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斑节对虾高密度培养中的疾病、环境与营养探讨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斑节对虾高密度养殖的病害、环境、营养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毛连环[1](2021)在《非洲斑节对虾室内水泥池养殖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苗种放养、饵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预防等方面开展试验,探讨非洲斑节对虾室内水泥池养殖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水温24.3~31.2℃,盐度22.6~25.4条件下,初始平均体长2.0 cm、平均体质量0.16 g的非洲斑节对虾苗种,经105 d养殖,平均体长为9.91 cm,平均体质量为12.67 g,平均单位产量为4.37 kg/m2,平均成活率为69.1%,平均增长率为396%,平均增重率为7821%,平均特定生长率为4.17%/d。

姜松[2](2021)在《斑节对虾适应低鱼粉蛋白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及分子机制解析》文中提出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俗称草虾、虎虾等,具有单个个体大、产量高、养殖利润大等特点,是世界主要养殖的对虾品种之一,也是我国华南地区的主养对虾品种。近年来,由于鱼粉资源的全球范围内缺乏以及鱼粉价格的逐年攀升,斑节对虾养殖产业中饲料成本逐年加大,这严重压低了斑节对虾养殖的利润,制约了我国斑节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利用遗传育种的方法,选育出适合粗饲料(饲料中含有的鱼粉蛋白较低)养殖的斑节对虾优良新品种系,对我国斑节对虾新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遗传育种工作中,准确估计不同家系的育种值,是开展良种选育的基本保证。分析不同家系在不同养殖条件下的转录组特性及肠道菌群结构,估计选育家系经济性状的表型和内在分子机制相关性,是遗传育种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是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的工作基础。本论文首先进行了不同含量的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鱼粉对斑节对虾的影响试验,确定了最佳的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含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专门化家系,通过对家系进行生长性能的评估以及遗传参数的估计,获得优良家系;利用F1代核心育种群体,构建F2代家系并进行遗传参数评估和形态差异分析,计算了斑节对虾耐粗饲料新品系F2代的育种值并通径分析方法分析F2代表型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对体质量这一重要经济性状的贡献率;对筛选到的特定家系进行了不同饵料组间的转录组测序,获得了耐粗饲料性状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模式;进行了特定家系的肠道菌群分析,比较了不同饲料组间斑节对虾肠道特定菌群菌群及多样性特点。具体结果如下:(1)以斑节对虾(0.85±0.02g)为试验对象,进行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浓缩脱酚棉籽蛋白部分替代鱼粉对斑节对虾生长性能、肌肉成分、饲料利用、肝胰腺消化酶和抗氧化能力及肠道性状的影响,以期确定斑节对虾配合饲料中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根据斑节对虾营养需求,设计5种与对照饲料(饲料中鱼粉含量为30%)等氮等能饲料,饲料中浓缩脱酚棉籽蛋白用量分别为5%、10%、15%、20%、25%,分别替代16.67%、33.33%、50%、66.67%、83.33%的鱼粉,试验结果显示:在对虾饲料总蛋白含量充足的情况下,使用浓缩脱酚棉籽蛋白部分替代鱼粉,其生长未受到明显影响,使用20%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鱼粉的试验组效果最好,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饲料系数分别为206.27±12.09%、2.01±0.14%、60.83±2.05%、62.03±5.38%、2.08±0.25%,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饲料系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使用66.67%的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饲料中的鱼粉,斑节对虾的生长性能不受影响,这为进一步进行耐粗饲料斑节对虾新品种系的筛选奠定了数据基础。(2)利用试验一得到的最佳替代比例,制作了对照组(鱼粉含量为30%)和试验组(鱼粉含量为10%,浓缩脱酚棉籽蛋白含量为20%)两种饵料,以用36个斑节对虾家系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在两种不同蛋白水平饲料下的生长测试,试验时间为8周。