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补充鸡粪对猪增重及血清生化值的影响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添加鸡粪对猪只增重和血清生化值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赵歆昀[1](2019)在《水苏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盲肠粪臭素浓度及肝脏CYP450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水苏糖属于α–低聚半乳糖,是四碳糖,也是大豆寡糖的主要功能性组分。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水苏糖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养分代谢率、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盲肠内容物粪臭素浓度、肝脏细胞色素P450(CYP450,CYP)基因表达和酶活性的影响,探索水苏糖对肉仔鸡粪臭素产生的作用效果、作用机制及适宜添加量。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化试验设计,选取36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正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负对照组饲喂玉米-无豆粕型日粮,试验组分别在负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0.4%、0.5%、0.6%和0.7%的水苏糖,各组日粮营养水平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一致,自由采食、饮水。试验期为49天,分1~28和29~49日龄两个阶段。饲养试验结束,以重复为单位,采集肉仔鸡血液、盲肠内容物和肝组织样本,测定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生产性能:整个饲养期,正对照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ADG)和日采食量(ADFI)极显着高于其余各组,料重比(F/G)极显着低于其余各组(P<0.01)。与负对照组相比,1~28日龄,0.5%、0.6%和0.7%水苏糖组极显着降低了肉仔鸡的F/G(P<0.01)。29~49日龄,0.5%、0.6%和0.7%水苏糖组显着提高了肉仔鸡ADG(P<0.05),0.5%、0.7%水苏糖组显着降低了F/G(P<0.05)。1~49日龄,0.5%和0.7%水苏糖组显着降低了F/G(P<0.01,P<0.05)。肉仔鸡F/G与水苏糖添加水平间具有显着的线性关系(P<0.05)。水苏糖适宜添加量为0.5%、0.7%。(2)养分代谢率:与负对照组相比,正对照组肉仔鸡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磷和能量表观代谢率极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1);0.5%和0.7%水苏糖组极显着提高了肉仔鸡蛋白质表观代谢率(P<0.01),水苏糖组均极显着提高干物质、脂肪、钙和能量的表观代谢率。养分表观代谢率与水苏糖添加水平间呈显着的线性和二次曲线关系(P<0.05)。水苏糖适宜添加量0.43%~0.81%。(3)盲肠吲哚、粪臭素和有机酸浓度:0.5%、0.7%水苏糖显着降低了肉仔鸡盲肠吲哚浓度(P<0.05)。负对照组肉仔鸡盲肠粪臭素含量极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1)。肉仔鸡盲肠粪臭素浓度与水苏糖添加水平呈显着的线性和二次曲线关系(P<0.05),与吲哚浓度呈显着的线性关系(P<0.05);当水苏糖添加量为1.0%时,盲肠粪臭素浓度最低。与负对照组相比,0.5%、0.7%水苏糖组显着降低了肉仔鸡盲肠p H值(P<0.05),水苏糖组显着提高了肉仔鸡盲肠乙酸和丙酸含量(P<0.05),0.4%和0.7%水苏糖组显着降低了盲肠乳酸含量(P<0.05)。负对照组盲肠丁酸含量极显着低于其余各组(P<0.05)。盲肠p H、乙酸、丙酸和乳酸与水苏糖添加水平呈显着的线性相关(P<0.05),乙酸、丙酸、丁酸和乳酸与水苏糖添加水平呈显着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水苏糖添加量为0.58%时,盲肠乙酸浓度最高。水苏糖添加量为0.38%时,盲肠丁酸浓度最高。(4)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各处理组肉仔鸡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补体蛋白3和溶菌酶均无显着差异(P>0.05)。(5)肝脏CYP450基因表达和酶活性:0.5%、0.7%水苏糖组肉仔鸡肝脏CYP3A4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负对照组和0.4%水苏糖组(P<0.05)。各组肝脏CYP1A2,CYP2D6基因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以上三种基因的酶活性各组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玉米-无豆粕日粮中添加水苏糖显着提高了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和养分的代谢率,降低了肉仔鸡盲肠吲哚、粪臭素浓度,改变了盲肠发酵模式,降低了p H值。推荐水苏糖最适添加水平为0.5%~1.0%。

蔡迪[2](2018)在《畜禽养殖场除臭剂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规模化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养殖业对环境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包括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据调查,在所有的养殖场污染投诉问题上,因为臭气污染而起诉的案例达到90%。所以本研究旨在从实际情况出发研制高效除臭剂,并研究饲喂型除臭剂对动物生产性能、肠道臭气减排的影响,为健康、环保型除臭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第一,覆盖型除臭剂的研制。采用初筛和复筛的方法筛选高效除臭微生物,并对其进行效果检验,确定最佳除臭微生物组合,设计配方、确定最佳使用剂量,制成除臭剂。第二,喷洒型除臭剂的研制。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乳酸菌、酵母菌、柠檬酸等对氨气和臭气的去除能力,选择合适原料、设计配方,确定最佳使用剂量,制成除臭剂。第三,饲喂型除臭剂。在畜禽日粮中添加饲喂型除臭剂,通过饲养试验,研究其对臭气减排的影响。首先,肉猪饲养试验,选用72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生长猪,随机分为4组,试验期60天,试验期间,检测臭气含量、粪便中脲酶活性和氨含量;每个阶段结束,统计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肉比;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记录统计体高、体长、胴体重、屠宰率、背膘厚度、眼肌面积等。其次,肉鸡试验选用1480羽健康黄麻鸡,随机分为4组,试验期60天,每个阶段结束,统计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肉比。结果表明:(1)覆盖型除臭剂以三个菌株为最佳组合,其对氨气和臭气的去除率分别为99.92%、94.02%。(2)乳酸菌和酵母菌对氨气、臭气的去除率效果最佳,与空白组、柠檬酸组差异显着(P<0.05)。对氨气和臭气的去除率分别为74.3%、43.2%和24%、59.8%。(3)乳酸菌/酵母菌比例为4,且溶质溶度为10%时,对氨气和臭气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3.3%、62.2%。(4)日粮中添加饲喂型除臭剂后,粪便中脲酶活性和氨含量分别降低了22.34%和49.89%。同时,肉猪料肉比下降了0.06,肉鸡料肉比最高下降了0.14;在肉猪屠宰指标中,三个实验组胴体重均显着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以三个菌株的最佳组合为覆盖型除臭剂,其对氨气和臭气的去除率分别为99.92%、94.02%。选择乳酸菌、酵母菌为喷洒型除臭剂原料,且其比例为4,溶质浓度为10%时,对氨气的除臭率最高,可达93.3%。以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饲喂型除臭剂,粪便中脲酶活性和氨含量分别降低了22.34%、49.89%,臭气产生减少;同时可提高肉猪生产性能。

