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自制祛痘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观察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自制创必治软膏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郑永达[1](2014)在《中药验方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中药验方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7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用中药消炎生肌水治疗,对照组用酒精纱或雷佛奴尔湿敷创面,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经过3天治疗,治疗组痊愈19例(48.7%),显着高于对照组(1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消炎生肌水用于治疗切口、伤口感染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彭道贤[2](2013)在《中药内外合治外伤性创面细菌感染86例》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外伤性创面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外伤性创面细菌感染患者在不同的时期,给予不同的方药内服,外治以创面局部辨证为主分阶段治疗。结果:86例患者中,临床痊愈62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8%。愈合时间8~100(44.37±15.42)d。细菌培养转阴情况:86例患者中80例复查创面细菌培养结果,细菌转阴者75例,5例未转阴,转阴率为93.75%。结论:中药内外合治外伤性创面细菌感染疗效显着。

李毅[3](2013)在《四黄液创面敷料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污染创面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四黄液湿敷与呋喃西林进行开放性骨折污染创面处理的观察,评估两种方法对治疗开放性骨折污染创面的疗效并比较优缺点。方法将52例急诊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患者,其中手11例、小腿26例、足15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湖北省公安县中医医院自制的四黄液创面敷料进行创面处理,对照组采用呋喃西林湿敷,观察治疗后创面的治愈率及有效率,记录创面色泽、创口收缩情况、分泌物量变化、细菌培养情况,并采用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例急诊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患者采用四黄液创面敷料及呋喃西林湿敷进行创面处理后创面色泽有显着性差异;52例急诊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患者采用四黄液创面敷料及呋喃西林湿敷进行创面处理后创口收缩情况有显着性差异;52例急诊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患者采用四黄液创面敷料及呋喃西林湿敷进行创面处理后分泌物量变化有显着性差异;52例急诊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患者采用四黄液创面敷料及呋喃西林湿敷进行创面处理后细菌培养情况有显着性差异;患者年龄,性别、开放性创面面积方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甲级愈合率及创面感染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四黄液创面敷料用于污染创面的处理,可有效地预防创面的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是一种简便、实用、科学、有效地中药外治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罗玲[4](2011)在《大鼠慢性体表溃疡模型的建立与朱红膏毒效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建立一种符合临床溃疡形态,并且愈合速度较慢的大鼠慢性体表溃疡模型。2研究朱红膏的用药安全性,指导临床安全用药。3研究朱红膏的毒效关系,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1 SD雄性大鼠12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皮肤缺损+细菌感染组(PR),皮肤缺损+埋置异物组(PW),皮肤缺损+细菌感染+埋置异物组(PRW),予以不同的体表溃疡模型造模方法,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筛选最佳造模方案。2 SD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38.08mg生药/kg)、中剂量组(19.04mg生药/kg)、低剂量组(9.52mg生药/kg)、基质组(凡士林)、溃疡模型组以及皮肤破损组。各给药组、基质组及溃疡模型组按筛选出的最佳方案造模,皮肤破损组以刀片刮伤方式造模。实验观察尿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含量及肾脏组织病理改变。3 SD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皮肤破损组、溃疡模型组、凡士林基质组、朱红膏A~E各剂量组(剂量设置分别为:1218.56mg生药/kg,609.28mg生药/kg,304.64mg生药/kg,152.32mg生药/kg,76.16mg生药/kg)。朱红膏各剂量组、基质组及溃疡模型组按筛选出的最佳方案造模,皮肤破损组以刀片刮伤方式造模。实验观察溃疡创面愈合情况,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含量,肉芽组织总蛋白(TP)含量,肉芽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肉芽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变化。结果1大鼠慢性体表溃疡模型的建立实验,PRW组溃疡愈合速度明显减慢,与PR组及PW组比较有差异(P<0.01),PR组与PW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且与临床溃疡在形态学上相似。2朱红膏促进皮肤溃疡愈合的安全性研究实验,与溃疡模型组比较,朱红膏各组、凡士林基质组及皮肤破损组尿NAG活性未见明显差异(P>0.05);尿RBP含量显着升高(P<0.05);肾脏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示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肾脏组织病变有加重趋势,与皮肤破损组比较,朱红膏高剂量组有较明显病变(P<0.05),与溃疡模型组比较,朱红膏各组、凡士林基质组及皮肤破损组肾脏病变未见明显差异(P>0.05)。3朱红膏促进皮肤溃疡愈合的机制研究给药4 d,各组溃疡面积愈合情况没有差异(P>0.05);给药7d,朱红膏D、E剂量组和基质组与溃疡模型组比较,溃疡愈合速度明显较快(P<0.05),朱红膏B、C剂量组愈合速度低于溃疡模型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朱红膏剂量的增加,溃疡愈合速度有减慢趋势;给药14d,朱红膏各剂量组与溃疡模型组比,溃疡愈合速度均明显较快(P<0.05),但无随剂量而改变的趋势。给药7d,与溃疡模型组相比,朱红膏A剂量组RBP含量明显升高(P<0.05);朱红膏各剂量组肉芽组织T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朱红膏各剂量组肉芽组织Hy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01);朱红膏C~D肉芽组织VEGF含量明显升高(P<0.05)。给药14d,与溃疡模型组相比,朱红膏A~D剂量组RBP含量明显升高(P<0.01);朱红膏各剂量组肉芽组织T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朱红膏C~E剂量组Hyp含量明显升高(P<0.05);朱红膏A~B剂量组VEGF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1皮肤缺损+细菌感染+埋置异物的三种因素组合方法造模较佳。2朱红膏19.04 mg生药/kg,用药2周可认为基本安全。3朱红膏可显着加快溃疡创面的愈合速度。4给药7d时,朱红膏A剂量为相对毒性剂量,B~E剂量可认为基本安全;给药14d时,朱红膏E剂量可认为安全,而大于D剂量认为有可能会引起毒性反应,为相对毒性剂量。5给药7d、14d时,朱红膏均明显提高溃疡创面的Hyp水平和肉芽组织TP水平。6给药7d时,朱红膏可显着增加创面肉芽组织VEGF水平,给药14d时,这种增加趋势减弱,甚至低于对照组。

