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嫦凤[1](2017)在《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临床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总结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30例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病人进行治疗,并做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30例病人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使病情加重,均恢复良好。结论加强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预后。
李伟[2](2011)在《34例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和康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围术期的护理和康复。方法对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给予完善的围手术准备及护理。结果本组34例患者除1例因脑梗死转神经内科1月后死亡,其余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是预防并发症最有效的方法。
刘玲[3](2010)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79例围术期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并给予完善的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护理,包括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脊髓神经压迫症状和神经损伤并发症,加强饮食指导、体位护理及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所有手术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术期,术后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出现并发症。结论:重视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韩同玲[4](2004)在《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文中研究指明
吴淑华,李天,刘蕊,李海峰[5](2008)在《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颈椎间盘疾病患者围术期护理》文中研究表明对12例颈椎间盘疾病患者采用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治疗。结果术后3~4d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去除颈托开始颈椎活动度的训练,10~14d出院,出院时JOA评分14.75分,颈部前屈达10°~20°、后伸10°~15°。随访2.0~5.5年,颈部前屈、后伸活动范围达6.3°~13.2°。提示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效果较好,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沟通训练、体位训练、上下床训练及镇痛处理,术后保持颈椎稳定度,早期进行颈椎活动度训练、肢体精细功能训练等,保证了手术的效果。
曹彩霞[6](2008)在《外伤性截瘫病人手术前后护理及康复训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外伤性截瘫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及时找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2例患者术后平均卧床5 d,随访412个月,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加强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特别是心理护理,可以保证患者平稳度过手术期。
李敏[7](2006)在《胸腰椎结核合并截瘫患者病灶清除内固定术的围术期护理》文中研究表明
赵妍[8](2018)在《医护患协同干预在喉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医护患协同护理模式对喉癌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存质量及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喉癌患者术后提供较为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为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便利抽样调查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咽喉头颈外科手术的70名患者,病理检查已确诊为喉癌。其中2017年5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35例喉癌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5例喉癌患者作为干预组。在干预实施后1个月、3个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相关客观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度进行测评。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构成比、均数±标准差描述、两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及协方差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中65例喉癌患者完成资料收集,其中干预组32例,对照组33例。研究结果显示:1、干预1个月,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定得分干预组为(126.57±13.81),对照组为(93.07±1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总分分别为(684.24±115.32)、(615.33±13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评定得分分别为(38.23±4.33)、(36.90±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3个月,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定得分分别为(138.20±12.28),(100.19±1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盛顿医科大学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总分分别为(692.32±127.94)、(636.35±139.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评定得分分别为(40.58±3.49)、(36.80±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喉癌术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及其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医护患协同护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喉癌患者术后护理模式,能够增加喉癌术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支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考虑进一步在喉癌患者术后推广应用。
