 路径
    1.7 数据来源与研究范围
        1.7.1 数据来源
        1.7.2 研究范围
    1.8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8.1 国外研究综述
        1.8.2 国内研究综述
        1.8.3 国内外研究评述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经济林栽培与加工利用理论
        2.1.2 制度变迁理论
        2.1.3 全球价值链理论
        2.1.4 规模经济理论
        2.1.5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1.6 产业竞争力理论
    2.2 技术路线
    2.3 区域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概念模型
3 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阶段分析(1988-2017)
        3.1.1 传统发展阶段(1988-1997)
        3.1.2 成长发展阶段(1998-2011)
        3.1.3 成熟发展阶段(2012-2017)
    3.2 新疆经济林果经营规模及结构分析
        3.2.1 种植面积
        3.2.2 产量规模
        3.2.3 品种结构
        3.2.4 空间分布
    3.3 新疆经济林果贮藏加工现状分析
        3.3.1 企业贮藏、加工能力发展情况
        3.3.2 企业贮藏、加工业绩效情况
    3.4 新疆经济林果销售现状分析
        3.4.1 国内销售现状
        3.4.2 对外贸易状况
    3.5 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问题分析
        3.5.1 林果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失衡
        3.5.2 林果产品贮藏与加工实力薄弱
        3.5.3 林果产品国内外市场开拓不足
    3.6 本章小结
4 新疆经济林果比较优势和增产格局贡献因素分析
    4.1 新疆经济林果业比较优势分析
        4.1.1 比较优势的内涵
        4.1.2 比较优势分析
    4.2 新疆主栽经济林果增产格局与贡献因素分析
        4.2.1 数据来源
        4.2.2 研究方法
        4.2.3 新疆苹果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4.2.4 新疆梨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4.2.5 新疆葡萄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4.2.6 新疆杏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4.2.7 新疆红枣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4.2.8 新疆核桃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4.3 新疆经济林主栽品种种植面积变化的特征
        4.3.1 新疆苹果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4.3.2 新疆梨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4.3.3 新疆葡萄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4.3.4 新疆杏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4.3.5 新疆红枣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4.3.6 新疆核桃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4.4 本章小结
5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估
    5.1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5.1.1 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5.1.2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主要特征
    5.2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5.2.2 评价指标选取及衡量说明
    5.3 发展水平的评价
        5.3.1 规模经营指数
        5.3.2 全要素生产率
        5.3.3 地均林果产值
        5.3.4 林果产量增长变动
        5.3.5 林果价格变动比率
        5.3.6 单位林果产值耗水
        5.3.7 单位林果产值耗能
        5.3.8 化肥用量缩减比例
        5.3.9 农药用量缩减比例
        5.3.10 林果业投资利润率
    5.4 评价方法
    5.5 评价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实证分析
    6.1 驱动力分析及基本假设
        6.1.1 内部驱动力
        6.1.2 外部驱动力
    6.2 研究设计
        6.2.1 模型选择
        6.2.2 变量选取
    6.3 实证结果分析
        6.3.1 探索性分析
        6.3.2 多元回归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7.1 分析框架
    7.2 以科技引领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2.1 问题分析
        7.2.2 主要措施
    7.3 以主体增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3.1 问题分析
        7.3.2 主要措施
    7.4 以特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4.1 问题分析
        7.4.2 主要措施
    7.5 以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5.1 问题分析
        7.5.2 主要措施
    7.6 以品牌营造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6.1 问题分析
        7.6.2 主要措施
    7.7 以绿色循环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7.1 问题分析
        7.7.2 主要措施
    7.8 新疆典型地区(阿克苏)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执行情况案例
        7.8.1 以科技引领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8.2 以主体增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8.3 以特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8.4 以绿色循环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8.5 以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8.6 以品牌营造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7.9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构建区域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概念模型
        8.1.2 新疆经济林果种植、生产特征分析
        8.1.3 评估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水平
        8.1.4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实证分析
        8.1.5 驱动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8.2 主要创新点
        8.2.1 构建区域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概念模型
        8.2.2 提出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8.3 研究展望
        8.3.1 完善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模型
        8.3.2 完善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测评依据和评价体系
        8.3.3 驱动路径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9)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与评价
        1.3.1 文献研究综述
        1.3.2 文献评价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1.5 论文基本框架结构
    1.6 研究可能创新及不足
        1.6.1 可能创新
        1.6.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栽植
        2.1.1 栽植主体
        2.1.2 栽植品种
        2.1.3 栽植规模
        2.1.4 栽植技术与管理
    2.2 加工
        2.2.1 初加工
        2.2.2 深加工
        2.2.3 精加工
    2.3 销售
        2.3.1 销售现状
        2.3.2 STP营销
        2.3.3 4P营销策略
        2.3.4 品牌经营
        2.3.5 网络线上营销
        2.3.6 产业化经营水平
    2.4 效益
        2.4.1 经济效益
        2.4.2 生态效益
        2.4.3 社会效益
第三章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3.1 栽植规模、加工质量及产业链条
        3.1.1 栽植规模小