结果显示:在相同饲料中,不同斑节对虾家系收获体质量存在显着差异,在绝对增重率方面,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种饲料饲喂表现最优家系比最差家系分别高出97.16%和95.46%。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种饲料饲喂下,斑节对虾平均存活率差异显着,分别为80.59%和77.88%。在生产性能方面,对照组和试验组中家系产量最高值比最低值分别高出100%和124.44%。10号和6号家系在不同饲料组中均排在前10%,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试验的研究结果为耐粗饲料养殖的斑节对虾新品种选育奠定了数据和材料基础。(3)本研究建立了36个斑节对虾家系,每个家系选取150尾斑节对虾,在对照组(Diet A,鱼粉蛋白水平为30%)和试验组(Diet B,鱼粉蛋白水平为10%,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水平为20%)两种饵料下混养56 d,分析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遗传参数以及G×E互作效应。斑节对虾在Diet A组的生长性能优于Diet B组。在正常鱼粉蛋白饲料组中,斑节对虾体质量遗传力估计值为0.53±0.12,在试验组中为0.39±0.09,属高遗传力;存活性状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38和0.22,也表现为中高遗传力水平。两个饲料组间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G×E互作效应均表现为高度遗传相关(0.84-0.92),G×E方差组分与加性遗传方差组分比值均小于0.5,G×E效应均不显着。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斑节对虾的生长和存活性状在种饲料下存在一定差异,然而基因型与饵料条件的互作效应并不显着,由此认为在饲料鱼粉蛋白水平10%-30%的范围内,不需要针对不同的饵料条件建立不同的选育系。(4)采用全人工定向交尾方式,于2020年构建了15个斑节对虾第二代耐粗饲料品系的全同胞家系进行生长性状数据测定及遗传参数评估。斑节对虾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1.52-47.53%,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斑节对虾F2代群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力范围为(0.25±0.03)-(0.41±0.13),属中、高度遗传力。体长和体质量的遗传力分别为(0.38±0.11)和(0.41±0.13)。生长性状间遗传相关性的评估结果均为高度正相关,其中体质量和体长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最高,为0.99,头胸甲宽和第一腹节高的遗传相关性最低,为0.71。生长性状表型数据间均呈显着相关,属中、高度相关。综上:斑节对虾F2代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改良潜力,采用家系选育结合个体选育可获得较好的选育效果;生长性状间呈高度遗传正相关,可选择将体长和体质量作为选育的重点性状纳入综合选择指数中,其余的生长性状通过正遗传相关可获得间接选育效果,最终提高其生产性能。(5)开展了不同鱼粉蛋白水平饵料对斑节对虾特异性家系转录组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遗传背景下(家系间比较),有586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上调表达基因520个,下调表达基因66个。进一步分析,获得差异最显着的Top 10 GO注释条目。结果表明,差异富集基因最显着的基因群主要涉及“蛋白质转运”、“蛋白质消化吸收”、“脂质吸收”等生物过程,“钙离子结合活性”、“G蛋白偶联受体”等信号转导的相关分子功能,位于“胞外区”、“细胞连接”等细胞部位。显着富集的KEGG调控通路也多为集中在蛋白质转运相关,包括“钙通路”、“谷氨酸能突触传导”等方面。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相关受体、调控蛋白及亚单位,吸收渗透调节中的各类通道蛋白、转运体,应激应答设计各类调控因子及酶等。(6)利用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构建不同鱼粉蛋白水平饵料下两个斑节对虾特异性家系肠道样品肠道菌群的基因测序文库,分析比不同鱼粉蛋白水平下斑节对虾肠道菌群生物丰富度及多样性差异。在属的水平下,不同饲料组中斑节对虾肠道菌群相对菌属分布情况存在差异,高鱼粉蛋白饲料组中斑节对虾肠道菌群相对丰度较高的菌属是醋酸杆菌(Cetobacterium)、幽门螺旋菌(Paeniclostrdium)和罗姆布茨菌(Romboutsia)等,而低鱼粉蛋白饲料组中丰度较高的菌属为肠杆菌(Enterovibrio)和假单胞菌(Plesiomonas)等。从不同家系间比较分析的结果来看,X家系斑节对虾肠道的优势菌门分别是变形菌门(58.23%)和厚壁菌门(31.75%),其他菌门丰度较低(5.00%以下),Y家系以拟杆菌门(57.12%)和梭杆菌门(22.54%)为主。X家系中与营养代谢和生长相关的厚壁菌门显着增加,通过提高肠道中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有望提高斑节对虾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对低鱼粉水平饲料的利用率。

