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贤德[1](2014)在《十届航展磨剑 十八岁成人献礼——中国航展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11月11日至16日,承载着人类飞翔梦想、演绎着蓝天诱惑的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中国航展)在珠海市盛装上演并完满落幕。其开幕之日正好是人民空军成立65周年纪念日。在本届航展六天展期里,除美国和欧洲军工企业之外,来自世界41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展商(含军工企业)参加中国航展,签订了价值超过234亿美元的合同、协议及合作意向,成交了227架各种型号的飞
温杰[2](2009)在《F-22战斗机的主要缺陷》文中研究表明今年以来,美国各大媒体一直在连篇累牍地报道着有关F-22战斗机的各种新闻。从奥巴马政府考虑关闭生产线,到猛禽在测试飞行中机毁人亡,再到国会与国防部在采购数量上的激烈争执,一时间将F-22战斗机推向了风口浪尖。更具爆炸性新闻效应的是,6月底,洛马公司前雇员状告该公司一直隐瞒F-22战斗机的隐身涂料所存在的缺陷,一时掀起了轩然大波。此后不久,《华盛顿邮报》的记者按图索骥,在遍访有关人士的基础上,获得了
邓平煜[3](2009)在《C研究所航空电子系统集成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C研究所是国家定点的国内唯一专业从事航空电子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和业务开展的专业研究所。凭借这杆旗帜和多年来该领域的专业研究基础及工程项目经验,C研究所一举拿下了国内九五期间几乎所有飞机项目的航空电子系统集成业务,并依靠CDMS系统这一产品,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然而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处在C研究所上游的飞机制造商的业务在向下游分系统集成商的业务拓展;而其下游的设备供应商又在向分系统集成商的业务拓展,对夹在上下游中间的分系统集成商C研究所而言,感觉到腹背受敌,航空电子系统集成业务的阵地开始逐级萎缩。尤其在今年原中航一、二集团合并重组为中航集团之后,整个航空电子产业的生产关系又将发生新的变化。本文从C研究所盈利模式入手,分析了航空电子产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总结出了航空电子系统集成业务作为C研究所的核心竞争能力,必须要在新一轮的行业整合与市场竞争中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契机并取得新的突破。为了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本文利用管理学中经典的公司业务层战略规划方法,从航空电子产业环境、C研究所航空电子系统集成业务的市场环境、竞争能力等角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C研究所航空电子系统集成业务的战略发展规划。在制订规划的过程中,重点分析了研究所现有的基于飞机型号项目管理模式的弊端并提出了基于战略协同的项目管理模式的管理模型、5个要素和3项基本功能,指出该管理模式将是战略实施的基本前提,并给出了研究所推行该管理方法的具体实施途径。
郭冬德[4](2006)在《俄罗斯军事工业——越来越庞大的联合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郭冬德[5](2006)在《俄罗斯军事工业——日渐庞大的联合体》文中研究说明
刘玉琴,李永强[6](2000)在《60年风雨历程(下)——记俄罗斯苏霍伊飞机设计局》文中认为 新一代总设计师和新型苏式飞机苏霍伊去世之后,从1975年11月开始苏霍伊设计局的领导工作就由原第一副总设计师伊万诺夫接替,稍后被正式任命为总设计师。从此,伊万诺夫成为苏霍伊设计局的第二任总设计师。伊万诺夫本来就是苏霍伊的老"战友"。1939年至1949年间,他和苏霍伊一直在一起。1953年,苏霍伊设计局恢复之后他又马上回来了,并被任命为副总设计师、厂点和负责试生产的总工程师。伊万诺夫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参与了当时几乎所有的型号研制。
刘玉琴,李永强[7](2000)在《60年风雨历程(上)——记俄罗斯苏霍伊飞机设计局》文中研究表明 苏霍伊飞机设计局是前苏联和今俄罗斯重要的军机研制机构,也是世界上着名的航空企业之一。现已改名为苏霍伊设计局股份有限公司,但是人们还是习惯地称它为苏霍伊设计局。从1939年苏霍伊设计局创立,到刚刚过去的1999年,该设计局已经走过了整整60年的历程。60年来,苏霍伊设计局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总共研制了100多个型号的各类飞机,其中有约50中投入批生产,且不乏世界名机,如苏-27系列歼击机及其改型似乎已成了该设计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一、回眸中国航展 |
