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1](2021)在《蒲公英对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奶牛的健康与高产对我国奶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然而,近年来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在牧场中的大量使用引起了动物的耐药性和抗药性,严重影响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并制约我国奶业的进一步发展。蒲公英作为一种药食同源中草药,兼具食用和药用两种特性,在替代抗生素、改善动物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关于蒲公英在荷斯坦奶牛上的研究多集中于围产期健康,缺乏对不同阶段奶牛生产性能及健康状况的评估,且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晰。为此,本论文选取泌乳中期和围产期荷斯坦奶牛进行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浓度的蒲公英对泌乳中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并筛选最佳添加量,继而基于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探究蒲公英影响奶牛泌乳性能的作用机制;此外,在最佳添加量基础上,通过在围产期添加蒲公英研究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机体代谢、免疫应激和后代健康等方面,系统解析蒲公英调节奶牛机体健康的详细机制。试验一蒲公英对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1蒲公英对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60头体况相近的健康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34.29±0.34 kg/d)和泌乳天数(151.72±2.36 d)分成4组,每组15头。蒲公英添加量分别为0、100、200和400 g/d,并对其所含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测定。试验期间每周测定产奶量和乳成分,每两周采集血液用于测定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蒲公英中共含有50种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化合物大多数属于类黄酮、酚酸类、脂肪酸和氨基酸等。泌乳中期添加200 g/d蒲公英可显着提高奶牛产奶量(P=0.04)、能量校正乳(P=0.05)和乳糖产量(P=0.05),显着降低乳中体细胞数(SCC,P=0.01),对饲喂效率有提高的趋势(P=0.09)。饲喂200 g/d蒲公英的奶牛其产奶量在前5周显着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00 g/d蒲公英显着增加了血液中葡萄糖、GSH-Px(P=0.05)和SOD(P=0.05)等含量,降低了MDA(P=0.01)含量。以上结果提示,泌乳中期饲喂蒲公英可以显着改善奶牛生产性能,蒲公英最适添加量为每头牛200 g/d。2蒲公英对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影响机制研究在泌乳中期试验基础上,最后一周采集血液和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微生物多样性以及瘤胃液和血浆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每日添加200 g蒲公英可显着增加瘤胃中NH3-N(P=0.03)、乙酸(P=0.04)和丁酸(P=0.05)的含量,总VFA和乙丙比有升高的趋势。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Chao 1(P=0.02)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Sobs(P=0.06)、Ace(P=0.07)存在显着高于对照组的趋势,表明试验组物种多样性更高。此外,从门水平看,降解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厚壁菌门细菌丰度有所提高,其中包含的菌属有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Christensenellaceae_R_7_group、norank_f_F082和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LEf Se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共鉴别出47个标志物,其中32个存在于试验组,15个存在于对照组。瘤胃发酵参数与微生物相关性结果表明瘤胃发酵参数与瘤胃液中降解纤维素和淀粉的微生物有关。瘤胃代谢组学共鉴定出36个差异代谢物,其中20个上调,16个下调。差异代谢物富集于以下4个通路:淀粉和蔗糖代谢,磷酸戊糖途径,甘油酯代谢和色氨酸代谢。瘤胃差异微生物和代谢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乳酸与乳杆菌呈正比,磷酸戊糖途径中的5-磷酸核糖与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呈正相关,丙酮酸与Dialister呈正相关,色氨酸代谢中的血清素与Dialister呈正相关。微生物KEGG代谢通路预测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差异微生物功能基因富集于丙酮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血浆代谢组学共鉴定出23个差异代谢物,其中19个上调,4个下调。差异代谢物富集于氨基酸代谢和糖代谢相关的6个通路: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精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以上结果提示,蒲公英添加可以通过提高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增加瘤胃中降解淀粉和纤维素等营养性物质的细菌丰度,增强瘤胃和血液中糖类和氨基酸代谢,进而改善奶牛泌乳性能。试验二蒲公英对围产期荷斯坦奶牛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究1蒲公英对围产期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30头体况良好的健康荷斯坦奶牛,根据体重(BW,627±12 kg)、体况评分(BCS,3.25±0.08)、胎次(1.15±0.10)和305天产奶量(8827±102k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头。