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三峡左岸电站VGS水轮发电机组调轴及总装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三峡左岸电站VGS水轮发电机组轴线调整及总装(论文文献综述)

侯胜凯,仇一凡,孙玉亮[1](2021)在《乌东德水电站机组轴线结构调整与分析》文中认为机组轴线调整是机组总装施工工序中的重要环节,轴线调整质量不佳,转动部件在运转过程会产生较大的摆动,从而加剧机组运行过程中所受的外部不平衡力,导致运行产生振动。简要介绍了乌东德水电站850 MW巨型水轮发电机组轴线调整过程,通过对左右岸不同机组结构的对比分析,以及机组轴线调整原理的研究,阐述了乌东德水电站机组盘车摆度与中心的测量方式及调整措施。

王永潭[2](2021)在《丰满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轴线调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丰满水电站机组的结构特点,根据工程高质量目标要求,对各施工难点进行分析,通过采用激光跟踪仪,优化下机架水平调整工艺,提高其安装水平质量;在盘车数据分析时采用自动计算软件,提高了计算精度及效率;在盘车过程中,创新采用自平衡式力矩传递装置,极大改善盘车动力装置对盘车法兰力矩的均衡性,大幅提高了盘车过程的稳定性与数据的真实性。最终实现了全厂各台机组满负荷工况下最大摆度控制在0.1 mm以内,且全部具备全负荷连续稳定运行能力,达到了国际同类型机组领先水平。

冯焕[3](2019)在《立式水轮发电机组盘车数据分析与应用》文中指出本文运用最小二乘法推导了立式水轮发电机盘车摆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探讨了数据偏差产生的原因。以某抽水蓄能电站4号机组大修盘车为例,分析了刚性盘车与弹性盘车的区别,提出了保证盘车数据准确性的要求,提出了应用新的相对摆度定义的盘车合格标准,应用公式计算最大摆度并进行评价,提出了一种简单可行的轴线调整措施并取得了实效。

武菲[4](2019)在《三峡工程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举世瞩目。同时,它也是一项颇具争议的特殊的工程。从1918年孙中山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的设想,到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兴建三峡工程议案,三峡工程经历了漫长坎坷的决策过程。本文将以三峡工程的决策为切入点,以时间为主线,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系统梳理三峡工程决策的历史过程,探讨三峡工程上马曲折的历程背后的原因,厘清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焦点所在,揭示中共做出工程决策的历史背景,并最终总结出三峡工程决策带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论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利用大量未公开的档案资料、亲历者的回忆录、回忆文章,以及文献汇编等资料,呈现三峡工程决策的全过程。同时,尽可能全面地展现工程的支持者与反对者双方的观点,归纳其争论分歧的焦点所在。论文由绪论、正文五章和结语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民国时期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初步设想与勘测(1918—1948)。主要论述孙中山首次提出的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设想和恽震等人开展的对三峡水力资源的首次勘测、设计工作,以及国民政府开发三峡进行的一些早期工作。第二章是三峡工程的早期方案制定(1949—1977)。论述在这一时期三峡工程方案制定的过程,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对三峡工程的指示和决策,制定三峡工程方案的经过,关于三峡工程的最早争论,以及作为三峡工程实战准备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建设。第三章是三峡工程的深入研究论证(1978—1988)。这一章主要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三峡工程的重新上马和重新开展论证工作的过程,以及这一时期关于三峡工程的争论。第四章是三峡工程的兴建决策(1989—1992)。这一章论述三峡工程在经历一系列争论后重新进入中央决策进程的经过,以及最终交付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过程。第五章是三峡工程的建设实施(1993—2009)。这一章主要论述三峡工程准备阶段进行的工作和工程建设期的决策及机构设置,以及三峡移民政策。最后是结语。总结三峡工程的决策历程留给我们的经验启示,并尝试针对决策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的优化措施。

谢辉平,周顶[5](2016)在《向家坝左岸电站800MW水轮发电机组总装调整》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向家坝左岸电站机组结构特点及主要参数,重点对其中心、轴线调整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介绍及分析。目前国内很多水轮发电机组结构与向家坝机组类似,本文对相关技术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袁达夫,邵建雄,刘景旺[6](2015)在《三峡工程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技术进步》文中研究指明对于三峡工程单机容量为700 MW的水轮发电机组,其苛刻的运行条件居同类型机组之最,这就给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对涉及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相关因素、性能参数优配、运行稳定措施以及采用新技术等方面,首次开展了全面系统的设计研究,将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应用在三峡工程机组的设计、制造、电厂运行中,解决了高部分负荷区水力脉动过大、运行水头变幅过大的巨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世界难题。

