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黄精临床研究现状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黄精的临床研究近况(论文文献综述)

李天钰[1](2021)在《六种植物中糖聚物的体外促成骨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表明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物质促进骨形成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途径之一。课题组前期从啤酒花(Humulus lupulus,HL)、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AB)、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PS)、骆驼刺(Alhagi pseudlhagi,AP)、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MO)和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CO)中纯化得到20个精糖聚物,本论文对其进行体外促成骨活性评价,并对活性较好的牛膝精糖聚物ABW90-1和巴戟天精糖聚物MOPB-2进行促成骨作用机制的研究。将课题组前期分得的6个来源于啤酒花(HLP50-1、HLP70-2-1、HLP70-2-2、HLP70-3、HLBP-2和HLBP-4)、2个来源于怀牛膝(ABPB-4和ABW90-1)、3个来源于黄精(PSP90-1、PSP90-2和PSP50-2-2)、6个来源于骆驼刺(APP70-3-1、APP90-1-1、APP90-1-2、APP90-2、APBP-2-2和APBP-2-3)、2个来源于巴戟天(MOW50-1和MOPB-2)以及1个来源于仙茅(COP50-4)的共20个糖精聚物分别作用于MC3T3-E1细胞,借助MTT实验、ALP活性实验以及茜素红染色实验检测其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LP50-1、HLP70-2-1、HLP70-2-2、HLP70-3、HLBP-2、HLBP-4、ABPB-4、PSP90-1、PSP90-2、APP90-2、APBP-2-2和MOPB-2等12个糖聚物均具有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的作用;20个糖聚物在一定浓度下均可以提高MC3T3-E1细胞的ALP活性以及矿化能力,并且一定浓度的HLP50-1、HLP70-2-1、ABPB-4和MOPB-2对ALP活性和矿化的促进作用与E2相当,一定浓度的HLP70-2-2、ABW90-1和COP50-4对ALP活性和矿化的促进作用强于阳性药E2。以上结果表明这20个糖聚物均具有良好的体外促成骨活性,本课题结合活性结果及糖聚物实际累积量决定选取ABW90-1和MOPB-2用于后续机制研究。借助qRT-PCR、Western blot、分子对接以及免疫荧光等方法探究糖聚物ABW90-1和MOPB-2对成骨相关通路的影响。结果表明ABW90-1显着提高成骨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量,如OPN、BMP2、RUNX2和OSX。分子对接实验结果显示ABW90-1与WNT通路复合物(-5.9394 kcal/mol)或BMP2(-5.9622 kcal/mol)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此外,ABW90-1(25μM)通过促进active-β-catenin、p-GSK-3β、LEF-1、BMP2、p-SMAD1的表达以及β-catenin的核转位激活WNT/β-catenin、BMP2/SMAD1信号通路。同时,ABW90-1的促成骨作用能够被DKK-1(WNT通路特异性抑制剂)和Noggin(BMP通路特异性抑制剂)部分抑制。上述结果表明ABW90-1通过WNT/β-catenin与BMP2/SMAD1信号通路发挥促成骨的作用。此外研究发现MOPB-2通过显着上调BMP2和p-SMAD1的表达量激活BMP2/SMAD1通路。LDN-193189(BMP通路抑制剂)能够显着抑制MOPB-2对于增殖、分化、矿化以及成骨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证实MOPB-2通过BMP2/SMAD1通路发挥促成骨的作用。综上,本论文初步阐明了啤酒花、牛膝、黄精、骆驼刺、巴戟天和仙茅促成骨作用的活性部位及成分。系统阐述了ABW90-1通过WNT/β-catenin与BMP2/SMAD1信号通路发挥促进成骨分化的机制;MOPB-2通过BMP2/SMAD1通路发挥促成骨作用的机制。

周静[2](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张念志教授诊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经验总结及补肾活血法干预肺纤维化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1研究目的1.1临床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张念志教授诊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学术经验与用药规律,分析其临床有效治法和组方原则,为临床认识和治疗IPF提供名中医经验理念。1.2实验研究:研究补肾活血法干预肺纤维化模型大鼠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的作用,揭示补肾活血法逆转或延缓肺纤维化进程、防治肺纤维化的机制。2方法2.1临床研究:本研究通过收集临床病例资料,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做回顾性的总结和归纳,探寻张念志教授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常用中药、核心方剂及证候要素等。2.2动物实验:将66只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吡非尼酮组、补肾活血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的其余5组大鼠均采用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诱导肺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予以相应药物灌胃,给药28天后留取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及马松(Masson)染色法对肺组织予以病理学观察;ELISA法检测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TGF-β1、CTGF、Nrf2、HYP表达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支气管肺组织MMP-9和TIMP-1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组织Smad2和CHOP蛋白表达。3结果3.1临床研究3.1.1基本信息资料:72例IPF患者中,男﹕女=1.32﹕1,平均年龄(65.02±12.16)岁。3.1.2证候学挖掘结果:IPF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劳力性气促、胸闷、咳嗽咳痰、干咳无痰、气短。