李琳[3](2017)在《地方黑猪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及胴体和免疫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选用天津地方黑猪,猪群生长环境为山峦地貌果树林下,散养饲喂。饲养全程无抗生素添加日粮,生长期12个月,出栏体重平均93.7±9.71kg。在黑猪的屠宰性能、胴体性能、免疫性能试验基础上,对猪群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量进行研究,完善天津地方黑猪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研究表明:1.地方黑猪屠宰率66.35±2.47%,眼肌面积为29.11±8.69 cm2。宰前活体重93.7±9.71 kg,胴体重62.35±8.29 kg、胴体直长94.83±1.72 cm、平均背膘厚3.5±0.37 cm。2.黑猪肌肉中,主要含有14种脂肪酸。棕榈酸为21.13%、硬脂酸为11.17%、油酸为37.06%、亚油酸为22.15%、亚麻酸为1.84%。饱和脂肪酸占34.48%,单不饱和脂肪酸占39.92%,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4.99%。胴体不饱和脂肪酸ω-6/ω-3比值为12.04:1。3.黑猪肉质有其独特的风味。富含17种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80.62%,其中谷氨酸占17%。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EAA/TAA)44.63%,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AA/NTAA)比值80.62%,均高于FAO/WHO的标准,属于优质蛋白质猪肉。4.免疫球蛋白含量分别为IgA 1.29±0.11 g/L、IgM 2.42±1.10 g/L和IgG21.19±0.73 g/L,血清生化指标在测定的猪群间及性别间无显着差异(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59.04 g/L,尿素氮含量5.21 mmol/L,与该黑猪品种饲养期12个月出栏的生长发育规律一致。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黑猪组织器官心脏、肝脏、脾脏和肺脏的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着(P>0.05)。在分子水平上能够反映猪群健康状况。地方黑猪散养模式下,胴体性能水平在正常范围,且地方黑猪肉产品营养丰富,风味好,肉味浓郁。免疫球蛋白含量较高及内脏MCP-1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不显着,充分体现地方黑猪的抗病力较强的品种特性,反映地方黑猪猪群机体健康水平的稳定性。以上试验结果为培育地方黑猪品种,建立品种配套系提供依据。

李斯丽[4](2013)在《蛋氨酸铬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生长肥育猪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主要通过以下试验来研究蛋氨酸铬、能量与铬互作对杜长大生长肥育猪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胴体品质、铬沉积的影响。试验一:研究不同蛋氨酸铬水平对生长肉猪生长性能、饲料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40kg左右杜长大三元杂生长肉猪96头,随机分为4个组,其中1个对照组,3个试验组,试验组分别添加200μg/kg、300μg、400μg/kg(以含铬量计算)的蛋氨酸铬,试验结果表明:(1)在生长性能方面:以200μg/kg蛋氨酸铬日增重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12.37%(p<0.05),料重比最低,比对照组低4.13%(p<0.05)。(2)在饲料消化率方面:蛋氨酸铬水平对生长肉猪饲料表观消化率无显着影响,200μg/kg蛋氨酸铬组能量、粗蛋白、粗脂肪的消化率分别高于对照组2.28%、3.69%、7.44%,但均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3)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200μg/kg、300μg/kg、400μg/kg蛋氨酸铬组总蛋白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73%(p>0.05)、8.62%(p<0.05)、3.89%(p>0.05),球蛋白分别提高了6.50%(p>0.05)、19.28%(p<0.05)、8.98%(p>0.05),血糖值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16.7%(p>0.05)、35.51%(p<0.05)、32.11%(p>0.05),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出现下降的趋势(p<0.05)。在血清免疫指标方面,200μg/kg蛋氨酸铬IgG比对照组提高了4.85%(p>0.05),试验组皮质醇出现下降趋势(p>0.05)。结论:蛋氨酸铬在日粮中添加剂量为200μg/kg时对提高生长肉猪的生长性能是最有利的。试验二:研究蛋氨酸铬相比其他有机铬对生长肉猪生长性能、饲料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40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生长肉猪96头,随机分为4个组,其中1个对照组,3个试验组,试验组分别添加含铬量200μg/kg吡啶羧酸铬、200μg/kg酵母铬、200μg/kg蛋氨酸铬。试验结果表明:(1)在生长性能方面:蛋氨酸铬组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12.37%(p<0.05)、料重比下降了4.13%(p<0.05)。(2)在饲料消化率方面:有机铬组对能量、粗蛋白、干物质等饲料成分表观消化率均无显着影响,蛋氨酸铬组的粗脂肪比对照组提高了7.44%(p<0.05)、粗灰分消化率比对照组提高了9.08%(p<0.05),其他各组差异均不显着(p>0.05)。(3)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吡啶铬组的血清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7.84%(p<0.05)、18.75%(p<0.05),蛋氨酸铬组的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16.7%(p>0.05)、11.38%(p<0.05)、18.56%(p<0.05)。3种有机铬对血清中其他免疫指标和激素指标无影响。结论:日粮中添加200μg/kg蛋氨酸铬组对生长肉猪的总体表现是最佳的。试验三:研究不同能量水平、铬与硒在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肉质性状以及组织中铬沉积等方面的影响。试验采用2×3因子设计,选用82kg左右杜长大肥育猪108头,随机分为6个组,能量设为13.10MJ/kg、14.64MJ/kg两水平,低能组和高能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μg/kg、20μg/kg铬、200μg/kg铬+100μg/kg硒,试验结果:(1)在生产性能方面:低能量水平组在采食量方面比高能量组提高11.31%(p<0.01),腹泻率比高能量组降低140%(p<0.05),日增重、料重比与高能组相比均不显着(p>0.05);日粮中添加200μg/kg铬组在日增重方面比基础日粮组高12.48%(p<0.05),200μg/kg铬+100μg/kg硒组比基础日粮组高7.84%(p>0.05),日粮中添加200μg/kg铬组在料重比方面比基础日粮组低10.06%(p<0.05),200μg/kg铬+100μg/kg硒组比基础日粮组低5.56%(p>0.05),其他指标两组之间均无显着影响。(2)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高能组的血糖比低能组提高37.45%(p<0.05),总蛋白比低能组提高6.92%(p<0.05),球蛋白比低能组提高了17.05(p<0.05),甘油三酯比低能组提高了25.86%(p<0.05),尿素氮比低能组降低了19.90%(p<0.01);日粮中添加200μg/k铬组在GSH-Px方面比基础日粮组高4.5%(p>0.05),200μg/kg铬+100μg/kg硒组在GSH-Px方面比基础日粮组高19%(p>0.05)。(3)在胴体性状方面方面:日粮中添加200μg/kg铬组在眼肌面积方面比基础日粮组高26.65%(p<0.05),200μg/kg铬+100μg/kg硒组比基础日粮组高17.91%(p<0.05),高能组在背膘厚上比低能组提高9.91%(p<0.05)。(4)在肉质性状方面:低能组的肉色值比高能组提高5.86%(p<0.05),大理石纹比高能组提高了15.54%(p<0.05),在肌内脂肪上比高能组提高了15.16%(p<0.05);日粮中添加200μg/kg铬组在pHl方面比基础日粮组高2.68%(p<0.05),200μg/kg铬+100μg/kg硒组比基础日粮组高3.94%(p<0.05),日粮中添加200μg/kg铬组在pH24方面比基础日粮组高4.81%(p<0.05),200μg/kg铬+100μg/kg硒组比基础日粮组高5.56%(p<0.05),日粮中添加200μg/kg铬组在大理石纹方面比基础日粮组高43.04%(p<0.01),200μg/kg铬+100μg/kg硒组比基础日粮组高13.04%(p<0.05),日粮中添加200μg/kg铬组在肌内脂肪方面比基础日粮组高46.49%(p<0.05),200μg/kg铬+100μg/kg硒组比基础日粮组高22.51%(p<0.05)。(5)在组织铬残留方面:日粮中添加200μg/kg铬组在心脏组织铬残留比基础日粮组高20.71%(p>0.05),200μg/kg铬+100μg/kg硒组比基础日粮组高34.75%(p<0.05)。综上所述:在13.10MJ/kg能量水平下,添加200μg/kg蛋氨酸铬最有利提高肥育猪生长性能,改善肉质。