杨艳颖,李海平,朱让腾,管敏昌[9](2015)在《早期护理干预在胸腰椎骨折术后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胸腰椎骨折术后心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将早期护理干预前34例作为对照组,早期护理干预后34例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术后8周心理状态、疼痛、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干预组压疮、便秘、感染发生率均显着少于对照组(χ2=9.04、12.31、9.72,均P<0.01);术后疼痛评分干预组显着低于对照组(t=13.35,P<0.01),生活质量评分(QOL)干预组显着高于对照组(t=12.50,P<0.01);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87、t=4.07,均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显着改善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陈红磊,郭红娜,李玉平[10](2011)在《颈椎骨折并截瘫前路植骨固定术的护理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并截瘫前路植骨固定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颈椎骨折并截瘫前路植骨固定患者65例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过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64例,满意度98.46%。结论颈椎骨折并截瘫前路植骨固定术的护理过程中重视术前护理、加强术后干预措施,减少患者的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0 引言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治疗及结果 |
| 2 护理 |
| 2.1 术前护理 |
| 2.1.1 基础护理 |
| 2.1.1 心理护理 |
| 2.1.2 颅骨牵引护理 |
| 2.1.3 气管推移训练 |
| 2.2 术后护理 |
| 2.2.1 基础护理 |
| 2.2.2 心理护理 |
| 2.2.3 并发症的预防 |
| 2.2.3. 1 压疮 |
| 2.2.3. 2 坠积性肺炎 |
| 2.2.3. 3 泌尿系感染 |
| 2.2.4 康复锻炼 |
| 2.3 出院指导 |
| 3 小结 |
| 1 临床资料 |
| 1.1 一般资料 |
| 1.2 结果 |
| 2 护理 |
| 2.1 术前护理 |
| 2.1.1 心理护理 |
| 2.1.2 呼吸功能锻炼 |
| 2.1.3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 |
| 2.1.4 常规术前准备 |
| 2.2 术后护理 |
| 2.2.1 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
| 2.2.2 |
| 2.2.3 饮食护理 |
| 2.2.4 体位护理 |
| 2.2.5 预防并发症护理 |
| 2.2.6 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 |
| 1 临床资料 |
| 2 围术期护理 |
| 2.1 术前护理 |
| 2.1.1 心理护理 |
| 2.1.2 术前准备 |
| 2.2 术后护理 |
|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
| 2.2.2 观察有无脊髓神经压迫症状 |
| 2.2.3 观察有无喉上、喉返神经损伤并发症 |
| 2.2.4 加强饮食指导 |
| 2.2.5 体位护理 |
| 2.2.6 术后功能锻炼 |
| 3 讨论 |
| 1 临床资料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手术方法 |
| 1.3 结果 |
| 2 护理 |
| 2.1 术前护理 |
| 2.1.1 心理护理 |
| 2.1.2 术前训练 |
| 2.1.2.1 沟通训练 |
| 2.1.2.2 体位训练 |
| 2.1.2.3 上下床训练 |
| 2.1.3 药物观察 |
| 2.2 术后护理 |
| 2.2.1 一般护理 |
| 2.2.2 保持颈椎稳定度 |
| 2.2.3 术后早期离床活动 |
| 2.2.4 移植阶段颈椎活动度尝试性训练 |
| 2.2.5 障碍肢体精细功能训练 |
| 2.2.6 出院指导 |
| 1 临床资料 |
| 2 术前护理 |
| 2.1 心理护理 |
| 2.2 康复宣教 |
| 3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
| 3.1 防止脊髓损伤 |
| 3.2 饮食 |
| 3.3 预防压疮 |
| 3.4 预防肺部感染 |
| 3.5 预防便秘 |
| 3.6 预防泌尿系感染 |
| 4 康复训练 |
| 1 临床资料 |
| 2 术前护理 |
| 2.1 心理护理 |
| 2.2 生活护理 |
| 2.3 用药指导 |
| 3 术后护理 |
| 3.1 术后观察项目 |
| 3.2 并发症预防 |
| 3.3 注意截瘫恢复表现 |
| 3.4 康复功能锻炼 |
| 摘要 |
| abstract |
| 缩略词表 |
| 前言 |
| 1 研究背景 |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 3 操作性定义 |
| 4 理论框架 |
| 5 技术路线 |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1 研究对象 |
| 2 测量工具及指标 |
| 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 结果 |
| 1 样本流失情况 |
| 2 患者基本资料均衡性比较 |
| 3 协同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
| 4 协同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
| 5 协同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社会支持的影响 |
| 6 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 |
| 7 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 讨论 |
| 1 患者的基本情况 |
| 2 医护患协同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的效果分析 |
| 3 医护患协同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
| 4 医护患协同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社会支持的影响 |
| 5 喉癌术后患者自护能力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
| 6 喉癌术后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
| 8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综述 喉癌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
| 致谢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一般资料 |
| 1.2 方法 |
| 1.3 评估指标 |
| 1.4 统计学方法 |
| 2 结果 |
| 2.1 两组胸腰椎骨折术后 8 周患者并发症比较 |
| 2.2 两组胸腰椎骨折治疗前和治疗后 8 周疼痛和生活质量比较 |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 8 周后心理状态比较 |
| 3 讨论 |
| 1 资料与方法 |
| 1.1 一般资料 |
| 1.2 手术方法 |
| 2 结果 |
| 3 讨论及护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