雷剑[7](2014)在《三峡电站发电机总装工艺》文中研究指明水电站发电机总装即水轮发电机设备机坑装配,是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安装的重要环节,在发电机定子、转子、上机架、下机架等部件分别组装合格后,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即进入发电机的总装阶段,合理的总装工艺将有利于加快机组的安装进度和保证机组的安装质量。本文针对发电机总装工艺进行了详细阐述。

赵海军,孙嘉燕,王新洪[8](2014)在《向家坝左岸电站800MW级机组轴线调整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向家坝左岸电站800 MW级机组初次盘车后轴线摆度过大的问题,分析了机组摆度过大的原因,提出了通过机组轴线测量确定机组中心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平移轴方法调整机组轴线的工艺方案。试验证明,利用平移轴方法进行轴线调整是可行的,可以有效地减小机组轴线摆度,使其满足水轮发电机安装要求,保障机组运行稳定。

樊世英[9](2012)在《大中型水力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分析》文中指出为了解决国内外大中型水力发电机组均存在一定稳定性的问题,该文从电气、机械和水力3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大中型水力发电机组不稳定运行的各种原因,并提供了大量详实的工程实践中相关问题的实例,同时,提供了工程上相关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基于上述分析,对水力发电机组运行稳定性的现行评价标准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其需要补充和完善的方面。

樊世英[10](2011)在《大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的运行稳定性》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结合我国大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运行中发生的不稳定现象、造成的事故及其原因查找和处理,分类论述了由电气、机械、水力原因引起的机组运行不稳定,以及所引发的发电机电磁振动、机组机械振动、水轮机叶片裂纹等事故。提出了改善水轮机水力稳定性和结构可靠性的措施,强调了机组避开振动区运行的重要性,并对大型混流式机组运行稳定性评价标准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二、三峡左岸电站VGS水轮发电机组轴线调整及总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峡左岸电站VGS水轮发电机组轴线调整及总装(论文提纲范文)

(1)乌东德水电站机组轴线结构调整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述
2 轴线结构分析与调整
    (1)轴系结构。
    (2)推力头结构。
3 机组轴线调整与分析
4 空气间隙测量及中心调整措施
    (1)旋转中心测量分析。
    (2)旋转中心调整。
    (3)定子、转子圆度检查与调整。
5 结 语

(2)丰满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轴线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0 概 述
1 机组轴线调整
    1.1 轴线分析
    1.2 机组固定中心调整
    1.3 下机架水平度的调整
2 机组轴线与摆度的调整
3 主轴垂直度调整
4 机组旋转中心调整
    4.1 旋转中心调整
    4.2 空气间隙的调整
5 结 论

(4)三峡工程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与难点
第一章 民国时期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初步设想与勘测(1918—1948)
    第一节 国人的三峡设想与首次勘测
        一、孙中山首次提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设想
        二、首次勘测三峡水力资源
    第二节 美国人的三峡开发计划与夭折
        一、潘绥计划
        二、萨凡奇计划
        三、三峡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萨凡奇计划的中止
第二章 三峡工程的早期方案制定(1949—1977)
    第一节 毛泽东描绘三峡蓝图
        一、水利是工农业生产的中心环节
        二、“毕其功于一役”
        三、中苏合作开展查勘
    第二节 林李之争与三峡决策
        一、最初的争论
        二、南宁会议上的“御前争论”
        三、周恩来查勘三峡与成都会议
    第三节 三峡工程第一次筹建热潮
        一、“积极准备充分可靠”:三峡科研大协作
        二、200米蓄水位的初步设计工作
        三、“有利无弊”
    第四节 三峡工程的实战准备——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兴建
        一、葛洲坝水利枢纽的提出
        二、建设中的波折
第三章 三峡工程的深入研究论证(1978—1988)
    第一节 重提三峡工程
        一、坝址选择
        二、纷争再起
        三、邓小平的三峡之行
    第二节 三峡工程第二次筹建热潮
        一、三峡工程加速上马与“翻两番”战略目标
        二、审查通过150米蓄水位方案
        三、用改革的办法建设三峡
    第三节 关于工程近期能否上马的争论
        一、蓄水位之争
        二、党内外的争论
    第四节 三峡工程的重新论证
        一、开展重新论证
        二、论证中的论争
第四章 三峡工程的兴建决策(1989—1992)
    第一节 三峡工程重新进入决策进程
        一、历史的插曲:围绕《长江长江——三峡工程论争》一书的争论
        二、江泽民视察长江
        三、“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四、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
        五、审查通过175 米蓄水位方案
    第二节 表决定案
        一、三峡宣传热
        二、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三峡工程议案
第五章 三峡工程的建设实施(1993—2009)
    第一节 施工准备阶段
        一、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与施工
        二、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第二节 工程建设期
        一、一期工程建设
        二、二期工程建设
        三、三期工程建设
    第三节 三峡移民政策
        一、实施优惠政策
        二、外迁移民安置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6)三峡工程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技术进步(论文提纲范文)

