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登[1](2021)在《枳壳柑橘全爪螨种群生态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枳壳是知名赣产道地药材之一,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由于种植面积大、密度高,为害枳壳的害虫种类逐渐增多,其中以柑橘全爪螨最为严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系统探究了枳壳柑橘全爪螨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繁殖,自然种群的发生规律和分布型,以及白僵菌对柑橘全爪螨的致病性,为控制枳壳柑橘全爪螨的发生为害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报道如下:1.温度对枳壳柑橘全爪螨发育历期的影响:在实验设计的16-32℃范围内,以枳壳叶片饲养柑橘全爪螨的各螨态发育时间随着温度升高逐渐减少;柑橘全爪螨整个生长发育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16℃,有效积温为213.03日度;在各螨态中,卵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均最高,分别为9.36℃和92.53日度;后若螨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最低,分别为8.19℃和37.17日度。2.柑橘全爪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建立:在实验温度范围内(16-32℃),以枳壳为饲料的柑橘全爪螨的产卵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6℃产卵量最低,为0.9粒/日,28℃产卵量达到最高峰为3粒/日;除产卵量外,产卵历期和日均产卵量也呈现相同趋势并在28℃下达到最高值(10.46天和3.14粒);实验种群净增值率R0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并在28℃时达到最高峰;内禀增长率rm、周期增长率λ等参数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高;世代平均周期和种群倍增时间均随着温度上升而下降。3.枳壳柑橘全爪螨空间分布型:根据聚集型指标,Taylo幂法则及Iwaor回归分析发分析,得出柑橘全爪螨在枳壳上呈聚集型分布。最适抽样数N=3.75+24.825/x。枳壳上柑橘全爪螨在一年中的种群消长情况为两个高峰,分别为6-7月及10-11月间,其中6-7月为主高峰。4.球孢白僵菌对柑橘全爪螨致病力探究:实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以枳壳为食的柑橘全爪螨死亡率随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在孢子浓度为108spores/mL时达到最高峰,枳壳柑橘全爪螨7d的最高累计死亡率为92.98%。
唐明丽,门友均,阳廷密,张素英,邓明学,陈贵峰,全金成,王明召,郑基焕[2](2016)在《枸桔潜叶甲成虫防治药剂的田间评价》文中指出为了筛选防治枸桔潜叶甲的有效药剂,选用丁硫克百威乳油等19种常用化学药剂,在桂林地区的温州蜜柑和柚上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乳油、丙溴磷乳油、喹硫磷乳油、敌敌畏乳油、辛硫磷乳油、毒死蜱乳油、速介杀乳油、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氟啶脲乳油、杀虫单可溶性粉剂、阿维·矿物油乳油、甲维·丙溴磷乳油、溴氰菊酯乳油等13种药剂,防治出蛰的越冬代成虫或新发生成虫的效果较好,每年施药1次即可达到防治目标;灭蝇胺可湿性粉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阿维菌素乳油和烯腚虫胺水分散粒剂的速效性较好,但持效性较差;哒螨灵乳油和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则不宜作为枸桔潜叶甲的防治药剂。
吴大敏,潘子礼,杨兴梅,谭绍安[3](2014)在《贡水白柚病虫害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文依据病虫害在贡水白柚上的发生为害特点,从冬春季清园,建立柚园生态系统,加强栽培管理,运用物理防治手段,科学用药等方面提出贡水白柚病虫害防治对策。
