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儿童反复腹痛临床分析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儿童再发性腹痛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于睿,马铭华[1](2021)在《脏腑图点穴法治疗儿童再发性腹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脏腑图点穴法治疗儿童再发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再发性腹痛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推拿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沙棘干乳剂治疗,推拿组在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脏腑图点穴法治疗。对比两组患儿腹痛发作频率、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腹痛发作频率、疼痛程度、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推拿组总有效率9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结论:脏腑图点穴法治疗儿童再发性腹痛可有效减轻患儿临床症状,疗效显着。

付锦锦[2](2021)在《基于肠道菌群诊治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儿童功能性腹痛(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FAP)是指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的腹部疼痛,并且不伴有器质性改变及生化异常的功能性胃肠病。FAP是临床儿科常见疾病之一,目前患病率约为4.4%~13.5%。因FAP造成患儿父母及患儿的工作、学习缺勤,生活质量下降等严重不良影响。儿童FAP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有脑-肠轴改变引起的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等多种因素。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脑-肠轴调节中可起到双向作用,调节脑-肠轴可以成为治疗儿童FAP的靶点。临床研究发现,益生菌治疗儿童FAP有一定疗效,但尚未纳入儿童诊疗指南,且有关益生菌治疗儿童FAP的循证性研究不多。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最新国内外采用益生菌治疗儿童FAP的临床疗效,以期为益生菌治疗儿童FAP提供一定的循证学依据。儿童FAP属于中医“腹痛”诊治范畴,中医药治疗FAP的临床研究较多,本研究将中药和益生菌对照或中药联合益生菌治疗儿童FAP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研究中医药治疗治则、治法和用药规律,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FAP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研究一益生菌治疗儿童FAP的Meta分析方法:制定检索词及检索式,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益生菌对比安慰剂治疗儿童FAP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将筛选得到的文献的基本信息用Excel表记录,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制定的评价工具进行文献的质量评价。最后收集两组FAP患儿治疗和随访的主要结局指标(腹痛程度、腹痛频率以及腹痛治愈率等)和次要结局指标(治疗后的腹痛持续时间、恶心、腹胀等其他消化道症状,大便性状,肠道渗透压,因腹痛造成的患儿父母及患儿的工作、活动、学习的缺勤以及因腹痛用药情况等)。采用Rev Man 5.3和Stata14.0等工具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82篇,除去重复发表的文献后剩余138篇,又分别排除干预措施、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类型不符合的127篇文献后,最终共纳入1 1篇文献研究,共计1183例,试验组625人,对照组558人。具体如下:(1)与安慰剂组相比,益生菌治疗组FAP患儿腹痛程度缓解率[P=0.04,SMD=-0.33,95%CI=(-0.64,-0.22)]、腹痛治愈率较高[P=0.005,OR=1.94,95%CI=(1.22,3.09)],两组腹痛频率无明显差别[P=0.05,SMD=-0.70,95%CI=(-1.40,0.00)]。(2)益生菌对比安慰剂在缓解FAP患儿腹痛程度的Meta分析时,I2>50%,故按照治疗时间进一步亚组分析查找异质性来源。①治疗时间为4周时,两组FAP患儿的腹痛缓解程度无明显差别[P=0.85,MD=0.05,95%CI=(-0.43,0.53)];②治疗时间为8周时,益生菌治疗组儿童FAP的腹痛缓解程度优于安慰剂[P=0.0002,MD=-0.36,95%CI=(-0.56,-0.17)];③治疗时间为12周时,益生菌治疗组儿童FAP的腹痛缓解程度优于安慰剂[P<0.00001,MD=-0.18,95%CI=(-0.25,-0.10)]。(3)其中一些研究还进行了治疗结束后为期4~8周不等的随访观察,随访时,与安慰剂组相比,益生菌治疗组FAP患儿腹痛程度缓解率较高[P=0.04,SMD=-0.66,95%CI=(-1.27,-0.04)],两组腹痛频率无明显差别[P=0.72,SMD=-0.07,95%CI=(-0.43,0.30)]。(4)关于其他无法纳入Meta分析的次要结局行文字描述,有研究记录在减少FAP患儿的腹痛持续时间、缓解腹胀、缓解恶心上益生菌组的疗效优于安慰剂组,除此之外,在其他次要结局如改善大便性状、减少日常活动及学校缺勤率、改善肠道渗透压、减少因腹痛而用药的频次以及患儿父母因患儿腹痛而致的工作缺勤情况上,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的结果比较都无统计学差异。研究二儿童FAP的中医药诊治规律分析方法:制定检索词及检索式,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中药口服或中药口服联合益生菌对比中药或其他疗法治疗儿童FAP的随机对照试验,将筛选得到的文献的基本信息用Excel表记录,建立中药数据库,对其治疗情况按治则治法、单味药使用频次、功效、药性、药味、药物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306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阅读文章题目、摘要或全文后,最终共纳入文献42篇,涉及治则治法17种,方剂42个,中药68味。在儿童FAP的中医治则治法上,理气、健脾、和胃、消食使用频次最多,累计频率占62%;在治疗儿童FAP的单味中药使用频次上,主要为甘草、白芍、白术等补虚药,延胡索、木香等理气药以及山楂等消食药;在治疗儿童FAP的中药功效上,使用频率排前十位的中药主要为补虚药、理气药、消食药和祛湿药;在治疗儿童FAP的中药药性上,主要以温性药物为主,累计频率为46.97%;在治疗儿童FAP的中药药味上,辛味药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苦味药、甘味药,累计频率为84.76%;在治疗儿童FAP的中药归经上,归脾、胃、肺经、肝经的药物最多,累计使用频率为72.37%。结论:益生菌治疗儿童FAP可以缓解腹痛程度以及提高腹痛治愈率。中医药治疗儿童FAP有其特定的诊疗规律。中西医协同治疗有可能提高儿童FAP的临床疗效。

