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德勋[1](2021)在《动物营养学科发展在战略方向上的重大突破:构建动物健康营养理论和技术体系及其实际应用》文中提出本文重点介绍本人近年来逐步形成并首次提出的动物健康营养理论和技术体系。这是国际动物营养学科发展在战略方向上的重大突破。本人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由自由基稳态失衡为主导的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失衡三方联动效应健康营养的核心理念,揭开了病理条件下营养代谢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动物疾病,特别是非传染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为动物健康营养管理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本人首次提出动物健康营养理论和技术体系,为健康养殖提供了一个系统集成型的营养技术方案。
王苗[2](2020)在《我国农场动物福利条款的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物福利是指在与动物的生物需求相适应的条件下,动物能够根据信息自主选择应对环境的挑战,进而满足动物的情感需求和自由的自然生活。农场动物福利是指在饲养、运输以及屠宰环节中,使农场动物能够获得合理的饮食、舒适的住房、良好的健康和适当的行为的人道对待事项。农场动物福利条款是指在饲养、运输以及屠宰环节中,使农场动物能够获得合理的饮食、舒适的住房、良好的健康以及适当的行为的人道对待事项予以规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之总和。当前我国农场动物福利尚无专门性立法,主要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之中,且条款内容在以规范文本为载体的表述中存在着价值取向问题。在厘清“农场动物福利”具体内涵的基础上,充分阐明我国农场动物福利条款的规范要义。从基础、认知以及评价视角切入我国农场动物福利条款的价值研究,发现我国农场动物福利条款的价值分析包括社会共识、价值目的以及价值指引3个层面。并依据“饲养福利、运输福利以及屠宰福利”这一思维路径,依次探讨我国农场动物福利条款的社会共识、价值目的以及价值指引3个层面的具体内容构成。社会共识可巩固条款的价值基础,包括认知共识(条款思想层面的认知理性重合)与态度共识(条款心理层面的依从、认同、内化),认知共识具体表现为我国饲养福利的认知共识、我国运输福利的认知共识以及我国屠宰福利的认知共识,态度共识具体表现为我国饲养福利的态度共识、我国运输福利的态度共识以及我国屠宰福利的态度共识;价值目的可彰显条款的价值目标,包括载体目的(对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实践结果的诉求)与作用对象目的(对国家、公民以及社会的诉求),载体目的具体表现为我国饲养福利条款的载体目的、我国运输福利条款的载体目的以及我国屠宰福利条款的载体目的,作用对象目的可具体表现为我国饲养福利条款的作用对象目的、我国运输福利条款的作用对象目的以及我国屠宰福利条款的作用对象目的;价值指引可回应条款的价值取向,包括载体目的之正义指引(消除实体方面与程序方面的不平等)与作用对象目的之秩序指引(实现法律行为与法律关系的有序性),载体目的之正义指引具体表现为我国饲养福利条款载体目的之正义指引、我国运输福利条款载体目的之正义指引以及我国屠宰福利条款载体目的之正义指引,作用对象目的之秩序指引具体体现为我国饲养福利条款作用对象目的之秩序指引、我国运输福利条款作用对象目的之秩序指引以及我国屠宰福利条款作用对象目的之秩序指引。
姜虎成,王明华,陈校辉,钟立强,边文冀[3](2020)在《浅谈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文中指出我国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可以追溯2000多年前[1]。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产量持续增长,水产品总量在世界范围一直保持领先态势。现代水产养殖业都是以集约化管理和高密度养殖来实现最大利润的,养殖环境日趋恶化,病害发生趋于频繁,不仅仅影响了养殖对象的健康生长,对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制约,尤其是水产品的食用安全问题不断显现,直接危害到人的生存和健康。20世纪90年代初,世
池永宽[4](2019)在《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及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连片区之一,具有分布面积广、地貌类型多、发育序列全等特点,世界罕见。石漠化是该区域最严重最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了南方8省的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草畜工程是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快速修复喀斯特石漠化受损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地理学、岩溶学、生态学、草学、畜牧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系统理论与多元分析原理,针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拟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在2012-2019年以