于秀娟,李清,阴鸿达[3](2021)在《2021 4月 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文中认为4月份,是一年中天气变化幅度较大的时期,也是水产养殖大量投苗进入生产旺季的关键时期。由于水产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不断增加,加上4月份天气多变,低温与暖湿气候交替出现,易诱发水产养殖病害,并且水产品压塘现象也时常出现,给正常水产养殖生产和病害防控带来一定难度。根据分析,今年4月份全国各地需重点关注以下疾病。

周雨欣[4](2021)在《急性低盐和高密度胁迫下中国对虾行为及cAMP通路中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等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物种,具营养丰富和生长速度快等特点。海域间海水盐度差异以及连续暴雨造成池塘盐度急剧下降,养殖户为增加养殖效益会选择提高养殖密度,低盐度和高密度会对中国对虾生理功能及行为产生影响,影响存活率,造成产量和效益减少。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cAMP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是通过腺苷酸环化酶调节靶细胞内cAMP的水平,通过活化cAMP依赖的PKA使下游靶蛋白磷酸化,主要参与生物体内细胞增殖与分化、基因表达和调节酶活等过程,从而影响细胞代谢和细胞行为,进而影响信号通路的下游事件。本研究通过分析急性低盐和高密度胁迫下行为参数,检测cAMP信号通路中基因表达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cAMP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参与中国对虾急性低盐和高密度胁迫下的适应调节过程,为中国对虾在环境适应方面提供基础数据,为中国对虾的健康养殖提供数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急性低盐和高密度胁迫对中国对虾行为的影响在盐度为10的胁迫下活动频率和游走距离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8h时分别是49%和55 cm,分别是对照组的24.5和9.6倍,未出现攻击行为。急性低盐胁迫下中国对虾通过增加运动水平来调节自身,适应环境,推测原因可能是急性低盐胁迫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渗透调节,对虾为减少能量消耗且对虾间间距未变从而导致未出现攻击行为。在密度为100尾/m2的胁迫下活动频率和游走距离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频率48 h时是38.7%,是对照组的19.4倍,游走距离12 h时是283.8 cm,是对照组的94.6倍,对照组未出现攻击行为,实验组攻击频率在48 h时达到最高值,是10%。推测是因为高密度下对虾个体间间距减小,个体间接触的机会增多,为避免个体间相互影响,对虾需要通过频繁移动来保持一定距离和间隔,来找寻空间和资源,移动增多,对虾攻击几率增大。2.中国对虾Gs、PKA和Na+-K+-ATPase基因克隆和组织表达利用RACE克隆技术获得中国对虾Gs、PKA和Na+-K+-ATPase基因全长。得到Gs、PKA和Na+-K+-ATPase基因全长分别为1692 bp、2381 bp和3960 bp,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1140 bp、1056 bp和3117bp,分别编码379个、351个和1038个氨基酸。Gs蛋白结构为不稳定亲水蛋白,PKA和Na+-K+-ATPase为稳定亲水蛋白。同源及进化分析显示与Gs和Na+-K+-ATPase同源性最高的是凡纳滨对虾,PKA与斑节对虾同源性最高。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Gs、PKA和Na+-K+-ATPase基因组织表达情况,结果显示Gs表达量较高的组织是鳃、肝胰腺和心脏,PKA是肌肉、鳃和肝胰腺,Na+-K+-ATPase是鳃、肝胰腺、肌肉、胃和肠道。3.急性低盐胁迫对中国对虾cAMP信号通路内基因表达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急性低盐胁迫下Gs、PKA和Na+-K+-ATPase基因在鳃和肝胰腺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Gs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鳃中12 h时是对照组的2.0倍,肝胰腺中24 h是对照组的1.9倍;PKA基因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鳃和肝胰腺中12 h时分别是对照组的34.3和1.4倍;Na+-K+-ATPase基因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鳃和肝胰腺中12 h时分别是对照组的1.9和1.6倍。检测鳃和肝胰腺DA、Gs、cAMP、PKA含量和AC、Na+-K+-ATPase活力。结果显示DA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鳃12 h时是对照组的1.3倍,肝胰腺24 h时是对照组的1.2倍;Gs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鳃中12 h时是对照组的1.4倍,肝胰腺中24 h时是对照组的1.9倍;cAMP含量在鳃中12 h时是对照组的1.4倍,肝胰腺中24 h时是对照组的1.3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PKA含量在鳃和肝胰腺中12 h时都是对照组的1.2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AC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鳃中12 h时是对照组的1.5倍,肝胰腺中24 h时是对照组的1.5倍;Na+-K+-ATPase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鳃中12 h时是对照组的1.5倍,肝胰腺中24 h时是对照组的2.0倍。根据上述结果初步推测cAMP信号通路内基因在中国对虾应对急性低盐胁迫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对Gs和PKA基因进行干扰,48 h累计死亡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32%和20%,推测Gs和PKA基因在中国对虾受到急性低盐胁迫后发挥重要作用。干扰Gs基因后PKA和Na+-K+-ATPase基因较对照组整体呈下调表达,表明Gs基因对下游PKA和Na+-K+-ATPase基因为正调控。结合行为观察实验结果,推测急性低盐胁迫导致的渗透压失衡间接引起了行为进行适应性变化,cAMP通路通过提高整体表达水平调节渗透压来稳定生理机能。4.高密度胁迫对中国对虾cAMP信号通路内基因表达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高密度胁迫下Gs、PKA和Na+-K+-ATPase基因在鳃和肝胰腺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Gs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鳃和肝胰腺中12 h时分别是对照组的2.6和1.7倍;PKA基因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鳃中6 h时是对照组的1.8倍,肝胰腺中72 h时是对照组的1.9倍;Na+-K+-ATPase基因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鳃中12 h时是对照组的10.3倍,肝胰腺中6 h时分别是对照组的4.9倍。检测鳃和肝胰腺DA、Gs、cAMP、PKA含量和AC、Na+-K+-ATPase活力。结果显示DA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鳃中6 h时是对照组的1.4倍,肝胰腺中48 h时是对照组的1.1倍;Gs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鳃中12 h时是对照组的1.9倍,肝胰腺中72 h时是对照组的1.7倍;cAMP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鳃中6 h时是对照组的2.3倍,肝胰腺中12 h时是对照组的1.3倍;PKA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鳃和肝胰腺中6 h时分别是对照组的1.4和1.3倍;AC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鳃和肝胰腺中6 h时分别是对照组的1.7和1.5倍;Na+-K+-ATPase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鳃和肝胰腺中6 h时分别是对照组的1.4和1.6倍。初步推测cAMP通路在中国对虾高密度适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Gs和PKA基因进行干扰,48 h累计死亡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28%和24%,推测Gs和PKA基因在高密度胁迫下的调节过程发挥重要作用。干扰Gs基因后PKA和Na+-K+-ATPase基因较对照组整体呈下调表达,表明Gs基因对下游PKA和Na+-K+-ATPase基因为正调控。结合行为观察结果,推测cAMP通路参与高密度胁迫下中国对虾适应过程。

