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湖南省丝虫病消灭后监测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湖南省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论文文献综述)

段绩辉[1](2019)在《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70年历程》文中提出经过70年的努力,湖南省在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疟疾达到消除疟疾标准,连续13年无本地感染疟病例;丝虫病全省实现消除目标,近22年监测中未发现新感染微丝蚴血症者;钩虫感染率控制在历史的最低水平。有力的保障了全省人民健康,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消除丝虫病、疟疾是湖南疾病控制人员的初心与使命,保障人民健康是湖南疾病控制人员的职责与担当,是一代又一代疾控人的无私奉献及精神传承的结果。

王军,魏庆宽,郭菁华,高中静,贾凤菊,李瑾,公茂庆,黄炳成[2](2014)在《丝虫特异IgG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检测试剂盒应用价值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丝虫特异Ig G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丝虫病患者血清和滤纸血中特异Ig G4亚类抗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丝虫特异Ig G4 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微丝蚴阳性患者血清或滤纸血、其他蠕虫患者血清、晚期丝虫病患者滤纸血、原微丝蚴血症转阴者滤纸血和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出生儿童滤纸血以及消除丝虫病后不同时间居民血清或滤纸血样本。采用两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分析血清与滤纸血检测相同稀释度下的Ig G4的A值差异。结果检测86例微丝蚴阳性患者血清,显示丝虫特异Ig G4阳性81例,阳性符合率94.19%。检测97份其他蠕虫患者血清、58份阴性冻存血清和100份正常健康人对照血清,显示丝虫特异Ig G4全部阴性,阴性符合率100%。4例现症微丝蚴血症患者,血清和滤纸血丝虫特异Ig G4全部阳性,血清阳性吸光度(A)值均高于同一患者滤纸血样本A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26,P>0.05)。检测48例晚期丝虫病患者滤纸血、76例原微丝蚴血症转阴者滤纸血、312例基本消除丝虫病地区1983年后出生儿童滤纸血,显示丝虫特异Ig G4全部阴性。检测原丝虫病高中度流行地区消除丝虫病后的枣庄、泰安和济宁地市居民滤纸血和血清样本分别为2 744份、2 243份和800份,显示丝虫特异Ig G4全部阴性。结论丝虫特异Ig G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的检测试剂盒敏感度高、特异度强、操作简便快捷,特别适用于丝虫病诊断和消除丝虫病地区的疾病监测。

张开仁,段绩辉,张明,罗亨桥,李正祥,彭欣荣,吴昌金,张德仁[3](2010)在《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追踪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的持续时间、密度消长及传播作用。方法采用厚血膜法每年或每隔13年对微丝蚴血症者和监测点全寨人血检,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丝虫特异IgG4试剂盒检测人群丝虫抗体水平,用快速酶联免疫试验(ICT)检测人群丝虫特异抗原,在传播季节解剖致倦库蚊,了解幼丝虫感染率、感染度及传播作用。结果在24年观察期间,11次全民血检,检出5例微丝蚴血症者,其中原微丝蚴血症者4例,新感染者1例。4例原微丝蚴血症者中,2例分别于第7年和第13年自然转阴;另外2例微丝蚴血症分别持续20年和24年,经用乙胺嗪治疗后转阴。结论个别微丝蚴血症者可持续24年以上,具有一定的传播作用,监测工作仍不能终止。

段绩辉,张开仁,李正祥,陈培厚,陈开军,彭凌,黄谦,黄会[4](2009)在《湖南省湘西边远贫困地区消除丝虫病后丝虫特异IgG4及快速免疫色谱检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湘西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地区消除丝虫病后可能遗留的残存疫点。方法在吉首市、保靖县和花垣县选择原微丝蚴率较高,曾防治和监测次数少、偏僻、交通不便的8个乡10个行政村为调查点,每个点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600人以上,10岁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应用班氏丝虫特异IgG4检测抗体和丝虫快速免疫色谱试验(ICT)检测抗原,查找丝虫病残留疫点。结果吉首市和保靖县6个村丝虫特异IgG4检查3 747人,抗体阳性3例,用ICT卡复查全部为阴性;吉首市、保靖县和花垣县4个村ICT卡检查2 078人,抗原阳性4例,用病原学血检复查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结论湘西边远贫困地区消除丝虫病10年后未发现新的残留疫点,其防治效果巩固。

