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素芳[1](2019)在《药物依赖者血清代谢组学特征及疗效相关生物标记物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物质依赖的诊断和治疗主要依靠医生经验,缺乏客观标记物。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系的代谢网络的一种新技术,能够反映机体综合的代谢状况,更贴切的反应临床条件下的病理生理过程,有望通过这种技术发现物质成瘾的诊疗生物标记物。对合成毒品的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是一种温和无创的物理疗法,研究发现其能够有效减轻物质依赖者的渴求程度,但疗效缺乏客观生物标记物,且影响因素不明。对传统阿片类毒品的治疗,主要采用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其疗效的影响因素众多,结果并不一致。目的1.探索甲基苯丙胺成瘾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特点。寻找可能作为生物标记物的差异代谢产物及可能的调控机制网络,并对调控基因及酶的表达水平进行验证。2.探索甲基苯丙胺成瘾患者r TMS治疗前后血清代谢组学特点,探索可能作为疗效标记物的差异代谢产物,以及疗效影响因素。3.探索MMT治疗海洛因依赖的疗效影响因素。方法1.入组40例重度甲基苯丙胺成瘾患者,社会招募健康对照38例。入组接受MMT治疗的海洛因依赖患者24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评估相关量表。2.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合(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技术检测被试血清代谢组学特征。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建立调控网络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对模型中的调控酶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对模型中的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3.将甲基苯丙胺成瘾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r TMS干预及伪刺激,采用GC-MS技术检测干预前后被试血清代谢组学特征。寻找特征性的治疗标记物。并分析影响疗效(渴求)的因素。4.对入组的MMT门诊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分析M1阿片受体(M1 opioid receptor,OPRM1)、ATP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1(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 1,ABCB1)基因多态性和脱落情况及吗啡尿检阴性率的相关性,分析MMT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1.在甲基苯丙胺成瘾组被试中,相对于健康对照被试,共检测出35种差异表达的代谢产物(p<0.05),其中21中代谢产物能够查询到通路,分布在4条显着改变的通路上:(1)精氨酸合成,(2)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3)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4)嘌呤代谢(p<0.05)。2.选取“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通路上的差异代谢产物建立调控网络模型,共发现有13个调控基因,通过29个中间蛋白,调控4种关键酶的表达,并最终影响3个代谢产物的表达量。3.采用ELISA对模型中的调控酶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发现4种调控酶的表达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采用Q-PCR对模型中的调控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发现有5个基因表达有显着差异,分别为DLG2,PLA2G4,PDE4D,PDE4B,EPHB2(p<0.05)。4.经过r TMS干预后,成瘾被试的线索诱发渴求水平下降,并有8种代谢产物的表达发生了显着改变(p<0.05),分别为:a-生育酚(干预后为干预前的1.3倍),5-羟赖氨酸(0.8倍),癸酰基肉毒碱(1.8倍),甘油酸(1.2倍),苹果酸(1.3倍),己酸(1.4倍),富马酸(1.2倍),a-酮异戊酸(1.1倍)。其中3种代谢产物的表达较基线时发生了逆转,分别为a-生育酚、甘油酸、富马酸。这三种代谢产物有作为疗效标记物的潜力。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r TMS干预、a-生育酚、戒断时长、PSS10得分是渴求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5.OPRM1基因的rs562859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维持组和脱失组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维持组A等位基因及AA基因型显着多于脱失组,G等位基因及GG基因型显着少于脱失组(p<0.05)。其余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及ACBC1基因SNP位点未发现在两组间存显着差异(p>0.05)。OPRM1基因位点rs3192723GG携带者的吗啡尿检阴性率显着低于GA/AA携带者;rs562859AA携带者的吗啡尿检阴性率显着高于AG/GG携带者(p<0.05),未发现其他SNP及ACBC1基因SNP的吗啡尿检阴性率在各基因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Logist回归分析显示:ABCB1基因rs2032582(GG)位点,首次吸毒年龄、海洛因日平均剂量、尼古丁使用年限、BIS非计划性得分影响MMT治疗依从性。OPRM 1基因rs3192723(GG)和rs2236259(TT)位点影响吗啡尿检阳性率的高低。结论1.甲基苯丙胺成瘾对人的产生长远的影响,血清L-谷氨酰胺、丙酮酸、L-天冬氨酸有望作为成瘾生物标记物;a-生育酚、甘油酸、富马酸有望成为r TMS治疗的外周生物标记物。2.谷氨酸代谢通路受到广泛的基因调控,涉及信号转导、神经系统发育、细胞膜转运、突触发育、可塑性极稳定性等方面。说明甲基苯丙胺对人体的影响广泛,并不仅限于几个神经递质。3.OPRM1、ABCB1基因型及首次吸毒年龄、海洛因日平均剂量、尼古丁使用年限、冲动性能够影响MMT疗效。
