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双[1](2020)在《PE和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治疗重型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治疗重型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患儿的疗效。方法:1)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和儿童血液科重型HLH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重型HLH的预后因素。2)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和对照组(单纯化学免疫疗法);比较两组疗效及生存的差异。3)比较观察组的危险因素(细胞因子、血常规、肝肾功、心肌酶、血脂、CRP、铁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在PE+CRRT结束时、治疗后2weeks、治疗后4weeks较治疗前改善程度的情况。4)将观察组患儿根据器官障碍受累的数目、发热改善与否进行分层分析,分为多器官障碍组和少器官障碍组、发热改善组和发热未改善组,比较治疗情况、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及生存的情况。结果:1)28例重型HLH患儿;均伴有2个或2个以上的器官障碍,其中以血液系统受累最常见,呼吸系统次之;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及发热改善与否是重型HLH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2)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经治疗7天后,观察组的退热率61.9%高于对照组14.3%(P<0.05),铁蛋白、AST/ALT、尿酸、肌酐、APTT较对照组下降程度高,Fib、胆碱酯酶较对照组上升程度高(P<0.05),观察组生存率66.7%高于对照组生存率14.3%(P<0.05)。3)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细胞因子(SCD25、IFN-γ、IL-10、IL-6)、铁蛋白、肝肾功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心肌酶指标、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治疗过程中无严重的不良反应。4)观察组发热改善与否和不同器官功能障碍数目疗效的差异:(1)器官障碍数目>3个,是重型HLH生存的最佳预后临界点(P<0.05),特异性为71.43%,敏感性为85.71%。(2)多器官障碍组和少器官障碍组比,多器官障碍组CRRT持续时间短,生存率低(P<0.05)。(3)发热未改善组与发热改善组比:发热未改善组CRRT持续时间短,生存率低。(4)CRRT持续时间大于46 h是预测发热改善与否的最佳临界点(P<0.05),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53.85%。结论:PE+CRRT联合化学免疫疗法重型HLH的独立预后因素,较单纯化学免疫疗法生存率高,可通过快速清除体内的高细胞因子、铁蛋白及EBV-DNA,支持肝脏、肾脏、肺、心脏及凝血等重要器官功能,从而降低重型HLH的早期死亡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而CRRT持续时间的长短对改善重型HLH的发热和器官障碍有重要意义。
黄志华,王金铎[2](2019)在《不同预冲管路方法对无肝素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中滤器使用寿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不同预冲管路方法对无肝素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中滤器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 64例无肝素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患者,按照操作中预冲管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肝素盐水(无菌生理盐水1000 ml+肝素12500 U/支)预冲管路和滤器,观察组患者使用肝素12500 U/支注入滤器30 min后再用肝素盐水预冲滤器和管路。对比两组患者的滤器和管路使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滤器与管路使用时间分别为(16.2±1.5)、(17.6±2.7)h,均长于对照组的(11.6±1.3)、(12.2±3.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肝素12500 U/支注入滤器30 min后再用肝素盐水预冲滤器和管路,可明显延长无肝素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中滤器和管路的使用寿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娟,黄智勇,谢荣裕,杨淑洁[3](2018)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血液净化在重症监护室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分析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血液净化在重症监护室(ICU)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ICU接受治疗的1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RRT血液净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肌酐、血钾、尿素氮、心率、持续性血液净化(CBP)水平、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和氧合指数变化以及存活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肌酐、血钾、尿素氮、心率、CBP水平以及中心静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肌酐、血钾、尿素氮、心率、CBP水平以及中心静脉压均高于观察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1,t=7.623,t=2.660,t=2.746,t=2.408,t=2.333;P<0.05);平均动脉压及氧合指数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7,t=2.218;P<0.05)。对照组患者存活率为75.00%,低于观察组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12,P<0.05)。结论:对于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CRRT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
李军辉[4](2016)在《平均血小板体积在重症急性肾损伤和糖尿病肾脏病中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回顾性分析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重症AKI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2.回顾性分析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急性心肾综合征(ACRS)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ACRS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3.探讨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血脂异常与尿蛋白关系。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接受CRRT的重症AKI患者22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预后和治疗时机进行分组,采用ROC曲线判断MPV预测住院死亡的临床最佳截点;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AKI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接受CRRT的ACRS患者3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时机进行分组,采用ROC曲线判断MPV预测住院死亡的临床最佳截点;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ACRS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第三部分:选取122例住院的DKD患者,年龄(62.26±12.67)岁,女性49例,男性73例,测定血脂代谢各指标,同时留取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pro),依据蛋白尿定量分为肾病综合征组和非肾病综合征组,比较两组相关血脂、MPV指标,并行相关性分析比较。