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VM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0例疗效分析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VM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0例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朱红青[1](2020)在《益气养血通络方防治硼替佐米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高度依赖蛋白酶体功能的癌变性浆细胞恶性克隆所致的血液系统肿瘤,发病率位居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第二位。虽有新药及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的不断引入,但目前仍不可治愈。硼替佐米为代表的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ers,PIs)的问世,为患者带来了真实世界的生存获益,显着改变了 MM患者的转归及命运;由于治疗间期延长或中断治疗导致的高复发率,目前更为强调持续治疗、深度缓解给患者带来的生存获益。在国内,随着各地医保政策的倾斜以及国产硼替佐米的上市,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接受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化疗。然而,不少MM患者由于硼替佐米治疗相关的神经毒性(Bortezomib 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BIPN)被迫减量甚至中断治疗,遗憾的是,及至目前,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疗BIPN方案并不多。中医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因其价格低廉,副作用小,临床疗效肯定,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中医中药可能是防治BIPN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仍需大量研究进一步证实。课题组结合BIPN的临床特点,认为其总属“痹症”、“麻木”、“不仁”范畴,其常见病机乃荣卫气虚,“寒”“毒”“瘀”凝结所致,治则重益气血,兼顾通阳,善用引经药。中医药的优势在于重视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等治未病理念。本课题组前期通过中药辅助治疗发现,中药能有效改善BIPN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预防性使用中药的患者BIPN发生率及病变级别明显下降,因此引发了课题组进一步开展相关临床研究的兴趣。研究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总结预防及治疗BIPN的中药处方特点,优化BIPN预防及治疗协定方;观察预防及治疗协定方在临床防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BIPN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BIPN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1.纳入本课题组2016年6月~2018年2月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收治的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MM患者4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化疗期间,伍用中药汤剂口服预防和治疗BIPN的所有中药方剂,采用SPSS 25软件进行频次和聚类分析、IBM SPSS Modeler 18软件对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在本课题组既往中药治疗BIPN取得临床疗效的基础上,根据上述数据挖掘结果,结合文献,基于益气养血通络组方原则优化预防和治疗BIPN协定方。2.纳入2018年2月~2020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泰州市中医院血液科及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MM患者共60例,其中预防组30例,来自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治疗方案联合中药预防协定方,对照组30例,来自泰州市中医院血液科及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以单纯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预防协定方方药组成:黄芪30g白芍15g当归10g桂枝10g细辛3g木瓜15g伸筋草15g乌梢蛇10g甘草10g,中药由江苏省中医院中药房统一配药并煎制分装,早晚各200ml 口服,4周为1疗程,服用3疗程,统计预防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WBC、Hb、PLT、NLR、LMR、RDW、MPV、AST、ALT、BUN、Scr、ALB、GLO、UA、LDH、Ca2+、血清 β2-MG 等指标及 NCI-CTC AE PN等级、周围神经病变量表积分、中医症状积分,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纳入2018年2月~2020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及泰州市中医院血液科收治的BIPN患者30例,服用治疗协定方,治疗协定方方药组成:黄芪30g白芍15g当归10g桂枝10g细辛3g木瓜15g伸筋草15g乌梢蛇10g甘草10g制附子10g干姜6g吴茱萸5g,中药由江苏省中医院及泰州市中医院中药房配药并煎制分装,早晚各200ml 口服,4周为1疗程,共3疗程,统计治疗前及服用治疗协定方3疗程后WBC、Hb、PLT、NLR、LMR、RDW、MPV、AST、ALT、BUN、Scr、ALB、GLO、UA、LDH、Ca2+、血清 β2-MG、SF、CRP等指标、NCI-CTCAEPN等级、周围神经病变量表积分、中医证状积分变化,同时评估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QoL)评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测服用治疗协定方前及3疗程后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并与健康体检患者对照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NCI-CTC PN等级1-4级的4例患者行肌电图检测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评估神经损伤类型及程度。研究结果1.