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甜瓜栽培技术问答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甜瓜栽培技术问答(论文文献综述)

张亚琪[1](2017)在《昼夜温度、高温环境下外源激素对甜瓜幼苗生长及花芽分化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解决上海地区夏季高温条件下甜瓜工厂化育苗当中遇到的容易出现徒长苗,不易培育出适龄壮苗、影响种苗花芽分化等问题,本试验利用人工气候箱控制温度,研究不同温度(昼/夜)条件,即30℃/30℃、30℃/25℃、30℃/20℃、30℃/15℃、25℃/15℃、20℃/15℃对甜瓜幼苗形态指标、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甜瓜幼苗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各个测量指标均有一定相关性,25℃/15℃温度条件下,幼苗形态指标、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值都是最佳,可以作为理论依据指导夏季甜瓜工厂化育苗。同时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激素脱落酸(ABA)、亚精胺(Spd)和多效唑(PP333)浸种处理对甜瓜幼苗生长和花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ABA、Spd、PP333都可以解决夏季甜瓜穴盘育苗中的徒长问题,提高幼苗壮苗指数,促进幼苗根系发育,提高幼苗叶片的生理功能,但不同外源激素使用的适宜浓度有区别。PP333溶液三种浓度浸种处理显着抵御幼苗的徒长,且随浓度的增大,抵御效果越显着;浓度为10mg/L的PP333溶液浸种处理下的幼苗壮苗指数、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最大;浓度为10-50mg/L的PP333溶液显着促进幼苗花芽分化进程。该试验确定了高温条件下甜瓜穴盘育苗时三种外源激素的最适浓度,可以为夏季甜瓜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李昕升[2](2015)在《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南瓜起源于美洲,学名Cucurbitamoschata,Duch.,是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性草本植物。南瓜在中国的产地不同,叫法各异,南瓜无疑是该栽培作物最广泛的叫法。南瓜是中国重要的蔬菜作物,是中国菜粮兼用的传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经由欧洲人间接从美洲引种到中国,已有500余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我国是世界南瓜的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南瓜的栽培面积很广,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产量颇丰,南瓜除了作为夏秋季节的重要蔬菜,还有诸多其他妙用。本研究属于农业史(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农村社会史)的研究范畴,以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定性与定量、动态与静态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重点分析南瓜的起源、世界范围的传播、品种资源、名称考释,中国引种的时间、引种的路线、推广的过程、生产技术的发展、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引种和本土化的影响等,力求全方位、动态的展现南瓜在中国引种和本土化的全貌。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数据分析和地理信息科学(GIS)技术的运用,尽可能地将历史时期南瓜种植分布情况地图化,以便更清晰、直观的呈现南瓜种植的时空演变。顾名思义,“引种”是指美洲作物南瓜从域外引种到中国,包括引种的时间、路径、过程等相关问题。“本土化”则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推广本土化,南瓜从引种到中国以后,通过多种方式、路径在中国推广,从最初引种的东南沿海、西南边疆推广到各大地区,并逐步覆盖全国,南瓜的推广本土化过程不但使南瓜在全国迅速普及,而且也导致南瓜主要种植区发生了时空的变迁,推广本土化最为重要,南瓜很快成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作物,推广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基本完成;第二,技术本土化,虽然南瓜的生产技术与加工、利用技术在美洲历史悠久,但是没有随着南瓜引种到中国而一同传入,完全是中国劳动人民在传统瓜类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总结出了一整套的南瓜生产技术体系和加工、利用技术体系,技术本土化最为复杂,在明清时期达到高潮,民国以来继续发展,改革开放之前基本完成;第三,文化本土化,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精神层面狭义的文化,南瓜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从南瓜民俗的兴起,到南瓜文学的传播,再到南瓜精神的扩散,南瓜文化从属于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文化本土化最为深入人心,是当今国人不知南瓜为域外作物的重要心理原因,文化本土化在民国时期发展最快,达到了高潮,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乃至到了今天都从未停止。推广本土化、技术本土化和文化本土化,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研究也主要从这三个层面展开。美洲是人类最早栽培的古老作物之一——南瓜的起源中心,南瓜在美洲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在前哥伦布时代,南瓜已经是美洲印第安农业的主要农作物,对南瓜的生产和利用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南瓜随着欧洲向美洲殖民、探险、宗教传播的高潮,先传入欧洲,并经由欧洲人之手传遍世界各地。中国可能是在16世纪初期由葡萄牙人首先引种到东南沿海,稍晚西南边疆也独立从印度、缅甸一带引种南瓜。由此,南瓜迅速在中国内地推广,南瓜与其他美洲作物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除了个别省份基本上都是在明代引种的,17世纪之前,除了东三省、台湾、新疆、青海、西藏,其他省份南瓜栽培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入清以来南瓜在各省范围内发展更加迅速,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逐渐成为南瓜主要产区。