结果1.全组AKI患者中,平均年龄为61.4岁(范围17-99岁),肾内科比例最高(占23.3%),其次是ICU(占22.9%)。急性心肾综合征是重症AKI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严重感染和创伤。存活115例(51.6%),死亡108例(48.4%),老年组病死率高于青年组(P<0.01),早期干预组预后优于晚期干预组(P<0.05)。采用ROC曲线判断MPV预测住院死亡的临床最佳截点为12.15fl。MPV>和≤12.15f1患者住院病死率分别为64.0%和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均器官衰竭数目(OR=2.569)、APACHEⅡ评分(OR=1.]90)和升压药物应用(OR=28.166)等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2.35例ACRS患者中,平均年龄为69.2岁(范围29-87岁),急性心肌梗死是ACRS最常见的原因。存活17例(48.6%),死亡18例(51.4%)。死亡组患者的年龄、器官衰竭数目、APACHEⅡ评分、应用升压药的患者构成比,以及MPV、BUN和FBG水平均显着高于存活组(P分别<0.05、0.01)。死亡组患者的NYHA心功能Ⅲ/Ⅳ级患者构成和平均动脉压均显着低于存活组(P分别<0.05、0.01)。晚期干预组病死率高于早期干预组。采用ROC曲线判断MPV预测住院死亡的临床最佳截点为12.15fl。MPV>和≤12.15 fl患者住院病死率分别为90.9%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APACHE Ⅱ评分(OR=1.190)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3.肾病综合征组患者的TC、NHDL、Lpa和Apo-B水平均显着高于非肾病综合征组(P<0.05);TC、NHDL、Apo-B和Apo-E均分别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相关(P< 0.01)、Lpa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相关,LDL-C及TG仅与HbAlC相关(P<0.01),Apo-Al仅与24hpro相关(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糖化白蛋白(GA)相关,各血脂指标依据四分位法分组,TC、NHDL-C、TG、Apo-Al、Apo-B、Lpa及Apo-E随着数值升高,组内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百分比例增高(P<0.05),而LDL-C及HDL-C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6年的回顾性分析表明,需接受CRRT的AKI患者预后差,与升压药的应用、APACHE II评分和器官衰竭数目等有关,平均血小板体积对接受CRRT的AKI患者住院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2.需接受CRRT的ACRS患者的预后差,与年龄、APACHE Ⅱ评分及MPV等有关,平均血小板体积对接受CRRT的ACRS患者住院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为预后的危险因素。3.DKD患者随着24小时蛋白尿增多,MPV逐渐升高,血脂异常也更为显着,尤其在肾病综合征患者以TC、NHDL、Lpa及Apo-B升高为主,而血脂异常进一步加重肾脏病进展,有效控制血脂有望改善肾脏病预后。
张颖钒[5](2016)在《基于APACHE Ⅱ联合动态SOFA评分的分级监测在CRRT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评估基于APACHEⅡ联合动态SOFA评分的分级监测在行CRRT治疗中的干预效果,以期为CRRT护理提供更好的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行CRRT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与观察组(分级监测干预护理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CRRT常规护理;观察组首先采用APACHEⅡ评分评定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根据APACHEⅡ评分(<20分,2030分,>30分)分为不同等级的监测,动态SOFA评分评估患者行CRRT期间病情变化,用以调整监测级别。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发生护理缺陷情况、电解质紊乱、滤器使用情况等,探讨基于APACHEⅡ评分联合动态SOFA评分的分级监测对CRRT护理的影响。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分级监测干预护理组护理缺陷、CRRT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912,P=0.027)。(2)两组患者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较高,分级监测干预护理组30%、常规护理组55%。(3)分级监测干预护理组体外循环通路通畅率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0.435,P=0.001);分级监测干预护理组患者每个滤器使用时间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分级监测干预护理组使用滤器个数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24 h治疗费用比较分级监护干预护理组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4)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下机情况,分级监护干预护理组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6.090,P=0.014)。(5)分级监测干预护理组CRRT机显压力监测参数变化情况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治疗末PV、PA、TMP和PV差值(治疗末-治疗初)、PA差值(治疗末-治疗初)和TMP差值(治疗末-治疗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PACHEⅡ评分联合动态SOFA评分的分级监测,能科学准确地对ICU中CRRT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CRRT体外循环通路的通畅性,延长滤器使用寿命,降低治疗成本,减少护理缺陷和CRRT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效果,指导科学配备护患比,合理分配护理资源。
温丽丽[6](2015)在《CRRT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败血症休克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CRRT血液净化技术治疗败血症休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受CRRT血液净化技术治疗的败血症休克患者68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存活情况、整体病情及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APACHE-Ⅱ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评分均有下降,但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相关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后,相关指标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败血症休克CRRT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病情,降低患者死亡率。