        3.1.2 加工质量差
        3.1.3 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
        3.1.4 产业链条短
    3.2 技术与管理水平
        3.2.1 技术落后
        3.2.2 管理落伍
    3.3 市场营销渠道
        3.3.1 营销理念淡薄
        3.3.2 营销组织有待提升
        3.3.3 “互联网+”模式普及推广较差
        3.3.4 产品包装差
        3.3.5 物流成本较高
        3.3.6 产品附加值低
    3.4 产业品牌影响力、产品知名度以及产业竞争力
        3.4.1 品牌影响力小
        3.4.2 产品知名度低
        3.4.3 产业竞争力不强
    3.5 产业规划布局、产业规模效应与集群效应
        3.5.1 产业规划布局不平衡
        3.5.2 产业规模效应欠佳
        3.5.3 产业集群效应偏弱
第四章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SWOT分析
    4.1 发展优势
        4.1.1 栽培发展历史悠久
        4.1.2 地理位置优势明显
        4.1.3 具有良好的品牌优势
        4.1.4 交通便利
    4.2 发展劣势
        4.2.1 品牌发展意识淡薄
        4.2.2 精深加工技术薄弱
        4.2.3 缺乏统一的市场定价机制,价格市场混乱
        4.2.4 运输等物流成本较高
    4.3 发展机会
        4.3.1 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4.3.2 红枣种植基地建设已具规模
        4.3.3 国家政策好
    4.4 发展风险
        4.4.1 不同区域同行业竞争者的进入
        4.4.2 同区域不同行业间的品牌竞争激烈
        4.4.3 食品卫生安全监管
    4.5 红枣产业发展建模分析及综合评价
        4.5.1 红枣产业发展建模分析
        4.5.2 红枣产业发展综合评价
第五章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优化思路
    5.1 国内红枣产业发展思路借鉴
        5.1.1 新疆若羌红枣产业发展
        5.1.2 山西红枣产业发展
        5.1.3 山东乐陵红枣产业发展
        5.1.4 河北红枣产业发展
        5.1.5 陕西大荔冬枣产业发展
    5.2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5.2.1 发展原则
        5.2.2 发展目标
        5.2.3 发展模式
        5.2.4 总体发展思路
    5.3 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具体思路
        5.3.1 红枣产业组织发展思路
        5.3.2 红枣产业结构发展思路
        5.3.3 红枣产业布局发展思路
        5.3.4 红枣产业科技发展思路
        5.3.5 红枣产业市场发展思路
        5.3.6 红枣产业政策发展思路
第六章 完善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对策
    6.1 宏观层面
        6.1.1 构建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6.1.2 出台更多强农惠农扶持政策
        6.1.3 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6.1.4 加快产业与金融的无缝对接融合
        6.1.5 加速电商营销平台建设
        6.1.6 紧扣脱贫攻坚、实现产业扶贫扶志致富
    6.2 微观层面
        6.2.1 栽植与加工
        6.2.2 技术与管理
        6.2.3 市场开拓
        6.2.4 创新驱动发展
        6.2.5 效益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重庆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红枣产业发展现状的文献综述
        1.2.2 红枣产业发展问题的文献综述
        1.2.3 红枣产业发展对策的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内容及框架安排
第2章 猪腰枣产业的现状
    2.1 枣树概况
        2.1.1 枣树各器官形态特征及生长发育特点
    2.2 猪腰枣概况
        2.2.1 环境条件对枣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
    2.3 枣产业发展现状
        2.3.1 全球枣栽培面积
        2.3.2 全球枣产量
        2.3.3 枣产业发展趋势
    2.4 中国枣产业发展现状
        2.4.1 中国枣生产现状
        2.4.2 中国枣产业的市场发展特点
        2.4.3 国内枣产业发展趋势
第3章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
    3.1 SWOT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3.1.1 SWOT基本概念
        3.1.2 SWOT分析法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3.1.3 SWOT分析法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3.1.4 SWOT分析法在果树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3.2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现状
        3.2.1 自然条件
        3.2.2 栽培品种情况
        3.2.3 栽培面积与生产状况
        3.2.4 企业合作情况
    3.3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SWOT分析
        3.3.1 猪腰枣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s)
        3.3.2 猪腰枣产业发展的劣势(Weaknesses)
        3.3.3 猪腰枣产业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ies)
        3.3.4 猪腰枣产业发展的威胁(Threats)
    3.4 小结
第4章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及建议
    4.1 战略分析与选择
        4.1.1 战略分析
        4.1.2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的战略选择
    4.2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的近期、中期、远期发展战略
        4.2.1 猪腰枣近期发展战略
        4.2.2 猪腰枣的中期发展战略
        4.2.3 猪腰枣长期发展战略
    4.3 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4.3.1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生产水平
        4.3.2 加强枣疯病防治
        4.3.3 探索枣产业建设模式,将枣产业引上规模化、标准化轨道
        4.3.4 加强品牌建设,助推产业发展
        4.3.5 优化产业布局,确保猪腰枣优良性状的体现
        4.3.6 以猪腰枣产业为中心,发展周边乡村旅游
        4.3.7 加强领导力度,建立建全工作机制
        4.3.8 制定优惠政策,宽松发展环境
        4.3.9 加强武隆猪腰枣园地管理
    4.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新疆果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库尔勒香梨产业发展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J]. 张峰,蒋志琴,陈小光,李世强,何天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 [2]山东省水果业竞争力评价及布局优化[D]. 曲彦霖. 烟台大学, 2021(12)
  • [3]阿克苏地区林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D]. 周晓雄.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4]新疆香梨园三种食心虫飞行能力及田间种群监测诱集与迷向技术研究[D]. 崔笑雄. 塔里木大学, 2021
  • [5]果树林下种植食用菌对其(食用菌、果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卫彩红. 塔里木大学, 2021(11)
  • [6]新乡市果树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 史中胜.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2)
  • [7]南疆红枣主产区机械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 刘江. 塔里木大学, 2020(12)
  • [8]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及实现路径研究[D]. 彭睿.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02)
  • [9]榆林市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刘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10]重庆武隆区猪腰枣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D]. 袁思齐. 西南大学, 2020(01)


果树论文 梨小食心虫论文 农业论文 三农论文 核桃论文

上一篇:兽用抗生素那西肽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转基因SOD转基因烟草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