毋洋洋[3](2021)在《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腹痛的meta分析及张骠教授治疗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中药内服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旨在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客观提出现阶段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试验所存在的问题,为今后临床上开展相关研究设计提供合理建议。同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张骠教授治疗此病的临床经验。方法:Meta分析方面,根据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系统评价方法,制定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运用合理的检索策略对指定的数据库进行检索。由2名研究员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及元素提取。利用改良Jadad量表及Cochrane协作网的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通过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包括:对中药试验组及西药对照组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有效率、治疗后腹痛发作次数、腹痛缓解时间、腹痛严重程度、复发率,比较其疗效及安全性。名医经验总结方面,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得到张骠教授治疗本病的常用方药,并对其治疗本病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中药组在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有效率、治疗后减少腹痛发作次数、缩短腹痛缓解时间、降低腹痛严重程度、降低复发率方面优于西药对照组,疗效可靠;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对照组,安全性较好。2.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张骠教授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经验。结论:1.中药内服治疗儿童功能腹痛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但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试验进行验证。2.张骠教授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经验丰富,疗效确实,值得推广。

黄金,高若飞,于静,李小芹[4](2020)在《小儿再发性腹痛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RAP)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检查的80名健康小儿为对照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总结RAP患病特点,分析影响小儿R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小儿RAP发病高峰年龄在7~12岁,女童发病率远高于男童,以功能性发病、白天发病、有腹痛就诊史的小儿中多见,大部分患儿在发生RAP时有伴随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临床症状;学习负担、家长对孩子成绩满意度、教育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家庭和睦程度、气质类型是影响小儿RAP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学习负担重、暴力教育方式、家庭极不和睦、困难型气质是小儿R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儿RAP好发于女童,以功能性发病、白天发作、有腹痛就诊史为主,影响小儿RAP发生因素较多,临床及家庭均需要重点关注并预防RAP的发生。

