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玉晶,魏力[1](2021)在《加速康复外科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接受胸腺瘤切除手术的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拔除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拔除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以加速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王留辉[2](2020)在《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分析重症肌无力实施胸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纳入我院神经内科诊治重症肌无力82例行胸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组,41例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围手术期精细化护理的41例为研究组,对比其效果。结果:(1)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2)研究组总发生并发症几率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9.2%;(3)研究组的总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的21.9%,差异显着,组间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术围手术治疗期间予以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加速患者康复,应用效果显着,值得广泛应用。
隋芸,王玉芳[3](2019)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围术期优质护理措施探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围术期优质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的100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组,传统护理组给予传统护理,优质护理组开展优质护理。结果优质护理组满意度、情绪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疾病的认知水平、平均住院的时间、投诉率对比传统护理组有优势,P<0.05。结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减轻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生存质量,加速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康复出院,减少投诉和提高满意度。
刘星华,陈梅,汤甜,郑芳莉,章玉洁,屈娟娟[4](2019)在《优质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对围手术期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围手术期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8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4.82±8.61)min以及手术治疗中的出血量(110.31±12.85)mL与对照组(88.85±12.32)min、(193.86±24.54)mL比较均明显较少,观察组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出现肺部感染以及肌无力现象(2.50%)等并发症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30.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中落实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出现,为接受治疗的患者提供安全保障,护理效果得到认可,值得推荐使用。
周文娟,王乐乐,高娟,杨少梅,梁智星[5](2019)在《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采取胸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病例为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44例,对患者随机分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照组22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22例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55%;对照组出现3例肺部感染,1例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为18.18%。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着,值得临床应用。
李荣耀[6](2019)在《一种围手术期管理体系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重症肌无力是由免疫抗体介导的累及神经肌肉接头所致的信号传导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的易疲劳,以骨骼肌受累为主,如不及时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后期可出现呼吸、进食无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然而,由于该疾病的特殊性,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远高于其他疾病。术后肌无力症状加重及重症肌无力危象是患者术后发生的最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一旦发生通常需要紧急辅助通气,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因此,防止重症肌无力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胸外科医生避不开的工作。合理的围手术期管理及科学的手术时机选择是防止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最佳策略。本科室基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受累肌群、病情分期,抗乙酰胆碱药物敏感性等特点制定了一套重症肌无力术前外科评估体系,并将此用于指导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及手术适应症选择。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近5年应用“MG术前外科风险评估体系”进行围手术期管理的一组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时期应用传统围手术期管理办法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资料进行对比,进而评价术前外科评估系统与传统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相关管理理念及管理办法的优劣情况,以期为重症肌无力患者手术时机选择及围手术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23例MG患者,按照不同的围术期管理方法及理念(不同治疗组)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重症肌无力外科评估系统指导MG患者手术适应症选择及围手术期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管理办法进行MG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评估两组患者在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术后症状加重率、肺部感染率、术后带管时长、术后住院时长、住院总费用等方面的差异。为进一步验证外科评估体系的可行性,本研究将行手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前术后的肌无力分型进行对比,将术后症状加重的患者分入加重组,术后症状平稳的患者分入平稳组。将加重组与平稳组的MG患者进行对比,通过单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MG患者术后加重的危险因素。最后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术后症状加重的一般性规律。数据处理及分析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1.