魏凤仙[5](2012)在《湿度和氨暴露诱导的慢性应激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肉品质、生理机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评估舍内湿度和氨气浓度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免疫机能的影响,初步探讨湿度和氨暴露诱导的慢性应激导致肉仔鸡性能变化的调控机制。试验采用2个氨水平(低氨浓度30mg/kg和高氨浓度70mg/kg)、3个湿度水平(低湿度35%RH、适宜湿度60%RH和高湿度85%RH)的2×3因子设计。选择生长均匀的21日龄健康AA雄性肉仔鸡288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分别饲养在不同环境的智能人工气候舱控制舱内,直到42日龄。测定指标主要包括:生长性能(采食量、日增重、饲料效率)、屠宰性能(屠宰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肉品质(肉色、滴水损失、剪切力和pH值)、重要器官发育(心脏、肝脏及免疫器官)、组织形态(气管、肺及免疫器官、小肠)、机体抗氧化特性(SOD、T-AOC、GSH-PX和TBARS值)、血液生化(血氨、血糖、皮质酮、木糖及血液酶活等)、免疫反应(非特异、特异性免疫指标、细胞因子)及相关基因表达(NF-κB、IL-1β、IL-6、IL-4、IL-10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湿度和氨暴露慢性应激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机体抗氧化及肉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70mg/kg氨气浓度比30mg/kg氨气浓度降低了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及日增重(P<0.05),胸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P<0.01)及宰后45分钟胸肌a*值(P<0.01);提高了肉仔鸡屠宰率(P<0.01),胸肌存放5天、7天时TBARS水平(P<0.05),胸肌滴水损失(P<0.01)和剪切力(P<0.05),宰后45分钟胸肌L*值(P<0.05)和b*值(P<0.01)。85%RH与60%RH相比,降低了肉仔鸡日增重(P<0.01),饲料转化率(P<0.05),胸肌率(P<0.05),宰后45分钟b*值(P<0.01),而提高了宰后45分钟L*值(P<0.01)。与60%RH相比,35%或85%RH均降低胸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P<0.01),而提高胸肌存放5天、7天时TBARS水平(P<0.05)。湿度和氨水平对宰后45分钟胸肌a*值的影响有互作效应,高氨情况下,35%RH及85%RH均使a*值降低(P<0.05)。2、湿度和氨气暴露慢性应激对肉仔鸡器官发育、组织形态及肠内容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氨气暴露应激显着影响呼吸系统气的功能,高氨水平使肉鸡气管上皮发生萎缩退化,粘液分泌增多,肺血管充血并有出血点,低湿(35%RH)加剧氨气对呼吸系统的损害。湿度和氨暴露慢性应激使免疫器官发生萎缩,高氨(70mg/kg)+低湿(35%RH)处理使哈德氏腺浆细胞数量减少,出现大量红细胞等严重受损表现,70mg/kg氨气浓度比30mg/kg氨气浓度降低了肉仔鸡小肠的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P<0.05);提高了十二指肠(P<0.01),空肠内容物(P<0.05)pH值及盲肠中挥发性盐基氮含量(P<0.01)。与60%RH相比,85%RH降低了肉仔鸡小肠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P<0.05);提高了盲肠内容物pH值(P<0.05)。与60%RH相比,35%RH有降低肉仔鸡小肠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趋势,尤其是十二指肠隐窝深度,回肠绒毛高度及隐窝深度趋势达到显着水平(P<0.05)。3、湿度和氨暴露慢性应激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70mg/kg氨气浓度比30mg/kg氨气浓度提高了肉仔鸡血氨水平(P<0.01),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积、平均红细胞体积(P<0.05),血液尿酸含量、尿素氮含量(P<0.01),乳酸脱氢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谷草转氨酶活性(P<0.01);但降低了血液中SOD、T-AOC(P<0.05)、GSH-Px活性(P<0.01),以及血液木糖含量(P<0.05)。70mg/kg氨气浓度使入舱前2周血糖升高(P<0.05),第3周则降低(P=0.072)。70mg/kg氨气暴露第一周肉仔鸡血液皮质酮含量升高(P=0.051)。相对于60%RH,85%RH提高了肉仔鸡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积、平均红细胞体积(P<0.05),血液尿素氮含量(P<0.01),乳酸脱氢酶(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谷草转氨酶活性(P<0.01);但降低了T-AOC及GSH-Px活性(P<0.05)。35%RH也比60%RH提高了红细胞数、红细胞比积及平均红细胞体积(P<0.05),以及谷草转氨酶活性(P<0.01)。70mg/kg NH3+85%RH比30mg/kg NH3+60%RH增加肉仔鸡血氨水平(P<0.01)及入舱3周时尿素氮含量(P<0.01)和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4、湿度和氨气暴露慢性应激对肉仔鸡免疫机能的影响及相关基因的表达试验结果表明,氨水平影响肉仔鸡的免疫机能。70mg/kg氨气浓度与30mg/kg氨气浓度相比降低球蛋白含量差异极显着(P<0.01);降低入舱前两周溶菌酶含量极显着(P<0.01),新城疫病毒抗体滴度(P<0.05),淋巴细胞刺激指数(P<0.05),十二指肠及气管中SIgA含量(P<0.05);血清中IL-1β、IL-4、IL-10含量升高(P<0.05),使脾脏中NF-B1,IL-1β,IL-6,IL-4和IL-10mRNA的表达上调(P<0.01)。湿度影响肉仔鸡的免疫机能。与60%RH相比,85%RH降低了胸腺指数(P<0.05),溶菌酶含量(P<0.01),十二指肠及气管中SIgA含量(P<0.05);但提高了血清中IL-1β、IL-10含量(P<0.01)及脾脏中NF-B1、IL-1β、IL-6、IL-4和IL-10mRNA的表达(P<0.05)。相对于60%RH,35%RH提高了IL-1β,IL-6mRNA的表达(P<0.05),而对胸腺指数,血液溶菌酶含量,气管及十二指肠中SIgA以及NF-B1, IL-4, IL-10mRNA的表达差异不显着(P>0.05)。70mg/kg NH3+85%RH处理组与30mg/kg NH3+60%RH组相比,降低入舱3周免疫器官指数、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含量、Con A刺激指数差异显着(P<0.05),而升高入舱1周和入舱3周IL-1β含量及入舱2周IL-6含量差异显着(P<0.05),降低气管及十二指肠SIgA含量差异显着(P<0.05),使脾脏中NF-B、IL-1β、IL-6mRNA的表达显着提高(P<0.05)。基于本研究的主要观测结果并结合前人的有关认知,可以得出湿度和氨气暴露诱导的慢性应激会使肉鸡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免疫应激反应,损伤一些重要功能器官组织,引起生理上一系列的防御性反应,其后果是导致肉鸡机体生理机能全面下降,进而最终导致生长性能下降、肉品质下降。