张琳玲[5](2010)在《矾冰纳米乳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及对大鼠烫伤创面EGF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矾冰纳米乳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研究矾冰纳米乳对大鼠烫伤创面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纳米乳治疗烧伤的机理。方法:1、临床研究:临床90例浅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对照组2,每组30例,治疗组予矾冰纳米乳,对照组1同时予烫疮油,对照组2予矾冰液治疗。均以10天为一疗程,分别于伤后5、7、10天观察创面红斑、水疱、肿胀、疼痛、渗液等情况,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观测指标的变化情况。2、实验研究:选取40只SD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实验组(矾冰纳米乳组)、对照组1(烫疮油组)、对照组2(矾冰液组)、模型组(空白纳米乳组)每组各10只。各组创面清创后,除使用的药物不同外其余处理相同,给药4次/d。均以10天为一疗程。于伤后3、7、10 d分别取部分创基及少许周围正常皮肤行免疫组化检查,以观测不同时段大鼠烫伤创面EGF表达的变化。结果:1、临床研究:①矾冰纳米乳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但矾冰纳米乳组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②在减轻局部红肿及止痛效果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③创面动态愈合率和完全愈合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实验研究:矾冰纳米乳组大鼠烫伤创面EGF阳性表达总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三种药物治疗浅Ⅱ度烧伤均具有良好疗效,但矾冰纳米乳优于烫疮油和矾冰液;2、矾冰纳米乳能提高大鼠烫伤创面EGF的表达总量,有利于创面愈合。