排名前5位中医证型分别为:肺肾阴虚证+血瘀证,肺肾气虚证+血瘀证,肺肾阴虚证+肺肾气虚证+血瘀证,阴虚肺燥证,肺脾气虚证。3.1.3中药挖掘结果:中药以补益、化痰、清热、活血为主,其中使用频次排名前五的是:补虚药、化痰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用药多寒温并用,补而不滞,四气中使用频次排名前五的是微寒、平、温、寒、微温,五味中使用频次排名前五的是甘味、苦味、辛味、微苦、酸味。治疗重在肺肾,兼顾脾胃,中药的归经使用频次排名前五的是肺经、肾经、脾经、胃经、心经。根据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常用药物组合:黄芪,赤芍,补骨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五味子;党参,白术,茯苓;浙贝母,杏仁,款冬花,诃子;苍术,砂仁,厚朴,薏苡仁;百合,枇杷叶,虎杖;连翘,金银花,芦根;麦冬,南沙参,百合。提炼出1个核心处方:党参、白术、茯苓、百合、枇杷叶、麦冬、南沙参、浙贝母、苦杏仁、山药、山茱萸、熟地黄、黄精、赤芍、补骨脂、虎杖。3.2动物实验3.2.1 HE染色:空白组大鼠肺组织结构轮廓完整清晰,未见明显出血渗出及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未见明显增厚。补肾活血低、中剂量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结构均破坏,肺泡间隔增厚,程度较模型组稍减轻。补肾活血高剂量组、吡非尼酮组大鼠组肺组织病理变化程度相近,肺泡结构稍有破坏,肺泡间隔轻度增厚,较模型组有明显减轻。3.2.2 Masson染色:空白组大鼠肺泡区见少许浅蓝色胶原纤维分布。补肾活血低、中剂量组较模型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纤维化程度减轻,补肾活血高剂量组及吡非尼酮组较模型组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肺泡结构较为完整,胶原含量明显减少。3.2.3 MMP-9和TIMP-1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MMP-9染色程度明显加深,吡非尼酮组MMP-9的染色情况与补肾活血中剂量组接近,均高于明显空白组,低于模型组,补肾活血中剂量组、补肾活血低剂量组的染色程度均高于补肾活血高剂量组。模型组大鼠肺组织TIMP-1的染色情况可见显着阳性染色,补肾活血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均可见明显不同程度的染色,染色程度与给药剂量呈负相关,以补肾活血高剂量组对于抑制大鼠肺组织TIMP-1的分布与表达作用最为显着。3.2.4 TGF-β1、CTGF、Nrf2、HYP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TGF-β1、CTGF、HYP的水平明显升高,各治疗组大鼠血清TGF-β1、CTGF、HYP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以补肾活血高剂量组降低最明显。空白组大鼠肺组织中Nrf2含量最低,应用药物干预后各组Nrf2含量较模型组表达进一步升高,且补肾活血高剂量组Nrf2含量高于补肾活血中剂量组、补肾活血低剂量组及吡非尼酮组。3.2.5 Smad2和CHOP蛋白表达:与空白组相比,其余各组中CHOP和Smad2蛋白的表达升高,补肾活血高剂量组、补肾活血中剂量组、补肾活血低剂量组以及吡非尼酮组中CHOP和Smad2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降低,且补肾活血高剂量组降低CHOP和Smad2蛋白表达的作用要强于补肾活血中剂量组、补肾活血低剂量组以及吡非尼酮组。4结论4.1经数据挖掘研究发现,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临床以肺肾阴虚证、肺肾气虚证+血瘀证、阴虚肺燥证、肺脾气虚证等为主要证型,其发病基础为肺肾两虚,主要病理因素为瘀血、痰浊、水饮,临床多以虚实夹杂证为主。张念志教授在中药使用上以补益、化痰、清热、活血为主,用药多寒温并用,补而不滞,治疗重在肺肾,兼顾脾胃。并且重视药对药组的灵活加减运用,提炼出的核心处方补泻相和,肺肾脾同治,虚实兼顾,具有益气养阴、补肺益肾、活血化瘀之功用,通过合理的加减化裁,临床可应用于IPF各证型的治疗。4.2动物实验研究得出,补肾活血法能够缓解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模型大鼠的肺纤维化病变,通过减少TGF-β1、CTGF、HYP含量,调控抗氧化基因Nrf2表达,抑制Smad2和CHOP蛋白表达,达到减轻肺部炎症,调节细胞因子平衡,降低细胞毒性,抑制胶原沉积,从而延缓和抑制肺纤维化病理改变进程,达到治疗目的。4.3综合数据挖掘及动物实验结果得出,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在临床及动物实验中均疗效确切,临床须根据不同证型及病因病机灵活加减运用,动物实验的具体疗效靶点机制尚需进一步发掘。

刘沙[3](2020)在《方药中教授辨治慢性肝病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研究方法,收集整理方药中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医案,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结合方药中教授所着临床文献、书籍,以及笔者随其学术传承人马晓北教授学习其临证经验,对方药中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进行探讨、总结,使方药中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用药规律、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得到继承和发扬,为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指导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传承及创新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研究提供思路。方法: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和数据挖掘,通过整理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近况,对慢性肝病的中医治疗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1)软件,收集1988年1月至1992年12月期间方药中教授门诊治疗慢性肝病患者的医案,构建处方数据库,采用该系统的基本信息分析、处方分析、多维分析等模块,使用频数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从症状、证型、发病机制、治法、方剂、用药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对方药中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方药中教授辨治慢性肝病处方用药规律。结果:在纳入的196例慢性肝病医案中,诊次共计563次,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最多,占47.9%;临证中所见慢性肝病证型分类以肝肾阴虚、脾胃气虚最为常见,治法以疏肝、养肝、健脾和胃、滋肾最为常见。