华均超[6](2012)在《屎肠球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复合益生菌在猪中饲用效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屎肠球菌T-013是安徽天邦生物研究所保存的一株饲用益生菌,该菌株属人和动物肠道中正常的微生物,能起到促进动物健康生长的作用,在动物养殖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推广屎肠球菌T-013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本课题分7个系列试验,对屎肠球菌T-013液态发酵培养基、发酵条件和多菌固态发酵进行了研究,并将屎肠球菌T-013复合益生菌应用在母猪、断奶仔猪和生长猪饲料中,以考察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1:屎肠球菌T-013发酵培养基的优化。为了实现屎肠球菌T-013在生产中的快速增殖,对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以培养基各成分对菌体生长的影响作为指标,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源,然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碳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了优化。从而得到屎肠球菌T-013的最佳培养基成分组成是:葡萄糖0.5%,蛋白胨1%,牛肉膏0.3%,氯化钠0.75%,柠檬酸铵0.3%,乙酸钠0.2%。试验2:屎肠球菌T-013培养条件的优化。为了对屎肠球菌T-013发酵过程中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利用250mL的三角瓶,通过正交试验L9(34)进行设计,对接种菌龄、培养温度、初始pH值和接种量4因素进行优化。最终得到屎肠球菌T-013的最优培养条件是:接种菌龄16h,培养温度37℃,初始pH值为8.5和接种量是2%。利用最优条件组合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对屎肠球菌T-013的活菌数含量是3.8×109cfu/mL。试验3:屎肠球菌T-013抑菌效果的研究。为了进一步研究屎肠球菌T-013的抑菌性能以及复合菌种之间的影响,采用牛津杯法进行抑菌试验,以测量抑制圈直径的大小作为试验的主要考察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屎肠球菌T-013对大肠杆菌具有很好抑制作用,屎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之间无抑制作用。试验4:屎肠球菌T-013等复合益生菌制剂发酵条件的研究。为了研究屎肠球菌T-013、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在发酵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采用复合菌种固态发酵法,以总菌数作为检测指标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以活菌总数作为目标的最佳条件为:总接种量6%,发酵时间48h,发酵温度37℃,葡萄糖添加量为1%,料水比1:1,菌种比例(屎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2:1:1,原料比例(玉米:豆粕:玉米胚芽粕:大豆皮)1.5:2.5:3:3。试验5:屎肠球菌T-013等复合益生菌制剂在母猪养殖生产中的应用。为研究添加屎肠球菌T-013等复合益生菌制剂对母猪采食量、仔猪初生重及断奶重等指标的影响。选择胎次和产期相近的经产母猪14头(怀孕85天左右),分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不添加,试验组添加5%屎肠球菌T-013等复合益生菌制剂。每个处理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试验期为48天,每天饲喂2次,试验期自由饮水。结果表明:添加5%屎肠球菌T-013等复合益生菌制剂能使母猪产后7天的采食量显着提高,显着提高仔猪的断奶均重;试验组母猪粪样中菌落总数极显着提高,其中乳酸菌的含量显着提高,大肠杆菌的含量则显着减少。试验6:屎肠球菌T-013等复合益生菌制剂在断奶仔猪中的应用。为研究基础日粮中屎肠球菌T-013等复合益生菌制剂的不同添加量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日粮养分表观消化率、粪便微生物数量、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90头(杜×长×大)体重(5.89±0.59)kg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根据体重、窝别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无添加)、试验Ⅰ组(添加3%屎肠球菌T-013等复合益生菌制剂)、试验Ⅱ组(添加6%屎肠球菌T-013等复合益生菌制剂),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断奶仔猪,记录每周断奶仔猪的体重和耗料量,正试期为21d。结果表明:仔猪日粮中添加屎肠球菌T-013等复合益生菌制剂均能提高日采食量和降低料重比,但结果差异都不显着(P>0.05),15-21d试验Ⅱ组显着提高仔猪日增重、减少腹泻率(P<0.05),其他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试验Ⅱ组的粗蛋白质和钙的表观消化率显着提高(P<0.05),其他养分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着;试验Ⅱ组能极显着降低断奶仔猪粪样的pH值、减少大肠杆菌数量和增加乳酸菌的数量(P<0.01);试验Ⅱ组添加6%屎肠球菌T-013等复合益生菌制剂能使血清尿素氮含量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指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7:屎肠球菌T-013等复合益生菌制剂在生长猪中的应用。研究日粮中添加屎肠球菌T-013等复合益生菌制剂对生长猪的生产性能、粪便微生物、环境指标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用体重在(31.75±3.7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120头,随机分成对照组(不添加)、试验Ⅰ组(添加3%屎肠球菌T-013等复合益生菌制剂)和试验Ⅱ组(添加6%屎肠球菌T-013等复合益生菌制剂),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生长猪,正试期为28d。结果表明:生长猪日粮中添加屎肠球菌T-013等复合益生菌制剂能增加日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料肉比,结果差异并不显着(P>0.05),但能显着减少生长猪的腹泻发生率(P<0.05);试验Ⅱ组能够显着降低粪样pH和减少大肠杆菌数量,增加乳酸菌数量(P<0.05);试验组添加屎肠球菌T-013等复合益生菌制剂能够极显着的减少生长猪NH3的排放(P<0.01);试验Ⅱ组能够显着增加生长猪血清中IgG含量和减少尿素氮含量(P<0.05)。

李向勇[7](2009)在《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研制》文中指出为充分发挥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的药效,延长有效血药浓度时间,减少药物用量,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降低药物毒性,本论文采用脂质体制备法制备了包封率高、稳定性好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研究其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选用复乳法制备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研究有机溶剂、类脂比、药脂比、乳化条件、脂水相比等因素对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稳定性的影响,优化制备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以正交实验法优选出制备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处方: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1:1;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与总脂质量比为1:4;三酰甘油的用量为16/mmol·L-1;第一次乳化时间:第二次乳化时间=4:1;第一水相与第二水相体积比为1:4。结果表明,按最佳试验条件和工艺处方制备的脂质体,最高包封率达到86.2%,工艺稳定。对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进行安全性评价。用昆明系小白鼠作实验动物进行了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大于1700mg/kg.wb。选用昆明系小白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即高、中、低三个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组,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4W腹腔注射后,进行生长发育指标、血液学、血清生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各脂质体剂量组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安全可靠。研究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家兔一次肌肉注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制剂,给药后,分别于不同的时间点取血样测定血药浓度。结果表明:药-时曲线属一室模型,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消除半衰期为51.5h,药一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049.70h.mg/L,总清除率为19.05 L.kg.h-1。与游离药物比较,结果表明: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有效地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