黄柳环[7](2013)在《肾替代治疗在老年心脏术后肾衰竭早期应用的监护》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肾替代治疗在老年心脏术后肾衰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收治的8例老年心脏术后肾衰竭早期应用肾替代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合理的护理监护方法以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 8例患者中7例经治疗后尿量增多,停止使用肾替代治疗,未发生并发症。结论积极的综合临床监护可让心脏术后肾衰竭患者度过术后危险期,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吕霞,李延红[8](2012)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监护科的应用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危重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CBP治疗危重患者17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观察CBP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血生化的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结果:CBP治疗过程中血液动力学稳定,治疗后尿素氮、肌酐、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均得到较好的改善,氧合也有一定的升高。治愈9例,病情加重出院4例,1例度过危险期转为慢性肾衰,死亡3例。结论:CBP血液动力学稳定,溶质清除率高,有利于患者肾功能、呼吸功能及电解质的改善。
王林华,赵宏胜,张彬,高建军[9](2011)在《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ICU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肝衰竭36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血液灌流(HP)联合血浆置换(PE)对ICU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肝衰竭治疗前后的疗效。方法:对急性肝衰竭36例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使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交替进行,血液灌流每次46小时,血浆置换每次2 5003 000ml,血浆灌流与血浆置换均完成为一次治疗。结果:治疗前后肝功5项指标比较:(1)血清总胆红素由308.1±102.3μmol/L下降到160.5±55.9μmol/L(P<0.01);(2)谷丙转氨酶由843±264U/L下降到456±129U/L(P<0.01);(3)谷草转氨酶由725±217U/L下降到390±168U/L(P<0.01);(4)NH3由125.4±9.8μg/dL下降到85.8±12.6μg/dl(P<0.05);(5)凝血酶原时间由38.3±15.2秒下降到23.2±10.6秒(P<0.01)。结论:对危重病合并急性肝衰竭患者作血液灌流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能有效清除体内代谢毒物,改善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病情,同时可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李仕成[10](2011)在《血液滤过治疗产后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预后的影响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igh-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治疗产后出血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etion Syndrome,MODS)患者转归的影响因素。2.指导临床使用及评价血液滤过治疗的效果。方法:1.依据二值Logistic统计方法进行研究设计;2.收集我院重症医学科近10年来111例行HVHF治疗产后出血后发生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归类;3.采用SPSS16.0先进行单因素计量资料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找出统计学有差异性的因素,再用二值Logistic回归(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BLR)最大似然估计的前进法(Forward Stepwise– Likelihood Ratio ,FW-LR)分析,以患者最终的转归为因变量,得出各相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血液滤过治疗产后出血MODS预后的影响因素。4.根据各自变量对应变量的影响情况探讨血液滤过的临床使用及其治疗效果。结果:单因素分析中,ICU住院时间(X3);发病至开始HVHF时间(X4);HVHF日平均治疗时间(X7);HVHF日平均治疗量(X8);脏器损害的个数(X9);机械通气时间(X10);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时间(X12);是否合并肾功能损害(X13);GCS(X14);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X15);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X16);肌酐(Creatinine ,Cr)(X17);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X18);产后出血量(X19);血红蛋白水平(Hemoglobin,Hbg)(X20)存在统计学差异,代入方程中存在相关性的因素X12,X14,X16为有利的预后因素,而X7、X9、X10、X17、X19为不利的预后因素。结论:HVHF治疗产后出血并MODS患者具有肯定的疗效,其中,GCS评分高、血流动力学稳定,能耐受肠内营养支持为其预后的有利因素;系统脏器损害为相关性最大的因素,介入治疗时间越晚,合并系统脏器损害数目越多时,患者机械通气时间、HVHF治疗时间及ICU住院时间越长,死亡率增加。这些分析结果为HVHF临床使用及疗效的评估提供参考。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1 材料与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4 创新之处 |
| 5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作者简介 |
| 发表论文、着作、申请专利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 1.3 治疗方法 |
| 1.4 观察指标 |
| 1.5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
|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存活率比较 |
| 3 讨论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参考文献 |
| 第一部分:平均血小板体积在重症急性肾损伤中的临床研究 |
| 对象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参考文献 |
| 第二部分:平均血小板体积在急性心肾综合征中的临床研究 |
| 对象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参考文献 |
| 第三部分: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脂异常与尿蛋白及MPV关系的临床研究 |
| 对象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参考文献 |
| 结论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 |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
| 致谢 |
|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前言 |
| 材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临床应用和护理进展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作者简介 |
| 1资料与方法 |
| 1. 1一般资料 |
| 1. 2方法 |
| 1. 3观察指标 |
| 1. 4统计学方法 |
| 2结果 |
| 2. 1治疗效果比较 |
| 2. 2存活情况比较 |
| 2. 3整体病情变化比较 |
| 2. 4临床指标变化比较 |
| 3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治疗方法 |
| 1.3 护理 |
| 1.3.1 CRRT治疗前 |
| 1.3.2 CRRT治疗中 |
| 1.3.2.1 严密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 |
| 1.3.2.2 液体配制及补液速度 |
| 1.3.2.3 出血的预防和监测 |
| 1.3.2.4 预防感染 |
| 1.3.2.5 重视基础护理及护患沟通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资料与方法 |
| 结 果 |
| 讨 论 |
| 目录 |
| 缩写词表 |
| 中文摘要 |
| 英文摘要 |
| 前言 |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图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