试验组在日粮基础上每天饲喂200 g蒲公英。试验周期从产前4周到产后3周,其中第1周为预饲期。围产后期测定产奶量、常乳和初乳成分,在产前3周、1周、产犊当日、产后1周、3周通过尾静脉采集母牛血液,并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产后3周采集瘤胃液测定总VFA、乙酸、丙酸丁酸和氨态氮。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蒲公英显着降低乳中SCC(P=0.03),有提高奶牛产奶量(P=0.10)和ECM(P=0.09)的趋势,降低乳尿素氮的趋势(P=0.06)。同时,蒲公英添加可以显着降低初乳中SCC(P=0.01),增加乳糖含量(P=0.01)和血液中总蛋白含量,对瘤胃总VFA、乙酸、丙酸丁酸和氨态氮等指标无显着影响。以上结果提示,蒲公英添加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有积极效果。2蒲公英对围产期奶牛和新生犊牛健康状况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在围产期试验基础上,试验期间记录奶牛健康状况,在产前3周、1周、产犊当日、产后1周、3周通过尾静脉采集母牛血液,并测定其白细胞数、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水平和产犊当日血液代谢组学,分娩当日测定犊牛出生重并采集血液测定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围产期奶牛的主要疾病为胎衣不下、乳房炎和子宫炎,试验组总患病数量相比对照组有下降趋势(P=0.07)。添加蒲公英可显着增加血液中WBC的含量(P=0.03),降低奶牛血液中MDA的含量(P<0.01),显着增加血液中GSH-Px含量(P<0.01),SOD有增加的趋势(P=0.09);试验组血浆中IL-4(P<0.01),IL-10(P<0.01)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TNF-α(P<0.01)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围产期添加蒲公英可显着提高犊牛初生重(P=0.02),增加血浆中TP(P=0.04)、ALB(P=0.01)、BHBA(P=0.06)和TC(P=0.06)含量,提高SOD(P=0.03)和GSH-Px(P=0.04)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此外,母牛分娩当日血浆代谢组共发现9个差异代谢物,其中7个上调,2个下调。这些代谢物主要参与三羧酸循环,酪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以上结果提示,围产期添加蒲公英可以提高奶牛血液中氨基酸代谢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机体的炎症水平,提高母体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环境,进而增加犊牛初生重,提高血液中蛋白合成、能量代谢和抗氧化能力,进而改善后代健康水平。综上所述,蒲公英在荷斯坦奶牛泌乳中期和围产期均可发挥良好作用。泌乳中期每日添加200 g蒲公英可通过提高奶牛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加瘤胃中分解纤维素和淀粉相关细菌的丰度,影响瘤胃中糖代谢途径,增强血液中抗氧化酶活性、糖类和氨基酸代谢,进而提高奶牛泌乳性能。围产期每日添加200 g蒲公英可通过提高血浆中氨基酸合成与代谢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机体的炎症水平,提高母牛机体健康度;良好的母体健康水平也为胎儿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犊牛免疫水平和出生重。该研究可为蒲公英在奶牛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药食同源中草药在奶牛高效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新方向。
张晶[2](2021)在《艾蒿醇提物对肉仔鸡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试验旨在研究艾蒿醇提物(Artemisia Argyi ethanol extract,AAEE)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及肝脏、脾脏和小肠组织中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并初步探究AAEE发挥免疫和抗氧化作用的信号通路。试验采用艾蒿植株地上部分,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得到AAEE冻干粉。选取24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随机分成5个日粮处理组,五种日粮是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250、500、750和1 000 mg/kg AAEE配制而成,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公母各半),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随AAEE添加量的增加,体重有一次线性升高趋势(P=0.094),而总采食量有一次线性或二次曲线降低趋势(0.05<P<0.10),表明添加AAEE有利于促进肉仔鸡生长性能。2.随AAEE添加量的增加,在脾脏和小肠组织中,抗炎因子IL-2和IL-4含量呈极显着的一次线性或二次曲线增加(P<0.01);在肝脏、脾脏和小肠组织中,促炎因子IL-1β的含量呈显着的二次曲线降低(P<0.05);在肝脏和小肠组织中,促炎因子IL-6的含量呈显着的二次曲线降低(P<0.05);在肝脏、脾脏和小肠组织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呈显着的一次线性增加(P<0.05)。此外,添加AAEE可通过抑制MAPK/NF-κB信号通路,下调通路相关因子TLR4、My D88、MAPK/(P38、JNK、ERK)、NF-κB/(P65、P50)、IL-1β和IL-6的基因表达,从而提高肉仔鸡的免疫功能。3.随AAEE添加量的增加,在肝脏、脾脏和小肠组织中,T-AOC呈显着的一次线性(P<0.05)或极显着的二次曲线(P<0.01)增加;而在脾脏和小肠组织中,MDA含量呈极显着的二次曲线降低(P<0.01);在肝脏、脾脏和小肠组织中,GSH-Px活性呈显着的二次曲线增加(P<0.05);在脾脏和小肠组织中,T-SOD和CAT活性呈显着的一次线性增加(P<0.05)。此外,添加AAEE可通过激活AMPK/Nrf2信号通路,上调通路相关因子AMPK-α1、Nrf2、HO-1、GPx7、SOD和CAT的基因表达,从而提高肉仔鸡的抗氧化功能。