朱广双[8](2008)在《中药芩苋散的安全性和药理药效学研究》文中提出畜禽腹泻是养殖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流行面广,常年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诱使致病菌出现耐药现象,导致许多抗菌药物对腹泻的疗效都在不断的降低,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低耐药性的药物已成为防治该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芩苋散为某公司研制的纯中药复方制剂,对畜禽腹泻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本研究测定了芩苋散的安全性、体外抑菌作用和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该药对仔猪腹泻和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旨在为开发应用芩苋散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分为以下几部分:试验一、芩苋散的安全性试验为评价芩苋散的安全性,测定了芩苋散的急性和亚慢性毒性。用9个等比剂量的芩苋散给小鼠灌胃,记录各组的死亡数,用改良寇氏法计算出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表明,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率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芩苋散的LD50为176.89±22.69 g·kg-1,LD50的95%可信限为156.57~201.96 g·kg-1。分别以LD50的1/4、1/10和1/25剂量灌胃小鼠,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用14 d,观察测定停药后第1d和第14d小鼠的临床症状、体重、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肾、心、脾、肺的组织变化。结果,试验组小鼠各项指标无显着异常,表明芩苋散对动物是安全的。试验二、芩苋散的抑菌试验测定了芩苋散和对照药白头翁散及其二复方的组分药对猪大肠杆菌、鸡大肠杆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和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芩苋散对3种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5mm(15.3~18.8mm),显着大于白头翁散(10.8~14.0mm),属高度敏感;最小抑菌浓度为15.0 mg/ml;复方的效果优于各组分药。试验三、芩苋散防治仔猪细菌性腹泻试验预防试验选取50日龄仔猪164头,随机分为4组。高、中、低剂量的药物试验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1%、0.5%和0.25%的芩苋散,药物对照组添加150 mg/kg的氟本尼考,连续添加7 d,于停药后2周统计腹泻的发生率。治疗试验挑选腹泻仔猪80头,分为4组。高、中、低剂量的药物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1%和0.5%的芩苋散,药物对照组添加1%的白头翁散,连用5 d,于停药后统计疗效。结果,高、中剂量组的有效率均高于白头翁散对照组。结果表明,芩苋散可以有效防治仔猪腹泻。试验四、芩苋散防治鸡大肠杆菌病试验预防试验选用9日龄罗曼公鸡200羽,随机分为6组。高、中、低剂量的药物试验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1%、0.5%和0.25%的芩苋散,药物对照组添加0.5%的白头翁散,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药物.第6 d用大肠杆菌O78攻毒,每天观察各组鸡的的临床症状,记录死亡数,统计攻毒后1周各组的有效率。结果,高、中剂量组的保护率均高于白头翁散对照组。治疗试验选取14日龄罗曼公鸡接种大肠杆菌O78造病,次日将发病鸡随机分为5组。高、中、低剂量的药物试验组分别在饲料中添加2.0%、1.0%和0.5%的芩苋散,药物对照组添加1.0%的白头翁散,各组连续处理5 d,第6 d统计各组的有效率。结果,高、中剂量组的有效率均高于白头翁散对照组。以上表明,芩苋散可有效地防治鸡大肠杆菌病。

潘倩[9](2007)在《樟科植物提取物、腐殖酸及其复合对仔猪粪污中氨排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将樟科植物提取物(CE)、腐植酸(HA)以及樟科植物提取物和腐植酸复合物(CE+HA)进行比较试验,探讨它们对仔猪粪尿中氨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连续测定试验组和对照组猪舍中氨气的变化情况,为现代化规模养猪业提供科学的应用参数和理论依据。本试验共分为三个部分:抑酶及抑菌试验,体外试验和饲养试验。抑酶和抑菌试验中,将CE、HA以及CE+HA按照不同的梯度添加到纯品脲酶,以及大肠杆菌以及普通变形杆菌培养基中,比较它们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它们对脲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添加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CE和HA复合添加效果最好。CE在低浓度时就对两种细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菌作用加强。HA对两种细菌都没有抑制作用。CE+HA的抑菌效果与CE相同。体外试验中,将CE、HA以及CE+HA按照不同的梯度添加到粪尿混合物中,比较它们对粪尿混合物中尿素氮含量和氨态氮保留的影响。不同剂量的CE、HA以及CE+HA添加在粪尿混合物中能够显着减缓尿素氮分解,增加氨态氮的保留,从而减少氨的挥发,随着添加剂量增加,效果增强。CE和HA复合使用的效果最好。饲养试验中,35日龄杜大长断奶仔猪,按饲养试验要求分成2个猪舍,对照组(基础日粮)在一个猪舍,三个试验组在另一个猪舍,分别为CE组(基础日粮+CE 0.35g/kg),HA组(基础日粮+HA0.5g/kg)、CE+HA组(基础日粮+CE0.35g/kg+HA 0.5g/kg);每个组4个重复,一栏16头猪为一个重复。试验期共35天。在试验结束前三天,从各组随机采集猪新鲜粪尿,随排随采,测定脲酶活性、尿素氮含量、氨态氮含量、粪样pH值等。试验结束时禁食12h进行前腔静脉采血、空腹称重、统计饲料消耗。结果表明,试验组能够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料肉比,CE组、HA组以及CE+HA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7.70%(P=0.212)、12.84%(P<0.05)以及14.81%(P<0.05),料肉比分别下降了6.03%(P<0.05)、4.52%(P<0.05)以及7.54%(P<0.01),CE和HA复合添加改善仔猪生产性能的效果最好。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显着抑制粪样中脲酶活性,减缓粪尿混合物中尿素氮的分解,增加氨态氮的保留,从而减少氨的排放。CE和HA复合添加的综合效果最好,粪尿混合物中尿素氮含量从24h时间点开始与其它各组的差异达到极显着(P<0.01),氨态氮在96h时间点还保持较高的含量,而对照组在48h、CE组和HA组在72h时间点已经达到最高。试验组能够降低粪样的pH值,HA组和CE+HA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0.3和0.37(P<0.05)。试验组血清中尿素氮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都有一定的降低,CE+HA组降低了16.49%(P<0.05)。试验组的血清总蛋白水平相对对照组都有一定的升高,但变化没有达到显着水平。可知,CE主要通过抑制粪尿混合物中脲酶产生菌以及脲酶活性,减少尿素的分解,增加氮的保留,从而减少氨的挥发。HA主要通过抑制粪尿混合物中脲酶活性,减少尿素的分解,同时由于吸附作用,增加氨态氮在粪尿混合物的保存,从而减少氨的挥发,但对脲酶产生菌没有直接抑制效果。CE和HA复合添加能同时发挥二者的作用,达到最佳的减少氨气挥发的效果。对猪舍空气中氨气含量连续测定的结果表明,氨气含量随着测定点位置升高、通风加强、清粪、温湿度降低等而降低,并得出早上七点和下午三点氨气随着温湿度变化的曲线方程。试验开始时,对照组和试验组猪舍的氨气含量基本一致,从第13d开始,对照组猪舍的早上七点测定的头天晚上的氨气平均值和峰值开始高于试验组猪舍,最后几天相差分别达到2~3ppm和3~5ppm(P<0.01),即试验组猪舍中的氨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5%~50%和27%~33%:从第19d开始,对照组猪舍下午三点左右测定的15min内平均值开始高于试验组猪舍,并且均有差异扩大的趋势,最后几天相差达到1~2ppm(P<0.01),即试验组猪舍中的氨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20%~40%。