中药防治BIPN数据挖掘结果:42例MM患者所用中药共286味,其中出现频次和频率较高的10味中药分别为黄芪、白芍、细辛、甘草、白术、当归、茯苓、丹参、桂枝和伸筋草;一半以上患者使用的中药共有20味,分别是黄芪、白芍、细辛、甘草、白术、当归、茯苓、丹参、桂枝、伸筋草、吴茱萸、党参、冬凌草、煅牡蛎、红花、猫爪草、木瓜、鹿衔草、三七粉、豨莶草;关联规则网络图显示黄芪、白芍、细辛和当归四个药物关联性最强,属于核心药物。二阶关联支持度最高的是黄芪+白芍,三阶关联支持度最高的是白芍+细辛+黄芪,四阶关联支持度最高的是桂枝+当归+白芍+黄芪,聚类分析确立基本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当归补血汤、补阳还五汤、四君子汤类方。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理论,我们进一步优化了预防协定方(黄芪 当归 桂枝 白芍 细辛 木瓜 乌梢蛇 伸筋草 甘草)和治疗协定方(附子 干姜 吴茱萸 黄芪 当归 桂枝 白芍细辛 木瓜 乌梢蛇 伸筋草 甘草)。2.预防协定方干预MM患者BIPN的临床结果:2.1预防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性别、年龄、疾病分型、DS分期、ISS分期、骨破坏、是否合并肾功能不全、WBC、Hb、PLT、NLR、LMR、RDW、MPV、AST、ALT、BUN、Scr、ALB、GLO、UA、LDH、Ca2+、血清β2-MG等临床数据组间比较,P>0.05,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及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2预防组患者使用预防协定方前后WBC、NLR、PLT、AST、ALT、BUN、Scr、ALB、Ca2+组内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Hb、LMR、RDW、MPV、GLO、UA、LDH、血清β2-MG等进行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Hb、RDW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而LMR、MPV、GLO、UA、LDH、血清β2-MG较前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WBC、NLR、PLT、MPV、AST、ALT、BUN、Scr、UA、LDH、Ca2+、血清 β2-MG 组内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Hb、LMR、RDW、ALB、GLO等进行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Hb、ALB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而RDW、LMR、GLO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预防组与对照组WBC、Hb、PLT、LMR、NLR、ALB、GLO、AST、ALT、BUN、Scr、UA、LDH、血清β2-MG进行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RDW、MPV、Ca2+等临床特征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PV、Ca2+预防组比对照组低,而RDW预防组较对照组高。2.3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NCI-CTC AE PN等级4级以上均为0,预防组1级23.3%,2级6.7%,无3级及以上BIPN患者,对照组1级13.3%,2级36.7%,3级6.7%,两组比较,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周围神经病变量表积分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为2.5(1.75~4.25),与对照组8.5(2.75~13.25)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中医症状积分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为4(2.75~6),与对照组9(6~15)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协定方干预MM患者BIPN的临床结果:3.1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NCI-CTCAE PN等级与年龄、性别、DS分期、ISS分期、是否存在感染、是否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是否为复发患者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NCI-CTC AE PN等级与M蛋白类型及是否有肾功能损害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显示:WBC、Hb、PLT、NLR、LMR、RDW、MPV、AST、ALT、BUN、Scr、ALB、LDH、Ca2+、血β2-MG、SF、CRP、UA水平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GLO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治疗前NCI-CTC AE PN等级1级占31.8%,2级占59.1%,3级9.1%,治疗后无PN病变占45.4%,1级占36.4%,2级占18.2%,无3级及3级以上PN患者,P=0.001,治疗协定方干预后NCI-CTC AE PN等级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治疗前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积分中位数(上下四分位数)为12.50(7.75~15),治疗后下降为5(2.75~8.2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周围神经量表积分为9(4~11),治疗后下降为3(1~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QoL评分中位数28(25~31),治疗后为28.5(26~30),P=0.517,变化无统计学差异。3.4治疗前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水平(NGF)中位数22.10(15.32~38.24)ng/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39.26(30.64~50.94)ng/L 及治疗后 37.02(19.65~59.37)ng/L,P<0.05,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肌电图测神经传导速度显示,患者主要为感觉神经受损,严重者运动神经也有累及,周围神经损害主要以轴突及髓鞘损害为主。结论1.采用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MM临床疗效确切;预防及治疗协定方通过益气养血、温经通络能有效控制BIPN;3疗程治疗后评估PN发生率下降,患者麻木、疼痛、寒冷等症状减轻,推测与本方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细胞供血供氧有关。2.益气养血通络方能使严重BIPN患者中断或停止治疗的几率下降,为后期持续规范治疗提供保障,从而辅助延长患者的PFS。3.益气养血通络方在防治BIPN过程中,无明显临床不良反应。

