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相宇[1](2021)在《基于压砂地持续利用的多品种西瓜需水需肥规律研究》文中提出压砂地持续利用和西瓜产业提质增效是宁夏中部干旱带环香山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地水资源不足、水分生产效率低、品种单一、成熟时间集中、品质提高具有一定难度等问题,采用对比试验研究方法,选取压砂年限、西瓜品种、育苗技术和肥料种类作为关键因素,研究各种处理条件下压砂地西瓜需水、需肥规律,产量形成及品质影响重要因子,以期为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地持续利用、西瓜优质稳产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为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新引进品种(NK-TM、R-18、N-08和DD-87)在不同的育苗技术(自根苗和嫁接苗)对压砂地栽培西瓜生长发育、需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引进品种嫁接苗生长指标(茎粗、蔓长、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显着高于自根苗,N-08品种为嫁接时,综合评价优异,产量为41745.13kg/hm2,比相应的自根苗产量高45.36-59.80%,R-18品种嫁接苗产量最高,达43766.61kg/hm2。4个品种不同生育阶段耗水量有所差异,各处理开花结果期耗水量最大,嫁接苗日耗水量高于7.73mm,为自根苗耗水量的两倍。各处理作物系数呈现出“凸”抛物线变化过程,开花结果期达到最大。4个品种西瓜压砂地种植品质指标总酸质量分数明显高于自根苗,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自根苗高于嫁接苗。综合考虑生育阶段总耗水量及阶段日耗水量、生育期需水量、生长指标、产量和品质,推荐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地种植N-08品种嫁接苗为理想选择。(2)研究选取2种压砂年限(4年、15年)种植2个品种2种育苗方式西瓜,研究不同压砂年限压砂地土壤水力学特性、肥料转换利用效率、西瓜耗水规律及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压砂年限对西瓜的影响表现为:2个品种嫁接苗生长和生理指标均优于自根苗,同样,4年压砂地优于15年。压砂地年限为4年时,金城5号在自根苗和嫁接苗生长、生理指标均优于沙漠风暴。压砂地年限为15年时,沙漠风暴自根苗和嫁接苗生长、生理指标优于金城5号。压砂年限(4年、15年))种植2个品种西瓜品质指标总酸质量分数明显高于自根苗,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自根苗高于嫁接苗。压砂地年限4年西瓜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生长状况最优为金城5号,压砂地压砂地年限15年在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生长状况最优为沙漠风暴,2种压砂地(4年、15年)育苗技术均为嫁接苗最优。不同年限的压砂地在相同灌水量下,从耗水量来看,其中育苗方式为嫁接的处理明显高于自根处理情况下。压砂地年限为4年,西瓜品种沙漠风暴自根苗耗水量最高,其值为3907.24mm,西瓜品种金城5号嫁接苗耗水最低,其值为3426.36mm。4年砂地的耗水量明显高于15年砂地耗水量。新老砂地,西瓜品种沙漠风暴和金城5号嫁接苗西瓜总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且与其他处理有显着性差异性。(3)研究追施有机肥与复合肥组合(化学肥料)、有机肥与油渣组合(有机肥料)对西瓜嫁接苗、自根苗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同追肥类型对不同品种西瓜的自根苗和嫁接苗西瓜生长指标(茎粗、蔓长、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表现为:复合肥>油渣;相同的追肥类型(复合肥和油渣)针对不同品种西瓜的自根苗和嫁接苗西瓜生长指标(茎粗、蔓长、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片表现为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表现:沙漠风暴>金城5号;品种异同嫁接苗西瓜生长指标(茎粗、蔓长、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片表现为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在整个生育期都比自根苗生长状况好。嫁接苗西瓜及自根苗西瓜各试验处理品质随追肥料不同呈现不同,育苗技术和追肥种类对西瓜品质各项指标均有显着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2种育苗技术西瓜维生素C质量分数、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中心和际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及总酸质量分数均表现为:复合肥<油渣。自根苗处理在品质指标非常显着性优于嫁接苗,其中追肥为油渣的明显高于复合肥的处理。嫁接苗不同品种西瓜的品质指标(维生素C质量分数、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中心和际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及糖酸比)均表现为差异明显,其中自根苗处理的金城5号的品质指标均表现为优于沙漠风暴。嫁接苗西瓜各处理全生育期实际耗水水量(5249.20-57743.28m3/hm-2)高于自根苗各处理生育期实际耗水量(29762.64-35277.12m3/hm-2),高出48%~75%。追肥种类为复合肥处理耗水量(44741.88m3/hm-2)明显高于追肥为油渣耗水量(42005.34m3/hm-2)处理,高出6.51%。
焦荻,商纪鹏,高素燕,焦定量,吕敬刚[2](2020)在《宁夏压砂西瓜嫁接栽培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将嫁接栽培技术应用到压砂西瓜中,针对嫁接栽培中在不同砧木材料、不同西瓜品种、不同嫁接方式等方面做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白籽南瓜为砧木的嫁接苗对枯萎病免疫,平均单瓜质量也较CK增加了40%,筛选出了高产压砂西瓜推广品种‘津抗五号’,优质压砂西瓜推广品种‘花魁’,靠接不断西瓜根的嫁接方法有较高的成活率,较低的管理成本。确定了压砂西瓜以白籽南瓜品种为砧木‘、津抗五号’等优良品种为接穗、靠接不断西瓜根方法的嫁接栽培模式。
赵加欣[3](2020)在《愈合期环境与西瓜接穗对嫁接苗根系生长和糖代谢的调控》文中认为植物根系不仅为地上部提供结构支撑,而且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并通过维管组织将水、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输到其他组织或器官,供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本研究以西瓜“早佳8424”为接穗、南瓜“伟砧1号”为砧木,设置2个嫁接组合——西瓜/南瓜(接穗/砧木,W/P)和南瓜/南瓜(P/P),采用单子叶贴接法进行嫁接,以不嫁接的南瓜自根苗(P、P0)为对照,研究了嫁接愈合期间西瓜/南瓜嫁接苗根系生长、活力的变化以及西瓜接穗对嫁接苗根系生长和活力的影响,并对根系糖含量、糖代谢酶活性以及基因表达水平进行了比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嫁接后,W/P和P/P嫁接苗接合部位韧皮部连通时间和连通速率无显着差异,在嫁接后3~5 d逐渐连通;木质部连通时间P/P嫁接苗要略早于W/P嫁接苗。W/P和P/P接合部位糖含量随嫁接愈合的变化趋势表现一致。嫁接切削后,W/P和P/P接合部位上方(接穗部分)的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逐渐积累,于嫁接后3 d达到最高值,随后逐渐降低;而接合部位下方(砧木部分)的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淀粉逐渐消耗,其含量在嫁接后2 d达到最低,然后逐渐回升;随着嫁接愈合,接合部位上方、下方糖含量逐渐趋于一致。W/P和P/P嫁接苗接合部位糖含量变化趋势与韧皮部和木质部连通情况相一致,且二者间无显着差异。2.嫁接愈合期西瓜/南瓜嫁接苗根系糖含量显着降低,根系的生长和活力受到显着抑制。嫁接愈合期弱光高湿的愈合环境导致幼苗根系生长缓慢,与培养在温室的南瓜自根苗P0相比,培养于人工气候箱中的嫁接苗W/P、P/P和南瓜自根苗P的根系鲜质量、干质量、根体积以及根系活力均显着下降,根系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较嫁接前显着降低。嫁接后幼苗根系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uSy)活性先上升后降低,嫁接后3 d达到最高值,之后随愈合环境改善逐渐下降;己糖激酶(HXK)与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活性分别与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细胞壁转化酶(CWIN)活性在愈合期间维持稳定。嫁接愈合期间W/P、P/P嫁接苗根系各项生长指标、糖含量以及糖代谢酶活性等均表现无显着性差异。3.愈合期结束后,进一步测定西瓜接穗对嫁接苗根系糖代谢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W/P处理中,西瓜接穗引起嫁接苗根系生长指标(鲜质量、干质量、根体积等)和根系活力显着低于P/P和P处理;W/P嫁接苗根系的总糖、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以及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显着低于P/P和P;西瓜接穗引起W/P嫁接苗根系中CWIN和HXK的活性和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基于上述指标,西瓜接穗抑制嫁接苗根系糖的积累,抑制CWIN和HXK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嫁接苗的根系生长和活力。
黄金艳[4](2020)在《薄皮甜瓜嫁接优势的生理机制与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var.makuwa Makino)果实清甜,香味浓郁,是色、香、味具佳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栽培水平的提高,栽培面积和复种指数不断增加,土壤连作障碍加剧。实践证明,利用抗性优良的砧木嫁接是克服连作障碍、提高抗病抗逆性、增加产量的一项简便易行的有效栽培措施。本研究以筛选出的优良白籽南瓜‘香砧1号’为砧木,‘广蜜1号’薄皮甜瓜为接穗,对嫁接和自根甜瓜生长发育过程的生理变化和蛋白质组学进行研究。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8个不同砧木品种为薄皮甜瓜‘广蜜1号’砧木试材,鉴定砧木抗病性和嫁接亲和性,并比较不同砧木品种嫁接对甜瓜幼苗生长、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通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将不同基因型砧木划分为3类:‘香砧1号’为优良薄皮甜瓜砧木品种,其次为NX16-3、NX16-2、NX16-4、TG16-11、NX16-1砧木品种,而SG-1和BX-1为不适宜薄皮甜瓜砧木品种。综合评价:白籽南瓜砧木‘香砧1号’抗枯萎病性强,嫁接成活率高、亲和性好,增产显着,对果实品质没有影响,可作为‘广蜜1号’薄皮甜瓜的理想砧木。2.以薄皮甜瓜‘广蜜1号’自根苗为对照,研究以‘香砧1号’为砧木的甜瓜嫁接苗在定植后生长和生理特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定植10 d,嫁接甜瓜节间长、叶片数、叶面积低于自根甜瓜,生长较慢,但定植30 d后生长势增强,节间长、茎粗、叶片数、叶面积显着高于自根甜瓜;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SP)和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肉桂醇脱氢酶(CA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在各生育期均不同程度地高于自根甜瓜,丙二醛(MDA)含量显着低于自根甜瓜;嫁接显着增强薄皮甜瓜抗枯萎病、白粉病和蔓枯病的能力。