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总体结构的贵州关岭-贞丰花江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和毕节撒拉溪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为核心研究示范区,综合运用野外试验与监测、实验室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法等系统化研究技术方法,较为系统的研究了石漠化草地高效建植与优化机理及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与策略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式构建、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和推广研究,以期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与经济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石漠化草地高效建植与优化机理通过镇压、覆膜、碎草覆盖以及不同覆土水平对牧草出苗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紫花苜蓿等4种牧草出苗率均在中度覆土覆膜处理方式时出苗最短、出苗率最高,变异系数最稳定,其次是镇压和碎草覆盖处理,无处理措施表现最差。牧草出苗时间随覆土厚度增加而增加,中度覆膜覆土出苗率最高保水保墒的效果最好,是最佳牧草种植方式之一。通过对不同石漠化等级“花椒+紫花苜蓿”和“刺梨+多年生黑麦草”等15种林草配置模式的土壤理化性质恢复效果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林草配置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改善作用,随着年限的增长,其不同配置模式改善效果也有差异,但基本上呈趋于良好的态势。中-强度石漠化治理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改善速率要好于潜在-轻度区。林草配置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基本优于纯林地,化学性质变化不明显。两个试验区的15种林草模式中均存在部分养分指标低于国家土壤养分标准值,需要针对性补充所缺乏营养元素。通过对紫花苜蓿等退化草地进行施肥改良试验,结果显示:除对照组外,3个退化草地类型施肥改良前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改良后的土壤在钾:氮肥施肥比为60:60kg/hm2时的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等物理性质显着改善(P<0.05)。各施肥处理的土壤氮、钾含量普遍高于未施肥的对照组,且所有施肥处理磷含量普遍偏低。(2)石漠化草地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与策略机制草地分别施硫酸铵、硝酸铵和不施肥(对照)的试验结果显示:施硫酸铵肥的牧草硫的含量显着高于施硝酸铵肥组与对照组(P<0.01),但硝酸铵施肥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施硫酸铵肥的牧草硒含量极明显低于硝酸铵施肥草地与对照草地(P<0.01),而硝酸铵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牧草硒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采食施硫酸铵肥牧草的贵州半细毛羊血液中硒、铜、铁、血红蛋白(Hb)等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容量(PCV)、血清铜蓝蛋白含量(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液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极显着低于硝酸铵组和对照组(P<0.01)。草地施用硫酸铵肥会影响牧草微量元素含量以及家畜微量元素的生理代谢和血液生理生化参数。牧草中硒等微量元素含量低的草地更适合施用硝酸铵肥。在正常草地(对照组)与锌缺乏草地(试验组)开展贵州半细毛羊放牧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草地的土壤和牧草中锌含量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而其它元素没有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的贵州半细毛羊血液锌含量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元素无显着差异(P>0.01)。试验组血液中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和中性粒细胞(E)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Hb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组血液生化参数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SOD、GSH-PX和CAT的活力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液MDA含量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草地缺锌对家畜血液生理生化参数和机体抗氧化酶有显着影响,引起机体抗氧化系统功能和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补锌对缺锌草地和家畜十分必要,是维持喀斯特畜牧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关岭黄牛和贵州黑山羊、威宁黄牛和贵州半细毛羊开展不同日粮能蛋平衡对体重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比较分析,试验后较试验前各处理均显着增重(P<0.05),但净增重差异不十分显着(P>0.05)。