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夏图书馆!包月下载,不限IP,随心所欲! 【加入收藏】
| 本站已稳定运行4034天

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血清催乳素水平与神经心理功能的比较研究

点击进入免费下载2022年中国知网论文


一、Tourette综合征患儿血清催乳素水平及神经心理功能的对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佳婧[1](2021)在《“调肝熄风”针法联合腕踝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探讨“调肝熄风”针法联合腕踝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于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及儿科就诊的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症的患儿63例,分为三组,每组21例。所有患儿均予综合行为疗法(comprehens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treatment,CBIT)作为基础治疗。治疗 1 组在综合行为疗法的基础上予“调肝熄风”针法联合腕踝针疗法,治疗2组在综合行为疗法的基础上予“调肝熄风”针法,治疗3组在综合行为疗法的基础上予腕踝针疗法。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患儿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评分,观察三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量表评分变化,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调肝熄风”针法联合腕踝针疗法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61例患儿,治疗1组20例,治疗2组20例,治疗3组21例。三组患儿治疗前后YGTSS量表总分、总的运动性抽动分数、总的发声性抽动分数、整体损害量表评分均较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组在YGTSS量表总分方面的改善较其他两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在总的运动性抽动评分方面的改善较治疗3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组在整体损害量表评分的改善方面疗效较治疗2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1组总有效率95%,治疗2组75%,治疗3组90.5%。结论:1.“调肝熄风”针法联合腕踝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较单纯采用“调肝熄风”针法或腕踝针疗法更有优势。2.“调肝熄风”针法在改善患儿运动性抽动症状方面较腕踝针疗法疗效更佳。3.腕踝针疗法在改善患儿整体损害量表评分方面较“调肝熄风”针法疗效更佳。

叶园园[2](2021)在《运脾清肝利窍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胃积热型)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运脾清肝利窍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脾胃积热型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分析,观察运脾清肝利窍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运脾清肝利窍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icdisorder,TD)脾胃积热型的临床有效性和药物安全性作出客观评价。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提供新的用药思路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观察试验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脾胃积热型抽动障碍患儿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运脾清肝利窍汤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盐酸硫必利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0天。治疗组予运脾清肝利窍汤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根据患儿症状酌情加减;对照组盐酸硫必利的剂量根据患儿实际体重按照说明书用量加减。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美国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中的运动性抽动积分、发声性抽动积分及YGTSS总积分,中医症候积分,对比两组患儿各项量表评分的改变,记录不良反应并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价。客观评价运脾清肝利窍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前基本资料及各项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运动及发声抽动积分、YGTSS总积分、中医症候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后,两组患儿YGTSS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具有显着差异性(P<0.01),但治疗组患儿YGTSS总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YGTSS总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两组患儿运动性抽动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具有显着差异性(P<0.01),但治疗组患儿运动性抽动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运动性抽动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4.治疗后,两组患儿发声性抽动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具有显着差异性(P<0.01),但治疗组患儿发声性抽动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发声性抽动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5.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具有显着差异性(P<0.01),但治疗组患儿中医症候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6.两组患儿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94%,两组患儿均有显着疗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在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脱落病例。结论:1.运脾清肝利窍汤和口服盐酸硫必利均能有效改善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症状,两组的临床疗效确切,且运脾清肝利窍汤的有效率更高。2.运脾清肝利窍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明显,依从性及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杨晴晴[3](2021)在《以干支运气理论为基础探讨出生时运气先天禀赋与抽动障碍的相关性》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探究出生时干支运气禀赋对抽动障碍发病、达到临床控制的疗程及复发情况的影响。2.根据回顾性研究达到临床控制的疗程结果,探究此因素是否是影响抽动障碍短期疗效的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研究所收集的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儿科既往留存已临床控制的抽动障碍患儿共721例,将病例资料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登记录入患儿姓名、性别、就诊年龄、初次就诊时间、末次就诊时间、联系方式、并电话回访其停药后是否复发及复发相关情况。根据患儿的出生日期计算出干支,进而推演出岁运、主运、客运、司天、主气、客气,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究抽动障碍患儿出生时干支运气禀赋的整体分布及各自分布是否符合期望分布、其与达到临床控制的疗程的相关性及其对抽动障碍停药后复发的影响。前瞻性研究:本研究所收集的病例来源于2020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儿科门诊病人。依据DSM-V的诊断标准及《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抽动障碍(修订)》中抽动障碍“肝亢风动证”的证治分类标准纳入3-18岁的患儿,根据回顾性研究中达到临床控制的疗程结果,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主气少阴君火组)与对照组(主气非少阴君火组)。观察两组患儿同一治疗周期下的疗效差异,探究主气因素中少阴君火因素较其他因素而言是否会对抽动障碍的短期疗效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回顾性研究:1.本研究纳入的721例抽动障碍患儿中,以男性患儿居多,占77.53%,女性患儿占22.47%,男女性别比例为3.45:1,与抽动障碍诊疗指南中男女比例一致,在年龄的分布中,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多见。2.出生日期对应运气因素分布分析(1)单一因素五运因素中岁运、主运、客运及六气因素中主气、客气均无统计学差异,与抽动障碍的罹患无相关性。少阴君火司天时存在统计学意义,提示抽动障碍的罹患与少阴君火司天有一定的相关性。(2)综合因素出生时六气客主加临因素与抽动障碍的罹患无相关性,岁运-司天运气因素最多为太木-少阴君火、太土-少阳相火,且其整体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运气相合后根据岁运及六气的五行属性关系分为运气同化(天符、岁会、太乙天符、同天符、同岁会)与运气异化(天刑、顺化、不和、小逆)两部分,结果显示各因素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对于是否平气之年的判断自古以来有不同的推算方式,因此,不能明确表示气候的平和与否与抽动障碍的相关性。2.不同运气因素疗程在721例达到临床控制的抽动障碍患儿中,主气少阴君火因素的患儿达到临床控制的疗程最短,且主气中各因素两两比较可见,少阴君火与其余各因素均有差异,其余因素两两比对均无差异。3.复发情况在回访的287例抽动障碍患儿中,显示影响抽动障碍患儿复发的保护因素为岁运水运太过与木运太过、客运太金与太木、客气太阴湿土,危险因素为少阳相火司天。前瞻性研究:基于达到临床控制疗程结果显示静心止动方治疗12周后两组患儿总体有效,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主气少阴君火不是影响肝亢风动证抽动障碍患儿的短期疗效的因素。结论:1.出生时干支运气禀赋与抽动障碍的患病、达到临床控制的疗程及复发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抽动障碍患病与少阴君火司天、岁运太木-司天少阴君火、岁运太土-司天少阳相火相关;达到临床控制的疗程中主气少阴君火疗程最短,停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为岁运水运太过与木运太过、客运太金与太木、客气太阴湿土,危险因素为司天少阳相火。2.静心止动方对TD患儿抽动症状疗效显着,但其短期疗效不受主气少阴君火因素的影响。