嫁接甜瓜的生长优势主要集中在中后期。与自根甜瓜相比,嫁接甜瓜具有更多的木质素含量和渗透调节物质,更强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抗膜脂过氧化能力,进而有较优的生长表现和抗病增产优势。3.不同时期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的研究表明,嫁接显着提高薄皮甜瓜各时期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定植10 d,嫁接甜瓜净光合速率(Pn)、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实际光合效率(ΦPSII)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显着低于自根甜瓜;定植20 d后嫁接甜瓜Pn始终高于自根甜瓜,且在定植40 d和50 d时与自根甜瓜的差异达显着水平,定植30 d后嫁接甜瓜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高于自根甜瓜,Fv/Fm、ETR、q P、ΦPSII也分别显着高于自根甜瓜。定植初期嫁接甜瓜光合能力弱于自根甜瓜,但生长中后期嫁接甜瓜具有更稳定的PSⅡ反应中心,更高效的电子传递速率和光能转化效率,更强的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和产生更多的能量,促进嫁接甜瓜中后期更好地生长,进而显着增产。4.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嫁接和自根甜瓜同一生育期叶片中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共鉴定到5150个具有定量信息的蛋白质,其中2187个为差异蛋白(苗期1141个、开花期716个、果实成熟期330个)。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定植初期嫁接甜瓜光合作用相关蛋白下调表达,电子传递和光化学效率受抑制,导致光合能力下降,进而生长缓慢。生长中后期嫁接甜瓜比自根甜瓜有更好的生长表现可能与通过光合作用和碳代谢等过程产生更多的物质和能量有关。嫁接甜瓜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防御能力和苯丙素生物合成(木质素、黄酮类)来提高抗病抗逆性。蛋白质合成与降解、转录后调控在嫁接甜瓜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推测嫁接甜瓜比自根甜瓜具有较优的生长表现和抗病抗逆增产优势可能的作用机制是:苯丙素生物合成、叶绿素代谢、蛋白质合成与降解以及转录后调控对嫁接甜瓜生长发育改善起重要作用;具有更高效的抗氧化酶活性、更多的渗透调节物质积累以及更强的抗膜脂过氧化能力,从而提高嫁接甜瓜的抗病抗逆性;生长中后期更强的光合作用和稳定的碳代谢等过程产生更多的能量供给嫁接甜瓜促进其中后期的生长。植株生长、光合作用、抗氧化能力等生理指标和8个差异蛋白的靶向平行反应监视(PRM)蛋白水平以及对应的基因相对转录水平证实了TMT结果是可靠的。研究结果为嫁接栽培技术在甜瓜生产中的应用以及甜瓜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光伟[5](2019)在《不同嫁接法对厚皮甜瓜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甜瓜(Cucumis melo L.)在世界果蔬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内外广泛种植,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中国是甜瓜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甜瓜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甜瓜栽培面积也在不断扩大,随之栽培方面的许多问题也接踵而来。在园艺栽培中,嫁接能有效防止蔬菜轮作带来的枯萎病等土传病害,也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目前,在厚皮甜瓜上靠接是最被人们熟知的一种方法,然而该方法由于后期需要大量人力管理,成本偏高。在本次研究中,介绍了一种的被称为“挂接”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同靠接相比,由于减缓了砧木萌蘖的速度,因此后期管理较省工省时。为了探究“挂接”与靠接对厚皮甜瓜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本次试验以厚皮甜瓜‘金玉’为接穗,白籽南瓜‘青研砧木1号’为砧木,研究了挂接和靠接两种嫁接方法对厚皮甜瓜生理发育及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如下:1.在相同的管理条件下,挂接成活率为93.2%,靠接成活率为95.1%。2.挂接苗和靠接苗的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干鲜重、叶绿素含量均优于自根苗。3.嫁接可以显着提高甜瓜幼苗的根系活力。嫁接初期为缓苗期,嫁接苗的根系活力均低于自根苗。到甜瓜幼苗6叶一心时,挂接苗和靠接苗的根系活力分别高于自根苗13.75%、6.75%。4.嫁接提高了甜瓜幼苗脯氨酸的含量。随着甜瓜幼苗苗龄的增长,自根苗和嫁接苗的脯氨酸含量均逐渐降低,但对比嫁接苗和自根苗,嫁接苗的脯氨酸含量高于自根苗的脯氨酸含量,最高时期,挂接苗和靠接苗分别高于自根苗31.90%、64.81%。5.嫁接显着提高了厚皮甜瓜的产量,挂接苗和靠接苗较自根苗分别增产10.92%和11.76%。嫁接显着提高了厚皮甜瓜的肉厚,挂接苗和靠接苗甜瓜的肉厚较自根苗分别提高了9.01%和13.21%,但对甜瓜果实品质无显着影响。6.挂接法后期管理更为省工。以管理一万株厚皮甜瓜幼苗为例,挂接法需总用工为143.3h,靠接法需总用工为162.7h,挂接法较为省工,且育苗量越大,越高效。
钟亚琴[6](2019)在《嫁接西瓜响应低钾胁迫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钾是植物生长所需元素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我国土壤缺钾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已经成为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限制性因子之一。西瓜[Citrullus lanatus(Thunb.)Matsum.and Nakai]是我国重要的园艺作物,在全国各地均有广泛种植。西瓜在其生长发育中需要大量的钾元素,土壤缺钾问题己经成为我国西瓜生产中重要的限制因子。本研究通过对嫁接西瓜进行短期和长期低钾胁迫处理,从嫁接西瓜生长生理、果实产量及品质、叶片和果实的转录组及果实代谢组等方面来阐明嫁接提高西瓜耐低钾性的生理和分子机理。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砧木嫁接维持叶片较高的光合特性、抗氧化活性和根系钾吸收效率,是砧木嫁接缓解低钾胁迫对西瓜嫁接苗生长抑制的重要原因。以栽培西瓜品种“早佳8424”(Z)、野生西瓜砧木“勇士”(Y)、葫芦砧木“京欣砧一号”(J)和南瓜砧木“青研砧一号”(Q)为材料构建四个嫁接组合:Z/Z(西瓜自嫁)、Z/Y(勇士嫁接西瓜)、Z/J(京欣砧一号嫁接西瓜)和Z/Q(青研砧一号嫁接西瓜)。分别用正常供钾(6 mM K+)和低钾胁迫(0.1 mM K+)处理16 d,营养液栽培,研究嫁接西瓜对低钾胁迫响应。结果表明,低钾胁迫导致叶面积减少,干重降低,根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和根体积显着下降,西瓜嫁接苗的生长受到抑制。在0.1 mM K+时,异源砧木嫁接能缓解低钾胁迫对西瓜嫁接苗生长抑制。低钾胁迫导致嫁接西瓜光合速率下降,活性氧积累,引起细胞膜脂过氧化,影响细胞正常生理生化功能。异源砧木嫁接一方面提高了西瓜嫁接苗在低钾胁迫下的抗氧化酶(SOD、CAT和APX)活性,有效地清除活性氧,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使其在低钾胁迫下能够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异源砧木利用其强大的根系,提高了低钾环境下的钾吸收量,增强了钾效率。2.叶片中光合和氧化还原相关基因在转录水平差异表达是嫁接西瓜耐低钾性的主要分子机制。比较了嫁接西瓜Z/Q和Z/Z叶片转录组对低钾胁迫(0.1 mM K+)16 d的响应,正常钾浓度为6 mM K+,营养液栽培。在Z/Z叶片中检测到3223个差异表达基因(699个下调表达,2524个上调表达)。Z/Q中检测到2887个差异表达基因(715个下调表达,2172个上调表达)。GO(Gene Ontology)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功能涉及氧化还原、碳水化合物代谢、磷酸化、细胞识别、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光合电子传递等生物学过程。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着富集在光合作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等代谢通路。低钾胁迫导致光系统I、光系统II、电子传递链及碳同化产物代谢相关基因的下调表达,是低钾诱导光合下降的重要机制。低钾胁迫下,异源砧木嫁接西瓜叶片转录组中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质的相关基因,如过氧化物酶基因、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等上调表达,这可能是异源砧木嫁接西瓜抗氧化活性比自嫁西瓜高的原因。3.低钾胁迫下,砧木嫁接提高了西瓜单果重和果实品质。以Z/Z、Z/Y、Z/J和Z/Q为材料,基质栽培,用正常供钾(6 mM K+)和低钾胁迫(0.1 mM K+)处理60 d,研究低钾胁迫对嫁接西瓜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钾胁迫降低了嫁接西瓜单果重和果实品质(授粉后30 d成熟果实)。在2种钾浓度下,Z/Y、Z/J和Z/Q的钾吸收量和单果重均显着高于Z/Z。在低钾胁迫下,异源砧木嫁接西瓜的果实品质优于自嫁西瓜,可溶性固形物、蔗糖、Vc、β-胡萝卜素的含量高于自嫁西瓜。砧木嫁接西瓜叶片ZR(玉米素核苷)含量和叶绿素含量(SPAD)高于自嫁接西瓜。异源砧木嫁接西瓜通过低钾胁迫下根系对K+的高效吸收和地上部维持较高的ZR含量,缓解低钾胁迫对西瓜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4.自嫁西瓜果实转录组对低钾胁迫更敏感。比较了嫁接西瓜Z/Z、Z/Y、Z/J和Z/Q在2种钾浓度(6 mM K+,0.1 mM K+)下果肉转录组,基质栽培。和正常供钾(6 mM K+)相比,低钾(0.1 mM K+)胁迫下,Z/Z嫁接西瓜果实有670个差异表达基因(451个上调表达,219个下调表达);Z/Y嫁接西瓜果实有27个差异表达基因(7个上调表达,20个下调表达);Z/J嫁接西瓜果实有16个差异表达基因(6个上调表达,10个下调表达);Z/Q嫁接西瓜果实有15个差异表达基因(11个上调表达,4个下调表达)。Z/Z果实转录组对低钾胁迫更敏感。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Z/Z中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甘油磷酸二酯酶活性、多元醇代谢、单生物体糖代谢、细胞糖代谢、甘油代谢等过程。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DNA复制、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光合生物中的碳固定、氮代谢等代谢途径。5.异源砧木嫁接能提高西瓜果实一些功能性物质的含量。以Z/Z、Z/Y、Z/J和Z/Q为材料,正常供钾(6 mM K+)和低钾胁迫(0.1 mM K+)处理,基质栽培,研究嫁接西瓜果肉代谢组。共鉴定出38种代谢物,其中包括15种氨基酸、8种有机酸盐、6种糖、4种核酸、5种其他化合物。最丰富的五种代谢物是葡萄糖、果糖、蔗糖、瓜氨酸和谷氨酰胺。在正常供钾下,野生西瓜嫁接提高了腺苷、蛋氨酸的含量;葫芦嫁接提高了腺苷、瓜氨酸、葡萄糖、蛋氨酸的含量;南瓜嫁接提高了天冬酰胺,瓜氨酸、富马酸、谷氨酰胺、异亮氨酸、蛋氨酸、氧化型辅酶Ⅰ、苯丙氨酸、酪氨酸、缬氨酸的含量。低钾胁迫下,野生西瓜嫁接提高了天冬酰胺、氧化型辅酶Ⅰ、肌醇和丙氨酸的含量;葫芦嫁接提高了天冬酰胺、半乳糖和丙氨酸的含量;南瓜嫁接提高了肌醇、天冬酰胺的含量。