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军娜,雷宏振[1](2014)在《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 解决陕西“三农”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陕西作为农业大省,在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农业所占比重应引起重视。基于农产品名牌战略,联系陕西"三农"问题,通过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创立名牌农产品,增强陕西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提高农业收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为解决陕西"三农"问题提供对策。
刘进,严明芳[2](2009)在《甘肃迈向质量文明新时代》文中研究指明2009年6月25日,国家质检总局与甘肃省在兰州共同签署了《关于支持甘肃优势产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合作备忘录》,标志着甘肃省进入全面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对甘肃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名牌战略、构建循环产业体系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王保利,江思恩[3](2009)在《陕西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名牌战略》文中研究说明为探索推进陕西名牌战略的构想,在论述名牌战略关系与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分析与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陕西名牌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少,名牌企业认知度低,名牌维护能力弱等。研究认为:为推动陕西名牌战略,应当通过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的推动作用以及社会支持作用等途径解决。
陆凤英[4](2005)在《甘肃品牌建设现状及策略思考》文中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市场在经过质量、价格等的多轮竞争后,已经全面进入了品牌竞争的阶段。品牌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甘肃企业是否拥有自己的品牌,既关系到甘肃企业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甘肃企业能否大踏歩迈向国际市场。本文通过分析甘肃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策略。
杨志强,何生荣[5](2005)在《两低三小:甘肃产品难获“中国名牌”的致命伤》文中研究表明
黄武明[6](2005)在《大企业集团战略与"工业强省"关系探析》文中提出工业化是任何现代化国家都必须经历的一个历史进程。所谓工业化,一般是指以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确立为基本标志,由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化的历史过程。据测算,甘肃省目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明显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鉴于此,甘肃省委、省政府于2002年提出了"工业强省"战略,目的是通过把大企业做强,中小企业做多,实现经济总量
吕元琮[7](2004)在《名牌战略与甘肃经济发展》文中指出大力推行名牌战略对于带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甘肃省争创名牌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内蒙古自治区的相关经验,结合甘肃省情,研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思路与具体建议。
宋小娟[8](2002)在《我们一直在努力——访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所长魏华光》文中研究指明
姜安印[9](2001)在《对甘肃实施名牌战略的思考》文中提出名牌战略作为一种区域创新的具体手段 ,在区域经济中已广泛运用。落后地区想要在经济发展中利用这一手段 ,实现跨越式发展 ,就需要在发展思路及具体措施上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针对甘肃在实施名牌战略中的问题 ,从地区经济实施名牌战略的理念及关键环节等方面 ,对完善名牌战略的努力方向进行了探讨。
周建民,陈刚[10](2001)在《西部开发中甘肃实施名牌战略的理性思考》文中提出实施名牌战略 ,加速甘肃发展 ,对于全面振兴西部经济 ,缩小东西部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部大开发为背景 ,立足当前 ,结合实际 ,对甘肃省实施名牌战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理性思考 ,并从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一、研究背景 |
| 二、陕西省农产品名牌战略实施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 1. 农产品品种多,但精细化加工不足,精细化管理有待提高 |
| 2. 质量好的农产品生产或加工企业名牌意识淡漠 |
| 3. 已申请农产品生产或加工的名牌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
| 4. 政府效用未能有效发挥 |
| 三、陕西省农产品名牌战略实施 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
| 1. 提高农产品质量,精细化加工和精细化管理 |
| 2. 依托地方特色,以“一村一品”为载体 |
| 3. 鼓励企业参评名牌,提高企业界人士的名牌意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
| 4. 依托地名优势,加大市场宣传,使更多名牌农产品走出区域 |
| 5. 政府企业两手抓,制定相关措施维护名牌 |
| 四、陕西省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 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 |
| 1. 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提高农民收入,减小贫富差距 |
| 2. 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实现农业增收 |
| 3. 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 |
| 名牌的支撑是质量 |
| 工业强省中的质量元素 |
| 质量文明新时速 |
| 一、名牌战略与新型工业化的关系 |
| (一) 名牌战略对新型工业化进程具有推动作用 |
| (二) 新型工业化急切要求实施名牌战略 |
| 二、陕西名牌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 (一) 国内国际知名品牌数量少 |
| (二) 名牌企业认知度低 |
| (三) 名牌维护能力较弱 |
| (四) 缺乏名牌意识 |
| (五) 政府效用未能有效发挥 |
| 三、陕西省名牌战略实施构想 |
| (一) 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 |
| (二) 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
| (三) 展现社会支持作用 |
| 四、结 语 |
| 一、甘肃省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
| 二、制约甘肃品牌发展的因素分析 |
| 三、甘肃品牌建设对策及建议 |
| 甘肃大企业(集团)的地位和作用 |
| (一)甘肃大企业(集团)所处的位置 |
| (二)甘肃大企业(集团)的作用 |
| 甘肃大企业(集团)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
| (一)甘肃大企业(集团)的发展状况 |
| (二)甘肃大企业(集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 做大做强甘肃大企业(集团)的必要性 |
| 做大做强大企业(集团)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
|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培育和发展大企业(集团) |
| (二)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培育和提高大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
| (三)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国内、国际知名品牌 |
| (四)加快产业升级,实现大企业(集团)产品的更新换代 |
| (五)加强资本运作,扩大企业规模,造就超级“航母”企业 |
| 一、进一步深刻认识推行名牌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 |
| 二、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创几个在国内外有知名度的消费类着名品牌 |
| 三、发挥争创名牌与扩大规模的联动倍加效应 |
| 四、强化名牌产品营销工作 |
| 五、实行人本管理和实施人才发展战略 |
| 六、实施名牌战略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引导、培育与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