黎学铭,杨益超,黄铿凌,许洪波,谢祖英,麦富珍,商少明,苏爱荣,李树林,区方奇,吴钦华,伍卫平,朱雪花,蒋智华[5](2008)在《广西富川县班氏丝虫病传播阻断后残存疫点的发现》文中提出目的阐述广西富川县班氏丝虫病残存疫点发现过程及其处理措施和效果,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在广西富川县朝东镇和麦岭镇的5个行政村(长塘、黄沙、茶山、福溪和长春)开展丝虫病疫点调查。采用厚血膜双片法检测首发患者所在的疫点长塘村及其毗邻的黄沙和茶山村居民,阳性者再作个案调查。疫点长塘村外出返乡人员以及毗邻的福溪和长春村居民,先用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ICT卡)进行血清学检测,阳性者再用厚血膜双片法确诊。在疫点长塘行政村的干上和印山自然村进行人房捕蚊、解剖致倦库蚊,观察幼丝虫感染情况。查阅富川县防治丝虫病历史资料,走访村民了解20世纪70年代接受丝虫病检查和服用乙胺嗪(海群生)药盐防治丝虫病具体情况。结果检查富川县长塘行政村居民1052人,微丝蚴血症者19例(干上村16例、印山村3例),微丝蚴率为1.81%(干上村为5.90%、印山村为1.42%),平均微丝蚴密度为17.4/60μl血。对毗邻的4个行政村扩大调查4119人,均为阴性。19例微丝蚴血症者分布于12户家庭,其中13例有亲属关系,在空间和家庭分布上有相对集中的趋势。年龄分布以20~29岁和50~59岁为主,其中50岁以上占微丝蚴血症者总数的57.9%。解剖疫点村致倦库蚊54只,未发现幼丝虫阳性蚊。长塘行政村当年丝虫病纵向或横向监测,以及干上自然村丝虫病疫情和相关的防治资料均未查到。走访长塘行政村60岁以上村民及村医27人,均未曾食用乙胺嗪(海群生)药盐。结论广西富川县的干上和印山自然村为班氏丝虫病残存疫点,属低度流行区,流行范围局限,中老年患者居多,平均微丝蚴密度偏低。

段绩辉,周绍礼,蒋融富,林金泉,何振松,唐共成,李鹏,谢雁翎,宋建芝,毛转辉[6](2008)在《丝虫病残留疫点毗邻地区湖南省江永县丝虫病调查》文中认为目的了解与广西富川县朝东乡丝虫病残留疫点毗邻的湖南江永县境内是否存在残留疫点。方法选择与广西富川县朝东乡丝虫病残留疫点毗邻的江永县马蹄、上村、黄家和香花井4个行政村为调查点。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和走访的方法进行调查;用常规厚血膜法检查微丝蚴,用班氏丝虫快速免疫色谱试验(ICT)测试班氏丝虫抗原,并对原微丝蚴血症者追踪调查;了解近5年内新发的鞘膜积液、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和乳糜尿患者;逐户登记外出人员,内容包括外出时间、地点和从事职业。结果病原学检查177人,均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ICT卡测试1 097人,无班氏丝虫抗原阳性者;健在的原微丝蚴血症者占36.70%,未发现新发的慢性丝虫病病人。结论江永县与富川县朝东乡丝虫病残留疫点毗邻地区未发现残留疫点,丝虫病防治效果巩固。

邓艳霞,段绩辉,王乐三,伍卫平,谭勇刚[7](2008)在《湖南省丝虫病防治的成本—效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湖南省丝虫病防治的成本-效益。方法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获取样本,确定6个县(市、区)为样本县。收集各样本县19701986年丝虫病防治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测算不同时间的防治成本及效益,计算成本-效益比。结果丝虫病反复查治时期、乙胺嗪药盐普服时期及防治全期的直接效益分别为649.41、300.09和949.50万元,间接效益分别为890.66、397.57和1288.23万元,净效益分别为1437.55、30.25和1467.80万元,成本-效益比分别为1∶15.02、1∶1.05和1∶2.91。结论湖南省丝虫病防治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案可提高成本效益比。