新中国成立之后,南瓜产业发展有序而规范,文革时期南瓜生产进入停滞期,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南瓜产业才再次焕发生机,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南瓜的生产和发展在改革开放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说明科学技术才是推动南瓜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南瓜拥有丰富的基因库,品种、形态非常多样,生物多样性极其突出,堪称“多样性之最”,因此造成了不同地区南瓜称谓混乱、名实混杂,以及正名与别称长期共存的现象,对南瓜的名称进行考释,可以理清其命名原由等问题。同时,南瓜与同为南瓜属的美洲同源作物笋瓜、西葫芦的对比以及对南瓜的品种资源的梳理,都有助于更准确的认识南瓜本土化过程。南瓜传入中国不久,劳动人民便通过认真观察、总结,创新出了关于的南瓜的选种育种、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的一整套栽培技术体系,以及贮藏、食用、药用和饲用等多方面的南瓜加工、利用技术体系,体现了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我国传统农业的包容性,这些关于南瓜的技术经验和基本成就,对于现代南瓜生产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是我国重要的农业遗产。即使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南瓜技术成就,受现代自然科学影响越来越深,也还是能看出传统技术深深的烙印。南瓜是美洲作物中的“急先锋”,引种和本土化速度为美洲作物之最,有着深刻的动因:前提因素是自然生态因素(生态适应性、生理适应性),最重要因素是救荒因素,移民因素是加速因素,经济因素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因素且作用越来越大,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因素。南瓜引种和本土化产生了诸多影响,意义深远:对救荒、备荒的影响是南瓜在历史时期最重要的影响,在全国任何地区均是如此,养活了无数的人口;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蔬菜作物结构,完善了传统农业种植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是对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影响,历史上就从来不乏依靠南瓜牟利的人群,如今,南瓜产前—生产—加工—市场,已经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构成了南瓜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传统医学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晚明以降南瓜就一直是重要的中药材,不但充实了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更在救死扶伤方面建树颇多,对传统医学影响很大;最后便是对文化的影响,南瓜文化丰富多彩,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多样的文化符号,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姜晶[3](2020)在《榆林市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薄皮甜瓜是榆林市榆阳区多年来特色种植产业,但生产中种植户自行留种,品种退化和混乱问题突出,调查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对于这一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榆阳区薄皮甜瓜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芝麻香瓜品种筛选和播种期确定以及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针对产业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结果如下:(1)我们农技部门通过薄皮甜瓜品种引进和筛选试验,从栽培性状、产量和商品性状综合分析,单果重、单位面积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且风味和口感最好的是长春芝麻蜜,其次是山东芝麻蜜a。综合所有性状表现分析认为,长春芝麻蜜和山东芝麻蜜a可作为榆阳区薄皮甜瓜主栽品种进行推广种植。以长春芝麻蜜更受欢迎,在当地俗称“芝麻香瓜”。(2)我们农技部门对芝麻香瓜冬春季设施栽培播种期进行了系统筛选试验,确定温室冬春季栽培芝麻香瓜最适宜的播种时间是1月上旬,塑料拱棚春季栽培芝麻香瓜最适宜的播种时间是3月上旬,在这两个播种期生产芝麻香瓜不仅受冻率低,生育期中等上市时间早,且品质好产量较高,产值最高收益最大。(3)产业调查研究明确了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近年来榆阳区实施“3+2+X”产业发展战略,把芝麻香瓜作为设施蔬菜领域重点培育的优势特色产业,全区共有19个乡镇,其中有12个乡镇涉及芝麻香瓜产业,现已建成百亩以上的高标准设施示范基地48处,集中育苗点9处,2019年榆阳区芝麻香瓜播种面积653.3 hm2,占西甜瓜播种总面积的29.0%,年产量1.9万t,是西甜瓜年产量的18.4%,年产值达3.07亿元,是西甜瓜年产值的67.03%,占全年农业经济生产总值的4.3%,每hm2平均效益为47.1万元左右。但目前产业还存在个体生产经营规模过小、连作障碍成为生产技术难题、资金投入偏少、保障性政策缺乏、产后营销服务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4)针对产业问题提出了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应加快发展产业化经营,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依靠科技支撑,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政策扶持力度,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构建互联网云销售服务中心,电商助力产销衔接;完善服务体系,狠抓人才培育;鼓励品牌建设,打造榆阳知名品牌。

二、甜瓜栽培技术问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甜瓜栽培技术问答(论文提纲范文)

(1)昼夜温度、高温环境下外源激素对甜瓜幼苗生长及花芽分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甜瓜的生物学特征
    1.2 甜瓜在上海地区的栽培现状
    1.3 甜瓜幼苗生长研究现状
    1.4 植株幼苗生长对温度的响应
