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铭,张煌坤,吴燕妮,游泽佳[1](2021)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少年心理韧性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积极心理学强调用开放和宽容的态度看待每一个人,并认为每个人本身就具有内在的积极力量,任何人都可以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优势,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激发自身的积极力量,克服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从而获得更加幸福和有意义的人生。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面对内外压力时,能够合理对内外资源进行整合,以更好地克服困难、适应环境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心理潜能。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从实证角度探讨中学生挫折的来源,对中学生的心理韧性现状进行分析,并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学校实际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心理韧性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张国庆[2](2021)在《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的策略》文中提出现在的高中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像生长在温室中的花朵,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征,遇事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难以受一点委屈,抗挫能力薄弱。挫折教育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手段,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当前高中生易受挫心理的成因分析,结合笔者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适用于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的具体策略。
朱可[3](2021)在《足球与啦啦操运动对初中生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探讨12周中等强度的足球与啦啦操运动对初中生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今后选择足球与啦啦操运动改善初中生应对方式、提高心理弹性和改善心理健康提供实验依据和制定运动实践干预方案作参考。研究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随机抽取镇江市某初中一年级的3个班共150名学生作为初始实验被试。最终确定138名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足球组(足球项目)45人;啦啦操组(啦啦操项目)45人;对照组(常规体育教学)48人。运动干预持续时间为12周,3次/周,每次进行累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对照组不进行运动强度控制。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以班级团体方式进行测量。研究结果:(1)经过为期6周的中等强度足球与啦啦操运动干预后,初中生的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都得到显着的改善(P<0.05)。持续12周的运动干预效果均明显好于6周的干预效果,干预效果与时间呈现正相关,干预效果随之干预时间增加而增加。(2)12周实验干预后,初中生在积极应对方式与消极应对方式上均存在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P<0.05),时间的主效应显着(P<0.05)。初中生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上存在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P<0.05),时间与组别的主效应显着(P<0.05)。(3)心理弹性在足球运动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18.60%;心理弹性在啦啦操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29.45%;消极应对方式在足球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23.43%;消极应对方式在啦啦操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总效应的12.60%;消极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在足球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序列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7.49%;积极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在啦啦操和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序列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11.13%;消极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在啦啦操和心理健康之间起到部分序列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10.31%。研究结论:1.中等强度足球与啦啦操对初中生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干预时间和干预效果呈正比。2.中等强度足球与啦啦操运动能直接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同时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3.中等强度足球与啦啦操运动能直接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同时通过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4.中等强度足球与啦啦操运动能直接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同时通过心理弹性经减少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啦啦操运动通过心理弹性经增加积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陆思怡[4](2021)在《高中生成长型思维对英语学习策略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
许颖[5](2021)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品质的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赵秋红[6](2021)在《小学生学习毅力测评模型的构建研究》文中认为
吴淑莹[7](2021)在《初中生耐挫力现状及其挫折教育研究》文中认为
王潇[8](2021)在《新时代高中生挫折教育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马天钰[9](2021)在《《爱弥儿》挫折教育思想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文中提出
张立影[10](2021)在《《小学生自主学习力》课程设计研究》文中提出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 一、引言 |
| 二、研究方法 |
| (一)被试 |
| (二)研究工具 |
| 三、结果与分析 |
| (一)青少年挫折来源 |
| 1.生活的挫折 |
| 2.心理的挫折 |
| 3.学习的挫折 |
| 4.人际交往的挫折 |
| (二)青少年心理韧性现状与分析 |
| 1.青少年心理韧性的一般状况与分析 |
| 2.青少年心理韧性及各维度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与分析 |
| 四、对策研究与实践 |
| (一)在教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积极认知水平 |
| 1.专题教育 |
| 2.学科渗透 |
| 3.个体教育 |
| (二)在课外活动中增强学生积极情绪体验 |
| (三)在主题活动中促进学生积极品质的养成 |
| (1)构建社团教育文化。 |
| (2)定期开展主题活动。 |
| (四)在宣传活动中构建积极的教育环境 |
| 五、研究结果与总结 |
| 一、当前高中生易受挫心理的成因分析 |
| 1.1来自学生身体因素的影响 |
| 1.2来自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 |
| 1.3来自学生学习力和身体条件的影响 |
|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的具体策略 |
| 2.1创设挫折教育环境,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 |
| 2.2强化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
| 2.3发挥榜样力量,提升学生应对挫折的决心 |
| 2.4采取分层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 三、结束语 |
| 摘要 |
| Abstract |
| 前言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 1.1 体育运动与应对方式 |
| 1.2 体育运动与心理弹性 |
| 1.3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 |
| 1.4 体育运动与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 |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 2.1 研究目的 |
| 2.2 研究假设 |
| 2.3 研究对象与分组 |
| 2.4 实验方法 |
| 2.5 测量工具 |
| 2.6 数据处理 |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 3.1. 不同组别人口统计学变量描述统计 |
| 3.2 足球与啦啦操对初中生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的描述统计 |
| 3.3 足球与啦啦操对积极应对方式的影响 |
| 3.4 足球与啦啦操对消极应对方式的影响 |
| 3.5 足球与啦啦操对心理弹性的影响 |
| 3.6 足球与啦啦操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 3.7 初中生体育运动、应对方式、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
| 3.8 多重共线性检验 |
| 3.9 心理弹性、应对方式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影响的链式中介模型检验 |
| 第四章 讨论 |
| 4.1 中等强度足球与啦啦操对初中生应对方式的影响 |
| 4.2 中等强度足球与啦啦操对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影响 |
| 4.3 中等强度足球与啦啦操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 4.4 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分析 |
| 第五章 结论 |
| 参考文献 |
| 附录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 致谢 |