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关于西夏方言小舌的问题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也谈西夏语里的小舌音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孙宏开[1](2016)在《西夏语声母系统拟测》文中提出有关西夏语语音系统的构拟,前人已经有许多套,但是采用的方法均为内部构拟法,大同小异。在一定程度上有明显的局限性。文章采用内部构拟和外部构拟相结合的方法,重新构拟了西夏语的声母系统。这个系统由于参考了羌语支语言的特点,特别参考了西夏语与羌语支语言同源词的语音面貌,与前人的构拟有许多不同。主要是:第一,构拟了小舌部位的塞音系统;第二,构拟了带鼻冠的浊塞音、浊塞擦音以及带鼻冠的送气塞音、送气塞擦音,并与纯浊音加以区别;第三,构拟了3套塞擦音,区别了舌上音和正齿音;第四,构拟了带h-、-前置辅音构成的复辅音16个,并提出了构拟的理由。

吴雅萍[2](2013)在《仡央语言的小舌音》文中认为本文分析了小舌音在现代仡央诸语言中的保留情况以及演变特点,认为小舌音是仡央语言原有的一个声类,并尝试构拟原始仡央语的小舌音系统。

孙宏开[3](2011)在《羌语支在汉藏语系中的历史地位》文中研究指明羌语支语言仅仅十多种,使用人口也不足百万,在汉藏语系数百种语言的汪洋大海里,好比沧海一粟。但羌语支现存的许多语言事实,却给我们许多启示。根据羌语支语言的差异,在类型上呈链状演变这一历史实事,我们提出了历史类型学问题,它可能是语言发生学分类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补充。这个命题由汉藏语系音节结构类型、语法结构类型、语序类型和语义分化和改变的历史演变等许多专题研究所组成。由于羌语支语言比较保守,对它的一些语言事实的深入研究也许会对汉藏语系历史比较研究有一些贡献。

叶建雄,单迪[4](2010)在《面向语音拟构的西夏古文献数据库结构设计及其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张应用计算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为西夏音韵学专题库设计一个优化的系统结构,把内部数据、共时数据和历时数据有机地整合起来,以充分发挥相关古文献在西夏语音拟构中的作用。

钟智翔[5](2007)在《论缅语语音的历史分期与历史发展》文中研究说明缅语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最大的语言,使用人数超过4000万。缅语也是汉藏语系中分布最南的语言,使用区域分布于中南半岛西部,以伊洛瓦底江流域为中心,遍及缅甸14个省邦,是缅甸各族人民的共同语。作为缅族的母语,缅语的形成和发展与其存在的母体——缅族密切相关。从历史上讲,缅族的最早源头来自于新石器时代的西羌,文化类型上属于黄河中、上游流域的马家窑文化,与华夏族的文化源头仰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血缘上与缅族起源直接相关的,则是西汉时期活跃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盆地一带的原始藏缅语部落牦牛羌。30004000年前,牦牛羌的先民沿着丁字形“民族走廊”从黄土高原南下后,在川西、滇北一带继续发展,分化出包括缅人先民白狼羌在内的越嶲种等诸多部族。公元79世纪,先缅人在南诏作短暂停留后再次南迁,进入今缅甸境内。他们以缅甸中部的叫栖地区为中心建村立寨,逐步发展壮大,最后终于在1044年打败孟族,建立起了有史料记载以来的第一个缅人王朝——蒲甘王朝。从此,缅族雄据缅甸,成为缅甸境内最为强大的民族。从语言上讲,民族发展的每一阶段都会在语言中留下印痕。从牦牛羌时期的原始缅彝语到白狼羌时期的上古缅语,再到蒲甘时期的中古缅语……缅语一路走来,经历了长达两三千年的发展演变,直到现在,成为汉藏语系中仅次于汉语的第二大语言。由于种种原因,缅语文献资料出现较晚,使得我们在探寻缅语历史发展的轨迹时多有不便。为了能准确地探寻缅语语音的历史发展轨迹,本文利用历史语言学理论方法,通过核心词比较、亲属语言对照等方式,重构早期缅语语音状况,分层次、多角度地探求缅语语音变化规律,试图勾勒出较为清晰、全面,且符合缅语历史发展变化规律的语音发展线索,以更好地服务于藏缅语族语言研究。本文由三大部分构成,共计八章。第一部分是理论准备部分,包括第一章、第二章。主要交待与研究有关的背景知识内容。第一章主要讲述缅语语音历史研究的任务、方法和理论依据以及缅文转写方案;第二章主要论述缅语的文化源头、谱系位置和分期标准。指出缅语的历史分期要依据两大标准,即(1)以缅语自身结构的发展变化为内部标准;(2)以缅甸社会历史文化变迁为外部标准。以此为据,文章将缅语的历史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公元前后10世纪的上古缅语时期、1113世纪的中古缅语时期、1417世纪的近古缅语时期、1819世纪的近代缅语时期和20世纪以来的现代缅语时期。第二部分为分论部分,包括第三章至第七章。这部分主要采取分论的形式,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依据缅语碑文、中文典籍、西方记载、亲属语言语料等材料,在吸收前人优秀科研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结合音系学、实验语音学、汉语音韵学理论及社科统计方法等,分别从声母、韵母、声调的角度,对缅语每一时期的语音发展变化状况和变化规律作了详尽地分析,揭示了缅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层次,指出了各时期缅语语音发展变化的原因,描写和解释了缅语语音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发展规律。第三部分为第八章总论部分。本部分在总结前文论述的基础上,从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角度,对缅语声、韵、调系统的发展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还运用结构关联理论解释了缅语语音发展过程中的声韵调相互关系。指出语言是一个非线性结构,线性只是其一个侧面。缅语的声母、韵母、声调共处于一个结构整体当中,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互动关系。缅语语音的各结构成分既有各自内部演变的规律,又互为演变条件,任何语音子系统的发展变化都有可能引起其它子系统的变化:声母的变化会引起韵母和声调的变化,韵母的变化也会导致声母和声调的变化,声调的变化同样也会对声母、韵母的发展变化造成影响。语音的各组成部分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互动整体,并由此推动缅语语音向前发展。