易学武,张石蕊,谭新,毛湘冰,周苑桦,陈金龙[10](2005)在《复合微生物发酵鸡粪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用40头体重约2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采用单因素设计研究了日粮中添加发酵鸡粪和不同发酵鸡粪添加水平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0%发酵鸡粪的试验2组日增重比添加20%干鸡粪的试验1组有明显提高(P<0.05),添加40%发酵鸡粪的试验3组猪的每kg增重饲料成本同期比对照组降低了17.56%。

二、添加鸡粪对猪只增重和血清生化值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添加鸡粪对猪只增重和血清生化值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水苏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盲肠粪臭素浓度及肝脏CYP450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水苏糖及其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
        1.1.1 水苏糖的分子结构和理化特性
        1.1.2 水苏糖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
    1.2 粪臭素的产生与代谢
        1.2.1 粪臭素的来源及危害
        1.2.2 粪臭素的形成途径
        1.2.3 参与粪臭素产生的微生物
        1.2.4 CYP450酶与粪臭素代谢
    1.3 水苏糖降低粪臭素产生的可能机制
        1.3.1 减少肠道粘膜细胞凋亡
        1.3.2 降低动物肠道pH值
        1.3.3 降低动物肠道中未消化蛋白质的数量
        1.3.4 改变动物肠道菌群结构
        1.3.5 改变肠道发酵方式
    1.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试验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动物
        2.1.3 试验设计
        2.1.4 试验日粮
        2.1.5 肉仔鸡的饲养管理
        2.1.6 样品采集
        2.1.7 测定指标和方法
        2.1.8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生产性能
        2.2.2 养分代谢率
        2.2.3 盲肠吲哚和粪臭素
        2.2.4 盲肠挥发性脂肪酸、乳酸和pH值
        2.2.5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2.6 肝脏CYP450基因表达量
        2.2.7 肝脏CYP450酶活性
    2.3 讨论
        2.3.1 水苏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3.2 水苏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养分代谢率的影响
        2.3.3 水苏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盲肠粪臭素、吲哚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等的影响
        2.3.4 水苏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2.3.5 水苏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肝脏CYP450基因表达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第三章 结论及创新点
    3.1 结论
    3.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2)畜禽养殖场除臭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畜舍臭气的产生及危害
        1.1.1 畜舍臭气的产生
        1.1.2 主要臭气成分及其危害
        1.1.3 畜舍臭气浓度的影响因素
    1.2 国内外畜舍除臭研究进展
        1.2.1 物理方法
        1.2.2 化学方法
        1.2.3 生物方法
    1.3 畜舍除臭剂研究进展
        1.3.1 喷洒型除臭剂
        1.3.2 覆盖型除臭剂
        1.3.3 饲喂型除臭剂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试剂
        2.1.2 试剂配制
    2.2 主要仪器
    2.3 菌种来源
    2.4 试验方法
        2.4.1 覆盖型除臭剂试验方法
        2.4.2 喷洒型除臭剂试验方法
        2.4.3 饲喂型除臭剂试验方法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覆盖型除臭剂结果
        3.1.1 菌种的分离试验结果
        3.1.2 菌种的初筛试验结果
        3.1.3 复筛实验结果
        3.1.4 除臭微生物的效果检验
        3.1.5 菌种的鉴定
    3.2 喷洒型除臭剂结果
        3.2.1 各物质对NH3和臭气去除效果的影响
        3.2.2 乳酸菌/酵母菌不同比例对NH3和臭气去除效果的影响
        3.2.3 不同浓度对NH3和臭气去除效果的影响
    3.3 饲喂型除臭剂结果
        3.3.1 饲喂型除臭剂对肉猪的影响
        3.3.2 饲喂型除臭剂对肉鸡的影响
4 讨论
    4.1 覆盖型除臭剂
        4.1.1 菌株筛选工作
        4.1.2 不同菌株共同作用对除臭效果的影响
        4.1.3 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4.2 喷洒型除臭剂
    4.3 饲喂型除臭剂
        4.3.1 饲喂型除臭剂对肉猪的影响
        4.3.2 饲喂型除臭剂对肉鸡的影响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3)地方黑猪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及胴体和免疫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我国猪种现状
    1.2 生猪无抗养殖发展概况
    1.3 粗饲料及青绿饲料
    1.4 低蛋白高纤维对屠宰、肉质性能的影响
    1.5 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1.6 饲养工艺模式
    1.7 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血清常规指标的影响
    1.8 猪群血清抗体检测
    1.9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10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无抗日粮黑猪屠宰性能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地方黑猪胴体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研究
    3.1 猪肉脂肪酸含量
    3.2 .猪肉氨基酸酸含量
    3.3 脂肪酸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氨基酸结果与分析
    3.6 讨论
    3.7 小结
第四章 地方黑猪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猪瘟、口蹄疫、猪伪狂犬及蓝耳病抗体水平试验
    4.1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的表达
    5.1 试验材料
    5.2 RNA提取
    5.3 .结果
    5.4 讨论与分析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情况