邓艳霞,段绩辉,王乐三,伍卫平,谭勇刚[8](2008)在《湖南省丝虫病防治的成本-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湖南省丝虫病防治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获取样本。通过查阅文献、档案、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进行调查。用直线回归法推导微丝蚴率与慢性丝虫病患病率、慢性丝虫病患病率与急性淋巴管/结炎(Adenolymphangitis,ADL)的关系。结果按不同的防治方案进行分期分析,反复查治时期、普服乙胺嗪药盐时期及丝虫病防治工作全期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每降低1%微丝蚴率需投入经费(以人民币元计算)44.97、268.04和161.41万元,平均每100人微丝蚴率降低1%需投入25.14、136.70和、86.10元。每减少1例ADL发病的成本为17.78、267.27、93.16元,每减少1例晚期丝虫病人需要38.25、559.54、198.77元。结论湖南省以控制传染源为主导,采用普查普治和普服乙胺嗪药盐等技术方案防治丝虫病,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体现了一定的成本效果。

陈颉,陆鉴,柳建发[9](2007)在《我国淋巴丝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段绩辉,罗亨桥,张开仁,张明,曾祥卫,李正祥,彭欣荣,向远银,孙德建,伍卫平[10](2007)在《丝虫病传播阻断后残存传染源的微丝蚴密度消长及传播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传播阻断后班氏丝虫病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密度消长、持续时间及人群新感染情况。方法选择湖南省吉首市儿科坨寨作为观察点,进行22年纵向观察(1984-2005年),应用常规厚血膜法定期进行全民血检,观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微丝蚴密度消长和自然转阴情况,以及新感染情况。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丝虫特异IgG4试剂盒检测人群丝虫抗体水平。在传播季节解剖致倦库蚊观察幼丝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以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方法观察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19年间,10次全民血检共检出微丝蚴血症者4例,其中原微丝蚴血症者3例,新感染者1例。4例微丝蚴血症者中,1例7年内自然转阴,1例第9年转阴后第12年又查到微丝蚴,至第13年自然转阴,另1例第14年转阴后第19、20年又分别查到微丝蚴,至第21年经乙胺嗪治疗后转阴;新感染者微丝蚴血症持续5年,经乙胺嗪治疗后转阴。血清学(IFA、IgG4)检测未发现新的抗体阳性者。致倦库蚊幼丝虫自然感染率及感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丝虫病传播阻断后,个别残存传染源的微丝蚴血症可持续20年以上。

二、湖南省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南省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70年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1 疟疾
    1.1 疟疾流行情况
    1.2 疟疾防治历程
        1.2.1 建立防治体系及防治试点阶段(1950-1960年)
        1.2.2 控制暴发流行及降低发病率阶段(1961-1979年)
        1.2.3 基本控制疟疾阶段(1980-2009年)
        1.2.4 消除疟疾阶段(2010-2019年)
2 丝虫病
    2.1 丝虫病流行情况
    2.2 丝虫病防治措施
        2.2.1 普查普治
        2.2.2 查治结合群体服药
        2.2.3 普服药盐
    2.3 丝虫病防治历程
        2.3.1 调查摸底和防治试点阶段(1951-1969年)
        2.3.2 大规模普查普治阶段(1970-1977年)
        2.3.3 全面规划及快速发展阶段(1978-1986年)
        2.3.4 基本消除丝虫病考核(1980-1986年)
        2.3.5 消除丝虫病阶段(1987-1997年)
3 钩虫病
    3.1 钩虫病流行情况
    3.2 钩虫病防治措施
4 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主要经验
    4.1 坚持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4.2 建立健全寄生虫病防治的机构体系, 专业队伍和群防群治相结合
    4.3 因地制宜, 实行综合性防治措施
    4.4 加强科学研究, 解决防治工作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4.5 加强疟疾、丝虫病联防协作