综上所述,砧木嫁接是提高耐低钾性的重要措施。砧木嫁接提高了西瓜在低钾胁迫下根系钾吸收效率和的抗氧化能力;维持叶片较高的光合能力玉米素核苷的含量,是嫁接西瓜耐低钾的重要原因。砧木嫁接还是提高西瓜果实营养品质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发掘的低钾响应基因为未来开展西瓜的钾营养分子机制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施先锋[7](2019)在《南瓜砧木嫁接提高西瓜耐冷性的生理机制及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认为西瓜(Citrullus Lanatus)起源于非洲,属典型的喜温作物。近年来,我国西瓜日光温室及早春大棚等设施反季节栽培面积逐渐增加,然而低温天气经常危害西瓜生产,严重影响了西瓜幼苗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到产量和品质。实践证明,采用适宜砧木嫁接是提高西瓜耐冷性的一项有效措施。本研究以筛选出的较强耐冷性的白籽南瓜“青研砧1号”(Cucurbita maxima×Cucurbita moschata)为砧木,低温敏感型西瓜自交系“97103”为接穗,对低温胁迫下嫁接苗的生理反应和蛋白质组学进行了研究,为嫁接技术在西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14个不同西瓜砧木幼苗为试材,研究低温胁迫对西瓜砧木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及聚类分析综合评价西瓜砧木的耐冷能力。结果表明,12个生理生化指标在参试的14份西瓜砧木间存在显着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将12个西瓜砧木生理指标转换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将14不同基因型砧木按照综合抗冷能力D值的大小划分为4类:黑籽南瓜为强抗冷品种;青研砧1号、京欣砧2号及强力1号为较抗冷品种;龙砧1号、根力神、勇砧1号、神力铁木砧、强根、西砧1号、比久、京欣砧1号等8个砧木品种为中抗冷品种;丰砧1号和安生为弱抗冷品种。综合评价结果与形态特征观察结果基本一致。2.以西瓜自根苗为对照,研究了以“青研砧1号”为砧木的西瓜嫁接苗在低温(11℃、9℃、7℃、5℃)胁迫下不同时间(1 d、3 d、5 d、7 d)的生理响应,探讨不同温度胁迫下西瓜幼苗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随胁迫温度程度增强、胁迫时间延长,西瓜自根苗和嫁接苗遭受低温伤害的程度逐渐加剧,以7℃和5℃处理表现最为明显。西瓜嫁接苗能够忍耐7℃ 5 d和5℃ 3 d的低温胁迫,而自根苗仅能忍耐7℃ 3 d和5℃ 1 d。随低温处理时间增加,西瓜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显着增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先急剧上升后缓慢增加。11℃处理,西瓜幼苗叶片的CAT和SOD活性呈“升-降-升”的趋势;9℃、7℃及5℃等处理则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不同程度低温胁迫,POD活性整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整体而言,与自根苗相比,相同处理条件下嫁接苗可保持更多的叶绿素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更高的抗氧化酶活性。3.为探究西瓜嫁接苗耐冷性分子机制,采用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低温胁迫下自嫁苗和南瓜砧木嫁接苗叶片中蛋白质的表达。低温胁迫48 h后共鉴定出4796个低温响应蛋白质,其中752个为差异表达蛋白。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与自嫁苗相比,南瓜砧木嫁接苗的耐冷性可能与通过光合作用、碳代谢和氧化磷酸化产生的更多能量有关;南瓜砧木嫁接苗可以通过提高活性氧清除能力和精氨酸生物合成来应对低温胁迫;在西瓜嫁接苗适应低温胁迫过程中,转录后调控和蛋白质动态平衡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在低温胁迫下南瓜砧木嫁接苗叶片中几个参与信号转导的蛋白激酶可能起到正调控作用。此外,通过植株表型、光合作用及膜损伤程度等生理指标与8个基因相对转录水平的分析也证实了蛋白组学结果是可靠的。综上所述,我们推测南瓜砧木嫁接提高西瓜的耐冷性可能通过以下几种策略应答低温胁迫:(1)信号转导中14-3-3蛋白和蛋白激酶等蛋白可能扮演正调节因子作用;(2)精氨酸合成、转录后调控和蛋白质动态平衡(核糖体、嘌呤代谢、mRNA监测及翻译后修饰)等代谢过程在西瓜嫁接苗应对低温胁迫起重要作用;(3)更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大量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ROS的清除能力;(4)具有更强的光合作用、稳定的碳代谢和更高的氧化磷酸化水平等代谢过程产生更多能量来应对低温胁迫。总之,我们通过生理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手段,分析了西瓜嫁接苗响应低温胁迫的应答机制,为深入研究西瓜嫁接苗耐冷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孙梁[8](2019)在《六个西瓜砧木对不同温度的生理反应及锦霞8号西瓜嫁接适宜性评价》文中提出在西瓜的嫁接栽培技术中,砧木的选择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这对于实现嫁接西瓜的高产优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选用6个西瓜砧木,在早春、春和夏三个西瓜茬口的育苗季节观察6个砧木生长情况,来筛选不同茬口适宜的嫁接砧木。通过设置常温、低温和高温三个温度来模拟早春、春、夏育苗温度,通过观测砧木的形态和生理指标分析其对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生理反应。同时用这6个砧木与小果型西瓜锦霞8号进行嫁接,以评价砧木的嫁接适宜性。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在三个不同的育苗季节,春季育苗时V90和摩根砧木壮苗指数相近为0.035,其中V90株高下胚轴更短分别为61.89mm和47.09mm。季节发芽率低于其他砧木品种,需要改进催芽方法或增大用种量。90A和超级金砧子叶早春、夏季育苗时摩根砧木壮苗指数分别为0.125和0.062,显着高于其他砧木。90A在三个较其他砧木短而窄,利于通风透光。经三个不同温度处理后比较得出,各砧木耐低温能力依次为摩根、超级金砧、V90、90A、稳健一号、亮瓜。耐高温能力依次为摩根、稳健一号、V90、超级金砧、亮瓜、90A。其中摩根对低温和高温的抗性都很好,亮瓜耐低温能力比较差,90A耐高温能力比较差。此外,低温下,各砧木光合效率均有所下降V90的光合作用受低温影响比较大,亮瓜受影响最小。所有砧木中只有90A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上升。其余砧木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有所下降。高温下V90、稳健一号和摩根砧木光合速率低于常温,其余砧木光合速率有所提升。摩根和90A气孔导度上升。6个嫁接砧木中V90单果重可达1.41Kg,较ck增加33.01%,中心糖度为11.3%与ck的11.8%接近。90A增加锦霞8号的糖度,使得中心糖从ck的11.8%增加至12.1%。超级金砧嫁接西瓜可以略微提升西瓜硬度,由ck的10.24Kg/cm2增加到11.17Kg/cm2。自根苗花期早于各嫁接组合,摩根砧木嫁接锦霞8号最多可将花期延迟9天。
宋阳[9](2018)在《嫁接西瓜根系分泌物特征及其对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西瓜土传枯萎病是引起西瓜连作障碍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西瓜产业的发展。嫁接作为防控土传病害、消除连作障碍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在西瓜生产上已得到广泛应用。西瓜嫁接抗病的主要因素是抗性砧木的根系对病原真菌的低亲和性,但是仍然可以在嫁接后的非寄主植物根部发现病原菌。因此,对于嫁接的抗病机理,应该存在多种非排他性的解释。由于土传植物病原菌必须穿过根际才能侵染植物的根系,那么病原菌必须与根际的微生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研究嫁接西瓜的根际微生物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有利于从植物与微生物互作的角度进一步揭示嫁接西瓜的抗病机理,从而为深入指导防控土传病害提供科学依据。然而,西瓜嫁接后根系分泌物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会给根际微生物造成怎样的影响仍鲜有报道。因此,本文以非嫁接西瓜(W),葫芦为砧木的嫁接西瓜(WB),南瓜为砧木的嫁接西瓜(WP),砧木葫芦(B)和砧木南瓜(P)为材料,研究了西瓜嫁接对根系分泌物以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获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本文从低分子物质和高分子物质两方面对嫁接对根系分泌物的影响进行研究。低分子方面,通过气相质谱(GC-TOF/MS)鉴定发现,嫁接显着提高了根系分泌物中低分子物质的香农指数和丰富度,以及oxoproline、N-Acetyl-5-hydroxytryptamine 1和6-hydroxy caproic acid dimer的相对含量。高分子方面,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和液相质谱(LC-QTOF/MS/MS)鉴定,发现西瓜嫁接后根系分泌蛋白质谱发生了明显改变,嫁接显着提高了根系分泌蛋白的多样性。此外,还鉴定到一些嫁接后出现的与生物非生物胁迫抗性有关的蛋白,例如disease resistance protein At4g27190、callose synthase、HVA22 和 Clp protease。这些结果说明嫁接改变了西瓜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将有助于从根系分泌物的角度揭示嫁接促生和抗病的机理。2、水培条件下,对荧光标记的病原菌F.oxysporum f.sp.niveum(FON-gfp)以及本实验室筛选的两株拮抗菌SQR-21-gfp和SQR-9-gfp进行观察和计数,得出以下结论:病原菌方面,FON可以侵染嫁接和非嫁接西瓜根系的各个部位,并侵入维管束部位大量繁殖。说明嫁接抗病并非完全由于FON不能侵染葫芦根,仍存在其他补充因素。而非嫁接西瓜根部FON的侵染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嫁接西瓜根部FON的侵染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减少,并且一直低于非嫁接西瓜根部FON的侵染量,这一结果进一步论证了本文第二章以及本实验室之前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即嫁接后根系分泌了某些拮抗物质从而提高了宿主对FON的抗性。拮抗菌方面,与嫁接西瓜的根部相比,非嫁接西瓜根部可以招募更多的拮抗菌(SQR-9、SQR-21),表明嫁接抗病并非是由于嫁接西瓜招募了更多的拮抗菌,可能仍存在其他抗病机制。3、采用焦磷酸测序法,探讨在田间条件下根际细菌群落对西瓜嫁接的响应。结果显示,不同处理的根际细菌群落存在明显区别。与嫁接西瓜相比,非嫁接西瓜显着提高了潜在有拮抗菌属(如Bacillus spp.和Paenibacillus spp.)的相对丰度,表明嫁接西瓜并非通过招募更多的拮抗菌来发挥抵御土传病害的能力,这一发现与第三章的结论一致。嫁接西瓜根际细菌群落的香农指数显着高于非嫁接西瓜,这预示着嫁接西瓜根际细菌可能产生较大的生态位重叠,有利于抵御病原菌的入侵。综上所述,我们进一步证实了嫁接西瓜不是通过招募更多的拮抗细菌来发挥抗病性的,嫁接抗病可能还与根际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有关。4、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将研究对象扩展到五种植物类型(非嫁接西瓜、葫芦、南瓜以及嫁接在葫芦或南瓜上的西瓜),对其在田间实验条件下抗病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气相质谱(GC-MS)和Illumina MiSeq测序分别分析根际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用qPCR对FON定量并计算发病率。