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庆,李丽,刘永胜[1](2021)在《引用格式标识项效用谫论》文中研究表明参考文献规范着录的难点在着录行为自身具有的复杂性、分散性和对着录标准理解的差异性三个特点上。引用格式标识项的出现,实现了参考文献着录从分散到集中、从业余到专业、从复杂到简单的三个转变,从而具有解决文献规范着录难题的独特优势。仅在学术期刊上设置引用格式标识项是不够的,还需向其他类型文献推广;设置引用格式的文献种类和文献数量越多,引用格式的集群效应就越明显。
李丽[2](2021)在《从“参考文献略”到“引用本文格式”——图书馆学论文引文规范着录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全面系统归纳总结图书馆学期刊论文引文着录格式上的各种失范现象,包括早期出现的删除论文参考文献的行为以及引文编写的随意性表现。时至今日,图书馆学期刊论文的引文着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从分析引文着录行为特点入手,认为引文着录行为的复杂性、分散性和对标准理解的差异性是引文着录失范的症结所在。国内一些学术期刊,包括图书馆学个别期刊增设的"引用格式"数据标志项是解决引文着录失范症结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李俭国[3](2021)在《社科学术期刊参考文献着录规范性探究——以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经济学”期刊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CSSCI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经济学"70种学术期刊参考文献着录标注方法为例,发现我国社科学术期刊具有标注体系多、着录格式多样、标注符号不统一、混用顺序编码制和着者—出版年制标注方法等特点,提出各期刊编辑部应统一使用《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 7714-2015)为标准着录参考文献。
吴静,任凤国,张艳霞[4](2021)在《高职学报参考文献着录差错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提高编校质量、维护学术诚信,调查公开发行的高职学报刊登论文的参考文献着录格式差错、引而不注、引用不当等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参考文献着录格式差错直接影响到编校质量。引而不注、引用不当直接导致作者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学术不端行为。为此,作者和编辑应增强参考文献着录的规范意识和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意识,正确标注和规范着录参考文献,以期推动高职学报高质量发展。
刘焕英[5](2021)在《医学期刊英文参考文献着录问题》文中研究指明医学论文参考文献数量较多,且以外文参考文献为主。总览医学期刊英文参考文献的种种着录失范的问题,本文针对医学期刊英文参考文献中主要责任者、刊名、卷期、起止页等着录失范的问题进行实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编辑部可通过加强对作者的指导、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英文参考文献的重视程度、提高编辑的英语水平、有效利用网络工具、严格执行着录标准等,来提高英文参考文献着录的准确性。
吴静,任凤国,张艳霞[6](2020)在《基于GB/T 7714—2015的全国高职学报参考文献着录细则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着录规则》是关于参考文献着录的最新国家标准,专门供着者和编辑使用。调研全国高职学报出版论文,其参考文献在引文页码、其他题名信息、欧美着者等着录细则中存在不规范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编辑对GB/T 7714—2015执行不到位,对引文页码理解不同,对其他题名信息理解有误,对欧美着者的姓名区分不清。编辑应增强执行GB/T 7714—2015的意识,准确掌握GB/T 7714—2015的着录要点。
李雅娟[7](2020)在《社科学术期刊参考文献责任者着录问题探究——以人名拼写为例》文中提出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进行参考文献着录是社科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内容之一,也是编辑工作中较为烦琐且疑问较多的部分。通过梳理参考文献着录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分析社科学术期刊编辑在理解、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中有关参考文献责任者的着录问题,以编校工作实践中外国人名和中文名字的拼写问题为例,提出一些对参考文献责任者着录方法的建议,以期有助于社科学术期刊编辑更加严谨地开展编辑工作。