宋佳霖[2](2020)在《卡非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已经接受过一代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及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或沙利度胺)治疗的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患者对卡非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科就诊的RRMM患者,其中32例符合用药条件,给予卡非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每个用药周期结束评估患者的疗效,并详细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给予对症处理。主要评价标准为总缓解率(Total Respond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次要评价标准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并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分型、既往是否合并肾功能不全、是否合并糖尿病进行分组比较。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间比较使用Fisher精确检验,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以P<0.05认为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1.本研究可评估疗效患者共32例,年龄≥60岁患者18例,年龄<60岁患者14例;IgA型患者10例,IgG型患者22例;既往合并有肾功能不全患者8例,合并有糖尿病患者10例,截止到2020年1月,18例患者死亡,14例存活。2、至随访截止时间,获得微小缓解(Micro Response,MR)及以上患者18例,ORR 为 56.25%,DCR 为 68.75%。3、年龄≥60岁患者18例,14例疗效评估MR以上,有效率为77.78%,年龄<60岁患者14例,其中4例疗效评估MR以上,有效率为28.57%,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5);年龄≥60岁患者中位OS 21个月,年龄<60岁患者中位OS 7个月,两组间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60岁患者PFS为7个月,年龄<60岁患者PFS为2个月,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不同性别、不同分型、既往是否合并肾功能不全、是否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OS、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32例患者中仅有1例(3.12%)发生了 3级周围神经病变,4例(12.50%)发生了带状疱疹;1例(3.12%)发生3级肺部感染;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结论1、卡非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RRMM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使患者获得较长时间的临床缓解;2、卡非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对高年龄的老年患者依然具有较好的疗效;3、对于有糖尿病或合并肾功能不全以及不同分型及性别的RRMM患者,卡非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均具有较好的疗效;4、卡非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对于RRMM患者具有较好安全性,不良反应较少。

范澄璐[3](2019)在《PTD治疗严重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38例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三联化疗方案(PTD)在合并有严重肾功能不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8例应用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三联化疗方案治疗的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MM患者的资料。硼替佐米用法用量:38例患者均在化疗第1天、第4天、第8天和第11天进行1.3mg/m2皮下注射;沙度利胺的用法用量:38例患者均从50mg/天开始,根据耐受情况逐渐加量至100mg/天口服;地塞米松用法用量:38例患者均在化疗第1天、第2天、第4天、第5天、第8天、第9天、第11天和第12天进行10mg/次,一天两次静脉滴注。肾小球滤过率(eGFR)<15mL/min/1.73m2,且血肌酐大于400μmol几的患者,辅以规律血液透析。[结果]①国际分期系统(ISS)Ⅲ期患者比例为92.1%(35/38)。除去细胞遗传学检查不完善的7例患者,其余31位患者中,修改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Ⅲ期患者比例为61.3%(19/31)。存在高危遗传学异常的患者共45.2%(14/31),包括17p-、t(4,14)、t(14,16)和1q gain。②所有患者应用PTD化疗方案进行诱导化疗,中位疗程为4(2-6)个疗程。38例患者在PTD诱导化疗4疗程后,除去拒绝评估的2例,骨髓瘤缓解情况如下:总体有效率(ORR):77.8%(28/36),其中完全缓解(CR)占47.2%(17/36),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占22.2%(8/36),部分缓解率(PR)占8.3%(3/36)。③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占21.1%(8/38),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占78.9%(30/38)。eGFR<30mL/min/1.73m2的患者占94.7%(36/38),eGFR<15mL/min/1.73m2的患者占60.5%(23/38)。38例患者在PTD诱导化疗4疗程后,除去死亡和失随访的3例,≥MR的肾功能总体缓解率为80%(28/35),其中CR占31.4%(11/35),PR占 11.4%(4/35),MR占27.1%(13/35)。肌酐大于400 μ mol/L的患者有52.6%(20/38)。其中,95%(19/20)接受了血液透析治疗。至随访结束,有55%(11/20)的患者脱离血透,中位脱离血透时间为:56(15-118)天。④随访至2019年1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3-61)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37.4%,5年生存(OS)率为63.78%。中位PFS为24个月。