彭张明,蒲桂川[5](2021)在《浅谈斑节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概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台湾省在1968年首次成功人工培育出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虾苗,正式开始走人国内现代养殖业的舞台,1977年开始使用配合饲料,由此开创了斑节对虾精养技术[1]。斑节对虾是世界三大养殖虾类品种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通称大虎虫虾(giant tiger shrimp),是养殖对虾类中体形最大,经济价值最为重要的一种对虾。斑节对虾是市场上最优秀的养殖甲壳类之一,不仅是亚洲传统的养殖虫虾种,也是全世界的重要优秀养殖虾种,养殖斑节对虫虾比养殖南美白对虾成本高1/3,市场销售价则高出1~2倍,突出的问题是该种对虾比南美白对虾更容易发生白斑病[2]。但近十年以来,国内外斑节对虾的高健康繁育体系的建立,解决了依赖野生捕捞的困境,通过斑节对虾的不断家养驯化、遗传选育,斑节对虾的抗病能力、生长速度有了显着提升,可以说斑节对虾的种苗繁育及健康养殖等技术目前已经基本与南美白对虾处于同一水平线,但是在规模上仍存在较大差距。

梁凤颜[6](2020)在《壳聚糖—庆大霉素缀合物对副溶血弧菌感染对虾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比例迅速提高,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容易导致水质恶化,细菌和病毒频繁爆发。其中,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能引发对虾发生红体、烂鳃、白浊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等,是导致对虾大量死亡的主要细菌之一,给我国对虾养殖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副溶血弧菌成为水产养殖的难点和重点。壳聚糖(Chitosan,CS)是甲壳素通过脱乙酰基后得到的一种线性聚阳离子多糖,具有许多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功能。然而,壳聚糖抗菌活性较弱,且只能溶于酸性溶液,这限制了其在抗微生物领域中的应用。因此,如何提高壳聚糖的抗菌活性和溶解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庆大霉素(Gentamicin,GT)因含有丰富的氨基而具有优越的抗菌性能和水溶性,但由于肾毒性、耳毒性和细菌耐药性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因此,对庆大霉素进行改性,以扩大它的应用范围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氧化、席夫碱和还原反应将小分子庆大霉素接枝到大分子壳聚糖骨架上,制备出高分子抗菌剂壳聚糖-庆大霉素缀合物(CS-GT)。以期提高壳聚糖的抗菌活性和水溶性,改变庆大霉素原有的抗菌靶点和降低其毒副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副溶血弧菌的抗菌作用探讨、养殖水体和对虾肠道菌群16S r RNA基因测序分析、RNA-seq高通量测序及免疫机制探讨,为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副溶血弧菌防控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通过氧化、席夫碱和还原反应制备了CS-GT缀合物,采用FTIR、1H-NMR和固态13C-NMR阐明CS-GT的合成机理,首先壳聚糖被高碘酸钠氧化为壳聚糖二醛,然后与庆大霉素发生席夫碱反应,最后使用氰基硼氢化钠将C=N还原为C-N。通过元素分析探讨庆大霉素的接枝效率,结果表明,影响接枝率的主要因素为高碘酸钠用量和氧化时间,本文庆大霉素的接枝率为17.02%。采用热分析手段对比还原反应前后缀合物的稳定性,结果显示,还原可以提高CS-GT的热稳定性,热失重率降低了18.45%。2、探讨CS-GT对副溶血弧菌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CS接枝GT后可显着提高其抗菌活性(p<0.05),且还原反应前后缀合物的抗菌活性无明显差异。CS-GT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半数抑菌浓度(IC50)分别为20.00μg/m L、75.00μg/m L和18.72μg/m L,极显着低于CS(p<0.01)。CS-GT可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菌体细胞内电解质(如K+、Na+和H+)和大分子(DNA和RNA)发生泄漏,导电率、K+的浓度和OD260显着增大(p<0.05)。与CS相比,CS-GT的正电荷密度增加,与细菌细胞膜表面的静电相互作用增强,导致其抗菌、抑菌和杀菌活性显着增加(p<0.05)。3、评价CS-GT对养殖水体和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通过血细胞计数、血细胞凋亡率、抗氧化和免疫相关酶活性分析,发现CS-GT显着提高对虾总血细胞数量、抗氧化和免疫相关酶活性(p<0.05),抑制血细胞凋亡而提高对虾生长性能和免疫力。肠道显微结构分析显示CS-GT可增加对虾肠道绒毛高度,有利于对食物的吸收、消化和利用。通过16S r 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养殖水体和对虾肠道微生物的菌群结构,结果表明CS-GT降低了养殖水体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且CS-GT与GT的菌群结构较为相似,CS-GT可降低水体和肠道弧菌属(Vibrio)和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的丰度,且弧菌的丰度与其剂量呈负相关。4、探讨CS-GT对副溶血弧菌感染凡纳滨对虾免疫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通过分析对虾存活率、血细胞参数、抗氧化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结果发现,CS-GT可显着提高副溶血弧菌感染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增加总血细胞计数和降低血细胞凋亡率,提高抗氧化和免疫相关酶活性水平(p<0.05),且呈CS-GT依赖模式。肠道和肝胰腺显微结构分析表明CS-GT可抑制病原菌的入侵和炎症反应,保护肠道和肝胰腺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肠道微生物16S r 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CS-GT抑制弧菌的入侵和定植,显着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比例(p<0.05),改善对虾肠道菌群的失衡,激活对虾免疫系统相关的生物学功能。5、在副溶血弧菌感染凡纳滨对虾的基础上,通过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转录组水平上探讨CS-GT对凡纳滨对虾的免疫调控作用。结果表明,CS-GT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共872个,其中上调的基因有458个,下调的基因有414个,与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溶酶体(Lysosome)显着富集。CS-GT可抑制副溶血弧菌的入侵和定植,调节肠道微生菌群的结构,激活免疫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并通过肠道微生物和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LGMN、LIPA和NPC2的表达量上调,推测CS-GT促进抗原提呈作用或水解激活TOR样受体,加速甘油三酸酯(TG)的代谢和胞内胆固醇的运输进程,激发溶酶体信号通路更有效地吞噬病原菌,机体产生免疫响应。