| (一)以民机为主的前五届航展 |
| (二)逐渐成熟的第六届航展 |
| (三)空军参展,体现自信 |
| (四)展示中国航空航天、人民空军装备发展和历史文化的第八、九届航展 |
| 二、第十届航展,精彩的蓝天盛宴 |
| (一)规模空前成体系亮相 |
| (二)FM3000 防空导弹首次亮相 |
| (三)“鹘鹰”、“胖妞”自信出场 |
| (四)中美俄首次同台竞技 |
| (五)无人机家族不断壮大 |
| (六)飞行表演绽放蓝天 |
| (七)直线、通用飞机呈井喷之势 |
| (八)兵器加盟展品更加丰富 |
| 三、展望未来,中国航展给我们更多的期待 |
| (一)国产先进军机将在未来中国航展渐成主角 |
| (二)大飞机 C919 承载梦想即将亮相 |
| (三)航展所展示产品将逐渐多元化 |
| (四)航展规模不断扩大外贸进出口将同步增长 |
| (五)空军会坚持参加中国航展 |
| 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第1章 C 研究所概况 |
| 1.1 总体概况 |
| 1.2 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 |
| 1.3 C 研究所盈利模式分析 |
| 第2章 C 研究所航空电子系统集成业务 |
| 2.1 航空电子系统集成的范畴 |
| 2.2 C 研究所航空电子系统集成业务 |
| 第3章 航空电子产业环境分析 |
| 3.1 航空工业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
| 3.1.1 中国崛起进入关键阶段 |
| 3.1.2 航空工业面临战略转型 |
| 3.1.3 科技发展遇到激烈竞争 |
| 3.2 国内航空电子产业特征分析 |
| 3.2.1 计划经济依旧占据主导 |
| 3.2.2 飞机制造商成为主导,分系统集成商有名无实 |
| 3.2.3 重型号、轻预研,预先研究的价值日益减弱 |
| 3.2.4 缺乏统筹规划,专业重叠,协作单位各自为政 |
| 3.2.5 专业体系不健全,工程化水平落后 |
| 3.3 国外飞机制造商和分系统集成商合作模式分析 |
| 3.4 国内航空电子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
| 3.4.1 航空电子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
| 3.4.2 航空电子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
| 3.4.3 航空电子企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发展趋势分析 |
| 第4章 C 研究所航空电子系统集成业务市场环境分析 |
| 4.1 市场供应分析 |
| 4.2 进入壁垒分析 |
| 4.3 市场需求分析 |
| 4.4 竞争态势分析 |
| 4.5 政策影响分析 |
| 第5章 C 研究所航空电子系统集成业务竞争力分析 |
| 5.1 优势分析 |
| 5.1.1 CDMS 系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占有率 |
| 5.1.2 预先研究项目上负责航空电子系统集成 |
| 5.1.3 民机航空电子系统集成的专业优势 |
| 5.1.4 与飞机制造商 E 的成功合作 |
| 5.1.5 广泛的客户、供应商网络 |
| 5.1.6 人才队伍趋向高学历、年轻化 |
| 5.2 劣势分析 |
| 5.2.1 航空电子产业生产关系落后 |
| 5.2.2 人力资源开发不利、激励机制不健全 |
| 5.2.3 缺乏相关专业技术支撑 |
| 5.2.4 地理位置欠佳 |
| 5.3 机会 |
| 5.3.1 行业和研究所内部的变革步伐日益加快 |
| 5.3.2 新项目航空电子系统集成业务 |
| 5.3.3 存在细分市场的进入机会 |
| 5.4 威胁 |
| 5.4.1 飞机制造商拥有系统集成业务得天独厚的优势 |
| 5.4.2 行业内竞争日益激烈 |
| 5.4.3 高速发展的同时缺乏后继动力 |
| 5.4.4 产品单一化 |
| 第6章 C 研究所航空电子系统集成业务发展战略 |
| 6.1 战略规划背景说明 |
| 6.2 使命和愿景 |
| 6.2.1 使命 |
| 6.2.2 愿景 |
| 6.3 产品和服务组合 |
| 6.3.1 研究所外部 |
| 6.3.2 研究所内部 |
| 6.4 价值定位 |
| 6.5 战略举措 |
| 6.5.1 专业技术发展层面 |
| 6.5.2 管理层面 |
| 6.6 实施计划 |
| 6.7 机会及风险 |
| 结束语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 苏霍伊——最赚钱的军火巨头 |
| “金刚石-安泰”——冲破暴力的阴影 |
| 米格——在艰难中挣扎 |
| “海军上将”——潜艇制造业的领头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