        1.4.1 高温对植株幼苗生长的影响
        1.4.2 低温对植株幼苗生长的影响
        1.4.3 昼夜温差对植株幼苗生长的影响
    1.5 温度对植物幼苗期其它方面的影响
        1.5.1 温度对植物花芽分化的影响
        1.5.2 温度对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1.5.3 温度对其它生理指标的影响
    1.6 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6.1 脱落酸
        1.6.2 亚精胺
        1.6.3 多效唑
    1.7 试验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昼夜温度对甜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测定项目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昼夜温度对甜瓜幼苗物候期的影响
        2.2.2 昼夜温度对甜瓜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2.2.3 昼夜温度对甜瓜幼苗生长量的影响
        2.2.4 昼夜温度对甜瓜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5 昼夜温度对甜瓜幼苗根系形态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高温环境下外源激素对甜瓜生长及花芽分化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测定项目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ABA、Spd和 PP333浸种处理对甜瓜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3.2.2 ABA、Spd和 PP333浸种处理对甜瓜幼苗生长量的影响
        3.2.3 ABA、Spd和 PP333浸种处理对甜瓜幼苗根系活力及叶绿素的影响
        3.2.4 ABA、Spd和 PP333浸种处理对甜瓜幼苗花芽分化进程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结束语
    4.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4.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2)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四、基本结构与研究重点
五、创新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南瓜的起源与传播
第一节 南瓜在美洲的起源与传播
    一、美洲是南瓜的起源中心
    二、南瓜在欧亚的传播
第二节 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径
    一、南瓜传入中国的时间
    二、南瓜传入中国的路径 第二章 南瓜的名实与品种资源
第一节 南瓜名称考释
    一、南瓜的主要名称
    二、南瓜的其他别称
第二节 南瓜属作物与南瓜品种资源
    一、南瓜与笋瓜、西葫芦
    二、南瓜的品种资源 第三章 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推广
第一节 南瓜在全国的引种路线
第二节 明清民国时期南瓜在各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一、南瓜在东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二、南瓜在华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三、南瓜在西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四、南瓜在西南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五、南瓜在东南沿海的引种和推广
    六、南瓜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引种和推广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的生产和发展
    一、南瓜在全国的生产概况
    二、南瓜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四章 南瓜生产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栽培技术的积累
    一、播种育苗
    二、定植
    三、田间管理
    四、病虫害防治
    五、采收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生产技术的改进
    一、选种育种
    二、播种育苗
    三、定植
    四、田间管理
    五、病虫害防治
    六、采收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生产技术的发展
    一、1949-1978年的发展
    二、1979-2014年的发展 第五章 南瓜加工、利用技术本土化的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奠基
    一、贮藏
    二、食用
    三、药用
    四、饲用及其他利用方式
第二节 民国时期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改进
    一、贮藏
    二、食用
    三、药用
    四、饲用及其他利用方式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南瓜加工、利用技术的发展
    一、1949-1978年的发展
    二、1979-2014年的发展 第六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自然生态因素
    一、生态适应性
    二、生理适应性
第二节 救荒因素
    一、南方地区
    二、北方地区
第三节 移民因素
    一、西南移民潮:“湖广填四川”与“改土归流”
    二、东南棚民潮:“客家棚民”与“江西填湖广”
    三、东北大移民:“招民开垦”与“闯关东”
第四节 对夏季蔬菜的强烈需求
    一、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
    二、中国古代夏季蔬菜的品种增加的原因
第五节 经济因素
    一、南瓜的相对经济优势
    二、南瓜加工、利用的经济优势
    三、南瓜其他利用方式的经济优势 第七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对救荒、备荒的影响
    一、全国性的救荒影响
    二、六大区的具体救荒影响
第二节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改变了蔬菜作物结构