但从增重效果上看,表现出中能量中蛋白日粮增重绝对值最高,低能量高蛋白效果次之,高能量低蛋白效果最差的特点。牛羊采食“高蛋白低能量”日粮饲料时,日粮中的蛋白质难以较好的被牛羊利用,造成蛋白质营养浪费。适中蛋白-能量的饲料组合则是最佳能蛋平衡饲喂方式。对喀斯特地域特色家畜品种贵州半细毛羊与西南地区系列半细毛肉质横向比较。结果显示:贵州半细毛羊的氨基酸总量为18.34%,在西南系列半细毛羊中含量最高。在氨基酸计分、必须氨基酸指数(EAAI)评价、必需氨基酸化学评分(CS)中均是贵州半细毛羊肉质最优。通过西南系列半细毛羊的肉质常规营养成分、微量元素、氨基酸计分、必须氨基酸指数、必需氨基酸化学评分等综合比较,评价出贵州半细毛羊是优质的羊肉资源。通过综合常规营养和氨基酸含量等主要肉质评判指标得出,喀斯特地区的特色黄牛的肉质品质要好于西门塔尔牛。(3)模式构建与技术研发以适宜性与限制性理论、人地关系理论等理论为支撑,确定典型模式的构建边界条件,并结合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构建了关岭-贞丰花江石漠化逆境特色林草建植与特色健康养殖生态畜牧业模式和毕节撒拉溪石漠化草地高效生产与标准化特色健康养殖生态畜牧业模式。通过对现有技术与成熟技术进行总结,研发喀斯特地区牧草发芽实验装置及方法、石漠化地区牧草标准化建植等系列关键共性技术。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区应根据其干热河谷的特点,在保持水土恢复环境的前提下,研发暖季牧草高产等关键技术;喀斯特高原山地石漠化区根据其立地条件,研发冷季型牧草高效生产技术等急需关键技术。(4)示范应用与推广自2012年10月以来,在核心示范区累积建设各项示范面积约5000 hm2,牛羊健康养殖等示范2300头/只。运用Arc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喀斯特高原峡谷(花江)和高原山地(撒拉溪)石漠化治理示范模式的推广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在中国南方8省“花江模式”最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推广面积分别为27.38×104 km2、45.89×104 km2、54.69×104 km2、39.28×104 km2、27.14×104 km2;“撒拉溪模式”最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推广面积分别为20.33×104 km2、43.47×104 km2、50.72×104 km2、45.92×104 km2、33.26×104 km2。
谢青梅,梁其佳,黎来凤,钟飞燕,晏贤发[5](2019)在《论中药无抗养殖与优质肉蛋奶和福利健康养鸡的辩证关系》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无抗养殖已成为了畜牧业人的最热门话题。据报道,我国养殖业使用抗生素占比在50%以上,而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药物残留、畜禽疫病多发多变、"超级细菌"出现等等问题。抗生素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当前全球经济的重大挑战,并严重威胁着公共健康、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农业农村部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计划和方案,从2020年1月1日起,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市场,未来只有一种饲料,就是无抗饲料,减抗、限抗和禁抗正在路上。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安全,更加注重品质,更加注重优质和风味,更加注重动物的福利水平。优质肉蛋奶的核心元素是无抗养殖,而中药无抗养殖又是我们最现实最可行的选择方案。所以说,生态养殖是健康养殖的最大福利,而中药保健是中国养鸡的最好福利。本文从中药无抗养殖与优质肉蛋奶和福利健康养鸡的辩证关系进行阐述,以期更加积极,并更好地促进推广畜禽中药无抗养殖和优质肉蛋奶和福利健康养鸡的提质发展。
卢德勋[6](2019)在《健康养殖的营养技术策略的系统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卢德勋(2018)在汲取Adams博士提出的NbH技术策略的科学内涵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思维方式,对健康养殖的营养技术策略进行了重大创新,首次提出了一整套具有时代特征的健康养殖的营养技术策略,取得了跨越性发展成果。这一创新成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制定科学的健康养殖的决策目标;在动物营养学领域提出一系列健康的新理念,提出要把健康营养干预的重点放在根据氧化应激—炎症—免疫失衡链联动反应进行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和提出通过动物营养工程技术体系,进行"体系"作战的健康养殖技术模式。这一健康养殖的营养技术策略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卢德勋(2004、2016)创立的系统动物营养学理论和技术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是具有开创性价值的贡献。