共提取出方剂84首,其中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功散、加味黄精汤、金铃子散、消胀散、减味三石汤、升麻甘草汤、虫草浙贝粉、加味枳术丸、苍牛防己汤为最常用的十首方剂。共使用中药174味,药物使用频次从高到低排列,选取频数≥100中药共27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分别为当归、北柴胡、薄荷、姜黄、郁金、丹参、鸡血藤。结论:通过对方药中教授治疗慢性肝病处方用药规律研究,总结出方药中教授诊疗慢性肝病以疏肝养肝为主,兼顾脾肺肾,注重五脏相关,充分考虑五脏生克制化关系,尤其重视肝之所胜者脾与所不胜者肺之间的关系,通过治疗未病脏腑协调治疗已病脏腑,利用辨证论治五步法辨治慢性肝病,体现了其整体恒动观的学术特点。慢性肝病,定位在肝,多波及脾肺肾三脏,性质多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总的病性归纳为湿热毒瘀郁虚,以湿热、毒、瘀血、郁之邪为标,以肝脾肾三脏亏虚为本,旨在调整肝、肺、脾、肾之间的正常的生理关系。方药中教授临证善用疏肝之药,以疏肝之法贯穿治疗慢性肝病的始终,治法以疏肝、健脾、养肝滋肾以治其本,辅以清热利湿、解毒、利水、活血化瘀以治其标。重在恢复肝的生理功能,疏肝用,养肝体,使得气机通畅,气血调和,三焦运行通畅。

郑颖[4](2020)在《腹部拔罐结合减肥膏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综合评价、比较腹部拔罐治疗结合减肥膏与腹部拔罐结合凡士林膏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疗效,为腹部拔罐结合减肥膏治疗腹型肥胖在临床研究上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将源自2018.12—2019.12在陈见军中医诊所、荟源堂中医诊所及合作美容机构的患者(共60例),结合研究目的,参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受试对象进行筛选,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符合标准的受试对象分为:A减肥膏治疗组(腹部拔罐加减肥膏治疗患者)30例;B凡士林对照组(腹部拔罐加凡士林治疗患者)30例。对比治疗前后体质量(BW)、腰围(WC)、臀围(HC)、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t R)的改善程度,明确腹部拔罐对腹型肥胖的临床疗效,尤其是腹部拔罐结合减肥膏对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组总显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显效率为56.7%。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体质量(BW)、腰围(WC)、臀围(HC)、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t R)的改善程度结论如下:12周内腹型肥胖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与治疗时间成正比;从治疗后体质量及BMI值看,治疗组第8-12周效果最为明显,且第12周效果最佳。3.治疗结束后,对显效病例的随访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腹部拔罐治疗结合减肥膏治疗腹型肥胖的远期疗效优于凡士林组。结论:腹部拔罐治疗结合减肥膏治疗腹型肥胖效果确切,12周内腹型肥胖患者的体质量(BW)、腰围(WC)、臀围(HC)、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t R)的改善程度与治疗时间成正比。治疗12周后减肥膏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效果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凡士林组。

何天麦[5](2020)在《稳心颗粒防治房颤的网络靶标预测及实验验证》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明显增加心血管患病率和死亡率,目前的西药和手术治疗都有其局限性,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对于AF的防治具有独特优势。稳心颗粒(Wenxin Keli,WXKL)由党参、黄精、三七、甘松、琥珀等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被广泛应用于AF的治疗当中。由于WXKL防治AF的整体动物模型仍缺少系统性的研究,其临床疗效的针对性机制尚不明确,故需行进一步研究。目的:1.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WXKL防治AF的作用靶标和信号通路,并构建稳心颗粒-房颤生物网络,揭示WXKL抗AF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2.观察 WXKL 对交感性房颤(sympathetic atrial fibrillation,SAF)大鼠的 AF 诱发率、AF持续时间的影响,并对所预测网络靶标进行初步验证,为进一步探索WXKL防治SAF的机制打下基础。方法:1.在WXKL防治AF的网络靶标预测研究中,通过检索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TCMSP、TCM-mesh来获取WXKL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标,检索基因疾病数据库CTD、OMIM、TTD来获得AF的相关靶标,并通过STRING数据库来整合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采用Cytoscape软件来构建稳心中药PPI网络与房颤PPI网络,并通过网络拓扑分析得到以上两个网络的关键靶标。将这两个网络取交集,构建稳心中药-房颤PPI网络,使用插件MOCDE对稳心中药-房颤PPI网络进行聚类分析,从而识别核心聚类模块,最后运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模块靶标进行GO生物功能富集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2.通过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联合食道Burst刺激构建SAF大鼠模型,以WXKL作为观察药,胺碘酮作为阳性对照药,两种药物提前干预两周,并设立单纯电刺激组与ISO联合电刺激组进行对比,通过电生理仪监测观察各组的心率变化、死亡率、AF诱发率、AF持续时间。3.通过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实验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的 PI3K、AKT1、NOS3、RYR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从而对WXKL的预测结果进行初步的实验验证。结果:1.