余卫忠[7](2020)在《2020 10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文中研究说明进入10月份,全国天气日渐转凉,鱼虾蟹陆续起捕上市,北方地区进入越冬前的准备阶段。南方大部分地区依然是水产养殖品种的良好生长期,由于此时的池塘载鱼量较大,残饵及代谢物沉积较多,同时昼夜温差逐渐增加,上下水层对流加大,易使水质恶化,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余卫忠[8](2020)在《2020 9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9月份,全国各地气温开始下降,昼夜温差增加,这一时期,养殖水体的载鱼量、投饵量达到全年的高峰,池塘水质易恶化,容易诱发各类养殖水生动物疾病。今年9月份全国各地需重点关注以下疾病。病情预测(一)鱼类疾病1.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草鱼鱼种,水温在20℃~30℃时易发病,25℃~28℃为流行高峰,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也可能通过鱼卵进行垂直传播。各草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于秀娟,李清,余卫忠[9](2020)在《8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文中指出8月为高温季节,是养殖水生动物生长旺盛期,摄食量大、排泄物多,水质、底质容易恶化,病原菌大量滋生,加上大部分地区受雷雨天气和台风的影响,极易造成养殖环境突变,引发水产养殖病害。今年8月份全国各地需重点关注以下疾病。病情预测(一)鱼类疾病1.鲤浮肿病:病原为鲤浮肿病毒,主要危害鲤和锦鲤,发病水温为7℃~28℃,苗种携带病原流通是该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途径,换水、用药不当或水质、天气突变,可诱发该病暴发。各鲤和锦鲤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10](2020)在《7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文中研究指明审批颁发:于秀娟审核:李清分析员:余卫忠7月份全国气温和水温较高,养殖水生动物进入生长旺盛期。伴随投饵量加大,残饵和代谢物增多,养殖水体中有机质及氨氮、亚硝酸盐等物质增加,极易造成水质恶化及病原微生物增殖,导致养殖水生动物发生病害。根据分析,今年7月份全国各地需重点关注以下疾病。

二、斑节对虾高密度养殖的病害、环境、营养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斑节对虾高密度养殖的病害、环境、营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非洲斑节对虾室内水泥池养殖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施
    1.2 试验苗种
    1.3 苗种放养
    1.4 饵料投喂
    1.5 水质调控
    1.6 日常管理
    1.7 病害预防
    1.8 试验设计
    1.9 生长性能指标测定
    1.1 0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养殖试验结果
    2.2 非洲斑节对虾生长情况
3 讨论
    3.1 放养规格
    3.2 水质调控
    3.3 病害预防