张培乐,李亚平[4](2020)在《抽动障碍儿童气质、主观生活质量及行为评估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将现有的抽动障碍儿童气质、主观生活质量及行为评估进行综述发现,较之正常儿童,抽动障碍儿童气质稍偏消极;抽动障碍患儿自身疾病特点对其主观生活质量是否有影响尚无定论,但有研究显示伴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强迫行为则会影响患儿的主观生活质量;抽动障碍患儿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且伴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时有着更高的行为问题发生率。

沈莉[5](2020)在《探讨CD4+CD25+CD127-、CD8+CD28-调节性T细胞与TD的相关性及静心止动方对其影响》文中提出目的:1.通过对比TD组与非TD组外周血CD4+CD25+CD127-、CD8+CD28-调节性T细胞水平,探讨与TD的相关性,明确TD患儿的免疫状态。2.通过观察静心止动方治疗TD 12周的疗效,验证“从心论治”的科学性,通过研究疗前、疗后TD患儿外周血CD4+CD25+CD127-、CD8+CD28-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明确静心止动方在细胞水平和免疫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寻找中医药治疗TD的突破点。方法:1.收集2018年8月-2019年8月就诊于广安门医院儿科门诊、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18岁TD患者和同期我院体检非TD者,分别纳入TD组、非TD组。2.检测、观察疗前TD患儿与非TD患儿外周血的CD8+CD28-、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水平,观察有无异同;观察静心止动方治疗前、后TD患儿的CD4+CD25+CD127-、CD8+CD28-Treg 细胞水平变化情况。3.CRF表(病例报告表)记录:①TD患儿一般资料,②TD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③实验室相关指标:TD组治疗前、治疗后的CD8-CD28-、CD4+CD25+CD127-、尿常规、肝肾功能;非TD组入组时的 CD4+CD25+CD127-、CD8+-CD28、尿常规、肝肾功能;④记录有无不良事件。4.运用SPSS24.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数据采用参数检验,计数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差异性检验采用独立t检验、Mann-Whitney Utest、单因素方差、Kruskal-Wallis H、卡方检验等: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Kendalls tau-b秩相关等;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判别分析。结果:1 CD4+CD25+CD127-、CD8+CD28-Treg 细胞与 TD 的相关性1.1本试验最终纳入TD组65例,非TD组30例。1.2疗前TD组CD4+CD25+CD127-Treg细胞整体水平较非TD组无显着差异,P=0.550(P>0.05)。但在年龄<8岁组、肺脾气虚组、阴虚风动组中,疗前TD组CD4+CD25+CD127 Treg细胞水平低于非TD组;在年龄大于11岁组、心肝热炽组CD4+CD25+CD127-Treg细胞水平高于非TD组(年龄、证型无交叉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1.3非TD组的CD4+CD25+CD127-Treg细胞与年龄存在显着直线影响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207 X+10.40。而TD组在疗前中未呈现这种线性关系,再次验证了疗前TD组存在CD4+CD25+CD127-Treg细胞异常1.4疗前TD组的CD8+CD28-Treg细胞整体水平高于非TD组(P=0.042<0.05)。在不同分组中具体表现为:疗前TD女孩组、年龄小于8岁组、病情中度、重度组、TS组、CTD组、阴虚风动组的CD8+CD28-Treg细胞水平高于非TD组,在本试验中,病情程度与TD类型存在交叉影响,其余均为独立影响因素。1.5疗前TD组男孩与女孩的CD4+CD25+CD127-Treg细胞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CD8+CD28-Treg细胞的异常也主要表现于在女孩组,即男孩、女孩对Treg细胞的表达能力存在差异。1.6以疗前TD组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对中医证型进行判别,总正确判别率为73.8%,其中对心肝热炽证判别的准确率高达83.9%。1.7 疗前 TD 组与非 TD 组在 CD4+CD25+CD127-、CD8+CD28、CD4+、CD8+、CD3+之间的关系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即TD的Treg细胞其与周围免疫细胞的关系仍相对稳定,表明TD免疫功能的异常是免疫系统的整体异常。2.静心止动方对TD的影响静心止动方治疗TD 12周后,病情得到控制者7例(10.8%),疗效显着者29例(44.6%),有效者23例(35.4%),无效者6例(9.2%),总有效率为90.8%。不同性别组、年龄组、证型组组间的疗效无显着差异(P>0.05),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21<0.05。3.静心止动方对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的影响3.1静心止动方治疗12周后,疗后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水平向非TD组接近,各小组中Treg细胞疗后水平除阴虚风动组CD4+CD25+CD127-Treg细胞水平仍低于非TD组(P<0.05)、疗后TD女孩组CD8+CD28-Treg细胞水平仍高于非TD组(P<0.05),余较非TD组均已无显着差异。3.2静心止动方治疗前后的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的变化率与YGTSS减分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1.TD患儿存在免疫系功能异常,且是免疫系统的整体异常,而不仅仅局限于某类免疫细胞的异常。其免疫功能的异常即可表现免疫耐受降低,又可表现为免疫抑制作用增强。