网络靶标预测分析(1)从TCMSP、TCM-mesh数据库获取WXKL有效成分236个,靶蛋白699个,将靶蛋白映射至STRING数据库,共得到695个靶标,并构建稳心中药PPI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分析得到该网络的1 13个核心节点,这些节点多与细胞增殖、生长、代谢、分化、凋亡,神经递质与内分泌激素、炎症反应、血管内环境等相关。(2)从CTD、OMIM、TTD数据库获取有关AF的324个基因,以上基因映射至STRING数据库,得到285个疾病靶标,构建房颤PPI网络,网络拓扑分析得到该网络的1 10个核心节点,这些节点多与离子通道、细胞增殖与凋亡、炎症反应、血管内环境等相关。(3)稳心中药-房颤PPI网络中包含80个靶标,稳心中药PPI网络调控了 84.38%度值大于50的房颤PPI网络中的节点,经聚类分析,共得到5个模块,而得分大于5的核心模块有2个,核心模块中主要包括AKT1、NOS3、ADRB1、RYR2、KCNH2、SCN5A、VEGFA等靶标。(4)通过GO、KEGG分析,发现WXKL主要在蛋白质合成转运、细胞增殖与凋亡、心脏传导与心率调节、激素内分泌、血管内环境、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等生物学功能方面调控AF的发生发展,并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心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信号、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2.动物实验药效学探索:(1)死亡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SO联合电刺激组(P<0.01)、WXKL低剂量组(P<0.05)、胺碘酮组(P<0.05)大鼠死亡率增高;与单纯电刺激组相比,ISO联合电刺激组死亡率增高(P<0.05);与ISO联合电刺激组相比,WXKL高剂量组大鼠的死亡率降低(P<0.05)。(2)心率:各组大鼠给药两周后,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电刺激组相比,胺碘酮组(P<0.001)和ISO联合电刺激组(P<0.01)大鼠的心率显着降低;而与胺碘酮组相比,WXKL低剂量、WXKL高剂量组初始心率较快(P<0.05),心率维持更加稳定。在腹腔注射ISO后,各组大鼠的心率比初始心率普遍增长20%左右。经电刺激后,各组大鼠心率比电刺激前普遍降低10-20 bpm。(3)AF诱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AF的诱发率都显着增加(P<0.01)表明模型较为稳定;与单纯电刺激组相比,ISO联合电刺激组大鼠的AF诱发率增高,但是无统计学差异;与ISO联合电刺激组相比,WXKL高剂量组AF的诱发率降低,但是无统计学差异。(4)AF持续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他各组AF的持续时间显着延长(P<0.05);与单纯电刺激组(12.7±5.2s)相比,大鼠腹腔注射ISO后能显着延长AF的持续时间(421.50±130.1s,P<0.01);相比ISO联合电刺激组,WXKL高剂量组(24.7±13.1s,P<0.01)和胺碘酮(19.8±12.2s,P<0.01)显着缩短了 AF的持续时间。3.网络靶标验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SO联合电刺激组PI3K、AKT1、NOS3、RYR2的表达都显着降低;相比ISO联合电刺激组,WXKL高剂量组、胺碘酮组中AKT1、NOS3、RYR2表达显着升高,PI3K也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靶标预测的方法得出,WXKL防治AF的网络靶标主要包括AKT1、NOS3、ADRB1、RYR2、KCNH2、SCN5A、VEGFA 等,并初步阐释了 WXKL 防治 AF的生物学功能主要体现在蛋白质合成转运、细胞增殖与凋亡、心脏传导与心率调节、激素内分泌、血管内环境、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等方面,WXKL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心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信号、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通路发挥防治AF的作用。动物实验结果发现,WXKL能缩短ISO联合电刺激诱导的大鼠AF的持续时间,一定程度减少房颤的诱发率,并能降低大鼠的死亡率。网络靶标验证得出,WXKL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1、NOS3、RYR2来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内皮功能、维持心肌Ca2+稳态从而抑制AF的发生发展。该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对其作用机制的初步验证为进一步探索WXKL防治SAF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杨建宇,刘冠军,刘白云,刘桂香,张举昌,仪忠宝,祝之友,唐祖宣[6](2020)在《中华中医药道地药材系列汇讲(7) 道地药材滇黄精的研究近况》文中提出滇黄精作为云南所产的道地中药材之一,具有滋阴益气、健补脾肾的功效,可用于体虚乏力、食少口干、精血不足、脾胃虚弱等症,对中医临床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滇黄精的历史沿革、炮制、品鉴、采集及道地产区等进行概述,并对其药理和临床应用近况进行详述,旨在为滇黄精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刘培佳[7](2019)在《健脾补髓法联合CAG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健脾补髓法联合CAG方案对脾肾阳虚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住院部收集50例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以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的经验方白血病I号方联合CAG化疗方案,对照组予以CAG化疗方案,共治疗2个疗程,对治疗组、对照组两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及生存质量进行评分,并详细记录数据,建立数据库,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分析:治疗后治疗组受试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得到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受试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未得到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中医疗效方面,两组受试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33%、26.32%,二者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生存质量分析: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的生存质量总积分均得到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安全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受试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不全及明显的药物过敏反应。结论:1.健脾补髓法联合CAG方案能改善脾肾阳虚型老年AML患者的中医证候;2.相比于单用CAG化疗的治疗方案,健脾补髓法联合CAG方案能更好地改善脾肾阳虚型老年AML患者的生存质量。

