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军[1](2022)在《中国农民城》文中认为2019年9月,浙江龙港市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了从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到全国首个"镇改市"的历史性跨越。朱晓军将目光聚焦于这座奇迹之城,历时两年,对龙港"造城者"群体进行了深入采访与书写。从一路带领龙港发展的陈定模、李其铁,到进城创业一心创造财富的陈智慧、杨恩柱……《中国农民城》用一个个人物揭开龙港成长之谜,在呈现个体命运的同时,尽显龙港在历史发展中的风起云涌。朱晓军用朴素的创作风格和真诚的叙事力量谱写了龙港传奇,细致而宏观,轻盈而厚重,龙港这座城在他笔下发出了别样光芒。
吕铮[2](2021)在《真相小组》文中认为1.预审 初秋,下着一场不大不小的雨,天色灰蒙蒙的,雨滴打在雾蒙蒙的玻璃上,划出一道长长的抛物线。审讯室的铁门紧闭着,坚硬、冰冷,隔绝着外面的嘈杂和喧嚣。脚步声由远至近,一个身穿制服的警官缓步而来。他三十多岁的年纪,中等身材,相貌端正,浓眉下的一双眼睛略带疲惫。他是预审支队的副支队长,行里人称"那三斧子"的那海涛。
范稳[3](2021)在《太阳转身》文中提出第一章1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前局长卓世民现在是一个等待死刑判决书的人。他的一生戎马倥偬、身经百战,无论是在战斗的岁月还是和平年代,他就是不断书写传奇的那一类好汉,死神常常都得绕着他走。卓世民曾经设想过倘能死得轰轰烈烈、壮怀激烈,不说像个英雄,至少也不枉为男儿。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将面临这样一种死法。
石迪[4](2018)在《社会网络视野下少数民族村民的移动媒介使用及影响研究 ——以河坝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进入新世纪以来,移动通信技术以超越以往任何通信技术的速度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与技术扩散同步的,还有以网络社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变迁。互联网和移动媒介极大地丰富了人类信息沟通的方式,拓展了人际交往的范围。以此为基础,人类的社会网络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本研究以贵州省麻江县河坝村瑶族(绕家人)为研究对象,选取社会网络理论视角,运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以扎根理论作为研究策略,深入了解该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社会经济变迁和媒介发展历史,对村民的移动媒介使用与影响进行实证考察,并回答以下问题:第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移动媒介如何进入少数民族村民的生活,以及少数民族村民如何使用移动媒介?第二,移动媒介扩展和维系了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在人际交往和社会资本的获取中才能具体发挥作用。那么,对于移动媒介、使用移动媒介的个体和社会网络来说,三者之间究竟有何关联?第三,新的信息通讯工具如何改变和建构这些具有文化特色地区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网络,又对他们的社会资本获取与构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们的生活和人际交往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传统的封闭社会关系网络,在移动媒介时代,是否具有新的面貌和特征?第四,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成为打工者,那么流动的过程又会对社会资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其强关系和弱关系有何变化?少数民族村民通过移动媒介建立的社会网络,对社会和个人来说有何意义?第五,在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贫困因素对移动媒介的使用和社会网络的发展有何影响?基于这些问题,本研究从三个维度概括了社会网络视角下少数民族村民移动媒介使用与影响。