俞发荣,李建军,俞鑫,连秀珍,谢明仁,李登楼[2](2018)在《干预措施对精神依赖药物成瘾生理生化机制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干预措施对精神依赖药物(海洛因)成瘾生理生化机制的影响。方法连续给予Wistar大鼠海洛因135 mg/kg 14 d,建立海洛因成瘾大鼠模型,或给予利血平2.5 mg/kg后再给予海洛因,观察利血平对海洛因成瘾的干预作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A)、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和脑组织中氨基丁酸(GABA)、多巴胺(DA)含量。结果大鼠海洛因组和利血平组血液中cAMP水平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18.87%和35.27%,cGMP水平降低了10.15%和17.69%;海洛因组NA水平比对照组升高了34.05%,利血平组降低了45.34%;海洛因组大脑额叶皮质(PFC)、伏隔核(NAc)、丘脑(thalamus)和杏仁核(amygdala)GABA水平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6.55%、40.35%、42.34%、45.76%(P<0.01),利血平组分别升高了31.06%、25.91%、49.32、17.97%(P<0.05,P<0.01),海洛因组和利血平组DA水平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82.83%,68.19%、87.26%、82.46%(P<0.01)和8.79%,19.06%、21.65%、19.49%(P<0.05)。给予海洛因和利血平后,大鼠的脑电图、心电图的频率均出现了明显的差异。结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是体内引起海洛因成瘾的影响因素,利血平使去甲肾上腺素耗竭,干预了海洛因成瘾的生化过程。
刘环,张伟,邓小冬,马英,刘云[3](2018)在《吸毒对外周血生化指标、BMI及血压的影响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吸毒人群外周血生化指标、BMI及血压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进入南充市强制戒毒所的675名男性吸毒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吸毒情况等和同一时期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中心选取的554名对照者的人口学特征,测量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生化指标、身高、体重和血压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毒品依赖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BMI及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白细胞计数和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毒品依赖者血红蛋白量与滥用时间和每日吸毒量有关;BMI与婚姻情况、滥用时间有关;收缩压与滥用时间有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獉论獉:吸毒可能导致人体生理生化指标改变,影响人体健康,毒品依赖者应认识到吸毒的危害,积极进行戒毒治疗。
张伟[4](2017)在《脂肪酰胺水解酶基因及其385C/A多态性与甲基苯丙胺依赖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脂肪酰胺水解酶(Fatty acid amide hydrolase,FAAH)m RNA和蛋白分别在METH依赖者的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s)和血浆的表达情况,FAAH 385 C/A(rs324420)多态性与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依赖的遗传易感性,并分析FAAH 385C/A多态性的基因型与FAAH m RNA和蛋白间的关系,从转录、翻译水平和基因多态性方面研究FAAH基因及其多态性在METH依赖中的作用,为METH依赖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研究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以430例中国汉族METH依赖者(实验组)和631例中国汉族健康体检者(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检验FAAH m RNA在PBMCs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验FAAH蛋白在血浆中的表达水平,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FLP-PCR)和直接测序基因分型技术检测FAAH 385C/A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别随机选取84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样本进行q PCR和ELISA实验,FAAH m RNA在实验组的相对表达量(0.5611±0.2743)显着低于对照组(0.9681±0.2998)(P<0.001)。FAAH血浆蛋白在实验组的表达量(4.1116±1.2659)显着高于对照组(2.4718±0.4939),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FAAH 385C/A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分布符合哈迪-温伯平衡(Hardy-Weinberg,HWE)检验(P=0.10),说明对照组人群具有代表性。