推测由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的免疫交叉反应及(或)炎症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是导致TD发病原因之一。2.男孩、女孩对Treg细胞的表达能力不同,推测可能是TD男女发病率不同的原因之一。3.证型是影响TD组与非TD组Treg细胞水平差异的显着因素,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可以考虑作为证型的微观辨证指标。4.在本试验中,静心止动方的总有效率为90.8%,其疗效不受性别、年龄、证型的影响,对于重度TD,其总有效率也可达78.6%。静心止动方治疗TD安全有效,且局限性小,可广泛的面向TD患病群体。5.静心止动的疗效与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的疗前、疗后的变化率具有一致性,即静心止动方在治疗TD患儿同时,对Treg细胞具有纠偏作用,尤其对呈双向异常的CD4+CD25+CD127-Treg细胞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双向调节作用。

丁杰[6](2020)在《健脾止动汤对TS模型大鼠血清睾酮、雌二醇、催乳素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多发性抽动症模型大鼠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雌二醇(estradiol,E2)、催乳素(prolactin,PRL)水平的特点;研究健脾止动汤对TS模型大鼠睾酮、雌二醇、催乳素的影响;探讨健脾止动汤治疗TS可能的机制,为健脾止动汤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32只雄性SD雄性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健脾止动汤组、硫必利组,每组各8只,模型组、健脾止动汤组、硫必利组按250mg/kg/d腹腔注射IDPN 7天。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天。造模成功后,进行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硫必利、健脾止动汤组给予相应药物,均按照1ml/100g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4周。分别记录大鼠造模后、灌胃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的体重;分别于造模后、用药后第8、15、22、29天进行刻板行为学检测;所有动物在给药4周后,禁食12小时,水合氯醛麻醉下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血清(4℃,3000 r/min,10min),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睾酮、雌二醇、催乳素水平。结果:①造模后,空白组体重分别大于模型组、硫必利组、健脾止动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止动汤组>硫必利组>模型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大鼠体重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空白组分别大于模型组、健脾止动汤组、硫必利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止动汤组>硫必利组>模型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大鼠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TS模型大鼠刻板运动行为记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止动汤组、硫必利组、模型组之间比较刻板运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灌胃后第8天、第15天、第22天,硫必利组和健脾止动汤组刻板运动评分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5),但健脾止动汤组与硫必利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灌胃后第29天,硫必利组和健脾止动汤组刻板运动评分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P<0.05),健脾止动汤组较硫必利组较减少更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健脾止动汤组和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硫必利组和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模型组血清T较空白组显着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硫必利组与健脾止动汤组血清T较模型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健脾止动汤组较硫必利组降低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E2较空白组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硫必利组与健脾止动汤组血清E2较模型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健脾止动汤组较硫必利组升高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PRL较空白组显着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后,硫必利组与健脾止动汤组血清PRL较模型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健脾止动汤组较硫必利组升高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PN诱导的TS大鼠模型血清T水平明显升高,E2、PRL水平明显降低;健脾止动汤能明显降低TS模型大鼠的刻板运动评分,改善其刻板运动行为;健脾止动汤能降低TS模型大鼠血清T水平,升高其E2、PRL水平。TS的发生可能与睾酮、雌二醇、催乳素水平的紊乱有关,睾酮、雌二醇、催乳素可能是健脾止动汤作用靶点之一。