第一个维度是移动媒介对于社会网络构成和社会资本获取的价值,即研究“为什么”的问题,主要研究移动媒介时代构成的新社会网络,以及新社会网络对少数民族村民的价值和作用;第二个维度是少数民族村民在移动媒介使用和社会网络建构的过程和原则,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探讨移动媒介在建构社会网络中的运作方式和过程,比如村民如何使用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如何动员社会资源,以及新社会网络架构的特征;第三个维度是在移动媒介的影响下,村民获取社会资本的差异,即村民在社会网络中的地位与人际交往效果,解决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村民利用移动媒介建构的社会网络的今夕差别,对人际交往和社会资本获取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分析河坝村村民如何使用移动媒介重构他们的社会网络以及获取和动员社会资本,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移动媒介不仅建构虚拟空间中的社会网络,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建构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和社会网络的重要媒介;二是移动媒介成为少数民族村民建立亲密关系和获得情感支持的工具;三是移动媒介为少数民族青少年的自我身份认同和同伴群体的构建提供支持;四是移动媒介架构的少数民族村民的社会网络是一个动态的网络;五是少数民族村民的社会网络具有不平等和异质性,移动媒介则能促进平等化和异质性交往。少数民族村民社会网络的网底具有吸附和消耗作用,同时地域会对网络的建构起到限制作用;六是少数民族村民中存在着以关系和利益交换为原则的关系传播,且具有排除者的逻辑和不对称性的特点,移动媒介对关系传播具有扩大作用;七是少数民族农村的乡村精英具有结构性位置优势,他们利用移动媒介建构起来的社会网络,有利于社会资本获取;八是受教育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少数民族农村女性媒介接触和使用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九是传统贫困使少数民族农村村民的移动媒介存在低水平应用的现象,传统贫困和数字贫困互为因果链,解决作为社会性问题的贫困现象,需要把信息通信技术的不平等整合在少数民族村民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情境之中。立足实证研究,本文呈现少数民族村民移动媒介使用与实践的现实,勾勒出村民通过媒介实践建构社会网络的价值、过程、原则、差异和影响,阐释在移动通信技术带来的传播变革的影响下,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村民的社会网络建构的问题与未来前景。本研究是深化传播学领域媒介使用和社会网络建构研究的一次尝试,试图推动社会网络理论在传播学研究和应用层面的进一步发展,具有理论探索的积极意义和价值。移动媒介影响下的社会网络建构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研究命题,由于主客观原因,本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比如研究结论在推广时很可能会受到研究对象的自身特点及所处社会背景所带来的限制;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网络而没有扩大到更大的社会结构;只能站在当下的时间节点分析己呈现出来的村民的行为特点和社会网络的构成情况。本研究认为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拓展:在研究方法上,运用多种方法或拓展优化现有研究方法,比如可以使用多案例的田野比较(多点民族志);在研究内容上,可以重点研究媒介影响下少数民族农村人员流动和离散带来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变化,以及移动媒介的赋权功能等;在理论视野上,可以运用多种理论视角对一处田野进行研究和阐释。
史生荣[5](2014)在《教授之死》文中研究指明1将烙好的油烙饼摞在一起放入盆里,再盖上盖子,不冷不热焐着,既不凉,又软和。这是他今天的杰作,感觉也是做得最精心最拿手的一次。揭开盆盖,再将每一张翻看一遍,每一张都黄中泛金,连焦煳点都没有,看着都有食欲。妻子万兰最爱吃他烙的这种千层油烙饼,她曾和他学做过几次,都说不如他做的好吃。其实这也不算家乡的特产,家乡家家都这么做,母亲做得更好一些。东学潮希望今天她看到油烙饼,人也变得可爱一点,然后再和她商量读博的事。万兰总是用钥匙自己开门。趁她换鞋,东学
田建宏[6](2014)在《小律师办案记》文中研究表明引子我是个律师。工作中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把自己办理过的案件记录下来。随着"律龄"的增长,我对这种记录兴趣越来越大。我为好人伸张正义,也为坏人辩护开脱,每个案件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有人说法庭是个舞台,每天上演着人间的悲喜剧,只是角色固定,演员也就是那几个人:法官、律师、原告、被告,而故事也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我常常在工作之余,翻阅我的《记录簿》,那时我的感觉是:生活比虚构离奇。比如,我在电脑上敲下这几行文字之前,
