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发展综合开挖机械化是减少人力、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发展综掘机械化是减人提效提高单进的有效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曹东京[1](2019)在《枣庄矿区新旧动能转换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对煤炭行业装备发展水平及生产系统的研究,结合枣矿集团各矿区实际生产情况,开展优化生产系统、提升装备水平,从而实现新旧动能模式的转换,推动了煤炭企业全面无夜班生产作业、周末休息等新型劳动组织方式的变革,让煤炭行业职工“公务员式”工作成为可能。主要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通过对矿井三大系统进行分析,总结了采煤取消夜班作业需满足的三个基本要求:工作面生产能力>运输缓冲能力>主井提升能力,为优化生产系统带动劳动组织模式变革奠定了基础。2)提出了“洗选前置、精煤前置”的思想,充分释放装备效能,实现矿井利润最大化,研究了井下膏体充填技术,解决了分离矸石的去向问题,缓解了主副井提升的压力。3)优化了全流程原煤生产系统,形成了集约高效的生产模式,通过革新支护工艺进一步减少回采期间的人工占用,大力实施煤仓扩容,为停产不停运创造了条件。4)形成了矿井全套的生产系统智能化装备升级方案,尤其在采掘工作面装备升级方面,以智能自动、少人无人化方式代替传统作业模式,实现了符合现场实际的生产装备最优配置,并具备作为行业标准进行推广应用的条件。5)研究了超前支护的方式,提出“超前加固、主动支护、矿压观测、取消单体”的组织方式。全面升级采、掘装备,持续优化生产系统,精简人员占用,提升了人员工效。该论文有图39幅,表7个,参考文献106篇。

王国法,刘峰,孟祥军,范京道,吴群英,任怀伟,庞义辉,徐亚军,赵国瑞,张德生,曹现刚,杜毅博,张金虎,陈洪月,马英,张坤[2](2019)在《煤矿智能化(初级阶段)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煤炭是我国能源的基石,是可以实现清洁高效利用的最经济、可靠的能源,煤矿智能化是实现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系统阐述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历程,分析煤矿综合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列举了部分典型成功案例。详细阐述煤矿智能化的发展理念、特征、技术路径与阶段目标,分析煤矿智能化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从数据采集与应用标准、装备群智能协同控制、健康状态诊断与维护等方面,分析了实现煤矿智能化开采需要解决的3个关键基础理论难题。从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等方面,分析了智能化煤矿的主体系统架构,研究了煤矿智能化建设的主要技术路径。针对不同煤层赋存条件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的技术要求,提出了薄及中厚煤层智能化无人开采模式、大采高工作面智能耦合人工协同高效开采模式、综放工作面智能化操控与人工干预辅助放煤模式、复杂条件机械化+智能化开采模式等4种开采模式,研究了不同开采模式的核心关键技术与实施效果。介绍了我国煤矿掘进技术与装备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巷道实现快速掘进的关键难题,提出了智能快速掘进的研发方向及技术路径。提出了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分析不同地域条件煤矿智能化发展模式及评价标准,提出新建矿井智能化建设路径,以及现有生产矿井进行智能化改造的主要任务,从法规体系、财税政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保障煤矿智能化建设顺利实施的政策建议。

万军[3](2016)在《多水平多采区突出矿井安全高效模式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为合理集中生产,实现高产高效,应对煤价下滑、经营困难的不利局面,结合平煤股份一矿实际,通过合理优化矿井布局及集中生产,执行了系统优化、设计优化、瓦斯治理、减人提效、管理体制创新、劳动组织优化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压缩了采区和劳动用工,生产班入井人数不超过800人,单进单产得到了提高,破解了制约矿井经营发展的各种难题。

