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宽,曹成茂,伍德林,方梁菲,葛俊[1](2021)在《非工专业“农业机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改进分析》文中认为非工专业的"农业机械学"课程在涉农高校中广泛教授,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非工专业"农业机械学"课程的授课内容与考核方式也应不断改进,本文通过减少复杂农业机械理论内容、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授课内容、增加授课内容的广度、增加实验与实践课程课时量等措施以改进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并改进学生学习质量考核方式与教师授课质量考核方式。为该课程的优化与提升提供参考。
尤佳,袁盼盼,朱兴亮,韩长杰[2](2021)在《基于OBE的“农业机械学”课程建设与探索》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企业为需求导向,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研究探讨了基于产出导向OBE模式的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优化设计。基于OBE教育理念,将工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围绕新疆特色林果种植收获机和播种机等典型机械展开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探索,同时融入田间实习及教师科研项目,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施过程中完善考核机制,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持续改进。
周爱林[3](2021)在《高职院校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业的蓬勃发展向高职院校农业机械学课程的有关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建立成熟、完善的教学模式,更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长期发展的优秀素质。从主动学、全面教、现代化技术等多个角度入手,建立更为完善的高职院校教学机制。从高职院校农业机械学课程的教学特点展开论述,分析了优化高职院校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可行方法,为有关教学提供参考经验。
阮培英,程卫东,蔡善儒,耿端阳,牛国栋[4](2021)在《《农业机械学》课程多层次连贯式教学体系的思考与升级策略》文中指出农业机械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下,对《农业机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培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教学体系因此需要在已有基础上进行升级和革新。构建"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竞赛检验"的连贯式教学体系,整合从系部、学院、学校到企业的校内外多种层次的、可及的教学资源,一方面努力奠实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尽力创造条件,并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创新的习惯,实现为农业机械行业培养基础扎实、专业过硬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目标。
陈晓明,王君,焦海坤[5](2021)在《“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吉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学”课程为例》文中提出实践教学既是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以"农业机械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为例,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活动改革路径和具体措施,并通过学科成绩及课程思政评定等方法验证了效果。结果表明,开展"新工科"课程思政实践教学后,学生的课程思政评定分数、学科成绩、实践教学成绩均有提高,证明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马少辉[6](2020)在《“农业机械学”课程实验提质提效的思考与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农业机械学"课程实验存在的问题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课程实验用农具由"静"向"动"的转变改革思路,让课程实验类型由观摩型、演示型转变为综合性实验;笔者通过探索与实践,精心组织实验内容,强化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创新精神得到扩展,论文成果对推进工科课程实验改革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刘扬,唐玉荣,兰海鹏,马佳乐,张永成[7](2019)在《基于企业需求的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首先分析了基于企业需求的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现状,然后提出了基于企业需求的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策略,包括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建立健全教学考评机制。
尤佳,朱兴亮,韩长杰,袁盼盼,张绢[8](2019)在《基于新疆地区的《农业机械学》课程改革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机械学课程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为适应教学改革要求及高校整体发展趋势,农业机械学课程面临着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学环节、教学形式等方面的改革。