结果表明,与非嫁接西瓜相比,嫁接西瓜根际化学环境更加多样化,随之容纳了更加丰富多样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细菌的香农多样性与枯萎病发病率(r=0.832,p=0.005)以及病原菌数量(r=0.786,p=0.012)均呈显着负相关,说明根际丰富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可以抵御病原菌的入侵。此外,研究还发现甲基萘、庚烷和1,2-二甲基萘等化学物质对根际微生物群落中特定的微生物门和功能基因有显着影响。5、在连作的农田中,除了根系分泌物以外,西瓜植株分解产生的自毒物质也是导致西瓜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可抑制西瓜的生长,促进土传病原菌的入侵。然而,自毒素的组成和主要参与分解的微生物仍然未知。为此,我们设计了微宇宙实验,采用气相质谱(GC-MS)和稳定同位素探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13C-DNA-SIP-DGGE)的方法,以确定西瓜植株残体加入连作土壤中7、14、30和45天后(dpi),直接参与分解过程的细菌以及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结果表明,在分解过程初期,结构较复杂的酚、醇和酯化合物如2,6-双(1,1-二甲基乙基)-4-(1-氧丙基)苯酚等的丰度增加,而在45dpi时,VOC的主要组分为具有简单结构的烯烃和烷烃,例如十二烷、石竹烯、十五烷等。在 7dpi 时,Alphaproteobacteria、Beta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是参与残体分解的主要门类。从14到45 dpi,Gammaproteobacteria与Alphaproteobacteria占据主导地位。参与利用微宇宙中的13C-残体的总共有9个门类中的27个细菌种。研究结果增加了我们对于自毒植株残体分解的认识,并为通过对田间实践中的农作物残茬管理来减轻土传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综上所述,西瓜嫁接后将在根际形成不同的化学环境,并招募更丰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因此,根际丰富的细菌群落和抗真菌物质可以分别作为生物和化学屏障抵御病原菌的入侵。本研究的结果不仅有助于拓展我们对嫁接抗病机制的了解,还为今后通过人为改变根际化学环境从而调控根际微生物组成提供了思路。
刘广[10](2018)在《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品质影响的分子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瓜(Citrullus lanatus L.)属于葫芦科,是一种重要的园艺作物,起源于非洲赤道地区和地中海沿岸。因其营养丰富,多汁味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我国是西瓜生产大国,占全球产量的60%以上。西瓜种植效益较高,但受枯萎病的影响,不能在同一种植田块实现连年栽培。嫁接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西瓜连作障碍的难题。目前对于嫁接技术在西瓜上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砧木品种的筛选、嫁接方法的摸索、抗病抗逆的生理生化研究等方面。对南瓜砧木影响嫁接西瓜品质的研究较少,在生理生化及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嫁接技术在西瓜生产上的应用。本研究分别以不进行嫁接的‘WM022’自根西瓜(NGW),‘WM022’西瓜作为嫁接砧木和接穗的自根嫁接西瓜(SGW),‘京欣砧四号’南瓜作为嫁接砧木、‘WM022’西瓜作为接穗的南瓜嫁接西瓜(PGW)为材料,研究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雌花节位、坐果率、产量及果实性状如果实大小、果形、果皮厚度、果肉硬度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果实主要品质相关物质成分含量的影响,如干物质、可溶性糖、有机酸、番茄红素;并对调控嫁接西瓜果实的关键糖酸代谢酶进行了分析;此外,利用RNA测序(RNA-Seq)技术对自根嫁接西瓜(SGW)、南瓜嫁接西瓜(PGW)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差异表达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番茄红素生物合成基因调控的影响。全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果实性状的影响对自根西瓜(NGW)、自根嫁接西瓜(SGW)及南瓜嫁接西瓜(PGW)在果实发育时期的果实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形指数上,NGW、SGW、PGW之间各个时期差异不大,在成熟期时三者的果形指数均为1,表明‘京欣砧四号’南瓜没有明显改变嫁接西瓜‘WM022’的果实形状。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方面,成熟时三者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均为13%左右,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均为9.8%,表明嫁接对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着影响。在单果重方面,NGW、SGW、PGW四个时期差异不大,成熟期时三者约为5kg,南瓜砧木未显着降低嫁接西瓜的单果质量。在果肉硬度方面,除26DAP,其余时期PGW与NGW、SGW无显着差异,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果实的硬度无显着影响。在坐果率和产量方面,三个组合相当,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的坐果率和产量无显着影响。2.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果实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对NGW、SGW、PGW果实果肉中与品质相关的物质,如干物质、可溶性糖、有机酸、番茄红素,在果实发育四个关键时期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嫁接减少了西瓜果实果肉的干物质含量。在成熟期,PGW、SGW、NGW可溶性糖总量分别为86 mg·g-1FW-1、77 mg·g-1FW-1、70 mg·g-1FW-1,嫁接增加了西瓜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且嫁接对可溶性糖的成分和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SGW与PGW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表现出类似的规律,而NGW与它们不同。在果实成熟时,NGW总酸含量为12.5 mg·g-1FW-1,SGW和PGW总酸含量分别为13.4 mg·g-1FW-1,13.8mg·g-1FW-1,三者总酸含量相当,表明嫁接对有机酸含量无显着影响。在成熟期NGW、SGW、PGW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35.2 mg·g-1FW-1、34.8 mg· g-1FW-1、24.4 mg·g-1FW-1,表明自根嫁接对西瓜果实番茄红素含量没有影响,但南瓜嫁接显着减少了西瓜果实的番茄红素含量。3.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糖酸品质影响的相关酶学调控机制在本研究中,对NGW、SGW、PGW中影响糖酸代谢的关键酶在果实发育中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成熟时PGW的转化酶(Inv)活性比NGW低。PGW果实蔗糖合成酶活性变化与两对照不同,PGW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NGW和SGW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成熟期34 DAP时,PGW蔗糖合成酶(SS)活性最大,为17.9 mg·h-1·g-1FW-1,其次为SGW15.5 mg·h-1·g-1FW-1,NGW活性最低,为8.3 mg· h-1·g-1FW-1。在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变化上,PGW和NGW的峰值在26DAP,分别为 169.8 mg·h-1·g-1FW-1,181.3 mg·h-1·g-1FW-1,而 SGW 的峰值在 18 DAP,为 127.0 mg·h-1·g-1FW-1。在成熟期时,PGW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比两组对照高,SS活性与两组对照相差不大。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南瓜嫁接西瓜糖含量的增加与果实中转化酶活性降低,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升高有关,且嫁接西瓜糖分的积累可能受Inv、SPS、SS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NGW、SGW、PGW三者柠檬酸合成酶(CS)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上升趋势,与柠檬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CS在柠檬酸合成中起关键作用。NGW苹果酸的含量随着NAD-MDH活性的下降而升高,表明NAD-MDH主要起分解作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在NGW、SGW、PGW果实发育中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成熟期发现NGW、SGW、PGW的总酸含量差异不大,这可能是CS、PEPC、NAD-MDH及其它一些酶共同作用的结果。4.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品质影响的基因调控机制在四个果实发育阶段,PGW和SGW之间共发现929个显着表达的差异基因,其中36%下调,64%上调。通过GO注释和KEGG途径分析,发现在果实发育早期大部分基因参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戊糖和葡萄糖醛酸酯互变现象、淀粉和蔗糖代谢等与品质相关的生物过程。在成熟期KEGG途径分析未发现显着富集的差异表达基因。研究结果为南瓜砧木影响嫁接西瓜果实发育和果实品质的关键因素提供了新的见解,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南瓜砧木影响嫁接西瓜品质的分子机制。5.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番茄红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转录组分析数据提供了果实发育期间嫁接诱导基因调控番茄红素生物合成新的信息。8 个基因家族(GGPS、PSY、PDS、ZDS、CRTISO、LCYb、LCYe 和 CHY)中3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有关。南瓜嫁接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有14个基因差异表达,这表明这些基因可能有助于调控嫁接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结果对嫁接响应类胡萝卜素代谢和它在南瓜嫁接西瓜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潜在的作用提供了一些新的见解。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 1.2.1 栽培方式对西瓜的影响 |
| 1.2.2 西瓜需水规律研究现状 |
| 1.2.3 施肥类型对西瓜的影响 |