染色体核型异常、R-ISS分期Ⅲ期、高危遗传学异常、诱导治疗疗效未达部分缓解及以上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⑤安全性分析显示,PTD三联化疗方案治疗MM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神经系统毒性及血液学毒性发生率较高。其中有10.5%(4/38)的患者发生了3级神经系统毒性,15.8%(6/38)的患者发生了3级血小板减少事件,1位患者发生4级血小板减少事件。5.3%(2/38)的患者发生了治疗相关死亡(TRM)。[结论]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地塞米松三联化疗方案在合并有严重肾功能不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染色体核型异常、R-ISS分期Ⅲ期、高危遗传学异常、诱导治疗疗效未达部分缓解及以上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何靖,陈鹏,胡莉文,古学奎[4](2017)在《三氧化二砷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多发性骨髓瘤(MM)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化疗和干细胞移植。虽然新药的研发及新技术的使用使其疗效和生存都得到明显改善,但仍不可治愈。三氧化二砷(As2O3)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As2O3联合化疗治疗MM,尤其是难治、复发性MM效果良好。本文对As2O3治疗MM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邹昭玲,王小华,陶盛能,倪平,王尚君,赵敏,张伶伶[5](2017)在《CTD方案与TD方案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对比》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应用环磷酰胺、沙利度胺和地塞米松(CTD)联合化疗方案与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效果差异,为骨髓瘤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的15例患者采用CTD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的15例患者采用TD方案进行治疗。接受6个疗程的治疗后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中有13例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6例,病情稳定(SD)1例,病情进展(PD)1例,严格的完全缓解(s CR)1例,总有效率(RR)为86.67%;对照组有9例患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CR 1例,PR 4例,SD 3例,PD 1例,总有效率为60.00%(8/15),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增长值、血β2微球蛋白下降值及血浆中骨髓细胞比例下降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观察组患者存活13例,生存率为86.67%,平均生存时间25个月;TD组患者存活8例,生存率为53.33%,平均生存时间为16个月,两组患者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常见不良反应如乏力、皮疹、头晕及白细胞减少等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D联合化疗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疗效比TD方案更加显着,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着提高,CTD联合化疗方案优于TD方案。

黄秋绿[6](2013)在《三氧化二砷联合M2方案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M)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目前它仍是不可治愈的疾病。三氧化二砷在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方面显示了一定的疗效。本文观察并探讨三氧化二砷联合M2方案应用于初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三氧化二砷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例MM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例,对照组10例。对照组予以M2方案化疗并口服沙利度胺3个疗程,治疗组在第一次用M2方案化疗时同时静滴ATO (0.15mg/kg×14d),其余与对照组相同。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象、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骨髓浆细胞百分比及中医证候,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优于于对照组(60%),但两者差异经卡方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9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β2-微球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骨髓浆细胞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β2-微球蛋白、血清免疫球蛋白、骨髓浆细胞百分比下降更为显着,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2O3联合M2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疗效肯定。As2O3联合M2方案能明显改善MM患者的中医症状,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骨髓细胞百分比,减轻肿瘤负荷,且安全性较好,无明显毒副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汪娟[7](2012)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1BBL分子表达及功能的研究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7例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表达4-1BBL分子及功能的研究[目的](1)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表面4-1BBL分子的表达情况。