曹飞飞[4](2014)在《岩巷快速掘进优化设计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的煤炭行业的发展,煤矿采煤技术和采煤方法得到不断更新,采煤机械化水平也不断提高,而岩巷掘进速度却一直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使采掘接替普遍紧张。本文以薛村矿南翼地区皮带运输巷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值计算、现场试验与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并制定了岩石巷道快速掘进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工业性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本文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施工工艺、掘进设备选择、地质条件及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对岩巷快速施工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为实现岩巷高速高效掘进施工提出了现实的技术措施。在具体实践应用中,进行了具体技术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岩巷快速掘进的设备选型,设备选型及配套设施的选择是影响岩巷快速掘进的主要因素,文中将对不同配套设施进行优化分析,最后综合选型;设备选型后,对机械装备如何实现快速掘进进行深入分析,对层位选择,支护优化,破岩最佳效能进行分析;巷道除尘,岩巷掘进时,产生大量的岩石粉尘,严重影响巷道的快速掘进和工人的健康,本文对岩巷掘进除尘设备设施进行改进,降低掘进产生的粉尘,进而提高岩巷掘进速度;作业方式优化,在岩巷掘进过程中,不同的作业方式对掘进速度有极大影响,寻找合适的作业方式将会极大提高岩巷掘进速度。实现结果表明,岩巷掘进的设备选型及配套设施的选择、岩层层位的合理选取、支护方式的优化设计、巷道有效除尘、作业方式优化,能够实现岩巷的高效快速掘进。

刘帅,李伟,曹淑良[5](2014)在《浅谈煤矿机掘快速掘进技术》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炮掘工艺正在逐步退出巷道掘进,取而代之的是综掘工艺,翟镇煤矿积极探索研究机掘快速掘进技术,改良设备,更新工艺,31101E运输巷机掘半煤岩巷道实现月单进455米。

吴家安[6](2014)在《提高矿井单产单进水平的研究》文中指出为了提升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矿井单产单进水平,提高矿井生产效率,对集团3个煤业公司生产矿井的单产单进水平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技术研究,结合各煤业公司、各生产矿井不同地区、不同生产地质条件,提出了用制定统一的采掘标杆队技术标准进行采掘标杆队评选和提高采掘机械化率来解决集团公司单产单进水平整体偏低问题,通过集团公司为煤业公司提供技术平台,加强技术推广交流,达到资源共享,采用"六个一"的技术分析管理等方法、措施。经实际运行,集团公司矿井单产单进水平得到了提高。

穆华,李善飞,李伟,刘帅[7](2013)在《临时支护配套模式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近十年来,随着煤炭行业形势蒸蒸日上,以及全球工业不断发展对煤炭需求量日益增加,矿山企业效益也不断变好,为了追求企业的最好效益,大力普及推广综采、综掘提高单效,单产、单进得到质的飞跃,虽然施工工艺不断创新升级,但是临时支护工艺仍为被动支护,工艺繁琐、笨重、安全系数低,成为高产快掘瓶颈。

李维明[8](2010)在《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应对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所面临的资源、环境与安全方面的挑战,本文紧紧围绕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策略进行深入研究。首先,从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着手,基于协整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对两者之间的互动规律进行了深入挖掘;随后,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识别出了影响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因素,并就采煤机械化对于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的贡献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运用客观评价方法,研究并给出了煤炭供应侧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最后,针对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政策存在的问题,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涉及矿业权、财税、价格形成机制、洁净煤技术、环保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可为国家制定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行业协调部[9](2009)在《加强安全高效矿井建设 提升煤炭工业生产水平》文中指出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煤炭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煤炭生产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保障,并和电力、冶金、化工、建材、铁路等与煤炭紧密关联的产业,构成了我国煤炭产业链集群,是国民经济和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煤炭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体现在产量的增长、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煤矿安全基础管理不断加强等方面。

曲延伦[10](2006)在《用掘进机械化保证采掘高效协调发展》文中指出简要介绍了兖矿集团发展掘进机械化的主要做法,当前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