宿国强,陈媛婧,杨海明,王迎春,仲向前[3](2021)在《中草药添加剂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中草药添加剂是以传统中兽医"医食同源"理论和动物生理需要为主导,借助现代化饲料生产加工理论技术制成的绿色环保型添加剂。合理使用中草药添加剂能够促进动物生长发育﹑调节免疫系统和新陈代谢﹑保障动物健康。本文拟在综述中草药添加剂的生理功能及在肉仔鸡生产中的作用,分析其在生产应用中的缺陷,为其在肉仔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潘雨琪[4](2019)在《植物提取物对白羽肉鸡生产性能、肌肉品质及抗病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植物提取物对白羽肉鸡生产性能、肌肉品质和抗病力的影响。探究植物提取物作为家禽饲料的适宜添加量,为植物性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使其作为天然、绿色、健康的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试验一选用1日龄白羽肉鸡240只,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A组饲喂基础日粮,B、C、D三组分别向基础日粮中添加0.01%、0.02%和0.04%的植物提取物。饲养至21 d和42 d分别进行屠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植物提取物,可以显着降低全期白羽肉鸡的料重比约4.7%(P<0.05),对日增重无显着影响(P>0.05);可显着提高42日龄白羽肉鸡的屠宰率(P<0.05),但不影响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P>0.05)。添加量为0.02%的植物提取物(C组)可显着降低肉鸡的腹脂率(P<0.05)。2.日粮添加植物提取物对21日龄和42日龄白羽肉鸡粗蛋白代谢率均无显着影响(P>0.05),但能够显着提高21日龄白羽肉鸡干物质的代谢率(P<0.05);添加量为0.02%植物提取物的C组21日龄和42日龄白羽肉鸡,粗脂肪的代谢率也表现为显着升高(P<0.05)。3.研究发现,不同水平的添加均显着提高了21日龄白羽肉鸡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P<0.05),而法氏囊指数各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植物提取物添加水平至0.02%时,42日龄白羽肉鸡的胸腺指数显着升高(P<0.05),但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无变化(P>0.05)。C组和D组鸡血浆中IgM和IgG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另外,21日龄白羽肉鸡C组鸡血浆中IgA的含量显着高于A、B、D组。4.研究发现,添加植物提取物后21日龄和42日龄鸡血清中MDA显着降低(P<0.05);而GSH-PX显着升高(P<0.05);植物提取物添加水平至0.02%时,可显着提高21日龄鸡血清T-SOD的含量(P<0.05);日龄中添加0.04%的植物提取物可显着提高42日龄鸡血清T-SOD含量(P<0.05)。5.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植物提取物对42日龄白羽肉鸡胸肌pH值,胸肌和腿肌的剪切力,胸肌中水分、蛋白质、灰分含量以及腿肌中水分、脂肪、灰分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但C、D组鸡腿肌pH值显着高于A组和B组(P<0.05),同时,42日龄肉鸡胸肌的脂肪含量显着降低(P<0.05),C组腿肌蛋白质含量显着升高(P<0.05),添加植物提取物后42胸肌、腿肌中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试验二选取1日龄健康白羽肉鸡120只,随机分为A、B、C、D、E、F6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单笼饲养。A、D组饲喂基础日粮,B、E组在基础日粮中添植物提取物(根据试验一结果确定),C、F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抗生素(饲用级金霉素,50 mg/kg),常规饲养至21日龄后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攻毒试验。根据攻毒模型确定最佳攻毒剂量为0.5 ml。即A、B、C三组每只鸡胸肌注射0.5 ml生理盐水,D、E、F三组每只鸡胸肌注射0.5 ml大肠杆菌菌液(含菌量1.12×109 cfu/ml)。观察、记录72 h内各组鸡只状态以及发病率、死亡率,72 h后,试验鸡全部进行屠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植物提取物能够显着提高白羽肉鸡对大肠杆菌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P<0.05)。显着提高攻毒组白羽肉鸡血浆中IgG、IgM含量(P<0.05),对攻毒组白羽肉鸡血浆中IgA没有显着影响(P>0.05),能够显着提高攻毒组白羽肉鸡外周血、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率(P<0.05),提高白羽肉鸡抗病力。
陈钢[5](2013)在《一种灵芝复方畜禽饲料添加剂的研制及其免疫活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抗生素等化学合成类药物添加剂给畜禽、人类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本饲料添加剂以传统的中医药配伍理论为基础,介绍了灵芝复方饲料添加剂的组方和工艺流程,并将大型真菌灵芝发酵干粉应用到饲料添加剂中。本论文还对复方饲料添加剂的抑菌活性,生长性能,免疫,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抑菌方面,通过纸片扩散法对不同浓度的灵芝复方饲料添加剂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样品对大肠杆菌ATCC809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均有极显着的抑制作用,并且成量效关系,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着性差异。