刘军[7](2014)在《测谎师》文中指出第一章1毛磊做的DNA结果出来了,毛盼盼不是他亲生的。毛磊想死的心都有啊,毛盼盼都四岁了,他竟然替别人养了四年孩子。开了第三瓶白酒后,毛磊把手搭在我的肩上,瞪着一对牛眼,大着舌头冲着我说:"兄弟呀,你说说,这年头,什么东西才是真的?连他妈的爹妈都不一定是真的,孩子都不一定是真的,也就是屌是真的。"我说:"对,只有屌是真的。"他把酒满上推
秦岭[8](2013)在《在水一方——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纪实》文中研究指明前言:一次宿命的行走我穿行在荒山枯岭之中,却恰似一叶小舟,独行水上。水在哪里?抬望眼,到处都是旱地。安全的行走,却在考察中国农村饮水的安全与不安全。水,生命之源,它是在呼唤我吗?我宁可相信,给我安排这样一次行走的,是水,更是命运。二者必然是兼而有之的。水既然能成为生命之源,必然与命运有关。我的行走,由北国到江南,由内地到边陲,因水而来,为水而去。中国农民与安全的饮用水之间,撼动我的,是缺一口水而遭遇的死亡、流血以及满脸泥石流一样的眼泪;是得到一口水
崽崽[9](2012)在《我们的三六巷》文中认为1我们的三六巷已经被高楼淹没了,现在海口没人知道它在哪里。就算有人告诉,也不容易找到。它在龙华路的西端,龙昆村往西不远,以前叫水洪的地方。可是龙昆村的人也不会懂得水洪这个地名,除非他年龄五十岁以上并且记忆良好。三六好像成了我们巷子的密语,只有我们自己懂得这个地方。尽管我们没有为此骄傲,也没有真正的团结,只是一种命运
杨文学[10](2010)在《大转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刹广女传奇一进腊月,随着小年的逼近,返乡的农民工如同江浪,一波撵着一波往故乡赶。这个时节采访农民工正是难得的机会,我决定走出家门到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引言 |
| 第一章苍凉方岩下 |
| 1 |
| 2 |
| 3 |
| 4 |
| 第二章江南垟的“猴子” |
| 1 |
| 2 |
| 3 |
| 4 |
| 5 |
| 第三章九人班底 |
| 1 |
| 2 |
| 3 |
| 4 |
| 5 |
| 第四章对岸是天堂 |
| 1 |
| 2 |
| 3 |
| 4 |
| 第五章让百姓都知道 |
| 1 |
| 2 |
| 3 |
| 4 |
| 第六章穷而强悍的陈家堡 |
| 1 |
| 2 |
| 3 |
| 4 |
| 5 |
| 第七章挑战的最终是自己 |
| 1 |
| 2 |
| 3 |
| 第八章屋顶的钟楼 |
| 1 |
| 2 |
| 3 |
| 第九章先干起来再说 |
| 1 |
| 2 |
| 第十章退地风波 |
| 1 |
| 2 |
| 3 |
| 第十一章由波谷到波峰 |
| 1 |
| 2 |
| 3 |
| 4 |
| 第十二章十万引擎推动下 |
| 1 |
| 2 |
| 3 |
| 第十三章落地就要生根 |
| 1 |
| 2 |
| 3 |
| 第十四章飞起来的翘头鸟 |
| 1 |
| 2 |
| 3 |
| 第十五章连出两张错牌 |
| 1 |
| 2 |
| 3 |
| 4 |
| 第十六章龙港是艘船 |
| 1 |
| 2 |
| 3 |
| 尾声 |
| 1. 预审 |
| 2. 案卷 |
| 3. 被害人 |
| 4. 窝案 |
| 5. 贪官 |
| 6. 证人 |
| 7. 内鬼 |
| 8. 练兵 |
| 9. 大盗 |
| 1 0. 测谎 |
| 1 1. 被告人 |
| 1 2. 断线 |
| 1 3. 深挖 |
| 1 4. 交锋 |
| 1 5. 收网 |
| 第一章 |
| 1 |
| 2 |
| 3 |
| 4 |
| 第二章 |
| 5 |
| 6 |
| 7 |
| 8 |
| 第三章 |
| 9 |
| 10 |
| 11 |
| 12 |
| 第四章 |
| 13 |
| 14 |
| 15 |
| 16 |
| 第五章 |
| 17 |
| 18 |
| 19 |
| 20 |
| 第六章 |
| 21 |
| 22 |
| 23 |
| 24 |
| 第七章 |
| 25 |
| 26 |
| 27 |
| 28 |
| 第八章 |
| 29 |
| 30 |
| 31 |
| 32 |
| 第九章 |
| 33 |
| 34 |
| 35 |
| 36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 绪论 |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 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 二、社会网络呈现新特点 |
| 三、个人学术兴趣 |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 一、理论意义 |
| 二、现实意义 |
|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结构安排 |
| 一、研究目标 |
| 二、研究结构安排 |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 一、研究方法 |
| 二、研究过程 |
| 第五节 核心概念 |
| 一、移动媒介 |
| 二、少数民族农村 |
| 三、社会网络 |
| 四、社会资本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 一、国内外关于移动媒介与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社会变迁的研究 |