许啸虎,陈琢,黄光英[8](2018)在《宫腔粘连中西医研究近况》文中研究指明宫腔粘连是临床常见的导致女性不孕的原因,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逐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随着宫腔镜手术的普及,宫腔粘连的诊断与治疗得到明显提高,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仍是宫腔粘连的首选治疗方法,有效预防术后再粘连,促进内膜再生修复是当前治疗的重点和难点,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目前宫腔粘连中西医研究近况进行概述,希望能为宫腔粘连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王慧,袁德培,曾楚华,陈壮[9](2017)在《黄精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黄精为百合科黄精属(Liliaceae)的干燥根茎部分。主要包括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Red.)以及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1],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甾体皂苷、蒽醌类[2]、还含有木脂素、黄酮[3],以及对人体有利的丝氨酸、甘氨酸等10多

矫增金[10](2016)在《基于数据挖掘的老年性痴呆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对老年性痴呆的证候、证候要素、病机及临床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为完善老年性痴呆的辨证体系,及把握其临床证治规律作出有益探索,本病的防治提供一些借鉴。材料与方法:1.通过对中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用药规律的文献回顾研究,对相关老年性痴呆的现代临床研究类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采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统计方法,对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用药规律与配伍特点进行较为详尽的研究。2.通过检索1990-2015年关于老年性痴呆的中医文献,对证候要素、靶位、应证组合规律进行描述性分析,均采用频数与构成比,探讨老年性痴呆的证候分布特点及组合规律。3.对符合要求的112例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整理总结,通过无监督数据分析方法对高频四诊信息进行研究,以SAS9.2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具体运用系统聚类对指标(四诊信息)进行聚类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提取四诊信息的公因子。结果:1.研究1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83篇,收集处方93首。从老年性痴呆总体用药情况可以看出,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常用药物有石菖蒲、黄芪、熟地黄、茯苓、甘草、川芎、远志、当归、丹参、枸杞、何首乌、山茱萸、菟丝子、党参、益智仁、白术、酸枣仁、桃仁等。对药物的功效分析发现,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处方中涉及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利水渗湿药、开窍药、清热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收涩药、平肝熄风药、理气药等。其中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化痰药、开窍药、安神药使用频率最高。药物归经显示,归经频率最高的前四位为肝、肾、脾、心。通过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发现老年性痴呆临床用药配伍以补虚、活血、开窍、化痰、安神为常见的配伍组合。2.研究2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58篇,初步得到97种证型,各证型累计出现频数283次。92种证型中,常见证型依次为:气滞血瘀证、痰浊阻窍证、髓海不足证、肝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心肝火盛证、心脾两虚证、肾精亏虚证、痰阻血瘀证、肾虚髓亏证。通过对老年性痴呆证候要素的提取,归纳出14个证候要素与7个证候靶位。通过对老年性痴呆应证组合规律的描述性分析,总结出老年性痴呆应证组合的不同形式。根据文献研究结果,反映出老年性痴呆病位主要在肾,与肝、脾、脑、心密切相关,其临床病机属本虚标实,以虚为本,血瘀、痰为标。3.对收集的112例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发现,频数在前15位的症状分别为:善忘、腰膝酸软、发白发枯、倦怠乏力、头晕、失眠、少气懒言、多梦、夜尿频多、齿摇齿脱、小便频数、便干、自汗、情志抑郁、畏寒肢冷。通过聚类分析初步判断本病可能的病位证素为肾、脾、肝、心,病性证素为虚、痰湿、血瘀、火。通过因子分析对研究指标进行降维,以简化问题,结果共提取到18个公因子。通过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探索性的因子分析,认为AD病机主要可以归纳为痰、瘀、虚三个方面。结论:1.老年性痴呆发病多与肾、脾、肝、心功能失常相关,且与肾脏关系更为密切。补虚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基本原则,祛瘀、化痰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有效途径。处方用药上,临床从虚论治、补肾益髓,兼以健脾调肝以治本;祛瘀化痰以治标,并注重开窍醒神。2.通过对老年性痴呆辨证分型文献的回顾性研究,总结出老年性痴呆的应证组合规律;虽然中医的证候千变万化,但证候要素与靶位则相对简约,因此研究证候要素与靶位间的应证组合规律,有助于对病机特点与疾病演变规律的把握。3.老年性痴呆高频症状基本以虚性证候表现为主。结合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两种统计分析结果,认为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病位要素主要在肾、脾,其次在肝、心等;病性要素以虚、痰、血瘀主,其次是火、气滞,其中虚是本病最为常见的病性要素,痰与血瘀是本病最重要的病邪证候要素。