(2)探讨4-1BBL逆向信号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的促生长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瘤细胞表面4-1BBL分子的表达;(2)采用抗人4-1BBL单克隆抗体1F1激发4-1BBL逆向信号,细胞计数及MTT法观察U266细胞的增殖;(3)碘化丙锭单染法,检测1F1作用后细胞周期各期分布比例的变化;(4)采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法,检测1F1作用后U266细胞合成白细胞介素-15(IL-6)的改变;(5)利用中和性抗体阻断IL-6的生物学作用,观察IL-6是否参与了4-1BBL逆向信号对U266细胞的促增殖作用;(6)采用MTT法检测硼替佐米对1F1促U266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1)20例MM患者细胞表面均组成性高表达4-1BBL分子,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U266、OPM-2、MY-5、KMS-11、LP-1)均组成性高表达4-1BBL分子;(2)1F1激发U266细胞表面4-1BBL逆向信号后,细胞计数及MTT实验均表明单抗1F1明显促进U266细胞系生长;(3)U266细胞周期各期分布比例发生变化,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多,表明单抗1F1促进U266细胞从G1期向S期转换;(4)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示1F1促进U266自分泌IL-6增多;(5)中和IL-6能够抑制单抗1F1对U266细胞的促增殖作用;(6)硼替佐米能够抑制单抗1F1对U266细胞的促增殖作用。[结论]MM患者原代细胞及细胞株表面均组成性高表达4-1BBL分子;4-1BBL逆向信号通过增加IL-6的产生,促进U266细胞的增殖;硼替佐米能够抑制单抗1F1对U266细胞促增殖作用;4-1BB/4-1BBL分子可能是对MM进行免疫干预的重要靶点。第二部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7例疗效分析[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MM的疗效以及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5月至2011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ASCT治疗的2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获得良好部分缓解(VGPR)或以上缓解而未接受ASCT的28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ASCT对缓解程度、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时间的影响以及ASCT后患者的相关预后因素。[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均顺利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移植后完全缓解(CR)率由移植前的25.9%提高到70.4%(P<0.01)。ASCT组、非ASCT组预期4年PFS率分别为(64.9±11.1)%(未达中位PFS时间)和(26.9±11.7)%(中位PFS时间为20个月)(P<0.05)。ASCT组、非ASCT组预期5年OS率分别为(52.2±15.7)%(未达中位OS时间)和(33.1±24.2)%(中位OS时间为60个月)(P>0.05)。ASCT组相关预后因素分析发现移植后是否接受维持/巩固治疗与PFS(P=0.01)及OS(P<0.01)密切相关;接受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诱导治疗,缓解后早期行自体移植,并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至随访结束时均无进展生存(P=0.01)。[结论]ASCT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CR率,延长PFS,并可能会延长OS。新型靶向药物加入移植前后的诱导及巩固/维持治疗可优化ASCT,对改善MM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郝敬全,刘璇,雷秋红,江劲波[8](2011)在《中医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概况》文中研究指明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表现为浆细胞过度增殖,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与之同时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引起骨痛及病理性骨折、贫血和出血倾向、感染、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是血液系统的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部血液系统肿瘤的10%左右。西医治疗主要以放化疗、干细胞移植及生物治疗等为主,但因其易出现耐药、骨髓抑制等情况影响疗效。中医学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骨痹"、"虚劳"、"血证"等范

屈敏,陈艳才[9](2010)在《沙利度胺联合VM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6例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VM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26例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沙利度胺口服起始剂量为50 mg/d,睡前顿服,每周增加50 mg,直至剂量达200 mg/d维持治疗。同时联合VMD方案:第1天长春新碱2 mg/d,加入0.9%NS40 mL液体静推,米托葱醌(M)10 mg/d,加人5%GS500 mL液体静滴;第14天地塞米松20 mg/d,加人5%GS250 mL液体静滴。每4天1疗程。2疗程间歇2128天。治疗13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6例中达完全缓解(CR)20例,其中1疗程6例,2疗程8例,3疗程6例,治疗3疗程后部分缓解(PR)5例。总有效率96.1%,无效1例。常见的不良反应便秘、嗜睡、疲乏,四肢麻木及下肢水肿等。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MD是治疗MM的有效方案,不良反应少。