| 1.3 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
| 1.3.1 研究目标 |
| 1.3.2 研究内容 |
| 1.3.3 技术路线 |
| 第二章 试验区概况 |
| 2.1 地理位置 |
| 2.2 地形地貌 |
| 2.3 气候情况 |
| 2.4 水文地质 |
| 2.5 土壤情况 |
| 2.6 经济情况 |
| 第三章 新品种西瓜压砂地栽培试验研究 |
| 3.1 引言 |
| 3.2 材料与方法 |
| 3.2.1 试验设计 |
| 3.2.2 试验实施 |
| 3.2.3 观测项目与方法 |
| 3.2.4 数据处理 |
| 3.3 结果与分析 |
| 3.3.1 降水及灌水对新引进品种西瓜土壤水分影响分析 |
| 3.3.2 新引进品种西瓜生长指标分析 |
| 3.3.3 新引进品种西瓜光合作用指标分析 |
| 3.3.4 新引进品种西瓜干物质积累量分析 |
| 3.3.5 新引进品种西瓜生育过程耗水规律和作物系数分析 |
| 3.3.6 新引进品种西瓜果实形态分析 |
| 3.3.7 新引进品种西瓜品质指标分析 |
| 3.3.8 作物耗水量、品种及栽培方式与西瓜产量、品质相关性分析 |
| 3.3.9 新引进品种西瓜压砂地栽培产量、灌溉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分析 |
| 3.4 小结 |
| 第四章 压砂地年限对传统品种西瓜栽培影响研究 |
| 4.1 引言 |
| 4.2 材料与方法 |
| 4.2.1 试验设计 |
| 4.2.2 试验实施 |
| 4.2.3 观测项目与方法 |
| 4.3 结果与分析 |
| 4.3.1 压砂地年限对传统品种西瓜蔓长分析 |
| 4.3.2 压砂地年限对传统品种西瓜叶面积指数(LAI)分析 |
| 4.3.3 压砂地年限对传统品种西瓜干物质积累分析 |
| 4.3.4 压砂地年限对传统品种西瓜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分析 |
| 4.3.5 压砂地年限对传统品种西瓜叶绿素(SPAD)含量分析 |
| 4.3.6 压砂地年限对传统品种西瓜品质分析 |
| 4.3.7 压砂地年限对传统品种西瓜生育过程耗水规律分析 |
| 4.3.8 压砂地年限对传统品种西瓜产量及品质与耗水量、育苗方式之间的相关性 |
| 4.3.9 压砂地年限对传统品种西瓜产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 4.4 小结 |
| 第五章 追肥种类对压砂地西瓜影响研究 |
| 5.1 引言 |
| 5.2 材料与方法 |
| 5.2.1 试验设计 |
| 5.2.2 试验实施 |
| 5.2.3 观测项目与方法 |
| 5.3 结果与分析 |
| 5.3.1 追肥种类对西瓜蔓长分析 |
| 5.3.2 追肥种类对西瓜叶面积指数(LAI)分析 |
| 5.3.3 追肥种类对西瓜干物质分析 |
| 5.3.4 追肥种类对西瓜光合作用指标分析 |
| 5.3.5 追肥种类对西瓜叶片叶绿素(SPAD)含量分析 |
| 5.3.6 追肥种类对西瓜产量分析 |
| 5.3.7 追肥种类对西瓜品质分析 |
| 5.3.8 追肥种类对西瓜耗水的影响 |
| 5.3.9 追肥种类对西瓜需水量及水分生产效率分析 |
| 5.4 小结 |
| 第六章 基于水面蒸发量的压砂地西瓜灌溉制度优化 |
| 6.1 引言 |
| 6.2 材料与方法 |
| 6.2.1 试验设计 |
| 6.2.2 试验实施 |
| 6.2.3 观测项目与方法 |
| 6.3 结果与分析 |
| 6.3.1 压砂地年限对西瓜产量及品质构成与耗水量、育苗方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 6.3.2 水面蒸发量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日太阳辐射、耗水量相关性分析 |
| 6.3.3 基于水面蒸发量压砂地西瓜灌溉制度优化 |
| 6.4 小结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 7.1 结论 |
| 7.2 创新点 |
| 7.3 展望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介 |
| 1 材料和方法 |
| 1.1 不同砧木嫁接试验 |
| 1.2 不同西瓜品种嫁接试验 |
| 1.3 不同嫁接方法比较试验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不同砧木嫁接试验 |
| 2.2 不同西瓜品种嫁接试验 |
| 2.3 不同嫁接方法比较试验 |
| 3 讨论与结论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1 蔬菜嫁接概述 |
| 1.1.1 蔬菜嫁接栽培的优点 |
| 1.1.2 蔬菜嫁接栽培的缺点 |
| 1.1.3 嫁接在西瓜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
| 1.2 愈合期环境对嫁接苗的影响 |
| 1.2.1 愈合期光照对嫁接苗的影响 |
| 1.2.2 愈合期温度对嫁接苗的影响 |
| 1.2.3 愈合期相对湿度对嫁接苗的影响 |
| 1.3 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调控 |
| 1.3.1 环境因素对根系生长发育的调控 |
| 1.3.2 植物激素对根系生长发育的调控 |
| 1.3.3 糖对根系生长发育的调控 |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 第二章 愈合期西瓜/南瓜嫁接苗根系生长及糖代谢的变化 |
| 2.1 材料与方法 |
| 2.1.1 试验材料 |
| 2.1.2 幼苗培养 |
| 2.1.3 嫁接 |
| 2.1.4 嫁接苗韧皮部和木质部连通情况观察 |
| 2.1.5 幼苗生长指标的测定 |
| 2.1.6 幼苗糖含量测定 |
| 2.1.7 酶的提取和活性测定 |
| 2.1.8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 2.2 结果与分析 |
| 2.2.1 W/P和P/P嫁接苗愈合部位维管束连通情况 |
| 2.2.2 愈合期W/P和P/P嫁接苗根系生长和活力的变化 |
| 2.2.3 愈合期W/P和P/P嫁接苗根系糖含量的变化 |
| 2.2.4 愈合期W/P和P/P嫁接苗根系糖代谢酶活性的变化 |
| 2.3 结论与讨论 |
| 第三章 西瓜接穗对嫁接苗根系糖代谢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
| 3.1 材料与方法 |
| 3.1.1 实验材料与幼苗培养 |
| 3.1.2 嫁接 |
| 3.1.3 幼苗生长指标的测定 |
| 3.1.4 幼苗根系ATP含量的测定 |
| 3.1.5 幼苗根系糖含量测定 |
| 3.1.6 根系蛋白提取和酶活性测定 |
| 3.1.7 RNA提取和基因转录水平测定 |
| 3.1.8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 3.2 结果与分析 |
| 3.2.1 西瓜接穗对嫁接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
| 3.2.2 西瓜接穗对嫁接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
| 3.2.3 西瓜接穗对嫁接苗根系糖含量的影响 |
| 3.2.4 西瓜接穗对嫁接苗根系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 3.3 结论与讨论 |
| 第四章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作者简历 |
| 摘要 |
| ABSTRACT |
| 英文缩略表 |
| 1 前言 |
| 1.1 嫁接的发展概况 |
| 1.2 嫁接砧木的选择 |
| 1.3 嫁接栽培的作用 |
| 1.3.1 促进生长和提高产量 |
| 1.3.2 增强植株的光合能力 |
| 1.3.3 提高植株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 |
| 1.3.4 提高抗病抗逆性 |
| 1.3.5 改善果实的品质 |
| 1.4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 1.4.1 蛋白质组学概述 |
| 1.4.2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 1.4.3 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研究技术 |
| 1.4.4 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 |
| 1.5 蛋白质组学在嫁接研究上的应用 |
| 1.5.1 嫁接愈合机制 |
| 1.5.2 嫁接亲和性和抗性机制 |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 1.7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 2 薄皮甜瓜优良砧木筛选 |
| 2.1 材料与方法 |
| 2.1.1 供试材料 |
| 2.1.2 试验方法 |
| 2.1.3 数据统计分析 |
| 2.2 结果与分析 |
| 2.2.1 不同砧木对甜瓜枯萎病的抗性鉴定 |
| 2.2.2 不同砧木嫁接对薄皮甜瓜嫁接苗成活率的影响 |
| 2.2.3 不同砧木对薄皮甜瓜嫁接幼苗生长的影响 |
| 2.2.4 不同砧木嫁接对薄皮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 2.2.5 不同砧木嫁接薄皮甜瓜共生亲和性的综合评价 |
| 2.3 讨论 |
| 2.4 小结 |
| 3 嫁接对薄皮甜瓜生长动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
| 3.1 材料与方法 |
| 3.1.1 供试材料 |
| 3.1.2 试验方法 |
| 3.1.3 数据统计分析 |
| 3.2 结果与分析 |
| 3.2.1 嫁接对薄皮甜瓜生长的影响 |
| 3.2.2 嫁接对薄皮甜瓜叶片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 3.2.3 嫁接对薄皮甜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 3.2.4 嫁接对薄皮甜瓜叶片肉桂醇脱氢酶活性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 3.2.5 嫁接对薄皮甜瓜抗病性的影响 |
| 3.3 讨论 |
| 3.4 小结 |
| 4 嫁接对薄皮甜瓜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 4.1 材料与方法 |
| 4.1.1 供试材料 |
| 4.1.2 试验方法 |
| 4.1.3 数据统计分析 |
| 4.2 结果与分析 |
| 4.2.1 嫁接对薄皮甜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 4.2.2 嫁接对薄皮甜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 4.2.3 嫁接对薄皮甜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 4.2.4 净光合速率与其他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相关性 |
| 4.3 讨论 |
| 4.4 小结 |
| 5 基于蛋白质组学解析薄皮甜瓜嫁接优势的分子机制 |
| 5.1 材料与方法 |
| 5.1.1 供试材料和试验设计 |
| 5.1.2 蛋白样品制备 |
| 5.1.3 酶解、TMT定量标记和LC-MS/MS分析 |
| 5.1.4 数据库搜索 |
| 5.1.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 5.1.6 平行反应监测(PRM)靶向蛋白验证 |
| 5.1.7 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分析 |
| 5.2 结果与分析 |
| 5.2.1 蛋白提取质量检测 |
| 5.2.2 样品重复性检验与质谱质控检测 |
| 5.2.3 差异蛋白鉴定 |
| 5.2.4 GO注释分析 |
| 5.2.5 亚细胞结构定位 |
| 5.2.6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 5.2.7 差异蛋白PRM靶向验证 |
| 5.2.8 差异蛋白q RT-PCR定量分析 |
| 5.3 讨论 |
| 5.3.1 蛋白质合成与降解 |
| 5.3.2 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 |
| 5.3.3 苯丙素合成 |
| 5.3.4 转录后调控 |
| 5.3.5 防御胁迫 |
| 5.4 小结 |