唐明丽,阳廷密,邓明学,张素英,门友均,张戈壁,王明召,全金城,陈贵峰[4](2014)在《不同柑桔资源受枸桔潜叶甲为害程度调查》文中认为2013年在桂林市郊枸桔潜叶甲为害较严重的柑桔园中,采取随机抽样法调查了枳、柚、柑、桔、甜橙、枸橼、杂柑及金柑等8大类共43个品种(品系/株系)的虫情指数。结果表明,调查的所有柑桔资源均受到枸桔潜叶甲为害,但为害程度存在差异,轻者(晚棱脐橙)虫情指数仅2.69,重者(大叶枳)虫情指数高达90.93。春季抽梢早则为害重,因此为害程度可能与春季抽梢期有关。
吴大敏,潘子礼[5](2014)在《枸橘潜叶甲在贡水白柚上的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对策》文中认为叙述了枸橘潜叶甲在宣恩县贡水白柚产区的发生为害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对策。
聂家云,程建华,董兰[6](2008)在《三峡库区柑桔园害虫发生现状及防控技术研究》文中认为
易国芝,高国文[7](2006)在《宜昌市城郊柑桔潜叶甲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叶世森[8](2005)在《桔潜叶甲的发生为害及其防治》文中指出
蓝云龙[9](2004)在《潜叶甲在柚树上发生与防治》文中研究表明
陈慈相[10](2003)在《柑桔土壤蛰出害虫发生趋重原因及防治对策》文中指出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摘要 |
| ABSTRACT |
| 第1章 引言 |
| 1.1 传统中药材害虫发生与防治 |
| 1.1.1 传统中药材害虫发生概况 |
| 1.1.2 传统中药材害虫防治概况 |
| 1.2 枳壳害虫发生与防治 |
| 1.2.1 枳壳害虫发生概况 |
| 1.2.2 枳壳上害虫防治概况 |
| 1.3 柑橘全爪螨研究概况 |
| 1.3.1 柑橘全爪螨寄主及分布 |
| 1.3.2 柑橘全爪螨的发生 |
| 1.3.3 柑橘全爪螨生殖力研究 |
| 1.3.4 柑橘全爪螨空间分布研究 |
| 1.3.5 柑橘全爪螨防治研究 |
| 1.3.5.1 物理及化学防治 |
| 1.3.5.2 生物防治 |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 第2章 温度对枳壳柑橘全爪螨发育历期的影响 |
| 2.1 材料和方法 |
| 2.1.1 供试虫源 |
| 2.1.2 饲育器的制作 |
| 2.1.3 柑橘全爪螨发育历期观察 |
| 2.2 数据处理及分析 |
| 2.2.1 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计算 |
| 2.2.2 数据处理 |
| 2.3 结果与分析 |
| 2.3.1 温度对枳壳柑橘全爪螨实验种群发育历期的影响 |
| 2.3.2 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计算 |
| 2.4 讨论 |
| 第3章 柑橘全爪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
| 3.1 材料与方法 |
| 3.1.1 供试虫源 |
| 3.1.2 试验方法 |
| 3.2 实验方法及数据分析 |
| 3.2.1 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 |
| 3.2.2 数据分析 |
| 3.3 结果与分析 |
| 3.3.1 温度对枳壳柑橘全爪螨实验种群生殖力的影响 |
| 3.3.2 柑橘全爪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建立 |
| 3.3.3 温度对柑橘全爪螨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
| 3.3.4 温度对柑橘全爪螨种群生命参数的影响 |
| 3.4 讨论 |
| 3.4.1 温度对枳壳柑橘全爪螨实验种群生殖力的影响 |
| 3.4.2 温度对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 |
| 第4章 枳壳柑橘全爪螨空间分布型和种群消长的探究 |
| 4.1 调查方式和计算方法 |
| 4.1.1 野外调查 |
| 4.1.2 枳壳柑橘全爪螨野外空间分布型测定 |
| 4.1.2.1 使用聚集指标确定分布型 |
| 4.1.2.2 使用Taylor幂法则确定分布型 |
| 4.1.2.3 使用Iwao平均拥挤度和平均密度回归分析确定分布型 |
| 4.1.3 计算空间分布型理论抽样数 |
| 4.1.4 数据处理 |
| 4.2 数据分析与结果 |
| 4.2.1 枳壳柑橘全爪螨种群消长情况 |