FAAH 385C/A多态性在实验组和对照组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74.42%和82.73%,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25.58%和17.27%,实验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等位基因频率(P<0.001,OR=1.646,95%CI=1.332-2.034)。分别采用同质遗传模式、异质遗传模式、显性遗传模式和隐性遗传模式分析FAAH 385C/A多态性基因型与METH依赖的风险关系发现同质遗传模式、异质遗传模式和显性遗传模式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同质遗传模式:P=0.017,OR=2.454,95%CI=1.171-2.143;异质遗传模式:P<0.001,OR=1.818,95%CI=1.404-2.353;显性遗传模式:P<0.001,OR=1.858,95%CI=1.444-2.319),FAAH 385C/A多态性基因型与METH依赖的风险关系通过调整年龄和性别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仍得到类似结果。实验组按同质遗传模式(AA vs CC)和异质遗传模式(AC vs CC)对人口学特征、体重指数和血常规进行分层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FAAH 385C/A多态性基因型在异质遗传模式下,性别和BMI与METH依赖的遗传易感性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性别:P=0.041,OR=1.901,95%CI=1.026-3.522;BMI:P=0.037,OR=1.575,95%CI=1.029-2.411);同质遗传模式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对照组FAAH 385C/A多态性基因型与其m RNA和蛋白间的关系来评价FAAH 385C/A多态性功能,统计分析结果表明FAAH 385C/A多态性AC、AA和AA/AC基因型与FAAH m RNA和蛋白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也得出相似结果。结论:FAAH基因m RNA和蛋白在METH依赖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385C/A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METH依赖的遗传易感性有关。同时,FAAH 385C/A多态性不引起FAAH转录和翻译水平的变化。
樊芮利,钟琭葭,孙若男,李辛茹,方圆,张敏,付卫东,景璐石[5](2016)在《冰毒对机体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冰毒依赖者发生的一系列血液常规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希望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吸食冰毒对其造成的影响。方法:采用XN-1000分析仪测定外周血血液常规指标,采用7600 Serie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检测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总蛋白(T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等项目。结果:冰毒依赖者血中,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平均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球蛋白、总蛋白的含量分别为(5.35±0.37)10^12·L-1、(259.78±58.60)10^9·L-1、(1.87±0.56)10^9·L-1、(30.75±1.64)pg、(164.00±8.68)g·L-1、(12.28±4.00)μmol·L-1、(4.18±4.61)μmol·L-1、(30.41±3.27)g·L-1、(81.69±4.01)g·L-1,而健康者血中,其含量分别为(5.16±0.52)10^12·L-1、(183.53±56.62)10^9·L-1、(2.24±0.68)10^9·L-1、(29.55±2.38)pg、(151.45±10.81)g·L-1、(17.25±6.94)μmol·L-1、(2.77±2.42)μmol·L-1、(25.46±3.28)g·L-1、(76.05±3.81)g·L-1。冰毒依赖者与健康者比较,血液中红细胞计数、总胆汁酸含量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平均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总蛋白、总胆红素、球蛋白差异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冰毒依赖者的血液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表明,冰毒依赖者机体较健康者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提示我们应重视冰毒依赖者因吸毒造成的健康疾病的治疗。
龙江,李进,况伟宏,张洋洋,王雪[6](2013)在《新型毒品滥用者T细胞亚群和自身抗体的检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新型毒品(K粉、摇头丸、麻古)长期使用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新型毒品滥用者的住院资料和5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测定免疫功能、自身抗体及补体,根据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新型毒品滥用者免疫指标较对照降低,CD4/CD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IgG、IgM、C3、C4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自身抗体均为阴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新型毒品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除了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μ受体等有关,还涉及许多的未知的信号途径,这对以后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赵蓉蓉[7](2013)在《酒依赖患者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利用全基因组DNA甲基化芯片(The Illumina Infinium Human Methylation450),检测酒依赖(alcohol dependence, AD)患者及其未患病同胞全基因组水平DNA甲基化程度,筛选出两者之间甲基化程度具有差异的位点,探讨这些差异性位点所在基因甲基化状态和酒依赖之间的关联。