| 6 全文讨论、结论和创新点 |
| 6.1 全文讨论 |
| 6.2 结论 |
| 6.3 创新点 |
| 6.4 后续研究展望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附录 |
| 符号说明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1 前言 |
| 1.1 引言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 1.2.1 嫁接在农业上的应用 |
| 1.2.2 嫁接的方法及选择 |
| 1.2.3 嫁接对品质、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
| 1.2.4 嫁接对抗逆性的影响 |
| 1.2.5 嫁接对抗病性的影响 |
| 1.2.6 外界环境因素对嫁接苗成活的影响 |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 2 材料与方法 |
| 2.1 试验材料 |
| 2.2 挂接方法 |
| 2.3 试验设计 |
| 2.3.1 浸种催芽 |
| 2.3.2 播种育苗 |
| 2.3.3 嫁接后管理 |
| 2.3.4 试验处理及取样 |
|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 2.4.1 甜瓜幼苗生长指标与产量的测定 |
| 2.4.2 甜瓜幼苗干鲜重的测定 |
| 2.4.3 甜瓜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 2.4.4 甜瓜果实品质指标的测定 |
| 2.5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 3 结果与分析 |
| 3.1 嫁接对厚皮甜瓜幼苗成活率的影响 |
| 3.2 嫁接对厚皮甜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
| 3.2.1 嫁接对厚皮甜瓜幼苗株高的影响 |
| 3.2.2 嫁接对厚皮甜瓜幼苗茎粗的影响 |
| 3.2.3 嫁接对厚皮甜瓜幼苗最大叶面积的影响 |
| 3.3 嫁接对厚皮甜瓜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
| 3.3.1 嫁接对厚皮甜瓜幼苗鲜重的影响 |
| 3.3.2 嫁接对厚皮甜瓜幼苗干重的影响 |
| 3.4 嫁接对厚皮甜瓜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 3.4.1 嫁接对厚皮甜瓜幼苗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
| 3.4.2 嫁接对厚皮甜瓜幼苗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 |
| 3.4.3 嫁接对厚皮甜瓜幼苗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 3.5 嫁接对厚皮甜瓜根系活力的影响 |
| 3.6 嫁接对厚皮甜瓜植株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 3.7 嫁接对厚皮甜瓜果实性状的影响 |
| 3.7.1 嫁接对厚皮甜瓜产量的影响 |
| 3.7.2 嫁接对厚皮甜瓜折光糖的影响 |
| 3.7.3 嫁接对厚皮甜瓜肉厚的影响 |
| 3.8 嫁接对厚皮甜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
| 3.9 不同嫁接方法对厚皮甜瓜发病率的影响 |
| 3.10 不同嫁接方法嫁接速率及用工时效的比较 |
| 4 讨论 |
| 4.1 嫁接对厚皮甜瓜嫁接苗成活率的影响 |
| 4.2 嫁接对厚皮甜瓜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
| 4.3 嫁接对厚皮甜瓜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 4.4 嫁接对厚皮甜瓜生理指标的影响 |
| 4.5 嫁接对厚皮甜瓜产量的影响 |
| 4.6 嫁接对厚皮甜瓜果实品质的影响 |
| 4.7 嫁接对厚皮甜瓜嫁接苗砧木萌蘖的影响 |
| 5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 摘要 |
| Abstract |
| 缩略词表 |
| 第一章 前言 |
| 1 课题提出 |
| 2.国内外研究进展 |
| 2.2 钾在植物中的功能 |
| 2.2.1 钾与渗透调节 |
| 2.2.2 钾与光合作用 |
| 2.2.3 钾与抗氧化活性 |
| 2.2.4 钾与果实品质 |
| 2.3 植物对钾的吸收和利用 |
| 2.3.1 植物对钾的吸收 |
| 2.3.2 植物对钾的运转 |
| 2.3.3 钾效率 |
| 2.4 植物对低钾响应 |
| 2.4.1 植物对低钾的感知和传导 |
| 2.4.2 低钾响应信号物质 |
| 2.4.3 植物生长对低钾的响应 |
| 2.4.4 转录组学在植物低钾胁迫响应研究中的应用 |
| 2.4.5 代谢组学在植物植物营养胁迫响应中的应用 |
| 2.5 嫁接对植物营养吸收和利用的调节机制 |
| 2.5.1 砧木根系与营养吸收 |
| 2.5.2 砧穗间植物激素调控 |
| 3.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内容 |
| 3.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 3.2 本研究的内容 |
| 第二章 短期低钾胁迫对嫁接西瓜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材料 |
| 1.2 材料培养 |
| 1.3 测定方法 |
| 1.3.1 生长指标测定 |
| 1.3.2 矿质离子测定 |
| 1.3.3 光合指标测定 |
| 1.3.4 抗氧化物质测定 |
| 1.4 数据处理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短期低钾处理对嫁接西瓜生长的影响 |
| 2.2 短期低钾胁迫对嫁接西瓜钾效率的影响 |
| 2.3 短期低钾胁迫对嫁接西瓜光合作用的影响 |
| 2.4 短期低钾胁迫对嫁接西瓜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 3 讨论 |
| 3.1 短期低钾胁迫与嫁接西瓜生长 |
| 3.2 低钾胁迫与嫁接西瓜钾效率 |
| 3.3 短期低钾胁迫与嫁接西瓜光合作用 |
| 3.4 短期低钾胁迫与嫁接西瓜抗氧化系统 |
| 4 小结 |
| 第三章 短期低钾胁迫对嫁接西瓜叶片转录组的影响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植物材料 |
| 1.2 植物材料培养 |
| 1.3 RNA提取与检验 |
| 1.4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
| 1.5 基因表达水平和差异分析 |
| 1.6 差异基因GO和 KEGG富集分析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RNA-Seq测序结果质量分析 |
| 2.2 低钾胁迫下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 2.3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
| 2.4 差异表达基因KEGG代谢通路分析 |
| 2.5 低钾胁迫下嫁接西瓜叶片重要基因的表达分析 |
| 2.5.1 光合作用相关基因 |
| 2.5.2 活性氧清除相关基因 |
| 2.5.3 钾转运相关基因 |
| 2.5.4 激素相关基因 |
| 2.5.5 转录因子 |
| 3 讨论 |
| 3.1 低钾胁迫下的光合响应 |
| 3.2 低钾胁迫下的氧化还原响应 |
| 3.3 低钾胁迫下的激素响应 |
| 4 小结 |
| 第四章 长期低钾胁迫对嫁接西瓜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 1.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材料 |
| 1.2 材料培养 |
| 1.3 实验方法 |
| 1.4 数据处理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不同钾水平对嫁接西瓜果实钾浓度的影响 |
| 2.2 长期低钾胁迫对嫁接西瓜果实矿质营养的影响 |
| 2.3 不同钾水平对嫁接西瓜单果重的影响 |
| 2.4 不同钾水平对嫁接西瓜叶片玉米素核苷和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 2.5 不同钾水平对嫁接西瓜品质的影响 |
| 3 讨论 |
| 3.1 低钾胁迫下砧木嫁接提高西瓜钾效率和产量 |
| 3.2 低钾胁迫下砧木嫁接可提高西瓜果实品质 |
| 4 小结 |
| 第五章 长期低钾胁迫对嫁接西瓜果实转录组和代谢组的影响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材料 |
| 1.2 材料培养 |
| 1.3 西瓜果实转录组测序 |
| 1.4 西瓜果实代谢组测序 |
| 1.5 数据处理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嫁接西瓜果实转录组 |
| 2.1.1 RNA-Seq测序结果质量分析 |
| 2.1.2 不同钾水平下嫁接西瓜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 2.1.3 不同钾水平下嫁接西瓜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 |
| 2.1.4 不同钾水平下嫁接西瓜差异表达基因KEGG代谢通路分析 |
| 2.2 嫁接西瓜果实代谢组 |
| 2.2.1 嫁接西瓜果实中糖类代谢物 |
| 2.2.2 嫁接西瓜果实中氨基酸代谢物 |
| 2.2.3 嫁接西瓜果实中有机酸盐代谢物 |
| 2.2.4 嫁接西瓜果实中其他代谢物 |
| 3 讨论 |
| 3.1 嫁接西瓜果实转录组对低钾响应 |
| 3.2 嫁接西瓜果实代谢组对低钾响应 |
| 4.小结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 1.结论 |
| 2.展望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Ⅰ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缩略词表 |
| 第一章 前言 |
| 1 课题的提出 |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 2.1 低温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 2.1.1 低温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 |
| 2.1.2 低温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 2.1.3 低温胁迫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
| 2.2 植物应答低温胁迫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 2.2.1 低温诱导G蛋白介导的Ca2+信号通路和蛋白质可逆磷酸化 |
| 2.2.2 通过光合作用相关酶表达模式变化调节能量和碳吸收 |
| 2.2.3 通过碳水化合物与能量代谢调节能量和碳骨架供应 |
| 2.2.4 利用多种防御机制参与抗氧化胁迫 |
| 2.2.5 利用转录、翻译、加工及降解等调控蛋白质代谢 |
| 2.2.6 通过细胞骨架重塑与跨膜运输调节细胞形态与能量/物质运输 |
| 2.3 iTRAQ技术在植物非生物胁迫研究中的应用 |
| 2.4 西瓜耐冷性机制研究进展 |
| 2.4.1 西瓜耐冷性的生理机制 |
| 2.4.2 西瓜耐冷性的分子机制 |
| 2.5 嫁接提高蔬菜耐冷性的研究进展 |
| 2.5.1 抗性砧木耐冷性评价方法 |
| 2.5.2 抗性砧木嫁接提高植株耐冷性的生理机制 |
| 2.5.3 抗性砧木嫁接提高植株耐冷性的分子机制 |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内容 |
| 3.1 目的和意义 |
| 3.2 研究内容 |
| 第二章 西瓜不同砧木品种抗冷性综合评价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材料 |
| 1.2 试验设计 |
| 1.3 测定方法 |
| 1.3.1 相对电导率测定 |
| 1.3.2 丙二醛含量 |
| 1.3.3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 1.3.4 脯氨酸含量 |
| 1.3.5 可溶性蛋白含量 |
| 1.3.6 可溶性糖含量 |
| 1.3.7 光合参数 |