杨燕[6](2003)在《《1994~2003上半年西夏论文目录索引》补遗及续》文中研究说明本索引是继黄秀兰同志辑录的《〈1 990~ 1 997年西夏文目录索引〉补遗及续》(《宁夏社会科学》2 0 0 1年第 4期 )的补充和延续 ,截至《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 ) 2 0 0 3年第 6期收录的内容 ,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文字、民族、史地、人物、遗民、考古、学术动态等 1 1大类。

孙宏开,刘光坤[7](2001)在《也谈西夏语里的小舌音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夏语的语音系统里过去没有人构拟小舌音,20世纪 90年代,聂鸿音发表文章谈到西夏语的小舌音问题,但笔者总觉得证据不充分,构拟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根据西夏语的汉字注音为基本资料,找出西夏语与藏缅语族羌语支语言的同源词,并根据羌语支语言这些同源词目前的语音状况,拟测了西夏语的音位系统里应该有一套小舌音声母

木仕华[8](2000)在《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成立20周年暨第六届学术研讨会纪要》文中研究说明

二、也谈西夏语里的小舌音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也谈西夏语里的小舌音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仡央语言的小舌音(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仡央各语言中的小舌音及其演变趋势
    1. 仡佬语①
    2. 木佬语
    3. 拉基语
    4. 布央语②
    5. 普标语
    6. 拉哈语
三原始仡央语小舌音系统拟测
四余论

(3)羌语支在汉藏语系中的历史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音
    (一) 声调问题。
    (二) 复辅音问题。
    (三) 小舌部位的辅音问题。
    (四) 塞擦音问题。
二、语法
    (一) 形态问题。
三、词汇
    (一) 疑问词或者疑问语素问题。
    (二) 关于汉藏语词汇的音节问题。
    (三) 同源词的认定问题。
四、余论