以新疆地区的新疆农业大学为例,分析《农业机械学》面临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双语和汉语班的农业机械学成绩进行比较,提出对不同群体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计划,以新疆特色农业机械、学校实际教学和实践指导结合的教学方法,设计基于农业机械学课程的自主学习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框架,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严灿,曾钦,毕仁贵[9](2018)在《立足武陵山片区生产实际的《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思考与改革建议》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机械学课程是立足武陵山片区生产实际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文以地处武陵山片区的吉首大学为例,针对《农业机械学》教学改革中所面临的教学计划、课程内容、教学手段等多方面问题,对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展开了具体的思考与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李兵[10](2015)在《农业机械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农业机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机械系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做法;阐明了如何完善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论述了农业机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及在学科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一、非工专业的“农业机械学”基本教学内容与目标 |
| (一)基本教学内容 |
| (二)基本教学目标 |
| 二、教学内容的改进措施 |
| (一)减少复杂农业机械理论内容 |
| (二)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授课内容 |
| (三)增加授课内容的广度 |
| (四)增加实验与实践课程课时量 |
| 三、考核方式的改进措施 |
| (一)学生学习质量考核方式改进 |
| 1.增加对特种农业机械的考核 |
| 2.课程中增加机型问答考核 |
| 3.考核中增加农机农艺融合问题 |
| (二)教师授课质量考核方式改进 |
| 1.学生评教改进 |
| 2.教学督导改进 |
| 3.同行专家考核改进 |
| 4.管理者考核改进 |
| 四、结语 |
| 1 存在问题 |
| 1.1 教学目的不明确,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
| 1.2 教学手段单一 |
| 2 基于OBE的农业机械学教学体系研究 |
| 2.1 反向设计 |
| 2.2 农业机械学教学研究与改革 |
| 2.2.1 以工程任务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 |
| 2.2.2 教学实施 |
| 2.2.3 评价反馈体系 |
| 3 结语 |
| 0 引言 |
| 1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
| 2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
| 3 科学改进教学方法 |
| 3.1 实物教学方法 |
| 3.2 多媒体教学方法 |
| 3.3 项目教学方法 |
| 4 合理完善考核方式 |
| 5 结语 |
| 1《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体系的现状与思考 |
| 2 针对目前教学体系的升级策略 |
| 2.1 构建“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竞赛检验”的连贯式教学内容体系 |
| 2.2 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结合使用 |
| 2.3 各层次教学硬件资源的融合 |
| 2.4 全方位学习途径的扩展 |
| 2.5 教学内容的偏重调节 |
| 3 结论 |
| 0 引言 |
| 1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界定和内涵 |
| 2 “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
| 2.1 “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 |
| 2.2 创新教学方法 |
| (1)实例教学。 |
| (2)小组合作。 |
| (3)设误教学。 |
| (4)情景教学。 |
| 3 “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
| 4 结语 |
| 1.“农业机械学”课程实验存在的问题 |
| 1.1 静态机具认知代替工作原理 |
| 1.2 静态讲解作业过程代替实际作业 |
| 1.3 静态讲解问题代替解决实际问题 |
| 2.“农业机械学”课程实验问题的分析 |
| 3.“农业机械学”课程实验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
| 3.1 充分整合资源开展实验 |
| 3.2 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 |
| 3.3 繁杂问题学生自我解决 |
| 4.“农业机械学”课程实验改革的成效 |
| 一、基于企业需求的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现状 |
| 二、基于企业需求的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策略 |
| (一)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
| (二)创新改革教育教学方式 |
| (三)建立健全教学考评机制 |
| 三、结语 |
| 0 引言 |
| 1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 |
| 1.1 教学内容与企业、科研现实需求脱离 |
| 1.2 课程体系不完善,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失 |
| 1.3 不同班级实行统一授课 |
| 2 农业机械学课程的教学思考与改革建议 |
| 2.1 现代前沿需求与新疆地域特色相结合 |
| 2.2 加强研究型教学的推进 |
| 2.3 制定适合不同班级的教学计划 |
| 3 结语 |
| 0前言 |
| 1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 1.1 教材建设滞后, 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 |
| 1.2 课程体系不完善, 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难以提高 |
| 1.3 教学形式单一, 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
| 2 农业机械学课程的教学思考与改革建议 |
| 2.1 现代前沿与地域特点相结合 |
| 2.2 课堂教学与实习基地教学相结合 |
| 2.3 教学内容与学科竞赛相结合 |
| 2.4 互联网与农机教育相结合 |
| 3 结束语 |
| 1农业机械学科简介 |
| 2改革农业机械学教学内容 |
| 3教师队伍建设 |
| 4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
| 5结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