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源[1](2021)在《大樱桃丰产栽培技术要点》文中提出大樱桃营养丰富,具有调理养气、祛湿等保健功能。要实现大樱桃稳定丰产,就必须应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提高种植效率。
李雪琳,李睿,滕保琴[2](2021)在《大樱桃砧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从大樱桃(Prunus avium L.)砧木的应用概况、砧木对接穗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成活率的影响以及砧木抗性等方面对大樱桃砧木研究进行了综述,以便为综合评价不同大樱桃砧木品种的特性,筛选、培育出优良的大樱桃砧穗组合,并推广应用,促进大樱桃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王宝斋[3](2021)在《大樱桃大棚高密植(一根棍)早产早丰栽培技术》文中指出本文从山东莱阳大樱桃产业发展实际出发,探究大樱桃大棚高密植(一根棍)早产早丰栽培技术。根据近几年的实践,提出高密植,第二年成花,第三年可产1500kg/667m2~2000kg/667m2,第四年可产3000kg/667m2以上的栽培模式,希望能以此推动莱阳大棚大樱桃提质增效。
谭焕鹏[4](2021)在《大樱桃生长表现与丰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大樱桃果实营养丰富,色、形、味俱佳,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在栽培大樱桃时,土壤、气候条件、砧木、授粉等因素都会对其生长表现以及产量产生直接影响。文章结合山东烟台蓬莱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大樱桃的生长表现进行分析,并对栽培技术展开研究,旨在通过运用适当的栽培技术,实现丰产目标。
滕保琴,李睿[5](2021)在《天水大樱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从大樱桃丰产园的营建、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采后处理等技术方面总结了甘肃天水大樱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以供类似区域大樱桃丰产栽培管理参考。
祝洪梅[6](2020)在《大樱桃早熟品种丰产栽培管理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樱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备受众人喜欢。该文主要围绕大樱桃早熟栽培管理技术展开论述,通过合理选址建园、种植管理、幼树期管理、盛果期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促进大樱桃优质高产种植,最后提出几点保障举措,以供参考。
李亚琼[7](2020)在《秦皇岛市果品观光采摘园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果品观光采摘是休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果树资源进行产业融合的重要抓手,对果树产区的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秦皇岛市果树资源丰富,果品采摘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考察、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总结归纳等方法,对国内、外果品观光采摘业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调查了秦皇岛市的10种主栽果树的分布和种植情况,对秦皇岛市21家省级采摘园走访调查,以其为例对秦皇岛市果品观光采摘园的经营规模、品种结构、采摘时间、收益情况、消费者需求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对比核实。