二、黄精的临床研究近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精的临床研究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六种植物中糖聚物的体外促成骨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一览表
第一章 前言
    1.1 骨质疏松症
        1.1.1 骨质疏松症的概述
        1.1.2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和致病因素
        1.1.3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1.1.4 骨质疏松症有关信号通路
    1.2 抗骨质疏松药物研究进展
    1.3 补肾壮骨类中药的研究现状
        1.3.1 啤酒花
        1.3.2 牛膝
        1.3.3 黄精
        1.3.4 骆驼刺
        1.3.5 巴戟天
        1.3.6 仙茅
    1.4 中药多糖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糖聚物促成骨细胞分化作用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细胞株
        2.1.2 试剂与耗材
        2.1.3 仪器
        2.1.4 主要溶液的配置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
        2.2.2 实验分组
        2.2.3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及细胞活力
        2.2.4 pNPP法测定细胞ALP活力
        2.2.5 细胞矿化实验
        2.2.6 数据处理
    2.3 实验结果
        2.3.1 糖聚物对MC3T3-E1细胞增殖及细胞活力的影响
        2.3.2 多糖对MC3T3-E1细胞ALP活性的影响
        2.3.3 多糖对MC3T3-E1细胞矿化的影响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糖聚物促成骨作用机制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细胞株
        3.1.2 试剂与耗材
        3.1.3 仪器
        3.1.4 主要溶液的配置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培养
        3.2.2 实验分组
        3.2.3 MTT实验
        3.2.4 ALP活性测定实验
        3.2.5 细胞矿化实验
        3.2.6 qRT-PCR实验
        3.2.7 Western blot
        3.2.8 分子对接实验
        3.2.9 免疫荧光实验
        3.2.10 数据处理
    3.3 实验结果
        3.3.1 ABW90-1促成骨作用机制研究
        3.3.2 MOPB-2促成骨内在机制研究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张念志教授诊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经验总结及补肾活血法干预肺纤维化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张念志教授诊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经验总结
    1.研究资料
        1.1 资料来源与筛选
        1.2 病例选择
    2.研究方法
        2.1 临床信息采集
        2.2 症状及中药名称标准化
        2.3 研究工具选择
        2.4 门诊病历录入
        2.5 舌苔、脉象、诊断、治法录入
        2.6 处方信息录入
        2.7 病历复核查对
        2.8 病历导入及处理
        2.9 数据分析
    3.研究结果
        3.1 基本信息资料统计结果
        3.1.1 性别统计结果
        3.1.2 年龄统计结果
        3.2 数据挖掘结果
        3.2.1 描述性统计
        3.2.2 关联规则分析
        3.2.3 聚类分析统计
        3.2.4 复杂网络分析
    4.讨论
        4.1 IPF患者基本信息资料分析
        4.2 张念志教授对IPF病因病机的认识
        4.2.1 肺肾两虚是发病基础
        4.2.2 瘀血、痰浊、水饮是主要病理因素
        4.3 数据挖掘结果分析
        4.3.1 中医证候分析
        4.3.2 中药使用分析
        4.3.3 药对药组使用分析
        4.3.4 核心方剂分析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补肾活血法干预肺纤维化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
        1.3 实验主要试剂
        1.4 实验主要器材
        1.5 实验动物分组
        1.6 动物模型复制
        1.7 给药方法
        1.8 取材与标本采集
        1.9 指标检测与方法
        1.9.1 大鼠一般状态观察
        1.9.2 HE染色
        1.9.3 Masson染色
        1.9.4 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和TIMP-1
        1.9.5 ELISA法检测TGF-β1、CTGF、Nrf2、HYP
        1.9.6 Western blot法检测Smad2和CHOP
        1.10 统计学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大鼠一般状况观察
        2.1.1 大鼠精神状态、活动、饮食等情况观察
        2.1.2 大鼠死亡情况及分析
        2.1.3 大鼠体重变化
        2.2 肺组织形态观察
        2.3 大鼠肺组织病理学观察
        2.3.1 HE染色
        2.3.2 Masson染色
        2.4 免疫组化法检测支气管肺组织MMP-9和TIMP-1 表达
        2.4.1 大鼠肺组织MMP-9 免疫组化染色
        2.4.2 大鼠肺组织TIMP-1 免疫组化染色
        2.5 ELISA法检测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 CTGF、HYP、Nrf2、TGF-β1表达影响
        2.5.1 ELISA法检测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CTGF表达影响