张安培[7](2020)在《阿立哌唑与哌甲酯治疗ADHD的对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会因为核心症状及共患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表现出缺乏耐心、控制力差、行为冲动、不遵守社会制度;性格也会变得固执,情绪容易失控,并且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严重影响到患儿的学业、生活、家庭等。ADHD的发病机制如今还尚未清楚,但当前认为ADHD是由多种客观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现阶段ADHD的治疗主要以药物、心理行为治疗、生物反馈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其中学龄期患儿以药物治疗为首选。药物治疗操作简单、起效迅速,约70%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有明显的疗效,ADHD核心症状显着减轻,机体的认知功能水平大幅提高。国内普遍应用的是哌甲酯(Methylphenidate,MPH),哌甲酯有广泛的作用效果,不仅能够改善症状,也能够改善注意性的学习行动和社会活动。但相关临床实验表明,ADHD患儿长期服用哌甲酯会产生很多不良反应,例如食欲抑制、睡眠障碍,甚至出现药物依赖。大量的非对照实验都报告阿立哌唑在没有严重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改善了ADHD患儿症状。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评价阿立哌唑治疗儿童ADHD的效果,为ADHD患儿寻找更为安全、有效且不会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沉重经济负担的药物。方法:选取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于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精神科门诊就诊的614岁的22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DSM-5)ADHD诊断标准患儿,治疗前后患儿家长需要完成ADHD症状评定量表(Swanso n,Nolanand Pelham,Version IV Scale,SNAP-IV)家长问卷,记录各因子值。将入组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1:1),1组阿立哌唑(安律凡)治疗,2组为盐酸哌甲酯缓释片(专注达)治疗。两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结果:在症状积分这一项指标上,阿立哌唑组治疗前后组间对比P<0.01,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说明阿立哌唑有显着的疗效;阿立哌唑组有效率为63.6%,哌甲酯组的有效率为72.7%,组间对比结果为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对比无显着性差异;在治疗注意不集中、多动冲动、对立违抗方面,两组药物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SNAP-Ⅳ积分差值比较中,注意力不集中症状差值比较P<0.01,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多动冲动、对立违抗差值比较P>0.05,组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两组药物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SNAP-Ⅳ积分差值比较中,注意不集中、多动冲动、对立违抗差值P>0.05,组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治疗注意不集中、多动冲动、对立违抗方面,阿立哌唑组与哌甲酯组治疗后积分比较均P>0.05,组间对比无显着性差异。11例经阿立哌唑治疗患儿仅有1例出现头痛,1例出现恶心,症状皆在患儿及其家长接受的范围之内;哌甲酯在以往研究标明是安全并且有效的,在本研究中有3例出现较为明显的食欲减退,1例出现胃肠道反应,症状皆在患者及其家长的接受范围之内。结论:本研究对ADHD患儿服用阿立哌唑(安律凡)与哌甲酯(专注达)的有效性进行比较,在为期8周的研究中,总疗效方面,SNAP-Ⅳ总积分显示ADHD患儿服用阿立哌唑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治疗效果与哌甲酯相当;在单组症状方面,阿立哌唑在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对立违抗等症状均有治疗效果,且治疗效果与哌甲酯相当,但哌甲酯在治疗注意力不集中方面起效较阿立哌唑快速;在其他方面,阿立哌唑不良反应相对少于哌甲酯,安全性、依从性及价格均优于哌甲酯。