(2)斑节对虾适应低鱼粉蛋白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及分子机制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水产动物育种值估计研究
        1 育种值及其在育种中的重要性
        2 育种值的估计方法
    第二节 水产动物饲料蛋白质需求进展研究
        1 水产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研究
        2 饲料中蛋白质的转化效率
        3 水产动物低鱼粉饲料蛋白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1 转录组学在水产生物疾病与免疫中的研究现状
        2 转录组学在水产生物生殖与发育中的研究现状
        3 转录组学在水产生物生长与营养中的研究现状
        4 转录组学在水产生物毒理与抗逆中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水产生物肠道菌群的研究
        1 生物肠道菌群来源及其作用
        2 水生生物肠道微生物组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
        3 影响水生生物肠道微生物的因素
        4 水生生物肠道微生物群的生理和免疫作用
    第五节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鱼粉对斑节对虾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饲料
        2.2 试验管理
        2.3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蛋白源替代对对虾生长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3.2 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部分鱼粉对斑节对虾肌肉成分的影响
        3.3 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鱼粉对斑节对虾消化酶活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4 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部分鱼粉对斑节对虾肠道组织的组织学影响
    4 讨论
第三章 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部分鱼粉对斑节对虾家系生长和存活的比较研究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数据采集与处理
    3 结果
        3.1 不同饲料组中斑节对虾生长性状的表型参数
        3.2 斑节对虾家系在不同饲料组中生长性能比较
        3.3 斑节对虾家系存活情况
        3.4 斑节对虾家系生产性能
    4 讨论
第四章 浓缩脱酚棉籽蛋白替代部分鱼粉饲料下斑节对虾生长和存活性状遗传评估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生长性状统计
        3.2 不同饲料组斑节对虾体质量和存活率的遗传参数和G×E效应
    4 讨论
第五章 斑节对虾耐粗饲料选育品系F2 代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亲本交配及催产
        2.2 幼体培育及标记
        2.3 生长性状数据采集
        2.4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斑节对虾生长性状数据统计
        3.2 生长性状表型相关及曲线拟合
        3.3 生长性状遗传参数及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差异
        4.2 生长性状的表型相关性及生长特点
        4.3 生长性状的多性状遗传参数评估
第六章 不同鱼粉蛋白水平饲料组间斑节对虾转录组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斑节对虾家系构建及特异性家系的筛选
        2.2 样品采集
        2.3 RNA-Seq文库的制备与组装
        2.4 基因的功能注释
        2.5 DEGs的鉴定及富集分析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
        3.1 转录组测序及组装
        3.2 基因功能及Nr数据库注释
        3.3 GO功能注释
        3.4 KEGG富集分析
        3.5 差异基因统计
        3.6 重要功能基因的筛选
    4 讨论
第七章 不同鱼粉蛋白水平饲料组间斑节对虾肠道菌群分析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斑节对虾家系构建及特异性家系的筛选
        2.2 样品采集
        2.3 细菌总 DNA 提取及多样性分析
        2.4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
    3 结果
        3.1 质检结果与分析
        3.2 OTU聚类分析
        3.3 OUT韦恩图
        3.4 两个饲料组下斑节对虾肠道菌群门水平菌落结构的影响
        3.5 物种丰度聚类热图
        3.6 Alpha多样性分析
        3.7 Beta多样性分析
        3.8 组间差异统计分析
    4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3)2021 4月 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论文提纲范文)

◎病情预测
    (一)鱼类疾病
    (二)甲壳类疾病
◎防控措施
    (一)预防
    (二)治疗
    (三)应急管理措施
海南省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福建省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上海市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二)治疗措施
河南省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二)治疗措施
四川省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二)加强生产管理
江苏省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二)治疗措施