        2.5.2 ELISA法检测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HYP表达影响
        2.5.3 ELISA法检测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Nrf2 表达影响
        2.5.4 ELISA法检测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TGF-β1 表达影响
        2.6 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组织CHOP和 Smad2 蛋白表达
    3 讨论
        3.1 补肾活血法的选用依据及其药物研究
        3.1.1 补肾活血法选用依据
        3.1.2 补肾活血法组方特点
        3.1.3 补肾活血法单药研究
        3.2 补肾活血法对肺纤维化模型大鼠干预机制研究
        3.2.1 补肾活血法治疗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分析
        3.2.2 补肾活血法干预肺纤维化作用机制分析
        3.2.2.1 补肾活血法对TGF-β1、CTGF、Nrf2、HYP表达影响
        3.2.2.2 补肾活血法对MMP-9和TIMP-1 表达影响
        3.2.2.3 补肾活血法对Smad2和CHOP蛋白表达影响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方药中教授辨治慢性肝病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近况及展望
        1.1 慢性肝病的病因病机
        1.2 慢性肝病的辨证治疗
        1.2.1 扶正法
        1.2.2 祛邪法
        1.2.3 调和法
        1.3 单药治疗慢性肝病的机理研究
        1.3.1 在抗病毒方面机理研究
        1.3.2 在逆转纤维化、保肝降酶方面机理研究
        1.4 中医辅助疗法改善慢性肝病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观察
        1.5 慢性肝病调摄护理
        1.6 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展望
    2. 医案数据挖掘的研究概况及古今医案云平台简介
        2.1 医案数据挖掘的研究概况
        2.2 古今医案云平台简介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
    1. 研究对象
        1.1 医案来源与筛选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药数据规范
        1.6 医案数据规范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分析软件
        2.2 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基本情况分析
        3.2 诊断分析
        3.3 四诊分析
        3.4 用药分析
        3.5 中医证候与方剂分析
    4. 研究结论
第三部分 方药中教授辨治慢性肝病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总结
    1. 方药中教授治疗慢性肝病临证经验
        1.1 对慢性肝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1.1 湿热、瘀血、郁、毒之邪侵袭是慢性肝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1.1.2 正气亏虚是慢性肝病发生的内在依据
        1.2 对慢性肝病的五步法辨治特点
        1.2.1 五步流程图
        1.2.2 脏腑经络定位和阴阳、表里、虚实、气血、风热(火)湿燥寒毒定性
        1.2.3 必先五胜与治病求本,明确原发与继发的关系,确定治疗的重点
        1.2.4 治其所胜与所不胜
        1.3 自拟方辨证治疗
        1.3.1 正虚的主方
        1.3.2 邪盛时的变方
        1.3.3 辅助方
        1.3.4 调理方
        1.4 用药特色
        1.4.1 顺应肝的生理特点用药
        1.4.2 善用药对,刚柔相济,注重顾护脾胃
    2. 方药中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学术思想总结
        2.1 源古出新,拟肝方
        2.2 标本兼顾,平阴阳
        2.3 发于机先,治其所胜与所不胜(先期治未病)
        2.4 以整体恒动观为指导,以人体自身的自稳调节能力为立足点和出发点
    3. 方药中辨证论治五步法在慢性肝病的运用经验举隅(附医案)
        3.1 医案一
        3.2 医案二
第四部分 研究成果与展望
    1. 研究成果
    2. 研究创新点
    3. 研究过程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4)腹部拔罐结合减肥膏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祖国传统医学认识肥胖
        1.1 古籍关于肥胖的文献
        1.2 从脾胃肾论治腹型肥胖
    2 中医治疗肥胖概述
        2.1 中药内服治疗肥胖
        2.2 针灸治疗肥胖
        2.3 推拿治疗肥胖:
        2.4 拔罐疗法治疗肥胖
        2.5 中药外治法治疗肥胖
    3 现代医学对腹型肥胖、生理病理、发病机制的认识
    4 肥胖的现代治疗
    5 中药外治法治疗腹型肥胖的相关研究
        5.1 中药膏剂治疗肥胖
        5.2 中药水剂治疗肥胖
        5.3 中药散剂治疗肥胖
        5.4 中医外治肥胖总结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1 研究目标及设计方案
        1.1 研究目标
        1.2 医学设计方案
        1.3 病例选择
        1.4 治疗方案
        1.5 观察指标
    2 临床观察结果
        2.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2.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2.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腰围、臀围、BMI、腰臀比比较
    3 两组综合临床疗效
    4 随访观察
    5 安全性指标观察
        5.1 一般检测项目:
        5.2 局部不良反应观察:
    6 讨论
        6.1 减肥膏方机理探讨
        6.2 减肥膏方现代医学作用机理探讨
        6.3 透皮给药系统
        6.4 腹部拔罐的作用机理探讨
        6.5 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