| 1.4 数据处理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低温胁迫对不同砧木形态特征的影响 |
| 2.2 低温胁迫对各砧木品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 2.2.1 质膜透性 |
| 2.2.2 抗氧化能力 |
| 2.2.3 渗透调节物质 |
| 2.2.4 光合特性 |
| 2.3 各生理指标的抗冷系数 |
| 2.4 主成分分析 |
| 2.5 综合评价 |
| 2.5.1 隶属函数分析 |
| 2.5.2 权重的确定 |
| 2.5.3 综合评价 |
| 3 讨论 |
| 4 小结 |
| 第三章 西瓜嫁接苗对不同程度低温逆境的生理响应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材料 |
| 1.1.1 自根苗培育 |
| 1.1.2 嫁接苗培育 |
| 1.2 试验设计 |
| 1.3 测定方法 |
| 1.3.1 叶绿素含量 |
| 1.3.2 其它生理指标 |
| 1.4 数据处理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不同程度低温胁迫对西瓜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 2.2 不同程度低温胁迫对西瓜幼苗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 |
| 2.3 不同低温程度胁迫对西瓜幼苗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 2.4 不同程度低温胁迫对西瓜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 3 讨论 |
| 4 小结 |
| 第四章 基于蛋白组学解析西瓜嫁接苗耐冷性的分子机制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
| 1.2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
| 1.2.1 膜损伤相关指标的测定 |
| 1.2.2 光合参数测定 |
| 1.2.3 叶绿素荧光测定 |
| 1.3 蛋白质的制备与酶解 |
| 1.4 iTRAQ标记和强阳离子交换(SCX)分级 |
| 1.5 Q-Exactive质谱鉴定 |
| 1.6 蛋白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
| 1.7 差异丰度蛋白的生物学(COG、GO及 KEGG)分析 |
| 1.8 RNA提取与Real-time PCR分析 |
| 1.9 数据分析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低温胁迫对西瓜嫁接苗叶片表型与膜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
| 2.2 低温胁迫对西瓜嫁接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 2.3 低温胁迫对西瓜嫁接苗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
| 2.4 质谱基本信息 |
| 2.5 差异蛋白鉴定 |
| 2.6 差异蛋白质的功能分类 |
| 2.7 差异丰度蛋白质qRT-PCR定量分析 |
| 3 讨论 |
| 3.1 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 |
| 3.2 胁迫防御 |
| 3.3 转录后调控 |
| 3.4 蛋白质动态平衡 |
| 3.5 精氨酸合成 |
| 3.6 信号转导 |
| 4 小结 |
| 第五章 全文结论及未来研究展望 |
| 1 结论 |
| 2 展望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致谢 |
| 致谢 |
| 摘要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 1.1 我国西瓜生产概况 |
| 1.1.1 西瓜产业的地位及发展方向 |
| 1.1.2 西瓜的主要栽培茬口 |
| 1.2 嫁接在西瓜生产中的作用 |
| 1.2.1 西瓜嫁接栽培的历史与现状 |
| 1.2.2 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因素 |
| 1.2.3 嫁接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
| 1.2.4 嫁接对西瓜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
| 1.2.5 嫁接提高西瓜抗病性 |
| 1.2.6 嫁接对西瓜抗逆性影响 |
| 1.3 不同温度对西瓜砧木的影响 |
| 1.3.1 不同温度对西瓜砧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
| 1.3.2 不同温度对砧木生理生化的影响 |
| 1.3.3 不同温度对西瓜砧木光合作用的影响 |
| 第二章 不同季节嫁接砧木筛选 |
| 2.1 引言 |
| 2.2 试验材料 |
| 2.3 实验方法 |
| 2.4 测量指标及方法 |
| 2.4.1 发芽率、发芽势统计 |
| 2.4.2 苗期性状测量 |
| 2.4.3 根冠比、壮苗指数统计 |
|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 2.6 结果与分析 |
| 2.6.1 发芽率、发芽势统计 |
| 2.6.2 幼苗形态指标统计 |
| 2.6.3 幼苗鲜、干重及壮苗指数统计 |
| 第三章 不同温度下砧木幼苗的生长发育响应情况 |
| 3.1 引言 |
| 3.2 试验材料 |
| 3.3 实验方法 |
| 3.4 测量指标及方法 |
| 3.4.1 形态指标测量 |
| 3.4.2 生理指标测量 |
| 3.4.3 光合指标测量 |
| 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 3.6 结果与分析 |
| 3.6.1 不同温度下形态指标对比 |
| 3.6.2 不同温度下生理指标差异 |
| 3.6.3 不同温度下光合指标对比 |
| 第四章 嫁接适宜性评价 |
| 4.1 引言 |
| 4.2 试验材料 |
| 4.3 实验方法 |
| 4.4 测量指标及方法 |
| 4.4.1 嫁接成活率统计 |
| 4.4.2 嫁接西瓜长势统计 |
| 4.4.3 嫁接西瓜花期、开花节位统计 |
| 4.4.4 结果期叶绿素对比 |
| 4.4.5 各嫁接组合果实品质对比 |
| 4.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 4.6 结果与分析 |
| 4.6.1 嫁接成活率统计 |
| 4.6.2 嫁接西瓜长势统计 |
| 4.6.3 嫁接西瓜花期、开花节位统计 |
| 4.6.4 结果期叶面积、叶片相对叶绿素对比 |
| 4.6.5 各嫁接组合果实品质对比 |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 5.1 讨论 |
| 5.1.1 不同季节嫁接砧木筛选 |
| 5.1.2 不同温度下幼苗的的生长发育响应情况 |
| 5.1.3 六个砧木的嫁接适用性评价 |
| 5.2 结论 |
| 5.2.1 不同季节苗期适宜砧木的选择 |
| 5.2.2 六个砧木在不同温度下的耐受性 |
| 5.2.3 锦霞8号适宜砧木的筛选 |
| 参考文献 |
| Abstract |
| 摘要 |
| ABSTRACT |
| 缩略语及专有词汇检索表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 1. 连作障碍和西瓜枯萎病 |
| 1.1 连作障碍 |
| 1.2 西瓜枯萎病的表现 |
| 1.3 西瓜枯萎病的成因 |
| 2. 嫁接对西瓜品质和抗性的影响 |
| 2.1 嫁接对西瓜品质的影响 |
| 2.2 嫁接对西瓜抗病的影响 |
| 2.3 嫁接对其他抗性的影响 |
| 2.4 嫁接防控西瓜土传枯萎病的原理 |
| 3. 根系分泌物 |
| 3.1 根系分泌物及其组成 |
| 3.2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方法 |
| 3.2.1 水培收集法 |
| 3.2.2 基质培养收集方法 |
| 3.2.3 土培收集法 |
| 3.3 根系分泌物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
| 3.3.1 萃取法 |
| 3.3.2 衍生化法 |
| 3.3.3 树脂吸附法 |
| 3.3.4 分子膜与超速离心分离法 |
| 3.4 根系分泌物的鉴定方法 |
| 3.4.1 成分分析检测方法 |
| 3.4.2 结构分析检测方法 |
| 3.4.3 非靶标代谢组学检测方法 |
| 4. 土壤微生物 |
| 4.1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概述 |
| 4.1.1 土壤微生物 |
| 4.1.2 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定义 |
| 4.2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 4.2.1 基于培养和分离的方法 |
| 4.2.2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方法 |
| 5. 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根际对话” |
| 5.1 根系分泌物对微生物的影响 |
| 5.2 微生物对植物和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
| 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 6.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 6.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 第二章 西瓜嫁接对根系分泌物的影响研究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根系分泌物中低分子物质的收集和鉴定方法 |
| 1.1.1 植物材料和生长条件 |
| 1.1.2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收集 |
| 1.1.3 非靶标代谢组学气相质谱鉴定(GC-TOF/MS) |
| 1.1.4 数据统计 |
| 1.2 根系分泌物中高分子物质的收集和鉴定方法 |
| 1.2.1 植物材料和生长条件 |
| 1.2.2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收集 |
| 1.2.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胶图分析 |
| 1.2.4 胶内胰蛋白酶消化以及LC-QTOF/MS/MS鉴定 |
| 1.2.5 数据库查询以及蛋白鉴定 |
| 1.2.6 数据统计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根系分泌物中低分子物质的特征 |
| 2.2 根系分泌物中高分子物质的特征 |
| 2.2.1 嫁接和非嫁接西瓜根系分泌蛋白差异的整体分析 |
| 2.2.2 非嫁接西瓜、嫁接西瓜、砧木根系分泌蛋白质比较 |
| 2.2.3 差异蛋白的代谢通路及功能分析 |
| 3. 讨论 |
| 4. 本章小结 |
| 第三章 西瓜嫁接对病原菌侵染和拮抗菌定殖的影响研究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供试菌种 |
| 1.1.1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SQR-21-gfp |
| 1.1.2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gfp |
| 1.1.3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西瓜尖孢镰刀菌FON-gfp |
| 1.2 供试植物 |
| 1.3 水培条件下FON在嫁接和非嫁接西瓜根部的侵染能力 |
| 1.3.1 根表不同部位FON的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 1.3.2 根内FON的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 1.3.3 不同时期FON在嫁接和非嫁接西瓜根部的侵染量 |
| 1.4 水培条件下SQR-9和SQR-21在嫁接和非嫁接西瓜根部的定殖 |