赵鹏[10](2007)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根据国家统一诊断及疗效标准,开展益气养血补肾方药+沙利度胺+MP∕M2∕VAD等化疗方案序惯轮换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研究。希望通过该研究,了解益气养血补肾法方药对MM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缓解率高,生存期长,生活质量好的治疗方案,以期为今后MM尤其是高龄MM患者或失去移植机会的年轻MM患者的治疗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案。论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临床观察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分两篇。第一篇为“多发性骨髓瘤现代治疗进展”。主要包括MM的概念、病因学、发病机制、预后、治疗状况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评述与展望几个方面。第二篇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包括MM的概述、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药治疗(辩证分型、专方专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几方面内容。临床研究部分,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及东直门医院1994年1月1日至2007年1月1日诊治的27例MM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和对比分析,观察治疗前后血∕尿M蛋白,血常规,肾功能,血钙,骨髓象,X线及生活自理情况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中药+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1.4%,明显高于中药+化疗组的总有效率(38.5%)(P﹤0.05);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1.8个月和12个月,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28.6%和15.4%,7.1%和0,差异显着(P值均<0.05)。通过以上研究,证实中药+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的有效率高于中药+化疗组,沙利度胺能明显提高MM患者的治疗缓解率。中药参与治疗有提高缓解率、减轻化疗副作用、逆转耐药,提高生活质量的迹象,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累计扩大观察病例以获取比较客观和准确的数据。

二、VM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0例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M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0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益气养血通络方防治硼替佐米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历代医家对骨痹、麻木、不仁的认识
        1.3 现代中医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1.4 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
    2. 现代医学对硼替佐米治疗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2.1 BIPN定义、流行病学
        2.2 BIPN临床表现
        2.3 BIPN发病机制
        2.4 BIPN预防及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中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BIPN数据挖掘
    1. 资料来源及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
        2.2 中药统计来源及方法
        2.3 数据规范
        2.4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中药频次分析
        3.2 中药聚类分析
        3.3 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4. 讨论
第三部分益气养血通络方防治BIPN的临床研究
    1. 预防协定方临床研究
        1.1 研究方法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结果
        1.4 讨论
    2. 治疗协定方临床研究
        2.1 研究方法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结果
        2.4 讨论
结论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卡非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PTD治疗严重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38例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患者的临床资料
        1.1 病例的收集
        1.2 病例的纳入标准
        1.3 MM及CKD和AKI分期
    2 治疗方法
        2.1 PTD三联化疗方案的治疗方法
        2.2 伴随治疗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MM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
    2 38例患者的治疗情况
    3 治疗2个疗程和4个疗程后的疗效分析
    4 治疗2个疗程和4个疗程后的肾功能评估
    5 38例患者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分析
    6 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7 PTD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三氧化二砷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As2O3治疗MM的作用机制
    1.1 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
        1.1.1 破坏线粒体跨膜电位
        1.1.2 激活caspase蛋白酶
        1.1.3 影响细胞周期及其调节蛋白
        1.1.4 影响死亡受体及其配体的表达
        1.1.5 逆转表观遗传学机制
        1.1.6 其他相关基因的改变
        1.1.7 与巯基、谷胱甘肽有关
    1.2 影响骨髓基质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分泌
2 As2O3联合化疗治疗MM的临床研究
    2.1 初诊治的MM病人
    2.2 复发难治性MM病人
        2.2.1 单药
        2.2.2 沙利度胺+As2O3(TA方案)
        2.2.3 Thal+As2O3+地塞米松(TAD方案)
        2.2.4 长春新碱+脂质体阿霉素+地塞米松(VAD方案)
        2.2.5 其他

(5)CTD方案与TD方案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研究方法
    1.5 疗效判定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疗效比较