在生产性能方面,Ⅱ组肉仔鸡从35日龄开始显着高于对照组肉仔鸡体重(p<0.05),在42日龄增重极显着高于对照组肉仔鸡体重(p<0.01);Ⅲ组肉仔鸡从42日龄开始显着高于对照组肉仔鸡体重(p<0.05);Ⅱ组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极显着的高于对照组肉仔鸡(p<0.01),Ⅲ组肉仔鸡的平均日增显着的高于对照组肉仔鸡(p<0.05)。Ⅱ组肉仔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显着的高于对照组组肉仔鸡(p<0.05)。在免疫器官指数方面,在42日龄Ⅱ组的脾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Ⅲ组的脾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Ⅱ组的胸腺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Ⅱ、Ⅲ组的法氏囊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在淋巴细胞增殖方面,在48h所测结果中,Ⅱ组的脾淋巴细胞增值反应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指标方面,Ⅱ组的肉仔鸡血清中IL-4的含量与对照组肉仔鸡相比有显着提高(P<0.05)。在质量标准方面,对样品的组方来源,样品性状,显微鉴定,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得多糖含量为14.5%。
李万军[6](2012)在《复方中草药制剂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为了研究使用刺五加、麦芽、炒山楂、贯众、苍术、五味子按一定比例制成复方中草药制剂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和胴体脂肪沉积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仔鸡96只,采用单因子随机化设计,分2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以及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复方中草药制剂的试验日粮。结果表明:(1)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使肉鸡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分别下降了2.15%、21.05%(P>0.05),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提高了4.71%(P>0.05),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提高了37.63%(P<0.05);(2)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使肉鸡胸肌脂肪含量提高了8.22%,腿肌脂肪含量降低了6.60%,腹脂率降低了10.32%,差异均不显着(P>0.05);(3)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使鸡肉pH提高了12.29%(P<0.05),滴水损失降低了15.72%(P<0.05)。综合分析,饲粮中添加本复方中草药制剂可改善肉仔鸡肉品质,调节脂代谢,改善肉鸡胴体脂肪沉积。
王海宏,乔海云,刘彦慈[7](2009)在《天然物饲料添加剂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天然物饲料添加剂在日粮中替代抗生素对肉仔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基础对照组饲喂普通日粮(Ⅰ组),抗生素对照组添加50mg/kg的杆菌肽锌(Ⅱ组),用小茴香、肉桂、干姜、甘草、山植、神曲、麦芽等天然物按比例制作成饲料添加剂,在试验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1.5%、2.0%(分别为Ⅲ组、Ⅳ组、Ⅴ组、Ⅵ组)。结果:天然物饲料添加剂降低了肉鸡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肝脂和腹脂的沉积,提高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和屠宰率。结论:天然物添加剂不存在肝肾毒性,并改善肉鸡体内的脂肪代谢和蛋白质合成,改善胴体品质。该天然物添加剂组方在肉鸡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1.5%。
霍振华[8](2009)在《中草药提取物对黄鸡肉质、抗氧化功能及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旨在研究由白头翁、马齿苋、大青叶、秦皮四种中草药提取物所配伍的两个方剂(方剂1和方剂2)对肉鸡饲料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消化代谢实验的基础上确定最佳配方,然后依此配方进行饲养试验并与抗生素进行对比试验,以考察该配方对肉鸡抗氧化性能、肉质风味的影响,为配伍定型提供试验依据。试验一:选用成年肉鸡24只,按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分成6个处理,Ⅰ、Ⅱ、Ⅲ、Ⅳ组均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Ⅰ组和Ⅱ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30%和0.60%的方剂1,Ⅲ组和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30%和0.60%的方剂2);Ⅴ组为抗生素对照组;Ⅵ为基础日粮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Ⅲ组干物质、粗蛋白、磷的表观消化率最高,其中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比Ⅴ、Ⅵ组分别提高4.60%(P<0.05)和7.63%(P<0.05);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比Ⅴ、Ⅵ组分别提高25.47%(P<0.05)和70.68%(P<0.05);Ⅳ组粗纤维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最高,Ⅳ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Ⅵ组(P<0.05)。总体而言,方剂2对养分的利用效率比抗生素组与基础日粮组均呈显着提高趋势,且比方剂1为佳。试验二: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长沙黄鸡(雌雄各半)240羽。