    1 小结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知情同意书
    临床观察表
综述 外用中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稳心颗粒防治房颤的网络靶标预测及实验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成药治疗房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稳心颗粒防治房颤的网络靶标
    1 方法
    2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部分 稳心颗粒防治交感性房颤的药效学探索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部分 稳心颗粒防治交感性房颤的网络靶标验证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成果
个人简历

(6)中华中医药道地药材系列汇讲(7) 道地药材滇黄精的研究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滇黄精的历史沿革
2 滇黄精采集、炮制、品鉴方式近况
3 药理和临床应用
4 小结

(7)健脾补髓法联合CAG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健脾补髓法联合CAG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1.临床研究方案设计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4.观察指标
    5.统计学分析方法
    6.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一般情况指标
    2.积分及疗效类指标
    3.安全性评价
    4.脱落及剔除情况
    5.实验数据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祖国医学对老年AML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老年AML的认识
    3.此试验的立法依据及分析
    4.研究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 结语
    1.结论
    2.存在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近况
    1.老年AML的特点
    2.老年AML的治疗近况
    3.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黄精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理作用
    1.1 抗衰老
    1.2 提高免疫力
    1.3 调节造血
    1.4 抗病原微生物
    1.5 抗肿瘤
    1.6 降血糖
2 临床应用
    2.1 内科疾病
    2.2 男性不育症
    2.3 妇科疾病
3 小结

(10)基于数据挖掘的老年性痴呆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中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用药规律的回顾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基于证素-靶位-应证组合规律的老年性痴呆近20年中医文献的证候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老年性痴呆临床证候特征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
    AD
    中医证治规律研究概况 综述二
    数据分析方法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概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黄精的临床研究近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六种植物中糖聚物的体外促成骨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D]. 李天钰. 广东药科大学, 2021(02)
  •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张念志教授诊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经验总结及补肾活血法干预肺纤维化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D]. 周静.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方药中教授辨治慢性肝病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的研究[D]. 刘沙.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4]腹部拔罐结合减肥膏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研究[D]. 郑颖.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稳心颗粒防治房颤的网络靶标预测及实验验证[D]. 何天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中华中医药道地药材系列汇讲(7) 道地药材滇黄精的研究近况[J]. 杨建宇,刘冠军,刘白云,刘桂香,张举昌,仪忠宝,祝之友,唐祖宣.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07)
  • [7]健脾补髓法联合CAG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脾肾阳虚证)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D]. 刘培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宫腔粘连中西医研究近况[A]. 许啸虎,陈琢,黄光英. 第十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学术年会会议资料, 2018
  • [9]黄精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王慧,袁德培,曾楚华,陈壮.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02)
  • [10]基于数据挖掘的老年性痴呆证治规律研究[D]. 矫增金.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1)


肾药论文 肝病饮食论文 中医论文 肺纤维化论文

上一篇:疏血通对老年男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下一篇:创新保险监管,提升保险社会管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