汪琼[8](2016)在《静心止动方治疗TD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通过对比治疗前后及治疗前与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来探究TD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并同时了解男女性别不同在其中的差异。2.通过观察静心止动方治疗TD患儿3个月后症状改善情况,来评价静心止动方治疗本病的疗效,探讨导师“从心论治”思路的可行性,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本病的疗效。3.结合本实验结果及TD发病机制相关文献,从细胞免疫方面继续探索其发病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均来自广安门医院儿科及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患儿,以DSM-V为诊断标准,严格按照入组要求筛选、剔除,最终保留TD组病例53例,对照组30例,经过静心止动方治疗3个月,并采用YGTSS评分对其治疗前后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同时运用减分率评价治疗的疗效,整个治疗过程中以监测患儿的肝肾功能来确保本方的安全性。研究使用的实验室指标均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及北京儿童医院肿瘤科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53例TD患儿经过静心止动方治疗3个月后,按照减分率得出结果:显效23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9.25%。2.TD患儿CD8+水平较正常儿童明显升高,CD4+及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TD患儿经治疗后CD8+水平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变化不明显,CD3+有所下降、CD4+/CD8+有所升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TD患儿中男孩CD4+及CD4+/CD8+水平低于女孩,CD8+水平高于女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其差异缩小,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TD患儿的发病时间、严重程度以及治疗前的YGTSS评分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无直接线性关系。结论:1.经过实验研究,TD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较正常儿童有差异,CD8+明显升高,且经治疗后有所下降,CD4+及CD4+/CD8+水平均低于正常儿童,治疗后有所升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推测TD患儿体内存在以CD8+T淋巴细胞为主导的免疫紊乱;2.TD患儿中男孩CD4+及CD4+/CD8+水平低于女孩,CD8+水平高于女孩,而CD8+水平升高又与TD相关,推测这可能是造成TD在男孩中发病率更高的原因之一;3.TD患儿的发病时间、严重程度以及治疗前的YGTSS评分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无直接线性关系,考虑TD患儿CD8+水平的异常仅与其发病相关,而与病程长短及严重程度无关;4.本次实验中TD患儿经过静心止动方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25%,再次验证了本方的显着疗效以及导师以“心神失调”为核心认识本病,以镇惊养心安神,疏肝养血熄风,兼以通利肺窍为法治疗本病的可行性,值得我们临床借鉴。

亓志华[9](2015)在《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Tourette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Tourette综合征(Gilles de la Tourette’ s syndrome TS)是发生于儿童的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精神疾患。其发病机制一直未完全明了,近年来,研究者从脑认知功能角度进行研究,多认为TS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探讨其与认知功能是否有关已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课题之一。传统评定儿童认知功能常用临床检查和神经心理测试两种方法,但这两种方法费时长,且受检测者的文化程度及主观解释影响,较难准确客观评价认知功能。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具有测试时间较短,病人容易接受,不需病人语言、文字及动作配合等优点,做为一个客观、无创、可重复的电生理指标,为评价认知功能提供了一种客观、可行的检测手段,但目前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TS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作用还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目的:研究Tourette综合征患儿大脑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不同特点,进而评价患儿的认知功能,综合治疗后进一步检测大脑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认知功能是否一致,为研究Tourette综合征的脑神经机制及探讨认知功能的评定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及省立医院儿内科门诊及住院的Tourette综合征患儿28例,癫痫患儿25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peak-latency, PL)及波幅(amplitude, AMP)。给予综合治疗后再次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及波幅。通过三组间治疗前对比及治疗前后对比,分析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特点,为Tourette综合征患儿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及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结果:1.治疗前Tourette综合征组、癫痫组患儿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儿童延长,波幅较正常值低,其P值均<0.05,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2.治疗前Tourette综合征组患儿与癫痫组患儿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波幅无差别,其P值均>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Tourette综合征组、癫痫组患儿经干预治疗后较治疗前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其P值均<0.05,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ourette综合征组与癫痫组患儿相比,其潜伏期、波幅改善值无差别,其P值均>0.0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1.Tourette综合征、癫痫患儿均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客观、真实评价患儿的认知功能,可以作为Tourette综合征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指标。2.Tourette综合征与癫痫患儿的认知功能障碍无差别,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客观、真实评价患儿的认知功能,但不能作为鉴别两种疾病的检查方法。3.经干预治疗后Tourette综合征、癫痫患儿认知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Tourette综合征与癫痫患儿的改善程度无差别,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以作为评价认知功能改善的监测指标。