入院时两组MG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时长、外科MG分型、既往危象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围手术期干预后,研究组7例患者仍处于高风险状态而暂时选择保守治疗,最终研究组54例患者、对照组6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术前症状控制率(74.07%VS 38.71%)、病情分期(缓解稳定期,100.00%VS缓解稳定期79.03%)、手术方式(胸腔镜,88.89%VS胸腔镜67.74%),术后镇痛效果(满意,81.48%VS满意,64.52%)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研究组MG患者术后未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对照组发生2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MG症状加重率(12.96%VS 38.7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1.11%VS 27.42%)、术后住院天数(7.76±1.78VS 9.84±4.07),住院总费用(3.21±1.14万VS 3.79±1.06万)等结局指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单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高风险MG患者、开胸术式及镇痛效果欠佳是MG患者术后症状加重的危险因素,其中术前高风险MG患者是术后症状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4.MG患者术前外科分型越高术后症状越容易加重,多数加重1个型别级,加重时间一般发生在术后前3天,以术后第2、3天为多。结论1.重症肌无力外科风险评估体系在指导个体化围手术期管理及预防MG患者术后危象及严重并发症方面有很好的应用价值。2.术后2至3天是MG患者症状加重的主要时期,对于术前型别较高的MG患者应注意防范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
陈依山[7](2018)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院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74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7例。常规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长、焦虑程度和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长、护理后SAS评分和不良反应率均比常规组的明显降低(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可显着缓解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焦虑心理状态,预防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邵素敏,张丹红[8](2017)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行胸腺瘤切除术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27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试验组选择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高于试验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普及推广。
邱红丽[9](2016)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围手术期护理》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胸腺瘤合并MG患者的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措施,包括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手术前后呼吸道严密护理、防止呼吸道感染及重症肌无力危象等。术后给予生命体征严密监护,术后MG危象并发症的严密监测与护理及其他针对术后并发症的专业性及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手术患者采用一系列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与护理方法,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加强胸腺瘤合并MG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出院后的专业化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及远期预后。
李霞,黎吉娜[10](2015)在《4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文中认为总结了4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及用药管理,术后常规护理、呼吸系统管理、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观察和护理、用药护理及营养支持。认为加强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对象与方法 |
| 1.1 研究对象 |
| 1.2 方法 |
| 1.2.1 对照组 |
| 1.2.2 观察组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 2.2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
| 3 讨论 |
| 3.1 ERAS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
| 3.2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手术治疗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的护理效果 |
| 1 基础资料与方法 |
| 1.1 基础资料 |
| 1.2 纳入与剔除标准 |
| 1.3 护理方法 |
| 1.3.1 术前护理 |
| 1.3.2 术后护理 |
| 1.4 观察指标 |
| 1.5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
|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几率 |
|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 3 讨论 |
| 0 引言 |
| 1 资料和方法 |
| 1.1 资料。 |
| 1.2护理方法 |
| 1.3 观察的指标。 |
| 1.4 统计学处理。 |
| 2 结果 |
| 2.1 满意度。 |
| 2.2 情绪状态以及生活质量。 |
| 2.3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疾病的认知水平、平均住院的时间。 |
| 2.4 投诉率。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 1.3 方法 |
| 1.3.1 药物合理应用 |
| 1.3.2 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
| 1.3.3 排痰护理 |
| 1.3.4 呼吸机使用护理 |
| 1.3.5 饮食护理 |
| 1.3.6 出院指导 |
| 1.4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 |
| 1.5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
|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2.1 术前护理 |
| 1.2.2 术后护理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
| 2.2 并发症对比 |
| 3 讨论 |
| 摘要 |
| abstract |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 引言 |
| 资料和方法 |
| 结果 |
| 讨论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重症肌无力分型现状及外科治疗进展 |
| 参考文献 |
| 个人简历 |
| 致谢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分析。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住院时长状况。 |
|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状况。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观察指标 |
| 1.4 统计学处理 |
| 2 结果 |
|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 3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一般资料 |
| 1.2手术方法 |
| 2围手术期护理 |
| 2.1术前护理 |
| 2.2 术后护理 |
| 3 小结 |
| 1 临床资料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手术方法 |
| 1.3 结果 |
| 2 护理 |
| 2.1 术前护理 |
| 2.1.1 心理护理 |
| 2.1.2 呼吸道护理 |
| 2.1.3 用药管理 |
| 2.2 术后护理 |
| 2.2.1 术后常规护理 |
| 2.2.2 呼吸系统管理 |
| 2.2.3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观察和护理 |
| 2.2.4 用药护理 |
| 2.2.5 营养支持 |
| 3 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