通过调查,得知果品观光采摘的从业人员,多从事简单劳动,整体素质和从业能力距离产业要求相差较大,观光采摘园的亮点主要是新鲜果品和采摘体验,但基础设施不完善、采摘种类不丰富、采摘季节不连续等因素限制了观光采摘园的发展。虽然秦皇岛在客源、资源、气候、市场等多方面的具有优势,在政府的引导下果农积极性较高,但也存在缺少统一规划、规范性不够,同质化较严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较低、高水平不多,宣传意识不足、品牌度不高等诸多问题。为使秦皇岛市的果品观光采摘业得到良性发展,本文针对存在问题和需求导向,提出了发展建议:一是做好规划、统一协调;二是引进品种、完善结构;三是科技支撑、提档升级;四是培育品牌、突出特色。针对产业现状提出了发展展望:一是果品观光采摘园的品牌化、区域化将日渐明显;二是果品生产质量标准将逐步规范;三是适宜采摘的新品种将不断涌现;四是各地区设施技术应用将大力发展;五是新颖宣传方式将广泛应用。并总结出适宜在本地区发展采摘的主要树种和品种,旨在为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郭小丽,石亚鹏,韩明家[8](2017)在《庆阳市大樱桃引种筛选试验研究》文中提出为我市产业发展,以引进山东7个大樱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初步筛选适宜陇东地区大樱桃产业发展适生品种。对各品种的物候特性、树体发育、丰产性、果品品质等指标进行定株观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果实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排序。结果表明:各品种的物候表现与树体发育情况均能够适应庆阳气候和立地条件,综合分析各品种的树体生长状况、单株产量以及果实品质认为,"早大果""红灯""拉宾斯"最具优势,可以作为陇东地区大力推广的樱桃主栽品种。
巩垠熙,巩文,奚存娃,罗玉恒,巩金萍[9](2015)在《甘肃省大樱桃种植区域划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樱桃因果期早,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成为近年来我国发展最快的果树品种之一。由于大樱桃对气候环境较为敏感,引种栽培又缺乏与气候适宜性相关的研究,以致大樱桃区域性盲目引种栽培现象严重,存在种植不成功、且分散独立、栽植面积小、产量低、品质差、上市集中、市场竞争力差、经济效益低等现象。为了研究大樱桃引种栽培的气候适宜性,文章选择甘肃省东南部大樱桃引种栽培地区作为研究范围,以天水市秦城区气候条件为参照,对比大樱桃欧洲原产地气候条件,选取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年日照时数、>10℃的有效积温及无霜期5项典型气候因子,用聚类分析和相似系数法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将甘肃省大樱桃引种栽培区依次划分为优势区、适宜区、较适宜区、可宜区及不宜区5类,并对各栽植区大樱桃发展策略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主要气候因素间相似系数0.95的引种栽培分界线的建议,为大樱桃的科学引种栽培及规模化发展提供指导。
张华[10](2010)在《大樱桃丰产栽培技术》文中提出大樱桃树姿秀丽,花早色艳,果实味美,营养丰富,目前在天水地区栽培规模不断扩大。结合大樱桃栽培管理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宜天水地区的樱桃丰产栽培技术,供参考。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1 大樱桃的生长特性 |
| 2 大樱桃种植园选址要点 |
| 3 存在问题 |
| 3.1 修剪问题 |
| 3.1.1 修剪时间不合理 |
| 3.1.2 修剪方法不合理 |
| 3.1.3 修剪技巧不成熟 |
| 3.2 覆膜问题 |
| 3.2.1 覆膜时间未把握 |
| 3.2.2 覆膜面积过大 |