侯广舜[10](2014)在《宁动颗粒对抽动—秽语综合征模型大鼠纹状体5-羟色胺系统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s syndrome, TS),又称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Multiple tics, MT),是一种儿童期起病的慢性的复杂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头面、腹部及四肢不自主抽动、伴喉部不自主的发出奇特叫声或詈骂不避亲疏为特征,可合并强迫障碍(OCD)、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情绪障碍、学习障碍等。TS抽动症状可因转移注意力(如玩游戏机或看动画片)而减轻,也因紧张、兴奋、疲劳、发热等而加重,症状于睡眠时消失。T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绝大多数学者认为TS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的代谢异常,其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系统功能异常在TS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正逐渐引起人们重视。TS病程较长,少部分患者抽动症状会持续至青春期以后,甚至终生不愈,故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非常必要。长期以来,TS的治疗主要为口服以氟哌啶醇为代表的抗精神病类药物,但由于治疗周期长、不良反应大,不能被所有患儿及其家长接受,故开发研究临床上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宁动颗粒是导师多年来治疗TS的验方,其作为安全有效的中药复方制剂已应用于临床多年,特别是对TS伴发的强迫障碍疗效肯定。本研究主要是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宁动颗粒治疗TS的作用机制,为宁动颗粒在临床上治疗TS提供科学实验理论依据。目的1.观察TS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和纹状体5-HT系统的变化。2.观察宁动颗粒对TS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和纹状体5-HT系统的影响,探讨宁动颗粒治疗TS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1)空白对照组(Control);(2)模型组(IDPN);(3)宁动颗粒低剂量组(NGL);(4)宁动颗粒高剂量组(NGH);(5)氟哌啶醇对照组(Hal)。采用亚氨基二丙腈(IDPN)腹腔注射制作TS大鼠模型:除空白对照组外,余大鼠均按150mg.kg-1.d-1腹腔注射IDPN,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天一次,连续注射7天。造模成功后,NGL组给予宁动颗粒250mg.kg-1.d-1; NGH组给予宁动颗粒370mg.kg-1.d-1; Hal组给予氟哌啶醇10mg.kg-1.d-1;空白对照组及IDPN组分别给予等量蒸馏水。各组大鼠均灌胃给药,每日8:00-10:00a.m.给药一次,连续给药8周。观察动物行为学改变并评分。末次灌胃给药并在行为学观察结束后,5%水合氯醛0.7m1/100g腹腔注射麻醉,0.9%生理盐水快速灌注,断头处死,迅速于冰上剥离出双侧纹状体,液氮速冻后转移至-80℃冰箱冻存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纹状体内5-HT、5-HIAA含量,并利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RT-PCR)检测纹状体中5-HT1AR和SERT的基因表达量。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version17.0, SPSS Inc. USA)进行统计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者两两比较的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前后大鼠刻板行为指标比较连续灌胃治疗8周后,NGL组、NGH组和Hal组大鼠刻板行为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同期IDPN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2.大鼠纹状体中5-HT含量的比较IDPN组大鼠纹状体内5-HT含量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5.90±0.34vs5.09±0.35ng/ml, P<0.01).与IDPN组相比,NGL组含量升高不明显(6.17±0.44vs5.90±0.34ng/ml, P>0.05); NGH组和Hal组5-HT含量显着上升(6.48±0.40vs5.90±0.34ng/ml;6.46±0.40vs5.90±0.34ng/ml, P<0,01)。3.大鼠纹状体中5-HIAA含量的比较IDPN组大鼠纹状体5-HIAA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99±0.09vs0.68±0.07ng/ml, P<0.05)。与IDPN组相比,NGL组、NGH组和Hal组大鼠纹状体5-HIAA含量均明显降低(0.91±0.08vs0.99±0.09ng/ml;0.89±0.08vs0.99±0.09ng/ml;0.89±0.09vs0.99±0.09ng/ml, P<0.05)。4.大鼠纹状体5-HT1AR mRNA表达水平IDPN组大鼠纹状体内5-HT1AR mRNA表达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0.60±0.12vs1.00±0.00,P<0.01)。与IDPN组相比,NGL组、NGH组和Hal组5-HT1AR mRNA表达均进一步下降(0.41±0.09vs0.60±0.12;0.23±0.07vs0.60±0.12;0.29±0.05vs0.60±0.12, P<0.01).5.大鼠纹状体SERT mRNA表达水平IDPN组大鼠纹状体SERT mRNA表达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0.59±0.13vs1.00±0.00, P<0.01). NGL组、NGH组和Hal组与IDPN组相比SERT mRNA表达均呈显着下降(0.44±0.14vs0.59±0.13, P<0.05;0.26±0.09vs0.59±0.13,P<0.01;0.34±0.08vs0.59±0.13,P<0.01)。结论1.宁动颗粒具有显着抑制TS模型大鼠刻板行为的作用。2. IDPN诱导的TS模型大鼠存在纹状体5-HT系统功能反馈性上调,但其活性增强仍相对不足。3.初步阐明了宁动颗粒治疗TS是通过增强纹状体内5-HT能系统活性、改善其功能相对不足的分子作用机制。