张振玲,薛忠,汪鹏旭[7](2018)在《农场动物福利与我国生猪健康养殖概述》文中研究说明对我国生猪健康养殖的概念、要求、存在问题以及健康养殖与动物福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健康养殖是现代生猪生产的基本要求;动物福利在我国目前生猪健康养殖中得到了基本的体现,但健康养殖并不能充分保障猪只的福利;以动物福利理念为指导的健康养殖或福利化养猪应是目前及今后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方向。以期对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张振玲[8](2018)在《中西方视角下我国生猪“健康养殖”与“福利养殖”之我见》文中研究指明"健康养殖"源自我国的海水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在特定时期和特殊国情下的历史产物,二十一世纪初期前后在我国诞生后就成为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现在仍是畜牧业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是中国所特有的概念。"福利养殖"源于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是舶来品,来自西方畜牧业发达国家。国外畜牧业发达国家一般更看重动物福利,动物福利方面的法律法规也较为完善;国内提的更多的则是"健康养
张振玲[9](2018)在《新态势下我国生猪“健康养殖”反思与“福利养殖”展望》文中研究说明猪肉是我国肉类消费的主要来源和是人们的"菜篮子"重要产品,生猪养殖在我国的畜牧业中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在我国生猪养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曾发生过一系列涉及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及环保事件,引发了全民的关注。文内通过介绍生猪"健康养殖"的概念及其来源;概述了我国生猪养殖的模式;分析了生猪"健康养殖"说法的历史合理性,并对其科学上的非理性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新态势下我国生猪养殖应适当淡化"健康养殖"的说法;结合当前国内外生猪养殖形式及我国农场动物福利现状的分析,强调了动物福利对于生猪养殖和畜牧业的重要性;并展望了生猪福利养殖在我国的前景。
石志芳,姬真真,席磊[10](2017)在《中国生猪健康养殖特点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生猪健康养殖的概念应该是发展和动态的,不仅要提供安全的生猪产品,还应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生猪健康养殖的内涵与外延应包括生态平衡、资源优化、动物健康、产品绿色四个层面。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生猪养殖模式的总结,指出目前中国生猪健康养殖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自动化程度不够、养殖户对于健康养殖的认识不足、生产环节中存在许多技术障碍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和意见,包括加强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的推广力度、引进国外生猪养殖系统、科学饲养、降低劳动力、加强法制教育、依法养殖等。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动物健康营养理论和技术体系提出的历史背景 |
| 1.1 对现行动物营养学学术局限性的科学分析 |
| 1.1.1 营养决策 |
| 1.1.2 营养需要量 |
| 1.1.3 饲料营养价值 |
| 1.1.4 营养供给技术 |
| 1.2 现代动物养殖模式催生动物健康营养理论和技术体系的诞生 |
| 2 从动物亚健康谈起 |
| 3 动物健康营养理论和技术体系的核心理念和主要内容 |
| 3.1 动物健康营养理论的核心理念 |
| 3.1.1 自由基动态稳衡是动物机体保持健康状况的根本前提 |
| 3.1.2 由自由基稳衡态失衡主导的三方联动效应 |
| 3.1.3 动物健康营养理论核心理念要点 |
| 3.2 健康养殖营养预防和干预技术 |
| 3.2.1 充分调动机体自我防御功能,把住维护动物健康第1关 |
| 3.2.2 充分利用具有防御功能的微量营养物质和超微量营养活性物质资源,提升动物外源防御功能 |
| 3.2.3 充分发挥营养管理技术潜力,为动物健康保驾护航 |
| 4 动物健康营养技术体系 |
| 4.1 动物健康状况检测技术 |
| 4.2 动物健康管理营养工程技术体系 |
| 4.3 牧场动物健康管理技术 |
| 5 小结 |
| 摘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一)研究对象与范围 |
| (二)研究路径 |
| 一、我国农场动物福利条款的规范内涵 |
| (一)农场动物福利的概念阐释 |
| (二)我国农场动物福利条款的规范表达 |
| 二、社会共识:条款的价值基础巩固 |
| (一)认知共识:条款思想层面的认知理性重合 |
| (二)态度共识:条款心理层面的依从、认同与内化 |
| 三、价值目的:条款的价值目标彰显 |
| (一)载体目的:对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实践结果的诉求 |
| (二)作用对象目的:对国家、公民以及社会的诉求 |
| 四、价值指引:条款的价值取向回应 |
| (一)载体目的之正义指引:消除实体方面与程序方面的不平等 |