| 4.2.2 枳壳柑橘全爪螨聚集指标分析 |
| 4.2.3 Taylor幂法则分析 |
| 4.2.4 Iwao(1971)平均拥挤度和平均密度回归分析 |
| 4.2.5 空间分布型最适理论抽样数计算 |
| 4.3 讨论 |
| 第5章 球孢白僵菌对柑橘全爪螨的致病力探究 |
| 5.1 材料与方法 |
| 5.1.1 供试螨类 |
| 5.1.2 球孢白僵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
| 5.1.3 球孢白僵菌对柑橘全爪螨致死率的测定 |
| 5.2 数据分析方法 |
| 5.3 结果与分析 |
| 5.3.1 不同浓度下球孢白僵菌对柑橘全爪螨的致病力 |
| 5.4 讨论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 6.1 结论 |
| 6.2 展望 |
| 致谢 |
| 参考文献 |
| 1 材料与方法 |
| 1.1 越冬代成虫的防治 |
| 1.2 新发生成虫的防治 |
| 2 结果与分析 |
| 2.1 越冬代成虫 |
| 2.2 新一代成虫 |
| 2.3 药害 |
| 3 小结与讨论 |
| 1 主要虫害 |
| 1.1 为害春稍枝叶害虫 |
| 1.1.1 枸桔潜叶甲 |
| 1.1.2 红黄蜘蛛 |
| 1.1.3 柑橘粉虱 |
| 1.2 为害花器害虫 |
| 1.3 蛀果害虫 |
| 1.3.1 实蕾瘿蚊 |
| 1.3.2 桃蛀螟 |
| 2 主要病害 |
| 2.1 疮痂病 |
| 2.2 炭疽病 |
| 3 防治对策 |
| 3.1 搞好冬、春季清园 |
| 3.2 柚园种草留草, 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
| 3.3 抹芽控稍, 打断病虫食物链 |
| 3.4 加强栽培管理, 增强树势, 提高树体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
| 3.5 科学用药, 保护利用天敌 |
| 3.5.1 3月~5月中旬的防治要点 |
| 3.5.2 5月下旬~7月上旬的防治要点 |
| 3.5.3 7月中旬~8月的防治要点 |
| 3.5.4 9月~10月的防治要点 |
| 1材料与方法 |
| 2结果与分析 |
| 3讨论 |
| 1 发生为害特点 |
| 1.1 发生概况 |
| 1.2 发生特点 |
| 1.2.1 枸橘潜叶甲的为害具有偏食、趋绿和趋阴湿性。 |
| 1.2.2 3~4月极端天气对枸橘潜叶甲发生量的抑制作用较小。 |
| 1.2.3 枸橘潜叶甲药剂防治较为容易。 |
| 2 逐年加重发生的原因 |
| 2.1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丰富了枸橘潜叶甲的食料 |
| 2.2 栽培管理没有随种植面积同步跟进使得虫口基数逐年增加 |
| 2.3 柚农对枸桔潜叶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
| 3 防治对策 |
| 3.1 农业防治 |
| 3.2 化学防治 |
| 1 秭归县柑桔害虫发生为害现状 |
| 1.1 柑桔红蜘蛛是柑桔生产的一大害虫 |
| 1.2 部分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
| 1.3 柑桔大实蝇久控不下, 防控工作仍然艰苦 |
| 1.4 蛀干类害虫为害率有所上升 |
| 2 柑桔害虫防治现状与问题 |
| 2.1 较大范围使用广谱性农药, 使用次数多 |
| 2.2 传统农业措施防治较为忽视 |
| 2.3 新技术推广慢 |
| 2.4 不注重柑桔病虫防治从源头把关 |
| 3 柑桔园害虫防控对策 |
| 3.1 开春到初夏 |
| 3.2 盛夏到入秋 |
| 3.3 秋季到入冬 |
| 3.4 12月至次年2月 |
| 1 柑桔土壤蛰出害虫发生态势 |
| 1.1 主要种类 |
| 1.2 发生为害态势 |
| 1.2.1 叶甲类 |
| 1.2.2 金龟子类 |
| 1.2.3 象甲类 |
| 1.2.4 黑蚱蝉 |
| 1.2.5 花蕾蛆 |
| 1.2.6 蜗牛 |
| 2 发生趋重的主要原因 |
| 2.1 寄主条件的优化 |
| 2.2 农药品种的更替及防治方法的变化 |
| 2.3 桔园生态环境的变化 |
| 2.4 气候条件的变化 |
| 2.5 不重视防治 |
| 3 防治对策 |
| 3.1 加强栽培管理,改善桔园生态条件 |
| 3.1.1 选择合理种植规格,减少荫蔽 |
| 3.1.2 科学除草和翻耕 |
| 3.1.3 培育壮树,增强抗害补偿能力 |
| 3.2 加强化学药剂防治 |
| 3.2.1 地面施药 |
| 3.2.2 树冠喷药 |
| 3.3 人工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