二、发展综掘机械化是减人提效提高单进的有效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综掘机械化是减人提效提高单进的有效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枣庄矿区新旧动能转换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新旧动能转化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生产系统能力匹配
    2.1 主井提升能力的匹配核算
    2.2 缓冲煤仓能力的匹配核算
    2.3 主运皮带能力的匹配核算
    2.4 工作面生产能力的匹配核算
    2.5 小结
3 生产系统优化
    3.1 采煤工作面生产系统优化
    3.2 掘进工作面生产系统优化
    3.3 辅助系统升级
    3.4 革新支护工艺
    3.5 仓储扩容工程
    3.6 井下智能分矸、洗选前置系统建设
    3.7 井下矸石充填
    3.8 小结
4 劳动组织优化
    4.1 采煤专业劳动优化
    4.2 掘进专业劳动组织优化
    4.3 小结
5 保障措施
    5.1 加快装备全面升级
    5.2 持续优化生产系统
    5.3 大数据平台建设
    5.4 小结
6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2)煤矿智能化(初级阶段)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我国煤矿综合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现状
    1.1我国煤矿综合机械化发展历程
    1.2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发展历程
    1.3高可靠性煤机装备发展历程
    1.4薄煤层自动化、智能化开采实践
    1.5中厚煤层智能化开采实践
    1.6大采高和超大采高智能化开采实践
    1.7特厚煤层智能化综采放顶煤开采实践
2煤矿智能化定义及发展原则、目标和任务
    2.1煤矿智能化相关术语定义
    2.2煤矿智能化发展原则与目标
        2.2.1煤矿智能化发展原则
        2.2.2煤矿智能化发展目标
    2.3煤矿智能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3煤矿智能化基础理论研究
    3.1煤矿智能化基础理论研究难点
    3.2基于智能感知的数字煤矿智慧逻辑模型
    3.3智慧逻辑模型框架下的开采系统智能化控制
    3.4开采系统健康状态评价、寿命预测与维护决策
4智能化煤矿顶层设计与关键技术
    4.1智能化煤矿总体架构
    4.2煤矿智能系统组成
    4.3智能系统关键技术与实现路径
    4.4煤矿机器人
    4.5技术短板与工程难题
5煤矿智能化开采模式与技术路径
    5.1薄及中厚煤层智能化无人开采模式
    5.2大采高工作面智能耦合人工协同高效开采模式
    5.3综放工作面智能化操控与人工干预辅助放煤模式
    5.4复杂条件机械化+智能化开采模式
6煤矿智能快速掘进关键技术与模式
    6.1煤矿智能掘进装备关键技术与研发进展
    6.2巷道快速支护技术研发现状
    6.3锚钻装备与支护关键技术
    6.4快速掘进装备总体配套技术与工艺研发进展
    6.5智能化快速掘进技术
7煤矿智能化发展问题思考与政策建议
    7.1条件多样性与区域不平衡相关问题的思考
    7.2政策建议
8结语

(3)多水平多采区突出矿井安全高效模式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矿井概况
2 矿井安全生产经营存在问题
3 破解制约矿井发展的安全高效方案
    3.1 矿井布局优化
    3.2 矿井生产系统优化
    3.3 矿井工程设计优化
    3.4 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
        3.4.1 辅助运输系统升级改造
        3.4.2 排水系统改造
        3.4.3 采掘装备升级
        3.4.4 机械化、自动化示范系统建设
    3.5 瓦斯治理强化
4 管理体制创新
5 结语