二、Tourette综合征患儿血清催乳素水平及神经心理功能的对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ourette综合征患儿血清催乳素水平及神经心理功能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调肝熄风”针法联合腕踝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多发性抽动症的认识
        1.1 中医对于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中医治疗现状
    2. 现代医学对多发性抽动症的认识
        2.1 病因及病理机制
        2.2 评估标准
        2.3 现代医学对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进展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 研究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病情分级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5.1 脱落的标准
        5.2 脱落病例的处理
        6. 病例的剔除
    (二) 研究方法
        1.分组方法
        2. 盲法
        3. 治疗方案
        3.1 基础治疗
        3.2 治疗1组
        3.3 治疗2组
        3.4 治疗3组
        4. 安全性指标
        5. 观察指标
        5.1 一般观察项目
        5.2 疗效指标
        5.3 疗效评定标准
        6. 统计方法
第三部分 试验结果
    1. 基线资料分析
        1.1 一般资料分析
        1.2 治疗前三组患儿YGTSS量表各项评分比较
    2. 疗效分析
        2.1 比较各组治疗前后YGTSS量表总分
        2.2 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总的运动性抽动分数
        2.3 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总的发声性抽动分数
        2.4 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整体损害量表评分
        2.5 总体疗效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结果分析
        1.1 调肝熄风针法联合腕踝针疗法对于TS患儿的YGTSS评分的影响
        1.2 “调肝熄风”针法联合腕踝针疗法对运动性抽动分数的影响
        1.3 “调肝熄风”针法联合腕踝针疗法对发声性抽动分数的影响
        1.4 “调肝熄风”针法联合腕踝针疗法对整体损害量表评分的影响
        1.5 安全性评价
    2. TS因机证治探讨
        2.1 肝-经筋辨证体系
        2.2 肝-经筋系统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3. “调肝熄风”针法治疗TS的原理探讨
        3.1 主穴方义
        3.2 针刺配穴
        3.3 针刺层次
    4. 腕踝针治疗TS的原理探讨
        4.1 腕踝针疗法取穴
        4.2 腕踝针与十二皮部、经脉、腧穴的联系
        4.3 腕踝针与经筋的联系
        4.4 腕踝针与标本理论
    5. “调肝熄风”针法联合腕踝针治疗TS的原理探讨
    6. 调神在TS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6.1 调患儿及家长之神
        6.2 医者调神
    7. 不足与展望
        7.1 不足
        7.2 展望
第五部分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运脾清肝利窍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胃积热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有关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一、概述
        二、发病机制
        三、治疗
    第二节 中医有关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一、病名溯源
        二、病因病机
        三、中医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资料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案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理论分析
        一、疾病背景
        二、立题依据
        三、中医分析
        四、本研究诊疗过程的结果分析与发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3)以干支运气理论为基础探讨出生时运气先天禀赋与抽动障碍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1 抽动障碍概述
        2 流行病学
        3 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
        3.1 遗传因素
        3.2 神经递质
        3.3 免疫及感染因素
        3.4 心理及环境因素
        4 诊断标准
        5 西医治疗
        5.1 健康教育及行为治疗
        5.2 药物治疗
        5.3 外科治疗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抽动障碍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名及沿革
        2 病因病机
        2.1 心肝有余,情志失调
        2.2 脾常不足,饮食内伤
        2.3 肺常不足,外邪侵袭
        2.4 肾常虚,先天禀赋不足
        3 治疗
        3.1 内治
        3.2 外治及综合疗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五运六气学说与疾病相关的研究进展
        1 五运六气的基本内涵
        1.1 五运
        1.2 六气
        1.3 运气相合
        2 运气与疾病相关
        2.1 运气与疾病发生
        2.2 疾病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回顾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2 临床观察指标
        2.1 病历资料
        2.2 运气资料转化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分析方法
        5 结果与分析
        5.1 一般资料
        5.2 出生日期运气分布情况
        5.3 运气因素下疗程分布
        5.4 复发情况
        6 讨论
        6.1 一般资料
        6.2 出生日期对应运气因素分布分析
        6.3 不同运气因素疗程分析
        6.4 复发情况分析
        7 小结
    研究二 前瞻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2 样本量估计
        3 治疗方案
        4 临床疗效观察
        4.1 临床观察指标
        4.2 临床疗效评定
        5 质量控制
        6 统计分析方法
        7 结果与分析
        7.1 基本资料比较
        7.2 疗效对比
        7.3 安全性评价
        8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1:调查一般情况采集表
    附录2:一般情况采集表(回访版)
    附录3: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

(4)抽动障碍儿童气质、主观生活质量及行为评估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气质
    1.1 正常儿童气质
    1.2 TD儿童气质
2 主观生活质量
    2.1 正常儿童主观生活质量
    2.2 TD儿童主观生活质量
3 行为评估
    3.1 行为问题测评方法
    3.2 正常儿童行为问题
    3.3 TD儿童行为问题
4 结语