利用焦硫酸测序技术,对某些甲基化程度差异性位点进行验证分析,比较芯片结果与焦硫酸测序结果的相关性,增加可信度。(2)采用病例对照放大样本量分析高差异程度基因,初步了解表观遗传在酒依赖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对象与方法:1.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Ⅳ, DSM-Ⅳ)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 Axis I Disorders, SCID-Ⅰ)为诊断标准,将诊断为酒依赖者招募为病例组,并以酒精依赖性疾患识别测验量表(The Alcohol Use Disorders Identification Test, AUDIT)评定病例组酒依赖严重程度,应用生活事件量表(LES)、 Wheatley应激量表了解负性生活事件及出现酒依赖的可能应激因素;以与病例组年龄、文化程度、地域相匹配的原则招募健康对照组;同时,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选取酒依赖者家庭中一个尚未出现酒依赖(患病)状态的同胞纳入未患病同胞对组。本课题共招募两组研究对象。一组是AD及未患病同胞对10对,均为男性。另一组是病例组(63例)和健康对照组(65例),均为男性。所有入组研究对象均来自新乡市市区及县区。2.抽取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抗凝血8~10ml,利用DNA提取试剂盒(Qiagen,德国)提取各样本基因组DNA,并对基因组DNA进行亚硫酸转化处理及PCR扩增。利用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The Illumina Infinium Human Methylation450)对10对AD同胞对进行基因组DNA甲基化检测分析并得出原始数据。3.运用BeadStudio Methylation Module v3.2软件分析数据。甲基化程度的高低依据扫描回馈结果average Beta值(AVB,反映样本CpG位点甲基化程度,数值越大,越趋近于1,甲基化程度越高),根据|DiffScore|≤20进行甲基化程度差异性位点的筛选。4.通过焦硫酸测序技术,利用10对同胞对(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芯片检测分析对象相同)外周血DNA,检测GABRP、ALDH1L2、DBH、及GAD1基因甲基化程度,并与芯片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观察芯片结果与焦硫酸测序结果的相符情况,验证芯片技术的可靠性。5.运用Database for Annotation, 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6.7(DAVID; http://abcc.ncifcrf.gov)、Gene Ontology (GO; http://www.geneontology.org/)和the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 http://www. genome.jp/kegg/)对差异性位点进行相关通路分析。6.通过焦硫酸测序技术,利用病例组(63例,不包括上述10对同胞对中的酒依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65例)外周血DNA,对SSTR4基因和GABRP的差异性位点进行甲基化状态检测分析,验证基于同胞对的分析结果。结果:1.临床研究(1)AD平均年龄为(44.9±5.9)岁,未患病同胞平均年龄为(44.2±7.2)岁,两组年龄无显着性差异(P>0.05)。病例组年龄(39.1±7.3)岁,健康对照组年龄(39.6±8.1)岁,两组年龄无显着性差异(P>0.05)。(2)10对酒依赖同胞对在AUDIT、 LES及Wheatley应激量表评分的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UDIT (t=8.246, P<0.05), LES (t=5.453, P<0.05), Wheatley应激量表(t=7.981,P<0.05)。(3)63例酒依赖患者与65例健康对照在AUDIT. LES及Wheatley应激量表评分的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UDIT (t=16.301, P<0.05), LES (t=14.440, P<0.05), Wheatley应激量表(t=21.779,P<0.05)。2.10对酒依赖同胞对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检测结果及验证通过芯片检测分析及结果分析,共有865个低甲基化位点和716个高甲基化位点,这些位点涉及到827个已知基因。最高甲基化位点位于GABRP基因,最低甲基化位点位于SSTR4基因。10对同胞对焦硫酸测序结果与芯片结果相关性较好,GABRP基因、ALDH1L2、 GAD1及DBH基因的R2依次为:0.998,0.954,0.986,0.996,显示芯片检测结果可靠。3.生物学通路分析通过GO分析,这些差异性位点参与13条生物学过程、19条分子功能和20条分子构成。通过KEGG分析,130个包含差异位点的基因中,33个基因属于代谢通路。4、病例对照验证分析病例组SSTR4基因与对照组SSTR4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723,P<0.05),并且病例组SSTR4基因的CG%比例低于对照组。病例组GABRP基因与对照组GABRP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622,P<0.05),并且病例组GABRP基因的CG%比例高于对照组。这与芯片结果相同,两组方法的结果比较相符,相互验证。结论:1.男性酒依赖患者与同胞对及健康对照相比,遭遇较多负性生活事件及有较高的应激水平,说明环境因素在酒依赖的形成与维持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2.男性酒依赖患者存在全基因组水平DNA甲基化异常,共有865个低甲基化位点和716个高甲基化位点,这些位点涉及到827个已知基因。差异性甲基化位点参与了许多条生物学通路。DNA甲基化变化可能在酒精使用障碍病理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3.最高甲基化位点位于GABRP基因,最低甲基化位点位于SSTR4基因。SSTR4基因是新发现的可能与酒依赖相关的基因,它的甲基化程度的改变可能与酒依赖有关。