何蕾[5](2020)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再发性腹痛患儿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对入选患儿进行血清Hp-IgG抗体、Hp-CagA抗体、13C尿素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并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98例儿童再发性腹痛患儿中有33例Hp-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3.67%; 33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清Hp-CagA抗体检测,有26例患儿血清Hp-CagA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78.79%; 9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阳性34例,阳性检出率为35.69%。结论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明显相关性,应积极治疗和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提倡健康饮食和生活作息,对提高儿童再发性腹痛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张惠霖[6](2020)在《儿童再发性腹痛中医证候学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儿童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的中医证候特点、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其与患儿年龄、性别、病程、地区分布、饮食情况、疾病发病情况、生长发育、既往史、过敏史等相关性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诊断为儿童再发性腹痛的病例,共计122例。收集患儿病史及症状表现,填写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表,应用13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Excel及SPSS 23.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1.RAP临床特点:本次研究共收入122例患儿,年龄分布在3岁至14岁之间,平均7.96±2.94岁,男女比例约为1.07:1;病程多集中在6个月至3年,腹痛多无明显诱因,发作时间多无规律或出现在餐后,多数患儿3月内腹痛发作频率在60次以下,平均0-1.5天疼痛发作1次,每次多在半小时内可缓解;临床表现以脐周或上腹部隐痛为主,疼痛并不剧烈,可表现出无或一种或多种伴随症状,伴随纳差的患儿最多,面色多红润正常,少数有白斑,舌苔脉象多表现为舌红苔白腻,脉沉细;患儿多无既往相关病史和过敏史。2.122例RAP患儿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湿阻中焦证(42.63%)>脾胃湿热证(22.13%)>肝胃不和证(20.49%)>乳食积滞证(5.73%)>脾胃虚寒证(4.92%)>腹部中寒证(2.46%)>胃阴不足证(1.64%),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3.中医证型分布与一般情况:各证型间身高分级经统计分析有相关性,经回归分析认为身高偏高的患儿证型为湿阻中焦证的可能性偏低。经检验证型分布与年龄、性别、病程长短、城区及非城区分布无显着相关性,与患儿的饮食时间是否规律、挑食与否、食量多少、喜食肉类与否、喜食甜食与否无相关性,与患儿的体重、既往相关病史、过敏史也无相关性。4.中医证型分布与疼痛性质有相关性:腹部中寒证中绞痛病例最多,脾胃湿热证中灼痛病例最多,肝胃不和证中胀痛病例最多,乳食积滞证中隐痛与胀痛病例比例相当,湿阻中焦证、脾胃虚寒证中均以隐痛病例最多,胃阴不足证中隐痛病例与灼痛病例比例相当。经回归分析也提示表现为灼痛分型为脾胃湿热证可能性更高,表现为胀痛分型为肝胃不和证可能性更高,表现为隐痛分型为湿阻中焦证可能性更高。5.中医证型分布与疼痛缓解方式有相关性:脾胃虚寒证中自行缓解与按揉后或热敷后缓解的病例比例相当,胃阴不足证中自行缓解与不能缓解的病例比例相当,余证型中均以能自行缓解的病例最多。在所有自行缓解、按揉后或热敷后缓解的病例中,均是湿阻中焦证分布最多。6.中医证型分布与伴随症状有相关性:伴随症状中,恶心、呕吐、嗳气、腹胀、口臭、纳差、大便干分布于各证型间,影响中医证型分布,其中嗳气、腹胀、口臭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密切。经回归分析,伴随口臭的病例分型为脾胃湿热证的可能性更高;伴随嗳气、但不伴随口臭的病例分型为肝胃不和证的可能性更高;不伴随腹胀的病例分型为湿浊中阻证的可能性更高。7.中医证型分布与主症轻重程度有相关性:胃阴不足证中中症、重症病例比例相当,余证型中均为中症病例最多。8.中医证型分布与有无诱因、疼痛持续时间、疼痛部位、次症轻重程度均未提示有相关性。9.122例RAP病例中Hp感染24例,阳性率为19.67%,年龄分布在3岁至14岁之间,平均9.17±3.25岁,男女比例为1.4:1,经检验,Hp感染与年龄有统计学差异,与性别、病程、地区分布、症状轻重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10.Hp阳性患儿的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为:湿阻中焦证(41.67%)>脾胃湿热证(29.17%)>肝胃不和证(25.00%)>脾胃虚寒证(4.16%)>腹部中寒证(0%)=乳食积滞证(0%)=胃阴不足证(0%)。经检验,不同证型间Hp感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儿童RAP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疼痛性质多样化,可自行缓解但易反复,诱因不明,发作时间规律性不强,中医证型分布以湿阻中焦证最多,其分布与疼痛性质、疼痛缓解方式、主症轻重程度有相关性,与Hp感染、年龄、性别、病程、地区、饮食情况、有无诱因、疼痛持续时间、疼痛部位、生长发育、既往相关病史、过敏史、次症轻重程度无相关性。2.本研究提示腹部中寒证、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湿阻中焦证、乳食积滞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的证候特点。3.本研究提示RAP证候变化规律,热证演变:初起湿阻中焦证,中期以乳食积滞证、脾胃湿热证为主,后期以胃阴不足证为主;寒证演变:初起腹部中寒证,后期则以脾胃虚寒证为主。4.Hp阳性患儿中湿阻中焦证最多,脾胃湿热证次之,提示与Hp感染相关。湿邪内阻,久生湿热,湿阻中焦证可为脾胃湿热证前期状态,可能为Hp的易感性埋下祸根。