| (二)作用对象目的之秩序指引:实现法律行为与法律关系的有序性 |
| 结语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和发表的论文 |
| 1 水产健康养殖的概念和内涵 |
| 2 水产健康养殖现状 |
| 3 水产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
| 3.1 做好养殖品种选择、种质培育工作 |
| 3.2 选择合理的养殖模式、做好生态控制 |
| 3.3 开发绿色高效饲料,应用科学投喂技术 |
| 3.4 开展鱼病基础研究,加强病害防控 |
| 4 展望 |
| 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第一章 研究现状 |
| 1.1 人工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 |
| 1.2 喀斯特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 |
| 1.3 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研究进展与展望 |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 2.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 2.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 2.3 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
| 2.4 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
| 第三章 石漠化草地高效建植及优化 |
| 3.1 牧草高效控苗建植 |
| 3.2 林草配置模式与土壤性质 |
| 3.3 施肥与草地改良 |
| 第四章 石漠化草地生态畜牧业健康养殖及策略 |
| 4.1 草地施肥对牧草-家畜的影响 |
| 4.2 草地微量元素与特色家畜健康养殖 |
| 4.3 日粮能蛋平衡配置与家畜育肥 |
| 4.4 特色家畜品质评价与比较 |
| 4.5 地域特色饲用资源发掘 |
| 第五章 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构建及技术 |
| 5.1 模式构建 |
| 5.2 技术研发与集成 |
| 第六章 石漠化草地建植与生态畜牧业模式应用及推广 |
| 6.1 模式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 |
| 6.2 模式优化调整方案与推广 |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 7.1 主要结论 |
| 7.2 创新点 |
| 7.3 讨论与展望 |
| 参考文献 |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 致谢 |
| 1 健康养殖营养技术理论开创性贡献:健康营养技术策略 (Nutrition-based Health, NbH) |
| 2 健康养殖的营养技术策略创新的跨越性发展 |
| 3 具有时代特征的健康养殖的营养技术策略体系的基本要点 |
| 3.1 健康养殖的四大决策目标 |
| 3.1.1 维护胃肠道健康, 保持其完整性 |
| 3.1.2 保障健康的免疫系统, 维持免疫激活和抑制的理想平衡 |
| 3.1.3 调理氧化应激, 预防亚健康疾病发生 |
| 3.1.4 建立强大而有效运作健康保障技术体系 |
| 3.2 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免疫失衡链联动反应——健康养殖的新概念 |
| 3.3 动物营养工程技术体系——实现健康养殖决策目标根本技术途径 |
| 4 小结 |
| 1 生猪健康养殖的概念 |
| 2 生猪健康养殖与动物福利 |
| 2.1 区别与联系 |
| 2.2 健康养殖并不能充分保障动物福利 |
| 2.3 我国生猪健康养殖问题和建议 |
| 3 小结与展望 |
| 一、“健康养殖”与现代生猪生产 |
| 1. 关于健康养殖。 |
| 2.“健康养殖”是现代生猪生产的基本要求。 |
| 3. 当前生猪养殖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 4. 存在问题。 |
| 5. 对策。 |
| 二、“福利养殖”与现代生猪生产 |
| 1. 动物福利与农场动物福利法。 |
| 2. 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
| 3.“福利养殖”是现代生猪生产的较高要求。 |
| 三、总结 |
| 四、展望 |
| 1 关于“健康养殖”与“生猪健康养殖”的概念及起源 |
| 1.1“健康养殖”一词的起源 |
| 1.2“健康养殖”的概念 |
| 1.3“生猪健康养殖”概念 |
| 2 我国生猪养殖模式 |
| 3 我国生猪“健康养殖”反思与“福利养殖”展望 |
| 3.1 我国生猪“健康养殖”反思 |
| 3.2 我国生猪可持续发展与“福利养殖”展望 |
| 4 小结 |
| 1 生猪健康养殖的概念 |
| 2 中国生猪健康养殖的特点 |
| 2.1 缺乏成熟的生猪健康养殖模式 |
| 2.2 以产业链的形态呈现 |
| 2.3 忽视环境控制 |
| 2.4 忽视动物福利 |
| 3 国外生猪健康养殖技术 |
| 3.1 国外生猪健康养殖模式 |
| 3.2 养殖场环境控制技术 |
| 3.3 猪舍的设计 |
| 3.4 饲养管理方式 |
| 4 中国生猪健康养殖改进对策 |
| 4.1 借鉴与发展国外先进技术, 降低养殖污染 |
| 4.2 加大宣传力度和行政执法力度 |
| 4.3 推进生猪健康养殖模式发展 |
| 4.4 加强疫情监控和疫病防控 |
| 4.5 重视动物福利 |
| 5 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