| 3.2.3 采摘后去膜不及时 |
| 3.3 其他问题 |
| 4 栽培技术优化策略 |
| 4.1 优化果树修剪方案 |
| 4.1.1 掌握科学的修剪方式 |
| 4.1.2 把握适宜的修剪时间 |
| 4.2 合理实施覆膜保护措施 |
| 4.2.1 完善覆膜前后工作 |
| 4.2.2 合理选择覆膜方式 |
| 4.2.3 其他问题 |
| 5 总结 |
| 1 砧木类型 |
| 1.1 ‘中国樱桃’ |
| 1.2 ‘考特’ |
| 1.3 ‘马哈利’ |
| 1.4 ‘吉塞拉’系列 |
| 2 砧穗间的相互影响 |
| 2.1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
| 2.2 对成活率的影响 |
| 2.3 对抗性的影响 |
| 3 展望 |
| 3.1 砧木育种研究 |
| 3.2 砧木与接穗的互作机制及栽培技术研究 |
| 1 莱阳大棚大樱桃发展现状 |
| 2 大樱桃高密植栽培技术 |
| 2.1 适宜设施栽培的品种及砧木要求 |
| 2.1.1 适宜设施栽培的品种。 |
| 2.1.2 砧木种类的要求。 |
| 2.2 栽植模式的选择 |
| 2.2.1 控制器栽植模式,在大樱桃发展历史上,有过三次产业革命。 |
| 2.2.2 槽式栽培模式。 |
| 2.2.3 栽植时间。 |
| 2.2.4 定植前苗木根系处理。 |
| 2.2.5 强制休眠。 |
| 3 结束语 |
| 1 基本情况 |
| 2 大樱桃的生长表现 |
| 3 大樱桃的丰产栽培技术 |
| 3.1 品种选择 |
| 3.2 授粉树配置 |
| 3.3 栽植 |
| 4 肥水管理 |
| 5 修剪方法 |
| 6 病虫害防治 |
| 6.1 物理防治 |
| 6.2 化学防治 |
| 7 结论 |
| 1 标准化建园 |
| 1.1 园址选择 |
| 1.2 品种选择与配置 |
| 1.2.1 品种选择 |
| 1.2.2 品种配置 |
| 1.3 丰产栽培技术 |
| 1.3.1 苗木选择与处理 |
| 1.3.2 栽植方式及密度 |
| 1.3.3 栽植技术 |
| 2 土肥水综合管理 |
| 2.1 土壤管理 |
| 2.1.1 起垄覆膜 |
| 2.1.2 果园覆草 |
| 2.2 施肥管理 |
| 2.2.1 基肥 |
| 2.2.2 追肥 |
| 2.3 水分管理 |
| 3 整形修剪 |
| 3.1 幼树期 |
| 3.2 初果期 |
| 3.3 盛果期 |
| 3.4 衰老期 |
| 4 花果期管理 |
| 4.1 花果期防冻 |
| 4.2 提高坐果率 |
| 4.3 预防裂果 |
| 5 病虫害防治 |
| 6 采收与采后处理 |
| 一、选址与建园 |
| 二、种植管理 |
| 1、整地 |
| 2、选择良种和壮苗 |
| 3、苗木栽植 |
| 三、幼树期管理 |
| 1、养成树形 |
| 2、浇水追肥 |
| 3、新梢管理 |
| 四、盛果期管理 |
| 1、夏季修剪 |
| 2、人工授粉 |
| 3、疏花疏果 |
| 4、追肥与浇水 |
| 五、病虫害防治 |
| 六、有效保障措施 |
| 1、保证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
| 2、提供专业技术指导 |
| 3、加强经验交流 |
| 七、结语 |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一章 前言 |
| 1.1 立题背景 |
| 1.2 立题意义 |
| 1.2.1 改变传统产业结构 |
| 1.2.2 增加果品销售新渠道 |
| 1.2.3 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 1.3 研究方法 |
| 1.3.1 查询文献 |
| 1.3.2 实地考察 |
| 1.3.3 调查问卷 |
| 1.3.4 统计分析 |
| 1.3.5 总结归纳 |
| 第二章 果品观光采摘业的发展概况 |
| 2.1 国外果品观光采摘业的发展历程 |
| 2.1.1 政府主导的“绿色农业”(日本) |
| 2.1.2 行业协会的“专业农场”(法国) |
| 2.1.3 全民参与的“市民农园”(德国) |
| 2.1.4 产业联合的“休闲庄园”(澳大利亚) |
| 2.2 我国果品观光采摘业的发展概况 |
| 2.2.1 起源于台湾 |
| 2.2.2 方兴于大陆 |
| 第三章 秦皇岛市果品观光采摘园现状 |