    2.2 患者各项指标对比
    2.3 两组患者生存时间及存活率比较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6)三氧化二砷联合M2方案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祖国医学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1.1.1 病名
        1.1.2 病因病机
        1.1.3 辨证论治
    1.2 现代医学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1.2.1 概述
        1.2.2 病因
        1.2.3 发病机制
        1.2.4 治疗
    1.3 三氧化二砷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1.3.1 作用机制研究
        1.3.2 临床研究
        1.3.3 不良反应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病例选择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分组
        2.2.2 方法
        2.2.3 观察指标
        2.2.4 疗效判断标准
        2.2.5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一般资料分析
        2.3.2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2.3.3 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2.3.4 治疗组与对照组单项疗效指标比较
        2.3.5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3.1 理论依据
    3.2 本研究结果分析
    3.3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1BBL分子表达及功能的研究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7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s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表达4-1BBL分子及功能的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7例疗效分析
    前言
    病例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
致谢

(8)中医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临床辨证分析
    1.1 中医药为主治疗
    1.2 中医药配合化疗辨证治疗
    1.3 并发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2 中医药配合化疗的临床研究
3 结 语

(10)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综述一 多发性骨髓瘤现代治疗进展
    1. 病因学及危险因素
    2. 分期和预后
    3. 治疗
        3.1 治疗原则
        3.2 缓解标准
        3.3 治疗方法
        3.3.1 常规化疗
        3.3.2 造血干细胞移植
        3.3.3 放射治疗
        3.3.4 手术治疗
        3.3.5 支持治疗
综述二: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治疗
        2.1 辩证分型论治
        2.2 专方专法治疗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3. 分析与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
    病例及方法
    结果
    讨论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观察表
致谢
个人简历

四、VM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0例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益气养血通络方防治硼替佐米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D]. 朱红青.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卡非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 宋佳霖. 郑州大学, 2020(02)
  • [3]PTD治疗严重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38例的疗效分析[D]. 范澄璐. 苏州大学, 2019(04)
  • [4]三氧化二砷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J]. 何靖,陈鹏,胡莉文,古学奎. 齐鲁医学杂志, 2017(01)
  • [5]CTD方案与TD方案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对比[J]. 邹昭玲,王小华,陶盛能,倪平,王尚君,赵敏,张伶伶. 实用癌症杂志, 2017(04)
  • [6]三氧化二砷联合M2方案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D]. 黄秋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 [7]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1BBL分子表达及功能的研究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7例疗效分析[D]. 汪娟. 苏州大学, 2012(03)
  • [8]中医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概况[J]. 郝敬全,刘璇,雷秋红,江劲波. 湖南中医杂志, 2011(05)
  • [9]沙利度胺联合VM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6例疗效观察[J]. 屈敏,陈艳才. 西部医学, 2010(07)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D]. 赵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硼替佐米论文 多发性骨髓瘤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 地塞米松论文 沙利度胺论文

上一篇:复合码新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下一篇:自代理的应用——HTTP流量统计和IP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