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1](2019)在《益母脱花煎联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治疗瘀血阻滞型稽留流产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观测的重点在于益母脱花煎配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瘀血阻滞型稽留流产的临床疗效,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自拟方益母脱花煎在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01月-2018年12月在安徽省中医院妇科住院患者,严格的按照标准筛选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30例施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益母脱花煎。两组均以服米索后24h及第7天作为观测节点,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胚囊排出例数、阴道出血量、妊娠血清学指标(HCG、P、E2)水平、清宫率、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记录,并对治疗前后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未服药前两组受试者的年龄、停经天数、流产次数、产次、孕囊平均直径、妊娠血清学指标(HCG、P、E2)、中医证候积分由SPSS21.0统计分析后,均得到p>0.05,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方面: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数据经检验后得到p=0.037<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差异。3、孕囊排出例数方面:两组施以米索后24h排出孕囊例数的数据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4、阴道出血量方面:两组施以米索后24h内阴道出血量属于等级资料,经秩和检验有差异(p<0.05)。5、清宫率方面:治疗组、对照组清宫率分别为13.33%、36.67%,经检验,p=0.037<0.05,两组比较有差异。6、妊娠血清学指标(β-HCG、P、E2)方面:两组施以米索7天后分别与各自治疗前妊娠血清学指标比较,经t检验,得到p<0.05,均具有差异性(其中对照组治疗前后HCG水平、治疗组治疗前后HCG、P、E2水平经t检验,均得到p<0.01,有显着差异);对施以米索7天后的组间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后p<0.05,差异有意义。7、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数据属于计量资料,统计学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无方差齐性,经秩和检验后从组内比较看,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差异(p<0.05);从组间比较看,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0.036<0.05,有差异。8、安全性分析:所有受试者中参与治疗后的基本生命体征(T、P、R、BP)及血清学安全指标、心电图、尿常规与治疗前比较,都没有明显的改变。结论:益母脱花煎配合米非司酮、米索与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在治疗瘀血阻滞型稽留流产中疗效均可观,但前者更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在提高有效率,降低清宫率,减少阴道出血量,促进胚囊排出,降低血清HCG、P、E2水平,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有明显优势,且无不适反应,益母脱花煎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董宇凤,周艳红[2](2016)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4例稽留流产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92例, 其中对照组给予口服己烯雌酚后行清宫术, 而研究组则在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后行清宫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在用药后流产有效率为95.6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9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 P<0.05)。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7.22±1.11)min]明显缩短, 术中出血量[(35.68±5.62)mL]明显下降, 妊娠物自然排出率(81.52%)明显提高, 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3.26%)及再次清宫率(5.43%)则明显下降,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0、12.52, χ2=7.84、8.87、15.93, 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 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使用, 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在有效提高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同时, 手术情况良好, 而且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值得临床推广。
敖强[3](2015)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过期流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过期流产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过期流产患者56例(观察组)与早孕实行流产的患者56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对照组流产患者使用药物流产,比较两组患者的流产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时间至胚胎排出的平均时间为(26.7±6.7)h,对照组患者服药时间至胚胎排出的平均时间为(85.3±10.3)h,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阴道出血量和清宫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过期流产患者患者而言,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效果切确,安全指数较高,无副作用。
庞平[4](2015)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过期流产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中心收治过期流产患者70例,按就诊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乙烯雌酚,再行清宫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流产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清宫次数、清宫术所用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能有效的提高过期流产患者的流产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李晓阳[5](2015)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过期流产30例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分析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过期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过期流产患者30例作试验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另外,收治过期流产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钳刮术和清宫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流产情况、出血量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流产成功率73.3%,试验组流产成功率93.3%,试验组流产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出血量(146±45.58)m L,试验组平均出血量(104±36.45)m L,试验组的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0.0%,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0%,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症状也比对照组要轻得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治疗过期流产患者的方法比较,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有更高的成功率,且出血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效果显着,值得广泛推广。