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随机将240羽健康混合雏鸡分成4组,Ⅰ为基础日粮组;Ⅱ组为抗生素对照组;Ⅲ、Ⅳ组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Ⅲ组和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30%和0.60%的方剂2)。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结果表明:1.各处理对0-21日龄肉鸡日增重、采食量及料肉比差异不显着(P>0.05);而21-42日龄日增重Ⅲ、Ⅳ组比Ⅰ组分别提高6.81%(P<0.05)、6.65%(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11.06%(P<0.05)、12.5%(P<0.05),与Ⅱ组差异不显着(P>0.05);从全期来看,Ⅲ、Ⅳ组日增重比Ⅰ组分别提高5.01%(P<0.05)、6.16%(P<0.05),料肉比降低9.33%(P<0.05)、10.36%(P<0.05),与抗生素组差异不显着(P>0.05);中草药Ⅲ、Ⅳ组对比基础日粮组显着提高了肉鸡成活率(P<0.05)。2.Ⅲ、Ⅳ组对比Ⅰ组,42日龄肉鸡屠宰率和全净膛率分别提高1.10%(P<0.05)、1.10%(P<0.05)和2.67%(P<0.05)、2.67%(P<0.05),腹脂重分别降低了16.8%(P<0.05)、17.6%(P<0.05),Ⅲ、Ⅳ组腹脂重比Ⅱ组和Ⅰ组分别降低了16.1 0%(P<0.05)、16.90%(P<0.05)和19.01%(P<0.05)、19.01%(P<0.05)。3.Ⅲ、Ⅳ组胸肌肉样中0小时PH值比Ⅰ组分别高3.54%(P<0.05)、2.69%(P<0.05),比Ⅱ组分别高3.71%(P<0.05)、2.87%(P<0.05);Ⅲ、Ⅳ组胸肌肉样24小时PH值比Ⅰ组高3.43%(P<0.05)、3.09%(P<0.05),比Ⅱ组高3.25%(P<0.05)、2.91%(P<0.05);Ⅲ、Ⅳ组系水力比Ⅰ组分别高3.78%(P<0.05)、4.16%(P<0.05),比Ⅱ组分别高3.52%(P<0.05)、3.90%(P<0.05)。Ⅲ、Ⅳ组失水率比Ⅰ组分别低9.03%(P<0.05)、9.96%(P<0.05),比Ⅱ组分别低8.62%(P<0.05)、9.55%(P<0.05);Ⅲ、Ⅳ组滴水损失比Ⅰ组分别低49.03%(P<0.001)、50.12%(P<0.001),比Ⅱ对照组分别低29.21%(P<0.05)、30.71%(P<0.05);Ⅲ、Ⅳ组肌内脂肪含量比Ⅱ组分别高4.34%(P<0.05)、5.21%(P<0.05);Ⅲ、Ⅳ组肌肉中蛋白质含量比Ⅰ组分别提高20.19%(P<0.05)、16.38%(P<0.05)。4.Ⅲ、Ⅳ组胸肌肉样总氨基酸含量比Ⅰ组高6.41%(P<0.05)、9.72%(P<0.05);必须氨基酸对比空白组都有一定程度提高;Ⅲ、Ⅳ组胸肌肉样中亚油酸含量分别比Ⅰ、Ⅱ组提高16.84%(P<0.05)、16.99%(P<0.05)和15.49%(P>0.05)、15.65%(P>0.05);Ⅲ、Ⅳ组胸肌肉样中亚麻酸含量分别比Ⅰ、Ⅱ组提高5.81%(P>0.05)、27.90%(P>0.05)和30.17%(P>0.05)、46.55%(P<0.05)。总体而言,方剂2的0.30%及0.60%添加水平组对肉鸡肉质风味及生产性能大部分指标要比Ⅰ、Ⅱ组均呈显着提高趋势。试验三:动物实验同试验(二),试验结果表明:1.在肉鸡日粮中分别添加0.30%、0.60%水平的中草药对比基础日粮可以提高显着肉鸡血清中T-SOD、GSH的含量(P<0.05);降低MDA含量从而提高肉鸡抗氧化性能;但与添加抗生素组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2.中草药添加剂组方可以替代抗生素起到提高抗氧化的作用,降低血清ALT、AST含量,起到保护组织器官的作用,且提高了AST含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0.3%中草药方剂2效果最佳。
李葱晓[9](2008)在《盐酸小檗碱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研究三颗针活性成分的适宜提取技术及含量测定方法,通过饲养试验,确定其最佳添加量,研究其对肉仔鸡的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如下:试验一:采用稀硫酸热浸泡法,将中草药--三颗针原材料进行活性成分提取,得到活性成分--盐酸小檗碱提取物,其产率可以达到1.0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盐酸小檗碱含量为99.07%。试验二:选择288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按体重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鸡。处理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试验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mg/kg、10mg/kg、20mg/kg三颗针活性成分----盐酸小檗碱提取物,进行7周的饲养试验,研究盐酸小檗碱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盐酸小檗碱,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肉仔鸡的49日龄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日均采食量均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2.40%(P<0.01)、13.25%(P<0.01)、8.38%(P<0.01);日均采食量分别提高9.59%(P<0.01)、12.27%(P<0.01)、7.79%(P<0.05);料重比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着(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盐酸小檗碱,能够显着性提高肉仔鸡的日均采食量和日增重,提高肉仔鸡的生长性能。试验三:7周末时每处理取6只鸡(共24只鸡),屠宰取样,测定肉仔鸡的胸肌率、腿肌率、相对肝重、腹脂率,研究三颗针活性成分----盐酸小檗碱提取物对肉仔鸡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盐酸小檗碱,与对照组相比,肉仔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腹脂率、相对肝重差异均不显着。试验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对肉仔鸡胴体品质没有明显影响。试验四:7周末时每处理取6只鸡(共24只鸡),屠宰取样,进一步研究三颗针活性成分----盐酸小檗碱提取物对肉仔鸡脂肪沉积和脂类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盐酸小檗碱,与对照组相比,肝脂率和腿肌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着。