李月颖[7](2020)在《山术消积止痛汤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乳食积滞证)60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口服山术消积止痛汤,观察患儿治疗前、治疗后的各项症状积分变化,客观评价山术消积止痛汤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乳食积滞证)的临床疗效,以便临床应用及推广。方法:本试验将临床收集的60例病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纳入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儿给予导师自拟“山术消积止痛汤”免煎制剂口服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沙棘干乳剂”口服治疗,用药疗程为1周,服用2个疗程。对两组的临床症状、中医症候等疗效进行观察,记录治疗前后各项症状积分变化,收集两组的临床数据资料,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客观的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1)组间比较:治疗1周,两组腹痛发作频率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相当,其余各症积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两组嗳腐吞酸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相当,其余各症积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周、治疗2周积分改善情况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2)组内比较:通过对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的下降积分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在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乳食积滞证)均有疗效。(3)疗效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疗效总体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短时间内,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更有效的降低复发率。结论:山术消积止痛汤有较强的燥湿健脾、消积止痛作用,对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乳食积滞证)有显着临床疗效,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高秀芳(Tananan Sangwanit)[8](2020)在《化湿理气止痛汤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对照分析,总结导师韩新民经验方化湿理气止痛汤加减治疗功能性腹痛邪滞肠络证的临床疗效,探讨韩师对本病的辨证思路及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辨证新思路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功能性腹痛患儿60例,入组患儿均符合功能性腹痛邪滞肠络证及罗马IV中非特异性功能性腹痛(即罗马Ⅲ中的小儿功能性腹痛,本研究称此病名)的诊断标准。将60例患儿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进行两组间的疗效比较与分析。治疗组给予导师韩新民教授自拟的化湿理气止痛汤(组成:苍术8g、厚朴6g、藿香10g、法半夏6g、陈皮6g、茯等10g、木香6g、枳壳8g、薏苡仁10g、延胡索6g。1剂/日,水煎服,分次温服,2~3次/日。随症加减:舌红、偏热者,加黄芩6g、马鞭草10g清热化湿;舌淡、偏寒者,加桂枝6g、白芍10g温阳止痛;嗳气泛恶,加苏梗10g、竹茹10g和胃降逆;大便偏干,加莱菔子10g、瓜萎仁10g、决明子10g导滞通便。)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分次温服,每日2~3次;对照组给予理气和胃口服液(药物组成:柴胡133g,醋香附133g,佛手133g,檀香33g,枳壳133g,川楝子133g,白芍330g,甘草67g,陈皮64g,加单糖浆161ml,口服液制剂要求制成10ml/支。)4~6岁每次5ml,6岁以上每次10ml,每日3次。两组均以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为基础治疗,4岁~6岁,2片/次,2次/日;7岁~12岁,2片/次,3次/日。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进行对照,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末、4周末分别记录病情。通过记录主症积分(脐腹疼痛时间、脐腹疼痛性质、脐腹疼痛程度)、次症积分(嗳气、纳食不香、情绪波动、大便不调)的变化,采用IBM SPSS 23软件分析数据及总结。结果:治疗后2周,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愈显率33.33%,痊愈率16.67%;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0例,有效1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50.00%,愈显率13.33%,痊愈率13.33%。两组治疗后2周总有效率、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愈显率73.33%,痊愈率50.00%;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4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愈显率60.00%,痊愈率46.67%。治疗后4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导师经验方化湿理气止痛汤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邪滞肠络证疗效显着,针对由湿阻、食积、气滞的病因,治疗起效快,能够有效缩短病程,值得深入学习与推广应用。

贾真[9](2020)在《运和饮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再发性腹痛湿阻中焦证疗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用运和饮治疗儿童Hp感染相关RAP湿阻中焦证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丰富和规范儿童RAP的治疗方案。方法:严格按照本课题病例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江苏省中医院门诊Hp 阳性的RAP湿阻中焦证患儿,共44例,随机人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运和饮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三联疗法(PPI+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克拉霉素),总疗程均为2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主症次症和Hp感染情况,比较两组证候疗效、Hp转阴率及总疗效。所有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①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比较:在减少腹痛发作时的持续时间、腹痛发作次数和改善腹胀程度、食欲不振、大便不调、舌苔脉象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②中医证候积分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及总积分均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6例,有效1列,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5例,有效1 0例,无效4例,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③Hp转阴率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转阴6例,Hp转阴率为28.6%,对照组转阴18例,Hp转阴率为81.8%,两组Hp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逊于对照组。④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治愈3例,显效3例,有效14例,无效1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9%,治愈2例,显效1 1例,有效7例,无效2例,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⑤见效时间比较:治疗组腹胀积分、食欲不振积分和次症积分治疗1周后显着减少(P<0.05),对照组治疗1周后无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见效快于对照组。⑥安全性指标: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患者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方剂运和饮能明显缓解和改善Hp感染相关RAP湿阻中焦证患儿的临床症状,并对Hp具有一定的抑菌杀菌作用,在证候疗效方面明显优于西药三联疗法,但其在Hp转阴方面虽有一定疗效,却逊于西药三联疗法。其疗效值得肯定,具有应用价值。