张澍[6](2013)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终止妊娠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终止妊娠的可行性。方法:选取95例自愿终止妊娠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45例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对照组40例无需任何药物,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妊娠物排出时间、阴道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87.5%(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阴道出血量、妊娠物排出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终止妊娠,临床疗效显着、安全性高,可有效减少妊娠物排出时间和阴道出血量。
马燕[7](2013)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过期流产32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过期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方法对笔者所在科室于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32例过期流产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完成后24h内,有完全流产患者28例(87.5%),其中有3例在给药米索前列醇前就已见有组织物排出,立即加用米索前列醇以促其排尽;仅发生2例(6.25%)不完全流产和2例(6.25%)流产失败的情况;手术均在10min内完成,未有1例患者发生人流综合征,无明显痛苦感受;仅2例在给药后发生恶心呕吐与轻度手指发麻的情况,其中1例患者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后30min即有淡黄色水样物呕出,但未经任何特殊处理仍将组织物排出,除此之外的其余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过期流产,具治疗时间不长、出血量少、损伤轻微、患者痛苦小且回复快以及完全流产率高和安全方便等诸多有点,基于这种种优势,本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库亚西克孜·奴尔买买提,岳东霞[8](2013)在《米非司酮治疗过期流产200例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讨论米非司酮在过期流产中的应用和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间,过期流产病例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清宫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己烯雌酚联合清宫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宫口松弛度,出血量,胚胎娩出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宫口松弛度好,出血量少,胚胎娩出时间,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过期流产时,先服用米非司酮,可以提高宫口松弛度,术中出血量少,胚胎容易剥离,胚胎娩出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是一种可行的医疗方法。
傅蓉华[9](2012)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完全流产率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的完全流产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试验以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200例早孕患者为试验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分析该方法的完全流产率。结果经过治疗,所有200例患者中,188例完全流产,完全流产率达到94%,且90%以上的患者出血时间在15d以下。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提高完全流产率的有效药物,能够显着降低患者大出血发生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流产方式,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陈茵[10](2011)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过期流产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过期流产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过期流产患者52例进行分析,并选取同期早孕要求药物流产的患者11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用药方法相同,年龄、孕周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果:过期流产组与对照组成功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但用药量较对照组少、治疗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清宫率较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过期流产是安全有效的。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英文缩略词表 |
| 前言 |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 1 祖国医学对稽留流产的认识 |
| 1.1 对病名的认识 |
|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 1.3 祖国医学对稽留流产的治疗 |
| 2 现代医学对稽留流产的认识 |
| 2.1 病因病机 |
| 2.2 稽留流产的治疗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 1 研究对象与材料 |
| 1.1 病例来源 |
| 1.2 主要药品、试剂及器材 |
| 2 诊断标准 |
| 2.1 稽留流产西医诊断标准 |
| 2.2 瘀血阻滞证中医辩证标准 |
| 2.3 临床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 3 病例选择标准 |
| 3.1 纳入标准 |
| 3.2 排除标准 |
| 3.3 退出与终止标准 |
| 4 研究方法 |
| 4.1 分组方法 |
| 4.2 治疗方法 |
| 5 疗效评定 |
| 5.1 评定时点 |
| 5.2 疗效评定标准 |
| 5.3 疗效性指标 |
| 5.4 安全性指标 |
| 6 统计学方法 |
| 7 研究结果 |
| 7.1 资料对照 |
| 7.2 治疗结果 |
| 7.3 临床安全性观察 |
| 第三部分 讨论 |
| 1 益母脱花煎方药探讨及其现代药理研究 |
| 1.1 方药组成 |
| 1.2 组方依据 |
| 1.3 方药分析 |
| 1.4 组方解析 |
| 2 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作用机制 |
| 3 研究结果分析 |
| 3.1 两组经治后临床总疗效比较分析 |
| 3.2 两组经治后24h孕囊排出比较分析 |
| 3.3 两组经治后24h阴道出血量比较分析 |
| 3.4 两组经治后清宫率比较分析 |
| 3.5 两组经治前后妊娠血清学指标(β-HCG、P、E2)水平比较分析 |
| 3.6 两组经治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析 |
| 4 安全性评价 |
| 结语 |
| 不足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参考文献 |
| 个人简介 |
| 致谢 |
| 1 资料与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
| 资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方法 |
| 1.3 疗效判定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
| 2.2 围治疗期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疗效标准 |
| 2 结果 |
| 2.1 用药后流产情况 |
| 2.2 手术情况 |
| 2.3 不良反应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疗效标准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的出血量, 胚胎娩出时间, 二次清宫, 宫口松弛度比较, 见表1。 |
| 2.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见表2。 |
| 2.3 两组患者各有4例发生呕吐和头晕、发热等不良反应, 无统计学意义。 |
| 3 讨论 |
| 1 资料和方法 |
| 1.1 临床资料 |
| 1.2 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