(5)论缅语语音的历史分期与历史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缅语语音历史研究的目的、任务、方法和理论依据
        一、藏缅语理论研究的目标和缅语语音历史研究的目的
        二、缅语语音历史研究的任务
        三、缅语语音研究的理论依据、方法与原则
    第二节 缅文转写
        一、缅甸文字的起源背景
        二、缅语研究中的几种文字转写方案
        三、各种转写方案分析与本文所使用的转写方案
第二章 缅语文化源头与谱系位置
    第一节 缅语文化源头
        一、 文化遗存与藏缅族群的文化源头
        二、缅族族源与缅语源流
    第二节 缅语谱系位置及与其它藏缅语的关系
        一、前人对缅语发生学地位的讨论和缅语谱系位置
        二、从同源词比较看缅语与其它藏缅语的关系
        三、从语音比较看缅语在藏缅语族的历史地位
        四、从语法比较看缅语在藏缅语族中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缅语历史分期
        一、影响语言变化的因素
        二、 语言历史分期的标准
        三、缅语历史分期的几种观点
        四、本文对缅语的历史分期
第三章 上古缅语语音:以上古缅歌《白狼歌》为例
    第一节 上古缅语与《白狼歌》
        一、 先缅人——白狼人与上古缅歌《白狼歌》
        二、《白狼歌》研究状况
    第二节《白狼歌》所反映的上古缅语声母系统
        一、《白狼歌》的汉字注音用字
        二、适应于《白狼歌》汉字注音的上古汉语拟音系统
        三、《白狼歌》汉字注音所反映的上古缅语声母类别
        四、上古缅语的声母特征
    第三节《白狼歌》所反映的上古缅语韵母系统
        一、上古缅语韵母的基本元音
        二、上古缅语韵母的辅音韵尾
第四章 中古缅语语音:以蒲甘早期中期碑铭为例
    第一节 中古缅语与蒲甘碑铭
    第二节 蒲甘碑铭所反映的中古缅语声母特征
        一、本文研究所依据的碑文样本
        二、不同于现代缅语的中古时期缅语字符约定与音值
        三、中古缅语浊音送气与不送气问题
        四、缅语字母表与中古缅语声母单辅音音位
        五、中古缅语的复辅音声母
    第三节 蒲甘碑铭所反映的中古缅语韵母特征
        一、中古缅语基本元音系统
        二、中古缅语韵母双元音
        三、中古缅语韵母类型
        四、中古缅语声调问题
第五章 近古缅语语音:以《缅甸馆译语》为例
    第一节 近古缅语与《缅甸馆译语》
        一、近古缅语的界定
        二、《缅甸馆译语》
    第二节 近古缅语声母系统与声母特征
        一、 近古缅语单辅音声母特征
        二、 近古缅语复辅音声母的发展变化
    第三节 近古缅语韵母系统与韵母特征
        一、 近古缅语韵母辅音韵尾的发展变化
        二、近古缅语元音系统
    第四节 近古缅语声调系统与声调特征
        一、音长与声调的关系
        二、近古缅语声调符号与缅语声调
第六章 近代缅语语音:以《缅甸译书》为例
    第一节 近代缅语的界定
        一、近代缅语
        二、反映近代缅语的几份材料
    第二节 近代缅语声母系统与声母特征
        一、近代缅语声母系统的基本特征
        二、近代缅语声母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 近代缅语韵母系统与韵母发展
        一、近代缅语口元音韵母中双元音的单音化过程
        二、近代缅语带喉塞音?尾韵母的发展演变
        三、近代缅语带鼻音尾韵母的发展演变
    第四节 近代缅语声调特征
第七章 现代缅语语音:以仰光话为例
    第一节 现代缅语的形成与发展
        一、现代缅语的形成
        二、现代缅语语音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现代缅语语音系统
        一、现代缅语声母系统
        二、现代缅语韵母系统
        三、现代缅语声调系统
        四、现代缅语声母、韵母配列方式
第八章 缅语声韵调系统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缅语声母系统的历史发展
        一、缅语声母类别的划分
        二、古藏缅语声母遗存与声母新发展
        三、早期缅语声母的演变
        四、缅语声母复辅音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缅语韵母系统的历史发展
        一、缅语长短元音的历史发展
        二、缅语韵母弱化元音的形成与发展
        三、缅语辅音韵尾的历史演变
        四、缅语元音的演变机制
    第三节 缅语声调系统的产生与历史发展
        一、缅语声调产生的前提条件
        二、缅语声调起源的关键
        三、缅语声调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节 缅语语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声韵调结构关联关系
        一、缅语声母和声调的结构关联关系
        二、缅语声母和韵母的结构关联关系
        三、缅语韵母和声调的结构关联关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1994~2003上半年西夏论文目录索引》补遗及续(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治史、政治制度、法律及综合方面
二、社会经济方面
三、军事战争方面
四、文化、宗教方面
五、语言文学方面
六、民族起源与民族关系方面
七、历史地理方面
八、历史人物方面
九、西夏遗民方面
十、文物考古与文献考释方面
十一、学术动态方面

四、也谈西夏语里的小舌音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夏语声母系统拟测[J]. 孙宏开. 语言科学, 2016(01)
  • [2]仡央语言的小舌音[J]. 吴雅萍. 民族语文, 2013(06)
  • [3]羌语支在汉藏语系中的历史地位[J]. 孙宏开.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 [4]面向语音拟构的西夏古文献数据库结构设计及其实现[A]. 叶建雄,单迪. 西夏学(第六辑)——首届西夏学国际论坛专号(下), 2010
  • [5]论缅语语音的历史分期与历史发展[D]. 钟智翔.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2007(04)
  • [6]《1994~2003上半年西夏论文目录索引》补遗及续[J]. 杨燕. 宁夏社会科学, 2003(06)
  • [7]也谈西夏语里的小舌音问题[J]. 孙宏开,刘光坤.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06)
  • [8]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成立20周年暨第六届学术研讨会纪要[J]. 木仕华. 民族语文, 2000(06)


西夏论文 小舌音论文 中古汉语论文

上一篇:坚持反思与对话精神开拓广阔的理论空间
下一篇:跨越式实现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