(4)岩巷快速掘进优化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工作面概况及地质条件
    2.1 南翼地区及皮带输送机巷概况
        2.1.1 煤层
        2.1.2 其它开采条件
        2.1.3 储量
        2.1.4 南翼生产系统
        2.1.5 南翼皮带运输巷
    2.2 地质条件
        2.2.1 水文地质条件
        2.2.2 地质构造
        2.2.3 陷落柱
第3章 影响快速掘进因素分析
    3.1 掘进装备的影响分析
    3.2 巷道内粉尘影响分析
    3.3 作业方式影响分析
    3.4 人员综合素质影响
    3.5 组织管理影响
    3.6 小结
第4章 岩巷快速掘进装备选型
    4.1 综掘系统的优点及其各部分选型
        4.1.1 综掘系统简述
        4.1.2 综掘系统的优点
        4.1.3 掘进机选型
        4.1.4 皮带输送机选型
        4.1.5 大巷矿车选型
    4.2 掘进设备及其配套装备优化研究
        4.2.1 方案 1 掘进机+桥式胶带转载机+可伸缩胶带输送机作业线
        4.2.2 方案 2 掘进机+桥式胶带转载机+刮板输送机作业线
        4.2.3 方案 3 掘进机+梭车作业线
        4.2.4 方案 4 掘进机+吊挂式胶带机+矿车作业线
        4.2.5 配套方案选取
    4.3 小结
第5章 实现快速掘进途径分析
    5.1 巷道层位合理选取
    5.2 巷道支护方式优化
    5.3 巷道成型控制分析
        5.3.1 截割最优路径分析
        5.3.2 断面极限形状分析
    5.4 掘进机掘进轨迹分析
    5.5 破岩最佳效能分析
        5.5.1 刀盘推力
        5.5.2 刀盘扭矩
        5.5.3 刀盘转速
    5.6 提高掘进机开机效率途径分析
        5.6.1 开机率的定义
        5.6.2 开几率的分类
        5.6.3 开机率的计算
        5.6.4 提高开机率的途径
    5.7 小结
第6章 高效综合防尘技术
    6.1 粉尘的危害
    6.2 截割产尘机理
        6.2.1 截割工作面粉尘的构成
        6.2.2 截割产尘机理分析
    6.3 岩巷高效综合防尘技术
        6.3.1 旋流式除尘风机除尘
        6.3.2 压风管续接附壁风筒辅助除尘
        6.3.3 喷雾设备降尘
        6.3.4 净化防尘帘降尘
    6.4 小结
第7章 作业方式优化
    7.1 岩巷掘进常规作业方式分析
    7.2 四六制与三八制对比分析
    7.3 薛村矿快速掘进作业方式优化
    7.4 小结
第8章 现场工业性试验
    8.1 现场施工概况
        8.1.1 优化巷道层位、支护设计
        8.1.2 优化排矸运输系统
        8.1.3 优化作业线,设备合理选型
        8.1.4 采用除尘风机、附壁风筒
    8.2 快速掘进组织与管理保障措施
        8.2.1 优化劳动组织
        8.2.2 制定合理的正规循环作业
        8.2.3 加强综掘机司机技术培训
        8.2.4 加大地质测量及地质预报
        8.2.5 严格考核机制、严抓工程质量管理
    8.3 整条巷道月进度
    8.4 经济社会效益
        8.4.1 经济效益
        8.4.2 社会效益
    8.5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学习经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研究生期间课程学习情况

(5)浅谈煤矿机掘快速掘进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解决的方法
    1.1 升级装备实现掘进提速
    1.2 优化施工工艺促进单进提高
    1.3 优化保障措施提高掘进工效
2 结语

(6)提高矿井单产单进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提出
2 研究意义
3 目标及方案确立
    3.1 单产单进水平提高的检验考核途径
    3.2 考核方案确定
    3.3 方案比较
4 措施制定及实施
    4.1 技术措施
    4.2 管理措施
5 实际效果
6 经济效益
7 结语

(7)临时支护配套模式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机载临时支护支架
    1.1 综掘机机载临时支护支架
    1.2 装煤机机载临时支护支架
2 普掘掘支一体化配套模式
3 普掘便携式自移液压支架
4 结论