    二、影响了农业种植制度
第三节 对经济的影响
    一、直接南瓜贸易对经济的影响
    二、南瓜子对经济的促进
    三、南瓜众多深加工产品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
    四、南瓜与养殖业发展 第八章 南瓜引种和本土化对科技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对传统医学的影响
    一、基本性状的描述
    二、同食相忌
    三、具体应用
第二节 南瓜与文化
    一、南瓜精神
    二、南瓜民俗
    三、南瓜观赏文化
    四、南瓜名称文化
    五、南瓜饮食文化
第三节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明清时期的文学创作
    二、民国时期的文学创作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创作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榆林市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选题背景和调查研究方法
    1.1 甜瓜的起源和分布
    1.2 甜瓜的品种类型
        1.2.1 厚皮系统
        1.2.2 薄皮系统
    1.3 世界甜瓜生产发展概况
    1.4 国内甜瓜生产发展概况
        1.4.1 生产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
        1.4.2 产业布局逐步优化
        1.4.3 品种应用丰富多样
        1.4.4 栽培模式和栽培技术
        1.4.5 甜瓜产业发展概况
    1.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调查研究方法
        1.6.1 调查范围和对象
        1.6.2 调查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榆林市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现状
    2.1 榆林市甜瓜生产概况
    2.2 榆阳区芝麻香瓜生产基本情况
        2.2.1 种植面积与产量
        2.2.2 产区分布
    2.3 栽培模式和生产方式
    2.4 生产设施规格和成本
        2.4.1 塑料拱棚
        2.4.2 日光温室
    2.5 榆阳区芝麻香瓜生产主体情况
    2.6 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新型经营主体调查
第三章 榆阳区芝麻香瓜品种的由来
    3.1 品种筛选试验概况
        3.1.1 试验方法
        3.1.2 栽培管理
    3.2 品种筛选试验结果
        3.2.1 不同品种的栽培性状和产量
        3.2.2 不同品种薄皮甜瓜果实商品性状
第四章 榆阳区芝麻香瓜设施栽培播种栽植期的确定
    4.1 芝麻香瓜冬春季设施栽培播种期筛选试验概况
        4.1.1 试验方法
        4.1.2 栽培管理
    4.2 播种期筛选试验结果
        4.2.1 播种期对温室芝麻香瓜生育期的影响
        4.2.2 播种期对塑料拱棚芝麻香瓜生育期的影响
        4.2.3 播种期对温室芝麻香瓜果实品质、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4.2.4 播种期对塑料拱棚芝麻香瓜果实品质、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第五章 榆阳区芝麻香瓜栽培技术和生产效益调查
    5.1 栽培技术调查
    5.2 榆阳区芝麻香瓜生产资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5.3 榆阳区芝麻香瓜生产效益
第六章 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
    6.1 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6.1.1 地理优势
        6.1.2 经济优势
        6.1.3 政策优势
    6.2 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存在问题
        6.2.1 生产经营规模过小
        6.2.2 连作障碍成为生产技术难题
        6.2.3 资金投入仍然偏少
        6.2.4 保障性政策缺乏
        6.2.5 产后营销服务滞后
        6.2.6 服务体系不健全
第七章 调查总结和建议
    7.1 调查总结
        7.1.1 调查明确了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现状
        7.1.2 明确了芝麻香瓜的由来及其设施冬春季栽培的适宜播种期
        7.1.3 调查总结了榆阳区芝麻香瓜栽培技术体系
        7.1.4 分析明确了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发展的优势和问题
    7.2 对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发展的建议
        7.2.1 加快发展产业化经营,构建利益联结机制
        7.2.2 依靠科技支撑,提高产品竞争力
        7.2.3 增加政策扶持力度,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
        7.2.4 构建互联网云销售服务中心,电商助力产销衔接
        7.2.5 完善服务体系,狠抓人才培育
        7.2.6 鼓励品牌建设,打造榆阳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甜瓜栽培技术问答(论文参考文献)

  • [1]昼夜温度、高温环境下外源激素对甜瓜幼苗生长及花芽分化的影响[D]. 张亚琪.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2)
  • [2]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研究[D]. 李昕升.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3]榆林市榆阳区芝麻香瓜产业调查研究[D]. 姜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甜瓜论文 南瓜论文 农业论文 三农论文 香瓜论文

上一篇:六种消毒剂对集约化养猪场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作用
下一篇: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检测母体乙肝分娩死胎肝组织中乙肝病毒及其标志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