(4)急性低盐和高密度胁迫下中国对虾行为及cAMP通路中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中国对虾概述
    2.环境胁迫
    3.行为研究
    4.cAMP信号通路
    5.盐度胁迫
    6.密度胁迫
    7.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急性低盐和高密度胁迫对中国对虾行为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设计和方法
        1.2.1 急性低盐胁迫实验
        1.2.2 高密度胁迫实验
        1.2.3 行为观察实验
        1.2.4 视频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对虾急性低盐胁迫下行为变化
        2.1.1 急性低盐胁迫下活动频率的变化
        2.1.2 急性低盐胁迫下游走距离的变化
        2.1.3 急性低盐胁迫下攻击频率变化
        2.2 中国对虾高密度胁迫下行为变化
        2.2.1 高密度胁迫下活动频率的变化
        2.2.2 高密度胁迫下游走距离的变化
        2.2.3 高密度胁迫下攻击频率变化
    3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中国对虾Gs、PKA和 Na~+-K~+-ATPase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器材
        1.3 实验试剂及配制方法
        1.3.1 主要试剂及耗材
        1.3.2 溶液配制
        1.4 实验方法
        1.4.1 实验准备
        1.4.2 组织样品采集
        1.4.3 RNA提取
        1.4.4 合成qPCR cDNA模板
        1.4.5 qPCR组织表达分析
        1.4.6 RACE模板合成
        1.5 基因全长克隆
        1.5.1 序列验证
        1.5.2 RACE扩增
        1.5.3 PCR产物回收
        1.5.4 载体连接与转化
        1.5.5 阳性克隆鉴定
        1.6 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对虾Gs基因序列特征分析及组织表达
        2.1.1 中国对虾Gs基因序列分析
        2.1.2 中国对虾Gs基因同源性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
        2.1.3 中国对虾Gs基因组织表达分析
        2.2 中国对虾PKA基因序列特征分析及组织表达
        2.2.1 中国对虾PKA基因序列分析
        2.2.2 中国对虾PKA基因同源性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
        2.2.3 中国对虾PKA基因组织表达
        2.3 中国对虾Na~+-K~+-ATPase基因序列特征分析及组织表达
        2.3.1 中国对虾Na~+-K~+-ATPase基因序列分析
        2.3.2 中国对虾Na~+-K~+-ATPase基因同源性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
        2.3.3 中国对虾Na~+-K~+-ATPase基因组织表达
    3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急性低盐胁迫对中国对虾cAMP信号通路内基因表达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急性低盐胁迫实验
        1.2.2 RNA提取
        1.2.3 荧光定量PCR
        1.2.4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1.2.5 RNA干扰实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急性低盐胁迫下基因表达变化
        2.1.1 Gs基因表达变化
        2.1.2 PKA基因表达变化
        2.1.3 Na~+-K~+-ATPase基因表达变化
        2.2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2.3 RNA干扰实验结果
        2.3.1 筛选干扰靶点
        2.3.2 死亡率统计
        2.3.3 相关基因表达
    3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高密度胁迫对中国对虾cAMP信号通路内基因表达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高密度胁迫实验
        1.2.2 RNA提取
        1.2.3 荧光定量PCR
        1.2.4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1.2.5 RNA干扰实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因表达变化
        2.1.1 Gs基因表达变化
        2.1.2 PKA基因表达变化
        2.1.3 Na~+-K~+-ATPase基因表达变化
        2.2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2.3 RNA干扰实验结果
        2.3.1 死亡率统计
        2.3.2 相关基因表达
    3 讨论与小结
小结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5)浅谈斑节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概要(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斑节对虾的养殖进展
    1.1 人工繁育进展
        1.1.1 育苗技术的发展概况
        1.1.2 遗传育种的发展概况
    1.2 健康养殖技术进展
        1.2.1 对虾配合饲料的发展概况
        1.2.2 对虾养殖工程的发展概况
        1.2.3 对虾养殖模式的发展概况
    1.3 病害研究进展
2 斑节对虾高健康养殖技术操作
    2.1 养殖规划
    2.2 苗种投放
        2.2.1 苗种选择
        2.2.2 虾苗投放
        2.2.3 注意事项
    2.3 饵料投喂
    2.4 水质管理
        2.4.1 水质理化指标
        2.4.2 维持水质稳定
        2.4.3 池底改善
    2.5 收获销售
    2.6 效益分析
3 常见病害防控技术要点
    3.1 病毒性病害
    3.2 细菌性病害
    3.3 寄生虫病害
    3.4 生理性病害
4 小结与展望

(6)壳聚糖—庆大霉素缀合物对副溶血弧菌感染对虾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壳聚糖的研究进展
        1.1.1 壳聚糖的概述
        1.1.2 壳聚糖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1.3 壳聚糖的抗菌作用及改性
    1.2 庆大霉素的研究进展
        1.2.1 庆大霉素的概述
        1.2.2 庆大霉素的改性及应用
    1.3 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及制约因素
        1.3.1 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
        1.3.2 水体环境因子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的影响
        1.3.3 凡纳滨对虾病害及防控
    1.4 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4.1 微生物16S rRNA基因测序
        1.4.2 转录组测序技术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壳聚糖-庆大霉素缀合物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原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实验细菌
    2.2 实验方法
        2.2.1 主要溶液的配制
        2.2.2 样品的制备
        2.2.3 红外光谱分析
        2.2.4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2.2.5 固态核磁共振碳谱分析
        2.2.6 元素分析
        2.2.7 热分析
        2.2.8 菌液的制备
        2.2.9 抗菌活性的测定
        2.2.10 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
        2.2.11 抑菌率和半数抑菌浓度的测定
        2.2.12 细胞内容物泄露的测定
        2.2.1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2.14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CS-GT化学结构分析
        2.3.2 CS-GT缀合物的合成机理
        2.3.3 元素分析及GT接枝率探讨
        2.3.4 CS-GT的稳定性研究
        2.3.5 CS-GT的抗菌活性分析
        2.3.6 CS-GT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析
        2.3.7 CS-GT抑菌效果评价
        2.3.8 细胞内容物的泄露
        2.3.9 细菌的微观形态变化
    2.4 本章小结
3 CS-GT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和养殖水体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原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实验生物
    3.2 实验方法
        3.2.1 主要溶液的配制
        3.2.2 实验设计
        3.2.3 水质理化因子分析
        3.2.4 总血细胞计数
        3.2.5 血细胞凋亡率测定
        3.2.6 抗氧化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3.2.7 肠道组织形态结构的观察
        3.2.8 16S rRNA基因高通测序分析
        3.2.9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养殖水体理化因子的分析
        3.3.2 CS-GT对虾存活率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3.3.3 CS-GT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
        3.3.4 CS-GT对抗氧化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3.5 肠道显微结构的变化
        3.3.6 16S rRNA基因测序探讨CS-GT对水体和肠道菌群结构调控作用
    3.4 本章小结
4 CS-GT对副溶血弧菌感染凡纳滨对虾的免疫调控作用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原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实验菌种与生物
    4.2 实验方法
        4.2.1 主要溶液的配制
        4.2.2 菌液制备和细菌培养
        4.2.3 感染实验
        4.2.4 累积死亡率和累积存活率统计
        4.2.5 总血细胞计数的测定
        4.2.6 血细胞凋亡率的测定
        4.2.7 抗氧化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4.2.8 肠道和肝胰腺显微结构观察
        4.2.9 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
        4.2.10 RNA-seq高通量测序
        4.2.11 免疫差异基因qPCR验证
        4.2.12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CS-GT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4.3.2 CS-GT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
        4.3.3 CS-GT对抗氧化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4.3.4 CS-GT对肝胰腺和肠道的保护作用
        4.3.5 16S r RNA基因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
        4.3.6 基于转录组探讨CS-GT对副溶血弧菌感染对虾的免疫调控作用
        4.3.7 CS-GT对副溶血弧菌感染对虾的免疫调控机制
        4.3.8 QPCR对免疫差异基因表达量的验证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7)2020 10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论文提纲范文)