(5)探讨CD4+CD25+CD127-、CD8+CD28-调节性T细胞与TD的相关性及静心止动方对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中医综述
        1 与抽动障碍相关的古代文献记载
        2 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
        3 抽动障碍的治疗
        4 总结
        参考文献
    (二) 西医综述
        1. 抽动障碍的发展概述
        2. 抽动障碍的概念
        3. 抽动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4. 抽动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5. 抽动障碍的治疗
        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一) 临床研究方案
        1 研究设计
        2 研究对象
        3 入选标准
        4 试验研究方法
        5 质量控制
    (二)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TD组与非TD组的构成情况
        1.2 计量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2 疗前TD组与非TD组Treg细胞的水平比较
        2.1 疗前TD组与非TD组总水平比较
        2.2 疗前TD组与非TD组在不同小组中的比较
        2.3 探讨影响因素的独立情况
        3 探讨疗前TD组与非TD组Treg细胞在“关系”上有无差异
        3.1 CD4~+CD25~+CD127~-、CD8~+CD28~-Treg细胞的“纵横关系”
        3.2. 横向关系分析
        3.3 纵向关系分析
        4 CD4~+CD25~+CD127~-、CD8~+CD28~-对中医证型判别分析
        5 静心止动方治疗12周的疗效及对Treg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
        5.1 静心止动治疗12周的疗效分析
        5.2 静心止动治疗12周的CD4~+CD25~+CD127~-、CD8~+CD28~-水平变化
        5.3 Treg细胞疗前疗后的变化率与减分率的相关性分析
    (三)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疗前TD组与非TD组Treg细胞的水平差异分析
        3 疗前TD组与非TD组在CD4~+CD25~+CD127~-、CD8~+CD28~-、CD4~+、CD8~+、CD3~+之间关系上的一致性分析
        4 TD的Treg细胞异常及免疫发病机制的探讨
        5 静心止动方治疗12周后的疗效及CD4~+CD25~+CD127~-、CD8~+CD28~-变化分析
        6 Treg细胞在临床运用的潜在价值
    (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个人简介

(6)健脾止动汤对TS模型大鼠血清睾酮、雌二醇、催乳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研究
        1 病因病机认识
        2 辨证论治
        3 专方专药
        4 其他治法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多发性抽动症的西医研究
        1 流行病学研究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3. 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健脾止动汤对TS模型大鼠血清睾酮、雌二醇、催乳素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实验观察指标及方法
        1 大鼠一般情况观察
        2 刻板运动评分
        3 ELISA法定量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E2、PRL
    实验统计方法
    实验结果
        1 大鼠体重变化
        2 大鼠刻板运动评分变化
        3 大鼠血清T、E2、PRL水平变化
    讨论
        1 健脾止动汤对TS模型大鼠血清睾酮、雌二醇、催乳素的影响的立项依据
        2 健脾止动汤对TS模型大鼠症状及理化指标改善作用
结语
创新点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阿立哌唑与哌甲酯治疗ADHD的对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三)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2.治疗费用比较
    3.阿立哌唑治疗前后比较
    4.阿立哌唑组与哌甲酯组治疗效果对比
(四)讨论
(五)结论
(六)不足与展望
(七)参考文献
综述 阿立哌唑治疗ADHD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缩略词表
    附录2: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诊断标标准
    附录3:Swanson儿童行为量表第4版(SNAP-Ⅳ)
致谢

(8)静心止动方治疗TD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综述一、现代医学对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一) 临床表现及诊断
    (二) 发病的危险因素
    (三) 病因及发病机制
    (四) 治疗
    (五)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中医学对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一) 病名、病症的认识
    (二) 病因病机
    (三) 辨证
    (四) 治疗
    (五)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前言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9)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Tourette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宁动颗粒对抽动—秽语综合征模型大鼠纹状体5-羟色胺系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及缩略语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录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Tourette综合征患儿血清催乳素水平及神经心理功能的对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调肝熄风”针法联合腕踝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佳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运脾清肝利窍汤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胃积热型)疗效观察[D]. 叶园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3]以干支运气理论为基础探讨出生时运气先天禀赋与抽动障碍的相关性[D]. 杨晴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抽动障碍儿童气质、主观生活质量及行为评估研究进展[J]. 张培乐,李亚平. 中医儿科杂志, 2020(06)
  • [5]探讨CD4+CD25+CD127-、CD8+CD28-调节性T细胞与TD的相关性及静心止动方对其影响[D]. 沈莉.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6]健脾止动汤对TS模型大鼠血清睾酮、雌二醇、催乳素的影响[D]. 丁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阿立哌唑与哌甲酯治疗ADHD的对照分析[D]. 张安培.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8]静心止动方治疗TD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研究[D]. 汪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Tourette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D]. 亓志华. 山东大学, 2015(02)
  • [10]宁动颗粒对抽动—秽语综合征模型大鼠纹状体5-羟色胺系统的影响[D]. 侯广舜. 山东大学, 2014(11)


硫必利论文 td处理论文

上一篇:从科技投入产出角度看我国科技发展表现
下一篇:宫内宫外同时妊娠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