李丽,赵树庆,刘永胜[8](2020)在《引用格式标识项的标注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揭示学术期刊"引用格式"标识项设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方法】采用文献抽样调查法,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抽选429种样本期刊,从中国知网"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获取样本期刊中"引用格式"标识项的各种标注信息。【结果】截至2019年底,国内约9.6%学术期刊标注了"引用格式",科技类期刊的标注比例显着高于社科类期刊;该标识项的标注存在名称混乱、着录项目不全和顺序不一、版面位置选择分歧较大等问题。【结论】标识项名称统一为"引用格式";版面位置宜选择摘要与正文之间和文末参考文献表之后两个地方;着录项目不应忽略DOI;着录格式应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T 7714—2015。
庞丹丹[9](2020)在《“2015国标”视域下的学术期刊参考文献编校质量问题探讨——以11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为例》文中提出"2015国标"是文章对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7714—2015)的简称。按照最新国家标准来做好参考文献着录的规范工作是《出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对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要求,这个规范工作对于准确传播信息源、推动科学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在宣传贯彻"2015国标"方面做了不少积极努力,与此同时,其部分参考文献着录格式也有与这个最新国标着录格式不相符、着录项有明显错漏方面的问题。这种情况在不少学术期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术期刊编辑出版人员应当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和质量把关能力,优化编辑出版流程,加强与作者的沟通与合作,不断学习、总结参考文献编校工作规律与工作经验,主动学习并充分利用好编校辅助工具,发扬工匠精神,以编辑出版优质学术期刊作为职业追求。
吴静,张艳霞,任凤国[10](2020)在《对参考文献中增刊着录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增刊是在正刊之外出版的连续出版物,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 7714—2015》对增刊着录格式没有明确规定。参考文献中增刊着录不规范的问题非常普遍,主要体现为增刊期号和页码的着录形式不同。分析其原因,主要体现为不同期刊和数据库对增刊期号和页码的标志不同。因此提出规范增刊着录的建议,使作者和编辑有例可循。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一、参考文献规范着录难点 |
| (一)参考文献着录的复杂性 |
| (二)参考文献着录的分散性 |
| (三)对文献着录标准理解上的差异性 |
| 二、引用格式标识项功能优势 |
| (一)参与参考文献着录的人员数量大幅度减少 |
| (二)参考文献着录行为专业化 |
| (三)参考文献着录行为简单化 |
| (四)为引文数据库提供便捷而准确的数据 |
| (五)提高期刊论文被引率 |
| 三、设置引用格式标识项的局限及相关建议 |
| (一)设置引用格式标识项的局限 |
| 1.仅适用于论文参考文献表的着录。 |
| 2.两种着录方式无法兼顾。 |
| 3.文献类型设置局限。 |
| (二)建议 |
| 1.统一着录标准。 |
| 2.实现学术期刊引用格式标注的全覆盖。 |
| 3.向其他类型文献推广。 |
| 四、结束语 |
| 1 “参考文献略”现象 |
| 2 引文着录失范种种 |
| 2.1 引文名称繁多 |
| 2.2 引文项目残缺 |
| 2.3 项目顺序混乱 |
| 2.4 着录使用符号杂乱 |
| 2.5 项目标注不一 |
| 2.6 文内标注各异 |
| 3 失范原因与规范着录结症 |
| 3.1 失范原因 |
| 3.2 规范着录结症 |
| 3.2.1 引文着录的复杂性 |
| 3.2.2 引文着录的分散性 |
| 3.2.3 对标准理解上的差异性 |
| 4 引用格式标志项的独特作用 |
| 4.1 参与引文着录的人员数量大幅度减少 |
| 4.2 引文着录行为专业化 |
| 4.3 复杂行为简单化 |
| 5 结束语 |
| 一、“经济学”期刊参考文献着录的现状 |
| (一)各具特色的参考文献标注体系 |
| (二)正文中引文标注和着录格式形式多样 |
| (三)正文中使用着者—出版年制标注引文 |
| 二、社科学术期刊参考文献着录建议 |
| 三、结语 |
| 0 引言 |
| 1 文献回顾 |
| 2 高职学报参考文献着录差错调查 |
| 2.1 调查对象 |
| 2.2 调查目的 |
| 2.3 调查内容 |
| 2.4 调查结果 |
| 3 参考文献着录差错分析 |
| 3.1 参考文献序号标注差错 |