(8)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1.1.2 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能源(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现状
        1.2.2 影响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关键因素研究现状
        1.2.3 煤炭供应侧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
    2.1 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双变量协整分析
        2.1.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2 双变量协整分析
        2.1.3 煤炭经济双变量互动规律及启示
    2.2 基于煤炭需求的多变量协整分析
        2.2.1 影响煤炭需求的经济因素分析
        2.2.2 变量解释
        2.2.3 多变量协整分析
        2.2.4 多变量互动规律及启示
    2.3 基于经济周期视角的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
        2.3.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3.2 不同周期内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2.3.3 经济周期视角下煤炭经济互动规律及启示
    2.4 本章小结
3 影响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关键因素分析
    3.1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3.1.1 研究方法—DEMATEL方法
        3.1.2 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3.1.3 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策略
    3.2 采煤机械化对煤炭资源高效开发的贡献研究
        3.2.1 我国煤矿开采中的机械化状况及发展趋势
        3.2.2 不同采煤工艺对煤炭资源高效开发的贡献
        3.2.3 科技进步及采煤技术水平对煤炭资源高效开发的贡献
    3.3 采煤机械化对国有重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研究
        3.3.1 煤矿事故分类及安全考核标准
        3.3.2 采煤机械化程度对煤矿安全影响研究
        3.3.3 不同采煤工艺对不同事故类别影响研究
        3.3.4 主要结论与启示
    3.4 本章小结
4 煤炭供应侧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
    4.1 提高煤炭企业采煤机械化发展水平的策略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2 改进熵值法
        4.1.3 国有重点提高煤矿采煤机械化水平的策略
    4.2 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策略研究
        4.2.1 突变理论及突变模型
        4.2.2 应用突变理论进行系统评价步骤
        4.2.3 基于突变理论进行洁净煤技术综合评价
        4.2.4 我国洁净煤技术发展优先序
    4.3 煤炭企业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以晋煤集团为例
        4.3.1 晋煤集团概况
        4.3.2 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
        4.3.3 评价指标体系及赋值
        4.3.4 综合评价
        4.3.5 策略的提出
    4.4 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研究
        4.4.1 研究方法—SWOT-QSPM方法
        4.4.2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4.5 本章小结
5 改善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相关政策保障
    5.1 当前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政策存在的问题
        5.1.1 矿业权相关政策方面
        5.1.2 财税政策方面
        5.1.3 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方面
        5.1.4 洁净煤技术相关政策方面
        5.1.5 环保及综合利用政策方面
        5.1.6 其他政策方面
    5.2 国外主产煤国家煤炭资源相关政策经验借鉴
    5.3 政策建议
        5.3.1 矿业权相关政策建议
        5.3.2 财税政策建议
        5.3.3 价格形成机制建议
        5.3.4 洁净煤技术政策建议
        5.3.5 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政策建议
        5.3.6 其它政策建议
    5.4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6.2 论文的创新之处
    6.3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用掘进机械化保证采掘高效协调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兖矿集团发展掘进机械化的主要做法
    2.1 加快S100掘进机的升级换代
    2.2 扩大半煤岩机械化掘进应用范围
    2.3 引进先进的煤巷掘锚一体化机组
3 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四、发展综掘机械化是减人提效提高单进的有效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枣庄矿区新旧动能转换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 曹东京.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2]煤矿智能化(初级阶段)研究与实践[J]. 王国法,刘峰,孟祥军,范京道,吴群英,任怀伟,庞义辉,徐亚军,赵国瑞,张德生,曹现刚,杜毅博,张金虎,陈洪月,马英,张坤. 煤炭科学技术, 2019(08)
  • [3]多水平多采区突出矿井安全高效模式研究与实践[J]. 万军. 中州煤炭, 2016(06)
  • [4]岩巷快速掘进优化设计及应用[D]. 曹飞飞. 河北工程大学, 2014(03)
  • [5]浅谈煤矿机掘快速掘进技术[J]. 刘帅,李伟,曹淑良. 山东煤炭科技, 2014(02)
  • [6]提高矿井单产单进水平的研究[J]. 吴家安. 中州煤炭, 2014(02)
  • [7]临时支护配套模式的研制[J]. 穆华,李善飞,李伟,刘帅. 科技信息, 2013(05)
  • [8]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研究[D]. 李维明.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12)
  • [9]加强安全高效矿井建设 提升煤炭工业生产水平[A].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行业协调部. 中国煤炭工业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1978~2008, 2009
  • [10]用掘进机械化保证采掘高效协调发展[J]. 曲延伦. 中国煤炭, 2006(12)


煤炭行业论文 煤炭能源论文 掘进机论文 支护论文

上一篇:2001年全球炼油能力最大的10家公司
下一篇:烟气轮机底座焊接变形机理及变形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