郭桂芝[8](2013)在《58例吸毒孕妇外周血细胞检测分析》文中指出毒品泛滥已成为世界性公害,吸毒严重危害着人体健康。随着我国吸毒人群的上升,女性吸毒者也日益增多,尤其在孕期吸毒严重威胁母婴健康。长期吸食毒品可造成机体各器官的损害,直接影响组织代谢及正常生理功能,机体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是其病理改变的重要环节之一。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正常妊娠组与吸毒孕妇组在分娩前的WBC、RBC及PLT参数的特点,为吸毒孕妇监控系统提供部分参数。
张静,朱军红,周晓亮[9](2010)在《海洛因依赖者外周血细胞变化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外周血细胞变化情况。方法:应用日本SYSMEXCD-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340例海洛因依赖者的外周血细胞进行检测,并与2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海洛因依赖者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比积(HCT)低于对照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高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LYM)、中性粒细胞绝对值(GRAN)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高于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海洛因依赖对外周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都有影响,应监测外周血细胞变化并对症治疗。
蒋凯正[10](2010)在《穴位埋线对海洛因依赖雄性大鼠生殖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海洛因依赖雄性大鼠血清睾酮含量、睾丸脏器系数、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的影响。方法:用健康、2月龄性成熟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美沙酮组、埋线组、针刺组。用累进固定比率程序复制大鼠海洛因依赖模型。复制海洛因依赖模型结束后各组分别采用灌喂生理盐水、美沙酮口服溶液、穴位埋线、针刺等干预方法,连续干预28天。末次干预24h后处死各组大鼠,取材并检测比较各组血清睾酮含量、睾丸脏器系数、附睾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结果:在海洛因依赖雄性大鼠脱毒过程中美沙酮组睾丸脏器指数、血清睾酮含量、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比穴位埋线组和针刺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组和针刺组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比模型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和针刺能提升大鼠睾丸脏器指数、血清睾酮含量、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穴位埋线疗法提高大鼠睾丸脏器指数、血清睾酮含量、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作用比针刺高,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穴位埋线能提升海洛因依赖雄性大鼠血清睾酮含量、睾丸脏器系数、精子密度、精子活力。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缩略语表 |
| 绪论 |
| 第一部分 :甲基苯丙胺成瘾者血清代谢组学特点及调控机制探索 |
| 1.1 前言 |
| 1.2 研究方法 |
| 1.2.1 研究对象 |
| 1.2.2 研究工具 |
| 1.2.3 主要仪器及试剂 |
| 1.2.4 研究方法 |
| 1.2.5 研究流程图 |
| 1.2.6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
| 1.3 结果 |
| 1.3.1 一般人口学资料及ATS使用特点 |
| 1.3.2 尼古丁、酒精依赖情况及情绪、应激感受、冲动性特质 |
| 1.3.3 GC-MS分析结果 |
| 1.3.4 代谢通路分析 |
| 1.3.5 谷氨酸代谢调控网络 |
| 1.3.6 调控基因表达 |
| 1.3.7 调控酶的表达 |
| 1.4 讨论 |
| 1.4.1 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各量表得分 |
| 1.4.2 代谢组学改变 |
| 1.4.3 调控基因的表达 |
| 1.4.4 调控酶的表达 |
| 第二部分 :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甲基苯丙胺成瘾的生物标记物及疗效影响因素探索 |
| 2.1 前言 |
| 2.2 研究方法 |
| 2.2.1 研究对象 |
| 2.2.2 研究工具 |
| 2.2.3 主要仪器 |
| 2.2.4 研究方法 |
| 2.2.5 研究流程图 |
| 2.2.6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方法 |
| 2.3 结果 |
| 2.3.1 一般人口学资料及ATS使用情况 |
| 2.3.2 rTMS干预及伪刺激前后代谢产物变化 |
| 2.3.3 rTMS干预后渴求变化的影响因素 |
| 2.4 讨论 |