| 3.1 果品种植情况 |
| 3.1.1 主要树种和品种 |
| 3.1.2 面积产量和产值 |
| 3.1.3 县区的种植情况 |
| 3.2 采摘园规模与分布 |
| 3.3 采摘园分类及案例 |
| 3.3.1 单一果品采摘模式 |
| 3.3.2 家庭农场模式 |
| 3.3.3 果品产销合作社模式 |
| 3.3.4 休闲观光园模式 |
| 3.4 采摘园经营情况 |
| 3.4.1 采摘果品的种类和季节 |
| 3.4.2 主要水果的果实成熟期 |
| 3.4.3 设施技术应用情况 |
| 3.4.4 采摘园经营情况 |
| 3.4.5 采摘园人员配置情况 |
| 3.5 市场对采摘园的需求情况 |
| 第四章 秦皇岛市发展果品观光采摘的优势与问题 |
| 4.1 优势分析 |
| 4.1.1 旅游名城,客源充足 |
| 4.1.2 气候特殊,资源丰富 |
| 4.1.3 政府支持,果农积极 |
| 4.2 存在问题 |
| 4.2.1 缺少统一规划,规范性不够 |
| 4.2.2 同质化较严重,特色不明显 |
| 4.2.3 科技含量较低,高水平不多 |
| 4.2.4 宣传意识不足,品牌度不高 |
| 第五章 秦皇岛市果品观光采摘园发展建议 |
| 5.1 做好规划,统一协调 |
| 5.2 引进品种,完善结构 |
| 5.3 科技支撑,提档升级 |
| 5.4 培育品牌,突出特色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 6.1 主要结论 |
| 6.1.1 行业发展具有明显优势 |
| 6.1.2 经营现状存在诸多问题 |
| 6.1.3 多方举措促进良性发展 |
| 6.2 发展展望 |
| 6.2.1 果品观光采摘园的品牌化、区域化将日渐明显 |
| 6.2.2 果品生产质量标准将逐步规范 |
| 6.2.3 适宜采摘的新品种将不断涌现 |
| 6.2.4 各地区设施技术应用将大力发展 |
| 6.2.5 新颖宣传方式将广泛应用 |
| 参考文献 |
| 致谢 |
| 附表:适合采摘的主要树种和品种 |
| 1.苹果 |
| 2.梨 |
| 3.桃 |
| 4.葡萄 |
| 5.樱桃 |
| 6.其他 |
| 1 试验区概况 |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 2.1 试验材料 |
| 2.2 试验方法 |
| 2.3 数据处理 |
| 3 结果与分析 |
| 3.1 不同大樱桃品种的树体生长情况 |
| 3.2 物候期观察分析 |
| 3.3 果实丰产性品质测定 |
| 4 结论与讨论 |
| 1 引言 |
| 2 甘肃省气候基本特点 |
| 3 甘肃省大樱桃生产现状 |
| 3. 1 栽植面积小,产量低 |
| 3. 2 管理水平不高技术含量低 |
| 3. 3 品种杂乱,矮化砧木应用滞后 |
| 3. 4 扶持力度不够,引种栽培分散化 |
| 4 栽植区划分及结果 |
| 4. 1 划分方法 |
| 4. 2 结果与分析 |
| 4. 2. 1 甘肃省大樱桃适宜栽培区划分 |
| 4. 2. 2 甘肃省大樱桃引种栽培开始于天水,并获得很大成效 |
| 5 建议 |
| 5. 1 积极引导,做好发展规划 |
| 5. 2 加强技术服务,提高管理水平 |
| 5. 3 加强科技支撑,培育当地新品种 |
| 5. 4 加大政策保障,增强资金扶持 |
| 1 建园 |
| 1.1 园地选择 |
| 1.2 优良品种的选择 |
| 1.3 选择优良苗木 |
| 2 定植 |
| 2.1 定植密度 |
| 2.2 定植方法 |
| 2.3 授粉树配置 |
| 3 加强土肥水管理 |
| 3.1 浇水 |
| 3.2 施肥 |
| 3.2.1 幼树期施肥 |
| 3.2.2 采果期施肥 |
| 3.2.3 秋施基肥 |
| 3.2.4 叶面喷肥 |
| 4 花果期管理 |
| 4.1 掰芽 |
| 4.2 授粉 |
| 4.3 预防霜冻 |
| 4.4 疏花疏果 |
| 4.5 促进果实着色的措施 |
| 5 整形修剪 |
| 6 病虫害防治 |
| 6.1 病害 |
| 6.2 虫害 |
| 7 采后处理 |
| 7.1 及时采收 |
| 7.1.1 成熟度的确定 |
| 7.1.2 采收期 |
| 7.2 贮藏 |
| 7.2.1 低温贮藏 |
| 7.2.2 气调贮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