能够显着性降低肉仔鸡的肝脂率和腿肌肌内脂肪含量。添加5mg/kg盐酸小檗碱组能够显着降低腿肌甘油三酯和腿肌总胆固醇的含量(P<0.01),其中腿肌甘油三酯降低了42.53%,腿肌总胆固醇降低了9.78%;添加10mg/kg盐酸小檗碱组能够显着降低肝脏甘油三酯、肝脏总胆固醇、腿肌甘油三酯的含量(P<0.01),其中肝脏甘油三酯降低了15.60%,肝脏总胆固醇降低了17.07%,腿肌甘油三酯降低了37.90%;添加20mg/kg盐酸小檗碱组能够显着降低肝脏总胆固醇、腿肌甘油三酯、腿肌总胆固醇、胸肌甘油三酯的含量(P<0.01),其中肝脏总胆固醇降低了12.02%,腿肌甘油三酯降低了67.84%,腿肌总胆固醇降低了12.18%,胸肌甘油三酯降低了22.8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肝脏中肝脂酶的活性存在显着性差异,分别提高了9.42%(P>0.05)、48.38%(P<0.01)和55.98%(P<0.0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腹脂率、皮下脂肪厚度、肌间脂肪厚度、胸肌肌内脂肪差异不显着。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差异不显着。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盐酸小檗碱,能够显着性降低肉仔鸡的肝脂率和腿肌肌内脂肪含量,能够显着降低胸肌和腿肌中总胆固醇的含量,能够显着性提高肝脏中肝脂酶的活性。
李亮,龚道清[10](2007)在《降低鸡体脂沉积的添加剂》文中指出鸡体脂的过度沉积,不但降低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了饲料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不受消费者的欢迎。降低鸡体脂沉积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遗传育种(最根本的手段),生产管理(如限制饲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主要缩略词与符号一览表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 第一节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研究现状 |
| 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发展进程 |
| 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种类 |
| 3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作用 |
| 4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 |
| 第二节 蒲公英的营养与生物活性 |
| 1 蒲公英的营养特性 |
| 2 蒲公英的活性成分 |
| 3 蒲公英的药理作用 |
| 第三节 蒲公英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
| 1 蒲公英在非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
| 2 蒲公英在反刍动物中的应用 |
| 第四节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 2 研究内容 |
| 第二章 蒲公英对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
| 第一节 蒲公英对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
| 1.2 样品采集及保存 |
| 1.3 测定方法 |
| 1.4 统计分析 |
| 2 结果 |
| 2.1 蒲公英营养及活性成分 |
| 2.2 泌乳性能 |
| 2.3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
| 3 讨论 |
| 3.1 蒲公英对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
| 3.2 蒲公英对荷斯坦奶牛血液参数的影响 |
| 4 小结 |
| 第二节 蒲公英对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
| 1.2 样品采集及保存 |
| 1.3 测定方法 |
| 1.4 统计方法 |
| 2 结果 |
| 2.1 血液代谢组学结果 |
| 2.2 瘤胃发酵参数 |
| 2.3 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结果 |
| 2.4 瘤胃代谢组学结果 |
| 3 讨论 |
| 3.1 蒲公英对血液代谢的影响 |
| 3.2 蒲公英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 3.3 蒲公英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
| 3.4 蒲公英对瘤胃代谢的影响 |
| 4 小结 |
| 第三章 蒲公英对围产期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健康机制研究 |
| 第一节 蒲公英对围产期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
| 1.2 样品采集及保存 |
| 1.3 测定方法 |
| 1.4 统计分析 |
| 2 结果 |
| 2.1 泌乳性能 |
| 2.2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
| 2.3 瘤胃发酵参数 |
| 3 讨论 |
| 3.1 蒲公英对围产期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
| 3.2 蒲公英对围产期奶牛血液参数的影响 |
| 4 小结 |
| 第二节 蒲公英对围产期奶牛和新生犊牛健康状况的影响及机制探究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
| 1.2 样品采集及保存 |
| 1.3 测定方法 |
| 1.4 统计分析 |
| 2 结果 |
| 2.1 围产期奶牛健康状况 |
| 2.2 围产期奶牛血液生理生化参数 |
| 2.3 犊牛出生重和血液相关指标 |
| 2.4 奶牛血液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
| 3 讨论 |
| 3.1 蒲公英对奶牛健康的影响 |
| 3.2 蒲公英对犊牛健康的影响 |
| 4 小结 |
| 第四章 综合讨论 |
| 提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个人简历 |
| 摘要 |
| abstract |
| 缩略语表 |