郑臣校,黄星垣,曾远[6](2009)在《复方四黄液促进外伤性感染创面愈合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黎建义,梅全喜,黄星垣[7](2005)在《中药治疡液对外伤性感染伤口作用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中药治疡液在外伤性感染伤口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方法:选择外伤性感染伤口患者其中手80例、小腿45例、足背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局外敷30 ml中药治疡液,而对照组采用呋喃西林30 ml湿敷治疗,观察治疗后创面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另将中药治疡液在实验室进行抑菌环实验,动物实验则将感染小鼠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呋喃西林液30 ml湿敷,治疗组给予治疡液30 ml湿敷,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取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以观察中药治疡液杀菌抑菌、抗炎作用。结果:手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1%,治愈率为84.6%,对照组总有效率72.6%,治愈率37.2%;小腿部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4.3%,治愈率为85.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6.0%,治愈率为48%;足背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6%,治愈率为85.3%,对照组总有效率74.5%,治愈率34.1%。各部两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室检验结果表明中药治疡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中药治疡液有杀菌抑菌、抗炎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结论:中药治疡液具有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作用,能够促进外伤性创面的愈合,同时也有杀菌抑菌、抗炎的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中药治疡液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特别是对外伤性感染伤口创面有促进愈合作用,对局部炎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

钟金宝[8](2005)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临床对照研究的循证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复方使用,疗效肯定,毒副作用低,但起效慢,疗程长的特点。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多途径给药,标本兼治,缩短疗程,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中药可与西药合用,提高治疗效果,弥补西药的缺陷,克服西药的局限性。但由于方法学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研究的方法和评价的手段缺乏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和重复性,研究结果难以得到国内外医学界承认,极大影响了中医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循证医学及系统分析的方法和结果日益得到国际医学界和卫生决策部门的认可和重视,利用循证医学、系统分析的方法,拿出Meta分析等数据,对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研究目的】 全面了解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的文献现状,系统评价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内容及方法】 1.研究对象 1978年以来至2004年11月底国内所有已完成的、正在进行的、已发表和未发表的有关银屑病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文献查找:(1) 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2) 中国中医研究院情报所的中国中医药科技文献数据库(TCMLRS);(3) 国家科委西南中心的中国科技期刊光盘数据库;(4) 与有关作者或会议主办机构联系,收集结果末发表的文献即“灰色文献”;(5) 为防止漏检,我们手检了以下10种2004年11月发表的的期刊:《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医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现代中医药》、《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新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四川中医》。 2.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中医药及中西结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对照文献科研设计质量的评价 2.1.1 文献纳入标准 (1).公开发表和未公开发表的一次文献:(2).文章内容提示有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报道;(3) 分析资料完整,至少要有一个对照组;(4) 研究中有一定含量的样本作了统计分析。 2.1.2 研究方法 按照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学的原则和方法,制定统一的、规范的《银屑病中医或中西结合治疗性文献系统评价表》,从纳入及排除标准、对照的情况、样本含量、

柳玉萍,田健,董晓晖,孙荣钿,李峰[9](2002)在《自制创必治软膏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疗效观察》文中指出

徐磊,胡燕,张毅[10](2001)在《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优势》文中研究指明

二、自制创必治软膏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制创必治软膏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验方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四黄液创面敷料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污染创面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2.2 临床疗效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4)大鼠慢性体表溃疡模型的建立与朱红膏毒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皮肤创面愈合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外治慢性皮肤溃疡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大鼠慢性体表溃疡模型的建立与筛选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1
    实验二 朱红膏促进皮肤溃疡愈合的安全性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2
    实验三 朱红膏促进皮肤溃疡愈合的毒效关系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5)矾冰纳米乳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及对大鼠烫伤创面EGF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入选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或脱落标准
    2.治疗与观察方法
        2.1 临床分组
        2.2 治疗药物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安全性检测指标
        2.6 疗效标准
        2.7.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3.结果
        3.1 三组患者综合疗效评价结果
        3.3 三组患者主症消失时间观察结果
        3.4 三组患者即刻止痛疗效评价
        3.5 三组患者创面动态愈合率评价
        3.6 三组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时间观察结果
    4.附表:病证主症及分级记分标准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主要试剂配制
        1.5 主要设备及器械
    2.实验方法
        2.1 动物造模
        2.2 实验分组及给药
        2.3 标本采集
        2.4 检测指标
        2.5 具体操作流程
        2.6 观察方法
        2.7统计分析
    3.结果
        3.1 四组大鼠创面动态愈合率
        3.2 各组大鼠烫伤创面EGF表达强度
第三部分 讨论
    1.中医对烧伤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烧伤的研究
    3.导师对烧伤的认识
    4.表皮生长因子对烧伤创面修复的影响
    5.矾冰纳米乳治疗浅Ⅱ度烧伤疗效分析及机理探讨
    6.大鼠烫疮面EGF表达变化的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中医药治疗烧伤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6)复方四黄液促进外伤性感染创面愈合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3.2 临床疗效
    3.3 创面色泽变化情况
    3.4 创面分泌物量变化情况
    3.5 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
4 讨 论