| 1.4.1 根表不同部位SQR-9和SQR-21的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 1.4.2 不同时期SQR-9和SQR-21在嫁接和非嫁接西瓜根部的定殖量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水培条件下FON在嫁接和非嫁接西瓜根部的侵染情况 |
| 2.1.1 根表不同部位FON的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 2.1.2 根内FON的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 2.1.3 不同时期FON在嫁接和非嫁接西瓜根部的侵染量 |
| 2.2 SQR-9和SQR-21在嫁接和非嫁接西瓜根部的定殖情况 |
| 2.2.1 根表不同部位SQR-9的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 2.2.2 不同时期SQR-9和SQR-21在嫁接和非嫁接西瓜根部的定殖量 |
| 3. 讨论 |
| 4. 本章小结 |
| 第四章 西瓜嫁接对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研究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植物材料 |
| 1.2 田间试验设计和土壤样品采集 |
| 1.3 根际土壤DNA提取 |
| 1.4 焦磷酸测序 |
| 1.5 测序数据分析 |
| 1.6 数据统计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细菌群落的整体结构变化 |
| 2.2 门和纲水平嫁接和非嫁接西瓜中根际富集细菌丰度的比较 |
| 2.3 属水平嫁接和非嫁接西瓜中根际富集细菌丰度的比较 |
| 3. 讨论 |
| 4. 本章小结 |
| 第五章 西瓜嫁接根际化学物质与微生物群落的偶合关系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植物材料 |
| 1.2 田间试验设计和土壤样品采集 |
| 1.3 根际化学沉积物的提取和鉴定 |
| 1.4 根际土壤DNA提取 |
| 1.5 定量PCR测定FON的数量 |
| 1.6 Illumina MiSeq测序和数据分析 |
| 1.7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预测 |
| 1.8 网络分析 |
| 1.9 数据统计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根际化学物质与微生物群落的偶合关系 |
| 2.1.1 根际化学物质的组成和鉴定 |
| 2.1.2 根际化学物质与细菌和真菌群落(门水平)的相关性 |
| 2.1.3 根际化学物质与细菌群落(属水平)的相关性 |
| 2.1.4 根际化学物质与真菌群落(属水平)的相关性 |
| 2.1.5 根际化学物质与细菌群落功能的相关性 |
| 2.2 根际化学多样性与微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偶合关系 |
| 2.2.1 根际化学物质以及根际微生物的α和β多样性 |
| 2.2.2 根际化学物质与根际微生物的α和β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
| 2.2.3 发病率或病原菌数量与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
| 3. 讨论 |
| 4. 本章小结 |
| 第六章 西瓜植株残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分解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产生 |
| 1. 材料和方法 |
| 1.1 田间试验设置 |
| 1.2 同位素探针标记西瓜植株残体的制备 |
| 1.3 土壤培育和VOC鉴定 |
| 1.4 DNA提取和密度梯度离心 |
| 1.5 各层分DNA中细菌的定量 |
| 1.6 DGGE分析和特异性条带的鉴定 |
| 1.7 数据统计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西瓜植株残体对镰刀菌枯萎病发病的影响 |
| 2.2 西瓜植株残体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
| 2.3 同位素探针标记西瓜植株残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 3. 讨论 |
| 3.1 西瓜植株残体分解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动态变化 |
| 3.2 西瓜植株残体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的动态变化 |
| 4. 本章小结 |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 创新点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攻读学位期间已(待)发表的论文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 前言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 1 西瓜嫁接技术的研究进展 |
| 1.1 西瓜嫁接栽培的历史和现状 |
| 1.2 西瓜嫁接技术的研究 |
| 1.2.1 嫁接方法 |
| 1.2.2 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因素 |
| 1.2.3 优良西瓜砧木新品种选育 |
| 1.3 西瓜嫁接栽培技术的应用 |
| 2 砧木对嫁接西瓜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
| 2.1 砧木对嫁接西瓜外观品质的影响 |
| 2.1.1 果实大小 |
| 2.1.2 果实形状 |
| 2.1.3 果皮厚度 |
| 2.1.4 果肉硬度 |
| 2.1.5 果肉黄筋 |
| 2.1.6 果实口感 |
| 2.2 砧木对嫁接西瓜营养品质的影响 |
| 2.2.1 可溶性固形物 |
| 2.2.2 可溶性糖 |
| 2.2.3 有机酸 |
| 2.2.4 维生素C |
| 2.2.5 番茄红素 |
| 2.2.6 氨基酸 |
| 2.2.7 芳香物质 |
| 3 砧木对嫁接西瓜品质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 |
| 3.1 矿质元素吸收特性对嫁接西瓜品质的影响 |
| 3.2 酶活性变化对嫁接西瓜品质的影响 |
| 3.3 MicroRNAs调控对嫁接西瓜品质的影响 |
| 3.4 基因差异表达对嫁接西瓜品质的影响 |
| 3.5 蛋白质差异表达对嫁接西瓜品质的影响 |
| 4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嫁接西瓜中的研究进展 |
| 4.1 高通量测序技术 |
| 4.2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嫁接西瓜研究中的应用 |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 第二章 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果实性状的影响 |
| 1 引言 |
| 2 材料与方法 |
| 2.1 试验材料 |
| 2.2 试验方法 |
| 2.2.1 材料的获得 |
| 2.2.2 调查与取样 |
| 2.2.3 数据分析 |
| 3 结果与分析 |
| 3.1 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第一朵雌花节位的影响 |
| 3.2 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不同发育时期果实性状的影响 |
| 3.3 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不同发育时期瓜瓤硬度的影响 |
| 3.4 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坐果率及产量的影响 |
| 4 讨论 |
| 第三章 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果实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 |
| 1 引言 |
| 2 材料与方法 |
| 2.1 试验材料 |
| 2.2 试验方法 |
| 2.2.1 干物质含量的测定 |
| 2.2.2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 2.2.3 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
| 2.2.4 番茄红素含量的测定 |
| 2.2.5 数据分析 |
| 3 结果与分析 |
| 3.1 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果实干物质含量的影响 |
| 3.2 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 3.3 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果实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 3.4 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果实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
| 4 讨论 |
| 第四章 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糖酸品质影响的相关酶学调控机制 |
| 1 引言 |
| 2 材料与方法 |
| 2.1 试验材料 |
| 2.2 试验方法 |
| 2.2.1 糖代谢相关酶的提取及活性测定 |
| 2.2.2 有机酸代谢有关酶的提取及活性测定 |
| 2.2.3 数据分析 |
| 3 结果与分析 |
| 3.1 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
| 3.1.1 酸性转化酶 |
| 3.1.2 中性转化酶 |
| 3.1.3 蔗糖合成酶 |
| 3.1.4 蔗糖磷酸合成酶 |
| 3.2 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
| 3.2.1 柠檬酸合成酶(CS) |
| 3.2.2 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 |
| 3.2.3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 |
| 4 讨论 |
| 第五章 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品质影响的基因调控机制 |
| 1 引言 |
| 2 材料与方法 |
| 2.1 试验材料 |
| 2.2 试验方法 |
| 2.2.1 RNA-Seq提取及cDNA文库构建 |
| 2.2.2 数据过滤、读取映射和测序饱和度分析 |
| 2.2.3 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 |
| 2.2.4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途径富集分析 |
| 2.2.5 qRT-PCR分析 |
| 3 结果与分析 |
| 3.1 嫁接西瓜果实转录组Illumina测序 |
| 3.2 基因表达水平和差异表达基因 |
| 3.3 GO注释和功能富集分析 |
| 3.4 KEGG途径分析 |
| 3.5 荧光定量分析 |
| 4 讨论 |
| 第六章 南瓜砧木对嫁接西瓜番茄红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 |
| 1 引言 |
| 2 材料与方法 |
| 2.1 试验材料 |
| 2.2 试验方法 |
| 2.2.1 瓜瓤组织总RNA提取 |
| 2.2.2 RNA质量检测 |
| 2.2.3 RNA-Seq文库的构建 |
| 2.2.4 测序及与参考基因组比对 |
| 2.2.5 基因表达分析 |
| 2.2.6 RNA-Seq数据的验证 |
| 3 结果与分析 |
| 3.1 RNA提取与质量检测 |
| 3.2 西瓜番茄红素生物合成途径 |
| 3.3 参与西瓜番茄红素生物合成基因的数字表达分析 |
| 3.4 利用qRT-PCR进行差异基因表达验证 |
| 4 讨论 |
| 全文结论 |
| 创新点 |
| 参考文献 |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 致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