| 1 前言 |
| 1.1 植物醇提物的研究综述 |
| 1.1.1 植物提取物的提取工艺及其活性成分 |
| 1.1.2 植物醇提物的主要成分及其分离鉴定 |
| 1.1.3 植物醇提物对动物的生物学作用 |
| 1.2 艾蒿简介 |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 1.4 技术路线 |
| 2 试验研究 |
| 2.1 艾蒿醇提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 2.1.1 材料与方法 |
| 2.1.2 结果与分析 |
| 2.1.3 讨论 |
| 2.1.4 小结 |
| 2.2 艾蒿醇提物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
| 2.2.1 材料与方法 |
| 2.2.2 结果与分析 |
| 2.2.3 讨论 |
| 2.2.4 小结 |
| 2.3 艾蒿醇提物对肉仔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 2.3.1 材料与方法 |
| 2.3.2 结果与分析 |
| 2.3.3 讨论 |
| 2.3.4 小结 |
| 3 论文总体讨论与结论 |
| 3.1 总体讨论 |
| 3.2 总体结论 |
| 4 创新点和待解决问题 |
| 4.1 本论文创新点 |
| 4.2 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作者简介 |
| 1 中草药添加剂的生理功能 |
| 1.1 补充营养成分,进行营养调控 |
| 1.2 提高抗氧化及抗应激能力 |
| 1.3 维持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 |
| 1.4提高机体免疫机能 |
| 2 中草药添加剂在肉仔鸡中的应用 |
| 2.1 中草药添加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 2.2 中草药添加剂对肉仔鸡抗病性的影响 |
| 2.3 中草药添加剂对肉仔鸡产品品质的影响 |
| 3 中草药添加剂在肉仔鸡生产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
| 3.1 配方研究不规范,药理功能机制阐述不清 |
| 3.2 生产加工工艺现代化程度低 |
| 3.3缺乏质量安全检测标准 |
| 4 展望 |
| 4.1 要确保中草药添加剂的质量 |
| 4.2 要提高中草药添加剂中活性分子的提取和作用效率 |
| 4.3 要保障中草药添加剂的安全性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 1.1 植物提取物简介 |
| 1.2 植物提取物的主要功能及其作用机理 |
| 1.3 植物提取物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 |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 第二章 植物提取物对白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 2.1 材料与方法 |
| 2.2 结果与分析 |
| 2.3 讨论 |
| 2.4 小结 |
| 第三章 植物提取物对白羽肉鸡肌肉品质的影响 |
| 3.1 材料与方法 |
| 3.2 结果与分析 |
| 3.3 讨论 |
| 3.4 小结 |
| 第四章 植物提取物对白羽肉鸡抗病力的影响 |
| 4.1 材料与方法 |
| 4.2 结果与分析 |
| 4.3 讨论 |
| 4.4 小结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作者简介 |
| 致谢 |
| 摘要 |
| Abstract |
| 引言 |
| 1.1 研究背景 |
| 1.2 国内外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开发应用概况 |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 第一章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概述 |
| 1.1 饲料添加剂安全性的衡量标准 |
| 1.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组成原则 |
| 1.3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 |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 第一章 灵芝复方饲料添加剂的组方原理和工艺流程 |
| 1.1 组方原理 |
| 1.2 材料与方法 |
| 1.3 工艺流程 |
| 第二章 灵芝复方饲料添加剂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
| 2.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 2.2 实验方法 |
| 2.3 结果与分析 |
| 2.4 小结与讨论 |
| 第三章 灵芝复方饲料添加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 3.1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
| 3.2 实验方法 |
| 3.3 结果与分析 |
| 3.4 小结与讨论 |
| 第四章 灵芝复方饲料添加剂质量标准 |
| 4.1 灵芝复方饲料添加剂的来源鉴定 |
| 4.2 灵芝复方饲料添加剂的性状鉴定 |
| 4.3 灵芝复方饲料添加剂显微鉴定 |
| 4.4 多糖的含量测定 |
| 4.5 小结与讨论 |
| 结论 |
| 1、组方和工艺流程方面 |
| 2、抑菌方面 |
| 3、生产性能方面 |
| 4、免疫活性方面 |
| 5、质量标准方面 |
| 6、创新点 |
| 参考文献 |
| 作者简介 |
| 致谢 |
| 0 引言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 1.2 饲养管理及试验日粮 |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 2.2 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对肉仔鸡胴体脂肪沉积的影响 |
| 2.3 饲粮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制剂对鸡肉品质的影响 |
| 3 讨论 |
| 3.1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 3.2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肉仔鸡胴体脂肪沉积的影响 |
| 3.3 复方中草药制剂对鸡肉品质的影响 |
| 4 结论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动物 |
| 1.1.1 天然物饲料添加剂 |