(2)丝虫特异IgG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检测试剂盒应用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 现症微丝蚴 (mf) 血症者血清和滤纸血样本:
        2. 丝虫病患者血清:
        3. 其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
        4. 阴性对照血清:
        5. 正常人对照血清:
        6. 消除丝虫病后地区不同人群滤纸血样本:
        7. 原丝虫病高中度流行地区消除丝虫病后居民的滤纸血和血清样本:
        8. 试剂盒:
    二、方法
        1. 检测方法:
        2. 结果判断:
        3. 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果
    一、试剂盒检测丝虫特异度Ig G4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二、同一患者血清和滤纸血样本丝虫特异度Ig G4检测结果的比较
    三、消除丝虫病地区不同人群丝虫特异度Ig G4检测结果的比较
    四、原丝虫病高中度流行地区消除丝虫病后不同时期居民血样丝虫特异Ig G4检测结果
讨论

(4)湖南省湘西边远贫困地区消除丝虫病后丝虫特异IgG4及快速免疫色谱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概况
    1.2 调查点的确定
    1.3 调查内容和方法
        1.3.1 丝虫特异
        1.3.2 班氏丝虫快速免疫色谱试验 (简称 ICT) 检查:
        1.3.3 病原学血检:
        1.3.4 慢性丝虫病调查:
2 结 果
    2.1 丝虫特异 IgG4检查
    2.2 丝虫ICT 卡检查结果
    2.3 丝虫特异 IgG4 抗体阳性及ICT抗原血症者的复查结果
    2.4 慢性丝虫病调查
3 讨 论

(5)广西富川县班氏丝虫病传播阻断后残存疫点的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点概况及可疑残存丝虫病患者的发现
2 调查内容及方法
    2.1 流行病学调查
        2.1.1 调查对象
        2.1.1 调查方法
    2.2 蚊媒调查
    2.3查阅资料及走访调查
    2.3 微丝蚴血症者家庭分布
    2.4 微丝蚴血症者地理分布
3统计学分析
3 扩大调查结果
4 蚊媒自然感染调查
5 历史资料调查和走访调查

(9)我国淋巴丝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淋巴丝虫病的致病
2 淋巴丝虫病的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
    2.2 传播媒介:
    2.3 易感人群:
    2.4 影响流行的因素:
3 我国淋巴丝虫病后期监测进展

四、湖南省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70年历程[J]. 段绩辉. 实用预防医学, 2019(10)
  • [2]丝虫特异IgG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检测试剂盒应用价值的研究[J]. 王军,魏庆宽,郭菁华,高中静,贾凤菊,李瑾,公茂庆,黄炳成.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14(01)
  • [3]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追踪观察[J]. 张开仁,段绩辉,张明,罗亨桥,李正祥,彭欣荣,吴昌金,张德仁.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10(01)
  • [4]湖南省湘西边远贫困地区消除丝虫病后丝虫特异IgG4及快速免疫色谱检测分析[J]. 段绩辉,张开仁,李正祥,陈培厚,陈开军,彭凌,黄谦,黄会.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9(03)
  • [5]广西富川县班氏丝虫病传播阻断后残存疫点的发现[J]. 黎学铭,杨益超,黄铿凌,许洪波,谢祖英,麦富珍,商少明,苏爱荣,李树林,区方奇,吴钦华,伍卫平,朱雪花,蒋智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8(06)
  • [6]丝虫病残留疫点毗邻地区湖南省江永县丝虫病调查[J]. 段绩辉,周绍礼,蒋融富,林金泉,何振松,唐共成,李鹏,谢雁翎,宋建芝,毛转辉.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8(11)
  • [7]湖南省丝虫病防治的成本—效益分析[J]. 邓艳霞,段绩辉,王乐三,伍卫平,谭勇刚.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8(07)
  • [8]湖南省丝虫病防治的成本-效果分析[J]. 邓艳霞,段绩辉,王乐三,伍卫平,谭勇刚. 中国热带医学, 2008(01)
  • [9]我国淋巴丝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陈颉,陆鉴,柳建发. 地方病通报, 2007(06)
  • [10]丝虫病传播阻断后残存传染源的微丝蚴密度消长及传播作用[J]. 段绩辉,罗亨桥,张开仁,张明,曾祥卫,李正祥,彭欣荣,向远银,孙德建,伍卫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7(06)


丝虫病论文 丝虫论文 定量滤纸论文

上一篇:大学英语大班交际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不要忘记20世纪中国艺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