| 二、国内外关于移动媒介与社会网络的研究 |
| 三、研究述评 |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
| 第二章 田野工作地点河坝村概述 |
| 第一节 瑶族绕家和河坝村 |
| 一、河坝村和绕家人 |
| 二、绕家人的传统文化与习俗 |
| 第二节 河坝村的社会发展与变迁 |
| 一、婚配:从生存繁衍需求到理性选择 |
| 二、教育:从落后失衡到社会公平 |
| 三、经济活动:从做会到借贷 |
| 四、人口流动和职业结构的变迁 |
| 第三节 河坝村的媒介发展口述简史 |
| 一、通电、通电视 |
| 二、通电话 |
| 三、第一部手机 |
| 四、无线网络 |
| 第三章 价值的呈现:移动媒介时代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
| 第一节 强关系、弱关系:从义结金兰到微信朋友圈 |
| 一、弱关系的价值呈现 |
| 二、强关系:信任和人情依然最重要 |
| 三、强弱关系的主动选择 |
| 第二节 情感的支持:移动媒介时代的亲密关系 |
| 一、河坝恋爱往事:转寨子,唱情歌 |
| 二、移动媒介:情感和精神的支持 |
| 三、隐私观念的流变 |
| 第三节 青少年的“自我书写”:自我身份和同伴群体的建构 |
| 一、青少年和网络空间中的自我书写 |
| 二、身份的追寻和建构:个人身份的强化 |
| 三、自我揭示:情感宣泄和个性呈现 |
| 第四节 流转:跨越地方小世界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 |
| 一、跨越地方小世界的人际资源网络 |
| 二、线上的社会资源 |
| 第四章 行动的过程和原则:移动媒介使用与社会网络建构 |
| 第一节 动态的网络:互动和交往的过程 |
| 一、流动过程的影响 |
| 二、网络中的互惠与互动 |
| 三、网络和资本的激活过程 |
| 第二节 社会网络和人际交往的结构制约性特征 |
| 一、不平等和异质性 |
| 二、网底的吸附和消耗 |
| 三、地域的限制作用 |
| 第三节 关系传播:地方小世界的传播原则 |
| 一、关系传播和利益交换的传播原则 |
| 二、移动媒介的扩大作用 |
| 三、排除者的逻辑 |
| 四、关系的不对称性 |
| 第五章 资本获取的差异:社会网络中的地位与人际交往效果 |
| 第一节 乡村精英的朋友圈: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和媒介使用 |
| 一、乡村精英的社会网络与资本获取:朋友圈就是资源 |
| 二、乡村精英与结构性位置 |
| 第二节 带头大姐:农村妇女的人际交往与移动媒介使用 |
| 一、识字的女人:教育作为一种资本 |
| 二、带头大姐:社会网络建构与媒介使用 |
| 第三节 贫困的影响:特殊结构因素的作用探讨 |
| 一、蹭网的孩子:农村下一代的媒介实践图景 |
| 二、半智能手机:低水平媒介使用 |
| 三、传统贫困与数字贫困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访谈对象及访谈情境记录表 |
| 博士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 致谢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17 |
| 18 |
| 19 |
| 20 |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 26 |
| 第一章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第二章 |
| 1 |
| 2 |
| 3 |
| 4 |
| 5 |
| 第三章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第四章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第五章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第六章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第七章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第八章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第九章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第十章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第十一章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第十二章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第十三章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第十四章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