◎病情预测
    (一)鱼类疾病
        1. 鲤春病毒血症:
        2. 鲤浮肿病:
        3.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4.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5. 细菌性肠炎病:
        6. 刺激隐核虫病:
        7. 车轮虫病:
    (二)甲壳类疾病
        1. 白斑综合征:
        2.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3. 虾肝肠胞虫病:
◎防控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二)治疗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二)治疗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8)2020 9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论文提纲范文)

◎病情预测
    (一)鱼类疾病
    (二)甲壳类疾病
◎防控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养殖对虾
        2.养殖鱼类
        3.养殖龟鳖
    (二)治疗措施
        1.对虾偷死病等
        2.链球菌病
        3.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4.龟鳖腮腺炎等
        5.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二)治疗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二)治疗措施

(9)8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论文提纲范文)

◎病情预测
    (一)鱼类疾病
    (二)甲壳类疾病
◎防控措施
    甘肃省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海南省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二)治疗措施
        1.罗非鱼链球菌病
        2.对虾疾病
    安徽省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辽宁省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湖南省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浙江省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二)治疗措施
    河南省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二)治疗措施
    山东省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10)7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论文提纲范文)

◎病情预测
    (一)鱼类疾病
    (二)甲壳类疾病
◎防控措施
    广东省
◎病情预测
    (一)淡水鱼类
    (二)海水鱼类
    (三)虾类
◎防控措施
    河北省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二)治疗措施
    福建省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1.草鱼出血病
    2.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
    3.刺激隐核虫病
    吉林省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二)治疗措施
        1.细菌性肠炎、烂鳃
        2.寄生虫病
    江苏省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江西省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青海省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二)防治措施
        1.三代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2.小瓜虫病的预防和治疗
        3.疖疮病的预防和治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病情预测
◎防控措施
    (一)预防措施
    (二)治疗措施

四、斑节对虾高密度养殖的病害、环境、营养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非洲斑节对虾室内水泥池养殖试验[J]. 毛连环. 养殖与饲料, 2021(11)
  • [2]斑节对虾适应低鱼粉蛋白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及分子机制解析[D]. 姜松.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3]2021 4月 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J]. 于秀娟,李清,阴鸿达. 中国水产, 2021(04)
  • [4]急性低盐和高密度胁迫下中国对虾行为及cAMP通路中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D]. 周雨欣.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5]浅谈斑节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概要[J]. 彭张明,蒲桂川. 水产养殖, 2021(01)
  • [6]壳聚糖—庆大霉素缀合物对副溶血弧菌感染对虾的治疗作用及机制[D]. 梁凤颜. 广东海洋大学, 2020(02)
  • [7]2020 10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J]. 余卫忠. 中国水产, 2020(10)
  • [8]2020 9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J]. 余卫忠. 中国水产, 2020(09)
  • [9]8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J]. 于秀娟,李清,余卫忠. 中国水产, 2020(08)
  • [10]7月全国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J].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中国水产, 2020(07)


对虾论文 中国对虾论文 鱼粉论文 对照组论文 斑节对虾论文

上一篇:美食解说员快出来了
下一篇: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年目录(第2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