(8)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临床对照研究的循证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医药及中西结合治疗银屑病的对照临床文献科研设计质量的评价
    1.研究对象
        1.1 文献来源
        1.2 所采用主要检索策略
        1.3 文献纳入标准
        1.4 文献剔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评价方法
        2.2 《评价表》的主要内容
        2.3 文献质量评价
    3.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研究方案情况
        3.3 统计学方法
        3.4 结论推导部分
第二部分 中医药及中西结合治疗银屑病的Meta分析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的确定
        1.2 主要检索策略
        1.3 文献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文献筛选方法
        1.6 数据提取方法
    2.研究方法
        2.1 疗效指标的选择
        2.2 发表性偏倚的分析
        2.3 敏感度分析
        2.4 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文献筛选情况
        3.2 数据的异质性检验
        3.3 Meta分析效应值合并的结果
        3.4 敏感性分析
        3.5 发表性偏倚的检测
第三部分 讨论
    1.关于临床文献科研设计质量的评价
    2.关于Meta分析
结论和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银屑病中医药治疗性文献系统评价表
附录2 银屑病单个研究资料提取表
附录3 在读期间发表主要论文一览表
综述1.META分析在医学治疗领域中的应用
综述2.银屑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致谢

(10)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控制反复发作性皮肤病或延长其复发时间
2 减轻或避免化学药的副作用
3 延缓病变进程, 延长存活时间
4 外用药物发展空间广阔
    4.1 剂型丰富, 使用灵活:
    4.2 提脓祛腐, 独创思维:

四、自制创必治软膏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验方治疗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疗效分析[J]. 郑永达. 亚太传统医药, 2014(03)
  • [2]中药内外合治外伤性创面细菌感染86例[J]. 彭道贤. 河南中医, 2013(07)
  • [3]四黄液创面敷料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污染创面疗效观察[D]. 李毅.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3(09)
  • [4]大鼠慢性体表溃疡模型的建立与朱红膏毒效关系研究[D]. 罗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0)
  • [5]矾冰纳米乳治疗浅Ⅱ度烧伤的临床研究及对大鼠烫伤创面EGF表达的影响[D]. 张琳玲.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03)
  • [6]复方四黄液促进外伤性感染创面愈合临床观察[J]. 郑臣校,黄星垣,曾远.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06)
  • [7]中药治疡液对外伤性感染伤口作用的实验与临床研究[J]. 黎建义,梅全喜,黄星垣. 时珍国医国药, 2005(10)
  • [8]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临床对照研究的循证评价[D]. 钟金宝.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5(06)
  • [9]自制创必治软膏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疗效观察[J]. 柳玉萍,田健,董晓晖,孙荣钿,李峰. 山东医药, 2002(01)
  • [10]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优势[J]. 徐磊,胡燕,张毅. 浙江中医杂志, 2001(04)


对照组论文 皮肤溃疡论文 烧伤面积论文 皮肤感染论文 开放性骨折论文

上一篇:乡村的迷失:北京宋庄艺术社区现象分析
下一篇:浅谈金融领域违纪违法的审计核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