侯博,王瑞平,董欢[10](2019)在《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清25-(OH)D3、总IgE和特异性IgE的变化》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 D3]、总Ig E、特异性Ig E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再发性腹痛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进行诊疗的再发性腹痛患儿90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90例为对照组。采集2组研究对象的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5-(OH) D3、总免疫球蛋白E(TIg E),运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 E(s Ig E),比较25-(OH) D3与TIg E的水平关系及与患儿血清s Ig E及临床指标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25-(OH) D3与TIg E对再发性腹痛患儿的临床诊断意义。结果 2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BMI)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增多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儿血清25-(OH) D3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血清TIg E显着高于对照组,s Ig E阳性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相关性分析显示,25-(OH) D3与TIg E、s Ig、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均呈负相关(P <0. 05),TIg E、s Ig E与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均呈正相关(P <0. 05)。ROC分析结果显示25-(OH) D3与TIg E的AUC面积分别为0. 798、0. 748,敏感度分别为72. 1%、77. 0%,特异度分别为91. 8%、45. 9%。结论血清25-(OH) D3的表达降低,TIg E、s Ig E表达的异常升高可能与再发性腹痛患儿的发病因素密切相关,检测25-(OH) D3,TIg E、s Ig E在血清的变化可以有效评估再发性腹痛患儿的病情发展程度,为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二、儿童再发性腹痛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再发性腹痛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脏腑图点穴法治疗儿童再发性腹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推拿组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标准
    3.3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腹痛发作频率比较
        3.3.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3.3.3 两组腹痛持续时间比较
        3.3.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 讨 论

(2)基于肠道菌群诊治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微生态制剂治疗儿童FAP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儿童FAP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一 益生菌治疗儿童FAP的Meta分析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研究二 儿童FAP的中医药诊治规律分析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数据库检索式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腹痛的meta分析及张骠教授治疗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儿童FAP的研究
        1.1 定义及流行病学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现代医学治疗手段
    2.中医学对儿童FAP的研究
        2.1 儿童FAP的病名溯源
        2.2 儿童FAP的病因病机研究
        2.3 中医对儿童FAP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中药内服治疗儿童FAP的meta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选择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
        1.4 文献资料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的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
        2.4 Meta分析结果
        2.5 安全性评价
        2.6 发表偏倚
        2.7 文献证型及用药统计
    3.讨论
        3.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3.2 本研究发现的问题
        3.3 对儿童FAP常见证型及药物的思考与分析
        3.4 对中医学循证研究的思考
第三部分 张骠教授治疗儿童FAP的经验
    1.研究材料
        1.1 数据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3.1 性别、年龄、发病季度统计
        3.2 用药统计
        3.3 疗效评价
    4.张骠教授治疗儿童FAP经验总结
        4.1 经验方分析
        4.2 常用药对分析
        4.3 张骠教授治疗儿童FAP经验总结
        4.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小儿再发性腹痛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发病率
    2.2 RAP患者临床特点
    2.3 影响小儿RAP的单因素分析
    2.4 影响小儿RAP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5)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血清Hp-Ig G抗体检测方法[5]
        1.2.3 血清Hp-Cag A抗体检测方法[6]
        1.2.4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7]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再发性腹痛儿童Hp-Ig G抗体阳性率
    2.2 再发性腹痛儿童Hp-Ig G抗体阳性患儿血清Hp-Cag A抗体阳性率
    2.3 儿童再发性腹痛13C尿素呼气阳性检出率
    2.4 胃镜检查结果与再发性腹痛儿童Hp-Ig G抗体阳性率情况
3 讨论