| 2.4.1 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甲基苯丙胺使用情况 |
| 2.4.2 rTMS干预和伪刺激后代谢组学改变 |
| 2.4.3 rTMS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
| 第三部分 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成瘾的疗效相关因素研究 |
| 3.1 前言 |
| 3.2 研究方法 |
| 3.2.1 研究对象 |
| 3.2.2 研究工具 |
| 3.2.3 主要仪器 |
| 3.2.4 研究方法 |
| 3.2.5 研究流程图 |
| 3.2.6 统计方法 |
| 3.3 结果 |
| 3.3.1 一般人口学资料 |
| 3.3.2 OPRM1和ABCB1 基因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 |
| 3.3.3 MMT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
| 3.4 讨论 |
| 研究结论 |
| 研究创新点 |
| 研究局限性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综述 |
| 致谢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材料 |
| 1.1.1 实验动物 |
| 1.1.2 试剂与仪器 |
| 1.2 方法 |
| 1.3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大鼠的一般状况 |
| 2.2 海洛因对大鼠血液中核苷酸和NA水平的影响 |
| 2.3 海洛因对大鼠脑组织中GABA水平的影响 |
| 2.4 海洛因对大鼠脑组织中DA水平的影响 |
| 2.5 海洛因对大鼠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
| 3 讨论 |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对象 |
| 1.2 方法 |
| 1.3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基本情况 |
| 2.2 毒品依赖者和对照组外周血生化指标、BMI及血压的对比分析 |
| 2.3 毒品依赖者外周血生化指标、BMI和血压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
| 3 讨论 |
| 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资料与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FAAH基因及其多态性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个人简介 |
| 致谢 |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对象 |
| 1.2 方法 |
| 1.2.1 实验前嘱咐所有被试者饮食清淡,早睡,并禁饮禁食8 h。 |
| 1.2.2 血液指标采用XN—1000分析仪测定,而血清生化指标采用7600 Serie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
| 1.2.3 数据处理 |
| 2 实验结果 |
|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液参数比较(见表1)。 |
|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生化参数比较(见表2) |
| 3 讨论 |
| 摘要 |
| Abstract |
| 英文缩略词表 |
| 第1章 前言 |
| 1.1 酒依赖的概述 |
| 1.1.1 酒依赖的现状 |
| 1.1.2 酒依赖的相关因素 |
| 1.2 表观遗传的概述 |
| 1.3 酒依赖与表观遗传学 |
| 1.4 本课题的研究基础 |
| 1.5 本课题的基本假设和研究目的 |
| 第2章 酒依赖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筛选分析及验证 |
| 2.1 酒依赖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筛选分析 |
| 2.1.1 研究对象 |
| 2.1.2 研究方法 |
| 2.1.3 研究结果 |
| 2.1.4 讨论 |
| 2.1.5 结论 |
| 2.2 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结果验证 |
| 2.2.1 研究对象 |
| 2.2.2 研究方法 |
| 2.2.3 研究结果 |
| 2.2.4 结论 |
| 第3章 差异性基因生物学通路分析 |
| 3.1 研究对象 |
| 3.2 研究方法 |
| 3.3 研究结果 |
| 3.4 讨论 |
| 3.5 结论 |
| 第4章 GABRP基因、SSTR4甲基化位点在病例一对照中验证分析 |
| 4.1 研究对象 |
| 4.2 研究方法 |
| 4.3 研究结果 |
| 4.4 讨论及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一 |
| 参考文献 |
| 综述二 |
| 参考文献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 致谢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研究对象 |
| 1.2 方法 |
| 1.3 统计学处理 |
| 2 结 果 |
| 2.1 外周红细胞及其相关指标比较 |
| 2.2 外周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比较 |
| 2.3 外周血小板及其相关指标比较 |
| 3 讨 论 |
| 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资料与方法 |
| 1. 实验材料 |
| 1.1 实验动物 |
| 1.2 实验器材 |
| 1.3 实验试剂 |
| 2. 实验方法 |
| 2.1 动物分组及模型复制 |
| 2.2 各组干预方法 |
| 3. 检测指标 |
| 3.1 右侧睾丸脏器重量指数 |
| 3.2 血清睾酮 |
| 3.3 精子密度的检测 |
| 3.4 精子活力的检测 |
| 4. 统计学处理 |
| 结果 |
| 讨论 |
| 小结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 导师评阅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