| 1.1.2 抗生素 |
| 1.1.3 艾维茵肉仔鸡 |
| 1.2 试验设计 |
| 1.3 血液样品的采集与指标测定 |
| 1.4 屠宰测定方法 |
| 1.4.1 胴体品质 |
| 1.4.2 肝脂率的测定[2] |
| 2 试验结果 |
| 2.1 日粮中添加天然物对肉仔鸡血清谷丙转氨酶 (GPT) 、谷草转氨酶 (GOT) 的影响 |
| 2.2 日粮中添加天然物对肉仔鸡血清尿素氮 (UN) 、尿酸 (UA) 含量的影响 |
| 2.3 日粮中添加天然物对肉仔鸡血清胆固醇 |
| 2.4 日粮中添加天然物对肉仔鸡胴体品质 |
| 3 讨论 |
| 3.1 天然物添加剂对肉仔鸡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天然物复方安全性检验) |
| 3.2 天然物添加剂对肉仔鸡血清尿素氮和尿酸浓度的影响 |
| 3.3 天然物添加剂对与脂质代谢有关的血清指标的影响 |
| 3.5 有关天然物添加剂剂量生物效应 |
| 4 结论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绪论 |
| 1 引言 |
| 1.1 研究背景 |
| 1.2 研究目的 |
| 2 文献综述 |
| 2.1 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展 |
| 2.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展 |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 试验一 中草药替代抗生素对肉鸡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 1.2 中草药添加剂配伍 |
| 1.3 试验动物及分组设计 |
| 1.4 代谢试验 |
|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 1.6 数据统计 |
| 2 结果与分析 |
| 3 讨论 |
| 4 结论 |
| 试验二 中草药替代抗生素对肉鸡肉质风味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 1.2 中草药添加剂配伍 |
| 1.3 试验设计 |
| 1.4 试验鸡的饲养管理 |
| 1.5 测定指标 |
| 1.6 数据处理 |
| 2 结果与分析 |
| 3 讨论 |
| 3.1 中草药添加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 3.2 中草药添加对肉鸡屠宰性能及内脏器官的影响 |
| 3.3 中草药添加对肉鸡肉质及风味品质的影响 |
| 4 结论 |
| 试验三 中草药替代抗生素对肉鸡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
| 1.2 中草药添加剂配伍 |
| 1.3 试验设计 |
| 1.4 试验鸡的饲养管理 |
| 1.5 测定指标 |
| 1.6 数据处理 |
| 2 结果与分析 |
| 3 讨论 |
| 3.1 中草药添加对肉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 3.2 中草药添加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 4 结论 |
| 第三章 总体讨论 |
| 1 中草药提取物对肉鸡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
| 2 中草药提取物对肉鸡肉质风味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
| 3 中草药提取物对肉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作者简介 |
| 发表文章 |
| 所获奖励 |
| 致谢 |
| 中文摘要 |
|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
| 1 文献综述 |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 1.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
| 1.3 三颗针的研究进展 |
| 1.4 小檗碱的研究进展 |
| 1.4.1 小檗碱的抗菌作用 |
| 1.4.2 小檗碱的抗炎作用 |
| 1.4.3 小檗碱的调脂降脂作用 |
| 1.4.4 降血糖,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
| 1.4.5 小檗碱的抗肿瘤作用 |
| 1.4.6 小檗碱的抗氧化作用 |
| 1.4.7 小檗碱的抗高血压作用 |
| 1.4.8 小檗碱的抗血栓作用 |
| 2 引言 |
| 3 试验部分 |
| 试验一 三颗针活性成分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三颗针原料的选择 |
| 1.2 三颗针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
|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颗针活性成分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
| 1.3.1 仪器与药品 |
| 1.3.2 测定条件与方法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线性关系考察 |
| 2.2 稳定性实验 |
| 2.3 重现性实验 |
| 2.4 精密度实验 |
| 2.5 提取率的计算 |
| 2.6 三颗针活性成分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
| 3 讨论 |
| 3.1 三颗针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 |
| 3.2 三颗针活性成分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方法 |
| 4 小结 |
| 试验二 盐酸小檗碱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
| 1 材料与方法 |
| 2 结果与分析 |
| 3 讨论 |
| 4 小结 |
| 试验三 盐酸小檗碱对肉仔鸡胴体品质的影响 |
| 1 材料与方法 |
| 2 结果与分析 |
| 3 讨论 |
| 4 小结 |
| 试验四 盐酸小檗碱对肉仔鸡脂肪沉积及脂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
| 1 材料与方法 |
| 2 结果与分析 |
| 3 讨论 |
| 4 小结 |
| 4 结论 |
| 5 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 参考文献 |
| Abstra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