(6)儿童再发性腹痛中医证候学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RAP中医文献研究
        1.1. 病因病机研究
        1.2. 辨证分型研究
    2.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2.2. 消化功能紊乱
        2.3. 饮食
        2.4. 社会心理因素
        2.5. 血铅含量超标或微量元素缺乏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数据整理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RAP患儿一般资料分析
        2.2. RAP患儿证候学特点
        2.3. 既往相关疾病史
        2.4. 过敏史
        2.5. Hp阳性及影响
        2.6. 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1. RAP患儿临床资料分析
        1.1. 一般情况
        1.2. 临床特点
    2. RAP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2.1. 总体分布规律
        2.2. 地区分布规律
    3. RAP中医证型分布相关因素分析
        3.1. 与一般情况的关系
        3.2. 与疾病特点的关系
        3.3. 与Hp感染的关系
    4. RAP中医证候演变规律
    5. RAP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意义
    6. 问题与展望
        6.1. 问题
        6.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山术消积止痛汤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乳食积滞证)6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一、中医对小儿功能性腹痛的认识
        1 古籍对小儿腹痛的记载
        2 病因病机
        3 治疗
    二、西医对小儿功能性腹痛的认识
        1 发病机制的认识
        2 药物治疗
    三、结语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和方法
    3 诊断标准
    4 研究内容
    5 统计学处理方法
    6 研究结果
    7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立论依据
    2 组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3 对照组药物组成及主治
    4 疗效分析
    5 预防与调护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8)化湿理气止痛汤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小儿腹痛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及病机
        1.3 辨证与治疗
    2 现代医学对小儿功能性腹痛的研究概况
        2.1 定义
        2.2 罗马Ⅲ及罗马Ⅳ诊断标准
        2.3 现代医学对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儿童腹痛症状的研究
        2.4 现代医学对小儿功能性腹痛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与辨证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治疗方案
        3.2 观察指标
        3.3 疗效评定标准
        3.4 统计软件与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纳入数量
        4.2 基本情况分析及可比性
        4.3 疗效指标观察
    5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化湿理气止痛汤加减方药分析
        1.1 组方分析
        1.2 组方中单味药分析
    2 韩新民教授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经验
        2.1 病位在脾与肝,常涉及肺、肾
        2.2 病因病机
        2.3 治则治法
        2.4 方药加减
        2.5 经验小结
    3 临床典型医案
    4 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运和饮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再发性腹痛湿阻中焦证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文献研究
        1.1 再发性腹痛的古代文献研究
        1.2 再发性腹痛的现代文献研究
        1.3 现代中医对Hp感染相关再发性腹痛的认识及治疗
    2 西医文献研究
        2.1 西医对儿童再发性腹痛的认识
        2.2 西医对Hp感染相关再发性腹痛的认识及治疗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内容
        2.3 疗效评价标准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一般情况比较
        4.2 主要疗效指标比较
        4.3 次要疗效指标比较
        4.4 证候积分比较
        4.5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比较
        4.6 疾病疗效评价比较
        4.7 安全性指标比较
        4.8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导师学术思想
        2.1 对儿童再发性腹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对儿童再发性腹痛的治疗
    3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治疗后疗效指标比较
        3.3 治疗后证候积分及总疗效比较
    4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清25-(OH)D3、总IgE和特异性IgE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样品采集:
        1.3.2 血液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儿童临床资料比较
    2.2 2组儿童血清25- (OH) D3、TIgE、s IgE比较
    2.3 25- (OH) D3、TIgE、s IgE与患者炎症细胞的相关性
    2.4 ROC分析25- (OH) D3、TIgE对再发性腹痛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四、儿童再发性腹痛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脏腑图点穴法治疗儿童再发性腹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 于睿,马铭华. 中医外治杂志, 2021(04)
  • [2]基于肠道菌群诊治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文献研究[D]. 付锦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腹痛的meta分析及张骠教授治疗经验总结[D]. 毋洋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小儿再发性腹痛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 黄金,高若飞,于静,李小芹.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0(03)
  • [5]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 何蕾.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17)
  • [6]儿童再发性腹痛中医证候学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 张惠霖.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山术消积止痛汤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乳食积滞证)60例临床疗效观察[D]. 李月颖.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8]化湿理气止痛汤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观察[D]. 高秀芳(Tananan Sangwanit).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运和饮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再发性腹痛湿阻中焦证疗效评价[D]. 贾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清25-(OH)D3、总IgE和特异性IgE的变化[J]. 侯博,王瑞平,董欢. 河北医药, 2019(13)


中医论文 儿童腹痛论文 肚子疼论文 中药论文

上一篇: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及其容量检测、诊断和治疗设备
下一篇:对称单叶函数的起始多项式的星形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