(4)蛋氨酸铬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生长肥育猪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肉质特性以及影响肉质的营养因素
        1.1 猪肉品质性状
        1.2 影响肉质的营养因素
    2 铬的营养研究
        2.1 铬的来源及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2.2 铬的理化特性
        2.3 铬对动物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
    3 铬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3.1 铬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铬对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
        3.3 铬对动物免疫性能的影响
        3.4 铬对抗热应激的影响
        3.5 铬对动物肉品质的影响
        3.6 铬对动物氧化作用的影响
    4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本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蛋氨酸铬水平对生长肉猪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及试验动物
        2.3 试验日粮
        2.4 饲养管理
        2.5 试验指标测定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蛋氨酸铬水平对生长肉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蛋氨酸铬水平对生长肉猪饲粮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3 蛋氨酸铬水平对生长肉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4.1 蛋氨酸铬水平对生长肉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蛋氨酸铬水平对生长肉猪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3 蛋氨酸铬水平对生长肉猪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5 小结
第三章 蛋氨酸铬与其他有机铬对生长肉猪影响的比较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及试验动物
        2.3 试验日粮
        2.4 饲养管理
        2.5 试验指标测定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有机铬源对生长肉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有机铬源对生长肉猪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3 有机铬源对生长肉猪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4.1 有机铬源对生长肉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有机铬源对生长肉猪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3 有机铬源对生长肉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 小结
第四章 蛋氨酸铬与能量水平对肥育猪生长性能与胴体品质的影响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2.3 试验日粮
        2.4 饲养试验
        2.5 试验指标测定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能量水平、蛋氨酸铬与硒对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能量水平、蛋氨酸铬与硒对肥育猪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能量水平、蛋氨酸铬与硒对肥育猪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的影响
        3.4 能量水平、铬与硒对铬在组织脏器中沉积的影响
    4 讨论
        4.1 能量水平、蛋氨酸铬与硒互作对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4.2 能量水平、蛋氨酸铬与硒对肥育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3 能量水平、蛋氨酸铬与硒对肥育猪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影响
        4.4 能量水平、蛋氨酸铬与硒对铬在组织脏器中沉积的影响
    5 小结
第五章 总体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湿度和氨暴露诱导的慢性应激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肉品质、生理机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应激及其对动物的影响相关研究进展
        1.1 应激、环境应激的概念
        1.2 应激对家禽的危害
        1.2.1 应激对家禽生长性能的影响
        1.2.2 应激对家禽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1.2.3 应激对家禽肠道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1.3 应激对家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4 应激对家禽胴体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1.5 应激与家禽疾病
    第二章 氨气应激及鸡舍氨浓度控制措施
        2.1 禽舍氨气(NH3)产生的来源
        2.2 禽舍环境氨浓度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2.2.1 畜禽场空气环境指标
        2.2.2 畜禽舍内氨气的检测方法
        2.3 影响禽舍氨气产生的因素
        2.3.1 家禽日粮养分含量
        2.3.2 鸡舍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2.3.3 鸡舍建筑
        2.3.4 垫料处理
        2.3.5 禽舍内含氮废弃物
        2.3.6 粪便处理
        2.4 氨气(NH3)的危害
        2.4.1 引起家禽应激作用
        2.4.2 诱发各种疾病
        2.4.3 降低动物的生长性能
        2.4.4 影响机体免疫机能
        2.4.5 损害动物机体
        2.4.6 改变血液生化指标
        2.4.7 影响胴体品质和肌肉品质
        2.5 缓减 NH3危害措施
        2.5.1 外源性措施
        2.5.2 内源性措施
    第三章 湿度应激及鸡舍湿度调控措施
        3.1 禽舍内水汽的来源
        3.2 湿度与鸡体的热调节
        3.2.1 湿度对鸡蒸发散热的影响
        3.2.2 湿度对鸡体热平衡的影响
        3.3 空气湿度对家禽健康的影响
        3.3.1 低湿对家禽健康的影响
        3.3.2 高湿对家禽健康的影响
        3.4 空气湿度对家禽生长性能的影响
        3.5 鸡舍内湿度控制措施
    第四章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五章 本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5.1 研究内容
        5.2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六章 湿度和氨气暴露慢性应激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影响研究
        6.1 材料和方法
        6.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6.1.2 试验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
        6.1.3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6.1.4 检测指标与方法
        6.1.5 数据处理
        6.2 结果
        6.2.1 生长性能
        6.2.2 屠宰性能
        6.2.3 机体抗氧化性能
        6.2.4 肉品质
        6.3 讨论
        6.3.1 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6.3.2 对屠宰性能的影响
        6.3.3 对机体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6.3.4 对肉品质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湿度和氨气暴露慢性应激对肉仔鸡器官发育、组织形态及肠内容物的影响
        7.1 材料和方法
        7.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7.1.2 试验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
        7.1.3 样品采集与制备
        7.1.4 检测指标与方法
        7.1.5 数据处理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湿度和氨应激对肉仔鸡组织形态的影响
        7.2.2 肠内容物 pH 值和盲肠内容物挥发性盐基氮含量
        7.2.3 对肉仔鸡心脏和肝脏指数的影响
        7.3 讨论
        7.3.1 湿度和氨暴露慢性应激对肉仔鸡组织形态的影响
        7.3.2 肠内容物 pH 值和盲肠内容物挥发性盐基氮
        7.3.3 对肉仔鸡心脏和肝脏指数的影响
        7.4 小结
    第八章 湿度和氨气暴露慢性应激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8.1 材料和方法
        8.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8.1.2 试验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
        8.1.3 样品采集与制备
        8.1.4 检测指标与方法
        8.1.5 数据处理
        8.2 结果与分析
        8.2.1 不同湿度和氨应激对肉仔鸡血氨的影响
        8.2.2 不同湿度和氨应激对血糖、皮质酮和木糖含量的影响
        8.2.3 不同湿度和氨应激对肉仔鸡血常规的影响
        8.2.4 血液生化
        8.3 讨论
        8.4 小结
    第九章 湿度和氨气暴露慢性应激对肉仔鸡免疫机能的影响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9.1 材料和方法
        9.1.1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9.1.2 试验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
        9.1.3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9.1.4 检测指标及方法
        9.1.5 数据处理
        9.2 结果与分析
        9.2.1 免疫器官指数
        9.2.2 非特异性免疫机能
        9.2.3 特异性免疫机能
        9.2.4 湿度和氨暴露慢性应激细胞因子的调控
        9.2.5 黏膜免疫
        9.2.6 相关基因的表达
        9.3 讨论
        9.4 小结
    第十章 结论及建议
        10.1 研究结论
        10.2 本研究的创新
        10.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6)屎肠球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复合益生菌在猪中饲用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E.FAECIUM T-013 培养基的优化试验
    3.2 E.FAECIUM T-013 培养条件的优化试验
    3.3 E.FAECIUM T-013 的抑菌试验
    3.4 E.FAECIUM T-013 等复合益生菌发酵条件的优化试验
    3.5 E.FAECIUM T-013 等复合益生菌制剂在经产母猪的应用
    3.6 E.FAECIUM T-013 等复合益生菌制剂在断奶仔猪的应用
    3.7 E.FAECIUM T-013 等复合益生菌制剂在生长猪的应用
4 讨论
    4.1 E.FAECIUM T-013 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4.2 E.FAECIUM T-013 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4.3 E.FAECIUM T-013 抑菌试验的研究
    4.4 E.FAECIUM T-013 等复合益生菌制剂发酵条件的研究
    4.5 E.FAECIUM T-013 等复合益生菌制剂在经产母猪中的应用研究
    4.6 E.FAECIUM T-013 等复合益生菌制剂在断奶仔猪中的应用研究
    4.7 E.FAECIUM T-013 等复合益生菌制剂在生长猪中的应用研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的研究概况
        2.1 结构和理化性质
        2.2 药物的作用机理
        2.3 抗菌活性
        2.4 药代动力学
        2.4.1 吸收
        2.4.2 分布
        2.4.3 代谢
        2.5 安全性
        2.5.1 急性中毒
        2.5.2 慢性中毒
        2.6 临床应用
    3 脂质体
        3.1 概述
        3.2 作用特点
        3.3 脂质体在医药上的应用进展
        3.4 脂质体在兽医领域的的应用
        3.5 普通脂质体的缺点
        3.6 长循环脂质体
        3.7 长脂质体的作用机制
    4 多囊脂质体技术概述
        4.1 多囊脂质体特点
        4.2 多囊脂质体应用概况
        4.3 多囊脂质体的不足
        4.3.1 粒径较大
        4.3.2 物理稳定性差
        4.3.3 化学稳定性差
第二章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药物与试剂
        1.1.2 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
        1.2.2 检测波长的确立
        1.2.3 色谱条件
        1.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1.2.5 表面活性剂种类的选择
        1.2.6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质量形态研究
        1.2.7 包封率的测定
        1.2.8 回收率试验
        1.2.9 正交设计优化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
    2 结果
        2.1 标准曲线方程
        2.2 乳化条件对脂质体平均粒径的影响
        2.3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形态和粒径分布
        2.4 分离方法的优选
        2.4.1 离心法
        2.4.2 微型柱离心法
        2.4.3 葡聚糖凝胶G-50柱分离法
        2.5 正交设计优化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
    3 讨论
第三章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毒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
        1.1.2 试验动物
        1.1.3 主要试剂
        1.1.4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急性毒性试验
        1.2.2 亚慢性毒性试验
        1.2.2.1 观察指标
        1.2.3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2.2 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
        2.2.1 体重与摄食量变化
        2.2.2 血液学检查
        2.2.3 血清生化学检测
        2.2.4 脏器系数检查
        2.2.5 剖检检查结果
    3 讨论
        3.1 关于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急性毒性试验
        3.2 关于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亚慢性毒性试验
第四章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动物
        1.1.2 药物与试剂
        1.1.3 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色谱条件
        1.2.2 血浆样品处理
        1.2.3 血浆标准曲线的建立
        1.2.4 动物给药及血样采集
        1.2.5 血药浓度测定
        1.2.6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色谱图
        2.2 线性相关性
        2.3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
    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下一步工作设计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下一步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历