| 3.2 责任者着录差错 |
| 3.3 期刊年卷期和页码着录差错 |
| 3.4 图书版本、册次、卷次着录差错 |
| 3.5 报纸出版日期和版次着录差错 |
| 3.6 电子资源日期和访问路径着录差错 |
| 4 参考文献着录的其他问题分析 |
| 4.1 引而不注 |
| 4.2 引用不当 |
| 5 参考文献着录差错的预防措施 |
| 5.1 增强参考文献着录的规范意识 |
| 5.2 增强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意识 |
| 6 结语 |
| 一、英文参考文献常见的错误 |
| (一)主要责任者着录失范 |
| 1. 姓和名混淆。 |
| 2. 随意把复名中的第二个字去掉,或取消复名中的“-”。 |
| 3. 名的缩写缺失。 |
| 4. 姓前面的前置词缺失。 |
| 5. 学衔名误作姓名。 |
| 6. 姓名的复姓或姓名后的罗马数字或Jr或者Sr缺失。 |
| (二)刊名着录失范 |
| 1. 刊名着录格式不统一。 |
| 2. 英文刊名缩写不规范。 |
| 3. 刊名中缺失“J”的着录。 |
| 4. 参考文献着录冗余。 |
| 5. 刊名完全缺失。 |
| 6. 文章题目缺失。 |
| (三)卷期着录失范 |
| (四)起止页码着录失范 |
| 二、对策及建议 |
| (一)加强对作者的指导,加大宣传力度 |
| (二)提高对英文参考文献的重视程度 |
| (三)提高编辑的英语水平 |
| (四)有效利用网络工具 |
| 三、结语 |
| 一、GB/T 7714—2015中着录细则的主要修改 |
| (一)对页码着录细则的修改 |
| (二)对其他题名信息着录细则的修改 |
| (三)对主要责任者着录细则的修改 |
| 二、高职学报执行GB/T 7714—2015的情况调查 |
| (一)调查目的和对象 |
| (二)调查内容和结果 |
| 三、存在的问题 |
| (一)引文页码着录不规范 |
| (二)其他题名信息着录不规范 |
| (三)欧美着者着录不规范 |
| 四、原因 |
| (一)对GB/T 7714—2015执行不到位 |
| (二)对引文页码理解不同 |
| (三)对其他题名信息理解有误 |
| (四)对欧美着者的姓名区分不清 |
| 五、对策 |
| (一)增强执行GB/T 7714—2015的意识 |
| (二)准确掌握引文页码的着录要点 |
| (三)准确掌握其他题名信息的着录要点 |
| (四)准确掌握欧美着者的着录要点 |
| 一、社科学术期刊参考文献着录的相关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综述 |
| 二、社科学术期刊在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 (一)标准意识不强 |
| (二)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仍需完善 |
| 三、对参考文献责任者着录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
| (一)参考文献中外国人名的着录 |
| (二)参考文献的中文名字拼写 |
| 1 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 |
| 2 现状与存疑 |
| 2.1 现状 |
| 2.2 存疑 |
| 3 改进建议 |
| 3.1 项目名称统一为“引用格式” |
| 3.2 着录格式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
| 3.3 不可忽略DOI着录项 |
| 3.4 标注语言不宜统一 |
| 3.5 缩小版面位置分歧 |
| 3.6 学术期刊都应标注“引用格式”标识项 |
| 4 结语 |
| 1. 研究样本的选择与编校质量检查分析办法 |
| 2.“2015国标”视域下研究样本的参考文献编校质量检查结果统计 |
| 3.“2015国标”视域下研究样本的参考文献编校质量检查结果分析与探讨 |
| 3.1 关于参考文献表名称、文献序号的着录问题 |
| 3.2 关于多次引用同一文献的着录格式问题 |
| 3.3 关于责任者着录问题 |
| 3.3.1 责任者标注不全 |
| 3.3.2 欧美着者姓名着录格式不统一 |
| 3.3.3 着录了作者的国籍、朝代 |
| 3.4 关于题名着录问题 |
| 3.5 关于析出文献着录问题 |
| 3.6 关于出版项着录问题 |
| 3.7 关于书刊页码和报纸版次着录问题 |
| 3.8 关于电子资源更新、修改日期及引用日期着录问题 |
| 3.9 关于网址着录问题 |
| 4. 学术期刊提升参考文献编校质量的思考 |
| 4.1 增强学术期刊参考文献着录规范意识,学习掌握与灵活运用相关编校辅助工具 |
| 4.2 从源头上抓好参考文献的质量 |
| 4.3 提高审稿与编校稿件的能力与水平 |
| 4.4 充分发挥质检工作在提升学术期刊参考文献着录编校质量中的积极导向作用 |
| 5. 结语 |
| 0 引言 |
| 1 关于增刊的管理规定 |
| 2 增刊着录存在的问题 |
| 2.1 增刊期号的着录各异 |
| 2.2 增刊页码的着录各异 |
| 3 原因分析 |
| 3.1 期刊对增刊期号的标志各异 |
| 3.2 数据库对增刊期号的标志各异 |
| 3.3 增刊页码的标志各异 |
| 4 规范增刊着录的建议 |
| 4.1 统一增刊的标志 |
| 4.2 明确增刊着录格式 |
| 5 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