1工程背景
    2. 1额定水头偏低
    2. 2水头变幅大
    2. 3过机水流含泥沙量大
2 700 MW水轮发电机组苛刻的运行条件
3 700 MW水轮发电机组技术进步
    3. 1提高机组参数水平和整体性能
    3. 2提高机组运行稳定性的措施
        3. 2. 1水轮机
        3. 2. 1. 1合理选择和优化主要参数
        3. 2. 1. 2设置发电机最大容量
        3. 2. 1. 3采取的必要措施
        3. 2. 1. 4确保电网供需平衡
        3. 2. 1. 5建立水轮机稳定性考核体系
        3. 2. 2机组稳定运行与厂房结构的关系
        3. 2. 3水轮发电机
4新技术的采用
    4. 1新结构、新材料的研究和采用
    4. 2基于计算机的机组优化设计
    4. 3水轮发电机组冷却技术的发展
        4. 3. 1全空冷方式
        4. 3. 2半水内冷方式
        4. 3. 3蒸发冷却方式
    4. 4推力轴承
        4. 4. 1支撑型式
        4. 4. 2瓦面材料
        4. 4. 3推力轴承润滑冷却系统
    4. 5励磁、调整器、继电保护、监测设备的更新
5结语

(7)三峡电站发电机总装工艺(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发电机总装内容
3 发电机总装条件
4 发电机总装工艺
    4.1 发电机总装工艺流程
    4.2 轴线联接
        4.2.1 发电机轴与水轮机轴连接
        4.2.2 转子与推力头连接
        4.2.3 转子与下端轴连接
        4.2.4 转子与上端轴连接
    4.3 轴线调整
        4.3.1 转动部分与固定部分相对高程检查调整
        4.3.2 盘车
        4.3.3 摆度测量调整
        4.3.4 旋转中心测量调整
        4.3.5 定子、转子圆度检查调整
5 发电机总装工期
6 结束语

(8)向家坝左岸电站800MW级机组轴线调整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机组轴线和摆度
2 机组摆度过大的原因分析
3 确定机组轴线中心
4 机组轴线调整方案
5 试验结果
6 结语

四、三峡左岸电站VGS水轮发电机组轴线调整及总装(论文参考文献)

  • [1]乌东德水电站机组轴线结构调整与分析[J]. 侯胜凯,仇一凡,孙玉亮. 人民黄河, 2021(S1)
  • [2]丰满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轴线调整[J]. 王永潭.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2021(S1)
  • [3]立式水轮发电机组盘车数据分析与应用[J]. 冯焕. 大电机技术, 2019(05)
  • [4]三峡工程决策研究[D]. 武菲.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5]向家坝左岸电站800MW水轮发电机组总装调整[J]. 谢辉平,周顶. 大电机技术, 2016(06)
  • [6]三峡工程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技术进步[J]. 袁达夫,邵建雄,刘景旺. 人民长江, 2015(19)
  • [7]三峡电站发电机总装工艺[J]. 雷剑. 安装, 2014(08)
  • [8]向家坝左岸电站800MW级机组轴线调整工艺研究[J]. 赵海军,孙嘉燕,王新洪. 黑龙江电力, 2014(01)
  • [9]大中型水力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分析[J]. 樊世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09)
  • [10]大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的运行稳定性[A]. 樊世英. 第十八次中国水电设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11


水轮发电机论文 成都发电机论文 三峡水位论文 左岸论文 发电机论文

上一篇:随机化检验在实验经济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朱自清与冯子恺散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