(8)中药芩苋散的安全性和药理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仔猪、鸡腹泻的原因和诊断
        1.1 腹泻的发病机理
        1.2 仔猪腹泻的原因
        1.3 鸡腹泻的原因
        1.4 仔猪腹泻病的诊断
        1.5 鸡腹泻的诊断
    2 猪鸡腹泻的防治
        2.1 猪鸡腹泻病的防治现状
        2.2 中药防治
    3 本研究选题和目的意义
        3.1 选题依据
        3.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芩苋散的安全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急性毒性试验
        1.3 慢性毒性试验
    2 结果
        2.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2.2 慢性毒性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急性毒性试验
        3.2 慢性毒性试验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第三章 芩苋散的抑菌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抑菌试验方法
        1.3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抑菌效果
        2.2 最小抑菌浓度(MIC)
    3 讨论
        3.1 芩苋散的抑菌作用
        3.2 中药的治疗机理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第四章 芩苋散防治仔猪细菌性腹泻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和试剂
        1.2 预防试验
        1.3 治疗试验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预防结果
        2.2 治疗结果
        2.2 治疗结果
    3 讨论
        3.1 芩苋散的作用机理
        3.2 芩苋散防治仔猪腹泻的应用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第五章 芩苋散防治鸡大肠杆菌病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
        1.2 菌种
        1.3 预防试验方法
        1.4 治疗试验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药效判定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预防结果
        2.2 治疗结果
    3 讨论
        3.1 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现状及中草药的应用
        3.2 芩苋散的作用机理
        3.3 芩苋散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应用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致谢

(9)樟科植物提取物、腐殖酸及其复合对仔猪粪污中氨排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臭气概述及除臭方法的简单介绍
    1.2 氨的产生及减少氨挥发的机理
        1.2.1 氨的产生
        1.2.2 减少氨挥发的机理
    1.3 樟科提取物
    1.4 腐植酸
        1.4.1 腐植酸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1.4.2 腐殖酸改善环境的作用机理
        1.4.3 腐殖酸改善环境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1.5.1 本研究的目的
        1.5.2 本研究的内容
2. 研究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添加剂
        2.1.2 猪粪尿样品
        2.1.3 脲酶
        2.1.4 菌种及培养基
        2.1.5 氨气检测仪
        2.1.6 温湿度测定仪
        2.1.7 试验动物及其日粮
    2.2 试验方法
        2.2.1 脲酶及其产生菌的抑制试验
        2.2.2 猪排泄物体外抑制试验
        2.2.3 饲养试验
        2.2.4 试样数据的处理
3. 试验结果
    3.1 对脲酶及其产生菌的抑制效果比较
        3.1.1 对纯品脲酶抑制效果的比较
        3.1.2 抑菌效果比较
    3.2 对仔猪粪尿体外抑制效果比较
        3.2.1 对猪粪尿中尿素氮含量的影响
        3.2.2 对猪粪尿中氨态氮含量的影响
    3.3 仔猪饲养试验效果比较
        3.3.1 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3.3.2 对粪尿混合物中脲酶活性的影响
        3.3.3 对粪尿混合物中尿素氮含量的影响
        3.3.4 对粪尿混合物中氨态氮含量的影响
        3.3.5 对粪样pH值、血清尿素氮以及总蛋白的影响
    3.4 不同因素对仔猪舍中氨气含量的影响
        3.4.1 不同位置对空气中氨气含量的影响
        3.4.2 通风对空气中氨气含量的影响
        3.4.3 温度和湿度对空气中氨气含量的影响
        3.4.4 添加HA和CE及其混合物CE+HA对猪舍中氨气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对脲酶及其产生菌的抑制效果比较
        4.1.1 对纯品脲酶抑制效果的比较
        4.1.2 抑菌效果比较
    4.2 对仔猪粪尿体外抑制效果比较
        4.2.1 对猪粪尿中尿素氮含量的影响
        4.2.2 对猪粪尿中氨态氮含量的影响
    4.3 仔猪饲养试验效果比较
        4.3.1 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4.3.2 对仔猪粪尿混合物指标的影响
        4.3.3 对粪样pH值、血清尿素氮以及总蛋白的影响
        4.3.4 不同因素对仔猪舍中氨气含量的影响
5. 提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添加鸡粪对猪只增重和血清生化值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水苏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盲肠粪臭素浓度及肝脏CYP450基因表达的影响[D]. 赵歆昀.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2]畜禽养殖场除臭剂的研究[D]. 蔡迪.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3]地方黑猪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及胴体和免疫性能研究[D]. 李琳. 天津农学院, 2017(07)
  • [4]蛋氨酸铬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生长肥育猪生产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 李斯丽. 广西大学, 2013(03)
  • [5]湿度和氨暴露诱导的慢性应激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肉品质、生理机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D]. 魏凤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6)
  • [6]屎肠球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复合益生菌在猪中饲用效果的研究[D]. 华均超. 安徽农业大学, 2012(S1)
  • [7]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研制[D]. 李向勇. 湖南农业大学, 2009(S1)
  • [8]中药芩苋散的安全性和药理药效学研究[D]. 朱广双.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8)
  • [9]樟科植物提取物、腐殖酸及其复合对仔猪粪污中氨排放的影响[D]. 潘倩. 浙江大学, 2007(S1)
  • [10]复合微生物发酵鸡粪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 易学武,张石蕊,谭新,毛湘冰,周苑桦,陈金龙. 江西饲料, 2005(06)


水苏糖论文 对照组论文 肠球菌论文 氨气论文 除臭剂论文

上一篇:基于OMAP架构的智能手持设备设计
下一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的一年经济工作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